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22 09:28:5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5篇(实用)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5篇(实用)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读课文,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涵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3、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一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再现“摇桂花”的情景,感受“摇花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教学难点:理解母亲所说的那句话的真切含义。

  教学模式(或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虽然现在漫步校园,我们已经闻不到那阵阵诱人的桂花香。但是今天我们将继续跟随作家琦君的脚步,一起回到她的童年,与他共同迎接这一场姗姗来迟的(桂花雨)——————齐读课题。

  二、精读感悟

  师:作者喜欢桂花不仅因为桂花很香,更难忘的是摇桂花时的情景————————板书:摇桂花。

  那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摇桂花呢?

  师:光想还不行。摇桂花还有讲究呢!

  ①以香为突破口,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先听老师读第二自然段,同学们找一找这段话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师:谁能通过朗读把这迷人的桂花香传递给大家。

  师:沁人心脾的花香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来,让我们再次沉浸在桂花香中———生齐。

  引读:这么好的桂花,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多可惜啊,所以桂花成熟时就应当……

  ②紧扣摇花乐,学习第三节。

  师:同学们,那浓郁的桂花香让作者非常喜欢,而童年时代摇桂花的情景更是让她难以忘怀。

  师:下面请一个同学轻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其余同学找出一个最能概括作者摇花时感受的字。

  师:一个“乐”还不足以体现作者全部的快乐,要细细读文章才能领会这种快乐。

  下面请同学自学第三自然段,我给大家一些提示。

  1、品读摇花乐

  ⑴“这下我可乐了……使劲地摇”

  师:那你觉得自己最想读好这句话中的哪些词?为什么?

  学生读词

  师:听出快乐了吗?何不加上些动作表情去读一读?自己先练练吧。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成果。

  ⑵“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好香的雨呀!”

  师:同学们这句话写得美吗?如果要把这种美感读出来,你认为要读好哪些词

  “纷纷”“满头满身”从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作者也被这样的美景陶醉了,他情不自禁地赞美到————————(引读)

  师:这里作者把()比作雨,而且是()的雨。这是为什么?

  师:说得太好了,别说作者,甚至连我们大家也会这样喊。

  师:这么美的景色不看太可惜了,还是去看看吧

  师:看完后,你最想说什么?

  来,就让我们把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吧。

  2、学习请求摇桂花这部分

  师:摇桂花真是趣味无穷,可我获得这次机会还真不容易,必须得到母亲的同意。

  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请第一小组的同学读一读这句话。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谁能读出作者这种急切的心情呢?

  评议:

  师:那母亲是怎样说的呢?

  师:现在我请一位同学做母亲,一位同学做孩子,我读旁白来共同完成这个对话

  3、再次感受摇花乐

  就这样一天,两天……五天……十天……终于,母亲同意我摇桂花啦,我的`高兴劲就甭提了,来,再把这份快乐融入摇桂花中,读——“这下我可乐了……”

  师:此情此景父亲也被感染了,于是他诗兴大发,口占一绝———————————————(引读)

  a学到这里你对于父亲的这首诗,你还有哪些地方不太懂?

  b理解了以后,请你再去读读诗,看看哪些字词让你体会到了父亲的快乐?

  师:是啊!连做梦都因桂花而香甜,难怪父亲会这么快乐。

  ③引读第四自然段

  桂花摇落以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接着往下学,等到桂花摇落以后,—————————(引读)所以作者有了这样的感受——————(引读)

  师:从这句话当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体会情感

  ①学习第五自然段,体会情感

  师:说得太好了。桂花给人们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后来作者移居他乡,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每次从外地回来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女声引读)

  师:学到现在,你认为母亲留恋的仅仅是桂花和桂花香吗?

  师:那他留恋的是什么?(板书:思乡情)

  所以以后每次我从外地回来,不管带什么,母亲总会这样说——————————

  (多媒体演示)1外地的水再甜,()。

  2、外地的橘子再红,()。

  3、外地的人再亲,()。

  4、外地的环境再舒适,()。

  师:同学们都说道母亲的心坎里去了。让我们再来读读母亲的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②学习第六自然段,升华情感

  师: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香。母亲难忘,我更难忘所以每到这时,我总会—————(引)

  ③、回归课题

  师:同学们,桂花雨是美的,是香的,小时侯,它带给我的是无穷的快乐,而如今我远离故乡,它带给我的是对故乡的思念——再读课题。

  四、拓展延伸

  ①背诵古诗

  师:其实古今中外还有很多关于思乡的诗作。你能回忆得起来吗?

  ②课后作业

  学习文中的表达,写写自己童年的往事。

  打开记忆的宝库,搜寻思乡的古诗。

语文教案 篇2

  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

  1、能说出文中描绘了哪些具有特征的景物。

  2、能体会作者练字的精妙之处。

  3、通过对精妙语句的剖析,欣赏本文的语言艺术。

  4、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去,品位诗独有的.艺术魅力,进行审美的再创造。

  5、通过创作诗歌来体会特有的魅力,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

  1、导入 :可由前两课自然导入 ,也可由古代名家诗句导入 。

  2、默读课文

  3、读一读,写一写。

  4、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自然、有感情地朗读。

  5、逐节研讨。

  研讨目的:理解每一节诗的意思。

  研讨方式: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提出疑问,共同解疑。每节由两组代表报告探究结果,不能解决的疑问可请全班同学研究,或请老师解答。教师点播引导的方向,可依语言分析揣摩的一般步骤要求。

  6、齐声朗读,尽量达到背诵。

  7、再创造实践:

  写一首短诗,题目为《我眼中的》。全班交流,体会诗歌独有的艺术魅力。

  8、强调读诗的重要性,介绍古今中外的著名诗人以及他们的诗集,鼓励学生课外多读诗,多写诗,培养诗化的语言,诗化的表达。

  9、作业 :

  ——完成《课课练》。

  ——熟练背诵课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看图认识五种花。

  2、读通两则谜语,并能猜出是什么花。

  3、能用几句话写出最喜欢的一种花,让同学们猜是什么花。

  4、写好钢笔字,一个字有两个捺笔,须分清主次。

  5、熟记八条成语。

  6、学写毛笔字。

  7、练习以“我的一张照片”为话题,具体有条理地说话。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一)教学第一部分

  1、审题。(1)指名读题目。

  (2)明确练习要求。

  2、借助拼音,指导学生读词,要读准字音。

  3、投影出示这五种花朵,请学生说说每一种花朵的颜色、样子等,要求能抓住每种花的特点说,说话要流畅。并随机请学生说出这种花的名字。

  4、请学生在书上把花名与相应的花朵连上线。

  5、交流连线结果。

  6、提问:你最熟悉其中哪一种花?关于这种花,你还了解些什么,用一句或几句话向大家介绍介绍。

  (二)教学第二部分

  1、审题。(1)指名读题。

  (2)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说说读谜语遇到生字怎么办。

  (2)学生练习读谜语。

  (3)指名朗读,正音。

  (4)请学生说说,从谜语中看出每种花各有什么特点,请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回答。

  (5)猜一猜每一则谜语各指什么花,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猜。

  (6)教师随机出示“仙人掌花”与“荷花”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两种花的特点。

  (三)教学第三部分

  1、审题。(1)指名读题。

  (2)师生共同讨论,进一步强调要写出最喜欢的一种花,要抓住花的特点写,但不要写出花名。

  2、指导。

  (1)在学生明白内容的基础上,请学生用几句话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

  (2)师生随机点评有没有抓住花的特点写,句子是否通顺。发现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给予表扬。

  3、练习。

  (1)学生练习写句子。

  (2)请部分学生读自己写的句子,并由他点名请同学猜猜写的是什么花,组织学生根据要求评议。

  (3)请没有在全班读自己写句子的同学与周围同学交流,互相猜、互相评。

  4、反馈。对没有抓住特点的句子,举一两个例子组织全班同学口头修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请学生谈谈用什么方法学习成语。

  2、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成语。

  3、交流:你是怎么学习这些成语的,你学会了什么?

  4、教师根据交流情况引导点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

  5、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成语在意思有关联,读起来押韵上口,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6、指名背诵,集体齐背。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重点。

  2、指导。

  (1)请学生自己观察“途、蓬、透”。每个字有两个捺,在书写时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强调“一个字有两个捺笔,须分清主次”。

  (3)教师以“途”为例示范书写,边书写边讲解。

  3、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请该同学介绍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我家的一张照片)

  1、审题。(1)启发谈话,揭示口语交际话题“我家的一张照片”。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讨论说话的顺序。每个人根据自己说的需要确定顺序。

  (2)请学生从影集中选出一张最喜欢的照片,自由练说。

  (3)指名说,通过师生评议,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①要介绍清楚照片上有什么人,照片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拍的。

  ②自己为什么喜欢这张照片,要把话讲具体,讲得有条理。

  ③要讲真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

  3、练习。(1)分组练习说,组员之间互相评议。

  (2)每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评点。

  (2)让学生把说的话写下来。

  (3)写好后,请同学们交换影集欣赏,相互交流,增强了解,也进一步练习说话。

  第四课时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毛笔字的重点是写好两个笔画:“横折折撇”“横折折折钩”。

  2、指导。

  (1)指导学生分析“及”“乃”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讲解要领边示范书写“横折折撇”“横折折折钩”。

  3、练习。

  学生临摹。教师巡视,特别注意写字有困难的学生,并及时帮助。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纠正。

语文教案 篇4

  教授题目: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 《一定要争气》

  教材简析:

  《一定要争气》是六年制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了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青少年时期立志为自己、为祖国争气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两件事,表现了自尊、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启发人们只有不畏困难,立下志向,并做出艰苦的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文章两部分内容在结构形式上基本相同,是培养三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好材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读书研讨重点段落,学习自主阅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课外搜集童第周的材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童第周?

  指名简介童第周,教师表扬其学习的积极性。[补充实例]

  师:老师也从网上搜集了童第周的材料,请看(出示课件介绍童第周生平并附照片)谈一谈你看后的感想。[补充实例]

  [评:课前师生谈话,旨在激活课程资源,调动学生的背景知识参与到自主阅读活动中。学生与文章及资料中的童第周对话、交流,初步获得自主阅读的苦与乐。]

  [上课]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童第周的两个故事,我相信同学们经过努力学习,会有更多收获。

  请看老师板书课题,注重“要”下边“女”字的笔顺,“争”字的中间长横要长,写出来字才稳。

  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出示生词课件]这些词你会读吗?请自由读一读,你认为难读的词就多读几遍。

  教师分别检查2名同学读生词。

  师:同学们读得正确、声音响亮。

  师: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童第周为谁争气?

  生1:为自己。

  生2:为中国人。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句话。

  生3:童第周为自己、为中国人争气。

  [评:教师直接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切入提问,引导学生交流课前预读情况。这是在暗示学习方法。因为课文的题目是“一定要争气”,即点明了文中人物的主要精神状况。以此让学生快速的梳理阅读信息,进行概括。八九岁的孩子需要这种阅读思维训练。]

  师:童第周为什么为自己、为中国人争气?是怎样争气的?

  请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些,可以画出有关语句来表明自己的理解。

  (教师巡视指导读书方法)

  师:请各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评: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对课文进行研读。研读的重点目标是童第周为自己、为祖国争气的原因和具体行为,研读的方法、形式是个体自由读书、思考、圈画后的小组内交流,其间教师视导。]

  师:童第周为什么为自己争气?请你说一下。

  生1:因为他家里穷,他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儿书。

  师:你回答问题很流利,这是你自己的想法,谁有不同意见?

  生2:因为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所以他要为自己争气。

  师:同意他意见的请举手。

  (学生纷纷举手)

  师:你回答问题很全面,我也同意你的看法,请大家再读这一部分,读后学习小组内同学互相谈谈自己的感想。(课件投示出第二自然段)

  [评:教师的评价、点拨,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童第周的行为,产生情感体验。为下面有感情朗读训练奠定基础。]

  师:谁来谈谈读完这段后自己的感想?

  生1:我很同情他。

  师:为什么?

  生1:他家里穷,17岁才上中学,要是我们17岁时就要上大学了。

  师:你很会读书,知道把书中的情况和自己联系起来!

  生2:我很佩服他。

  师:为什么?

  生2:他家那么穷,年龄那么大,成绩那么差,校长要他退学,他还一次又一次请求校长让他上学,真了不起!

  师:你说得真好!和他的感想一样的举手。

  (学生纷纷举手)

  师:谁能把这种同情、佩服的感情读出来呢?

  生读后师评:你读得很不错,老师想和你比一下,请听老师读的和他哪里不一样?好不好?好在哪里?

  师读后生1评:老师读得很有语气!

  生2:老师读得有感情。

  生3:老师读出了对童第周的同情。

  生4:老师读出了对童第周的佩服。

  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吗?

  学生齐声说想。

  师:老师边读边想,尤其是从第一个“才”中老师想到他年龄的大,思想压力大;第二个“才”使老师体会到文化基础差、学习压力大;第三个“才”使老师想到他的上学难,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从“再三”体会到他不怕种种压力,下定决心上学,这样边读边想、脑中像放电影一样,为童第周想,把自己的情况和童第周比,这样边读边想,不知不觉就把同情佩服的感情读出来。请你也这样练一下,注意这些重点词语,肯定读得比老师还好!(教师用课件提示,在第二自然段中用红线标画出“才”与“再三”)

  [评:教师与学生比赛朗读,目的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咬文嚼字、展开联想、进入童第周的生活场境,换位对比,体会童第周的心情。激发“美读”的情趣。]

  学生练习后教师指名读,学生读得很有感情。

  师:可怜的童第周、坚强的童第周是怎样为自己争气的呢?

  请你说一下。

  生1:他更加发愤学习了!

  师:谁还有补充?

  生2:第二学期……(生读第三自然段作答)

  师:你回答得很全面,同意他意见的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请大家再读这部分,像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画出使你感受深的词句。读后小组内互相谈谈自己的感想,(课件投示第三自然段)(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生1:我很佩服他。

  师:谈谈你佩服他的原因行吗?

  生1: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路灯下面读外语。他起得很早,还悄悄地,怕吵醒别人,我都起不了那么早。他在路灯下读书,也不嫌困、不嫌累,我佩服他。

  生2:我也佩服他,夜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去看书,而我在家里妈妈买的台灯下也不太爱读书,光想睡觉,童第周可不是,老师让他睡觉都不睡,溜到厕所外边学习,学习还要“溜”,他多爱学习,学习多刻苦呀!

  生3:我不光佩服他,也很感动!他努力学习能赶上来,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一百分。

  生4:我很受教育,我觉得童第周说得太对了。

  师:他怎么说的?

  生4:他说:“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我受到了教育。

  师:同学们读得好,想得好,谈得更好,谁能把这种佩服、感动的心情读出来呢?请同学们边想边读,看谁读得好!

  [评:学生在教师的循循诱导中,不仅读懂了文本,而且有理有据谈出了自己的理解。长期训练下去,学生定能自主阅读,不待老师导。]

  师:谁来读读童第周发愤学习令人感动的情景?请你读。

  学生读得很有感情。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有什么好方法?能告诉大家吗?

  生:我心里非常佩服童第周,被他的做法感动了,我还把感受深的的词句画出来,边读边想童第周发愤学习的感人情景,不知不觉就读得有感情了。

  师:你画了哪些词句,能给大家看一下吗?

  (通过实物投影仪投射到大屏幕上)有如下词语:

  “更加发愤学习”“悄悄”“路灯”“夜里”“都睡了”“又”“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学习”“他终于赶上来”“都不错”“还考了100分”“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评: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在咬文嚼字,在展开联想,进入文本情境。这是名中等程度的学生。他的咬文嚼字表现在画出了文中的语句,虽然有些空泛,但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是他自己研读所得,反映了三年级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孔老师抓住了他,在下面的学习中,引导同学在评价中帮助他提高。]

  师:画得好,你掌握了老师刚才教给你的边读边画的好方法。其他同学觉得还有读得不够的地方吗?

  生:我觉得童第周心想这一句应该声音小点,因为是心里想的。

  师:对!说得好!请你读一下好吗?

  学生读这句话。

  师:大家说读得怎么样?

  生:再激动点更好?

  师:请你读一下。

  另一学生读

  师:你读书能这么细心,这么有感情,老师也比不过你了!同学们用边读边想边画的方法读书,知道了在读书中想什么,想书中描写的情景,想当时人的心情。画什么,画自己感受深的语句,读出了童第周发愤学习为自己争气的感人情景。也读出了童第周的自信、自立、自豪,就应该这样读书!

  [评:教师总结读书方法,有利于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历程,领悟到用这种方法能读懂意、读入境、读出情。有助于学生将学法迁移到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中。]

  童第周为中国人争气这部分和我们刚才学的这部分在写法上差不多,请同学们按刚才的方法来学习。

  (学生自学童第周为中国人争气这部分课文。教师巡视参与小组学习)

  师:同学们自学得认真,讨论得也热烈。下边咱们来个朗读比赛,要求不光能读好,还能说出为什么这样读的才是冠军。由于时间有限,咱分一下工,愿意读第4自然段的举手,好,第1小组;第5自然段给第2小组;第6自然段归第3小组,其他小组水平高,当裁判小组,选出裁判长,比赛完后评出冠亚季军。下边请各小组推选出能代表你们组里最高水平的队员进行辅导,把你们自己读书的绝招告诉他,一会儿参赛。

  {各小组积极推荐代表,认真辅导、教师巡视指导。)

  [评:运用小组推荐代表参加组际间的朗读比赛,让小组成员充当“小先生”辅导本组代表朗读,既能激发了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自己的特长,也能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为集体争光的竞争意识。]

  师:比赛马上开始了,请各小组代表,站立参赛。请第一小组开始读,各小组代表按顺序接着读。

  各位裁判认真听,认真评。要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的地方。

  三位选手朗读后,请第4小组选出的裁判长评议。

  生1:第一小组基本可以,尤其在读旧中国贫穷落后时,让人感到心里非常难过,不足的是“暗暗下了决心”声音太响,应小声点。

  第二小组读得非常好,读出了实验的难做和童第周刻苦的样子,不足的是教授兴奋地说的那句话再响亮点。

  第三小组读得也很好,读出了童第周的激动,可声音还是太响了,再低点更好了。

  师:那你认为谁是冠军呢?你们小组可再商量一下。

  生1:我们认为第二组是冠军。

  师:那我们只好服从裁判了,请冠军谈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生:同学们辅导得好。

  师:还很谦虚,课文好吗?

  生:课文好,很感人,我们认为读的时候要强调实验的难和童第周不怕难,你看教授一直做,我们小组画学习时画出“一直”、“非常难做”、“要有熟练的技巧”“还要耐心和细心。教授的自己做了几年都没有成功,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童第周不怕难,我们画出:“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我们想到童第周真的为中国人争了气,我们也很激动,我们画出了“童第周真行!”要读出激动的心情。

  [评:三位选手读得各有风采,裁判评价也有理有据。]

  师:说得真好!书就应该这样读,边读边想边画,收获一定很大!一块讨论研究,收获会更大。[评:既肯定了读、评双方,又指出了“边读边想边画”读书方法收获大,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好。]我们通过学习童第周少年时发愤学习为自己争气,青年时刻苦钻研为中国人争气的事后你有什么感想?

  生1:要考一百分就要发愤学习。

  生2: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努力。

  生3:我要学习童第周。

  师:说得很好!老师学习了童第周的故事后,想到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要长志气,还要自信、更要努力去做,才会成功。

  [评:适时渗透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童第周一样的人(出示名人像下附人名课件:有爱迪生、爱因斯坦、华罗庚、鲁迅、邓亚萍、比尔·盖茨)科学巨人爱因斯坦、发明家爱迪生、数学家华罗庚、文学巨匠鲁迅,世界乒乓冠军邓亚萍、世界电脑王国的主宰比尔·盖茨等等,综观古今中外的这些成功人士,童年时代的他们看上去并不比同伴聪明,他们中有的甚至被众人认为是低能儿。可是他们立大志,有自信,努力拼搏,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他们不仅为自己争了气,也为祖国争了气!

  请同学们下课后收集这些著名人物的有关材料,做一期手抄小报。

  [评:将本课话题引向课外生活,让学生收集著名人物的成功事迹,办手抄报,这是综合性学习的尝试。]

  [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回顾课文,加深理解,综合训练。

  教学过程:[略]

  总评:

  利用精读课文培养小学 三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我们进行的一个研究课题。经过理论研究与实践,从三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发展水平实际着眼,教学中我们力图做到:

  第一、以班级授课为基础,构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充分自主探究阅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全班探讨相融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第二、培养学生自主精读一篇课文的基本策略。

  课前预习,初步感知——学生按教师提示先行阅读课文或查阅相关资料,自主探究,与文本作者对话,与文本中的人、事、物对话,初步把握文本意义。

  课堂研读,引导领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或精华部分,采取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参考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师生间围绕文本再次对话、交流。

  课后延伸,迁移发展——学生积累文本精彩词句段,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等。

  第三、培养学生精读重点段落的基本策略

  读前有目标——出示教科书或师生提出的研读目标。

  读时有方法——学生按教师提示的方法、步骤学习,自主解决问题。之后,学习小组交流,推举代表整理研讨结论,准备发言。

  汇报多形式——教师组织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如读一读、说一说、画一画、演一演......还要重视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美读课文。

  评价与点拨——在学生交流、研读后,根据学习目标、任务,教师组织学生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来评价学习成效。教师的随机点拨、示范,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学习课文内容,感受自然美和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丰收的喜悦,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4.搜集查找有关麦子的资料。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几处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小麦,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吃的面包、饼干等食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吗?(了解麦子的用途)

  2.出示课件,认识麦子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以及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3.以麦浪为背景出示片段,学生自由朗读。

  在平原的深处行走,你看到最多的庄稼肯定是麦子,它从中国的北方大地漫向南方,从黄土地步入黑土地,从广袤的平原迈入曲折的丘陵,凡是有土地的地方,有人烟的地方,总能见到麦子在风中摇曳的身影,没有娇妍,不露媚俗,那是农民的杰作。所以,很多时候我把麦子当成了农民,他们朴素地融为了一体。麦子的辞典里只有两个字“成熟”,它最懂得农民的.目光。为了承诺这两个字,麦子目睹过落叶,经历过飞雪,沐浴过春雨,倾听过夏日滚过的第一声雷,独自穿越了春夏秋冬,走过了一条冰与火的历程。在这漫长的历程中,它在天地间不疾不徐地前行,不曲不折地生长,麦子的静谧与悠然,是积蓄,是酝酿。太阳越来越毒,火辣辣地拥抱着大地。接着,东南风从远方吹来,轻轻地抚摸着每一株麦子,每一寸土地。日益变黄的麦穗在麦茎上翻飞。我看见我家、邻居家以及整个村庄都在这金色的光芒中颤抖,打开的窗户飘进浓浓的麦香。年少的我这时总喜欢站在窗前屏住气息,猛吸一口空气,那成熟的收获的喜悦飘然而至。

  ——江南《成熟的麦子》

  4.谈阅读感受,导入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读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画记生字、新词,在不懂的词语旁画一个小问号。

  (3)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独立自学。

  3.小组内交流。

  (1)互相抽查生字、新词的读音。

  (2)分自然段检查课文的朗读。

  (3)交流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重点是字音准确,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小黑板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豆荚洋溢田埂镰刀挎着赤脚脚趾咧开嘴巴馋乏

  (3)写字指导:“翻”字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右靠紧些;“禁”是上下结构,上面写紧凑,下面的“示”字要写宽;“锅”字里面的“人”字不要写到“口”字里面了。

  (4)说说自己读课文的感受。(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人物的天真快乐、麦子丰收带来的喜悦、文章语言美等。)

  三、再读课文,引导质疑。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说,讨论能解决的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在小黑板上板书不懂的词语和句子以及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备下节课继续讨论。

  例如词语:娴静诱惑冷不丁蹒跚

  句子:(1)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脚走在软绵绵、油光光的泥土上,冷不丁有软泥从脚趾缝儿里冒出来,真舒服。(2)吃饱了,我们也乏了,随意往地上一躺,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

  问题:……

  3.反复读一读这些词语和句子。

  四、细读课文,尝试解决。

  带着以上问题细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小组互议、寻求帮助,尝试解决问题。

  五、作业。

  1.朗读自学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继续思考探讨小黑板上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空旷的田野、暖暖的和风、黄黄的麦子、青青的豆荚、一群活泼可爱的小伙伴,这是一幅多么美丽温馨的田野风光画啊!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着这群快乐的农家少年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受麦子黄了带来的丰收喜悦。

  二、品读课文,体会自然美与语言美。

  本课时采用随机学段,即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自学汇报,同时出示上节课未解决的问题随机解决。

  (一)以第一段为例。(假定学生汇报的是第一段)

  1.学生汇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学生评价。(在评价中指导朗读)

  引导:你认为他读得好吗?好在哪儿?你能像他一样读吗?你觉得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请你试一试。(读出自然的美、语言的美,读出自己的感受。)

  3.老师引导,其他学生补充(解决小黑板上的问题)。

  和风:和煦的风,和暖的风。

  空旷:四周宽阔敞亮,没有遮拦物。

  娴静:文静、稳重。这里指谁文静稳重?是什么写法?为什么这样写?(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麦子和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快乐成长,也代表丰收的喜悦,实际是人们心情愉快。)

  4.出示课件,感受田野风光的美。在这样的环境中,你的心情怎样?带着愉快的心情美美地读第一段。

  (二)总结学习方法。

  1.学生汇报;

  2.其他学生评价,再读;

  3.老师引导,学生补充,共同解决问题;

  4.有感情地读这一段。

  (三)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自然段。

  其他各段引导的重点

  1.第二段。

  田埂:田间的小路。(为什么是湿湿的、长长的?)

  诱惑:吸引的意思。麦子和豆荚为什么吸引着我们?吸引我们干什么?(割麦子、拾麦子)从本段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握、挎)

  (还可能是吸引我们去玩、去扯草、去放羊等,让学生自由想象。)

  出示:那些细细的、小小的身影像一只只青蚱蜢,不停地蹦着跳着……

  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唱着、笑着、玩着、闹着等)为什么说我们像青蚱蜢?(顽皮可爱、蹦蹦跳跳的样子,写出了丰收的喜悦、高兴的心情。)

  想象那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蹦蹦跳跳走在田埂上的情景,再读体会。

  2.第三段。

  (1)出示填空:

  五月的风( ),赤脚走在( )、( )的泥土上,( )有软泥从脚趾缝儿里( ),( )。

  先读括号里的词语,再连起来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换成其他词语再读一读。(如依次填入:柔柔的,松软的,湿润的,突然,钻出来,真有趣)谈谈感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母鸡教案04-26

语文备课教案01-21

语文《检阅》教案05-02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园地》教案04-14

语文写作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