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1 07:43:5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精选)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语文教案(精选)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内容:《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

  教学流程:口语交际(包括词语积累等,对景物的了解),习作(学生自己写景物)交流学习收获(单元学习总结)

  板块一:基础知识

  1.词语。积累“涓涓细流、郁郁苍苍、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等词语,尽量在自己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中运用。

  2.句子。学习本单元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句子,可以是描写动态静态的,也可以是描写声音样子的。

  板块二:口语交际设计

  1.交流景物特点。

  学习本组课文,哪一处景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讲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

  可以讲课内的,也可以讲课外的。在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进行。

  3.相互评价。

  ⑴这些景物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⑵他或她讲得生动、具体、形象吗?怎样才能做到生动、具体、形象?

  板块三:习作设计

  ⑴交流经验。

  已经进行了近3年的习作,你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经验?

  ⑵确定景物特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写。

  根据你的经验和交流后的收获,你想写什么?为什么?

  ⑶动笔。

  根据以往的经验,有意识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式,把想写的景物写出来。

  ⑷自我评价。

  你觉得与以往的写景习作相比,这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⑸相互评价。

  互相交流习作,进行评价,教师引导,注意与整组课文的联系。

  板块四:交流收获。

  1.学习本组课文有什么收获?(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经验)

  2.朗读四副写景的对联,注意节奏美,对称美,意境美。并熟读背诵。

  3.你建议同学们去参观哪处景物?为什么?

  4.办一期以“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的习作展览。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国加入WTO的重要意义。

  (二)认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树立规则意识的必要性。

  (三)理解类比手法在本文中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中国WTO首席代表龙永图及中国入世背景

  1敝泄入世背景简介:

  20xx年11月11日,在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之后,我国终于完成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所有法律程序,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定,在20xx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有条件的可指导学生上网查询关于WTO的有关资料,并相互交流)

  资料介绍:

  (1)WTO,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英文缩写。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该组织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日内瓦莱蒙湖畔的关贸总协定总部大楼内。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临时机构。

  (2)中国“入世”谈判15年的艰难历程,见教参“有关资料”。

  (3)WTO互惠原则:一是通过举行多边贸易谈判进行关税或非关税措施的削减,对等地向其他长远成员开放本国市场,以获得本国产品或服务进入其他成员市场的机会;二是在现实中,一国或地区加入WTO后,其对外经贸体制在符合《1994年关贸总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及《知识产权协定》规定的同时,还要开放本国的商品和服务市场;三,互惠贸易是多边贸易谈判及一长远成员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与其他长远成员实现经贸合作的主要工具。任何一个成员在WTO体系内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是最大的获益者,也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是最大的受害者。

  (4)WTO法律的基本原则:

  第一,非歧视原则;第二,公平竞争原则;第三,透明度原则;第四,贸易自由化原则。

  (5)WTO成员国承担的权利和义务,见教参“有关资料”。

  2敝泄鶺TO首席代表龙永图简介:

  龙永图,湖南长沙人,从小爱好文学。1965年毕业于贵州大学英美文学专业,被分配到外贸部工作。七十年代初期,作为中国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中的一员,到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深造,攻读国际经济学专业。后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工作。1997年晋升为外经贸部副部长,也是中国入世第四任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是一个深受记者欢迎的人物,不仅仅因为他的特殊身份,更因为他的旗帜鲜明,他的言之有物,他的'快言快语。他的讲话经常妙语连珠,妙喻生辉,听龙永图讲话是一种享受。

  (二)整体感知

  1敝傅佳生通过查阅关于WTO的有关资料,知道中国加入WTO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

  2背醪搅炻粤永图的语言风格。

  我国为什么要加入WTO以及加入WTO后我们要做些什么,这其中的道理本是十分复杂而深奥的,而作为中国加入WTO谈判的首席代表龙永图则在一次与记者的谈话中用“趣说”的方式,以形象生动的比喻、风趣幽默的语言,对这些复杂的道理作了深入浅出的解说,使每个中国人明白了为什么我国要加入WTO,从中得到许多启示。

  3毖生自读课文,

  教案《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龙永图趣说WTO》教案》,

  概述全文说明的主要内容和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

  学习小组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点拨。

  基本明确各部分主要内容及说明方法:

  第一部分:说明中国加入WTO的好处。

  第二部分:说明中国必须加入世界经济主流,并且要遵守国际通行规则。

  第三部分:说明遵守国际通行规则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说明树立规则意识是一种社会责任,中国要经过长期的努力。

  第五部分:说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中国应逐步进入世界跨国公司的生产环节和销售渠道,进而争取有所作为。

  从五个部分的小标题可以看出,龙永图主要是运用类比的方法“趣说”中国加入WTO的复杂道理的。

  (三)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题目中的“趣说”文中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阅读这样的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查阅工具书,了解什么是“类比”,并思考“类比”法在文中的作用

  (二)小组讨论交流

  文中如何运用类比的方法说明复杂道理的?举例说明。

  讨论后交流,明确:

  第一部分:WTO与两个人打架类比,说明使用WTO机制解决多边争端对目前处于经济劣势的我国来说,具有一定的好处。

  第二部分:WTO与篮球比赛类比,说明要进入世界经济主流,首先要遵守规则,而不是去改变规则。

  第三部分:WTO与卖菜的小贩类比,说明中国想进入世界经济主流,不遵守规则是行不通的。

  第四部分:WTO与小孩冲马桶类比,说明树立规则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可贵的品质。

  第五部分:WTO与打工仔类比,说明要有“韬光养晦”的精神,要敢于给世界大跨国公司打工,逐步进入其生产环节和销售渠道,最后才能有所作为。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条捷径。

  教师点拨:

  龙永图运用类比的方法,以生动形象的比喻,风趣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透辟深刻地解说了中国“入世”的重要意义,表现出他对有关政策的熟稔,也表现了他高超的语言技巧。学习本文,也让我们感受到他深深的爱国之情。阅读本文,我们还能从中得到许多启示,如树立规则意识等。

  (三)课内练笔:

  有识之士认为:规则的普遍程度和完善程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遵守规则的自觉程度是社会个体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请以“规则”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自己对树立规则意识的见解。

  (四)布置作业

  语文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调查采访某一企业或某个公司,了解进入WTO后的经济运行和获益情况,并进行书面整理,在班级举办一次交流活动。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

  重难点、关键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区分‘描、瞄、喵、猫、锚”这5个形声宇的异同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会正确、美观地书写,学会1个;偏旁。

  2.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教具准备

  会转动的字盘和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字卡)苗,这是什么字?齐读两遍。

  2.“苗”能跟许多部首作朋友呢,我们快去看看。

  二、学习形声字

  1.(出示字盘)看一看,“苗”跟哪些偏旁部首作朋友了啦?

  (芎、韦、口、目、宁)。

  2.组合后的字都有“苗”这一部分,读音也跟‘苗”相同或相近,“苗”是声旁,“孑、韦、口、宁、目”就是形旁,表示与字的意思有关的,“描、瞄、喵、猫、锚”都是形声字。

  3.学习“苗”。

  (1)“苗”的偏旁是什么?你想想这与什么有关?

  (2)你们见过什么植物的苗?

  (3)读准字音。

  (4)能为它组组词吗?

  4.学习“描”。

  (1)“描”为什么用提手旁?

  (2)谁能给“描”扩扩词?

  (3)齐读生字两遍。

  5.学习“瞄”。

  (1)读一读字音。

  (2)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3)读一读“瞄准”。这里“准”是翘舌音。

  6.学习“喵”。

  (1)“喵”谁会读?这种声音是哪种动物的叫声?

  (2)为什么是口字旁呢?

  7.学习“猫”。

  (1)“猫”的偏旁是什么?这与什么有关?

  (2)读准字音,齐读词两遍。

  8.学习“锚”。

  (1)你们见过铁锚吗?(出示挂图)看,轮船停泊时,用来稳定轮船的,一端上

  有两个带钩的爪儿。想想看,为什么这两个字都是金字旁呢?

  (2)读一读词语,指读,齐读。

  三、巩固练习

  1.转动字盘,分成组来认读。

  2.开火车读拼成的形声字,分别组词。

  3.总结。

  通过对这5个形声字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形声字的特点,老师这儿还有首小

  儿歌,专门来介绍形声字的。

  “学习形声字,辨别要仔细。声旁多表音,形旁多表义。掌握规律性,困难变

  容易”。

  4.学生念儿歌,激发他们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四、说话练习

  1.你能用书上这6个词语中的一个说一句话吗?

  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几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

  2.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苗、猫、铁、描、准”,仔细观察这些生字,怎样才能把它们写美观?

  2.指导。

  “苗”:“仆”的'横要比“田”略宽,字形才能美观。

  ‘猫、描”:左窄右宽,右旁“仆”的“一”要收,不能超过“田”,这样整个字看起来

  才能美观。

  “铁”:最后两笔竖撇和撩要分开,整个宇才得舒展。

  “准”:第四笔要写在竖中线上。

  3.教师书写示范。

  4.学生练习书空、描红、仿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剩余的生字词,巩固学过的生字,并能分辨几个形近音近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仪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转动字盘,让学生读字组词。

  2.你是怎样区分这些形声字的?

  3.齐读书上的词语。

  4.我们书上把有些形声字还编成儿歌呢?快读读吧。

  二、学习儿歌

  L教师范读这首儿歌。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要求:正确、流利。

  3.指名读,师生纠正。

  (相机出示)瓜”,读翘舌音。“两”:是边音。

  “停”:后鼻音,不读前鼻音。

  “两、偏、淆”,都有三拼音节。

  4.指导朗读.

  (1)我们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首儿歌呢?

  (2)通过读这首儿歌,你懂得了什么?

  5.指导背诵。

  (1)谁能背得准,背得快?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比赛背。齐背。

  三、学习生字

  1.读准“两、脚,停,英、偏”的字音.

  2.自学课后的笔顺表,并描下来.

  3.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脚’:是“月字旁’.以前古人写“月”时与“肉”有关,因此人体上的大多数器

  官都带有月字旁.

  4.指导写字。

  “两”:里面的“从”应分别写在竖中线两旁。

  “脚”,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窄些、紧凑些,中间的“去’与左边的“月”略微提升

  点,右边的“p’与中间的“去”的第三笔持平。

  ‘英”:中间的“曰’要写扁些,下面的“一’要写得最宽。

  5.教师边指导边示范书写., ·

  6.学生描虹、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总结】

  《识字4》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转盘图和生字。转盘图显示了基本字“也”和不同的偏旁所组成的字――“驰”、“池”、“他”、“地”;转盘下面是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第二部分是一首字谜歌和4幅图。字谜歌就像一首诗,每一句不仅捉住了谜底“也”,又分别引出了新字――“驰”、“池”、“他”、“地”。四幅插图直观再现了字谜的各句意思。图文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读懂字谜,还帮助学生理解了第一部分中的词语。转盘图,字谜歌,插图互相联系,让识字变得趣味无穷。

  根据上述特点,在教学时,我把转盘图搬到黑板上,随着我手指“也”的转动,孩子们大声高呼“转、转、转,停!”当指针一指到所对应的偏旁部首时,孩子们马上读出他们组合的生字,兴趣非常深厚,而且还乐此不疲,几个生字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已全部掌握,难怪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次简单好玩的游戏能让孩子们如此投入,这是课前没有想到的。当然,这也得益于他们在学前班的课题实验,大量的识字对于学习一年级的教材一点也不难。

  在学习字谜歌时,我首先让他们猜字,可能是前面的识字做得好,孩子们对几个字的理解非常透彻,所以当我的谜面一说出来,他们马上就能猜出是“也”字。接下是指导孩子们把这首字谜歌(其实是一首诗)读好,既不要读成顺口溜,也不要顿读或者拖腔唱读。要读出韵味,读出谜面猜谜底的'情趣,在诵读中培养感悟。经过师生接读,指名朗读,小组赛读等孩子们能马上背出这首字谜歌。

  最后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学写生字,本课生字量较大,共10个,其中“驰”、“塘”、“养”、“奔”等字都比较难写,在教学时我尽量把每个字编成小故事或者小儿歌的方式,同时还启发孩子们自己思考去识记。比如“养”字有的孩子就是这样记的,有一头羊它很奇怪,长了两条尾巴,它的主人就找了两根棍子把两条尾巴分开了。呵呵,无论孩子们怎么编,我都给予鼓励和大力的赞赏,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深厚。再加上当堂完成书写,因此,从听写掌握情况看孩子们还是掌握挺好的。

  虽然两节课连着上完,但感觉很轻松愉悦,从孩子们的脸上也能感知他们是快乐的。看来,要想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并且还要找到调动孩子兴趣的激发点。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要求:

  (1)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力、判断力、记忆自力、想像力、创造力及合 作精神。

  (2)热爱小动物,培养同情心、爱心。

  (3)会读课文,认识15个字,通过合作学习会写“鱼、巴、把”字。

  二、拓展想象:

  创设氛围展开想象:小鱼做了个甜甜的梦,它会梦见什么呢?!

  三、课前准备:

  CIA.课件 字卡 录音带 游戏

  四、教学过程:

  阅读部分

  (1)激趣

  小朋友们,在池塘里生活着许多活泼、快乐的小鱼。当月亮公公睁开眼睛,星星也醒来了, 像珍珠一样一闪一闪的真美丽。小鱼睡着了,它做了个甜甜的梦,你们听……

  点评: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有趣的学习氛围,教师充满情趣的语言,给学生关的熏陶、感 染。

  (2)听读课文

  你听到了什么?(学生一边说句子,老师一边展示CIA活动画面。)

  点评:培养一年级学生听的习惯,语言表达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听到什么,说什么 ,初步了解课文。

  (3)采取多种形式读课文。

  小声跟读

  大声看书指读(跟.课件)

  各自看书读

  同位互帮读。

  点评:采用“多读少讲”的策略,引导学生随文识字。读的训练方法有原则性,要求明晰。 ①小声跟读,读准字音;②指读(跟.课件)引导学生学习生字;③各自看书读,读中思考;④ 同位互帮读,合作学习读准生字。

  (4)检查读书情况:

  你最喜欢读哪句话?

  (让学生通过读体会:把星星比作“珍珠被”。)

  有喜欢相同句子的同学都可以一起读一读。

  点评:经过学生反复几次不同方式的阅读、体验,了解学生是否将课文读顺了,读懂了,初 步掌握了生字的读音,教师的提问充分体现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很愿意在同学中展示自己 ,相机在读中突破对难点句“天上星星落下来,为他盖床珍珠被”的理解。

  这一部分地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从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 的次数多,练的密度大,参与的面广,从量中读出质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读;读中悟 ,语中知,充满情趣。

  (5)齐读课文。

  (6)展开想象。

  在音乐的伴奏下,老师充分激情地说:小鱼盖床“珍珠被”,风儿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摇 篮推,小鱼做了个甜甜的梦,它会梦见什么呢?假如你是小鱼,你会梦见什么呢?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为了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想像,采取先个别说出后,再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想像说给同学们听,愿意和好朋友、老师交流也行。

  点评:激发鼓励学生想像,给第一位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能发展自己的想象,从小培养学生求异能力,敢于说与别人不同的话。

  识字部分

  点评:采用“多读、少写”的策略。本课要求认识15个生字,其有6个生字要求学会,以学 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体现,从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摘星星”的游戏检查生字,为学生创设了愉悦、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教师特别关注没 有发言的学生,给予他们勇气,全体学生都得到了练习的机会。

  (1)看拼音,抽读要求会读的字。(重点:睡、床、嘴)

  (2)以合作方式,学习要求学会的.字。

  (3)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读准,读会6个生字。(为激发兴趣,.课件演示,6个生字飞到了 每组的抽屉里,在抽屉里准备了字卡)

  (4)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挑战赛。检查生字。(强调让没有发言的同学到前面来)

  (5)记字:(本节课要求记:“鱼、巴、把”)

  现游戏“摘星星”

  想一想:怎样记住“鱼、巴、把”。(把“鱼”字与图结合起来记,用它的形旁易记,把“ 巴、把”放在一起,老师问:看到这两个字,你有什么话想说?)

  点评:让学生去发现规律,在比较“巴、把”时,教师提问的角度发生了变化,让学生去发 现,去感悟,得出结论。

  (6)写字

  观察.课件上田字格中的三个字。

  小组讨论:如何在田字格里把字写好看?然后再写。(由于这三个字在本课之前反复见过面, 所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规律,把字写好。)

  点评:让学生去观察去体验,不求多写,但求写好,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评析:

  本篇课文为北师大教材,其特点采用主题单元编排方式,由课文、练习、活动构成一个整体 。识字是本册最主要的学习任务之一,主要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

  李老师执教的这篇课文,在教学方式上能把语文课程标准当作课改的行动准则,体现在教学 过程之中。

  1、教学观念—还给学生主人的地位

  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潜力,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每 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都在自读自悟中进行,教师的语言不多约用了十分钟的时间,学生 的学习活动占据课堂30分钟。随文识字,多种方法的读,调动、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了朗读的质量。看拼音、读生字;合作学习互 相帮助识字;挑战赛,巩固识字;玩游戏,检查识字,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2、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

  教师能够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以读为本,把读书作为语文教学最重要 的方法。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生生互动,互相启发。教师和颜悦色 ,把学生带进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的活动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体 现。

  3、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体现了训练过程。

  以识字为重点,会读的字,学会的字,要求写的字,在教学活动的进程中都有训练过程,学 生很容易掌握,教学难点突破(比喻句)采用了在读中感悟的方式,效果很好。启发学生学会 记字的方法,贴进生活,符合儿童认知水平、身心发展特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课后生字,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2)按照顺序简要复述鲁本是怎样为母亲准备礼物的。

  (3).联系实际,与同学互相交流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想。

  2.过程与方法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本是怎样为母亲准备礼物的。

  (2)学习利用“课题拓展法”总结文章内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鲁本对母亲真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热爱父母、长辈,回报亲人的爱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鲁本是怎样为母亲准备礼物的。

  教学难点:

  通过鲁本为母亲准备礼物的过程,感悟鲁本对母亲诚挚的爱。

  教学设计:

  一、课前预设

  1.还记得本单元的主题吗?

  2.在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中,让你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

  3.接受爱、感受爱能让人感觉到幸福与快乐,其实回报爱更能让人快乐。今天我们就来走进回报爱的过程,感受回报爱的快乐。

  二、解决问题,体会情感

  1.知道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是什么吗?

  2.好,我们来读课题。

  3.你了解美元吗?

  4.我们再读课题。

  5.课前预习了吧,把书和预习笔记打开,借助预习笔记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6.说得很全面,但是语言过于啰嗦,其实概括文章内容有很多的方法,比如说可以借助课题,利用课题拓展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看课题,我们可以补充什么?怎么样,是不是精练多了。

  7.用简练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这可是一项不小的能力呀。

  8.来,借助预习笔记和书谈谈你预习时的收获。

  9.字词句方面有没有需要帮助的?

  10.对于文章内容你有没有疑问或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11.问得好,你很会提问题,这个问题值得探究。谁还能像他这样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问题:怎样准备礼物的?结果如何?)

  12.你们越来越会提问题了,这确实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怎样解决好呢?

  13.这些方法很好,不过,我有两个小问题,想先和大家一起解决。小鲁本为了在母亲节送给妈妈礼物,首先得到这五美元才是最重要的。像“五美元”这样的与故事内容有着密切关系的数量词,你还能不能找到。

  14.谁能读给大家听。这里哪两个数量词之间有关系,你来说一说。

  15.小鲁本到底要捡多少麻袋,来数学好的算一算。

  16.算对了,“ 100”这个数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你知道小鲁本用多长时间能捡够这100个麻袋吗?

  17.通过研究这些数量词之间的关系,我们能初步感受到了这是一个孝顺,肯吃苦,能坚持的孩子,如果用心读书,体会语言文字的话,能让我们更进一步体会到鲁本为妈妈准备礼物时的艰辛。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感受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魅力。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再结合你课前预习时写的`批注在小组中先来谈谈你的感受。

  18.第一个人:读----谈感受----带感情回读----评价

  【7自然段:

  做一个“攥”的动作,“攥”字就已经说明握得很紧了,前面又加了一个“紧紧地”可以体会到什么?

  一个“攥”就影射了鲁本当时的心情,有时候不一定要直接写出人物的心里所想,通过这样的某一个细节反而更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你能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12自然段:

  为了给妈妈准备那五美元的礼物,小鲁本坚持着,每当鲁本走在寒风中,被吹得瑟瑟发抖的时候,他承受着寒风刺骨的痛苦,可是他仍旧苦苦地搜寻着麻袋。小鲁本在这一年中还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你也来这样说一说。

  鲁本在搜寻麻袋的过程中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与艰辛,可是他仍坚持着,因为橱窗里-----(引读)

  同学们,想象的翅膀让一个坚强的、充满孝心的小鲁本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课文中一定还有很多语段让你们深受感动,把你最感动的读给大家听一听。】

  【17至25自然段:

  这个是鲁本做什么的过程。

  找一个人读一读。从这部分文字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重点指导两句】

  小鲁本为了完成他的愿望,终于在母亲节的前一天捡齐了100个麻袋,凑足了那宝贵的五美元,这下可以得到那个他梦寐以求的送给妈妈的五美元的礼物了。我们再来分角色读一读,来感受小鲁本此时的心情。】

  19.母亲节到了,小鲁本历经了一年的时间,历尽了艰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秘密终于被公开了,妈妈在母亲节那天得到了那个价值五美元的礼物,让我们一起感受这动人的一幕吧,谁愿意读一读这一部分文字。

  20.是呀,这是儿子用了一年的时间,历尽艰辛,不辞辛苦地收集100个麻袋换来的的礼物,这个礼物里面承载着儿子对自己的爱呀,当妈妈看到这枚烫着金字,可爱的胸针时,自己内心的激动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此时,这枚小小的胸针会显得更加地耀眼、夺目。

  三、表达情感,课后拓展

  1.是啊,接受爱会带给我们无尽的幸福与快乐,回报爱却给了我们无尽的慰藉。把你课前找到的、最令你感动,最触动你内心深处的爱读给大家听一听,让我们感受感受这爱的滋味。

  2.这爱确实令我们感动,其实我们大家都无时无刻不在爱的呵护下成长,此时此刻,你一定会有或许在明年的母亲节,或许在某个重要的日子,或许就在今天,想回报爱的冲动,那就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3.同学们,老师把这句话送给你们,“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希望你用这句话来警示自己,要孝顺,要回报一定要趁现在,不要等到亲人都不在的时候后悔莫及。

  4.同学们,让我们今天放学回家,从给亲人们一个拥抱开始,孝顺他们,回报他们吧!

语文教案 篇6

  上节课我们陪着李白在江边送走了孟浩然,这节课我们又将与诗人王维一起送走另外一个人。这又是怎样的一副送别的情景呢?板书课题

  学生认真听并思考老师的问题,齐读课题

  用学过的知识引入课题,使学生更容易弄清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1、看到课题,谁能告诉我这诗题的意思?重点解释“使”的意思,说说和上一首的不同之处。

  2、根据学生说的总结二人的关系。

  3、在上一首诗中有两句成了千古佳句,谁知道?在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诗中,也有千古绝句,他是不是也是作者目送友人离开时发出的感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理解:“使”是皇帝之命出使,奉命出使不得不去。不同:一个是戴着使命的任务,一个是前往广陵的游玩。

  2、通过课下搜集的资料介绍二人之间的关系

  3、积极大胆的发言用比较的方式来学习,较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及时巩固所学的内容。了解诗的背景对理解古诗有着很好的作用。

  1.展示。(解诗题,知作者。)(1)我知道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

  (2)我能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

  (3)我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1、这首诗老师打算让你们自己来学习。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古诗的方法,就按照这个方法来走进王维送别的画面吧

  2、检查朗读情况,纠正错误。

  3、分成学习小组,了解诗意。

  1、将诗句先读通顺,再结合文中注释来初步了解诗意。

  2、指名认读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的习惯,放手让孩子自主自由的学习,获得学习经验,同时体现教学过程中的详略得当,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题地位。小组合作学习能发挥小组内成员集体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

  2、提出学习目标:(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4)、能够仔细倾听他人的发言,能与其他同学交流,体验协作学习古诗的过程和方法。(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 14 个生字,会写“件” “具”两个生字, 认识一个偏旁——秃宝盖。

  2、学习用普通话正 确、流利地朗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读中识字,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我”在病床上的感受。

  教学准备:

  字卡、学生喜欢的一两件玩具。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被子的大地”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我们生活的大地吗?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录像片:高山、山谷、平原、山林、海洋、沙漠、丘陵、田野等 影象资料。 ) 被子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生活用品,在这里,被子与大地有 什么联系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被子大地》 (齐读课 题) “被”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一个生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二、熟读课文,在读文中初步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每一个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标出小节序号,圈出文中生字。

  3、试着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文章中的主人公生病了,他把 被子看成了大地:被褥能铺成山林,铅制的兵丁在上面行军;床单 就像海洋,舰队在上面行驶;枕头可以叠成高山??他是快乐的被 子大地的主人。 )

  三、学习第一小节,认识、书写两个生字“件、具” 。

  1、 (第一句中的“只好”要读出无可奈何的语气) (出示一件件玩具)指读,齐读 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件” “具” 。

  区分:一件玩具,一件件玩具,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在课文中还有这样一个词组,你能找到吗?(一座座城市)一 座座说明什么?你能不能照样子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组?

  2、指导书写“件”、“具”。

  (1)引导观察 “件”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具:上半部分不要写得过宽,具里面有三横,横与横之间的距 离要分均匀。

  (2)学生练习书写。

  四、作业。

  1、玩心爱的玩具。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一件玩具 被子大地 山上

  山谷 平原 喜爱被子大地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理念】

  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研读课文、探究疑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初步的感受、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认识孟子。

  3、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试读质疑

  1、初读课文。交流对课文的印象,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2、再读课文。指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故事大意,并就不懂的地方自由质疑。

  三、研读交流

  1、探究疑难,深入研读:

  ⑴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① 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同时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基本方法。

  ② 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者”、“也”的含义。

  ③ 通过反复诵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⑵ “使弈秋诲二人弈……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① 自由朗读,交流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明白几个“之”的不同意思。

  ② 学习生字,指导识记书写。

  ③ 运用成语分别概括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了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联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④ 指导朗读。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

  ⑶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① 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意思说明白,说顺畅。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

  了解剧本的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教师播放自行制作的动漫flash,一颗枣,两颗枣,一筐枣,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作呼喊状,一个小男孩双手作喇叭状呼喊……

  教师画外音:数不清的枣儿,爹喊自己的娃来吃,别人的娃却来了;娃喊自己的爹吃,身边却只是别人的爹。他们使劲喊,娃不应,爹也不应。漫山遍野无人应。田野里只回荡着祖孙二人无比热烈却又近乎无望的呼喊。为什么这饱含着爹娘生命的人性和人情果竟唤不回从小也是由它奶大养大的儿孙?这枣儿啊。到底是苦涩还是香甜?

  二、分角色朗读,整体感知,把握剧情

  1.学生自荐朗读课文,一人读老人,一人读男孩。其余同学点评。

  提示:男孩的语言应读出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情调来;老人的语言应读得亲切一些,读出长者的风范,读出较强的人生沧桑感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2.选一位同学概括剧情。

  明确: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三、引读提高,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揣摩剧情,把握人物形象。

  多媒体显示:

  关于老人

  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哪些事情?如何认识老人的心态?

  2.老人对男孩的态度如何?

  3.如何评价老人这个形象?

  关于男孩

  4.请谈谈你对剧中男孩这一形象的认识。

  关于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

  5.你对剧中未出场的这两个人物怎么看?

  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关于枣儿

  6.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7.关于枣儿的童谣在剧本首尾出现两次,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关于老人

  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枣儿小时候的事: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儿子只顾摘枣竟尿了老人一脖子,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偷枣而长出小枣树的事、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吓跑鬼子、闹灾荒时靠枣儿活命的故事。

  老人在谈话中“沉思”“心事重重”“闪着泪花”,流露出老人对儿子的思念,对以往岁月的怀念,对故土的热爱之情,有一种浓浓的失落感。

  2.老人请男孩吃枣,老人让男孩骑跨在自己肩上摘枣,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老人与男孩拉勾发誓,老人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都表现了老人对男孩的疼爱,表现出了一种不是祖孙而如同祖孙般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折射出他对儿子的亲情。

  3.剧中的老人首先是老一辈的农民形象:他一生劳作,不离乡土,如今老迈,儿子离乡外出,他继续留守家园。其次他是具有更普遍意义的老一代的长者形象: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他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作为过来人,他怀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关于男孩

  4.剧中的男孩想把枣子留给父亲吃,喜欢吃巧克力盼望父亲带巧克力回来,他蹑手蹑脚捡枣子,把枣子藏在红肚兜上的衣袋里,温顺地挽扶老人,认真听老人讲故事,和老人拉勾发誓……男孩是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

  关于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

  5.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新家。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

  关于枣儿

  6.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不解之缘;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相牵连。“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

  7.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以这首童谣开头,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结尾用这首童谣,但情境有所变化,由幕后换为前台,由哼唱变成呼喊。由没人回应转为“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的声音”,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四、深层探究,突破难点

  1.揣摩语言,分析下列台词中加横线的句子的象征意味。

  多媒体显示:

  (1)老人 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男孩 嘻,爷爷,我说枣儿个儿大。

  老人 (自豪地)我的儿子就叫“枣儿”

  (2)老人 (捏捏男孩的脸)爷爷小时候,还不跟你一样?脸皮儿像这青枣,嫩白光滑

  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过去了——快吃枣儿吧。(从匾子里挑了颗熟透晒干的枣儿)你吃这颗。

  男孩 (拿起熟枣儿放进嘴里)还是皱巴巴的甜呢。

  老人 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3)老人 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4)男孩 枣儿叔叔啥时候回来?

  老人 不知道。

  男孩 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自语)不会的。这棵树好大好大,会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见老人不语)爷爷,你怎么了?

  (5)男孩 爹回来会带巧克力,巧克力你吃过吗?可好吃了!

  老人 (心事重重)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来了。

  男孩 来呢,你的枣儿甜!

  (6)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学生思考、品味。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1)并非指个子,隐含了永不褪色的亲情,永远割舍不了的乡情。

  (2)老人内心呼喊儿子,因儿子没有回应而伤心;老人年老,被儿子遗忘,透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3)不仅是对吃枣而言,也不是对一般生活哲理的泛指,其中隐含的是对既往岁月、对传统生活、对精神家园的感情。

  (4)“迷路”是喻指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

  (5)“巧克力”具有与“枣儿”相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它是现代生活的象征。走出去的人们,往往迷恋于外在世界,忘记了回家的路,但他们最终会回来的,喧嚣之后是平静,躁动之后是安宁。

  (6)道德、伦理、亲情是每个人必须有的,但日益强劲的现代化浪潮却不可阻挡地席卷着一切,迫使许多人不得不放弃他们熟悉的生活。

  枣儿是一座永久的家园,身影的离去愈映出心灵的坚守,时空的超越反铸成情感的皈依,走出去的人们总有回归故里的那一天。

  2.探究枣儿的象征意义,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师提问:剧本采用了象征手法,“枣儿”象征着什么?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

  学生自由发言。

  1:枣儿象征着亲情。老人思念儿子,男孩想念父亲,枣儿凝聚着老人与男孩的情感困惑。

  2:枣儿象征着故乡。老人喜欢怀旧,表现了老人对故土的挚爱;儿子久出未归,离开故土追寻心中的梦。

  3:枣儿是传统生活的象征、精神家园的象征。枣儿代表亲情、故乡,更代表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方式,它所牵涉的老人与儿子、男孩与父亲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社会的缩影,喻示的是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面对的现实: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情感、心态、思想观念、生存方式、精神归宿都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教师总结: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剧本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了“枣儿”以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涵,使全剧具有了深厚的思想内蕴。请大家谈谈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1: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2: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

  3: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

  4:剧本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迫寻。

  生5: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

  教师总结:优秀的剧本,其主题思想往往是多义的,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供人思考,令人遐想,让读者的想象尽情飞扬。

  五、延伸拓展,深化认识

  提示:联系现实生活,关注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小孩孤独的现象,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想一想,你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学生畅谈见闻、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关心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儿童。

  六、课堂小结

  《枣儿》是香甜的枣儿,也是苦涩的枣儿。那一声声苍凉的、稚嫩的呼喊.发自内心,像根在呼吸,像泉在喷涌。那呼喊,不只是期盼,更是一种给予,一种天赐——是爹娘赐予儿孙赖以生存的精神维系和生命依托,正是这呼喊健全着他们神经。仁满着他们的羽翼,使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枣儿是一座永久的家园,又是一座需要护理和更新的家园,我们相信,爹娘享用那移栽他乡的奇异的甜果果时,会品出那甜果果中儿孙小时的尿香味;儿孙回乡品尝爹娘留给自己的枣儿时,仍会由衷地赞叹“还是家乡的枣儿好吃”。

  七、布置作业

  1.剧中,爷爷要求男孩“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来”;后来爷爷见男孩不高兴了,又说“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2.自选角度,针对《枣儿》写一篇戏剧短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检阅》教案05-02

语文母鸡教案04-26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园地》教案04-14

语文《景阳冈》教案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