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5 09:34:0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范例4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范例4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一、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及起义后的主要情况

  二、理解记事详略得直的剪裁方法。

  三、体会小说与史传的异同。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三课时

  二、采用整体入手的方法,每一"循环"都做到完整地阅读、朗读、讲述、分析。

  三、重点地突出一些字、词、句,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义地讲解。凡有注解的,不讲,由学生利用注解读懂课文。用一个不同断句的例子扩大视野,积累知识。

  四、介绍阅读与课文有关的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了解《史记》的一般情况。

  二、读通课文,理解词语,明确层次。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结合检查预习中看阅读提示和注解自读课文的效果),教读。

  提问:1.《史记》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时代的人?2.《史记》的"世家"部分是记什么人的?作者为什么把陈涉列入"世家"中?3.课文中记述陈涉起义的经过,同时又记了哪些有关的人物?这些人物中与陈涉关系最密切的是谁?要求:学生不看课本能简答,并能板演"吴广"、"葛婴",字形笔画无误。随后,引导看阅读提示和题目注解,既加深印象,又从注文"他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一句引发求知要求,介绍《史记》。

  讲述:关于《史记》汉朝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议做过太史令,死后.司马迁继任这个官职。太史令是管天文、历法、国家典籍、编写史册的官。司马迁46岁时,因李陵事件牵连(只宜简介,作最低限度的说明,不必多讲),下了大狱,受至惨重的刑罚。后来,汉武帝因司马迁很有才能,赦了他,任命他为中书今(管皇帝的文书诏令人受刑后的司马迁,决心继续父亲的事业,编写史书。最后,终于写成立起自传说中的黄帝直至当代为止约三千年左右的中国通史。全书包括 12纪(记帝王事迹), 30世家(记诸侯世系), 70列传(记个人和少数民族事迹),8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等情况),10表(用表格形式编排史料)。其中,列传的最后一篇为《太史公自序》,是自传。《史记》开创了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记载历史这一"纪传体"的体裁。(联系旧课: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是《左传》)讲述时,学生简要笔记;讲述后,学生(邻座)互对笔记。指名复述笔记内容,师生共同订正。

  朗读:指名(水平属于中等的学生)通读全文,读时如个别字、词有障碍,要及时帮助"过关",以保持课堂良好气氛。要求: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再次加深对课文的印象2读后,了解有什么疑难,及时解答,并由此导向课文后的习题,解决"比较·辨析"的第三题(口头)、第五题(书面)。(可多看《教师教学用书》,此处不重复抄录)两题解决后,即提出新的练习内容。

  二、练习

  提示:词有本身的'词义,但要理解还须把它们放在句中、文中。下边所举的词,在不同组合时有不同的解释。

  之:1.之垄上:去、往。

  2.惟恨久之:是虚指的,无实义,在白话中不必译出。

  3.鸿鹅之志:相当于"的"。

  4.二世杀之:格代人或物,他或它。应说"二世杀了他。他,指扶苏",不可说"二世杀了扶苏","之"不等于"扶苏"。

  提问:"楚人怜之","卜之鬼乎","杀之以应陈涉",这三个语句中的"之"的解释与上举1-4例中哪一个相同?(答案:4)

  这里的练习,作用是:(1)统观全文,前后对照,易于分辨。(2)全面掌握,突出个别,有助巩固。作练习时,不仅答案由学生说,举例语句的解释,也可鼓励学生说。应注意的是,把字放在句中、文中,避免多讲古汉语语法的倾向。虚词"乃"也可用同样方法。

  乃:1.乃入据陈:才进入(占有)了陈县

  语文教案-陈涉世家

  标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陈涉世家,

  2.乃行卜:于是去问卜

  3.乃公子扶苏:是公子扶苏

  4 .(家祭毋忘告)乃翁:你的父亲

  列出"乃谋曰"、"乃诈称公子扶苏"、"乃令符离人慕婴","乃"字义与上例中"2"同。

  除以上的"之"、"乃"之外,理解文中的"数"也可用这个方式来达到巩固的目的。比较了"数有功"、"数万人"音义的不同,就可找到"以效谏故"、"数言欲亡"的"数"与"数有功"的"数"同一音义。

  三、再次导向课文,教读。

  提示:原文不分段,现在,编入课本,分了段,对阅读理解有帮助。要求:提摄出每段主要内容。默读,速度可较快,发言,明确本文层次:1.用内心动态、对话、动作写出陈涉情态,表现传主陈涉的大志。(说明;本篇不是合传,传主只是陈涉一人,因吴广与陈涉起义和后来行事的关系密切,所以也在开头叙及里籍)2.以对话为主,详写起义前的准备,包括所处环境、分析形势、共同谋划、制造舆论等。3.用对话和叙述的方法,写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后的大好形势。叙事真切、生动,有条理,是《史记》的特色,所以,人们不仅把它视为不朽的历史著作,而且评价它是有高度文学价值的作品。分散快速默读,体会层次和叙事生动性,并注意字音。读后指出:借,是藉(藉,文言文中通用)的简化字,常解释为"假使",读 ,不读 ji。但书籍的"籍"不简化,读ji。酂,读zan。度已失期的"度",读uuo。適,是"谪"的通假字,读z e,在文中与"适"无关。适有两音:读 kuo,常作人名;现又作"適"的简化字,应读 sh 。"适"不能代替"谪"的通假字而该成Zh 。

  四、讨论(此内容适用于水平较高的班)。

  文中"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据中华版二十四史是这样断句的:"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比较一下,哪一种断句文意更明确?思考、议论、发言、结论:后者较好。据历史,秦兴德役,发民滴戍,民不堪命,电大泽乡的九百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把"九百人"三字连下读较能明确当时史实。如果"九百人"三字属上,可以理解为当时只征发九百人到渔阳去而已。由此可见,读古籍断句,要反复思考斟酌,要结合历史事实。这是阅读中应当懂得的门径。

  五、布置作业

  参考课文后第四题,试作填充,并准备讲述课文主要内容。讲时要注意"序",即弄清课文段落和段落内部各层次,以体现作者安排材料的恰当。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拮、寐”等6个生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拮据、梦寐以求”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父亲诚实、讲信用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道德难题”之“难”。

  教学准备:

  学生:

  1、自读课文2~3遍。

  2、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3、想一想每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板:中彩

  中彩是什么意思?假如有一天你中奖了,奖品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你可能会有

  什么样的表现?

  2、可是有一个人中奖了却没有这样的喜悦,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

  课——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自由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体把握,学习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词。

  (1)【课件出示】 奔驰 馈赠 迷惑不解

  捎信 拮据 梦寐以求

  (2)指名领读。

  (3)指导读好多音字“据”。

  A多音字组词。

  B指导读好带多音字的句子。

  【课件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C“拮据”是什么意思?

  D你从句子中的哪个地方读懂的“拮据”的意思?

  小结: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词语的意思就读懂了。

  E齐读带“拮据”的句子。

  (4)指导理解“梦寐以求”的意思。

  A指名读。

  B指名读“寐”字在字典里的意思:睡觉。

  C“梦寐以求”是什么意思?(做梦都想要就叫“梦寐以求”。)“梦寐以求”仅仅是指晚上做梦想要吗?还在什么时候想?

  小结:查字典理解了关键字的意思,词语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

  D指导朗读:朝思暮想,日思夜想,愿望多么强烈呀!谁来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板书:得 留 道德难题 还(父亲得到了一辆汽车,但这辆汽车是为库伯买的彩票中的,于是父亲面临着一个难题:是把车留给自己还是把车还给库伯。最后父亲选择了把车还给库伯。)

  (3)小结:叙事性的文章通常都会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得车是故事的起因,父亲遇到了一个难题是故事的经过,还车是故事的结果,把起因、经过、结果巧妙地串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5)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6)同桌两个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探究“道德难题”之难,学习表达之方法。

  1、把车留给自己还是还给库伯曾经令父亲为难。课文是怎么写父亲的为难的呢?默读课文的3—8自然段,找出写父亲曾经因为这个事为难的句子画上波浪线,想一想哪些词句写出了父亲的为难?

  2.反馈。

  (1)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课件出示】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A哪些词句写出了父亲的为难?(神情严肃)

  B神情严肃是什么样子的?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朗读走进当时那个场景,你仿佛看到父亲带着什么样的表情开着车从人群中缓缓驶过?师范读。

  按常理,父亲好不容易中奖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汽车,他应该会是怎样的表情?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C指导朗读:他本应该兴高采烈,可是他却闷闷不乐;他本应该激动不已,可是他却眉头紧皱;他本应该兴奋,可是他却一声不吭。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呀?

  是啊!父亲此时正是觉得留也不好,还又不舍啊。谁来读读这段话呀?读出父亲那种复杂的心情。练读 指名读 齐读

  D小结:作者抓住了“神情严肃”这一个神态,就写出了父亲的左右为难。

  (2)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课件出示】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A哪个词写出了父亲的为难?(“赶”)为什么?

  B你觉得父亲是怎样“赶”他下来的,谁来表演一下?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毫不留情地 极不耐烦地 心烦意燥地。。。 )

  C指导朗读:随机让学生把形容的词语带到句子里面读。

  小结:作者抓住“赶”这一个动作,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了父亲的左右为难。

  (3)母亲让我仔细辨认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课件出示】母亲让我仔细辨认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A这段话从哪里可以看出父亲的为难?

  B父亲为什么要用橡皮去擦那个K字?

  也就是说,父亲用橡皮去擦那个K字,是想要把那辆车留给自己,对不对?你觉得他有理由把车留给自己吗?(要从课文中找理由)。

  C那么多的理由可以让父亲留下那辆车,父亲可不可以因为这些理由把那辆车留给自己?为什么?

  是呀!这辆车,还又不想,留又不行。此时的父亲,一定左右为难。想象一下,父亲在擦这个K字的时候,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动作?

  D【课件出示】小练笔:学着作者的样子描写一下父亲的表情、动作来写一写父亲擦去K字时的情景。

  E反馈

  a学生反馈。

  b【课件出示】父亲满脸通红,额上冒着一层细细的汗珠。他呆呆地凝视着那张彩票,颤抖地拿起桌上的橡皮轻轻地擦着那个代表汽车是库伯的的K字。可是,他始终不能擦去05102右上角的那个K字。

  c评一评,他哪个地方写得好。

  d加上一些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词语,就更加让人体会到了父亲当时的左右为难。齐读再现

  四、领悟“诚信”之美,理解重点句子。

  1、 当道德的天平出现时,父亲曾经左右为难。但是最后,父亲选择了什么?

  板书:天平

  2、你们有没有想过,父亲虽然失去了一辆梦寐以求的车,他得到了什么?

  板:诚信

  3.、这正如母亲所说,我们一起读:

  【课件出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A你们觉得,财富包括哪些东西?老师从字典中查来关于财富的解释。齐读

  【课件出示】财富:有价值的东西。有自然财富,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B此处,“财富”指的是——精神财富。很多时候,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重要,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可贵。

  4、所以,作者说,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齐读

  【课件出示】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五、总结下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困扰着父亲的道德难题,学习了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文中还写了“我”的情感变化,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把车还给库伯后全家人又会有什么表现呢?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到底还隐含着什么样的意义呢?咱们下一节课再探讨。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诗歌,为自己搜集到的诗歌配插图,增强阅读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水平。

  2、在搜集到的诗歌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个性化鉴赏。初步了解闻一多的诗歌美学主张。

  3、练写诗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闻一多的诗歌美学主张。

  2、学写诗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制定活动计划。

  我们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接触和了解了诗歌。接下来,咱们要做做小诗人,编编诗集,还要满怀激情地朗诵诗歌,体验诗歌带给我们的乐趣。

  打开书本,我们一起来回顾活动建议和计划。

  读诗体验,交流感受。

  就像刚才同学们交流的一样,要想写诗,首先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他们的诗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自由朗读三篇诗歌,感受诗歌。

  (一)《我们去看海》

  1.齐读第一小节,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朗读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

  全诗以“我们去看海”的呼唤贯穿始终,情绪饱满激昂。

  男生读第二小节,为什么说看见海,就像走进了宝库?

  海是宽大的,海里面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请学生例举海里的资源。

  女生读第三小节。这一节有用到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拟人)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去看海有哪些生命启迪?

  海纳百川、胸怀宽大、海蕴藏着财富,是取之不尽的宝库,海跃动着鲜活的生命,海永远不会停止呼吸。

  (二)《致老鼠》

  1.第一小节描写了老鼠的特征,点明了作者喜欢老鼠。

  2.第二小节中,老鼠真的会做这些事情吗?既然不会做,作者为什么要教老鼠做这些事情呢?作者把老鼠当朋友,对有缺点的朋友没有歧视。

  这一节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如果你的朋友有缺点,要提出来并且帮助他改正。

  3.小作者希望老鼠改正了缺点之后,可以和猫做朋友。

  (三)《爸爸的鼾声》

  1、这首诗非常有趣,作者觉得爸爸的鼾声像什么啊?火车的声音。

  鼾声是什么样的呢?断断续续的担心火车出轨,这里是怎么联系到一起的呀?

  鼾声停了,就像火车到站了。

  2.这首诗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亲情,你感觉到了吗?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对生活细心观察,对爸爸的关心。

  二、总结。

  1.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几首现代诗的题材有什么样的特点?都贴近我们的生活,是我们熟知的东西。

  2.你有什么样的启发?

  三、学写诗歌

  1、写诗并不是那么神奇的事,生活中处处有诗,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你觉得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可以来写诗的。

  2、学习写诗的方法。

  明喻法、暗喻法、阅兵法、排比法等15种方法。

  3、选择喜欢的方法写一首小诗。

  (1)仿照书上或参考材料上的小诗写。

  (2)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或几种写诗技巧来写。

  (3)自己构思一首小诗,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说话、扩词。

  课外:抄字词,听写生字词。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齐背练习1中的小诗《秋天到》,并说说这首诗歌里主要讲的是什么?

  2. 过渡: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

  二.板书课题,解题

  秋游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秋天到哪儿去游玩?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就知道。(出示投影)

  三.指导看图

  1. 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2. 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 草地上小小朋友怎么玩?(出示小黑板: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要求学生用有的组成句式说话)

  四.初读指导

  1. 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生字。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 各自轻声读课文。

  4. 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 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天空美。

  ()农田美。

  指名到前面填写。

  6. 齐读课文

  五.读抄词语(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 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 指名读。

  2. 分自然段讲读。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什么?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渐渐凉,再说秋风起?

  (3) 比较加渐渐有什么不同。

  (4) 第二句说什么?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5) 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些什美丽的景象呢》请读第二段。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谁来读读写秋天天空景象的句子。

  (3).你觉得秋天的天空的景象怎么样?

  (4).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说的是秋天哪里的景象?秋天农田的景象怎么样?

  (3)比较:a.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b.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4)齐读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1).老师范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什么?想想向着蓝天亮开嗓子是指做什么?

  (3).第二句说什么?奔跑和追逐两个词语完全相同吗?

  (4).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

  (5).多开心呀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学生练读。

  (6).齐读第四段。

  3. 总结。

  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开心。你读有什么感受?

  4. 齐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朗读指导

  1. 指名读课文。

  2. 这篇课文里哪一句表达人们欢乐的心情?所以整个课文都要用欢乐喜悦的语气读。

  3. 第一自然段用陈述口吻,要读得平缓。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 第二自然段的蓝蓝、白、要重读;一望无边、有时像要读得慢;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心情。

  5. 第三段的黄、红、白要重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6. 第四段中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加快;大家、多开心要重音读,读得缓慢。

  7. 个人练读。

  8. 指名读。

  9. 齐读。

  二.写字指导

  三.作业

  1. 描红练习。

  2. 比一比,再组词。

  交( ) 兔( ) 家( ) 喊( )

  郊( ) 晚( ) 逐( ) 城( )

  3.根据提供的句式说话。

  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 ),有的( ),有的( )。大家( ),多开心呀!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母鸡教案04-26

语文《检阅》教案05-02

语文写作教案11-03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

《语文园地》教案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