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1 10:24:5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小学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小学语文教案7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5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感受。

  4.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受到女孩儿对母亲的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描写小女孩儿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感受小女孩儿对母亲的爱。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文朗读磁带、作者的相关作品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读。

  1.板书课题。

  2.你能就课题提几个问题吗?

  二、自读课文、读中悟爱。

  1.自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课文,可以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速读、朗读均可,目的是梳理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初步感受小女孩儿对母亲的爱。

  2.自学课文。

  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用习惯的符号,勾画自己感动的语句,并作好批注。

  (3)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给课文中叙述的故事列出提纲,准备复述故事内容。

  3.自学反馈。

  (1)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为复述做准备。

  (2)讨论交流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三、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思考:小女孩儿对母亲有着怎样的情感?

  (2)各自试着把这种感情变化用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来。

  (3)指名试读,评价、点拨。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你在学文过程中已经认识哪些生字?

  2.学生独立思考识记。

  3.交流识字方法。

  注意引导学生辨析:辫——辩、辨;嗯——恩;诧——宅;怔——证。

  4.指导书写。(重在自主观察)

  A惫鄄欤耗阌惺裁匆提醒大家注意的?

  “辫”字左边最后一笔是“丿”,右边最后一笔是“丨”。

  “摊”右边部分要写紧凑。

  “塞”中间是三横,上下要写紧凑。

  B狈缎矗学生临写。

  C敝傅计酪椤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假如你是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你会向你的学生提些什么问题?请大家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什么问题是值得大家去思考与探讨的?这个问题我又该怎样回答?

  (1)默读思考。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各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可将学生的想法加以归纳,提炼出深入学习文本的两个问题:作者是怎样抓住女孩儿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来表达她对母亲的爱?作者在整个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4)教师对各组提出的其他有价值的问题要进行评价、解决。

  二、汇报交流,体会亲情。

  1.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

  教师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自己是怎么读书思考的',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体现小女孩儿对母亲爱的依据,然后阐明自己的见解。

  2.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1)“她十来岁的样子,相貌清秀,扎着一条小辫子。”

  这样一个看起来文静、乖巧的女孩儿,为何在晚上九点还在昏暗的路灯下,你能感受到女孩儿此刻的心情吗?

  (2)女孩低着头说:“我晚上给妈妈送晚饭时,还剩下一份晚报,她说如果不卖掉,明天就没人买了。她在那儿等了快一个多小时了……”

  从最后一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到小女孩儿也悄悄地陪着妈妈等了一个多小时,感受到她内心的那份急切。)

  (3)看到已在外面卖了一天报纸的妈妈还不能回家,女孩儿会有怎样的心情?表现在哪里?

  急切地对我说:“叔叔,叔叔,请等一等!”(通过朗读来感受女孩儿的心情。)

  “嗯,买份晚报。”女孩边说边把一枚硬币塞在我的手里。(抓住“塞”感受女孩急切的心情)

  3.指导朗读。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默读,体会作者的心理先后有哪些变化?

  (教师要抓住关键词,指导朗读,点拨体会)

  (2)体验读文。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女孩和“我”,女孩和“我”的对话该怎样读?读书其实就是和书中的人物对话,用心灵相互碰撞。请你们走进书中,和文中的人物对话,用心和他们交流你会有很多的收获。

  三、想象升华回忆反思。

  1.望着她远去的背影,作者想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回忆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谈一谈自己曾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

  四、设计作业。

  想一想该怎样回报父母,把自己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中。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掌握欲扬先抑、积蓄情感的写作技巧和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作者典雅细腻优美的散文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作者典雅细腻优美的散文语言,体会马来雨的独特风情。

  教学难点:

  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和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分别用两个词语形容你心中的雨和你在雨天时的心情。 “……的雨,……的雨天”

  2、雨是千变万化的,在东南亚,雨就有了另一番风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马来的雨》,看一看马来西亚的雨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二、初步感知

  1、阅读课文,划出描写马来雨的句子,思考:文中是如何描写马来雨的?马来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文中描绘的马来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主要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三、欲扬先抑、积蓄情感

  1、文中介绍马来雨,但文章第2小节不直接写马来西亚的雨,而是先写中国“江南雨”,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对比,突出马来雨的特别

  欲扬先抑,增添读者对马来雨的期盼

  2、文章第5小节有没有紧接着写作者经历到和感受到的马来雨?第5小节前半部分主要渲染一种怎样的.情感?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对雨的期盼,进一步积蓄情感。

  3、在第6-10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表现马来雨的特点?分别写出了马来雨怎样的特点?

  听觉——刚柔并济、交响成曲

  触觉——畅快淋漓、洒脱快意

  视觉——海天一体、波澜壮阔

  4、从文章结构和情感变化的角度思考,听觉、触觉、视觉的三个层次能否前后调换,为什么?

  四、品味语言

  1、文章第6-10小节对雨的描写手法细腻优美,请从中选择你喜欢的句子,从写作方法的角度为同学们作点评鉴赏。

  2、第6-10小节不仅描写优美,而且还从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对马来雨的情感,请从文中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中选择一句你最喜欢的并为同学们作点评和鉴赏。

  五、总结

  1、你怎么理解第11小节“雨拉开的幕,是风景,也是风情”?

  借助马来的雨表现了马来西亚的风情

  2、你怎么理解文章第一段与文章最后一段的关系?作者想要从中表达什么?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本课生字,积累好词佳句,注重朗读训练。

  2、了解大瀑布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及变化原因。

  3、了解大瀑 布葬礼情况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环抱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大瀑布悲剧的原因及其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大瀑布的资料

  2、查阅身边自然环境被破坏的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教师首先从“葬礼”入手,质疑,解疑,再补充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全文,学生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找出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部分。

  三、知道学习“葬礼”一部分(10—13自然段)

  学生轻生齐读这几段文字,弄明白以下问题:

  (1)那些人为瀑布举行了葬礼?

  (2)他们怎样举行葬礼的?

  (3)举行葬礼 的目的何在?

  四、指导学习“大瀑布变化前后的景象及变化原因”。

  过度语:大瀑布沦落到为它举行葬礼的这步田地,此时此刻,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生答后,教师梳理以下问题。)

  (1)昔日的大瀑布是怎样的状况?游客此的态度呢?

  (2)如今的大瀑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游客此的态度呢?

  (3)大瀑布发生这样大的变化的.原因呢?

  1、学生带着以上的问题自主学习课文相关部分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1)找好词,欣赏佳句,理解内容。

  (2)教师指导训练朗读(读出惊奇,骄傲的语气和悲伤惋惜的语气)

  五、讨论深化,渗透德育目标

  这场隆重而盛大的葬礼结束了,同学们,如果当时你参加了这次活动,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请同学们讨论或书写),抽生汇报。

  六、教师总结,结束全文

  七、课外拓展延伸

  请你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今天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状况。

  八、板书设计:

  大瀑布的葬礼

  昔日:雄伟壮观

  如今:奄奄一息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一、由图导入。

  出示图,观察。师:谁能说一说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山寨的诗歌。

  板书:山寨

  二、初读感知,合作识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小组合作认识课后字条里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3、检查识字情况。

  (1)读词语。(2)读生字。(多种方式)

  4师:我们把生字娃娃放到诗歌里,看看你们还认识吗?

  三、熟读感悟,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歌,选择喜欢的一节多读几遍,也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画下来。

  2、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部分。

  3、班内汇报:你喜欢那一小节?并展示自己的画。

  (1)学生汇报第二节时,指名在黑板上画山路,并指生表演,体会“小路七拐八弯”。

  (2)出示:“分明是到了寨边,怎么一户人家也不见?”

  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分明——,怎么——?

  (3)汇报第三小节时可画出图,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4、相机指导朗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四、总结延伸,发挥想象。

  1、山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能为这首诗再写一小节吗?

  五、写字教学。

  1、出示要求写的字,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3、教师指导难写的字。

  4、学生练习。

  六、课后作业。

  1、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2、画一幅完整的山寨图。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但各不相同;他们很快乐,他们一同上课。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

  师:对,这些小朋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交流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

  (3)正音后,开火车读。

  “摔”是翘舌音。

  “坝”读“bà”,不读“bèi”。

  (4)做游戏,巩固字词。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5)学生相互交流识记妙法。

  坝——贝汉——汗摔——率跤——交凤——风

  (6)重点指导:晨、装、静(注意笔画、笔顺)

  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

  “装”:上下结构,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戎”不要写成“戒”。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6、评价:自评、互评。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你读了每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

  上学路上

  来到学校

  上课

  下课

  3、你最喜欢哪些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读“韩、忌、懦、暮、溃、歼、虏”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生活故事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齐军取胜的原因。

  重点: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生活故事梗概。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古代的军事谋略在战斗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大家以前学过《空城计》这个故事,知道你诸葛亮运用空城计,巧妙地躲过你一场灾难。其实,类似运用计谋作战的故事,在我们中国历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又是谁巧妙地应用你什么计谋,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呢?一起来学习吧。

  二、检查交流,检查字词。

  出示:

  韩国、田忌、怯懦、暮色、溃不成军、全歼、俘虏

  学生认读,自主学习。强调“韩、歼”韵母是前鼻音,“虏”生母是边音。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故事背景(1、2自然段)

  故事经过(3至6自然段)

  2.默读看课文,介绍梗概。

  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精读课文,知道什么是“减灶示弱”,了解它对战争起读影响。

  (1)出示“减灶示弱”。学生边读边想:什么是“减灶示弱”?孙膑为什么会想到这个计策呢?

  (2)合作交流。

  出示:“魏军素称剽悍,以为我军怯弱,而我们正好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人。”

  分析

  魏军:素称剽悍,以为我军怯弱(骄傲、轻敌)

  我们: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人

  孙膑这句话中,讲了几个条件可以战胜敌人?那个条件可以不要?(每个条件都是必要条件,“减灶示弱”是关键条件)。

  (3)画出庞涓都心里活动都句子,说说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都感觉?

  (4)用导读法感悟孙膑地“料事如神”和庞涓地“轻敌傲慢”

  师导:庞涓第一次在追赶齐军地途中,发现——

  生接:齐军遗下地灶足够10万人吃饭使用,

  师导:庞涓心里——

  生读:不免惴惴不安

  师导:到了第二天,庞涓却发现——

  生读:齐军地灶减去了一半,

  师导:庞涓

  生读:又振作精神,令士兵加速追赶

  师导:第三天,庞涓高兴极了,因为——

  生接:齐军地灶只剩下供3万人用的了

  师导:庞涓认为——

  生接:这是齐军不敢迎战,纷纷逃亡所致

  师导:所以,庞涓骄傲地说——

  生接:万知道齐军一向怯懦,你们看,三天之中,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半数

  师导:庞涓再也顾不上多想,便——

  生读:丢下大军,率领一支轻装地骑兵,孤军深入,不分日夜地穷追齐军

  (5)既然“减灶示弱”法这样富有成效,为什么课文干脆不以此为题,而要以“马陵之战”为题呢?

  讨论后,教师点拨:

  “孙膑根据庞涓地行军速度,判断魏军在日落后可到达马陵道。马陵道位于两座大山之间,地势险要,树林茂密。”

  交代道路战事地地点(马陵道)、天时(日落后)、地利(地势险要,树林茂密)

  “一切布置停当,夜幕降临时庞涓已率部进入马陵道。因为道路不被遍地地树木阻塞,魏军只得停下来。”

  孙膑的“运筹帷幄,料事如神”

  “魏军失去主帅,顿时乱成一团,溃不成军。齐军乘胜进攻,全歼魏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

  交代了“马陵之战”的最后结果,进一步突出了它在“援韩战争”,所起地决定性作用。

  理解思考:你觉得孙膑和庞涓各是怎么地人物?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复述课文。

  2.拓展延伸:找“孙膑和庞涓”地故事读读。

  板书

  25马陵之战

  孙膑 减灶示弱--------- -胜

  智取

  庞涓 骄傲轻敌--------- 败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复习导入

  1、字词: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读文: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

  二、回顾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

  例: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

  4、春天还会在哪里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想到的一些诗句。

  三、熟能成诵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想象情境背诵。)

  四、拓展延伸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五、写字指导

  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重点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2、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教案03-25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04-06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3-30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2-16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3-03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3-26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04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