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1 10:32:4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10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理解“茫然、宁神静气、舒畅、惊愕”等词语。

  2 通过品词析句,领悟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对话语言的精练、优美;难点是在朗读父亲语言过程中体会蕴涵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新词卡片,配乐朗读录音带,有条件的可制作“树林和鸟”的多媒体课件。

  同学:搜集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资料。

  课时布置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情引入

  1、 读题。读了课题,你想说点儿什么?(说说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或是你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是你大胆的猜疑)

  2、 试着将课题中“、”换成恰当的词语,将课题连成一句话,再读一读。

  师小结激情:同学们理解得真好,这篇课文是写父亲与树林和鸟的对话,更是人与大自然的一段真情告白。好好读一读,你会有很多很多的收获的。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 分别以同桌、小组、全班交流检查学习情况,注意及时提醒(重点交流)容易混淆的字音和难写字的字形。

  如:“黎、喃、翎、猎”等字中边鼻音的区分;“幽”的笔顺是“幽”,“黎”的下面是“水”的变写,不要写成“水”字,“翎”字第二笔的捺变成点,“喙”字第四、五笔的书写可以老师范写一下。

  师再次出示新词,开小火车读生字,组词语。并用你喜欢的词语造句。全班齐读生词,再次巩固。

  3、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通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4、说说自身从这篇课文中了解到些什么,提出自身阅读时遇到的问题。

  5、 师生一起归纳小结,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探究的问题,以明确下一步的目标。

  三、细读探究,体会情感

  1、 按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出自身认为最能说明父亲喜欢林子和鸟的语句。

  2、 全班交流。师生、生生与文本间互动。

  引导同学找出俺的态度变化的词句:茫然、惊愕、真高兴。联系上下文理解“茫然、惊愕”两个词语,并用他们分别造句。

  联系上下文抓住父亲的语言,通过朗读体会父亲爱鸟,积累了许多经验。

  词语: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宁神静气。

  句子:“树林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地说道。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同学谈到这句话时,教师引导同学上下文说说鸟有什么气味?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体会)

  “鸟要准备唱歌了。”父亲和俺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父亲对俺说:“鸟最快活的时刻,向天空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引导考虑:为什么此时父亲也最快活?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5、 分角色朗读父亲与“俺”的对话,在反复朗读中想象意境,感受语言美,体会父亲对鸟和树林、对大自然的热爱。

  6、讨论“俺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意思。

  教师启发同学联系课文内容想象:假如父亲是猎人将会怎样?从而体会这句话所表达的俺也爱鸟的思想感情。

  再反复朗读体会这句话。

  四、朗读品味

  1、 师生一起小结全文。请同学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

  2、 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俺们知道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密切,那么,生活中俺们应该怎么做呢?

  六、拓展延伸

  搜集有关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故事、资料、图片等,在全班开展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交流会。

  附:板书设计

  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 最喜欢幽深的树林

  快活的小鸟看到鸟多

  闻到鸟味

  听到鸟唱 热爱大自然 维护环境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老舍自然朴实的语言,体会从生动的细节中流露出的母爱;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从语言上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母亲勤俭诚实,吃苦耐劳,待人宽容的优秀品格,体味自己得到的母爱。

  2.通过探讨母亲对作者的“生命教育”,反省自身,树立正确的亲情观。

  学习重点

  把握母亲的精神品质。

  学习难点

  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问题导学法

  学习过程

  (一)播放歌曲《母亲》

  (二)课文导入。

  师:是历史,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是深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无数可歌可泣的母亲,有她们伟大而无私的爱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母亲”就是歌曲中所唱的那个“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的人。上节课我们已经介绍了作者,疏通了字词,并初读了课文,理清了脉络,这次课我们就细读课文,深入的挖掘一下文章的内涵。

  法国作家漠泊桑说过:“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母亲的时候。”请问:老舍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阅读课文。(提醒:同学们浏览的时候用笔在每一自然段前标出序号并适当的圈点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学生活动:四人一组互相合作:(1)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特征的语段或语句;

  (2)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理解的母亲形象。

  学生一:文章第三自然段写道“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学生二:第八段写道“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

  第十段“好客的习性”。

  第十一段“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

  师:这两位找得很准确,其他同学还有自己的理解吗?还有其他地方能体现母亲的性格吗?

  学生三:还有第十一段“她宁吃亏,不逗气”。

  师:(鼓励)很好,很细心,在文段的中间也能准确的找到。请大家继续补充!

  学生四:第十二段开头“母亲并不软弱”。

  师:同学们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找到了以上说的那些句子,这些句子从各个角度来阐释了母亲伟大的性格,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出示投影)

  勤俭诚实 做事认真 (第8自然段)

  热情好客 (第10自然段)

  乐于助人 不怕吃亏 (第11自然段)

  软而硬 善良坚强 (第12自然段)

  师:性格“软而硬”的母亲,在生活中善良的让人心痛。默默地注视着母亲,我们可能会从母亲身上挖掘出更加不一样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会让作者终身受益。

  (板书:母亲形象——伟大的性格)

  师:既然母亲具有这些伟大优秀的品质,那母亲这些性格特点跟伟大作家老舍有什么关系吗?让我们看一段视频(播放“妈妈洗脚”公益广告视频)

  学生看视频。

  师: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而作者也认为第7页12自然中“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付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作者对这位伟大的母亲心存感激,那么,母亲给了“我”哪些方面的“生命的教育”?请四人一组互相合作。

  学生各自看书,合作,找要点。

  学生一:文章第九自然段写道“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师:很好,请坐,请大家继续!

  学生二:第十自然段“到如今如我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

  学生三:第十二段“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采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是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了自己画好的界限。”

  师:(鼓励)找得相当准确,还有没有?

  学生继续在文中寻找,没能找出要点。

  师:其实在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一句总结性的话语“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这一句话是个综述性的话语,对前面已经涉及到的.影响和未涉及到的做了一个总结。好,一起归纳一下:(出示投影)

  A、9自然段——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B、10自然段——好客的习惯

  C、12自然段——软而硬的性格

  D、12自然段——做人做事讲原则,做人的道理

  E、17自然段——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师:母亲不识字,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她给“我”的教育不是语言上的,而是行动上的。不是通过言传而是通过身教,她在生活中默默地影响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在习惯、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给予“我”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板书:生命教育——母亲如师)

  师:母爱是伟大而又无私,这种爱不是说母亲给了我们多少的物质,多少的金钱,买车买房,而是体现日常生活的小事之中,作者的母亲如此伟大无私,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伟大无私的爱的呢?分角色配乐朗诵第13段,思考文中写哪三件事情来表现母爱的伟大无私。特别要注意一些细节描写,用笔画出来。合作完成。

  播放音乐,学生在音乐的背景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生归纳:(1)写母亲筹备“巨款”, 送“我”上学。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师:很好,概括的很精练,很到位。本段在写这几件事情的时候,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说到细节描写,比较经典的应该是朱自清先生在《背影》里描写父亲给我买橘子的场景,大家还有印象吗?

  生:(齐答)有

  师:有谁能简单的给大家复述一下那几句话吗?

  学生:……身子左倾,腿往上缩……

  师:好,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出示《背影》片段)。大家一起读一下。

  学生齐声朗读该片段

  师:(总结)这个片段通过对父亲为我买橘子的描写,充分的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不舍与爱意。而这种浓浓的父爱的艺术效果主要是通过几个动词的连续使用来达到目的的,在本段文字中也有类似的写作手法,请大家找出来,并体会这种效果。

  生:在母亲送三姐出嫁的描写中提到“……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里也是连续运用动词,把母亲送女儿出嫁的不舍表现的淋漓尽致。

  师:找的很准,说的很好。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应该有意识的运用这种手法,以期获得最佳的艺术效果。

  (板书:细节刻画——母爱如海)

  师:老舍的母亲为她的儿女劳作了一生,给了儿女无私而伟大的爱,我们的母亲何尝不是这样。请大家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父母给了自己怎样的关爱。

  学生一:初三时,因自身原因,很严重地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要约见家长。我妈妈是东凤一间工厂里的普通工人,上了一个夜班,刚刚回到家中得知了这个消息,顾不上自己身体的疲惫,转了几趟公交车来到了学校,当时我看到妈妈眼睛里都是血丝,脸色也很不好。自己感到无比的羞愧,从那以后,我变了很多,知道妈妈不容易,也更多的理解了妈妈的苦心。

  师:妈妈不辞劳苦,目的只有一个,为了自己的儿女。而你也能从中理解妈妈,妈妈应该是感到欣慰的。

  学生二:我的家在沙溪,来东升读高中,第一天来报到上学的时候,其他的同学都有爸妈送,而我爸妈都没有送我,他们说,现在长大了,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不能老是依赖他们,而且沙溪到东升有直达的公交车,没有必要送我来学校。我当时心里很生气,觉得他们不在乎我,现在我明白了,人总是要独立的,我很感谢我爸妈!

  师: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的,爱子之心都一样,不同的只是方式。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办法让大家一一发表意见了,但是我相信,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这种血缘亲情是配得上任何字眼的。

  甘甜如水的母爱孕育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在生活中风雨无阻。沐浴在伟大母爱的海洋里,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更应该善待我们的母亲。学习了老舍的《我的母亲》,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对母亲的情感。

  (珍惜亲情,感恩母亲)

  师:(总结)本文语言朴实浅显,通俗易懂,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位勤俭诚实、做事认真、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忍让朴实,不怕吃亏,软而硬,坚强又善良的伟大母亲形象,体现了母亲对儿女伟大无私的爱,表达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运用细节描写,以小见大,从亲身经历生活的小事,表现深刻的主题这种方法。

  课后作业

  体验母爱,体验亲恩。

  回家主动为母亲做一件事,比如帮忙洗洗碗,为她夹菜等,看看他们是什么反应。将这些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语文天地安排了连一连,说一说节日,数一数填一填,读一读,看图讲故事。

  连一连是将阿拉伯数字与汉字连起来,并数一数自己坐在教室的哪里。

  说一说让学生熟悉各种节日。

  数一数填一填让学生了解量词的使用方法。

  读一读让学生通过读诗熟悉汉字,数字。

  讲故事陪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金钥匙告诉学生讲故事的好方法。

  教学建议:

  “语文天地”的内容可穿插在课文中进行学习,也可集中进行。

  连一连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说一说节日可以放在《数字歌》里进行。

  数一数可以和《山村》结合进行,要在写字后做。

  读一读在《数字歌》后进行练习。

  看图讲故事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例如,观察一张图,最低要能说出船里有几只熊,岸上有几只熊。四张图连起来,要能说出船上的熊和岸上的熊数量有什么变化,要能把“太多了”在适当的时候说出来。

  相关资料:

  “两”和“二”

  序数用“二”不用“两”,如第二名。

  个体单用“两”,如两个女孩。

  习惯的固定说法:十二,二十,两千,两万……

  度量,衡量词前,“两”“二”通用,如两米、二米、两千克、二千克。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们互相鼓励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3.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后记:

  1、有部分学生还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本课,懂得了足球的意义所在。了解更多的有关足球的知识。

  练习6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词句,引导学生建立事物与词语的联系,养成在生活环境中主动识字的习惯。

  2、积累成语、儿歌。

  3、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4、学写铅笔字,使学生养成在实践中认识“走字底”的写法。

  5、口语交际。

  重、难点:

  1、学习字词句,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2、口语交际训练。

  课时划分:

  3课时。

  教学设计:

  20xx年5月12日第十三周星期一第六节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生字词,建立图像与词语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走上生活实践中学习使用语文的道路。

  2、积累成语、儿歌。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出示挂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一样词语,师就出示一组词语卡片。

  (1)让我们读读这些词语,把生字字音读准。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按以上的步骤教学八组词语。

  3、抽读卡片读音。

  4、掉拼音读词。(开火车读,枪读)

  5、你们都学会了吗?下面老师考考大家,你们能把词卡贴在图上相应的地方吗?

  6、指名上来贴,齐读词卡。

  7、说说看,你的卧室摆放了哪些东西?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挂图:你看到图上画了什么?

  2、是呀,山野上长满了树木,绿叶一大片一大片的,我们就说:出示卡片:漫山遍野,绿树成荫。

  齐读词卡。

  3、这么多的树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由一棵棵小树长成这样根深叶茂的大树的。

  这就是(出示词卡:天长日久、树大根深)

  齐读词卡。

  4、你能读出这种茂盛的感觉吗?指导有感情读词。

  5、谁能用其中的一个成语造句?

  6、学完了这四个成语我们再来学学下面一首儿歌。

  自读儿歌。

  7、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8、指导朗读、背诵。

  作业设计:

  一、补充成语,并选择一个成语造句。

  漫()遍()()()成荫

  天()日()()大()深

  二、背诵儿歌。

  三、收集自己喜欢的体育比赛或体育明星的照片。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2、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培养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从而受到热爱领袖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同学了解到毛主席平易近人和真切关怀人民的美好品质。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法。

  (二)同学学法

  自主学习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二)疑点

  这篇课文主要表示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文章为什么用“毛主席在花山”做题目?

  (三)解决方法

  1、通过仔细读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2、采用多种读书方式及分组学习讨论的形式体会毛主席的优秀品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以“这篇课文表示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为主要问题引导同学深入探究,加强朗读指导,深入体会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优良作风。

  (二)同学活动设计

  课前,同学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以及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课上,自学质疑,围绕同学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一起探究,感情朗读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炼写作手法。课后,同学讲出课前搜集的小故事,相互交流,提高认知,深化中心。

  五、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同学齐读。

  提问:“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二)检查同学预习情况

  1、要让同学说出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结合同学的发言,教师板书: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2、读一读自身所画的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结合同学发言,教师让同学画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一段话和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留待以后深入理解;其余语句可引导同学自身去体会理解。)

  3、检查朗读情况。

  (让同学针对自身的情况,自由挑选课文中的某一局部来读,从而展示出自身的最高水平。)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考虑:为了学懂这篇课文,俺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先自身考虑,再和组内同学讨论,记下讨论结果。

  2、同学按要求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对同学的问题归纳整理。

  师生一起归纳出: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示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4、师生一起解决以上问题。

  教师在征求同学意见的基础上提议先理解第(4)个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

  (2)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身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沛表示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身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沛认知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3)指导朗读: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同学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通过这一个问题,把其他几个问题都有机地串连起来,从而达到理解课文重点、难点的目的。)

  (四)体会文章写法

  1、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示人物品质。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布置?

  (可引导同学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没有样写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而劳累这件事。通过对比,使同学明确:与中心关系密切的资料详写,反之,简写。)

  (五)课外延伸

  让同学拿出自身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身的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内容,通过烤鸭了解北京的饮食文化。

  2.过程与方法:在读中理解重点句子,小组学习作者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以及采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长见识,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挂炉烤鸭的烤制过程,体会作者对全聚德烤鸭的偏爱。

  2.理解重点句子,揣摩并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题

  同学们都吃过鸭子,鸭子怎么吃吃?

  (生:略)那么哪里的烤鸭吃?

  (生:北京)是啊,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北京烤鸭真遗憾!”今天我们就走入北京,来细细地了解和品味一下这道北京特色的名菜——烤鸭。

  (出示烤鸭图片)师生书写课题。

  二、初读,感知

  1.既然大家都喜欢烤鸭,那你知道正宗的北京烤鸭是怎么制作的吗?你了解烤鸭的历史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烤鸭的哪些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学生交流)

  三、品读,感悟

  (一)焖炉烤鸭法:自由读第2自然段,简要地说说焖炉烤鸭的制法。(出示图片,便宜坊)

  (二)挂炉烤鸭法:

  1.和便宜坊的焖炉烤鸭相比,全聚德的.挂炉烤鸭更具特色(出示挂炉烤鸭图片)。所谓“一炉百年的火,铸成了全聚德,天下第一楼,美名遍中国”,那么全聚德的挂炉烤鸭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请大家按照自学提示,自学第4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一)

  2.汇报交流。(根据汇报内容,教师相机板书:光洁、闪亮、细腻、香酥)

  3.(出示烤鸭的图片)一盘盘烤鸭,光洁,闪亮,色泽诱人,看了让人馋涎欲滴,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生:想吃、美味等。)

  4.品读重点句子:是啊,正如作者所描述的,(出示句子:如此,烤出的鸭子像枣红色的绸缎一样光洁、闪亮、诱人;口感细腻、香酥、皮脆、肉嫩。)

  (1)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鸭子的美味的?

  生: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出炉的烤鸭比作枣红色的绸缎,将鸭子的色泽外观描绘得很形象、很诱人。

  师:说得好,抓住了说明文学习的重点。

  生:这句话中使用了“细腻、香酥、皮脆、肉嫩”这几个生动的词语,把烤鸭的口感形容得恰到好处,让人禁不住想流口水。

  师:大家同意吗?看来,咱们班有很多爱吃的孩子。

  (2)指导朗读:面对这么香酥、美味的烤鸭,谁能用自己的声音把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表达出来?指名读,齐读。

  5.小结:我们通过学习、欣赏,已经对挂炉烤鸭的过程了解得很清楚,那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究竟按照什么顺序把文章写得这么清楚的呢?(按照原料、燃料、过程、出炉的顺序一一介绍)

  (三)烤鸭的吃法。

  1.全聚德的挂炉烤鸭之所以驰名中外,除了它独特的制法,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这么香的鸭子怎么吃呢?谁能说说你打算怎么吃?

  2.地道的北京烤鸭,地道的北京人怎么吃呢?轻声地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吃时的情景。指名读。通过读课文我们了解到北京人怎么吃烤鸭?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丰富学生词汇,积累成语。

  2.了解同音字的“妙”。

  3.认真写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练写拟人句、排比句,加强想象、表达能力。

  5.进行阅读欣赏,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6.开展主题演讲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丰富学生词汇,积累成语。

  2.认真写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开展主题演讲活动,乐于表达,学会合作。

  教学难点:

  1.进行阅读欣赏,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2.开展主题演讲活动,乐于表达,学会合作。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田字格小黑板。

  2.《帆的襟怀》课件。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一)读故事,了解同音字之“妙”。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说说张三和李四的对联对得妙不妙?妙在哪儿?

  2.学生自由汇报。

  3.出示对联。

  “两碟豆,一瓯油。”

  “两蝶斗,一鸥游。”

  “花间两蝶斗,水上一鸥游。”

  4.师:音同字异的现象在汉语中非常普遍。在汉语拼音方案中,字母有二十六个,声母有二十一个,韵母有三十五个,不同拼音的字有四百一十五个。但是,常用的汉字约三千个。1957版《新华字典》收入的汉字约一万一千多个。近年来出版的各种大字典,收入的汉字几乎都在两三万个左右,字多音少,必然造成汉字中多音字和同音字的普遍存在。

  (二)说同音字,再品对联,了解同音字之“趣”。

  1.你们能说几组同音字呢?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3.师:我国有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即利用同音字做成的谐趣绕口令对联,请看: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4.此联中谁和谁谐音?

  (此联用“童子”谐“桐子”,“丫头”谐“鸭头”,“落”谐“乐”,“咸”谐“嫌”,妙趣天成,机智而幽默,应属巧对。)

  (三)试作对联,巧用同音字之“谐”。

  1.小组合作,能否利用黑板上的同音字也编一则一字联、二字联或三字联呢?

  2.交流。

  二、词语接龙。

  1.朗读词语。

  2.发现规律。(词语接龙)

  3.师:这些词语什么意思,或有什么渊源?大家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3.学生交流汇报,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

  4.检查:教师说一个词语意思,请学生说出此词语。

  5.词语接龙游戏:

  教师起头或学生起头。

  ①毛手毛脚→脚踏实地→地老天荒→荒诞不经→经纬万端→端倪可察→察言观色→色若死灰→灰头土面→面有菜色

  ②道听途说→说长道短→短兵相接→接踵而至→至死不变→变本加厉→厉行节约→约定俗成→成仁取义→义无反顾

  三、读读写写。

  1.指名读。

  2.出示第二句,引导想象。

  3.出示第三句,与第二句进行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补充第三句。

  4.出示第四句,小组合作,进行补充。

  5.把自己补充完整的这段话,自由地读一读。

  四、写字板

  1.出示六个字:凝、截、康、糙、激、爽。

  2.说说,你们在哪几篇课文里见过它们?仔细观察怎样把这些字写好。

  3.指导书写。

  “凝、糙、激”左中右结构,不要写得太宽。“凝”第十画的横撇与第十二画的横钩要区分清楚。

  “康、截”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避免出现重心偏离现象。“康”左上包右下,里边的竖钩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最后一笔向右舒展。“截”右上包左下,戈字部的横就如同是肩膀,保持着整个字的平衡,被包围部分不能写得太松散,要紧凑一些。

  “爽”要写得四平八稳,“大”字的'横要横平,撇从田字格的竖中线开始,两组撇、点上下对齐。

  (1)看清楚各字在田字格的占位后,动笔书写。

  (2)作业展示,共同评价。

  第二课时

  一、阅读欣赏。

  1.谈话引出: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首诗《我是苹果》,你觉得应该向苹果学些什么呢?(博大的胸怀、乐于奉献的精神)

  2.揭示题目:今天,我们再来领略具有博大胸怀的“帆”的风采——《帆的襟怀》。

  3.范读。

  4.学习1-3节。

  (1)师:说说,在阳光下、风浪中、暗礁旁的帆像什么?教师相机板书:

  阳光下片片花瓣

  风浪中一把匕首

  暗礁旁坚定的旗帜

  (2)轻声朗读这三小节,你喜欢帆吗?为什么?(美丽、无畏、坚定)

  5.学习4-7节。

  (1)组内朗读。

  (2)读了这一部分,帆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句看出来的?

  (3)出示句子:“帆没有嘲笑……也没有嫉妒……更没有望着巨轮的背影甩出一连串的攻击……”

  (4)指导朗读,读这句话时,感情要一次比一次强烈。

  (5)对照“帆”反思一下自己,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的胸襟是怎样的?

  6.朗诵比赛:给三分钟的准备时间,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进行比赛。赛后大家评议。

  二、语文生活。

  (一)谈话引趣。

  师:本单元《永不放弃》一课中,蒙迪是怎么获得成功的?看到他用自己的坚韧和勇敢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们是不是也产生了许多遐想,对未来充满了向往?说说你们的梦想。

  学生畅谈各自的愿望和理想。

  师:今天,咱们进行一场“放飞我们的梦想”主题演讲比赛。

  (二)小组合作。

  1.学生自愿组成小组,但不能多于8人,不能少于3人。

  2.小组商量演讲题目以演讲、执笔、道具准备等的分工,要求人人必须有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演讲题目及分工情况。

  (三)明确演讲要求。

  师:我们要从今天的活动中,选拔出“小小演说家”和“最佳演说辞”,这就希望大家在组内要分工合作,同心协力,不过,演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开头要有称呼语,如: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结尾要有号召力。

  2.演讲内容要具体、清楚、明白。

  3.演讲时,语言要上口。尽量用口语和短句,少用书面语和长句。

  (四)准备演讲。

  1.小组讨论演讲提纲,由代表汇报演讲内容的构思,对有新意的演讲内容及时进行鼓励。

  2.小组商量选定演讲人,大家各抒己见,完善丰富演讲内容,并由执笔人记录。

  3.组内演讲,听者对演讲人的仪态、语气、动作、表情等进行评议,演讲者予以改进。

  其间,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第三、四课时

  一、演讲。

  1.组内选派代表参加演讲活动。

  2.大家进行评论。从演讲内容、演讲的准备及演讲者的表现等多方面进行评议。说说好在哪儿,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3.评出“小小演说家”,获此殊荣的小组所有成员均有奖励。

  二、习作。

  1.将组内演说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自己确定题目,写一篇习作。

  2.教师巡回检查,二十分钟后,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3.大家评议,选出“最佳演说辞”。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做到节奏停顿得当。

  2、通过自学、交流、感悟、读书,能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体会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并得到启迪。

  3、初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学习方法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语言韵味和思想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并感悟文中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明白学思结合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发现新知激发兴趣

  1、二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文言文——《论语》一则,谁还记得?(指两生,再全班齐背)课件出示:三人行……

  2、光会背可不够,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3、你记得真清楚,说得也很明白,在这方面你就能成为我们大家的老师了。

  4、刚才我们复习了《论语》一则,孔子的话让我们知道做人要有虚心主动的学习态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文言文同样出自于《论语》,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明确句意的重要性

  1、请您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这篇文言文,看你能不能把字音读准?课件出示:两则论语。

  (指名一生)

  2、生字读音有点难,咱们先标上拼音,自己再练练,看看这回能不能读准、读通顺了。(学生自由读)谁来试试?(指名两生)

  3、指导字音。

  (1)文中四个生字读的都挺准的,但这儿有个多音字(课件强调:为)既念wéi又念wèi,猜猜在这句话里应该读哪个音?为什么?(学生争论)

  (2)不能瞎猜,猜得对不对得用字典检验一下。老师从字典中查到了这个多音字,请你默读它的意思。课件出示:为两个读音的不同解释

  想一想,根据哪个意思能确定这个字的读音呢?(引导学生说把哪个意思放到句子里最恰当)这么解释比较合理,你们同意吗?这个字的意思是做、当。课件出示:为:做、当。这个字读?课件出示:为:wéi

  (3)把字义放到句子里解释,看看句子通不通,这样来选择字的正确读音真是个好方法。可见,学习古文时,弄清字义、句意真的很重要。

  三、了解句意积累方法感悟道理

  (一)学习第一则,积累学法,创设情境,初步感悟“学思结合”。

  1、回忆方法。

  (1)以前学过哪些方法,可以知道字的意思或者句子意思?(板书:看)谁给大家读读第一则论语中注释了哪几个字的意思。(课件出示:子、故、新的意思,指名读)说明:连词成句是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

  (2)那些没注释的字,我们怎样弄清它的意思呢?(查、猜、连)

  2、运用方法。

  (1)现在就请你用上这些方法(指板书),自己试着解释第一则论语中每个字或词的意思吧。

  (2)小组里交流交流,这个字什么意思?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3)谁来说说你用什么方法知道每个字或词什么意思的?(问别人,也是种好方法,但应该是在经过自己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时候问。板书:问)

  相机指导

  温:复习。什么叫复习?(把学过的知识再学一遍。)

  而:回忆刚才复习“择其善者而从之”时,那个“而”什么意思?是连词,没有实际意义,可以不解释。复习已有知识对我们学新知识很有帮助。

  知:知道。

  矣:文言助词,一般放在结尾,相当于“了”。

  (4)字的意思弄清楚了,现在就请你连一连,试着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吧。

  3、汇报学习成果,积累方法。

  (1)谁愿意先和大家交流一下学习成果?(指名)

  不通顺怎么办?这时就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举例:新的意思)谁再来试试?(指名说)

  你说得挺清楚,没把每个字词的意思一个个的拼在一起,连成句子,做了适当的调整。(板书:调)

  (2)小结:调整时,有时需要添几个字,有时需要减几个字,有时换个意思相近的词,以后,我们还可能遇到需要调整词语顺序的情况呢,但不管怎么调,都不能改变句子本来的意思。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再试试。

  (3)老师也解释了这句话,并且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看看这样解释是不是更通顺一些?你默读一下,看看和你们要说的意思一样吗?(课件出示:第一则意思)

  (4)知道了句子意思,建议每一个同学都说说,可以和同桌合作,一人读句子,一人说句子的意思。说完后可以再交换一下,比比谁句子读得好,谁意思说得清楚。(学生合作说)

  (5)让我们一起边想着句子的意思,边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读出味了。

  5、创设情境,感悟道理。

  (1)“温故知新”已经成为成语了,(板书:温故→知新)可见人们都认同这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2)想象一下,孔子和弟子在交往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情况,孔子才说出这样一番话呢?课件出示:孔子和弟子

  角色扮演:谁愿意扮演孔子?我们试着演一演当时的情景。你能不能用孔子说的话回答弟子的问题。师:“先生,怎样才能成为像您这样学识渊博的老师呢?”生:“温故而知新……”师:“你真棒,你已经理解了孔子这番话的意思了;你都能用孔子的原话来回答我了。”

  (3)希望你们不仅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还能做一个“温故知新”的人。

  (二)学习第二则,运用方法,独立研究,重点体会“学思结合”。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研究第二则论语的意思?要想把事做完,做好,必须先把工具准备好。

  这两个生字还记得吗?课件出示:罔、殆。心里拼拼,记住它。光记住读音还不行,还要知道意思。

  罔:同字框里是点点横,加上一个亡,本义是捕鱼用的网,(课件出图)而经过演变,现在的意思是?你觉得这张空网和字的意思有什么联系吗?

  殆:左歹,右台,现在的意思是?(疑惑)你怎么理解疑惑这个词?(疑问无法解决)

  2、生字工具准备好了,就请你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说说每个字的意思,再把字义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学生自由说)

  如果说完了,就快和同学交流自学成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3、汇报学习成果。

  (1)还有哪些合作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吗?(则:猜猜。就。查字典检验。论语二则的则是哪个意思?)

  (2)谁想展示合作学习结果?

  学生说“学而不思则罔”的意思:古人说的学习一般指读书学习,只读书学习不深入思考,危害多大。回顾刚刚我们学过的温故知新这句话,其实学习过程中包括了温习旧知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学习中怎样温习旧知识就能有收获,有新发现呢?(板:思)

  温故只有深思才能有新收获,你们正是温习了刚学的知识,经过思考,有了新收获,这就在“温故知新”呀!

  (3)学生说“思而不学则殆”。

  (4)考考你的同桌,他是不是能完整地说出第二则论语的意思了?

  4、小结:学而不思,思而不学,都是孔子劝告我们学习中应该避免的情况,这样做不对,那我们该怎样做?(板书:学思结合)把学习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新知识,时间长了,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有办法解决更多问题,获得更多的新知识,这样我们也可以为师矣。

  (三)了解文言文特点有感情地诵读

  1、这两则论语的意思你都记住了吗?哪两位同学敢接受挑战,你背一句论语,他解释一句意思。(学生背)

  2、刚才听的过程中你发现文言文和我们现在说的话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是呀,短短两句话,才二十几个字,却能告诉我们这么深刻的道理,这正是它历经两千五百多年,还能流传至今的原因!

  3、(师配乐范读全文)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边读边想句子的意思,读的入情时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你们也配上动作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生自由读,指名读)

  4、让我们一起伴着高山流水之音,边读边想着它的意思,去感受古文特有音乐美吧。(课件音乐)

  四、总结学法拓展阅读延伸兴趣

  1、学习了孔子的这两句话,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还有什么其他收获?

  2、这些方法你会用了吗?请你试着用读读,能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说说你这两句话的理解吗?(师范读,生读后试着说意思)

  课件出示作业

  1、背诵《论语》二则,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2、用学过的方法,试着说说《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

  希望你能把今天学到的道理和方法学以致用,做个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人,相信终有一天你们也可以为师矣!

  板书设计:

  27 《论语》二则

  学 看 连

  思 查 调

  温故 知新 猜问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特写的特点。

  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1、培养速读能力。

  2、写一篇香港回归的感受。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

  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欣赏文学作品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2、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讲解、品读、感悟、小组学习、对比阅读。

  媒体选用:多媒体展示课件。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课前由学生对诗歌作品的.介绍。

  2、复习电视解说词的特点。(先观看三段电视解说词,多媒体展示)

  3、导入新课,看了几段电视解说词,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二、认识特写

  谈话:如果我们把刚才这些电视解说词的画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的文体就是特写。

  媒体展示:特写的含义

  抓含义中的关键词强化理解。“真实的再现”

  三、小组的形式学习本文。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用上读书符号。

  2、小组学习。

  全文选取了几个场景。

  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场景,可以选择你喜欢或适合你组的方法进行学习。

  建议使用方法:朗读体会、角色表演、抓住重点句或关键句体会深刻含义。

  3、讨论文中背景材料的作用。

  4、各小组采取不同形式展示学习结果。

  5、学生互评,提出改进意见。

  四、比较阅读

  比较消息、特写、电视解说词的异同点。多媒体给出。

  五、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特写,说说其含义。本文选取了四个场景,详细的写出了香港回归的情形。语言极富特色。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3-30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04-06

小学语文教案03-25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3-26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3-03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2-16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07-11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