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20 12:37:2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通用]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语文教案[通用]

语文教案 篇1

  课时目标

  回忆生活,筛选内容。看看那些事情是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选定它们作为习作材料。

  一、导语:

  牛顿因为发现苹果的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而发明了蒸汽机……有多少发现,就给人带来多少惊喜。可见,发现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本领,谁掌握了这个本领,谁就可能成为有本事的人。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有趣的发现,你能把它写出来吗?

  二、资料链接:

  课文《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好看得很。”这段话通过叶子的变化来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具体地描写出叶子的.美,颜色:嫩红、嫩绿。样子:一顺儿朝下,均匀,没有重叠,不留一点儿空隙。动态:漾起波纹。作者之所以描写这么具体,是因为他经过了仔细观察。

  三、习作构思:

  1.确定习作材料。

  2.抓住重点,把观察的过程清楚、具体地写下来。

  3.融入感情。

  四、资源共享

  观察一种植物:花、草、树木等。观察一种动物:蜗牛、蝴蝶或鸟类、兽类等。

  一、习作方法:

  1.观察的过程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怎样发现的?是靠观察过程中的看、听、想、实验等方法发现的?还是靠请教别人发现的?发现的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阶段?具体清楚地写下来。

  2.把你在发现过程中的好奇、困惑、兴奋等与之相关的感情融入文中。

  例文:《我发现了潮来花籽的秘密》

  二、开心练笔

  三、交流探究

  同桌间相互交流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段落,并进行评议。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积累基础知识,了解克隆技术;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3.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通过竞赛,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学重点

  1.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课文所用的说明方法。

  2.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教学难点:

  对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囊náng 胚胎pēi tāi

  蟾蜍chán chú 脊椎jǐ zhuī

  两栖qī

  繁衍(yǎn): 逐渐增多或增广。

  相安无事: 相处没有冲突。

  1. 阅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部分,完成下列表格。

  3、“多利”绵羊的创造过程,完成下面的图表。

  4、 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

  讨论后明确:三个方面: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二、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三、对于人类防治疾病、寿命的延长有重要意义

  三、探究课文。

  1、本文分四个小标题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从理清思路,把握结构这角度,你能将四个小标题分别概括成两个字吗?

  讨论交流后明确:释义——探索——发展——利用

  定义——发展——突破——应用

  2、文章第一部分中作者为了说明什么是克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举例子 作诠释 引用

  3、作者是根据什么顺序来安排“克隆鲫鱼出世前后”这部分的说明顺序的.?

  讨论后明确:按生物进化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也是从鱼类到两栖类再到哺乳类。

  4、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交流后明确:一是它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二是它既可能是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

  5、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家怎样的态度和精神?找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语句略。可以看出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

  四、课堂讨论:你认为“克隆人”是福音还是凶兆?

  五、拓展延伸。

  请学生以“如果我会克隆,我会……”为起句,发挥自己的想象说一段话。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

  六、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积累名言名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三顾茅庐成语的典故及意思,明白有志者事竟诚恳谦虚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3.能用普通话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4能认真写不限题裁的作文,学会修改作文。

  重难点、关键

  1.理解名句含义,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 阅读短文,了解成语典故,受到教育。

  3.学会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积累名言名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三顾茅芦成语的典故及意思.明白有志者事竟

  成、诚恳谦虚者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l. 指名背本期学过的名言名句或古诗、成语。

  2.指名说说你所知道的爱国人物或爱国格言。

  二、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

  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方面的内容。

  三、学习新格言。

  1.小黑板出示6名格言。

  2. 自由读格言,读准字音,读得较连贯。

  3.指名起立读,正音。

  4.全班齐该。

  5.开火车读。

  6.分成学习小组讨论格言意思。

  7.小组派代表试说格言意思,师生共同理顺。

  寸寸山河寸寸金:每一分国土都比金子还珍贵。

  位卑未敢忘忧国:虽然(我)地位卑下(低微),但是我从来不敢忘记

  国家的忧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起与灭亡、每个人都有责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吐丝一直吐到死,才把丝

  吐完,蜡烛直到烧成灰以后眼泪才流干。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本来都要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要干大事时,担心生命有危险,而一见到小便宜,便没命地去抢,不是英雄好汉啊。

  点拨:前三句告诉我们应以国家为重,处处为国家着想。后三句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怎样的人才是有意义的人。

  8.通过举例来进一步掌握格言。

  如:谁是春蚕?谁是蜡烛?

  谁的死比泰山还重?谁的死比鸿毛还轻?

  9.指导朗读、背诵格言。

  四、阅读短文。

  1.谈话:请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谈谈里面的情况。

  2.引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其中一个小故事三顾茅芦。(板题,读题)

  3.指名说说这一成语故事的梗概,激发学生兴趣。

  4.自由读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或,也可讨论解决。

  互相攻伐:互相攻打。

  蜀:三国时代的蜀国,在四川省一带。

  鼎立:鼎,旧时青铜器,有三只脚,借以比喻魏、蜀、吴三国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互相相持的局面。

  推荐:推举。

  隆中:地名,诸葛亮居住的地方,

  5.再读短文,思考问题:

  (1) 题目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来解释。

  (2) 你喜欢文中的什么人物?为什么?

  6. 汇报思考所得。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到话葛亮的茅草屋中拜访。

  谁喜欢哪个人物都可以,但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如:张飞(直率)、关羽(忠勇)、刘备(诚恳、待人有礼貌)、诸葛亮(多才多艺、顾大局识大体)。(结合指导看图)

  7.想想文中主要讲的是哪个人从这个人的所做所为中你值得什么?

  本文主要讲刘备。从他做为一国之君三次亲自到诸葛亮家中去请诸葛亮这件事中看出他足 个诚恳爱才的人。文章告诉我们做事要诚

  心诚意才能得人心。

  8. 课后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材料。

  五、小结。

  六、作业。

  1. 补充格言.读背格言。

  (1)寸寸 ,寸寸 。

  (2)位卑未敢 。

  (3)天下兴亡, 有责。

  (4) ,蜡炬成灰泪始干。

  (5)人固有一死,或 ,或 。

  (6) 而 , 而 ,非英雄也。

  2. 根据意思写格言。

  (1)国家的兴盛与衰败,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2)人本来就会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3. 再写二句你收集到的有关爱国与做人的格言。

  4.把《三顾茅庐》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用普通话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2.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 指名背上节课所学的格言。

  2.简要说说《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

  二、揭示教学内容。

  同学们,刚才大家谈的《三顾茅庐》这一故事,就是一本很好的书,

  它iL我们懂得了历史,还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这节课,我们口语交际

  的内容就是(板书)推荐一本好书。

  三、进行口语交际。

  1. 释题:推荐是向别人推举介绍的意思。

  2.讨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3.汇报:一本好书应该语言优美,内容丰富。

  4.回忆你自己读过的书,想想介绍哪本给同学。

  5.在小组内交流介绍你读过的好书。

  (1)可以说说书的.主要内容。

  (2)也可以谈谈你对这本书的看法。

  (3)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

  (4)与看过这本书的人一起交流。

  6.每一小组推举一个代表到班上汇报。

  7.评评谁说很好。

  四、同学之间交换看别人推荐的好书。看后说说自己的意见。

  五、向家人介绍你今天在班上听来、看到的好书内容。

  六、小结。

  好书是人类的好朋友,它让我们增长知识,懂得道理。我们应该不

  断地多读好书。

  七、作业。

  l. 利用课外时间每周读一本好书。

  2.好生可试着用一段简短的话写写书的内容、你对书的看法和书给你带来的帮助。

  3.建议每周读一本好书,并摘录好词句。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 能认真写不限题栽的作文。

  2. 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内容。

  完成习作部分内容。

  二、齐读习作要求,明确要求。

  1.不出题目,不规定内容,自由写。

  2. 可写景,写事,写入,写心里话,写想象作文

  3.动笔前要先认真思考,把最想告诉别人的话写出来。

  4.作文要具体、清楚。

  5.不写错别字。

  6.自己定题目。

  7.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三、写前谈话,拓展思路。

  1. 同学们,每一天我们都会遇到快乐和伤心的事,你们还记得吗?

  说给同桌听一听,注意把这件事讲清楚.要让别人听得懂。

  2.每人忍考三分钟,发言三一五分钟。同桌可互相提醒、补充。

  3.师听取后可邀请一、二个口齿较清楚,发言较流利的同学上来试说说,全班帮他补充。

  4.试着像这两位同学一样.再把刚才所说的事补充修改一下。

  四、动手把刚才说的事写下来。可以边写边修改,也可以写好后读一读,边读边改。

  五、作业。

  继续写作。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欣赏别人的好作文。

  2. 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师就批改情况简要回顾一下本单元写作情况。

  二、欣赏好文。 (一、三篇)

  1. 投影佳作。

  2 .指名读。

  3.说说该习作好在哪(字词、句、布局谋篇、内容)。

  4.指名读读自己习作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

  三、修改病文。

  1.出示病文(投影)。

  2.自由读病文,指出病文毛病所在。

  3.说说如何修改。适当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修改符号,如:

  改错字:在字的四周画 ,同时在错字上面写上正确的。

  删除字:在余字的周围画 。

  添加字:在需要添加文字处画 ,引到空白处画一个方框,框中写上要添加的字。

  换顺序:用XX XX划过来。

  4.再话修改后的习作,比较。

  5.动手修改自己或同桌的习作,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并抄正。

  教学后记:

  年 月 日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华北明珠白洋淀》这篇课文以简练流畅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风光秀丽的北方水乡白洋淀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两个自然段以夏秋两季为例,动静结合,人景相映,具体地描绘了白洋淀美丽的风光.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没去过白洋淀,比较陌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难点

  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诗歌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首描写家乡美的诗歌《水乡歌》吗?大家一起来背背。

  师:加添我们再来欣赏一篇描写家乡美的《华北明珠白洋淀》。

  师配乐朗读。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华北明珠白洋淀》,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问。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教师指名读课文。

  全班交流自己初读课文寻求到的答案。

  3.教师检查学生生字的自学情况。重点指导:切 淀 苇蔑

  4.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

  第二课时

  一、 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根据学生的喜好,出示段落

  1芦苇遍布、荷花满淀(风景优美)

  让学生体会景色的美丽,重点是文中的遣词造句,如:一望无际、挨挨挤挤、摇摇摆摆一片片荷叶、一枝枝荷花等等

  感情朗读第三段

  2 鱼网翻飞、编织苇席(人民勤劳)

  注意突出人们的心情,表现大家的勤劳

  出示第四段,反复朗读体会人们的心情

  3. 重点指读,体会美好

  1 )反复读三四段,注意其中的词语

  2 )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背诵

  3 )考一考其中的词汇

  (1)湖面上,一片片荷叶( ),一枝枝荷花( )

  (2)那些荷花有( )的,有( )的,还有( )的,真( )!

  (3)渔民们一会儿( ),一会儿( ),那些网在湖中( )。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切 吸 引

  学生自由读课文

  同桌互读课文。

  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教师配乐朗读《华北明珠白洋淀》,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环境中,为学生快速全面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引导针对题目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动机,使学生产生可以利用的'阅读期待。

  学生通过读书,基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为更好的学习课文打基础。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

  作业

  1、正确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3、回家阅读孙黎先生描写白洋淀的其他。

  设计意图

  让学生巩固所学,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

  板书设计

  3、华北明珠白洋淀

  苇海壮观 景美

  荷花美丽

  人民勤劳 人美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文本主体思路易于掌握。

语文教案 篇5

  语言活动:

  奇妙商店 (中班)

  要求:1、在感知故事的基础上,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及表述帮助小动物变废为宝的办法,语文教案-奇妙商店。

  2、萌发幼儿变废为宝的意识。

  准备:各种废旧材料做成的东西布置成奇妙商店,桌面教具,若干废旧材料。

  重点:理解故事

  难点:合理想象,并能用较完整的语句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流程: 操作要点

  参观“商店”

  引 起 兴 趣

  1、带领幼儿参观“奇妙商店”。

  2、介绍故事名称。

  1、教师边讲故事边演示桌面教具,插问:

  (1)大象伯伯把小猪的西瓜皮变成了什么?西瓜皮还能变成什么有用的东西?

  (2)大象伯伯会把酸奶瓶变成什么有用的'东西?

  讲 述 故 事

  感 知 理 解

  2、讲完故事提问:大象伯伯为什么要开这个“奇妙商店”?

  教师小结:大象伯伯开了“奇妙商店”后,小动物们再也不乱扔废物了,这样做保护了小动物周围的环境,而且小动物们把废物拿到“奇妙商店”大象伯伯还能把它变成有用的东西,幼儿教案《语文教案-奇妙商店》。

  1、想 象 创 造能 力 迁 移创设情境,看看讲讲小动物拿来的废物。

  2、提问:你帮助小动物把废物变成什么有用的东西?(幼儿商量)

  3、个别幼儿讲述。

  4、教师小结:废物并不一定没有用处,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就一定能变废为宝。

  5、布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