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9 10:04:2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自读要求:

  1、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

  2、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3、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

  二、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但难度又比较大,因此教学中设想让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理解全文。

  三、教学用时:2课时(总第课时)

  四、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入题

  解说:史铁生的所有作品,包括散文、小说,均贯穿一点,就是“对生命的解读”,本篇尤其如此,它是史铁生散文的代表作。阅读本篇,可以说就是跟随作者去阅读生命。文章比较长。因而把握线索非常重要。文章对我们情感的冲击,对我们心灵的敲打,都是通过语言传达出来的。

  二、默诵全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体悟作者感情。

  1、概括前后两部分要点。

  明确:第一部分,写古园风景、我的思绪。

  第二部分,写对母亲的追思,对母亲生命的理解。

  2、让学生深入思考,边思边读,抽象概括贯穿全文的思路是什么?

  明确:全文的总体思路是:追寻,解答。前半部分是追寻,后半部分是解答。

  第一部分中这样几句话,“我一连几小时……我为什么要出生。”“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去窥看自己的心魂。”这实际是史铁生在园中15年,全部所思所想的总体线索。也就是说,这就是史铁生的“追寻”的“问题”,共三个:

  第一个,我的身体残疾了,我的生命是不是就此结束吧,是不是就一死了之算了?也就是说,我该不该去死?

  第二个,我为什么要出生?

  第三个,我应该怎样活?这是作者追思的“心魂”。

  关于第三个问题。当作者对前两个问题“想了好几年”后终于想明白了,终于感悟到“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感悟到“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的时候,实际已经找到答案了,已经对那“生”与“死”这两个问题释然了,解答了。最关键的问题是怎样活下去?——为了什么活下去?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活下去?怎样面对冷酷、残忍、不公平的命运。

  这个问题是贯穿全文的核心问题。如果师生找准了这个关键的核心问题,那么,就等于找到了一把解读这篇佳作的“钥匙”。可以说,如何面对命运是本篇追思的核心。

  3、再让学生深入思考一下,边读边思考:既然如何面对命运是本篇的追思核心,那么第一部分那么多风景描写和第二部分写母亲是为什么?

  明确:非常概括地说,写母亲,实际是写“我”(史铁生)对母亲的“理解”,写史铁生对母亲对待生命、对待命运的态度的“理解”。开始,史铁生是不理解母亲的,逐渐地,随着思考的深入,随着精神追寻的深入。精神阅历的广泛,随着年龄的增加,史铁生终于理解了母亲,读懂了母亲。母亲完全是在苦难的折磨中度完了她自己的`生命。看来,命运的造就也就决定了角色的分配和承担的方式,有些人仿佛生来就是为了承受苦难,在苦难中默默地忍受着命运的重压。也就是说,母亲的“活法”,就解答了自己应该怎样活、怎样面对命运、怎样面对苦难的问题,就是‘“活法”的答案之一。

  景物描写,第一,有衬托作者心境的作用;第二,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绪背景”,在那样一个安谧、沉寂、荒芜的背景上,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第三,景物描写本身,实际上也是对“生命”对“世界”(世界本身也是生命)的解读。请看这一段:“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这不是写出一种永恒吗?

  《我与地坛》所讲述的是有关生命本身的问题: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这问题的提出首先是由于他自身经历中的残酷事件,即“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这种并非普遍性的事件落到了个体的头上,使他的命运顿时与他人判然有别,而他对这命运的承受也只能由他独自来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史铁生对生命的沉思首先是属于他个人的心境内容。

  在整篇散文中,这沉思大致是历经了前后两个阶段。在最初的那个阶段中,史铁生观察与反省个人的遭遇,渐渐地看清了个体生命中必然的事相:“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这样的结论便引出了无法反抗的命运的观念:人生就是一种不可捉摸的命运的造就,包括生命中最不堪的残酷与伤痛也都是不能选择的必然,人对于由超越个体生命的外在力量所设定的事实显然没有任何改变的余地。

  接下来,史铁生将视界稍稍越出自身的范围,写到来这园子里的其他人,去看看别人都有什么样的命运和活法。先是写到他的母亲。他自己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是加了倍的。

  他在园子里又遇到一个漂亮但却是的少女(删节部分),再一次感受到“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这就是一个因苦难而有差别的世界,如果你被选择去充任那苦难的角色,“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既然如此,事情也就变得非常绝望了。不幸的命运已经为你规定了承受苦难的角色,那么你还能有什么别的方式来度过你的人生呢?或者说,你还能有属于自己的救赎之路吗?很显然,问题的关键就是在于那个想不透的方式:人到底应该怎样来看待自己的苦难。

  史铁生个人的问题其实已变成了众生共同的问题——“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呢?”有论者从“平常心和非常心”的关系来看史铁生的写作,所谓“平常心”的根基所在,是指“他把内在的痛苦外化,把具体的遭遇抽象化,把不能忍受的一切都扔给命运,然后再设法调整自我与命运的关系,力求达到一种平衡”。这种在根本上认可了苦难的命运和不幸的角色,却不是看轻生命自身的残酷和伤痛,而是把这生命的残酷和伤痛从自我中抽离出来,去融入到一个更大也更恢宏的所在之中。这个“所在”就关系到了“非常心”。它是指“以最真实的人生境界和最深入的内心痛苦为基础,将一己的生命放在天地宇宙之间而不觉其小,反而因背景的恢宏和深邃更显生命之大”。这就是史铁生在这篇散文中最后画出的自我形象了:他静静坐在园子的一角,在融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融会了死生的时刻里。看到了包容任何孤独的个体生命在内的更大的生命本相。关于怎样活着和怎样达到自我救赎的困扰,也终于为所有生命永恒的欲望所涤净,当投入到永无终结的生命之舞中时,对于个体苦难以及一切不幸命运的自我超越就都变成了一种必然。这样一种洋溢着生命本色之美的境界,既成就了史铁生内心的希冀与不舍的探询,也完成了他为文的寄托。为文与为人在此才是真正的一体。整篇《我与地坛》都是那样的和美亲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默写四首诗歌;

  2、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3、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

  4、初步学习欣赏精彩文句;

  5、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

  2、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教学难点: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授课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3课时

  预习要求:熟读四首诗歌,阅读课文注释。借助参考书,查出《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里面不懂的字词。尝试归纳两首诗歌的主旨。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讲授一些古代诗歌常识。疏通《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字词和诗歌大意,熟读并背诵全文。完成课后练习一之1。

  教学步骤:

  一、导入:PPT出示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本课的学习。1分钟。

  二、导读《观沧海》

  (一)题解:1分钟

  简介作者,诗歌创作背景。

  见课文注释,补充,八月,曹操统一了北方,九月,经过此地。

  (二)熟悉诗歌。3分钟

  1、听《观沧海》朗读。

  2、学生齐读《观沧海》。

  3、教师点评,教正读音。重点强调“碣”“澹”“茂”的字形。

  (三)理解字词。5分钟。

  沧,青绿色。临,到,登临。碣石,(见课文注释)。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见课文注释)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成分,不译。行,运行。若,好像。其,代词,指大海。星汉,(见课文注释)。灿烂,光彩鲜明耀眼。幸,(见课文注释)。至,(见课文注释)。

  以,连词,来。咏,以诗词等来赞颂或叙述。

  (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5分钟。

  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讨论回答)

  内容:(开头两句)交待了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

  (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描写海水的和山岛。

  (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最后两句)直抒豪情。

  主旨: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五)欣赏诗歌。(讨论回答)5分钟。

  1、完成课后练习一之1。

  这首诗看似写景,实则述志。其中的日月之行四句,构思独具匠心,把大海塑造成能包容宇宙的博大宏伟的艺术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宽广胸怀和丰富的想像力,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2、赏析诗歌结构(“观”字)和动静结合的写法。

  踢目为观沧海,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作者观到的景象有哪些?哪些是动的,哪些是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沧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三 、导读《次北固山下》

  (一)题解:5分钟

  1、简介作者,诗歌创作背景。

  见课文注释。补充,作者常年在外漂泊,思乡之情浓重。(以放学留堂不得回家为喻)

  2、讲授古代诗歌常识。

  A、古代是诗歌分类。

  B、诗歌格律常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

  首联:(1)客路青山外, (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两岸阔, (4)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5)海日生残夜, (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尾联:(7)乡书何处达? (8)归雁洛阳边。

  (二)熟悉诗歌。3分钟

  1、看动画,听《次北固山下》朗读。

  2、学生齐读《次北固山下》。

  3、教师点评,教正读音。重点强调“雁”的字形。

  (三)理解字词。5分钟

  次,见课文注释。客路,见课文注释。行舟,行驶的小船。潮平,潮水涨满,似乎与两岸齐平。风正,风又顺又和。悬,挂着。残夜,见课文注释。乡书,思念故乡的书信。达,到达。

  (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讨论回答)5分钟

  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继续写船上所见,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主旨:借停舟北固山下所见, 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给人以积极、乐观的艺术享受。

  (五)背诵这两首诗歌。7分钟。

  四、布置作业:1分钟

  默写《观沧海》、《次北固山下》。熟读背诵《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不懂的字词自己查出来。借助参考书,尝试归纳诗歌《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的主旨。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讲授一些古代诗歌常识。疏通《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字词和诗歌大意,当堂背诵《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默写《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完成课后练习一之3。

  教学步骤:

  一 、简要复习第一节内容。2分钟

  1、背诵《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2、古代诗歌常识。

  二 、导读《钱塘湖春行》

  (一)题解:1分钟

  1、简介作者,诗歌创作背景及出处。

  见课文注释,补充:任杭州刺史时作。

  (二)熟悉诗歌。3分钟

  1、看动画,听《钱塘湖春行》朗读。

  2、学生齐读《钱塘湖春行》。

  3、教师点评,教正读音。

  (三)理解字词。4分钟

  水面初平,见课文注释。云脚低,见课文注释。暖树,见课文注释。不足,见课文注释。乱花,各种色彩缤纷的花朵。才,刚刚。没,遮掩。

  (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5分钟

  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

  首联:写诗人春游的地点和湖上风光。

  颔联:借“莺争暖树”“燕啄春泥”描绘早春到来时西湖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写景灵韵生动。

  颈联:表达了诗人游春的丰富感受,喜悦之情溢于文字。

  尾联:突出描写了湖东的'白沙堤,这里绿杨成荫,为诗人最爱。

  主旨:通过描绘了西湖的秀美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愉悦的心情。

  (五)欣赏诗歌。5分钟

  1、完成课后练习一之3。

  2、赏析中间二联。

  能否从诗中找出表现初春的词语?

  早莺,暖树, 新燕,春泥,乱花,浅草

  “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讨论回答)

  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三 、导读《天净沙 秋思》

  (一) 题解。3分钟

  1、简介作者,诗歌创作背景。

  见课文注释。补充:作者号 东篱。

  2、讲授古代诗歌常识。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配乐吟唱的。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

  (二)熟悉诗歌。3分钟

  1、看动画,听《天净沙 秋思》朗读。

  2、学生齐读《天净沙 秋思》。

  3、教师点评,教正读音。

  (三)理解字词。1分钟

  昏鸦,见课文注释。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讨论回答)。3分钟

  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

  前三句写景,渲染悲凉气氛。

  后两句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主旨:借一幅深秋晚景图的描绘,抒发了他乡游子深沉的思乡愁绪和孤独寂寞的情怀。

  (五)检查背诵诗歌。5分钟

  (六)默写《观沧海》、《次北固山下》。10分钟

  四 、作业:1分钟

  默写《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思考《次北固山下》“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准备课后练习一之4,练习二。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默写《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欣赏精彩诗句。归纳字词。完成课后练习一之4,练习二。

  教学步骤:

  一 、复习。24分钟‘

  (一)背诵四首诗歌。4分钟

  (二)默写《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10分钟

  (三)以《钱塘湖春行》分辨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分钟

  (四)作练习题,巩固字词音义、诗歌的作者姓名、字、号、朝代,诗歌体裁,以及诗歌内容。8分钟

  一、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

  A.沧海(cāng hǎi) 碣石(jiē shí) 绿水(lù shuǐ)

  B.竦峙(sǒng chì) 灿烂(càn làn) 浅草(qiǎn cǎo)

  C.潮平(zháo píng) 归雁(guī yàn) 沙堤(shā dī)(

  D. 啄zhuó春泥 萧瑟 sè 枯藤téng 澹澹zhàn

  二、为下列诗句中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行不足( )A.脚B.够C.充分

  2.没马蹄( )A.沉没B.没有C.遮掩

  3.昏鸦( )A.黑色B.昏迷C.黄昏

  4.星汉灿烂( )A.银河B.星星C.星和月

  5.次北固山下( )A.一次B.停泊C.游

  三、填空

  ①《观沧海》展示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②《钱塘湖春行》描绘早春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③《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词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④《次北固山下》点出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文学常识填空。

  ①《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②《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③《钱塘湖春行》选自 《白氏长庆集》,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姓名),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

  二 、赏析精彩文句。(讨论回答)10分钟

  “小桥流水人家”是否与诗歌的悲凉气氛不相符?

  用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这种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意境更为悲凉。

  前三句只是列举了景物,和诗歌的主题是怎样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小令的前三句,18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顿生色彩,都带上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全篇纯用白描勾勒出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经路;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 “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三 、完成课后练习一之4,练习二。10分钟

  四 、作业:1分钟

  课后熟读这四首诗歌和字词解释。

语文教案 篇3

  松鼠

  教学目标:

  1、领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掌握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

  3、采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

  1、先总说后分说的逻辑顺序

  2、准确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征。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有没有见过松鼠?想不想了解它的故事?那就让我们随同法国的博物馆布丰去看看松鼠吧。(出示松鼠的有关彩图)

  二、出示本课教学目标(略)

  三、学生集体朗读课文,随文指点生字读音。

  四、理清作者思路

  1、先总说松鼠的特征——具体说明松鼠的主要特征——补充说明有关松鼠的一些知识。

  2、划分课文段落层次,明确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结合完成课皇思考和练习一,1、3题。

  五、分析课文内容

  1、分析第一部分,(1)从中找出说明松鼠主要特征的词语,即“漂亮”、“驯良”、“乖巧”随文解释这三个词的含义,(2)结合读中提示,这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这一题,明确观察顺序由外到内,为什么采用这种顺序,与下文2—5小节内容排列的联系。

  2、分析第二部分第一层,即第2自然段。

  (1)松鼠外形的漂亮体现在哪些方面?

  (2)哪些词能说明其漂亮?

  (3)这段文字除运用说明发外,还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归纳总结,初步指明用拟人手法进行说明可使读者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印象。

  (5)齐声朗读这一自然段。

  快速阅读了3—5节,结合思考练习五,围绕松鼠的“吃”、“住”“行”分组展开了小型讨论,可根据课文中内容加以合理想象,设制一定的情节,以小故事的形式向同学们讲述。

  目的:

  1、通过讨论了解松鼠内在习性的“驯良”和动作的“乖巧”

  2、精彩的故事片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更熟悉,进一步体会生动说明的妙处。

  3、训练了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明确课文中材料安排与我们的讨论的不同之处,从而掌握根据事物特征组织材料的方法。

  5、第三部分,补充说明的作用。

  六、总结课文,再次明确目标。

  七、课后作业:

  1、学习完《松鼠》这篇课文,我们再来看一篇介绍松鼠的文字,想一想两篇有什么区别,你更喜欢那一篇,为什么?

  【松鼠】又称灰鼠、普通松鼠。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体中型,长20-30厘米,尾20多厘米,尾毛蓬松。体毛多灰色,有的赤褐,腹面灰白色,冬季耳尖生出毛簇,耳壳灰黑色。前后肢均发达,前肢4指,后肢5趾,指(趾)端钩爪锋利,便于攀登。行动敏捷,善于在树枝间穿行、跳跃,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实,有时也食昆虫和鸟卵,冬季有贮集食物的习性,为森林害兽。可用树叶等筑巢,有时也用鸦、鹊废巢安身。每年产仔1~4窝,每窝5~10仔。尾毛可做笔,毛皮可制衣。我国东北分布最多,西北等地也有出产。仿写训练

  2、“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首儿歌,小白兔也是同学们非常喜爱和了解的一种小动物。请同学们仿照《松鼠》一文的写法,采用生动说明的手法,抓住白兔的特征,写一篇关于“小白兔”的说明文。

  八、布置家庭作业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笋芽儿从害怕到勇敢的生长过程。

  3、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

  课件、插图、小黑板;实物:笋芽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实物、插图,激发兴趣。

  师:(出示实物)这是什么?(板书课题)说说“笋芽儿”是什么样的?(生观察后说)笋芽儿是怎样长成竹子的,想知道吗?

  二、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读准下列生字的字音。

  弹懒轰隆痒挺撒缩揉雷

  3、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le快乐tan弹奏

  乐弹

  yue音乐dan弹弓

  乐:在本课读yue,乐曲。

  弹:在本课中读tan,弹奏。

  四、指名读课文,初步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3、笋芽儿在﹍﹍季节生长。它受到了﹍﹍、﹍﹍和﹍﹍的鼓励,长出来了,看到了一个﹍﹍的世间。

  五、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后组词。

  2、学生自由观察,在小组中讲识字方法。

  3、学生自由汇报,师生共同总结。

  挡: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个当字。

  挤: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齐字。

  唤:左窄右宽,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奂,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悄:左边是竖心旁,右边是肖,上面是个小字头,下面是个月字,月字第一笔是竖。顶:形声字,左边是丁,右边是页,最后一笔是点。

  芽: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牙字。

  4、教师在黑板中范写生字,学生观察。

  5、学生分辨字形后书写。

  6、教师讲评学生的书写。

  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七、作业

  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出示生字卡片测读。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3、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讲一讲你读懂了什么?

  2、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3、笋芽儿示在水的鼓励下钻出了地面地呢?

  生说师板书。

  春雨姑娘唤醒笋芽儿

  雷公公给笋芽儿鼓励

  竹妈妈鼓励笋芽儿从石子的侧面钻出去

  4、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看到的世界是怎样的?

  5、感情朗读,角色表演。

  (1)第一、二自然段要读出柔和、轻声呼唤的语气,感觉“润物细无声”;“谁当春雨姑娘呼唤笋芽儿?低声的。”

  点拨:笋芽儿现在在哪儿啊?

  个别读演、男女分段读

  (2)第三自然段声音稍大、急促、粗重,读出个性;

  “雷公公怎么呼唤笋芽儿的,谁来试试?”

  点拨:笋芽儿怎么做?

  (3)最后两个自然段要读得响亮、自豪,表现笋芽长成竹子的欣喜。

  自读,试试怎么读好?——指名先说想怎么读再试读。

  轮读、齐读两个自然段

  6、议议:你从笋芽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7、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在这篇课文中你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原因。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优美的句子。

  板书:2、笋芽儿

  春雨姑娘睡

  雷公公缩

  竹妈妈竹子钻

  看美丽、明亮的世界

语文教案 篇5

  一、复习导入

  (一)词语复习

  师:小朋友,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可爱的春笋。(齐读课题)还和一些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让我们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先在心里读一读。(出示词卡)

  师:我的火车就要开。

  1、冲破泥土

  2、掀翻石块

  3、裹着

  4、迎着(后鼻音到位)

  师:迎字的后鼻音,你读得很到位!

  师:读这两个词语的时候,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生:“着”是轻声。

  师: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以“着”结尾也读轻声?

  生:跳着,笑着,跑着,哭着,叫着……

  师:原来以“着”结尾读轻声的词,好多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呢。

  5、生长

  师:“生长”的“长”啊,可是一个多音字,它还读?

  生:“chang”

  师:给“chang”组组词呢?

  生:日子一长,很长……(若有学生说“经chang”)

  师:“经常”的“常”可不是这个“长”哦!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二)听句练习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让我们再来练练小耳朵。仔细听好啦!

  1、冬天,笋娃娃在泥土里睡大觉。(三遍)

  师:哪个认真听的小朋友想来试着说一说?(3个—齐说)

  二、新授

  (一)第一小节

  预设一:

  师:转眼间,春天来了,沉睡了一个冬天的笋娃娃们该醒了。请小朋友们打开语文书,自己读一读第一小节,找一找是谁唤醒了笋娃娃?

  生:是春雷唤醒了笋娃娃。

  师:[出示“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谁来读?(2个——齐读)

  预设二:

  师:小朋友,“唤醒”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个词语吗?

  生:叫醒。

  师:小朋友,平时爸爸妈妈是怎样叫醒你的呀?

  生:XX,快醒醒,该起床了啊!

  师:那你能来学着春雷公公的样子来唤醒小春笋吗?

  生:小春笋,快醒醒,你已经睡了一个冬天了,该醒醒啦。

  生:小春笋,你快醒醒,该长大啦!

  师:是啊,小春笋该醒来啦!

  生:小春笋,春天来啦,天气变暖和了,花开了,鸟儿回来了,你赶快醒来吧!不要再睡啦!

  师:春雷公公呼唤得多急切呀!谁来读好这句话,来唤醒小春笋?(3个——齐读)

  多么响亮的呼唤啊!

  多么急切的呼唤啊!

  多么清脆的呼唤声啊!一起来唤醒春笋!

  预设三:

  师:在春雷的呼唤声中,春笋娃娃张开了眼睛!它们是怎么做的?自己再读读第一小节。

  生: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春笋娃娃要从地里冒出来,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再读读这句话,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春笋要冒出地面很不容易,为什么?

  生:冲破泥土,掀翻石块。

  生:泥土很厚,石块很重,要冲破泥土,掀翻石块要花很多力气的。

  师:多累啊!

  生:冲破泥土,泥土很厚的,要花很多力气呢!

  师:要费多大劲啊!还有谁来说?

  生:掀翻石块,石块很重的,弄不好还会压伤了自己。

  师:是啊,笋娃娃要从地里冒出来,必须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多不容易。

  师:谁愿意做一做笋娃娃,来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冒出地面?(3个——齐读)

  评:这个笋娃娃的力气真大。(站)

  评:你冲的速度可真快!(站)

  评:我听出来了,你冲破的可是厚厚的泥土啊!(站)

  评:你掀翻的可是重重的石块啊!(站)

  评:你可使出了吃奶的劲啊!(站)

  评:你真是冲破了重重困难,才冒出地面啊!(站)

  师:(指着站着的同学)就这样,小春笋不断从地里冒出来,这儿一个,那儿一个,争先恐后。小春笋们一起破土而出吧!一起读!

  师:这群笋娃娃,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你觉得它们怎么样?

  生:我觉得它们很勇敢。

  生:我觉得它们很坚强。

  生:我觉得它们不怕困难。

  生:我觉得它们的力气很大。

  师:是啊,笋娃娃多勇敢啊,它们 。

  笋娃娃多坚强啊,它们。

  笋娃娃不怕困难,它们。

  师:你能试着背一背第一小节吗?[出示:“一声春雷,()了春笋。它们()泥土,掀翻石块,(

  )从地里()出来。”]

  师:加大难度,咱们一起来。

  (二)第二小节

  预设一:

  师:小春笋冒出来了,它们长什么样呢?自己读读第二小节,再仔细看看19页的图,你能帮小春笋做个自我介绍吗?先读一读再同桌说一说。

  师:小春笋长什么样?

  生:我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师:你真是一个嫩生生的笋娃娃。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春笋……娃娃。”]

  生:我的脑袋尖尖的`,摸上去毛毛的。

  师:你是一个可爱的笋娃娃。也请你来读一读。

  生:我的外衣是浅褐色的,一层层的,有很多。

  师:而且每件衣服之间都贴得怎么样?(紧紧的)这就叫“裹着”。让我们一起来读好。

  预设二:

  师:在这美好的春天,可爱的笋娃娃,你们又会看到什么呢?

  生:我会看到小燕子从南方回来了,还叽叽喳喳地唱歌呢!

  生:我会看到小花盛开了,五颜六色的,非常好看。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很高兴。

  师:请你来高兴地读一读。

  生:我还会看到天空下起了细细的春雨呢!

  师:雨点打在你身上,你觉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很舒服。

  师:那你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生:我会看到小树发芽了,小草也变绿了!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很快乐。

  师:请你快乐地读一读。

  师:是啊,春天的风那么轻柔,春天的阳光那么温暖,春天的雨水那么滋润,花开了,草绿了,春笋娃娃长得多欢啊,它们——

  。(3个——齐读)

  师:俗话说“雨后春笋节节高”。你看,在春风春雨的滋润下,春笋—— ,

  [出示]能读好这两句话吗?

  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声音不够响亮。

  生:他没有读出春笋一节比一节高的感觉。

  师:你来试试!

  师:听出来了,你这个春笋娃娃长得高,长得快,长得欢。让我们向他一样来读好这两句话。

  师:来,可爱的小春笋,让我们迎着阳光,快乐地成长吧!一起来读好这篇课文。

  (三)课外延伸

  师:嫩生生的小春笋最后长成了又高又壮的竹子,真不简单,此时,你想对春笋说些什么呢?

  生:小春笋,你真勇敢,你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不怕困难,长得这么高。

  生:小春笋,你真勇敢,我要向你学习,不怕困难。

  师:李老师希望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都能像小春笋一样,不怕困难,努力向上。

  (四)生字教学

  破 迎 再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故事,能够选择有波折的典型材料;

  2、交流阅读故事的心得体会,掌握创写故事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并合理的运用到写作中;

  3、通过讲故事的训练,培养写作兴趣,能够多问“为什么”“怎么样”,写出比较精彩的故事。在创编故事中学会尊重他人的爱,学会关爱他人。

  【学习方法】赏析故事,交流阅读故事的心得体会,练笔掌握创写故事的基础知识,激发联想与想象,并合理的运用到写作中。

  【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写作方法指导

  一、导入

  1、听故事《狼》蒲松龄

  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找出故事情节及悬念或波折

  故事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悬念1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悬念2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悬念3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悬念4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二、简介故事(备课材料)

  (一)什么是故事?

  故事就是一件事,二三个人,转几个弯。就是讲“这几个人”在做什么事。故事,就是传递″人″的行为。

  故事要有核心情节和精彩的细节,称为故事核。故事是写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故事核进行的。文章所运用的各种手法目的都是先将读者引向歧途,最后再引向故事核。故事核就像目的地。

  情节就是事件。赵和松老师创作谈——好故事要好情节来保证,没有好情节就不会有好故事。那么,有了好情节,是不是一定会有好故事了呢?

  重情节,莫轻细节。细节是作品的细胞,是故事作品中刻画人物和描写事物的重要手段。故事中反映生活和塑造人物,情节是主要的,那么细节是重要的。

  ″事件″又是谁″制造″的呢?事在人为,由故事中的人物制造出来的。所以,我们在结构故事情节的'时候,不能忽略了人物。

  日常生活中,同样一件事,让不同的人去干,其结果截然不相同。正因为两个不同的人,由于他们的想法不同,做法不同,才会演绎出曲折,多变的情节来。所以,情节由人物制造的。人物在故事所规定的特定环境中,人物之间的行为轨迹,才构成了故事作品中的情节。

  情节和人物,好比一对双胞胎,是同时存在的。所以,故事不单单讲″事″,是讲″这几个人″在做什么事。

  一个故事好听不好听,好看不好看,不单单取决于情节曲折不曲折,动情不动情;还依赖于故事中人物有趣不有趣;鲜灵不鲜灵。

  故事创作要上一层楼,除了强调情节″超常″以外,还要强调″人物″的超常,就是要塑造好故事中的人物。故事中的人物塑造,它和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有何异同?强调了人物塑造,会不会削弱了故事情节?情节与人物,究竟是相生相克;还是相辅相成?为了让我们传统的故事,能与时俱进,永葆青春。我希望广大的故事作家,都来关心、研究故事的创作理论,我愿意和大家一起作进一步的讨论。

  (二)如何设定一个故事?

  1、最开始要设定背景。而且要好好地设定,因为背景占了主导位置。

  2、通过故事背景来设定人物的性格。要注意同样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会产生不同的性格。

  3、情节要通过人物的性格表现,行为和环境来设定,不然很容易离题。

  4、要注意主要人物的生活细节,可能对剧情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三)怎样才算是一个故事?

  1、要有故事背景。若故事发生在一个空洞的场所或什么也没有的地方,可不能算是一个故事。

  2、人物。若没有人物,哪能组成一个故事?

  另外注意,人物有中心人物,线索人物,周旋人物和次要人物和临时事件人物。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为什么会形成那种关系要好好地设定。因为人物的地位是很高的。

  3、生活。人总要生活,若人没有了日常生活就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了。

  4、中心。主题所围绕的就是中心。故事也是围绕着中心来发展的。例如,你选择了和平这个主题,那么中心就可以是通过战争来争取幸福和和平。或者通过爱的改造世界而得到和平。

  5、故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意义。若一个故事没有明确的意旨,没有一个使读者感动的意义,就不能算是一个故事了。

  (四)组成一个故事的元素

  ⑴故事背景⑵地点⑶人物⑷生活细节⑸主题⑹意义、主题

  (五)写故事的要点

  写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以是虚构的人和事。那么,写故事要注意什么呢?

  1、要完整的叙述一件事。有头有尾,要素齐全,层层设疑,引人入胜。

  2、人物关系的合理设定。(1)通过想象来设置人物:要根据命题中的要求,想象设置人物。(2)运用描写手法,表现人物个性:可以综合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及心理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给故事增光添彩。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那人物之间要有反差,有矛盾,差异才能产生故事的魅力。?

  3、无论大事小事都要设定好原因和结果

  4、情节不要死套,要合理运用,并要符合人物的思想与行为。情节,就是事情的发展过程。在故事里就是人物、人物关系的变化发展过程。简单说,写出的故事要有“开头——发展——结尾”的过程。当故事沿着时间顺序向前发展的时候,要注意情节的前后关联,后边说的故事,要和前面讲过的事情有关系。故事的写作顺序通常是从开始到结束,当然可以用倒叙的方式先写结果,然后再写事情的起因。有的时候还会有插叙,但要注意别把插叙成分写得太多而跑了题。?

  5、要让人物有血有肉,更要让故事给人感觉起来是真实的。

  6、内容创新。就算题材很老土也要想办法使故事变得生动有趣。方法很多,比如在叙述方法上创新一下,或者从新的角度来分析故事,大胆想象,总之就是要有新的突破。

语文教案 篇7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难点: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

  4.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

  1.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

  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

  三、同桌互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改

  一、学生自改、互评

  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写评价语

  三、师总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一、读一读

  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四、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

  二、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

  三、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

  四、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

  展示台

  根据展示台的要求自己准备,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展示

语文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完成一--四题)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复习七》的内容。(板书:复习七)

  二、练习第一题;照样子连一连,读一读。

  1.出示卡片,练习拼读

  zuōcàisōugāngēnqīn

  zhuōchāishōugānggēngqīng

  2.板书:

  捉zuōzhuō

  指名读“捉”,说说它是哪个音节拼出来的?(zhuō),老师将“捉”与zhuō用线连起来。

  3.读一读题目要求:照样子连一连,读一读。把这道题做在书上。

  4.订正。读一读。

  答案:

  捉zuō刚gān菜cài

  zhuōgāngchài

  跟gēn收sōu亲qīn

  gēngshōuqīng

  三、练习第二题: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板书:

  吹()

  欢()

  指名读一读这两个字,说说它们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吹”和“欢”右边都是“欠”,“吹”的左边是口字旁,“欢”的左边是又字旁。)然后口头组词。

  2.用同样的方法练习另外两组形近字。

  “该”和“刻”,“该”的'右边和“刻”的左边相同都是“亥”,“该”的左边是言字旁,“刻”的右边是立刀旁。

  口头组词:应该、立刻、刻苦。

  “外”和“处”这两个字都有“卜”,“外”的左边是“夕”,“处”的外边是“”。

  口头组词:外边、外面、外国;四处、到处、用处。

  3.把用熟字组成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答案:

  吹(吹风)该(应该)外(外面)

  欢(欢快)刻(刻苦)处(到处)

  四、练习第三题:读一读,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名读三个句子。

  我家只养了一只小鸡。

  林跃为什么能成为优秀运动员?

  奶奶望着窗外的大雨,心里很着急。

  说说带横线字的读音有什么不同。

  只zhǐ(只养了)为wèi(为什么)

  zhī一只小鸡wéi(成为)

  着zhē(望着)

  zháo(着急)

  (“只、为、着”是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有不同的读音。)

  五、练习第四题:选字填空,再读一读。

  1.板书:它、她、他

  说一说这三个字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2.选字填空。选择合适的字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3.订正。读一读三个句子。

  答案:

  (她)是我奶奶,已经退休了。

  (他)是男声合唱团的。

  树上有一只小鸟。(它)的叫声真好听。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课时】

  2~3节。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1、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2、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语文教案 篇10

  《第一组》教学设计

  改编之后的新语文教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按照专题组织单元。在教材整合的优势下,单元内部各部分之间联系更紧密,导语、课例、练习、资料链接、回顾、口语、习作一气呵成,为师生整体驾驭把握材料,独立学习思考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因为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的因素,普遍缺乏语文积累,阅读量小,知识面窄,严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堂上常常处于人云亦云的状态,这对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非常不利。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借助于新教材的得力编排方式,我尝试以单元合并的方法进行教学,不再一篇篇文章单独讲解,而是围绕一个大主题阅读学习,把单篇课文放在专题的大环境里领悟,

  以导语为依据,提高整体感知能力。在围绕主题的阅读过程中,学会取舍,加强对重点内容的提取处理能力,给了学生对课文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的机会,也因此为学生提供了更充分的独立思考作业的空间和时间。这样的办法比常规分篇教学节省了时间,这些时间又可以还给学生进行阅读和积累,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最大信息量。

  具体操作一般分为四次不同层次的阅读和一次自我反思回顾,细节上可根据学情适当调整。

  1、第一读(一课时):

  通读整个单元课文,初步认识生字,读准字音,能把课文读下来,基本读通句段,大致了解每课内容。可以自由朗读和默读训练交错进行。

  2、第二读(两课时):

  ⑴ 读导语,体会导语中指出的`重点,抓住核心词汇,明确单元主题。教师根据主题确定阅读提纲。

  ⑵ 学生根据阅读提纲读课文、选读课文、资料袋等内容,提炼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整理,在笔记本上做记录。

  ⑶ 通读过程中,你还对哪些话题、内容感兴趣?简要列出,教师协助做适当删减,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借助图书馆、校园网进行查阅,查阅以大量浏览为主,可做提要式记录。

  ⑷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同时融合口语交际内容。

  3、第三读:

  精读品析与跳跃阅读,品析精读课文中的重要段落,结合课后练习进行指导,进行朗读训练。

  4、第四读:

  处理略读课文,结合主题解决1-2个问题。

  5、回顾:

  自我小结本单元学习收获,在笔记本上整理列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点以及每课应把握的重点问题。

  6、简要交流:

  通过单元学习你对本专题有了哪些了解?

  7、穿插:

  字词听写、精品段落背诵检查、同步训练知识性辅助练习、同步训练阅读内容。

  这种方法省时省力,利于学生开展自学,但是小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利用早午读及有限的自习时间,凭借辅助练习册加以巩固。目前我正在尝试进一步完善这种方法。匆忙成文,恳请指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劝学教案09-21

(经典)语文教案09-14

语文古诗教案10-17

语文教案(精选)10-24

语文教案12-17

语文教案12-17

语文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