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2 07:53:4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4篇【精华】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4篇【精华】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阅读单元求知这一话题,以读书为主线,设计了看名人怎样读书、七嘴八舌话读书、网上阅读大家谈和与书籍结伴而行四个活动。通过活动,以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学会读书的方法,在阅读中实现求知愿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好书,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

  2.借助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通过活动的参与和成果的展示,使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3.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搭建课内外学习的桥梁,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并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和负责学习机制。

  4.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学生对照自己的读书实践,找出自己在读书习惯、方法和对书籍的选择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写出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活动过程:

  一、成立合作小组

  1.教师明确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向学生介绍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需阅读、理解和搜集的资料,活动的目的,学习的程序。给出例子,回答学生的质疑。

  2.有效合理的分组。

  (1)小组人数:4~6人

  (2)小组成员的构成:由师生共同参与决定。原则上应包容好、中、差三个层次与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学生。(因为在学生能力差别大的小组内更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和多样化的思考,能给出并接受更多的理解)在空间位置上应以彼此距离接近最好,以便于沟通交流。

  (3)任务分配:让小组中的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

  3.调查小组成员读书情况,撰写相关调查报告。(学生可参照第五单元调查报告写作方法的介绍)

  二、活动步骤

  (一)课外合作学习部分

  活动一:名人与读书

  1.由小组内各成员依据自身优势和特点,通过图书馆、书店、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古今中外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经验和趣闻轶事。同时,鼓励学生注意利用社区资源访问身边的有关人士,如图书馆馆长、书店经理、政府官员、学校校长等,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2.小组根据组员的'特长和资料搜集情况,选择其成果展示的方式(名人读书名言的集子、名人读书经验的墙报和手抄报等),并由学生动手制作。

  3.组织一次组内的名人读书故事会。

  活动二:读书大家谈

  讨论话题包括:怎样处理流行作品与经典作品的关系?怎样理解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如何看待网上阅读?(也可由学生自行设计其感兴趣的话题)

  1.由各小组根据其小组成员的意向确定研讨的话题。

  2.学生参与活动的步骤是:

  (1)联系实际,研究、提出自己对这一话题的看法、观点,以及支撑的理论依据或事实依据(可以引用名人包括身边名人的言论证明自己的观点);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兴趣、方法、习惯、对书籍的选择)。

  (2)在小组内开展交流,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智慧。

  (3)认真听取同样的意见、观点。

  3.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整理出一份代表小组意见的材料,并选择一名组员准备参加班级内的交流。

  (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思考、解释、倾听、综合和分析,并领悟一些读书的心得)

  活动三:与书籍结伴而行

  读:小组成员以自主选择或同伴推荐的形式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教师可建议学生选择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本书开展组内阅读,以有利于产生共同的话题)

  听、说:与小组成员交流,报告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

  写:撰写关于读书的作文(摘录、体会、改写、缩写、部分内容扩写、文章续写等),重视学生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表达,同时要求他们的作文在组内进行交流,并经过小组内1~2位组员的校订(包括错别字、词语的使用、病句等的订正,对文章构思、材料的选择等的建议),并在文后签下校阅同学的名字。

  建立相对固定、较为长期的读书小组:确定成员、拟订保障制度。

  (二)课堂活动部分

  导入:Flash音乐画面──在悠扬舒缓的音乐声中,显示几则关于书的名言:

  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

  ──刘白羽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读不同的书可以有不同的收获:1.开卷有益;2.有益之书多读广泛读。引用培根的《谈读书》中名言:照应此主题──喜好读书,读有益之书。

  板块一:名人与读书

  1.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名人读书名言》集、手抄报、格言书签等。

  2.听故事、说感受。(有可能的话,放录音、看录像;听电台、电视台讲名人读书故事──了解故事,学习讲故事的方法)

  3.全班活动,每组选派一名学生在班内交流,完后,请其他组学生谈听后感。形成班级的合作学习氛围。(学生讲一个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其他同学谈自己的体会)

  板块二:读书大家谈

  1.各小组派出同学阐释对怎样处理流行作品与经典作品的关系?怎样处理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的关系?如何看待网上阅读?等问题的看法(可引证身边名人的观点),开展班级内的讨论交流。

  2.同学们向被邀请的教师或作家、计算机行业人员等,进行现场的访谈和咨询,请他们谈对以上问题的看法。

  板块三:我们怎样读书

  1.小组读书情况的调查报告。

  2.读书的故事(学生作文展示)。

  3.好书推荐(两分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4.向同学推荐本组建立和拟建的中长期、相对固定的读书机制。

  小结:

  小组活动小结:(同学的自评或互评)

  商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展示学生成果:《名人读书名言》集、手抄报、格言书签等。

  教师小结: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无创新措施)。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读书机制。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不的快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站在这里,我更多的是一种期待,你们猜猜老师期待什么。

  生:老师期待我们精彩的表现。

  老师期待我们精彩的发言。

  ……

  师:其实老师期待我们今天的'40分钟是一种愉快的聚会;期待我们今天的40分钟是一次愉快的学习过程;期待我们今天的40分钟,能唤起大家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字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课文中写的是村子里的人对水的渴望。

  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缺水地方的孩子需要水。

  ……

  师:那潺潺流淌的溪流、淙淙奔流的江水都可从这个字想到。

  2、作者想借这个字说什么呢?请打开书本读一读。

  生读。

  师:作者想借这个字说什么?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们。

  生:作者想告诉我们: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师:一下子就瞅准了作者想说的话。板书:最珍贵

  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学生读。

  师:不错,学习了课文后一定会读得更好,体会得更深刻。

  3、这课有四个生字新词,我们再读读。

  出示:水窖储藏钥匙一勺

  请生读词,表扬。

  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请生再读文章中心句。

  4、

  师:课文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请同学们一小节一小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就边听边想象那些生动的画面。

  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教师待一生读完即纠错、表扬。)

  5、课文围绕这句话,通过哪几个场景的描述写出了水的珍贵?

  学生回答。

  教师随机总结板书:挑水洗澡浇水

  二、精读课文,感悟描写,体悟情感。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能手、远近闻名、专心致志”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3、通过朗读,对比两位学生学棋的不同表现,懂得读书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三、教具:

  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齐读课题)。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生字,好吗?(好)

  指名朗读,齐读。

  二、精读课文

  1、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交流,“学棋”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懂了什么?

  (2)交流:秋是下围棋的能手。(板书:能手)什么是能手?

  (3)从哪儿你可以看出他是下围棋的能手?因为他的棋艺远近闻名。换词理解“远近闻名”(世界文明,非常有名。。。。)读词语。

  (4)秋的棋艺真的是很高超,你们佩服他吗?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秋的棋艺是这样的高超,那么跟他学下棋会学得怎么样呢?谁来说说看。

  (一定也能学到高超的棋艺)

  有这么两位学生,他们拜秋为师学下棋,他们学得怎么样呢?

  (2)请默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回答,一个成了出色的.棋手,理解“出色”

  另一个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理解“没有多大长进”

  比较:

  没有长进。

  没有多大长进。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前面:没有一点进步,后者:有进步但进步不大。)

  同学们,他们两个学生同去拜秋为师,秋的棋艺又那么高超,不怕成不了下棋的高手,可学习后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一个棋手能成为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个却没有多大的长进呢?)

  4、学习第二自然段

  是啊,他们同拜秋为师,为什么一个能成为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个却没有多大长进呢?

  (1)看图,初步了解他们两个学生不同的表现。

  他们是怎么学的?交流

  (一个学得认真,另一个学得心不在焉。)

  (2)学习句子,进一步明白两个学生学棋的表现的截然不同。

  A、小组自由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并且讨论他们的不同表现。找出他们学棋的句子。

  B、交流,一个学生是怎么学的?

  [1]出示: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

  [2]这位学生的学习态度怎么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专心致志)读词语。

  [3]在这句话中,哪儿看出他学得专心致志?(听,看,问)

  [4]讲解:“一边听。。。一边看。。。。”这句话中“听”和“看”两个动作是同时发生的。你看这位同学他学的多认真啊!

  句子训练:

  读一读,用带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他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

  中秋夜,我们全家人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

  补充句子:小方一边唱歌一边()。

  妈妈一边()一边()。

  ()一边()一边()。

  [5]怎么读好这句话,要用认真的态度去读,体会他学得专心,认真。指名朗读。

  [6]总结:你看他学得这么认真,又有这么好的了老师,也难怪他会成为出色的棋手,下面请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他为什么会成为出色的棋手,句型:因为……所以……

  C、另一个学生是怎么学的?

  [1]出示:另一个学生呢,听着听着就走了神儿,好象看到一只美丽的天鹅正从远处飞来。他想,要是用弓箭把它射下来该有多好哇!想着想着,双手不由得做出拉弓射箭的动作。老师发现了,提醒他注意听讲。可他只听了一会,又去想别的事了。

  [2]、这位学生的表现怎样?(学得很不专心)从哪儿地方看出他学得不专心呢?(走了神儿,想着想着,不由得,又去想别的事了)三个动作(想、做、想)

  [3]自由读课文,体会他学习不专心的态度,指名读课文。

  [4]总结:你看他学棋时心不在焉,老师的本领在高超,也没办法把他变成一个出色的棋手,到后来还是没有多大长进。请用一句话老总结一下他为什么棋艺没有多大长进,句型:“因为……所以……”

  D、齐读第二自然段,再次体会他们学习时表现的不同。

  E、总结板书:

  看黑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专心学习的学生,将来能成为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个总是走神儿的学生却没有多大长进。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吗?

  三、联系实际,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你觉得你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怎么去做才能成为像其中一个学生那样成为出色的棋手。

  四、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规范书写生字,理解词义。

  2、通过重点理解三位妇女捡拾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3、能够图文对照地理解课文,使学生领悟看图学文、看图写文的方法。

  重点难点:

  1、能够图文对照地理解课文,使学生领悟看图学文、看图写文的方法。

  2、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油画《拾穗》。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收获”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拾穗》。(板书:拾穗)“拾”是什么意思?“穗”是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弥散 晚餐 监督 遵循 搜寻 逼真 偷窃 欣赏 充满

  三、理解课文内容

  1、从课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获了?

  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色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象。我们来欣赏油画《拾穗》。

  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

  默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

  4、说说你画的句子

  5、再读课文2-5自然段,结合课文中的词句, 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和联想?收获的季节属于她们吗?她们能享受到收获的幸福吗?

  6、同学们刚才结合油画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幅画的?

  7、指名读第6、7段

  由于米勒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这副画画得十分逼真,认真地欣赏会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

  四、作业

  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这幅油画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出示课文插图)还记得这幅画吗?你能简单的来介绍一下这幅画吗?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课文,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将画面内容写具体的。

  二、回顾课文,指导写作方法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画面主要内容的段落,自由朗读,说说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动作、神态)

  2、指名学生说。(板书)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了什么?为什么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在抓住动作、神态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之前需要怎么样?板书(仔细观察)。

  3、小结: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刻画,就会使你的文章具体生动。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还可以抓住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语言、心理活动)我们应该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你的.文章也会具体生动。

  4、除了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之外,这三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你认为写得比较好?

  5、第二、三、四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描写了画中的人物?哪些语句是课文作者的推想?

  6、小结: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它会使你的文章更感人。

  7、今天,我们就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一次小练笔。

  三、创设情景、指导练笔

  1、请两位学生将地面的纸花扫干净,其他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2、说说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3、把你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并加入想象。

  四、交流、评议

  1、小组交流。

  2、指名读,说说好在哪?

  3、从文章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总结延伸。

  我们一起欣赏了《拾穗》,领略了米勒画中的收获,那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又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拾穗 右边:腰落下毛病

  (收获)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精选]07-28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教案(精选)08-0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09-14

(精选)语文教案08-25

【经典】语文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