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8 11:20:0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汇总5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描写植物的奇异之处。

  过程与方法

  1.以“导——扶——放”为主要形式进行教学。

  2.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植物世界的神奇与奥妙,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所描写植物的奇异之处,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奇异植物的图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是学生认知课文。体会课文。理解作者写作思维的一条的途径。在读中学生可以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也可以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升华。在这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在自主。宽松的学生环境中获取新的知识。主要抓住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进行有目的地教与学。整堂课都是紧紧围绕“奇异的植物,奇异在哪里?”这一个问题来学习的。通过学习每一处植物的奇异来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视理解重点词句,重点段落。做到“纲举目张”,抓住重要问题,引领教学全过程。使教学的重点突出,难点得以突破。

  教学学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为了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与他们自身的潜能,在整个教学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引领学生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的方法学习后面的其他段落,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课堂上,我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采用大量的激励语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去理解重点字词,诵读相关段落,感受奇异植物带来的欣喜。

  教学过程:

  (一)解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课件)认读生字和词语:嚼 醉 蚌 花棚 剥皮 低洼 荷花 柔和 缩回 捕蝇草

  3.(放录音)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从课题看,同学们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从课题引入,复习前面所讲内容,为今天的学习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针对课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很自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植物世界里的植物究竟有多么神奇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小星先后到了哪里?观察到了什么奇异的植物?找到了用笔划一划。

  师:你的思路真清晰,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作者走到哪就看到哪,写到哪。这是什么顺序?(参观顺序)也可以叫移步换景。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块儿移步赏景。去感受每一种植物到底奇异在哪?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齐读第一段。

  (2)提问: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指名反馈。

  小结:这一段交代了参观的人物和地点以及向导。

  设计意图:通过这段的学习,教会学生写参观记一定要交代参观的时、地点、人物,让人读了能够一目了然。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找出这段写了哪种植物,细心体会它的奇异之处?(用——画出植物的名称,用~画出植物的奇异之处)

  (2)(投影出示)走进植物园,一阵风吹来,大家听到哈哈的笑声。这儿明明没有别的游客,哪儿来的笑声呢?大家正感到奇怪,李叔叔把他们带到一棵长满果子的树下,说:“这叫哈哈树,树上的果子被风一吹,就会发出哈哈大笑的声音。”

  ①讨论交流,指名反馈。(老师相机板书:哈哈树→发出笑声)

  ②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此段。a. 读好问句,“这儿明明没有别的游客,哪儿来的笑声呢?”这个问句都是有疑而问,要读得短而上扬,读出因好奇而急切想知道其中原因的心情。

  b.读好描摹人物情状的词语,如:“大家正感到奇怪”,引导学生体会当时小星的心情,读出人物的情感变化,读时可稍重些。

  c.你喜欢这种植物吗?试着读一读,喜欢的站起来带着你的感情读一读。

  ③师生共同总结学法。

  读,自然段

  找,地点和植物的特点

  想,植物奇异的地方

  读,带着感情读,读出奇异的特点来。

  设计意图:第二自然,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读中理解。教师采用“导”的方法进行教学,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学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下面我们就用刚才这样的方法自己试着学习这部分的内容。

  (2)学生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小星行为表情的语句来体会和理解植物的奇异之处。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带电花→带微电)

  (4)①读句子:小星越看越喜欢,便伸手去摸。“啊!”

  ②小星越看越喜欢,便伸手去摸。谁知,他的手指刚碰到叶子,就感到一阵麻木,好像触了电似的。“啊!”他惊叫着把手缩了回来。(指名读,比较不同)

  指名学生朗读本段,要读出我们“不可思议。神奇”的感觉。

  设计意图:出示学法,便于对学生进行“扶”学,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在“导——扶”的过程中,通过读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4.学生自学(4—7)自然段。

  (1)学生根据学法,自主地学习这部分的内容。

  (2)出示合作学习要求:(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①朗读课文第4——7自然段,“—”线划出介绍哪种植物,找出最能体现小星行为表情的语句。用~画出李叔叔介绍这种植物的奇异之处。

  ② 同桌进行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指名反馈,教师相机板书。

  (4)(出示课件)指名读4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蜡烛树的样子吗?师生合作读读。

  (5)自由读5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管这种草叫醉草呢?自由读6自然段,画出书中描写捕蝇草捕虫的句子,读一读。

  分角色朗读7自然段:女生读小星的话;男生读李叔叔的话;老师读叙述部分。

  设计意图:由于2—7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我在4.5.6.7自然段的学习中,通过“放”这环节,让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的自主性充分得以展示和调动。

  5.学习第八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李叔叔带领大家参观了这么多奇异的植物,你们最想说什么呢?

  (1)指名反馈。

  (2)自由读最后一段。

  (3)为什么结尾用了“奇异”这个词语,引导学生知道最后这句话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感叹,是全文的中心句。(投影出示:多么奇异的植物世界啊!)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这句话。

  (三)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

  课文通过记叙小星和同学们参观植物园,李叔叔向我们介绍了六种奇异的植物,它们分别是……大自然的植物千姿百态,那学习了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呢?

  设计意图:教师恰当的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教师总结。

  在自然界里有许许多多的植物,它们犹如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老师希望你们平时多留心观察,多看课外书籍,将来去探索植物世界的奥秘。

  (六)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1.播放世界上其他奇异的植物,学生观察,看看有什么特性。

  2.把自己知道的奇异植物,说给大家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朗读全文,有感情朗读第1、2自然段。

  2、了解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景,练习长文短读。在朗读品味中领悟将场景描述具体的方法,并学会迁移运用。

  3、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划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景,练习长文短读。在朗读品味中,领悟将场景描述具体的方法,并学会迁移运用。

  教学难点:

  在朗读品味中,领悟将场景描述具体的方法,并学会迁移运用。

  教学资源:

  西部缺水的视频;学生已经积累的描写场景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初读

  谈话交流,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出示词语:

  (1)指名读(2)学习生字:“窖”、“储”、“勺”字(3)发现词语排列的规律,朗读

  2、学习多音字,读出长句的节奏美。

  三、长文短读,理清文脉

  1、交流初读感受:课文中什么是你没有想到的?

  随机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设计意图:文质兼美的语言唯有在运用中,才能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进而促进言语能力的发展。借用课文语言,畅谈初读感受,进行说话训练,是简单而有效的`教学策略。】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场景,试着用简短的语句说一说。

  3、交流讨论,完成板书。

  4、小结:读着读着,我们将长长的课文读成了三个场景,读成了三个小标题。

  【设计意图:“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三个场景,在阅读思考中概括归纳,将课文的脉络理得清晰明了,让阅读变得通透。】

  四、感受艰辛,领悟写法

  1、【视频情境】让我们一起走近马朝虎的家乡,走进这个小村庄,来到一个取水点。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样的场景的呢?请你默读第一自然段,边思考,边圈画出关键词语。

  3、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随机板书:珍贵

  5、小结:这一自然段中没有出现“艰辛”这个字眼,却用一连串的数量词,让我们处处感受到挑水的艰辛,水的珍贵,这就是马朝虎的独具匠心之处。

  【设计意图:化繁为简,清简透彻。视频播放,引向课文情境;抓住关键词语,咀嚼品读,感受语言的质朴和表达力。】

  五、感受快乐,迁移写法

  感受快乐:

  1、将目光聚焦那一场雨。出示相关句子,自由朗读。

  2、那是怎样的一种痛痛快快呀?自由朗读体会。

  3、引导想象,体会“雨中洗澡”的快乐,指导有感情朗读,体会水的珍贵。

  领悟写法:

  4、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雨中狂欢的氛围的。

  5、讨论交流。

  迁移仿写:

  6、回忆生活中的场景;选择一个场景中最精彩的瞬间仿写片段。

  7、学生练笔,集体评点。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在阅读想象中移情体验,触摸文本的意蕴和情感所在;“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狂欢的氛围的?”促使学生从关注内容转移到自觉关注语言,细细品味、揣摩,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并学着迁移运用。】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附板书:水(珍贵)

  取水艰辛雨中洗澡勺水消暑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种瓜得豆》是一篇儿童科普读物,说明文。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层次地介绍了什么是基因、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全文结构非常清楚,是典型的说明文体裁。全文为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课文运用了浅显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如,种瓜得豆大管家发号施令搬家等,把较为深奥的、现代高科技知识,很通俗地介绍给了读者,并且使之很容易被人接受。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了解转基因技术知识。在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3.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等词语。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

  收集现代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种瓜得豆》,去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知识。(板书课题:种瓜得豆)齐读课题。

  【由种瓜得豆引出一种现代高科技知识,这样导课,简洁、明了。学生很自然地想去读书、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高科技知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种瓜怎么会得豆呢?这里有什么奥妙?

  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2)课文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3)课文是怎样一步步介绍的,读懂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4.交流汇报,朗读相应的段落。

  (1)课文介绍了一种现代高科技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2)课文围绕转基因技术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列出提纲:

  基因的作用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的技术

  现代转基因技术

  能做到种瓜得豆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在医学上的应用

  【学习说明文要抓住课文的要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三、质疑问难,释疑存疑

  1.质疑: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2.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根据情况,解决问题,需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解决的',可暂时存疑,下节课解决。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师生互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通过存疑,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发号施令、水土不服、供不应求、和平共处。

  2.转基因技术是由谁来发号施令?什么情况下供不应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种瓜得豆,一起去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二、研读转基因技术,领悟表达方法

  1.认真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基因有什么作用?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读第3自然段,了解基因的作用。

  (1)观察课本插图计算机描绘的基因结构图。教师简介: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

  (2)提问:基因有什么作用?学生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3)朗读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了解基因的作用。

  基因是动植物体内发号施令的大管家。

  4.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什么是转基因技术的句子。

  (1)学生汇报:

  (科学家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

  (2)转基因技术也有失败的时候,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失败呢?

  (转基因技术也有因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5.领悟表达方法。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课文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来介绍,比喻形象恰当,把较为深奥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读者,容易被人接受。)

  6.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脸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本课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转基因技术,易于被人接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画出有关词句,品读咀嚼,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感受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三、课件展示转基因图片。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如果你到转基因商店里购物,你希望买到什么样的产品?设想一下,用你的笔把它描绘出来。

  2.把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或科研成果,介绍给同学们听。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此时,让学生拿起笔设想自己想象中的转基因产品,学生可以把在课文的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小练笔之中,实现读写结合。】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阅读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学习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课文,掌握文章的结构,理出文章的线索,学习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了解故宫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増深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了解,懂得故宫是古代中国辉煌艺术成就的见证,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按照空间移位来进行介绍的方法,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感悟激发对中国古代辉煌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讴歌。

  教学准备:

  查阅故宫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出话题,激趣导入。

  身为洛阳人就从龙门石窟的佛雕艺术价值谈起,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会说出自己对龙门石窟的认识,从而引出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这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古代辉煌艺术的兴趣,为理解故宫的历史价值打下基础。

  2、播放课件,展示故宫的辉煌建筑艺术,先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在学生朗读时,要注意指导“重檐屋顶”、“额枋”、“蟠龙”“降龙”等字的读音,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分析结构。

  重点分析第1段,了解故宫的历史价值及意义。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欣赏建筑艺术

  1、自由朗读课文,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故宫景点;

  2、把这些景点板书在黑板上,并按照顺序标出来,理出文章线索,学习按照空间移位的顺序写作的方法;

  3、播放教学课件,让学生欣赏故宫中太和殿、乾清宫、御花园等景点的景色。

  4、结合课件中所展示的景点对照课文内容找出,并完成以下问题:

  这座建筑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1)、3、4自然段是略写,重点让学生理出写作顺序;

  (2)、5、6自然段是详写太和殿,是本课的重点段,要在读中分析、感受。

  在第5段中要抓住太和殿之大,殿身的艳丽色彩和殿顶的雕金盘龙图案来欣赏体会故宫建筑艺术之美。第6段主要介绍了太和殿的作用。结合教学课件并配以庄严浑厚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太和殿神圣、宏伟的气势,在朗读中体会出来。通过多种方式的反复的读,把这种情感植到学生心中。

  (3)、采用同样的方法学习7、8、9自然段,加深对故宫建筑艺术的赞叹。

  (二)、赞叹奇珍异宝

  朗读第10段了解故宫藏品之多之奇之贵种,并出示相关资料增加学生对故宫的了解。

  四、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出示资料介绍“故宫”成为“故宫博物院”以来吸引了中外大批游客的参观,使学生认识到“故宫”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齐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升华感情。

  五、小试牛刀拓展延伸

  20xx年世界邮展要在洛阳举行,以一名邮展志愿者的身份按照空间移位顺序写一篇小文章给各地游客介绍一下龙门石窟。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一课时教案。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4.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教学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锻炼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2.自学生字词,试读课文。

  3.指导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师谈话导入。轻声播放音乐《爱我中华》,

  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14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11-10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11-20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

小学语文教案11-03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1-02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1-09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