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2 08:42:4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优选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优选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天地包括组词、分类、连线、做统计图、写话、阅读、编故事、金钥匙、期末总结等内容。

  比一比,组成词语,是比较形近字练习。

  看谁组的词多,是积累词语练习。

  分类练习,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不管怎样划分,并列的几类应该用上所有的词语。

  读一读,连一连,练习拟人的说法,这个练习重点不是教给学生什么是拟人手法,也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把词语搭配正确的水平上,而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对夏天景物的感情体验上。

  记录夏天的气温变化,填统计表,做统计图,这一练习中,填表要实事求是,要根据对温度计的观察或听本地电视台、广播电视台的预报,不能凭自己的感受、想象去填。曲线统计图可以与数学老师配合做。

  观察夏天的变化,写一写,这一题与上一题紧紧配合,学习效果会更好。上一组句子要求写夏天新产生的现象;下一组句子要求写在夏天生长、发展的事物。两组句子的.区别体现在更上。

  读一读,是自读《特蕾西的冷饮店》,让学生明白现代社会所要求的人不仅要通过学习来获取知识,还要具有创新精神。

  编故事,根据教材中创设的地方,瓜地里冰箱前池塘边去编,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读一读,背一背,背诵古诗《小池》,这首诗描写了一幅转瞬即逝的自然美景,写出了诗人的独特感受。

  金钥匙向学生提示了三点:一是告诉学生看报纸也是学习;二是问你经常看报纸吗?提示学生应该经常看报;三是问喜欢看什么报?提示学生要选择适合自己看的报纸。

  自检这项练习,提醒学生运用音序查字法解决实际问题。

  期末总结,从学习兴趣、识字、背诵、口语交际等方面对本学期语文学习做了总结。

  教学建议:

  比较形近字一题中,对前两组字,学生可以自己根据汉字的知识和识字方法鉴别。第三组可以在认读、组词后问学生:怎么才不会把这两个用错?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第四组可以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集中力量记一头,可以集中力量记酒,因为酉字的字于酒有关,像醉、酣。记住酒,洒字就不会读错写错了。

  看谁组的词多,可以开展词语比赛,然后再扩展一下,看看每个词语可以用来形容什么,根据学生的情况,把一些或全部词语写在本子上。

  分类,教学时,可以先按照丁丁的办法分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还有什么分类的方法?再全班交流。

  读一读,连一连,可以利用幻灯片或者配以轻快的音乐,朗读《多彩的夏天》,营造吸引学生想象的磁场。学生连线后,要读一读,画一画,这个练习可与学习课文《多彩的夏天》结合。

  填气温统计表,画统计表,这项练习中,填统计表要求学生在做的事情一栏中做到:①仔细观察生活的变化;②这个变化应该与气温变化有关系;③组织好语言并写出来。开始一两天可能只有部分同学会做,老师可以组织大家交流,互相启发,再观察,再写。观察的对象不必局限在家里,可以观察街上、学校里等地方的变化。统计图做完后,让学生看看曲线的发展趋势,说一说,再写一句话,或者直接填写下一题。可以把本题所有填写的事物统整起来,分成两大类分别造句。

  《特蕾西的冷饮店》这个童话,故事有趣,语言贴近儿童,可以由学生自读。读后请学生说一说,特蕾西为什么能从北极熊夫妇招的工人变成冷饮店的主人?

  编故事可以分小组编,每小组选一题,每人都得说上一两句。然后全班汇报,可以一个代表讲,可以边画边说,可以用对话的形式,也可以表演。然后全班评议。

  古诗《小池》,除了熟读背会之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画,诗中所描绘的美景,教师不要讲得太多。

  金钥匙可以按以下几步进行:一是请看过报纸的同学说一说学到了什么?二是创设条件,想办法与报纸经常接触,有了报纸,还要培养看报的习惯。三是要引导学生讨论:从报纸上收获多的同学,你看的什么报?

  自检,可以在这时举行比赛,比赛查不认识的字,查不会写的字,成绩好的,最好有一点小奖励,作为两年来学习的一个总结。

  期末总结这一项内容中,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方面,在操作时,可以做到两项升一个星,六项共三个星,老师要特别关心那些得星不多的孩子,了解他们的具体困难,结合平时的教学,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认字是识字的一项内容,可以通过互查评价;写字方面,可以以平时的写字本、造句本、日记本为检查对象,让学生自己检查完的这些本子为评价依据。独立识字能力,需老师检查。背诵可以由学生互查,必须保证题目画线的课文全部会背。口语交际方面,可以采取自查和小组评议的办法。最后一项是总的评价,因为每个学生起点不同,彼此又有差异,因此,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上面各项中有的情况不理想但孩子自己很满意;二是有的孩子学得不错,却对自己不满意。对于这两类学生,老师要尽量把工作做到每个人。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情感目标:养谦虚好学的好品质。

  3、技能目标:学会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学会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引用名言导入。

  一切都是谜,一个谜的答案是另一个谜。

  ——爱默生。

  他的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的一篇文章——《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

  2、文章用了一个事实论据,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

  3、第一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4、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是值得你学习的?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并分析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读准下列字音。(投影)

  啁啾(zhōujiū)喈喈(jiē)翌(yì)日彗(huì)星

  宽宥(yu)弥补(mí)臆(yì)度窒(zhì)息

  (先指同学读,有错误的让其他同学纠正。)要求:记住本文出现的生字词。

  2、文章用了一个事实论据,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

  明确:(使文章通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

  3、第二自然段与第三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第二段是记叙,第三段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4、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是值得你学习的?

  5、研读赏析“另外有一次……铁簧片”这一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投影)

  ①选段中写了哪些乐音?发声原理有何变化?

  ②文中的“这个人”知道的发声方法越多,他对声音的认识高度就越高,但他为什么遇见新问题时,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

  ③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发声方法?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

  ①指尖敲杯子的杯口。黄蜂、蚊子、苍蝇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声,蟋蟀用振翅而非气息发声,风琴、喇叭、笛子、弦乐器、含在嘴里吹奏的铁簧片。靠气息发声,靠翅膀快速振动发声到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作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

  ②人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③吹口哨、吹树叶。(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习作指导

  教学重点:习作指导

  教学难点:习作指导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经过了几年主写亏习作业训练,来说,已经不那么难了。,能记录自己的酸甜苦辣,能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能让大家享受尽情宣泄的痛快。大家可能又在想:这单元的习作,会是什么题目呢?大家赶紧读读"习作8"吧!

  二、明确要求

  1.学生自己习作8"吧!

  2.明确这三元主妄求:自由写。即:不规定写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三、开拓思路

  1.小组内交流,你准备写什么?

  2.全班交流。

  3.教师:本次习作为你的'自主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没有任何束缚。你可以写秀美的山川,变幻的风云雨雪;可以写令你难忘的事,高兴的事,尴尬的事,有趣的事,令你气愤的事·…..可以写你怀念的人、敬佩的人、喜欢的人……还可以写你的爱和恨,快乐和烦’恼;也可以写你的幻想、梦想、理想……你可以自由地用任何体裁来表达。如:一首小诗,一散文。总之,你可以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写我心"。

  四、重点指导

  无论我们写什么内容,都应注意以下几点:(课件出示)

  1.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内容充实。

  2.选材。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成功的事情来写把内容写得有条有理。

  3.写完后,要认真读一读,尽量用进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增添文采。

  五、学生在说的基础上,组织语言,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依据:

  《星星的新朋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设计思想:

  这篇课文是一个科普童话,通过小星星与新朋友的对话,介绍了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等人造地球卫星的作用。创设情景,让学生走进童话世界,充分开发和利用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读14个生字,会书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了解课文内容。

  4、通过多种形式朗诵课文,让学生明白各种卫星的用途。

  5、激发孩子探索科学知识的爱好,培养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预备:

  教学课件、小星星、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说星星。

  1、小朋友,我们猜个谜语,看谁又快又正确地猜出谜底,认真听:

  2、师出示谜面。

  青石板,板石青;

  青石板上钉银钉;

  银钉多,数不清;

  一颗一颗亮晶晶。

  3、指名说出谜底

  4、板书课题:星星的新朋友,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去熟悉星星的新朋友,请打开13课。

  5、谁能把课题读好,指名读,请问你用什么语气来读的?(兴奋)为什么?(因为要去熟悉新的朋友)请大家跟他读一次。

  二、自主识字──摘星星

  1、引导学生观看描绘成夜空的黑板,师有感情的引导: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个深蓝色的夜空,群星闪烁。把同学们带进美妙的夜空里去。

  2、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来读课文,不过有两个学习任务:①,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落。②在读课文时碰到生字新词就多读几遍,并用“☆”圈出来。读完后,请坐好,并用你的眼神告诉老师你把课文读好了,行吗?

  3、自由读文。

  4、问:课共有几个自然段落?请全班同学伸出手指来表示并大声地告诉大家。

  5、刚才读课文的时候碰到很多生字朋友吧!现在我门来做个游戏——摘星星。把课文的14个生字词写在星星外形的卡片上并粘在黑板上。只要你熟悉这些生字朋友就大声念给大家听,并带大家读一读。

  6、做游戏,然后开火车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7、熟悉了这些星星,我们把它们送回课文去读一读,齐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找星星。

  1、究竟星星的.新朋友是谁呢?有颗小星星呀也不熟悉这些新朋友。不信请看第一自然段。请第一小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小星星说了一句什么话?

  2、指名说说小星星说了一句什么话?用什么语气读?

  3、比赛读好这句话,评出“读书小明星”。

  4、下面我们来做游戏——找星星。这个游戏同桌俩人一起完成。两人一起阅读课文2~9自然段。一起完成两个问题:(1)星星的新朋友是谁?(2)课文写了那些人造卫星?请用“□”画出来。看哪一对学习伙伴最快找出答案。

  5、指名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营救卫星\地球资源卫星

  6、齐读2~9自然段。边读边体会这些卫星怎样跟小星星对话。

  7、指名说说你知道哪颗卫星用什么语气说的,就念一次给大家听。

  8、引出词语:自豪、争先恐后。请问在什么地方见过争先恐后这种现象,请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四、角色朗诵——演星星

  1、在你的学习小组里交流一下:你最喜欢哪颗卫星,它有什么本领?演一演看谁表演得最象,评出“表演小明星”

  2、班上展示表演读。

  3、引出省略号?表示什么?又小组讨论一下,再把话补充完整。

  4、小组内分角色朗诵课文,再派代表出来展示。

  五、扩展延伸——造星星

  1、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你想知道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什么时候发明的吗?出示小黑板,齐读“学习链接”。

  3、假如你长大后成了以为科学家,你会造一颗什么星?小组讨论一下。看谁造的卫星作用最大。

  4、指名说说造卫星,评出“最佳科学之星”。

  六、作业布置——画星星:回去查查资料。请你设计一颗人造卫星图,看谁设计得最合理最漂亮。评出“最佳设计之星”。

  七、感情升华——唱星星

  结束语:希望你们长大后人人都成为最刺眼的巨星。所以我想用一首歌《闪烁的星星》来结束这一节课:齐唱《闪烁的星星》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摄影、阳光明媚、桌子、同志、鞠躬、侧过、胶卷、一辆、秘书、杂志社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的感情。

  4.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解决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高尔基吗?(学生谈不到的地方,教师适当补充)。

  高尔基,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原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等。世界人民敬爱他,他非常关心、爱护少年儿童。

  2.板书课题,《小摄影师》,并认读“摄”字。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认读生字、词。

  ③你读懂了什么?在没有读懂的地方画上记号。

  2.学生自学、讨论。

  (三)交流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3.交流读懂的内容。

  (四)置疑问难

  简单的当堂解决,难度大的问题留作下节课解决。

  (五)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的感情。

  2.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解决的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词

  (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是什么事?结果怎样?

  明确:本课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没有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但是,高尔基却破例允许一个男孩照相,并尽量做到使他满意。由于小男孩忘了带胶卷,哭着走了。高尔基交待门卫,杂志社的记者不接待,如果是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三)自学探讨

  1.明确重点问题:

  (1)小男孩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男孩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小男孩会来吗?为什么?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四)汇报交流

  1.小男孩之所以用“扔纸团”的方法才能见到高尔基,是因为工作人员不让小摄影师进屋拍照。他相信只要高尔基知道他来拍照,一定会同意。

  “突然,一个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架子上。”

  “突然”:是在一眨眼的时间内发生的,说明高尔基一点也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

  2.“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过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纸条上的内容。)

  (1)个别读。

  (2)学生谈对纸条内容的理解。

  纸条上的前两句打动了高尔基。因为高尔基看到小男孩是少先队员,他拍照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自己,而是为了同学们的学习进步。由此体会到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也可以体会出小摄影师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摄影、阳光明媚、桌子、同志、鞠躬、侧过、胶卷、一辆、秘书、杂志社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的感情。

  4.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解决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高尔基吗?(学生谈不到的地方,教师适当补充)。

  高尔基,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原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等。世界人民敬爱他,他非常关心、爱护少年儿童。

  2.板书课题,《小摄影师》,并认读“摄”字。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认读生字、词。

  ③你读懂了什么?在没有读懂的地方画上记号。

  2.学生自学、讨论。

  (三)交流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3.交流读懂的内容。

  (四)置疑问难

  简单的当堂解决,难度大的问题留作下节课解决。

  (五)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的感情。

  2.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解决的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词

  (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是什么事?结果怎样?

  明确:本课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没有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但是,高尔基却破例允许一个男孩照相,并尽量做到使他满意。由于小男孩忘了带胶卷,哭着走了。高尔基交待门卫,杂志社的记者不接待,如果是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三)自学探讨

  1.明确重点问题:

  (1)小男孩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男孩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小男孩会来吗?为什么?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四)汇报交流

  1.小男孩之所以用“扔纸团”的方法才能见到高尔基,是因为工作人员不让小摄影师进屋拍照。他相信只要高尔基知道他来拍照,一定会同意。

  “突然,一个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架子上。”

  “突然”:是在一眨眼的时间内发生的,说明高尔基一点也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

  2.“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过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纸条上的内容。)

  (1)个别读。

  (2)学生谈对纸条内容的理解。

  纸条上的前两句打动了高尔基。因为高尔基看到小男孩是少先队员,他拍照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自己,而是为了同学们的学习进步。由此体会到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也可以体会出小摄影师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之情。

  3.感情朗读1~5自然段。总结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4.小男孩让高尔基干什么,高尔基就干什么。

  (1)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摆弄”,指小男孩调整相机,解决技术问题,为正式拍照作准备;也可以理解为“小摄影师”“吩咐”高尔基,让高尔基多次调整坐态。“停当”,是指把要做的事,要做的准备,全部做完做好。“摆弄了很久很久”,可以体会到高尔基的时间是宝贵的,对时间格外珍惜。但是对孩子,他却十分慷慨,为了孩子,他舍得花费时间,即使孩子占用了他很多时间,他仍然耐心地接待,任其“摆弄”,还对孩子“微笑”,说明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也可以体会出孩子的认真,对高尔基的无比敬爱之情。(齐读这句话)

  (2)理解词语:“吩咐”、“侧过脸”,体会到高尔基积极配合。

  (3)指导朗读6、7自然段。

  ①学生练读。

  ②分角色读,边读边做动作。

  5.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1)突然,在这里又一次出现,意思是说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2)与前文的“突然”进行区别。

  (3)用“突然”说话。

  6.朗读“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有很多胶卷。”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7.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热爱,以及小摄影师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

  8.“请转告他,我( )。不过,来的如果是个( ),就( )让他( )。”

  (1)学生填空。

  (2)学生结合课文谈自己的理解、看法。

  (3)教师小结:一个是“大摄影师”杂志社记者,一个是小摄影师,一个普通的小男孩。但高尔基的态度截然不同,而且还特别嘱咐工作人员说“如果是一个是小男孩来拍照的话,就‘一定’让他进来。”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爱心!大作家对于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真令人钦佩!

  (4)齐读这句话。

  9.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充足的理由根据,说“小男孩会不会再来”。

  (五)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桌( ) 鞠( ) 切( ) 杂( )

  2.组词

  贴( ) 秘( ) 胶( )

  粘( ) 密( ) 校( )

  3.理解词语

  吩咐:

  打量:

  摆弄: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通过启发谈话投影片和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了解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原苏联文学的创始人。知道高尔基的作品。

  整体感知课文后,通过自学探讨,朗读课文,师生互动理解问句,使学生明确重点问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深切关怀和热爱,理解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盼望小摄影师再来和小摄影师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

  探究活动

  1、以“小男孩会不会再来”为线索,练习续写。

  2、可以借阅或购买高尔基发表的一些作品静下心来读一读。如《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项链》教案01-30

语文教案01-28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活动教案01-22

语文《春》教案03-08

语文《景阳冈》教案02-09

语文长征教案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