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06 07:29:1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锦(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集锦(3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经典课文,梳理文章思路的活动,让学生发现基本的行文顺序。

  2、通过编写提纲和写作实践,引导学生体验思路清晰对于表现主题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基本的行文顺序,学习使文章思路清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使文章思路清晰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

  发现学习,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回顾经典课文写作顺序,让学生自主发现不同文章的行文顺序。

  2、在设计提纲时,让学生合作讨论,体验拟写提纲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一)重温经典,任务导入

  导语:同学们,我们经常用“思路清晰”评价一篇优秀的文章,可是如何才能做到思路清晰呢?现在就让我们重温经典课文,开启思路的发现之旅吧!

  请任选任务一或者任务二表格完成。

  任务一:阅读《再塑生命的人》,填写下表,试着说说作者的思路。

  作者思路:

  任务二:阅读《植树的牧羊人》,填写下表,试着说说作者的思路。

  作者思路: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章的思路。

  (二)合作探究,理清思路

  1、学生合作完成表格,展示交流。

  2、明确作者思路,体会思路清晰的效果。

  任务一:阅读《再塑生命的人》,填写下表,试着说说作者的思路。

  作者思路: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我”的教学由浅入深,突出表现莎莉文小姐充满爱心和善于教育。

  任务二:阅读《植树的牧羊人》,填写下表,试着说说作者的思路。

  作者思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故事,通过牧羊人种树前后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赞扬牧羊人坚持种树的创举,引发读者的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不同文章有不同的行文顺序。思路的本质就是一种逻辑关系。严密的逻辑关系可以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那么如何构架这种逻辑关系呢?看看作家是怎样做的?

  设计意图 通过示例,让学生自主发现不同文章的`行文顺序。体会行文顺序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引入学写提纲的环节。

  (三)效法名家,学写提纲

  1、阅读课后短文“朱光潜谈构思”,说说该怎样列提纲。

  技巧提炼:

  (1)明确题目要求,确定主题。

  (2)“自由联想”相关内容。

  (3)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4)按逻辑关系排列材料顺序。

  2、整体构思训练。

  围绕“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的主题,请你编写提纲。

  方法指导:

  (1)“自由联想”材料。

  (2)围绕主题筛选材料。

  (3)按照顺序排列材料。

  预设:

  A、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B、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C、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

  D、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E、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F、他家离学校很远,但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学,从不让父母接送。

  G、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排列顺序:

  B、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A、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G、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归纳思路:按照学习的规律排列材料,从课上到课下,从课内到课外,突出热爱学习的主题。

  3、思路清晰训练。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周记提纲,请你应用所学,评判一下是否做到了思路清晰。如果没有,请你帮他修改一下,并说明理由。

  主题:母爱

  1、母亲从不私拆我的信件,也不干涉我的交往,但却经常注意我与什么样的人往来。

  2、每天下班回家,母亲都会询问我当天的学校生活情况,还会为我准备丰盛的晚餐补充营养。

  3、我悄悄把别人的文具盒拿回家,母亲看见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然后要我连夜送回别人家去。

  修改建议:三件事都可以表现母爱,但是三件事的顺序缺乏条理性。可以按照递进的顺序重新编排这三件事,达到突出“母爱”主题的效果。

  母爱的境界:照顾──教育──尊重,递进的层次。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编写提纲的训练,引导学生在写作前理清思路。

  (四)小试牛刀,写作实践

  以《二三事》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1、确定主题,编写提纲。

  2、当堂完成习作。

  3、同学相互点评,提出修改建议。

  设计意图 1、学会布局谋篇,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2、注意行文线索,体会条理清晰对于表达主题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1、根据同学的点评与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

  2、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编写一个提纲。

  设计意图 巩固编写提纲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提纲对于思路清晰的重要作用。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马”为主题,选文有说明文、散文,有古诗和现代自由体诗歌。《巩乃斯的马》为散文,写群马奔腾的动态局面如“山洪奔泻”惊心动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马的热爱之情,从中指出我们人类的生活与马息息相关,说明了马是人类的好朋友。作家周涛对于西部有着特殊而深厚的感情,他的文章和他对西部的感情一样宽广而深厚,执著且激情澎湃。正如他自身所说的“我希望成为这块土地的代言人。”“辽阔”是他表示文章的艺术张力,《巩乃斯的马》借助对马群奔跑局面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不受羁绊的生命力的向往与渴求。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巩乃斯的马》所描绘的马群奔跑场景并不熟悉,体会课文难度较大。课前学生收集了许多资料,包括作家自己以和巩乃斯当地的情况。学生们通过第一课时对马群、巩乃斯当地的诸多介绍,基本了解感悟了作者写作的目的以和巩乃斯马群奔腾的局面。学生对课文进行了画批,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初步感受到了散文语言的感染力。在课堂学习中,学生质疑、讨论、朗读等使用各种方法学习体会课文,对场景的描写手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设想与目标

  1.读中感悟。读文百遍,其意自现。这样一篇极具特色的文章,一定要抓“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感染,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群马奔腾的壮阔气势。为使学生能很好地进入语境,教师富有激情的`范读应起到积极的作用。

  2.读写结合。从文章中学习语言文字的用法,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学习写作的精妙方法。把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文中的比喻句多、奇、大气,是学习和积累的好资源,应该让学生有充沛的时间通过读和想象体会这些比喻句的生动之处,并和时练笔,反馈收获。为使学生的练笔有话可写,有感而发,可以为学生播放马群奔跑的影片片段,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心灵真正受到震撼。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马的精神,其中国特色和风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使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和学习记提纲式笔记。

  教学过程:

  课前精彩两分钟:继续介绍马

  一、 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到过真正的马群吗?

  生:见过,去草原旅游的时候常能见到,但是散养的居多,很少能见到成群结队的马群。

  生:没亲眼见过,只是在影视作品或查找到的资料中看过,体会不深。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气势雄伟壮观,极为震撼,那种局面必需亲身经历才干体会。

  生:虽没亲自见过,但很向往,想见一见。

  师:没见过的同学也不用遗憾,以后会有机会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神秘的巩乃斯,通过语言文字来领略这世间罕见的场景。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巩乃斯的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默读补充画批、质疑)

  生:巩乃斯的马数量众多,气势宏大。

  巩乃斯的马形态各异,充溢旺盛的生命力。

  巩乃斯的马群有着一种顽强的精神。

  师:是啊,对巩乃斯的马群奔跑局面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不受羁绊的生命力的向往与渴求。

  二、课中研讨

  师:从对暴风雨中马群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收集组内的各种意见、条理各种意见、组织语言并征求同组成员的意见)

  读中感悟,学生朗读。

  生: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集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

  师: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的写作手法生动逼真地把马群奔跑的局面展现出来。马的精神以和对生命的向往与渴求跃然纸上。

  生:有的疯狂向前飞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

  师:排比、夸张的写作手法把马的精神和气势表达的淋漓尽致。

  生: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苍劲地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画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

  重点品味:涌 奔泻 冲锋

  师:随着马群的奔跑、起伏、跳跃和喘息,我们的心情变得开朗、舒展、压抑消失,豪兴顿起……

  品味后练习朗读、学生评读

  生:文章描写出了马群飞奔时的不同状态,重点体会写法以和排比句的作用。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身的理解。

  师:应在2自然段重点练习朗读

  重点品味:奏 碰撞 飞溅 扭住 缠住 交织

  针对以上几点展开讨论、质疑。联系全文谈感受

  师:马的狂奔与人的情感宣泄交织在一起,生命力冲击着阴暗低沉的气候,在压抑的环境中使人重温到自由的快乐。

  生:作者真实钟情于马。

  师:请大家看一部马群奔跑的短片,直观感受伟大的场景。

  三、总结

  1.“把这几分钟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给予我的将使我中深受用不尽”现在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了吗?

  在人生的瞬间作者难得地面对了生命界真正的高尚壮烈。

  2.小组交流课堂笔记,说说记笔记的方法和收获。

  四、作业

  1.完成《伴你生长》的相关活动

  2.摘录文中的比喻句。

  3.收集带“马”字的成语。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继续练习复述课文。

  3、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叮嘱、审视、和颜悦色、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复述课文,体会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第2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精选]07-28

(经典)语文教案07-25

语文教案【精选】07-23

[经典]语文教案07-23

语文教案[经典]07-23

语文教案(经典)08-07

(精选)语文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