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1 11:59:0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5篇(精)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5篇(精)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

  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学习举办科普讲座,以提高讲座的科学性、规范性;

  2.通过和本单元前面的课文进行比较,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这篇讲演幽默的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

  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难点:

  1.学习举办科普讲座,以提高讲座的科学性、规范性;

  2.通过和本单元前面的课文进行比较,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

  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3.通过和本单元前面的课文进行比较,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在当今世界的自然科学领域,能够和爱因斯坦比肩的人物恐怕应当首推史蒂芬·霍金了,他不但做出了辉煌的科学成就,其坚强的意志品质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演说辞《宇宙的未来》(板书课题)。

  仰望灿烂的星空,我们会肃然起敬,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和想像。从古到今,人们对于宇宙的猜测和探索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如屈原在《天问》里就发出了一系列的探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中国古代的宇宙学有浑天说、盖天说、宣夜说等,西方有日心说、地心说等。然而直到20世纪诞生现代宇宙学,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才有了根本性的突破。本文作者是当代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以"宇宙的未来"这样玄而又玄的话题在剑桥大学作讲演,对我们认识宇宙有哪些启示呢?

  2.作者简介

  史蒂芬·霍金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1963年,霍金经诊断得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这种病会引起肌肉萎缩,导致瘫痪;说话会越来越困难,直至完全丧失语言能力;患者通常因并发肺炎或窒息而死亡。不过,患者的思维能力包括记忆能力不受影响。医生告诉霍金他最多只能活两年。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失望和沮丧后,霍金又开始了他的宇宙学研究。霍金后来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霍金1988年出版的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畅销书。霍金被确诊患病已三十多年,但他仍孜孜于宇宙起源的理论研究,仍在为大统一理论而耕耘不已。霍金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也是牛顿爵士曾担任过的职位。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在讲演的开头,作者就指出,预言将来是非常困难的,预言宇宙的将来尤其困难。虽然如此,科学家对此仍然满怀信心。

  课文第2段,作者却话题一转,考察起预言的历史。提及预言,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古代的巫术。女巫用"毒药或火山溢出的气体"把自己"弄得精神恍惚",不过是为了增加一点儿神秘色彩,"而真正的技巧在于解释"。近代宗教预言也是这样,不断用新的解释来掩饰预言的失败,如"首先要数出获救者名单"等。那么,科学家的预言是不是也像古代的预言家一样是一时的"骗术"呢?作者指出,"科学预言也许并不比那些巫师或预言家的更可靠些",比如对天气预报、对"极端条件下物体的.精确的定律",以及对大脑的工作机制等,都还缺乏准确的判断。但是,"宇宙在非常大的尺度下的未来",还是可以预言的。

  宇宙中的局部运动也许会出现混沌状态,但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可以预测的。宇宙正在高速膨胀,其他星系正在飞速离我们远去。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证明了宇宙的膨胀大体上"是平滑的而非混沌的",因为如果宇宙的膨胀率和平均密度不均匀,来自宇宙各个方向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温度就不会如此一致。"这表明,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从目前的情况看,宇宙中星系之间的距离在增大,但是星系之间的引力吸引有可能降低膨胀率。"如果宇宙的密度大于某个临界值,引力吸引将最终使膨胀停止并使宇宙开始重新收缩。宇宙就会坍缩到一个大挤压。""大挤压"和"大爆炸"前的状态相似,"具有无限密度"","物理定律在这种状态下失效"。

  这样,预言宇宙的未来,"关键问题在于:平均密度是多少?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积累描写丑小鸭和白天鹅的词语。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品读课文。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激励他们坚韧不拔,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点:理解丑小鸭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品味童话语言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揣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

  一、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先播放动画片《人猿泰山》的片段,生用一句话点评一下主人公。引出课文《丑小鸭》。

  意图:设计此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为后面的活动作好情感准备。

  2、合作探究:

  ⑴学生读文章,分别用词语概括丑小鸭在成长期(丑小鸭)与成熟期(白天鹅)的性格特点。成长期:自卑、懦弱、窝囊、坚强……

  成熟期:善良、谦虚、真诚……

  ⑵划出你对丑小鸭性格评价的文字依据。

  ⑶筛选出一组最恰当的词语:自卑──谦虚

  ⑷抓住关键语句或词语美读,体会丑小鸭在两个时期的不同心情。如第二段的“他觉得非常悲哀,因为自己长得那么丑陋,而且成了全体鸡鸭嘲笑的对象”

  师:换成第一人称,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说说这句话。

  师:“你”为何悲哀?

  师:评价美与丑,总有一个参照物的,“你”把自己跟谁比觉得丑?要是你身边都是小天鹅你还会觉得丑吗?为什么?“你”此时的心情怎样?(由以上问题学生讨论出文章的主旨)

  教师小结:身处的环境固然对自己影响较大,但快乐与否的根本问题是能否正确地认识自我。(板书:认识自我)

  ⑸找出其他表现丑小鸭自卑的句子或词语,进行赏析:

  师小结:如果不是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把头低低的垂到水面上),他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是一只美天鹅,永远只会活在自卑的'世界里。看来自卑是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啊!不自卑就是要自信,可过于自信就是自负,看看成熟的白天鹅吧,他怎样教诲我们。

  (板书:不自卑、不骄傲)

  ⑹如果你就是那只白天鹅,你在回忆自己丑小鸭时期时,你会有怎样的感慨?

  3、延伸拓展:

  ⑴用一句名言或精辟的话把丑小鸭变成天鹅的过程的感受表达出来。(谈启示)

  生:逆境更能出人才;爱拼才会赢;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分别讨论其概括是否恰当)。

  ⑵迁移阅读:《动物学校》、《老鹰和小鸡》、《寻找内心的奇迹》。(学生谈读后感受)。

  ⑶总结:(认识自我名言小结)

  师结束语:最后就让我以希腊神托所上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人啊,认识你自己”不自卑、不自负,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正确认识自我,走好人生第一步吧!

  板书设计:

  丑小鸭

  →

  白天鹅

  (认识自我,不自卑,不骄傲)

  平凡

  →

  成功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基本笔画(卧钩)。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8个生字,会写其中4个。

  教学难点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8个生字,会写其中4个。

  教学方法

  观察法、导读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借助图画,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 再次读课文,从中划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记住生字。

  3. 检查生字读音;同桌交换检查,全班订正。

  4. 采取多种形式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

  5. 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讨论,弄清两个问题:

  1. 秋娃娃给谁写过信?信的'内容是什么?

  2. 文中说: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说明秋娃娃还写过许多信。那么,你还知道秋娃娃给谁写过信呢?(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尽量说。)

  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 打乱顺序,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 用生字口头自由组词或说话。

  3、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找出生字中难记的字,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字方法,记住生字字形。

  4、 知道书写生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把握叙述层次及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弄清"空城计"是怎么一回事

  教学难点:

  感情诸葛亮这一光辉历史人物形象及作者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认识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感情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交流讨论

  1、上节课,我们通过自读自悟,明白了空城计是怎么一回事了。这节课,我们具体分析空城计实施的过程识诸葛亮过人的胆识和智慧。

  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围绕上节课出示的"阅读要求"中的4个问题来讨论交流,弄清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过程。

  (1)诸葛亮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用计的?引导学生抓住"十五万""五千"等数据,对比分析:兵力悬殊;司马置在刚"占领街亭",打了胜仗,士气正旺,而葛亮"有一半还是运粮草的'兵,不能打仗""这些兵卒昕说司马宣悉的大军来了,都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怎么办才好对比分析:士气不足。

  思量结果:只能智取,不可强攻。

  (2)"空城计"究竟是怎么回事?

  ①学生找到相关段落,认真默读。

  ②同桌间表演诸葛亮"吩咐"部下的情节和吩咐后自己的举动,体会诸葛亮临危不乱、处变不惊、遇事冷静的=象特征。

  (相机指点朗读语气,应沉着,语速中,语气坚定)

  (3)结果如何?

  (司马蘸中计)

  引导学生想想:司马蘸撤退的原因是什么。(诸葛亮的轻松自得,自己的谨慎和自负)

  (4)诸葛亮怎么想到用此计的?引导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感悟诸葛亮的超人胆识和智慧,来源于对他人正确的了解和分析。

  三、演一演,展示故事情节

  1、指名分角色读"诸葛亮施计""司马蘸中计""诸葛亮揭秘(释计)"部分。

  2、再指名学生表演相关情节,可以加进自己的创意动作或语言,但必须符合人物身份。鼓励学生大胆表演。

  四、引导评析人拗,初步感悟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1、在"空城计"这个故事所讲到的人物中,你对他们有怎样·的评价?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学生畅所欲言)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母鸡教案04-26

语文《检阅》教案05-02

语文写作教案11-03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

《语文园地》教案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