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8 07:52:4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语文教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

  1、认识12个生字,学写“方、半”两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

  让学生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二)揭示课题(小黑板出示)

  指导学生把课题读正确。提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你们见过什么雨?(毛毛细雨,小雨,大雨,雷阵雨,狂风暴雨)

  (三)初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把每句话读通顺,画出不懂的词句,找出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粗略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识字读文

  1.认读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

  (1)逐一出示生字“数”“清”,看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词语“数不清”,读一读,找一找,文中指什么数不清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4)认读“云彩”“飘落”。

  (5)在文中找出带有“数不清”“云彩”“飘落”这三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2.认读理解“问”“回答”。

  (1)出示生字“问”,读一读,找一找,文中写的.是谁问谁?问什么?把有关句子划出来。

  (2)交流,指导朗读问句“你要到哪里去?”?

  (3)读课文找一找,小雨点儿是怎样回答的。出示新词“回答”,指导学生读正确。

  (4)辨析:“你呢?”这句话是不是小雨点儿在回答大雨点儿。(知道这是小雨点回答完了,在问大雨点。)理解“回答”。

  (5)读课文找出大雨点儿回答小雨点儿的句子,读一读。

  3.认读“方”

  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中带有“方”的句子,让学生明确在“地方”这个词中,“方”

  字读轻声。

  4. 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5、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前4段。

  (四)读文感悟?

  “小雨点儿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那么雨后那些地方有都会怎么样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欣赏图片)

  “雨后这些地方都怎么样了?”

  咱们闭上眼睛想想:一场大雨“哗啦啦啦,哗啦啦啦”过后,小草怎么样了?

  其他的植物怎么样了你能说说吗?

  顺承说话练习形成的语境气氛,让学生在自由练读的基础上,齐读第五自然段。

  讨论交流:这都是谁的功劳?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五)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佩服……的感情,把全文朗读给好朋友听,再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朋友为师生做朗读表演

  (六)指导书写 “半”,进行书写练习? (机动)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读写“尊严、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会写“尊”字。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了解人物内心活动,初步感知尊

  严的具体含义和现实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理解尊严的含义,初步领会做人要有尊严的人生哲理,树立自尊、

  自强、自立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什么是尊严。

  2.教学难点:理解“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学生谈话,导入新课

  1.以谈话的方式引出课题。

  师:生活中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面前,你会怎么做?(生作答)

  师:有一个年轻人,面临这样的问题,他是这样做的。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第七课 尊严)。

  3.写一个本课的字:尊(相机指导“尊”字的写法及易漏笔画)

  (1)生观察,会写的字交流、提醒。

  (2)师范写,生在写字卡上写2个。

  (3)展示评价,夸一夸。

  (4)再写1个。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词:尊严 逃难 善良 朴实 款待 例外 喉结 赞赏 捶背 僵硬 许配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 骨瘦如柴

  齐读;开火车读

  2. 多音字“难”教学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建议: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尊严”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独立默读。

  3.反馈自读情况。

  (1)找生简述故事主要内容,师评价。

  (2)师强调事件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出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深入理解课文

  1.引导质疑。

  (1)故事中的哈默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逃难人,可沃尔逊小镇的镇长杰克逊却是怎样评价他的呢?

  (生回答,屏幕出示句子)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齐读)

  (2)通过读这句话,提出质疑。学贵有疑,会提问就会学习。

  (预设:为什么说他有尊严?为什么他什么都没有,却百分之百是个富翁?为什么只要有尊严就是富翁?……)

  2.自主、合作学习,走进课文,走进哈默。

  课件出示:

  导学提纲

  ①自主研读:默读课文,用“——”划出描写哈默外貌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哈默动作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哈默语言的句子,把画出的句子认真读一读,在旁边做批注,写出自己的`体会;

  ②小组合作:根据自己勾画和批注的内容进行探讨,并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处,准备在全班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3.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预设:教师相机点拨。

  (1)外貌描写:

  屏幕出示:

  句子一: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句子二: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A.读句子;

  B.交流体会;

  C.用心地再读句子:你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

  你看他-------------------------------------------------

  D. 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此时此刻他最需要什么?可是当食物摆在面前时,他却拒绝了,为什么?

  (2)语言描写:

  屏幕逐句出示对话:

  “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A.小组交流句子

  B.同学们自由读读三次对话,想一想,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C.师生对话

  第一句:有礼貌;

  第二句:态度坚定;

  第三句:坚持先劳动,再吃食物。

  D.分角色朗读

  (3)动作描写

  逐句出示课件:

  1.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

  2.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

  3.年轻人站起来说。

  4.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5.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A.读句子,说体会:

  B.理解“喉结上下动了动”“狼吞虎咽”,说体会;

  C.引导质疑,总结主题。

  哈默已经饥饿到了极点,但他仍然坚持干完活再吃饭。哈默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者得到的一样吗?

  哈默仅仅得到了食物吗?他还得到了什么?(别人的尊重;尊严)

  4.深化主题,推向高潮。

  好一个有尊严的哈默,他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食物,以自己的尊严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怪不得杰克逊大叔这样对女儿说,(出示课件)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A、杰克逊大叔激动地对女儿说,读―――

  B、杰克逊大叔赞叹不已地对女儿说,读―――

  C、杰克逊大叔感慨万千地对女儿说,一起再读―――

  5.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杰克逊大叔虽然没有像哈默那样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他也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杰克逊大叔是个怎样的人?

  总结:他是一个会尊重他人的人。

  (五)拓展延伸

  阅读《弯腰拾起的尊严》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是杰克逊大叔成就了哈默的尊严。如果说没有杰克逊大叔,就没有后来的哈默。更没有哈默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以我们说,文中有尊严的人不止是哈默,还有杰克逊大叔。一个既自尊自强又尊重他人的人,才是真正的有尊严的人。

  作业:

  1.抄写描写年轻人哈默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

  2.有兴趣的收集哈默的资料,了解哈默的生平。

  3.收集身边人维护尊严的小故事,准备交流。

  板书设计:

  7.尊严

  哈默 自尊自强 获得成功

  杰克逊大叔 尊重他人 看重人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小诗,并会背诵小诗。

  3、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跌倒后要勇敢地站起来,要有韧劲和毅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小诗。

  【教学难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1、 课堂辅助课件。

  2、 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一定读过很多儿童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板书课题。

  2、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作者牧也。

  二、朗读感悟。

  1、感悟诗歌情境,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2、朗读全诗,说说读后感。并结合图体会。

  3、教师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感动学生,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

  三、创设情境,体会诗意。

  1、诗中都写到了什么事物跌倒了,跌倒以后都带来了什么?

  风美丽的落叶;云滋润的雨水;太阳静谧的'夜晚。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落叶什么样?它会对树根和大地说些什么?

  3、云什么样子?雨水会对云说些什么?

  4、太阳什么样?太阳会对静谧的夜晚说些什么?

  5、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把自己的感情融进来。

  6、根据前面的诗句,自己试着写一句诗。

  格式:_______________,跌倒了

  才有了___________________。

  7、说说生活中,你什么时候曾经跌倒过,你是怎么面对这次挫折的?

  8、最美丽的姿势是什么样的?以后遇到挫折的时候,你怎么站起来?

  四、品味语言,诵读积累。

  1、诵读积累。

  2、举行小组诵读比赛。

  五、语文实践活动儿童诗歌朗诵会。

语文教案 篇4

  设计说明

  由于教材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先让学生看图说、看图找本课生字,使所认的字得到巩固;接着充分挖掘教材,根据教材插图中的事物与所学内容紧密融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看图说话,培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课前准备

  1.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熟读课文,预习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激趣:小朋友们,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老师听说你们在上学前就认识了许多汉字,现在老师就考考你们,看看这几个汉字,你们会不会读。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这颗星星就送给你了。

  2.随着学生认读,把带有动物或水果图片的生字归类贴在黑板上。(如黄牛、小猫、鸭子、小鸟;苹果、大枣、杏子、桃等)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生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设计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也为下面集中识字做好了铺垫。

  二、结合图画、韵文,学习生字

  (一)学习韵文,识记“大”“小”。

  1.过渡: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些字都能读出来。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这两组字,看看有什么发现。(板书:上、下;多、少)(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汇报)

  预设:它们都是反义词。

  2.同学们,这是重大发现。现在老师带着大家到田野中看一看。(出示田园风光图)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美丽的田野中谁和谁是好朋友吗?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黄牛和猫、鸭子和鸟、苹果和大枣、杏子和桃。)

  3.学习韵文。

  引言:它们谁大?谁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韵文吧!

  (1)老师范读,同学认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3)这个小韵文里第一、三小节藏着一对反义词,谁找到了?(出示“大”“小”的字卡)

  (4)黄牛和猫比,谁大?谁小?(学生比较后汇报)

  (5)苹果和枣比呢?(学生比较后汇报)

  4.用“大”“小”练习说一句话。

  如:爸爸的手大,我的手小。

  飞机大,汽车小。

  5.指导朗读。把“大”“小”两个生字宝宝送回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二)学习“多”“少”。

  1.(多媒体展示第二组图)请同学们观察第二组图,从图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发现了什么。

  如:左边的鸭子多,右边的鸟少。左边杏子多,右边桃少。

  2.引学: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识记“多”“少”这两个字?(加一加、记笔画等)

  3.用“多”“少”练习说一句话。

  如:我的铅笔多,他的铅笔少。

  这边的蘑菇多,那边的蘑菇少。

  4.像这样的反义词你还知道哪些?(黑—白、里—外、上—下、左—右)(生汇报拓展)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教学生字时,把小韵文与反义词结合,借助带图的生字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反义词的'特点,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同时,拓展更多的反义词,让学生去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

  三、游戏形式,巩固识字

  反义词对对碰。

  师:我们做个“说反义词”的游戏吧!

  师:我说大。 生:我说小。

  师:我说多。 生:我说少。

  师:我说上。 生:我说下。

  师:我说里。 生:我说外。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形式,教学中设计了“对对碰”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四、指导书写,掌握字形

  1.过渡:同学们对反义词掌握得这么好,相信字也写得非常漂亮、工整。

  2.复习田字格的位置名称。(课件出示田字格)

  齐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

  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

  各个方位记心间。

  3.学生根据儿歌找到田字格每一个小格的位置,教师巡视指导。

  4.出示会写的字,指导书写:小、少、牛、果、鸟。

  (1)少:①复习笔画“丿”,教师写,学生书空。

  撇:露锋起笔,稍停后即向左下出撇,略有弧度,中间部位不宜细,收笔渐提,慢出。

  ②书写“少”的笔顺。 《大小多少》优秀教学设计

  ③示范书写,讲清楚每一笔的位置。

  ④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要端正。

  ⑤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2)小:复习笔画“竖钩”“点”。

  竖钩:①中锋下行;②提笔;③自右向左圆转;④顿笔;⑤逐渐提笔向左上平出锋。

  点:向右下行笔,由轻到重,到结尾微微顿笔,逆向收笔。

  (3)牛、果:竖在竖中线上。

  (4)鸟: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一下田字格各个部分的名称,可以帮助他们今后写字时更好地掌握汉字间架结构,明确每笔起始、结束位置,为今后规范书写奠定基础。而教师的范写,又可以直观、清晰地再现每个笔画行进过程及先后顺序,对于刚刚学写汉字的学生来说,大大降低了写字的难度。

  教学反思

  以学生喜欢的摘星星游戏活动引入,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的布置,学习内容的出现,由“字——词——句——拓展造句”,符合学习语文的规律。对学生的要求一步一步提升,使学生的学习情绪时时高涨,学习效率时时增高,且学得轻松愉快。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和同学交流自己最拿手的本领,交流时做到自然、大方,表达流利,通过介绍、演示、学习,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2.习作练习: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自主发现: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

  4.日积月累: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读读背背12个词语,在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

  5.拓展延伸:通过阅读图画,“看图说成语”,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口语交际

  1.激趣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绝招》,都非常佩服小柱子,而且表示,如果自己在场,一定也会有令人吃惊的绝招,老师让你们回去准备准备,咱们这节课就来展示展示,好吗?

  2.示范交际

  抽一个准备充分的同学,进行演示,老师扮演记者,进行采访,其余学生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进行评议。

  3.自由交流

  首先交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教的人要说清楚自己准备教别人哪一招,应该怎么做,这一招好在哪里,你是怎么练成的。学本领的同学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马上提出来。

  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自由交流。

  4.全班交流

  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评出班上的绝招得主。

  5.小结延伸

  刚才同学的表演确实令大家佩服,其实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我们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希望大家好好练习,今后有机会展示出你们更拿手的

  教学过程 (第 2 课时)

  习作指导

  1.谈话:在口语交际中,同学们展示了许多本领,再回忆一下,你还会哪些本领,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本领,如:煮面条、洗碗、洗手绢……可以是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如:画画、速算、弹钢琴、做手工……

  2.学生自由交流:你都会哪些本领?

  3.引导学生注意阅读习作提示: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5.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6.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7.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8.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9.誊写作文,字迹工整。

  教 学 过 程 (第 3 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同桌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4.教师引导、小结:这些词语中,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那个字是右边那个字的声旁,左边那个字加上部首就成了右边那个字。

  5.齐读词语,积累词语。

  6.拓展练习:你能找出也具有这种规律的词语吗?

  二、日积月累

  我会填:

  光彩夺目的(春天)(宝石)(焰火)

  清澈见底的(小溪)(湖水)(池塘)

  弯弯曲曲地(流淌)(爬行)(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真快)(太慢了)(像闪电一样)

  三、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读词语,要求读准确。

  2.用自己熟悉的词语练习说话。

  3.哪些词语是你不懂的,提出质疑。

  4.你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说什么的?

  5.读读背背这些词语,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四、看图说成语

  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再收集一些画迷来互问互猜。

  根据成语,画出图画。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的:

  1、认识17个声子生字,其中会写“英、芬、扑、黑、法、便、念、最”8个字。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结尾句的含义。

  3、学习英子孝敬长辈,关爱他人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读懂课文内容。

  2、难点:理解结尾句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1、课前观察阳光下景色,感受阳光的美好。

  2、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春天,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一大早,英子就来到绿茵茵的草坪,她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课件:听《七色光》的旋律,看主人公英子来到绿茵茵的草坪。草坪里花儿开,鸟儿飞,阳光非常明媚。)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坐在这灿烂的阳光下,英子有一个美妙的想法,她想做什么呢?能做到吗?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每个句子读通顺,把不会念的或难念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老师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学合作练习朗读,这样你会读得更好。

  2、说一说小英的想法是什么?

  3、快乐识字。(出示课件:带生字的花朵)

  (1)瞧!花儿沐浴着春光就要开了,花儿上的字你都认识吗?

  (2)教师相机点拨:“英”、“坪”、“翔”的韵母是后鼻音,“芬”、“茵”、“欣”、“严”的韵母是前鼻音。“英”和“茵”应进行比较认读,加以区分。

  (3)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能把小花上的生字记下来吗?

  教师相机点拨:“英、芬、扑、便”等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部首的方法识记,其中“扑”字是“提手旁”,不要写成“木字旁”。用比一比的方法,通过与熟字比较字形帮助识记生字。如“黑”和“里”字形相近,“黑”的上面部分里面是两点,不能写成“里”。

  (三)形成应用,巩固生字。

  1、我们新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其中有8个生字包宝宝想住进我们的田字格里,下面我们就来给他们安家吧!

  2、仔细观察8个生字,想想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

  a) 上下结构的字:“英”、“芬”、“最”下面部分占的位置稍大,“黑”、“念”上面部分占的位置稍大。

  b) 左右结构的字:“扑”左右均等,“法”、“便”右边部分占的位置稍大。

  c) “最”字中间的一横应拉长,贯穿左右。

  d) “黑”中间的一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4、学生独立书写。

  5、老师通过投影展示优秀作品。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阳光》,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

  1、今天,阳光是那么明媚,英子来到了绿茵茵的草坪。她发现不光是她的花儿、草儿,沐浴着阳光都显得特别美,不信你看看!

  2、(课件:大自然在阳光下的景象。)

  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②想想英子还可能看到哪些景色?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③读一读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你能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这美丽的景象的词吗?(“欣欣向荣”)

  ④你能把这欣欣向荣的景色读出来吗?我们比赛看谁读得美。

  3、你们瞧,在明媚的阳光下,英子乌黑的头发闪闪发亮,阳光是多么可爱啊!

  这时英子心里闪出一个美妙的想法。

  4、(课件:人物画面弹出一个旁白:“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奶奶。”)

  ①指名读这段话。

  教师点拨:读了英子的想法,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到第4自然段中去找答案。

  ②想一想,如果把课文的第4自然段去掉行不行。

  (去掉就不能让读者明白英子送阳光的原因了,只有把这个原因补充说明了,事情的发展才显得完整。)

  5、下面,我们就和英子一道把阳光送到奶奶那里去吧!

  ①指名读5、6自然段

  说说英子是怎样把阳光带给奶奶的?(用裙子把阳光包回家)

  ②为了能把阳光带给奶奶,英子可小心了,她包得多仔细啊!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她包得很小心。(“紧紧”、、“严严实实”)。

  ③这么严实她还不放心,她回家的速度还特别快,你能从哪里看出她回家迫不及待吗?(“一进门”,“一边说着,一边打开”)

  6、谁能体会英子的心情,把描写她包阳光的句子读一遍。

  学生读过后,老师示范读

  7、同学们,你们能告诉英子,阳光跑到哪儿去了吗?

  (让学生指出阳光是不能用裙子包回来的)

  8、请同学们体验英子带阳光回去先高兴后伤心的心情。

  先自由练读,再四人小组练读,指导互相评价,再推荐代表朗读。

  9、英子多么伤心啊!阳光带不回来,奶奶又不能出去,那她就不能像我们这样沐浴着阳光了啊!英子越想越伤心,奶奶知道了赶紧抱住了英子。

  10、请同学们读这两个句子

  (课件:“奶奶把英子抱在怀里,很久没有放开。”

  “奶奶把英子抱在怀里,很久很久没有放开。”)

  ①比较这两个句子,课文中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体会到奶奶之所以“把英子抱在怀里很久很久没有放开,是因为她已经被英子的行为深深地打动。所以她对英子说:“好孩子,不要着急,阳光跑到了你的心里,也跑到了我的心里。”

  ②“阳光跑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英子的关爱、体贴已经像阳光一般温暖着奶奶的心。

  11、全班齐读第7自然段。

  (三)课外延伸。

  1、阳光是看得见却摸不着的,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有什么好办法让阳光长上脚跟着我们走吗?

  2、引导学生借助镜子,玻璃等物体折射阳光,让阳光按着我们指定的方向前进,达成英子的心愿。

  六、板书设计

  6、阳光

  英子 奶奶

  爱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分析课文二,三,四部分;.总结全文。

  一,复习导入新课:

  1, 明确课文的线索;课文的.写作背景。

  2, 作者有关知识。

  集体订正

  二,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分析课文二,三,四部分;.总结全文。

  三,学生阅读5-6节思考并讨论:

  1, 概括5-6节内容。

  明确;写白杨树的外形表现白杨树的不“不平凡”。

  2, 第5节主要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总结明确:

  总:力争上游,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性格:

  干:丈把高……

  分:丫枝:向上,靠拢……倔强挺立,

  叶:向上……不屈不挠,

  皮:光滑,淡清色……力争上游,

  总:这……

  3, 讨/lw/Index.html>论文中提示:

  那些词语表现了“力争上游”?它们和“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性格有联系吗?

  .总结:词语:向上,靠拢,一束……

  疏导:通过写白杨树的外形来表象白杨树的内在品质。进而赞美白杨树“不平凡”。

  四,阅读第7-8节,讨论:

  1, 概括本节内容。

  明确:赞美白杨树,揭示其象征意义。

  2, 为什么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为什么又说“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种先否定后肯定的写法叫什么?

  3, 从哪些地方分析,北方的抗日军民和白杨树具有相似支出?

  .总结:不屈不挠,朴质,严肃,坚强不屈……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二、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

  (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

  (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六)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①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②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③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按方位顺序观察、介绍一个地方。

  2、初步学会抓住每一方位的主要事物及其特点。

  3、能语句通顺、连贯地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学懂例文,能按方位顺序通顺、连贯地介绍一个地方。

  教学难点

  能抓住每一方位主要事物的特点写。

  教学准备:2课时

  教学目标:学懂例文,确定自己的写作内容,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按方位顺序写的段落?它们是怎么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朋友们也完全有能力拿起笔来把自己熟悉的一个地方按方位顺序向大家介绍介绍。能写清楚每一个方位主要有什么?语句通顺、连贯就行了,对自己有信心吗?

  二、学懂例文《我的小房间》

  1、读例文,讨论:(1)读了例文给你什么感觉?

  (2)例文的哪几句按方位顺序在具体介绍。

  2、结合插图再读例文。

  (1)用“△”标出小作者介绍了小房间里的哪些方位?

  (2)用“○”标出每个方位主要介绍了什么?

  (3)例文除了写什么方位有什么之外,还写了什么?(告诉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和作用进行描写,这样就能让读者更具体地了解你的'介绍对象了。)

  3、例文的开头、结尾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4、小结写作方法和要求。

  (1)按方位顺序写——有条理。

  (2)什么位置有什么,它是怎样的(或有什么用)——写清楚。

  (3)有开头、结尾和自己的感受。

  三、确定习作内容,交流。

  1、确定介绍什么地方(学生对自己的房间和教室比较熟悉,可任选其一,但不必硬性规定)。

  2、在草稿本上写写习作大纲,打算按方位顺序介绍什么的什么。交流。

  3、按大纲补充具体内容,注意:

  ①尽量说出每一处物品的特点、用处。

  ②有开头和结尾,最好加上自己的感受。交流。

语文教案 篇10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本单元课文内容及课外学习的感受

  1.学生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二)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三)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成语大意。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成语意思,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

  3.指名朗读。

  4.交流成语意思。

  5.练习背诵。

  6.交流课外收集成语。

  7.齐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并默记心头。

  三、成语故事

  1.谈话导入。

  2.交流从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

  3.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自学成语故事《舍本求末》。

  4.交流读后感受。

  5.教师小结,并推荐课外成语故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

《语文园地》教案04-14

语文备课教案01-21

语文园地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