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29 07:50:4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汇总[4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语文教案汇总[4篇]

语文教案 篇1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段写屠户惧狼,两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踪,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故事的转折之处,屠户开始由被动转入主动,双方形成相持局面。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在文中,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交代得很清楚。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方法阐释

  1、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能加深理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2、疏通文义是必要的,但切忌烦琐的讲解,也不必字字句句求确解。主要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行领悟,教师可作必要的提示或简要的讲解。

  3、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

  4、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一是故事之“奇”,一是作者的议论。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的关系。

  5、进行比较阅读,使所学知识内化,在超本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目标定位知识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能力

  1、进一步提高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情感学会勇敢机智的与邪恶势力作斗争。重点难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教学辅助工具

  电脑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去掉标点。)

  2、知名示范朗读

  3、点评。

  4、自由朗读。

  5、划分句中节奏

  6、理清结构。

  7、为每一段加小标题。

  8、找出主旨句

  三、小组交流,翻译课文

  1、小组交流预习翻译课文情况,重点解决疑难,串译课文。

  2、课堂交流,质疑答疑。

  3、课堂练习,翻译句子。

  4、完成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5、学生自批。

  6、自批反馈。

  7、巩固记忆。

  四、深入研读课文

  1、本文“异”在哪里,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回答?

  2、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狼的狡猾?

  五、拓展延伸

  1、阅读《狼三则》之三。

  2、说说本文“异”在哪里。

  3、完成练习。

  六、总结

  1、用蒲松龄《狼三则》最后的一句话作结。

  2、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

  3、小结。

  七、作业

  1、收集有关狼的成语。

  2、好书推荐:姜戎的《小狼小狼》《狼图腾》。

  谈话

  提出阅读要求。

  点评

  进一步明确要求

  出示问

  教师巡视,和学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启发引导,与学生共同质疑答疑

  出示问题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出示答案

  教师巡视

  出示问题

  出示问题

  出示原句

  自由朗读

  学生朗读,其他注意听。

  互评

  朗读

  划分节奏

  指名回答

  小组讨论

  相互质疑答疑

  学生完成后交流

  学生完成卡片制作

  自批

  学生记忆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完成后交流

  学生翻译理解

  指名回答

  意在分清文章节奏,为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明确文章的基本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成翻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质疑答疑,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知识卡片的建立,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建网,形成体系。通过深入研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通过拓展延伸,使所学知识内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别切通过想换内容的比较学习,进一步加强理解。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情感。拓展延伸,使语文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

  案例评价:

  本文是一篇情节比较简单故事有趣的课文;串译课文比较简单,但常用实词、虚词较多,在教学中通过朗读课文,尤其是对文章节奏的训练、课文结构、主要内容的理解等环节设计,为突破本文教学重难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文言文积累卡片的建立,又将所学知识进行了建网,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同时也为将来运用知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狼三则》之三的阅读,又进一步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运用知识提供了一个平台。本课授课效果良好。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3.通过图文结合,理解“箬竹叶、糯米、裹着”等词语,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红红的枣”等词语。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了解端午节习俗和来历。

  德育目标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课后生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讨论法 总结法

  教学准备教学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书写要领:“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午”最后一竖不要写出头。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语文教案 篇3

  1.关于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主要有:(目标2)

  (1)南侧群山的上空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的小斑点。

  (2)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问后方笔直延伸,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

  (3)排成一字模队的鹤群以此为信号,一齐掉头向左转,变成单列纵队。

  (4)排头大鹤先向有旋转,而后悠哉游哉翱翔高空。后续鹤也都一只紧接一只,向右旋转,直腾高空。

  (5)上百只鹤的鹤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飓;又如海中的巨大漩涡,缓缓升腾。

  (6)开始大小如麻雀,转眼间有如蝴蝶,不久像飞蛾,最后小如蚊。

  (7)从排头依次掉头向北,敏捷地变成一缕长长的细丝。加快速度一路向北飞去。

  2、表现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主要有:

  (1)鹤群立刻发出嘹亮的"哦--哦--哦"的啼鸣声。

  (2)静静旋转的鹤群,阵势立即崩溃,惊恐万分,慌乱啼鸣,扑打双翅,陷入一片混乱。

  (3)于是其他鹤更加狂乱啼鸣,一只紧跟一只,疾速转身,俯冲下来去追逐下滑的苍鹰。

  (4)在阳光下,鹤们双翅奋节搏击,银光闪烁。鹤群宛如暴风中飞转的云堆,迅速形成漩涡状,上下左右飞舞,光莹莹耀眼。

  3.表现鹤群救助同伴的细节有:

  (1)这时鹤群一齐发出了悲痛的啼鸣。

  (2)队列最前方很快翻身飞出两只健壮的大鹤,立即降到看来已精疲力竭。缓缓下坠的伙伴身旁,引吭高鸣,盘旋周围。

  (3)来救的两只大鹤,从左右两侧紧紧靠近伤鹤,各自伸出一只长长的翅膀,将伤鹤架起来了。

  (4)在这段时间里,其他鹤高声啼叫,盘旋高空,一齐等待伤鹤返回。

  (四)通读,进一步思索以下问题,并从总体上体会全文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1.作者描写鹤悠然飞翔于空中的意图是什么?

  2.在鹤鹰之战中,一开始写鹤群"立即崩溃""惊恐万分""陷入一片混乱",这些描写是否破坏了鹤的.形象?

  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见到因车祸倒于血泊中的人,或看见寒风中沿路乞讨的乞

  丐,或看见老人颤巍巍立于公共汽车中,人们~般作何反应。与鹤群比较,体会鹤群的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4.文章最主要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5.讨论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课题:声母 d t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字母d、t的读音。

  2. 能正确书写字母d、t。

  3. 能正确区分d与b,f与t。

  教学重点:能正确认读和书写字母 d t

  课时:第一课时

  教具:花朵字母卡、小红花

  教学过程:

  一、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客人,都是像妈妈一样关爱着你们的`老师。我想请一位小朋友来对你最喜欢的那位老师说句心里话,好吗?(好)

  小朋友:我想对某某老师说,老师,您辛苦了,我爱你。

  然后让幼儿把自己感恩的怀抱送给这位老师。

  二、 复习导入课题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好些个声母和韵母了,现在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好吗?

  1. 游戏,让花儿回家。(出示带有字母的花朵,让学生认读,认读对了才能让花儿回到枝叶上。)

  2. 在拼好的花朵中自由选择声母和韵母进行拼读。对拼读准确的小朋友奖励小红花。

  教师:小朋友们都表现得不错,今天让我们再来认识两个好朋友吧。

  三、 出示声母d

  1. 老师先范读一遍。

  2. 学生跟读。儿歌记字形,左下半圆d d d

  3. 指导小朋友观察b和d,说说能从哪些方面区分它们的不同.(从笔顺上:b先写竖,后写半圆;d先写半圆,后写竖。从半圆位置来看b是右下半圆,d是左下半圆)

  4. 教学d的书写。注意它在四线格中占中上两格,两笔写成,半圆在中格。

  5. 进行d与单韵母的拼读。

  四、 教学声母t

  1. 指导学生观察,说说它跟哪个字母很像。(f)教师画两把撑开的伞,总结伞柄朝上f f f,伞柄朝下t t t 。

  2. 读:跟读、齐读,正音。

  3. 教学t的书写。注意它在四线格中也是占两格,两笔写成,先写竖弯,再写横。

  4. 进行t与单韵母的拼读。

  五、 拓展延伸

  学习声母拍手操。也可以自己编这套操,并教家人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天地教案06-17

语文《检阅》教案05-02

《语文园地》教案04-14

语文母鸡教案04-26

语文备课教案01-21

语文翠鸟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