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2 11:56:0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10篇[优秀]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10篇[优秀]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

  1、阅读课文,了解人类对地球的糟蹋使哪些环境恶化,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增强环保意识。

  2、自学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科学术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复习写日记的格式

  重点、难点及教学具准备:

  了解人类对地球的糟蹋使哪些环境恶化,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用具准备:有关环保图片

  教学过程 :

  一、揭题、板题,课前谈话

  1、揭题、板题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你觉得20xx年后,地球上大概会是什么样子?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引导学生自由展开想象,可谈人们利用新科技使生活变得更美好,也可谈由于地球被破坏而使生活处处充满困苦)

  二、初读课文,检查课前预习

  1、这是一篇以日记形式来写的课文,复习日记格式。

  2、用生字卡拼读生字,互相正音。

  3、指名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想想文中讲到哪些环境恶化的情况

  1、大气污染:没有新鲜空气,温室效应,尾气污染。

  2、海洋污染:要想简直比说明污染严重。你能用这个句型说一句话吗?

  3、结果:辐射、恶臭、酸雨、飓风

  四、联系实际,你谈谈周围的人们对环境的破坏

  五、难道未来世界就一无可取了吗?

  不,未来世界是一个高科技的社会,文章也多处讲明了这一点。

  1、读文,交流

  2、抗辐射服的普及

  3、已经发明了无铅汽油。

  以上都说明了即使有了高科技,但由于环境被破坏,人们仍然无美好的生活可言。

  六、开展一个小小辩论会:科技对环保的利与弊。

  明确科技发达不是一破坏环保的主要原因,而地球早严重破坏是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太差造成,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

  七、学习文章的最后2节,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人类在糟蹋了地球之后,不会再有美好的生活环境,到那时,只有梦里才能见到绿色的'、可爱的世界。要想保持这个绿色的、可爱的世界就必须从现在做起,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母亲地球

  八、拓展练习

  说说你对环保做了哪些事

  九、作业 :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开展一次调查活动,调查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或是科技新成果,写成一篇日记。

  [ 教后感]

  这是一篇想象日记,所以我抓住这一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强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如:在学完这一课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30年后,我们身边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不但说出了坏的方面,如环境恶化,同时也说出了好的方面,如科技发达,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等等,充分体现了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这一理念!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佳句。

  3.感悟作者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式和用词准确、朴实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借助工具书或注音理解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感悟美、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 具:

  录音,灯片

  教学方法:

  引导朗读,有感情地读,品读,读评结合。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指导预习,了解主要内容

  1.导入。

  2.提出预习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

  (2)想一想:作者对小城凤凰的印象如何?

  3.检查预读情况。

  二、创设情景,自主选读,感受小城之美

  1.师:我是初次来小城凤凰的游客,想在这留影,了解这里更多的情况,以便在照片背面写明。你们能帮助我吗?

  2.学生自主选择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至熟。

  3.你最想推荐哪里,为什么?

  指名说,在说理由的时候随机总结出“美”的.关键处。

  通过朗读竞赛等形式,激励学生展开想象,读出自豪、骄傲之情。

  在说、读时相机出示有关图片、音像、文字资料,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谈一谈感受,激发骄傲之情。

  (老师小结)

  三、课堂小结

  由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小结练习

  1.练习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8.小城凤凰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领悟词句,品味语言特点

  1.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读:把你觉得写的很美、很有触动的语句抄下来,想一想,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3.悟读:指名把自己摘录的语段读一读,说一说摘抄的理由。感悟。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合作研读,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小凤凰之美的

  1.默读每个自然段,归纳段意,想想从中感悟到的美。并作好批注。

  2.小组交流,互相提示。

  3.全班交流。

  4.教师点拨。

  5.自愿组合6人,成立“小导游团”。按课文的段落来介绍小城凤凰。

  三、课外延伸,指导练笔

  1.了解学生课前所收集的有关家乡的情况资料。

  2.拟好一个题目,写一篇反映家乡景观、人文风俗的小习作。采用“总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来构稿。

  3.将组织评讲反馈。

  四、课堂总结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第四自然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6.鲁班和橹板

  看竹篙撑吃力

  盯想鸭子蹼、拨水轻快

  (有什么办法)

  圆形

  找削橹板扁形省力快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生字、口述故事。

  课外: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鲁班

  介绍鲁班。

  2.继续板书:和橹板(领读,指插图):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橹板。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看哪写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

  3.重点指导理解:吃力、对岸、盯着、扑通、安。

  4.认读要求只识不写的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力岸已经盯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写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认读字词。

  2.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1)鲁班造的橹板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好处?

  结合插图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内容。

  (2)他怎么想到造橹板的?

  a.指名读第一、二段。讨论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指名读第三、第四自然段,想想:鲁班怎么想到橹板的样式的?哪几个词告诉我们他看得很认真?

  2.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结:橹板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3.练习概括各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轻轻读课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坐船—想—看鸭子拨水—做橹板—后人称呼)

  4,练习口述《鲁班和橹板》的故事。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口述故事。

  3.学习生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第三课时

  一.指名认读生字词

  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程度

  1.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哪个句子、告诉我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

  2.指名做“盯”的动作。用简笔画画出河两岸,要求指出“对岸”。“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换个说法,怎么说?演示动作。

  三.各自想办法记住生字

  指名学生说说各字的记法。

  着重指导“安”的写法。

  四.总结谈话

  1.鲁班怎么发明橹板的?

  2.讲述故事《锯子是怎样发明的》

  五.作业

  抄写生字。

  (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指导学习第1-3自然段。

  教学教程:

  一、揭示课题

  1、你听爷爷奶奶讲过鲁班的故事吗?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认读生字:鲁、板。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2、认读文中18个生字。

  3、认读出现的生字词。

  4、用手势告诉教师有几处自然段。

  三、读文、探究、巩固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读。

  (4)巩固识字。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导读好问句。

  (3)做动作理解“盯”,“默默”。

  (4)巩固识字。

  3、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

  (2)出示课件:

  (3)巩固识字。

  四、布置作业:

  五、小结

  六、教学后记:圆和园会混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鲁班看到艄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就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驾驶起来感到省力呢?接着课文的第3自然段写鲁班看到鸭子用脚蹼拨水,这和鲁班找到好办法有什么关系呢?

  二、继续读文、巩固识字

  1、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截的是什么?

  (2)再读读,画一画鲁班制作的工具。

  (3)课件出示,学生观察“鲁板”,说一说样子。

  (4)齐读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5)巩固识字。

  2、学习第3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的启示。

  三、指导书写

  1、自学生字的写法。

  2、交流并质疑。

  3、示范、指导。

  4、描红、临写。

  四、小结

  五、教学后记:

  学生学会了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这一课的设计注重目中有同学,关注同学的学,目中有学情,根据同学的学情进行设计,以学定教。切合同学实际,尊重同学个性,倡议在自身的阅读中去体会,让同学自学、自读、自悟、自得;平等对话交流,鼓励发表个人见解,维护同学的学习兴趣,让同学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发明性的特点,体现语文课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特点,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方法习惯之中,体现文道关系。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培养同学阅读儿歌的兴趣,让同学有主动读儿歌的愿望。体会到种树的快乐,种树的种种好处。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实际边读边想边问。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实际边读边想边问。

  教学准备

  教师:1?制作生字卡片、准备教学挂图(简单课件)。

  2?与音乐老师联系,让同学认识音符和歌谱;与美术老师联系,画一画树。

  同学:观察树木,了解种树带来的种种好处。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读题激趣,感知儿歌大意

  1?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2?同学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看看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二、自主识字,交流评议

  1?自由、轻声地朗读儿歌,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练读几遍。

  (2)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试着记住字形。

  (3)勾画生字词,把儿歌中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做上问号。

  2?交流自主识字情况。

  (1)同学相互提醒音难读、形难记的字。

  (2)用生字扩词语,选自身喜欢的`词语造句。

  同学个别质疑问难,提出自身不明白的地方,全班交流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入下一环节解决。例如:“绿色音符”、“绿色歌谱”、“种下歌声”、“种下幸福”等等。

  三、自读自悟,边读边悟,自主解疑

  1?让同学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提示:要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边读边想。

  音乐经常与快乐相伴,一个个音符,就像一个个快乐的因素,它将构成快乐的歌谱。儿歌中的这两个比喻可谓意味深长,笔者认为可从这一角度去理解,为理解后文“种下歌声”、“种下幸福”奠定基础。

  “音符”是什么?(乐谱中表示音长或音高的符号,这里用来比喻一棵小树。)

  “歌谱”是用来干什么的? (歌曲的乐谱、谱子,人们唱歌时用的。这里用来比喻一行小树。)

  2?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环境得到美化,生活更加快乐,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读读自身喜欢的诗句。

  四、进一步诵读课文,体会情感

  1?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或背诵,积累语言,进一步体会种树的快乐,感受树木的作用。

  五、语言积累活动

  结合课后第二题,积累词语,感受语言的优美。

  六、书写练习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同学提出难写的字、笔画笔顺不清楚的字,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兴”字集体书空笔顺;“唱”、“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指导书写。

  2?交流展示、展评,激发写好字,主动练字的积极性。

  3?写写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句子。

  七、拓展

  1?说说你准备为小树做点什么。

  2?根据你对儿歌的理解给儿歌配画。

  3?试着仿照儿歌的样子当小诗人说一说。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小学二年级学生

  2、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

  3学生课前准备:

  (1)在生活中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2)利用百度搜索雷雨的相关知识、视频,加深对雷雨的认识。

  二、教学课题

  《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这一篇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在火热的夏日,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雨后的景色更是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确、语言优美生动,是一篇极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雷雨》 内容分析:

  《雷雨》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景物的文章。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了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会“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书写“压、垂”。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联系生活感悟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物是怎样变化的。

  2、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准备:

  课前利用百度搜索《雷雨》相关的音频、视频,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悟雷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四、教学方法

  1、信息收集法:课前让学生留心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课堂上就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2、情景教学法:利用百度搜索的音频、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再现雷雨的情境,加深学生对雷雨前中后景色的感悟,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感悟。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并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雷雨》。(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不认识的字划出来。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3、书写生字,出示课件,重点指导“压”、“垂”的书写。

  4、让学生配合课件思考:为什么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用“垂”字,而不用掉、落等其它动词?

  5、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6、开火车读生字。

  7、把词语放入句子中,指名读句子。

  三、朗读感悟课文。

  1、请同学们看画面,认真听,认真看,想想课文围绕雷雨写了哪几个时候的景象?(播放课文情境朗读的画面)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2、让同学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初感“雷雨前”:

  1、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雷雨到来方前我们会看到什么景象?生汇报。(播放画面)

  篇三: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8、雷雨》 教案—公开课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认读。

  2、“捧奖杯”游戏识字。

  二、观看动画,整体感知:

  1、观看动画。

  2、复述: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3、分别指出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1—3自然段,感悟“雷雨前”的静

  1、看图一(雷雨前的景象)回答:

  (1)说说图片上的景色是怎样的。

  (2)你认为这些景象写得怎么样?

  ①漫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这句话说明什么?“压”字给你的.感觉怎样?)

  ②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为什么叶子不动,蝉也不叫?)

  2、看图二(雷雨前的景象)回答:

  (1)观察天气有了什么变化。

  (2)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么样?

  ①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什么?为什么要加上“忽然”?)

  ②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哪个词写得好?)

  3、看图三(雷雨前的景象)回答:

  (1)说说天气又了哪些变化?

  (2)比较句子:

  ①闪电亮,雷声响。

  ②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4、齐读“雷雨前“这一自然段。

  5、归纳: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6.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雷雨前的景象。

  (二)学习第4—6自然段,感悟“雷雨中”的猛

  1 看图一(雷雨中的景象)回答:

  (1)这时天气有了哪些变化?

  (2)三个“哗”字说明什么?

  2、看图二(雷雨中的景象)回答:

  (1)往窗外望去,外面的景象怎样?

  (2)为什么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

  (3)两个“渐渐低”说明了什么?

  (4)用“渐渐地”练习说话。

  3、齐读“雷雨中”这一自然段。

  4、归纳: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5、指导朗读,边读边想主要写什么?

  (三)学习第7、8自然段,感悟“雷雨后”的美

  1、看图一(雨后的美景),读一读。

  2、看图二(雨后的美景),说一说图中出现哪些景物。。

  3、齐读“雷雨后”这一自然段。

  4、归纳: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5、指导朗读。

  三、对比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口头述说,完成表格。

  四、整理全文脉络。

  五、总结:学习了《雷雨》这篇课文后,我们了解了有关雷雨的一些自然知识,知道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变化。

  六、拓展

  1、有关天气一些谚语。

  2、完成课后“读读抄抄

  附板书:

  18、雷雨

  前:乌云 大风 电闪 雷响

  中:雨(大→小)

  后:太阳 彩虹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8生字,会写12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导入新课:

  快乐需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不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大家结合上节课你所懂得的道理来说一说。明白了道理,那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大家再读读课文。

  学习新课:

  一、粗读感知

  1、 自读课文

  要求:采用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并作简单的批注。

  2、谈谈读后的感受。

  二、重点阅读,体会道理

  1、再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一座花园?

  2、从哪里看出这个花园很美丽,很漂亮?

  3、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花园的漂亮、迷人吗?

  注:在这里,教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方式要多样,如:赛读、品读。

  4、为什么又说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呢?

  方法:学生再次读课文,并自己做简单的分析,教师巡视指导。

  (1)第6自然段:春天到村子里时,巨人的花园还是隆冬。

  A、反复读3、4句,要读出村子和花园不同景色所蕴涵的不同情感。

  B、同是春天巨人的`感受是什么?想象孩子们又在做什么?

  (2)第7自然段:孩子们在时,花园草翠花开;孩子们离开后,花园冰雪覆盖。

  A、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B、体会“与此同时”。

  C、朗读本段。

  (3)第8、9自然段:小男孩用手摸了一下树枝,桃树开花了,巨人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A、巨人终于明白了,他究竟明白了什么?

  B、讨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是什么意思?

  5、句型训练,理解中心

  (1)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

  (2)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写

  1、读课文,要求:看在读什么地方时脑袋里会出现相应的画面。

  读写结合的点:

  (1)巨人推倒围墙前后的情景。

  (2)巨人生活在隆冬中的情景。

  (3)孩子们在花园中玩耍的情景。

  (4)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玩耍的情景。

  2、 交流汇报

  建议:学生说的时候,要进行语言规范性的指导,同时要引导学生尽量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3、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本课小结

  “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诗人白朗宁也曾这样说,在这里我衷心大家能人人都付出一点爱,让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布置作业

  1、语言积累抄写喜欢的句子段落。

  2、童话读起来不仅有趣,而且还能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以后可以多读读,在后面的活动课上我们要举行一次讲重话、演童话的比赛

  把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六、板书设计

  冷酷 任性寒冬

  巨人的花园 热情 好客 春天 分享快乐 幸福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第一局部:拼音

  目标定向:

  1. 巩固汉语拼音,并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 能准确地认读字母表,并能运用《汉语拼音字母表》查字典。

  3. 能看拼音写字、词和句子;掌握多音字、轻声字词,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读准字音。

  训练重点:

  拼音写词语;掌握多音字、轻声词语,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读准字音。

  训练难点:

  能看拼音写词;掌握多音字、轻声词语,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读准字音。

  训练时数:

  一课时

  复习训练:

  一、汉语拼音知识

  1、字母:

  A a B b C c D d E e F f G g H h I i J j K k L l M m

  N n O o P p Q q R r S s T t U u V v W w X x Y y Z z

  2、声母(23个)

  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3、韵母(24个)

  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4、整体认读音节:(16个)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5、音节:每个音节最少要由三个成分组成,即声母、韵母、声调,如hái

  6、音序:音节中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字母,如hái的音序是H (音节是hái)

  7、拼写规则:ü 拼j、q、x,两点要省去

  二、看拼音、写词语。

  dòngtíng jiāngnán wánshǎng kuòsàn

  ( ) ( ) ( ) ( )pāndēng tàishān luòtuó píngzhàng ( ) ( ) ( ) ( ) zhèjiāng yóutóng yōngjǐ kǒngxì

  ( ) ( ) ( ) ( )

  yǎngwò túnbù shāowēi éjiǎo

  ( ) ( ) ( ) ( )

  cāshāngwānyán yījù jìngtíng shān

  ( ) ( ) ( )

  bōlánzhuàngkuò shuǐpíng rújìng fēngluán

  ( ) ( ) ( )

  三、多音字组词。

  Yǐn( ) è( ) jù( ) zāng( )

  饮 恶 据 脏

  Yìn( ) wù( ) jū( ) zàng( )

  mái( ) zhuàn( ) yù( ) zhé( )

  埋 转 吁 折

  mán( ) zhuǎn( ) xū( ) shé( )

  第二局部:字词

  目标定向:

  1. 掌握本学期会写会认的生字。

  2. 认准形、音,了解一字多义,并能正确运用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形近字会组词、能一字组多词。

  3. 学过的词能读、写,积累词汇,并加以归纳和应用。

  4. 要能利用字典协助理解词语。

  5.能在具体语言环境正确理解字词意思。

  训练重点:

  1. 掌握本学期的生字。

  2. 学过的'词能读、写,积累词汇。

  3.掌握并归类积累四字词语,并能正确填空。

  训练难点:

  1. 掌握本学期的生字。

  2. 学过的词能读、写,积累词汇。

  3.掌握并归类积累四字词语,并能正确填空。

  训练时数:

  二课时

  复习训练:

  第一课时

  一、四字词:

  红叶似火 色彩明丽 迷惑疑惑 狼吞虎咽 梦寐以求 走街串巷 将心比心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和 响彻云霄 欲出又止 随心所欲 枯枝烂叶 异想天开 机毁人亡 轻而易举 杂草丛生 以防万一 永驻人间 不速之客 花繁叶茂 不假思索 与世长辞 重见天日 傲然挺立 怦然一震 月明人静 极目远眺 膘肥体壮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成群结队 鹅黄嫩绿 芽苞初放 胆大妄为 一丝不苟 融为一体 莫名其妙 信心十足 疑惑疑惑 无能为力 驱寒取暖 吉祥如意 挽弓搭箭 无恶不作 荣华富贵 下流无耻

  1、AABB式: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 模模糊糊 飘飘悠悠 歪歪斜斜 磕磕绊绊 断断续续

  2、AABC式:缓缓驶过 闷闷不乐 默默无言 栩栩如生 蒙蒙细雨 碌碌无为

  3、ABAC式:多灾多难 多姿多彩 不折不扣 从容不迫 百发百中 知己知彼 战无不胜 有始有终 自言自语

  4、ABCC式:气喘吁吁 清香袅袅 兴致勃勃 生机勃勃 生气勃勃 怒气冲冲

  5、含反义词:争先恐后 横七竖八 改天换地 房前屋后 天高地阔 此起彼落 恩将仇报 争先恐后 寸进尺退 有始有终 驱寒取暖 异口同声 天长地久 左顾右盼

  6、近义词成语:狼吞虎咽 走街串巷 无遮无拦 生息繁衍 枯枝烂叶 下流无耻 多灾多难

  7、数字成语:一本正经 二话不说 三心二意 四通八达 五彩缤纷 六神无主 七嘴八舌 八仙过海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千军万马 万众一心 万紫千红 五颜六色

  8、带人体部位的成语:面呈菜色 将心比心 随心所欲 夺眶而出 胆大妄为 赏心悦目 披头散发 笑逐颜开

  9、描写人物神态: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 神气十足 全神贯注 笑逐颜开 聚精会神 热泪盈眶 气急损坏 若无其事

  10、描写人物外貌:骨瘦如柴 仪态端庄 披头散发

  11、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鱼贯而出 扁鹊治病 鹅黄嫩绿 鹏程万里 狼吞虎咽 望子成龙 如虎添翼 汗马功劳 笨鸟先飞 胆小如鼠

  12、描写景色的成语:形态万千 花繁叶茂 杂草丛生 色彩明丽 水:汹涌澎湃 水平如镜 清澈见底 奔腾不息 山:峰峦雄伟 奇峰罗列 拔地而起 危峰兀立 连绵不时 突兀森郁

  8、出自成语故事: 手不释卷 鹏程万里 围魏救赵 四面楚歌 风声鹤唳 风声鹤唳

  9、出自寓言故事: 纪昌学射 扁鹊治病 画蛇添足 坐井观天 惊弓之鸟 守株待兔

  12、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知己知彼 战无不胜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出乎意料 攻其不备 围魏救赵 声东击西 兵贵神速 突然袭击 神出鬼没 所向无敌 四面楚歌 腹背受敌 风声鹤唳 风声鹤唳

  13、形容意志坚定、不懈努力的成语:

  雄心壮志 坚定不移 坚忍不拔 自强不息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锲而不舍 全力以赴 知难而进 无坚不摧

  14、形容缺少恒心和毅力的成语:

  知难而退 碌碌无为 一暴十寒 寸进尺退 有始无终 前功尽弃

  ABB式:白皑皑 绿茵茵 红扑扑 香喷喷 黑糊糊 白茫茫 眼睁睁 红彤彤 笑眯眯 胖呼呼 金灿灿 轻飘飘 孤零零 泪汪汪 绿油油 齐刷刷 带有“看”意思的词:盯 瞅 瞄 望 见 瞧 盯着 遥望 瞧见 注视 观察 观看

  带有“说”意思的词:讲 谈 聊 谈话 聊天 讲述 描述 议论 讨论 发言 回答

  二、近义词:

  观赏--欣赏 格外--特别 依据--根据 增加--增添 寂静--宁静

  凉爽--清凉 好像--仿佛 精深--清湛 情况--情形 款待--招待

  赞赏--欣赏 教导--教诲 鼓励--鼓舞 器重--重视 盘问--询问

  奉献--贡献 卓越--杰出 流利--流畅 引导--引领 飞翔--飞行

  瞬间--顿时 沉稳--平稳 领悟--领会 珍惜--顾惜 糟蹋--浪费

  震撼--轰动 遵从--遵守 清晰--清楚 辽阔--广阔 朴实--朴素

  率领--带领 飞驰--飞驰 照例--照样 争辩--争辩 平常--寻常

  信任--信奉 允许--容许 违抗--违背 祝贺--祝福 异样--异常

  可怖--可怕 径自--独自 疑惑--疑问 坚毅--坚强 感触--感受

  医治--治疗 敬佩--佩服 吩咐--叮嘱 坚硬--僵硬 充分--充沛

  灵敏--敏捷 严厉--严格 谦虚--虚心 思索--考虑 情愿--愿意

  揭开--掀开 隐蔽--隐藏 繁殖--繁衍 启发--启示 注视--凝视

  弥漫--充溢 珍贵--珍贵 照顾--照料 骄傲--自豪 居然--竟然

  温暖--暖和 装扮--打扮 辛苦--辛劳 专注--专心 尊严--威严

  遮掩--遮挡 责备--批评 固执--顽固 唯一--唯独 舒服--舒畅

  伺候--侍侯 可恶--厌恶 凄惨--凄惨 饶恕--宽容 凶恶--凶狠

  三、反义词:

  扩散--聚集 增添--减少 善良--凶恶 朴素--华丽 僵硬--柔软

  繁重--轻松 熟练--生疏 维护--破坏 权利--义务 不屈--屈服

  无限--有限 遵从--违反 短暂--持久 清晰--模糊 惩办--奖励

  专注--分心 微弱--强烈 遮掩--裸露 荒凉--繁华 新鲜--腐烂

  镇定--慌张 褒扬--批评 笨重--灵巧 聪明--愚蠢 真诚--虚假

  勤奋--懒惰 胜利--失败 陌生--熟悉 容易--困难 危险--平安

  简单--复杂 骄傲--谦虚 延长--缩短 犹豫--坚决 科学--迷信

  微波--巨浪 蜿蜒--笔直 冷淡--热情 破坏--维护 寂静--喧闹

  敏锐--愚钝 揭开--覆盖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中心思想,初步学会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了解多义词"生、开"在句子中的意思。

  3、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根据段落大意,并能借助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懂得农村经济发展快,农民生活富裕,靠党的经济政策好。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昨天,我们已学习了《数鸡》的第一段,现在请一位同学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什(板书:午饭丰盛竞是蛋的天下)

  (二)学习第二段

  引:外婆家哪来这么多的鸡蛋呢?今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你就会明白。

  1、请打开课文25页,默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我"在外婆家几次数鸡?每次怎么样?结果怎样?并填表。

  2、交流填表内容,归纳板书:第一次横数竖数数不清

  几次数鸡中间几次大--小数不清

  最后一次放一只数一只数不清

  3、看板书,说说"我"是怎样数鸡的?(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我"一只一只数,从大数到小,从小数到大,放一只数一只,鸡多得这样数那样数都数不清。)

  4、"我"几次数鸡的方法各不相同,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多?<第三次>

  5、齐读第8节。

  6、那为什么结果都数不清呢?(鸡实在太多。)

  7、找一找,文章中还有哪些句子、词语明的暗的写鸡多?

  1)啊,满满一箩筐蛋:白的,粉红的。<暗寓鸡多>

  2)院子里,公鸡、母鸡、白鸡……使我眼花潦乱a、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b、"眼花潦乱"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3)见这熟悉的声音一窝蜂似地拥来("一窝蜂"什么意思?这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4)并排十几个鸡筐里都有鸡在生蛋

  8、读投影上的几句话

  9、外婆家哪来这么多的鸡?这和外婆家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外婆家能办起养鸡场靠的是什么?(养鸡致富靠党的政策,靠勤劳。)

  10、小作者这样反反复复写外婆家鸡多,怎么也数不清,有一层没有明说的意思,你认为是什么(外婆家养了那么多鸡,靠鸡致富,生活有了改善,是党的政策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发家致富。)

  11、对!小作者就是怀着这样一份欣喜、好奇地要弄清楚外婆家到底养了多少鸡,并把数鸡当作一份乐趣,所以这一段的.朗读应读出怎样的感情来呢带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自由朗读、齐读。)

  (三)学习的三段。引:那么这份心情在第三段中又是怎么体现的呢?

  1、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外婆的话说明了什么?

  2、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1)我的心理乐滋滋的仅仅是因为带回了三只小鸡和一篮鸡蛋吗?2)句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3)"我为什么而心理乐滋滋的?"用因果句式把乐的原因说清楚。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段意。

  四)学习"学习提示"。1、默读提示,这一体示告诉我们什么?阅读文章的要求什么是中心思想《数鸡》一文的中心思想)

  2、阅读文章的要求是什么

  3、有关的词、句、段刚才已分析,请一位同学运用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说说本文主要讲什么?

  4、还要领会中心思想,那么什么是中心思想呢?《数鸡》一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5、学习提示的表述和我们课堂上说的意思一致的。现在请同学们在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熟悉、理解内容,即分析字、词、句,理解内容→抓住重点段,联系课后习题,想想为什么反反复复地写鸡多,它表达出一种什么感情。)

  6、老师小结:今后,我们要运用这样的方法去理解、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午饭丰盛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认识3种笔画。

  教学重点: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教具: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天气变暖和了,万物复苏,老师带小朋友去公园春游,好吗?L

  二、指导看图,学习韵文

  1.(出示插图)公园里的景色可真美呀。你们看到了什么?

  (相机出示字卡: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公园)

  2.你们觉得公园美吗?美在哪儿呢?

  3.借助拼音读韵文。

  4.检查读音,正音。

  “水、树”是翘舌音,“红、公”是后鼻音。

  5.男女生分行读韵文,边读边想像公园的美景。

  6.有感情地朗读韵文,;这读边想像。

  三、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1.出示;红花水

  2.认认笔画,借助范字指导写法。

  撇折提横撇

  3.说出笔画数。

  4.记忆字形。

  红:左右结构的字,指导笔顺。

  水:

  火:

  5.教师范写,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写。

  6.学生描红,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教具:生字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指导看图。

  公园里除了美丽的'景物外,还有什么呢?

  (相机出示:转椅、火车、山洞、滑梯、荡船、木马)

  2.谁能说说它们的玩法?小朋友们玩得怎样?

  3.认读词语并正音,强调“山“是翘舌音。

  4.小组练读。

  二、诵读韵文。

  1.齐读韵文。

  2.背诵韵文,边背边想像公园的美景和小朋友们开心的心情。

  三、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火、山、木、马。

  2.用词语开花(口头组词)。

  3.指名说笔顺,其余人跟着书空。

  4.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

  四、作业

  学生在《习字册》中描红,临字。

  板书:火、山、木、马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现代教学论认为构成教学活动有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我国的教学历来重视知识的传承,容易成为以教材为本;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容易成为以教师为本。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强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是一个突出的现象。

  发展是硬道理。教育的硬道理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不是教师的灌输过程,而是学习者的自我建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利用学习环境,自主建构,学好学习内容。

  课堂不只是教师自我表现的舞台,不应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自己的`设计为本。我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更多地考虑学生是怎么学的。语文教学要走向以学生为本。

  一、文本解读走向生本

  教师解读文本最好经历“普通读者——教师——学生”的角色转变过程,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果让孩子们来读这个文本,哪些地方是他们自己可以读懂的?估计他们会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他们会误读吗?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需要深入和独到,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6—12岁的儿童,他们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我们不能把成人的认识强加给孩子,或牵引着他们向前。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会跟老师心中的^答~`案完全一致,可能会有多种情况。根据对学生学习水平的估计预设不同^答~`案和对策,并准备在课堂中按学生的实际状况调整教学策略。

  二、内容选择走向生本

  语文课的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对教材作二度开发。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什么、不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儿童就该有一片童心,就该保持着童真童趣,过早地让他们知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之类的道理并不一定是好事。小学语文教学贵在符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能够化难为易,深入浅出。

  三、教学过程走向生本

  教学应当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充分展开,从错误走向正确,从朦胧走向清晰,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针对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教学:学习这个文本,学生的原有基础是什么,哪些是学生已经知道的,不需要我们再讲、再问。学习这个文本,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有什么困难,哪些地方容易发生错误,哪些地方容易忽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

  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一个阶段的目标已经基本达成,见好就收;学生还有不明白的地方,需要改变策略,努力达成目标,这就是一个好教师应有的“课感”。

  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广阔天地。学生学习的潜力是很大的。教师“示弱”,是为了让学生“逞强”,“该装傻时就装傻”。建议采取的措施:

  1.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谈感受,已经知道的就无需再纠缠。千万不要把学生当“零起点”。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质疑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提出“真问题”。

  3.十分重视学生的错误,把错误看作重要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

  4.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作业。尽量设计分层作业。

  提倡“先试后导”、“先学后教”,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自己尝试、探究、总结、运用的过程。课堂上既要有时间让学生交流分享,更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要减少低效的感悟和讨论。

  四、反馈评价走向生本

  教师要尊重儿童,平等地看待他们,努力去理解他们,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反馈评价要实事求是,坚持热情鼓励,耐心辅导。

  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提倡感悟,但不是要求学生去感悟老师自己感悟到的东西,而是老师在学生能够感悟到的基础上适当点拨和提高。老师要善于“顺势而导”,而不能“拔苗助长”。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包括评价语言,先求正确、规范,通俗明白,让小学生听得懂。在此基础上,再求生动形象,有文采,有文化内涵。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3-30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04-06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07-11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7-06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14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11-20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