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1 11:02:0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8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诗歌,感受我们对大海的热爱,以及大海对“我”的意志品格的影响。

  教学重点:

  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语文能力。

  教学难点:

  “我让奔腾的浪花钻进我黝黑的身体”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海浪》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考考你,看你对本课的生字掌握的怎么样?那就让我们开上小火车来读一读吧。

  2、指生分节读诗歌。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朗读了诗歌,并知道这首诗和以往我们学习的诗歌有所不同,是阶梯式诗体,读起来朗朗上口,那么谁愿意跟着音乐读给同学们听?

  二、感情朗读诗歌,品析词句,感受诗情。

  同学们读的真好,下面就让我们踏着这美丽的浪花走进诗歌,去感受大海的浩瀚与博大吧。

  1、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诗歌,思考:诗歌中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海浪的喜爱的?

  学生汇报诗歌写了哪几个人?教师板书:爸爸、妈妈、我

  爸爸把海浪装进录音机,你知道他喜欢的是海浪的什么吗?

  师:是啊,大海就象是个调皮而有善变的孩子,它时而轻柔、舒缓,时而又波涛汹涌、巨浪滔天…爸爸又怎么能不喜爱它呢?你能读出爸爸对海浪的喜爱之情吗?(相机指导朗读)

  2、爸爸对海浪是如此的喜爱,那妈妈呢,她又钟情于海浪的什么呢?

  对了妈妈把海浪暴光在软片里,这说明妈妈喜欢(看海)那请你想一想在妈妈的照片里会留下那些美丽的景色呢?她会看到大海的什么呢?

  你们想的真美啊,那就让我们带着美美的感觉去读出海浪的美来吧。朗读第二节。(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发散思维训练:爸爸妈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了对海浪的喜爱,那你能想像一下:我们还可以把海浪装进什么里呢?用谁,把海浪在他的里,说句子。

  4、你们想的真好,替那么多的人表达了对海浪的喜爱,那么我呢?文中的小作者喜欢的是什么呢?海浪又给他带来了哪些好处呢?谁来读读诗歌的三到五小节?

  5、作者喜欢让奔腾的浪花进他黝黑的身体,想象一下:奔腾

  的浪花是什么样?(不断涌起的,向前不断推进)

  6、哎呀,浪花怎么会钻进我的身体里呢?

  过渡:是啊,小诗人在不断的与海涛的搏斗中,身体练得强壮、黝黑(联系生活实际,黑得发亮)了。于是他有了——,他还有了——

  7、查字典理解“坚毅”的意思。

  8、什么叫“无穷无尽”?还可以用“无穷无尽”形容什么?

  “无”--“无”—的词语都是表示没有的意思,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9、想像:于是,我有了……

  小结:在海浪的洗涤之下,小诗人得到了锻炼,他有了强健的体魄,塑造坚韧了品格。让我们带着对大海的热爱与赞美来读读3到5节诗吧。

  三、欣赏美丽的大海。

  大海是博大的,大海也是宽广的,下面就让我们乘着海浪去感受一下大海的浩瀚无边吧。课件欣赏美丽的大海。学生说感受。

  四、欣赏儿歌

  五、仿写:模仿本文诗歌的形式,写出你对大海的喜爱。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能给多音字“强”据词定音;理解“偏僻、勉强、资助、尝试、实际”等词语;理解“才”在本课几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2、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童弟周青年时代发愤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感受强烈的进取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1、揭题,简介童第周。

  2、听录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朗读。

  3、课文写了童第周哪两个时期的事?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同一件事的?

  4、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

  5、自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

  6、正音“鄞”理解“偏僻”

  7、理解句子:

  因为家里穷,他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书。

  8、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

  9、作业:

  《课堂作业》1—3

  第2课时

  1、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

  理解并朗读三个“才”的句子。

  用“再三”说一句话。

  2、理解句子。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

  重点理解“更加”、“发愤”。

  3、从哪些句子可看出童第周发愤学习?

  4、理解句子。

  童第周看看成绩单,心想:“……”

  说说“努力”。(稍慢、有力)

  5、作业:

  《课堂作业》4、6、7

  第3课时

  1、出示童第周第一次的话,说说为谁争气。

  2、找出童第周第二次的话,说说为谁争气,与上一次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为什么要暗暗下决心为中国人争气呢?

  4、童第周是用什么为中国人争气的?

  5、这个实验难吗?从哪儿可看出来?

  6、童第周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刻苦钻研、反复实践)

  7、再次朗读感受。

  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难办的事,我们经过努力,也能办到。

  8、作业:

  《课堂作业》5

  摘抄句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学习并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品读句子,从文中优美的语句中感悟琴声的美妙。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教师板书课题,导:琴声美妙悦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写的《弹琴姑娘》。

  2、 学生齐读题目,教师强调“琴”字书写。

  3、 导入: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呢?她弹出的琴声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教师提出新要求:掌握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然后强调要点。字音:“滞”是卷舌音;“锲”读“qiè”,不能读成“qì”;“券”读“quàn”,不能读作“juàn”。

  3、 学生再读生字新词,读中巩固、积累。

  4、 指名反馈:文中反复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小姑娘弹出的琴声?

  (学生: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5、 指名用自己喜欢的音调和节凑读一读这一词语。

  6、 师:对于作者来说,这“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琴声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7、 找出相关词语。教师出示:( )的琴声

  8、 集体反馈,教师填词,并指导学生读一读。(好听)的琴声(悠扬、像夜莺般、……)

  9、 教师小结:是呀,多么美好的琴声啊!对作者来说它悠扬而熟悉,还有甜味儿,像夜莺、流水般,让人觉得安慰、亲切、优美、轻松。

  10、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围绕弹琴姑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三、想像画面,感悟琴声

  1、教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儿童文学家的心,让他对一个小女孩如此钦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用波浪线画出那一幅幅将琴声融为一体的美丽景色。

  (1)学生默读勾画,教师巡视。

  (2)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语段。

  生:“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师:“只要……就……洒在……洒在……也洒在……”,用排比句式将春雨和琴声描写融为一体,雨声与琴声交织出美妙的音乐。谁再来读?

  生:“人们都到街头、湖滨广场,公园里去乘凉仍然不断的传出好听的琴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师:是啊,闷热的夏日里,窗口动听的琴声仍不断,难怪作者会边走边想像边钦佩这弹琴人。是谁又让天高气爽的秋日更加恬静呢?

  生:“晴朗的夜里,月牙儿分为清明…………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师:琴声声声入耳,“我”是赞叹不绝。读出冬日琴声迎接风雪夜归人的感受。

  生:“冬天的寒夜,…………”

  师:琴声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让作者有怎样的想法?请同学们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师小结: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姑娘弹奏的琴声,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很有表现力。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品一品。

  3、指名反馈:读了这些语句,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有感情地读一读。

  5、教师总结:同学们,作者是一位儿童文学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在这一年四季听琴感受中情感变化也不同。这一部分通过:“我”听琴的感受和情感变化来间接描写小姑娘的品质。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就是作者表达的巧妙之处。

  6、作者四季听琴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四、课堂小结

  1、学生:谈一谈本节课学习的感悟。

  2、教师小结:同学,这节课的学习真是美的享受,我们读到了许多生动、优美的句子,似乎看到了四季优美的景色,仿佛听到了弹琴姑娘手下飞出来的悠扬的琴声。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瀑布》是一首活泼生动、文情兼美的自由体写景诗。这首诗分三小节。第一小节写瀑布的声音,后两节写瀑布的形态。作者用一连串的比喻赞叹瀑布声势的浩大,形象的雄伟,色泽的和谐,深情地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小诗虽短,却感情激越,适合朗读教学。

  教材安排了认字10个:瀑、叠、滩、般、喻、丈、衬、仰、伟、屏。写字7个:阵、松、般、丈、衬、仰、伟。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教学建议: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背诵时体会诗的意境。如果只在朗读技巧上费功夫,让学生模仿,则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还可以再扩展几句,比如:“一道白银”说的是。“如烟,如雾,如尘”形容。

  只把喻体和本体指出来也还不够,还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体会这些比喻句描写的景象,比如听一听浪涌岸滩的声音。松涛声,联想水声。可以设置情境用“好像”“如”造句,但不要讲关于比喻句的概念,如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喻体。生字“丈”的第三笔是弯捺,应该先练练这个笔画再写字。

  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拓展习题:

  一、你能照样子写出词语来吗?

  叠叠阵阵

  二、课文会背吗?试着填一填。

  瀑布脚下仰望,,一座珍珠的屏!,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相关资料:

  中国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

  景区位于贵州安顺市西南面,由姿态各异的十几个地面瀑布、地下瀑布和风光绮丽的桥水上石林、天星洞等组合而成,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区名胜区之一。黄果树大瀑布位于景区的中心,每当河水上涨时,如银河倒倾,桥身震颤,雨雾升腾,艳阳之下道道彩虹从潭中飞出,尤为壮观,而在河水小时,瀑布分三五条从悬崖坠落,如仙女秀发披肩,不乏妩媚娟秀。黄果树瀑布落差74米,宽81米,河水从断崖顶端凌空飞流而下,倾入崖下的犀牛潭中,翻江倒海。水石相激,发出震天巨响,腾起一片烟雾,迷蒙细雾在阳光照射下,又化作一道道虹,幻景绰绰,奇妙无穷。瀑布对岸高崖上的观瀑亭上有对联曰:“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碎,虹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此乃是黄果树瀑布的生动写照。但水量大增,那撼天动地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心动魄。有时瀑布激起的雪沬烟雾,高达数百米,漫天浮游,竟使其周围经常处于蒙蒙细雨之中。

  瀑布后的水帘洞相当绝妙,134米长的洞内有6个洞窗,5个洞厅,3个洞泉和1个洞内瀑布,人穿行于洞中,可在洞窗内观看洞外飞流直下的瀑布;每当日薄西山,凭窗眺望,犀牛潭云雾缭绕,云蒸霞蔚,苍山顶上绯红一片,迷离变幻,这便是著名的“水帘洞内观日落”。

  黄果树大瀑布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阔大壮观的`瀑布之一。河水从70多米高的绝壁上直泻犀牛潭中,响声震天,十里之外,即闻其声。

  精品教案:

  (一)教学准备:

  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播放音乐)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猜想,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学生听完音乐,说说自己听出的是什么音乐。

  2、课件出示瀑布:对呀,同学们刚才听到的正是瀑布的声音。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跟随叶圣陶爷爷到庐山瀑布脚下看看瀑布的美丽,感受瀑布的魅力。

  3、板书课题:瀑布。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

  2、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检查生、字词。

  三、细读感悟。

  1、读完诗歌,它留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能说说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随机点拨。

  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谈喜欢的原因:瀑布的声音一会像大浪冲上岸,一会像,风吹松树的声音,美极了。

  (3)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忍不住想再听听这壮美的声音,你们能再读

  读吗?让我欣赏一下这种大浪涌上岸滩,风吹松林的气势?配乐朗读。

  你还觉得哪儿美呢?

  第二小节:

  (1)你愿意把这一小节读出来吗?

  (2)这一小节你觉得哪儿美呢?

  生:这一小节在写瀑布的样子,有青山有白银,有绿色有白色的,很美。

  整座种满绿树的山就像一块绿色的画布,如果整片都是绿色的就太单调了,瀑布就像一道白银点缀在上面,这样色彩就多了,画面就更美了!

  “这般比喻没法比喻!”没法比喻!说明太美了,美到简直没办法讲出来!

  (3)同学们说得真好,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把它读出来吗?

  (4)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们觉得瀑布的全身还像什么?学生谈自己的想象。

  (5)小组内美读。

  (6)全班读。

  学习第三小节:

  (播放课件)

  (1)瀑布脚下可真美呀,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怎样读才能表现出瀑布这美妙的景象,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小节中写了瀑布的哪些美景。如有不懂的地方要提出来和小组同学商量。

  (2)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

  四、指导背诵。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瀑布如此雄伟美丽,你们学了这篇课文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

  瀑布(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交流搜集的瀑布的资料。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跟随叶圣陶爷爷去参观瀑布。

  板书课题:瀑布学生读题。

  二、初读诗歌,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诗歌,划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指名读诗歌,其他同学听字音是不是读正确?

  3、、借助课后生字条,小组合作识字。

  4、全班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

  5、检查识字情况。

  (1)读词语。(2)读生字。

  师:我们和生字娃娃一起回到课文中去,再来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三、品读诗歌,领悟意蕴。

  1、自由读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读书的收获。

  3、播放瀑布的声音:你们觉得这声音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叶圣陶爷爷是怎么说的?(出示第一小节)

  指导朗读。

  4、师:刚才我们听到了瀑布的声音,想不想快点看到瀑布的样子?

  播放课件或录象。

  师:你刚才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学生汇报)

  诗歌里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大家现在的心情怎样?指导朗读。

  四、美读全文,指导背诵。

  1、全班配乐朗读。

  2、师:这么美的诗歌谁能把它背下来?

  五、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1、指名认读要求写的字。

  2、小组内交流:哪些字比较难记?你是怎么记住的?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1、投影展示学生作业,互相评议。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一定含义的诗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只有把自己融进集体中才有力量,有智慧,有胆略,才能创造一切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有一定含义的诗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把自己融进集体中才有力量有智慧才能创造一切的道理。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是新组建的一个班级体,在集体中你们就是主人,那么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小主人呢?(学生发言)如果靠一个人的力量,我们集体能够进步吗?

  二、初读检查字词

  1、指导读准字音,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后字词读准字音。

  三、自由读

  思考:“我们”和“我”分别指什么?“有无数个献身于我们的`我,就能创造出我们的一切”是什么意思?(学生读课文)讨论

  四、重点指导朗读

  我/虽是一朵花,却/扮不出烂漫的春色。

  如果——我们是花,才有花的世界。

  (读时间隔时间较长一些,以引起听者的想象,后半句应以自豪、赞叹的语气来读)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有一定含义的诗句,懂得只有把自己融进集体中才会有力量,有智慧,有胆略,才能创造一切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你们已经知道了自己在班级体中的重要作用,没有你集体中就不在完整,那么你生活在这个班级体中,你应该怎么样做呢?(学生畅所欲言)

  二、精读课文分析理解

  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我们”和“我”分别指什么?(集体和个人)

  2、轻声读全文小组之间讨论学习1——5小节

  完成下面问题:本节介绍了什么内容?读完本节后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在课文中把“班级体”比做了什么?

  3、汇报学习情况集体学习(自由发言畅所欲言教师指导)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我们是一个新组成的集体,你就是集体中很重要的一员,缺少你不可以,但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为班级体做出贡献才能使我们班级体的列车前进不停。

  四、布置作业:朗读、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我们和我

  虽——————却献身

  集体创造一切

  如果——————才奉献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和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田字格上的1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儿歌。能理解儿歌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儿歌。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字盘、生字卡。

  主要板书:

  识字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字盘,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1.出示字盘,与卡片“辛辛“,将两者分别组合、演示。

  2.同学们,“辛辛”和“纟、讠”等分别组合构成了汉字。这就是一种造字办法,这些字叫形声字。上面4个字中的'“辛辛”是声旁,“纟、讠”是形旁,代表不同的意思。

  二.读准字音,学习词语。

  1.用生字卡片指导读准字音。

  2.读4个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

  (1).出示实物理解“辫子、花瓣”

  (2)举例理解“分辨、辩论”。

  三.游戏巩固

  用字盘辨字,并组词。

  四.学习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指名读。

  2.指导朗读。

  (1).分别读出疑问和肯定的语气。

  (2).注意停顿和重音

  3.教师示范读第一小节,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齐读。

  4.理解:是谁“圆圆脸蛋拖小辫”?

  五.学写生字

  1.让学生仔细观察四个形声字。

  2.指导书写:三部分靠紧,注意“辛”的变形。

  3.学生练习。

  六.课堂练习

  1.选字填空。

  辩 辫 辨 瓣

  (1).你能分()出牛郎星和织女星吗?

  (2).这朵菊花的花()又细又长。

  (3).许林和李青为了一道题()论起来。

  (4).陈凡走路是小()儿一甩一甩的。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转动字盘读生字,组词。

  2.将字填入空格。

  哪是红梅花,请你来分( )。

  这是红梅花,它有五个( )。

  哪是韵母a,请你来分( )。

  这是韵母a,圆圆脸蛋拖小( )。

  二.读背儿歌

  1.齐读后,指名用一问一答试读。

  2.男女生分读。

  > 3.背儿歌。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范字,引导学生观察。

  2.指导“蛋”的写法。

  3.学生自学另外几个字。

  4.描红、仿影。

  四.练习

  1.用“哪是——?这是——。”的句式进行对话练习。

  2.选字填空。

  哪那 圆园 袋蛋

  (1).小弟弟红通通的脸()真像大苹果。

  (2).林林的口()里装满了小石子。

  (3).昨天,妈妈带我到公()里玩了半天。

  (4).()()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5).小军送给我的()本书真有意思。

  (6).()件衣服好看?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读“稻”、“藏”、“催”三个字。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秋天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熟 塘 报 落 岸”。

  2、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秋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秋天的录像片,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跟秋天有关的课文,

  教师板书

  课题:秋天,请同学们读一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蓝天 池塘 岸边 电报 运动场 熟了 当作 底下 金子 往下落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蓝: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监”字第一笔是竖。注意与“篮”字区分。

  塘:左右结构,部首是“土”字旁,右边是“唐”字。“唐”字的第七笔是竖,要出头。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熟: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上是一点一横,左中是口;左下是“子”,第三笔要写成提;右上是“丸”字;下面是四点底。

  报:左右结构,右边的笔顺是:横折钩 竖 横撇 捺

  落: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洛”字,这是一个上形下声的形声字。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5)认读“稻”、“藏”、“催”三个字。

  稻:稻子,水稻。农作物的一种,我们吃的大米就是水稻脱壳后的米粒。

  藏:捉迷藏,藏起来。就是躲着不让找到的意思。

  催:急着、催促的意思。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6 秋天

  熟 塘 报 落 岸 蓝 金 池 底 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按照一定的顺序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的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感受到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比较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叶子发黄落下,候鸟南飞等一些自然现象发生在秋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抓住秋天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2、体会秋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的游戏。谁摘下了苹果,就带着同学们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蓝天 池塘 岸边 电报 运动场

  熟了 当作 底下 金子 往下落

  二、学习课文

  1、从整体入手学习,教师伴着音乐范读。

  (1)让学生边听边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思考:秋天到了,自然界的景物有哪些变化?

  2、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出示相应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看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秋天来了,天又高又蓝,还有一朵朵白云。

  教师板书:

  天:蓝 高 云:白

  (3)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进行比较:

  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A.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B.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知道加上“高高的”使句子更具体。

  C.指导朗读,突出蓝天的特点。

  (4)让学生观看画面,欣赏秋天的'天空。

  (5)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秋天的美丽,读出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怎么样?

  秋天,稻谷熟了,一片金黄,像是铺上了一层金子一样。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喜欢的语句,谈看法,体会粮食丰产的景象。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一眼望不到边”说明稻田所占面积大,是好大一片,使人看不到边际。

  “黄澄澄”是写稻田的颜色,这是稻子成熟的表现,说明了粮食的丰产。

  “铺了一地金子”说明稻子长得好,满地都是,用比喻的方式表明稻子成熟。

  板书:

  稻田:一眼望不到边,一片金黄。

  (5)师小结:秋

  天,稻子成熟了,大地一片金黄,远远的看不到边际,就像是金子洒满地,面对这一切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运用读的方式,体会那种丰收的喜悦。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第三、四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A.读这两个自然段。

  B.想一想,告诉我们什么?

  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和有关语句谈一谈秋天大自然的变化。

  (2)各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一片一片树叶从树上落下,小鱼藏在落叶下边把落叶当作了伞,小蚂蚁在落叶上爬来爬去,来回跑着,把落叶当作了运动场。燕子看到了落叶,把落叶当作了电报,它们要到南方去过冬了。

  板书:黄叶:落下来。小鱼——伞 小蚂蚁——运动场 燕子——电报

  (3)师小结:这些语句使我们感受到:秋天来了,自然界里的小动物,小昆虫们那种欢快的心情,还有秋天那特有的迷人景色。

  (4)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小动物、小昆虫们那种欢快的心情,还有秋天那特有的迷人景色。

  注意指导:

  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A.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B.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知道加上“一片一片的”能够说明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是一片接着一片往下落,陆陆续续的感觉。)

  C.教师和学生一起用实物演示。

  D.指导朗读,突出落叶的特点。大家评议。

  三、组织学生观看秋天的录像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秋天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知识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三峡的美丽景色;

  能力目标:

  能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想象所描绘的景象。

  情感目标:

  能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三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关于三峡风光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的教学网页。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

  1、师导: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流淌着一条养育了无数代人的河流——长江(教师画图板书:长江)在万里长江的.上游,有一段险峻的地形,那就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板书)三峡以其秀美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著称。上节课,我们同作者一起游览了这令人向往的地方。你们还记得我们去看了三峡的哪几个峡吗?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说,教师板书)

  2、“小导游”介绍,复习旧知

  (1) 师导:通过课文的学习,三峡已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神秘的风光,雄伟的气势吸引了多少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前去一睹它的风姿啊。同学们,就让我们去做做三峡的小导游吧,向游客们去介绍三峡中最为有名的三个峡,尽情去展示它们的风光,好吗?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峡介绍,小组内交流;(可以结合课文描写和浏览网页中的相关图片)

  (3) 指名上台做“小导游”,边演示边介绍;(学生做游客)

  (4) 师生评价。

  二、 拓展延伸,合作学习

  1、师导:恩,听了三位导游的介绍,我们仿佛已置身于那神秘的三峡,再次去感受了三峡的雄伟壮观、幽深秀丽和急流险滩。三峡又何止这些令我们魂牵梦绕呢?我们对三峡的了解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呢?下面就再请我们的小导游们做好准备了,除了三峡风光,你们还想向游客们介绍三峡的什么呢?让我们到网上去浏览一下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浏览三峡相关信息,小组交流;

  3、指名上台当“小导游”继续介绍三峡,师生评价。

  三、 语文活动,知识竞赛

  师导:观光了一天,导游们很辛苦,我们的小游客们也很辛苦,不过相信大家收获一定不小,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评选“最佳游客”,看看哪位游客今天的收获最大。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3-26

小学语文教案03-25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9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4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21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1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1-02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