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0 07:36:3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热)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语文教案(热)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在文中抒发怀念家乡的情感。

  3、主动认识10个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比喻、拟人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品读,鉴赏文章优美的词句,体会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预习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追忆故乡的文章《故乡的芦苇》。(板书:故乡的芦苇)

  芦苇是一种水生植物,用途很广。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回忆,一起到文章中去看一看故乡的芦苇。

  二、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指名说一说课文内容。

  三、品读课文

  1、文章一开始作者先写了哪些景物?

  (有小河、野花、油菜花、棉花)

  2、你认为哪出景物最美?他们都是怎样的?谈谈你的感受。

  3、省略号表明什么?

  (表明故乡留给我的记忆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并没有说完。)

  4、谁能用你的朗读再现那美景呢?

  5、可这一切的一切是作者最难忘的吗?

  他最爱的是什么?(芦苇)

  师: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你是怎样理解“魂牵梦绕”的?

  6、既然作者最爱芦苇,为什么却不惜笔墨的写其他的美景呢?写小河、野花、油菜花和棉花的部分可否删除吗?

  7、赏芦苇美景(学习8—9自然段)。

  (1)品读重点句子,感情诵读。

  ①找出相关语句说一说芦苇有哪些特点呢?结合相关语句谈谈理解?(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

  ②谁愿意读一读再现这美景?

  ③师生

  ④指名读

  (2)师:作者利用生动的比喻句抓住芦苇“绿、多、柔”的特点,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芦苇图。

  四、

  这如是如画的.景色,这如绿云漂浮的芦苇,让人难忘,让人眷恋。难怪我离家二十几年还如此追忆和向往。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在童年趣事中,品味故乡的芦苇带给我们的无限回忆吧!

  第二课时

  一、学习10—13自然段。

  (1)浏览课文10-13自然段

  思考:作者说了哪几件趣事?

  (2)小组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呢?和小组的伙伴讲一讲。

  把最能体现作者的快乐的句子读一读?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生自由读

  三件趣事作者都以省略号结束,可不可以换成句号呢?

  二、体味情感升华主题

  这段点出了作者对芦苇难以忘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

  三、识字

  认识:苇、缤、蛛、曳、恬、哨、舵、锡、纺、裹。

  重点强调,缤是前鼻音,蛛、哨是翘舌音。

  1.多种方式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2.交流识字方法。

  理解字义,组词、造句。

  3.分析字形。

  4.写好12个字。

  按先观察,重点示范,练习、评议的程序指导学生书写。

  上下结构:若、芳、翼。

  左右结构:魂、拂、哨、帆、纯、纺、织、触

  半包围:逸

  重点指导“魂、拂、逸、翼”

  四、作业

  《资源》

  板书:11、故乡的芦苇难忘

  芦苇:绿美

  吹芦叶哨:甜蜜的回忆

  芦叶船:满载幻想

  芦苇丛:捉纺织娘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遁、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3、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卢纶的诗《塞下曲(其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简单介绍:卢纶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3、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刚才同学们背的是第二首,今天我们要学的则是第三首。

  二、教学古诗:

  1、朗读古诗:

  (1)要想学好古诗,必须首先要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4)再指名读,齐读。

  2、自学古诗:

  (1)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

  (2)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长进行总结。

  学习“单于、欲、将、逐”。

  单于:匈奴首领。

  欲:想要。

  将:率领。

  逐:追逐。

  3、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

  (1)通过刚才的自学,说说你懂得了那个词、那句诗的意思?

  (2)初步学习“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3)初步学习“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

  三、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

  1、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2、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3、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四、背诵古诗。

  五、拓展欣赏:

  唐代有很多边关诗。我们再来了解一些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五、作业:背诵此诗。

  板书:

  塞下曲(其三)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语文教案 篇3

  我的发现——

  清楚完整,准确,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发现

  加上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和今天发现的反义词识字法一起说说(师可提供过渡语引导)

  同桌互说,在预习单上互评

  反义词一人说游戏

  师生对反义词:寒冷 高兴 喜欢

  我会认——

  整齐响亮准确地读好这六个生字,全班来挑战这个目标

  同桌互考互帮

  全班读生字

  示词语,再接再厉齐读

  师引导关注特殊词:高矮 胖瘦 美丑 新旧

  补充此类词语: 多少 正反 左右 出入

  引导生观察发现:两个意思相反的单字放在一起也能组词(板)

  反义词小结:现在我们来整理一下关于反义词的知识,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意思相反 字数相等

  有时……组词

  谁能来看着这些提示,当当小老师说一说反义词的知识

  有了这个好方法,以后自己学字就更加方便了!

  我会读——

  发现什么:一字多义,打字,都表动作

  读的要求——读懂字义

  预习时用什么方法弄懂“打”字在不同词语里的意思的:

  师示引导用“换词法”

  迁移练习,老师演示解题过程,生关注老师做题的方法

  汇报学到的做题方法

  结课:预习单上出错的内容现在你试着想一想,看弄懂没有?改一改

  布置作业:回去读儿歌《人有两件宝》,看谁能在读音和内容上读出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修改:

  1、在教学重难点把握上,可以考虑把“我会读”中的“一字多义”放到第一个教学环节,用充分的时间来突破难点;因为,教材的第一部分“反义词识字”是比较容易的内容;

  2、一字多义的内容存在难度,原来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用“换词法”来解题,并要求把解题的.方法清楚表述出来是比较有难度的。一年级的学生在这道题目,能意会打字的多义,并能在表达时自觉地配以动作辅助理解。因此,顺应学情,该题解决的策略应该用形象化的方式来化解难点,用一年级能接受的方法来理解。

  3、该教学设计定位为说话训练,说学法训练,要求清楚完整准确有条理,目的在于唤醒学生的方法意识,说方法与用方法。这个教学目的在每个教学环节都作此训练,会影响课堂节奏,雷同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习厌倦心理。因此,需要考虑哪个环节需要这样做,怎样呈现这样的训练。

  4、关于说话中的评价,训练立足于平时,当训练到达一定的程度时,用于引导学生学会说法的评价可以自然而然地隐身,不必次次说次次评,这样也影响课堂节奏。不要让评价成为一种形式而已。

  5、关于预习单的设计:表述应该更加简洁,准确,在利用上还要思考怎样利用学生在预习单上已有的成果。另外,是否每一次的园地预习都需要提供预习单呢?怎样渗透学法,让学生由扶着学到放手学?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检阅》教案05-02

语文母鸡教案04-26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园地》教案04-14

语文《景阳冈》教案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