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0 09:43:1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汇编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汇编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剖析

  本文是一首充满和平意味的儿童诗。

  全诗分为四节。在前两节中,作者薛卫民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太阳在一天之内为地球所做的好事,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太阳带给大家的温暖。但全诗的重点并不在于此,而是借前两节极尽渲染美丽、可爱的太阳,从而在后两节中,让孩子们体会到,这样可爱的太阳不仅仅是我们的,别的国家小朋友的,而是大家共享的。学完全诗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不仅太阳是大家的,月亮是大家的,整个世界都是大家的。希望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着和平与安宁。

  诗句语言优美,琅琅上口,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背诵,这是教学的重点;引领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拟人写法是教学的难点。

  (一)学习目标:

  1、会认“彤、陪”两个生字,会写“彤、陪”等四个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等五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进行背诵。

  3、继续培养摘抄优美词句的习惯。

  4、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以及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相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拟人写法,感受诗歌特有的语言魅力。

  二、学情分析:

  这首诗歌想象丰富、形象感强,文字优美、意境深远,富于音乐性和节奏感,学生非常喜欢。而且因为文辞比较简单,所以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字面意思,但诗歌的深层含义及诗歌的语言魅力则不容易领悟,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方法

  让学生多读,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引导。另外增加一些辅助课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理解动作词时让学生通过表演加以理解。

  四、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与太阳有关的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3、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渲染,唤起生活的积淀。

  师:“有位长寿公公,天亮从东边出来,它把光明给世界,还把温暖洒人间。”猜猜它是谁?猜对了,看,它来了。播放歌曲《七色光》。你们喜欢太阳吗?你们对太阳了解多少呢?

  师:是啊,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诗歌。指板书。生齐读:太阳是大家的。师:真棒,声音真响亮!

  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预设:为什么太阳是大家的?大家指的是谁?)好,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首诗歌吧。

  (二)品味吟诵,享受诗意的醇美。

  师:默读诗歌,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每一节讲了什么内容?)这首诗歌一共有四小节,你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自由读读诗歌吧。

  师:老师读题目,喜欢读的同学自己站起来接下去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我读诗歌的第一小节。同学们听听,看老师哪儿读得美?

  (师声情并茂地范读,配以动画及音乐。话音一落,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情绪激动)谢谢你们的掌声,看样子,你们对老师的朗读很满意,那你觉得老师哪儿读得美?

  生1:老师读得太有感情了。

  师:呵,我是在努力表现,努力地以情感人。

  生2:老师把“朵朵白云”这个词突出来读,读得特别美!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两首古诗均为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绝句》为诗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著名的唐诗,学生都会背诵。教学时,关键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情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像。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学过许多李白的诗,现在,咱们开一个李白诗会,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诗背给大家听一听,愿意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齐读。

  2、解题

  谁能讲一讲课题的意思?

  庐山在什么地方?(江西省九江市)

  你见过瀑布吗?(出示挂图)

  学习生字:瀑。

  3、小结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精读《望庐山瀑布》。

  1、指名读古诗。

  2、小组讨论,说说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师生交流:(每句诗都先请学生来说,教师只做适当指导)

  ⑴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什么意思?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

  “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先说,教师再归纳总结: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

  ⑵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是什么意思?

  远。

  “川”是什么意思?

  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挂前川,瀑布挂在山的前面。“挂”字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⑶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是什么意思?

  飞泻的水流。

  “直下”是什么意思?

  “直下”是直泻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什么意思?

  “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⑷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是什么意思?

  疑,可能是,怀疑。

  “银河”是什么意思?

  天河,晴朗的夜空里呈现出的由许多恒星组成的白色光带,看上去像银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么?

  落,这里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九天”是什么意思?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这里指天的最高处。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使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4、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 你认为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

  5、练习朗读、背诵。

  6、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谁能将这样巨大的瀑布挂起来呢?只有大自然。在这句诗里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颂。细细品味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领会到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总结(欣赏录像)

  四、作业

  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一幅庐山的瀑布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绝句》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有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你们知道他吗?

  2、解题

  这是作者对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景物的描写。

  二、精读《绝句》

  1、教师范读。

  2、这首古诗写了什么?

  3、利用学习《望庐山瀑布》的方法来学习《绝句》这首诗。复习

  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读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借

  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这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弄懂→串联、整理说出诗句的意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4、小组学习,教师点拨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5、诗中写了哪些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

  6、指导朗读

  注意停顿,要读出诗的韵味来;注意轻重音,要读出感情。

  7、学生练习朗读、背诵。

  三、总结

  四、作业

  你能用一幅图描绘出《绝句》的意境吗?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枣、浅”等8个生字。会写“怎、思”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示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他人的优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种不同角色的性格。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一篇有趣的童话,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身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身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身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教学时为了让同学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不同的性格特点,可用小组争辩的方式,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多方面的不同来读懂课文。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引导:一是生长特点不同;而是性格特点不同;三是小柳树前后的表示不同。重点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比较、体会。这样课文的含意就不难理解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

  1、课件显示柳树和枣树,同学说说两种树的.特点,教师板书课题。

  2、读课题:

  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看看故事中是怎么说的。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自同学字。

  2、课件出示生字,同学认读。同学读不准的生字,教师教读。

  3、课件显示带有生字的句子。生字婴幼儿又回到了句子妈妈的怀抱,谁能把这些句子读好呢?

  同学自身选择句子朗读。

  4、选择自身最喜爱的段落和句子大声朗读,注意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三、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你喜欢小柳树,还是小枣树?为什么?

  ⑴同学发表独立见解。

  ⑵总结归纳同学的意见。

  ⑶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柳树很漂亮?找出句子读一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评语气怎样合适?

  四、拓展活动

  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最后自身加个结尾。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词

  1、课件出示本节课的生词:

  枣树 浅绿色光秃秃 忍住

  虽然 纳凉 意思 呗

  同学开火车认读。

  2、课件出示生字,练习组词。

  二、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比服浅漂啦啊怎思穿弯

  同学认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说说每个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样写。

  3、教师范写。

  4、同学描红、练写。

  三、读读抄抄

  课件出示:

  院子 树枝 浅绿色又细又长

  衣服 漂亮 怎么 弯弯曲曲

  1、同学认读。

  2、在书上书写。

  3、同桌互评。

  四、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扮演课文内容。各组再自荐到班上扮演。扮演之后进行评议。

  【板书设计】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小柳树 小枣树

  外形 性格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学后记】

  同学对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故事很感兴趣,能积极的读课文。通过读,同学从中了解了不少知识,今后教学中也应加强读的训练。认读生字和书写生字可以放手让同学自主识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及由这些生字所组成的词语,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注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思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在故事里有凶恶的老虎、狡猾的狐狸、可爱的小兔……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童话中的朋友(出示丑小鸭的投影),大家看看它是谁?你们认识它吗?今天丑小鸭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动听的故事,下边就让我们一起去听听故事吧。听录音机读课文这个故事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板书:26丑小鸭齐读。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借助插图,理解内容。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词,初读课文,读通每句话。并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借助插图,再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效果,并予以评价。重点指导下列字的读音:

  “伸、闷”的韵母都是前鼻音。“钻”的声母是平舌音,“伸”是翘舌音。

  1读准字音。

  2理解词义。除了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还可以通过让学生

  找近义词、反义词来理解。

  近义词:

  嘲笑——

  伤心——

  欺侮——

  美丽——

  反义词:

  丑——

  讨厌——

  仔细——

  瘦——

  幸福——

  耐心——

  4.老师范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自读全文,请学生说说你能读懂什么?没读懂的用“?”标出,先小组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再说给大家听,一起解决问题。

  过渡语:通过刚才大家所读的,所说的,看得出你们都能够掌握很多知识、大致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有一些问题,大家没读懂,提出来了,说明大家都有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细致地学习这篇课文。

  二、讲读1~3自然段。

  指名读1~3自然段。

  1.思考:丑小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你从哪里读懂的?

  2.找出丑小鸭,让学生看看丑小鸭和其他鸭子的不同之处。

  3.从课文中画出描述丑小鸭样子的句子,了解大家叫它“丑小鸭”的原因。

  4.轻声读1~3自然段,说说你还能读懂什么?这三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丑小鸭

  又大又丑

  毛灰灰的

  嘴巴大大的

  身子瘦瘦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第1~3自然段。

  过渡语:丑小鸭的命运怎样?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丑小鸭为什么会挨欺负呢?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它?

  2.读读课文,说说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它为什么离开了家?当时的心情怎样?

  3.品析词句,你读懂了哪些词语和句子?

  4.丑小鸭被迫离开了家,你们有什么感想?

  小结:丑小鸭很可怜,大家都很同情它,也想帮助它,说明你们都很富有爱心。

  5.指导朗读,用同情、关心、无可奈何的语气读第4自然段。

  过渡语:丑小鸭离开家以后,它又遇到了哪些事情?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第5自然段问:丑小鸭离开家以后遇到了什么困难?

  2.体会词语。

  3.用悲凉、同情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过渡语:丑小鸭在外面怎样过日子呢?

  四、学习第6、7自然段。

  1.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丑小鸭为什么“自个儿在水中钻来钻去”?

  这时它看见了谁?心里怎样想?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着重体会“晾奇”、“羡慕”。丑小鸭惊奇的是发现世界上竞有这么美丽的鸟;它羡慕的是希望自己也能像天鹅那么漂亮,也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

  2.伴随着天气的变化,丑小鸭找到自己的家了吗?它是怎样过冬的?丑小鸭遇到困难以后都是怎样做的?

  体会“冻僵”、“幸亏”说明丑小鸭冬天无处藏身,处境悲惨,险些冻死。

  3.有感情地读6、7自然段,要读出丑小鸭命运的悲惨。

  五、学习第8自然段。熟读

  1.天气暖了,丑小鸭出来散步,它突然发现了什么?

  2.丑小鸭怎么发现自己是一只天鹅的?

  3.通过多读来理解内容,理清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弄懂句意。

  4.训练朗读:从“忽然”开始,要用惊奇、欣喜的语气朗读,表达出丑

  小鸭为自己命运的改变,愿望能够实现而十分高兴的心情。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有关天气、环境描写的句子画下来,并说

  说随着天气、环境的变化,它的命运如何变化。

  七、总结、扩展。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小结: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勇敢的面对挫折和困难,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拼搏。

  八、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26丑小鸭

  又大又丑

  毛灰灰的

  丑

  难受

  出走

  漂亮的天鹅

  嘴巴大大的

  身子瘦瘦的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借助拼音,分析字形,培养自学能力。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闷:“门”字框。

  夫:和“天”比较字形。

  “鹅”、“鸡”都是“鸟”字旁;“脑和脖”都是“月”字旁。

  漂:与“飘”比较字形。

  钻:与“沾”比较识记。

  二、出示练习。

  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疼爱:关心,喜爱。

  孤单:单身无靠,感到孤独。

  苦恼:痛苦、烦恼。

  出走:被环境逼迫,不声张地离开家庭或住所。

  讥笑:讥讽和嘲笑。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幸亏:多亏。

  2.把下面的字换一部分组成本课的字,再组词语。

  例:恼烦恼

  烈

  鸡

  脑脑袋

  飘

  战

  济

  三、布置作业。

  1.认真写生字。

  2.课后练习2。

  板书设计

  26丑小鸭

  一、理解词语。

  二、识字组词。

  三、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四季》这篇课文是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2课,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示四季的特征。儿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同学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同学观察和想象。学习了本文,能让同学充沛感受到优美的大自然,从而让环保意识悄悄地在他们心里萌生,使他们养成从自身身边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用游戏形式复习11个生字

  2,朗读感悟课文,体会儿歌的韵律美,激发对课文学习和防写诗歌的兴趣。

  3,通过不同形式的扮演,感知四季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下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字和练习朗读。

  2,教学难点: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首先我大屏幕出示11个生字婴幼儿,让同学来认认看,后来我采用去拼音读,师问:生字婴幼儿在教室里坐了下来,他摘掉了拼音帽,现在你还认识它吗 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大家认一认吗 但是,低年级同学学得快,忘得也快,为了协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印象,我又为同学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小猴子摘桃"的识字游戏,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给同学充沛选择的.时间和机会,让生字和他们一次次见面,使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识字,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这样就达到巩固识字的目标了。

  (二)走进四季

  和生字交上朋友后,我首先带领同学走进美丽的春天一起学习这一段,采用扶的形式,在接下来的三个季节里,我让同学合作学习,选择自身最喜欢的季节来学习,一培养同学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上节课我们已经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生字也有了初步的印象,所以我让同学通过朗读来感悟课文,但是,一年级同学唱读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怎样克服呢?在这里,我采用了指名读、教师范读、扮演读和自评、互评的方式来训练同学掌握朗读技巧。例如: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师问:同学们,你认为“草芽尖尖”应该怎么读更好呢?让同学展开讨论,交流自身的看法,使他们体会到草芽很轻、很嫩的感觉,所以读起来就知道声音要轻细一些。再比方:雪人大肚子一挺,你认为应该怎么做、怎么读呢?让同学上台做自身发明出来的动作,表示雪人顽皮的样子。经过这样多方式、多层面的指导,同学读起来就有声有色了,唱读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课间活动

  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学习持续时间比较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我就让同学休息休息,播放课件,一起来唱首歌《春天在哪里》,用声音来表示出对四季的喜爱。

  (四)再读课文

  在唱完歌曲后我又让同学进行朗读训练,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同学进行朗读竞赛,我将同学分成四组:春草组、夏禾组、秋谷组、冬雪组,通过有趣的竞赛,同学学的乐此不疲。

  (五)拓展练习

  我们用歌声表达了对四季的喜爱,用朗诵表达了对四季的喜爱, 用动作表达了对四季的喜爱 , 在本课教学即将结束时,我让同学拿出已画好的自身喜欢的季节的画,给它作首诗,可以仿照课文的样式,也可以自身想怎么编就怎么编。这样就拓展了课文的学习,弘扬了同学的个性,培养了他们的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钓鱼的启示。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钓过鱼吗?能说一说当你钓到大鱼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吗?

  2.假如你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很大的鱼,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节课我们学习“钓鱼的启示”。

  (二)感知全文

  1.自读全文,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3.默读全文,想想“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1~9节)得意→急切→哭出声→乞求→依依不舍

  4.简要理解(10~11节)写的是我从中得到的启示。

  (三)理解中心,总结扩展

  1.反复诵读第10节,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钓鱼的启示》。

  2.重点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1)讨论:这“鱼”指的是什么

  (2)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

  3.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这句话。

  (四)布置作业

  把你遇到的与本文相类似的情况写成一篇小短文,或写这篇文章的读后感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教师在设疑引题后明确学习目标:得到了什么启示,启示的含义以及从钓鱼中得到哪些启示?学生明确目标后运用已学过的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以及了解叙述的顺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知课文,理解“我”从中得到的启示。

  探究活动

  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开一个研讨会。

  1、讲讲你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钓鱼的启示》中的事。

  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讨论:我们以后该怎么做?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自由化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美。

  难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草原》影像资料。

  2、生字与组词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有人这样描述:草原的`空气无比新鲜,天空分外明朗。放眼望去,小丘美如画,羊群白似雪,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草原上的人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浓郁的风情怎不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吧!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自读自悟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三、布置自学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

  投影出示: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组词:

  骏( ) 俊( ) 竣( ) 限( ) 驰(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缔( ) 荼( ) 藐( ) 怀( ) 胶( )

  2、理解词语:

  渲染 迂回 襟飘带舞 羞涩

  五、质疑问难

  小组内讨论,交流。

  六、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七、精读品味

  学习第一段,引导学生感悟草原的美丽景色。

  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草原的美,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②、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③、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图文对照,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

  A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B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C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景色、生动的语言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八、布置作业

  1、抄写第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从老黄的身上感受动物是有感情的,从全家人对老黄的态度和做法上体会人是如何关爱生命的。

  2、抓住第八和第十一自然段的情景描写,联系当时的情景,感悟叙事过程中景物描写对情感的烘托作用。

  3、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感悟叙事过程中景物描写对情感的烘托作用。

  教学准备:搜集人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谁来把自己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讲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走近老黄,看看他和动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理清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2人小组,检查课文的朗读,要求正确流利,交流词语的理解。

  如:咀嚼、埋葬、暮年、早茶、爽健

  3、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

  4、读课文,想一想老黄全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回读课文中的重点描写,高手到老黄对生活的留恋,体会全家人对生活的关心。

  5、再读课文,感受情景描写对感情的烘托。

  三、学习生字词。

  1、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2、重点指导:毯

  3、扩词练习。

  梳理、修饰、地毯、暮年、安适、环境

  四、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老黄及全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生命间的平等和谐。

  1、出示:文章中哪些地方让你最感动?

  要求: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语句。

  2、4人小组交流,诵读,谈感受。

  3、全班交流。

  (1)老黄对生命的留恋,让我们感受到生灵有情,生命美丽。

  它悠悠的脚步、沉重的目光。

  准时饮水的足迹记录着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工作习惯。

  它生命垂危时会到田边的步履,留下了它对以往工作和生活留恋的情感。

  孩子们和她嬉戏时。他和其的目光涌动着对衰老的无奈。

  听到牧童的喊声,站在草场上,润泽的眼睛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

  回光返照时,回到曾经工作、休息过的地方,它静静的看着,带走了无限的眷恋。

  (2)全家人多老黄的关照,让我们感受到尊重生命的浓情。

  父亲心爱这个老伙计,说它一生辛苦,再不能拿什么工作麻烦它了,就让他安适的、自由的过它的暮年。

  孩子们和老黄嬉闹时,那“环绕、抚摩、梳、抱、喂、打扮“的`行动透着对老黄的喜欢和亲近。

  老黄生病了,我们替它披上一条毯子,弄东西给它吃,拿水给它,请兽医来。老黄已经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不愿失去它。

  老黄死了,我们依据它的心愿,将它埋葬在工作并且休息过的田边。每逢花季,便开出一些美丽的花,那美丽的花给人深深的启迪。

  (3)指导朗读文中两处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热爱生命的情感。

  春光很好。桃树上开着花朵。前一天晚上刚下过雨,空气很清新。天空没有一片云。阳光爬上山头,有着说不出的美丽。

  (无限春光渲染了生命的美丽,暗示了生机。)

  它到了河边,喝了些水,又站了一会儿,破例的不回这儿来,却走到近旁的田边。那时微风拂着正在成长的小麦,麦浪下面藏着无数的斑鸠,上面呢,有千百只小蝴蝶结对飞舞。老黄站在田边,静静的看着,好像面对一个熟人。忽然它站不稳了,全身摇晃,呻吟了一声,就倒在了地上。

  (这田间一盛一衰的景色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世界有众多的生命演绎的美丽。)

  4、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生命的伟大与壮美。

  三、拓展延伸

  讲讲你身边的人与动物的感人的故事。

  四、全文

  关注生命,这世界才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读写。

  板书设计:

  称呼老伙老头子老人

  老黄人情味谈论暮年早茶散步

  交往戴花抚摩

  做法生病中照料死后埋葬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初步了解例文是怎样写人物之间的对话。

  2.借助对例文的分析,初步懂得写对话,一是要写清楚说什么,二是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语气等。

  3.根据提供的对话材料,让学生按照作业要求,练习写对话。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写人物之间对话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提示语写具体,注意提示语位置的变化。

  作前准备:找戴昊谈心。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挂图

  2.过渡: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乌鸦渐渐长大了,乌鸦妈妈也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是怎样对待它们的妈妈的'呢?

  二、初读例文

  1.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1)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什么叫“乌鸦反哺”,用直线画出来。

  2.讨论交流

  3.揭题:写对话。

  三、讨论明法

  1.过渡:应该怎样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例文是怎样写的。

  2.再读例文,思考:“我”和妈妈在树林中说了些什么话?

  3.讨论交流。

  4.哪些话是我说的,哪些是妈妈说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5.找出不同的提示语,说说有什么不同。

  6.师总结:写清内容和说者;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

  四、迁移习作

  (1)点点说:“____!”

  “_____!”点点说。

  (2)小明()地问:“____?”

  “___?”小明()地问。

  “__?”小明()地问,“___?”

  五、小组讨论

  1.出示挂图

  2.这幅图上画了什么?是交流了什么内容?

  3.讨论,会怎样交谈。

  4.指名说。

  5.点评。

  六、情境表演。

  对某学生进行当堂教育。

  七、当堂习作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9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21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1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2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09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09

小学语文《桥》教案09-2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