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时间:2024-01-03 08:03:4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1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关尹子教列子射箭的故事。告诉人们要学好一种本领,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真正弄懂并遵循其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讲课文里的故事。独立借助注释读懂课文;感悟文中讲的道理;学习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掌握规律,明白要领。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构想

  这篇文章也是文言文,仍然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1、谁来说一说,怎样学习才能学到真知识、真本领?(学生交谈。)

  2、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古文——《关尹子教射》,就能帮助同学们回答这个问题。那么,这篇古文到底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二、试读课文,理解句子意思,把课文读通顺

  1、这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同学们在过去学过几篇文言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自己读懂课文的意思。弄不懂的词句先和同学研究,实在弄不明白再问老师。学生自读自悟。同桌小组研讨,教师巡视指导。

  2、基本弄懂句子意思以后,练习把语句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

  (1)提出经过研究、讨论还弄不懂的词句,全班讨论,教师点拨。

  (2)指名朗读课文,评读,研究读好每一句话。

  三、参照译文,练习讲课文故事

  1、自己把句子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

  2、译文,看自己讲的对不对,有与译文不同的地方,想一想译文那样说好在哪里。实在弄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老师帮助解决。

  3、指名讲故事。教师结合重点词句和难句,指点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意思的方法。(意译古文的方法,不一定要一字一句地直译。)

  四、交谈从课文中悟出的道理

  1、小组交谈。

  2、全班交谈,教师引导、点拨(从列子学习的角度感悟或从关尹子对列子严格要求的角度感悟),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五、练习熟读、背诵

  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并把这个故事翻译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26关尹子教射

  告诉人们要学好一种本领,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真正弄懂并遵循其中的道理。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感悟作者对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2、读写结合,迁移训练,指导学生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课文第3节至第12节的内容,如何指导学生很好地朗读,并体会作者内心的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完成“写”的迁移训练。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

  从“天游峰”入手,抓住一个“险”字指导学生朗读。

  二、分析课文。

  由“峰”到“人”,在朗读训练中完成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清晰认识,体会作者内心的敬佩之情。

  1、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这个扫路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2、抓住作者对人物外貌的两次描写,在比较中,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⑴学生读两次外貌描写。

  ⑵启发提问:从这两次外貌描写上,你觉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⑶思考:两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

  ⑷是什么原因让作者“仔细”打量这个扫路人的?

  ⑸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①读出“轻轻松松、自在悠闲”的语气。

  ②抓住“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在朗读中感悟作者对扫路人的佩服。

  3、指导读好第10节,深化对扫路人的认识。

  通过反复读书,感悟“悠然”的含义。并在读、悟后,认识到作者对扫路人的敬佩。

  4、齐读11、12节。

  三、读写结合,迁移训练。

  回到住地的作者,对偶然相遇的扫路老人念念不忘,他会在心里叨念些什么呢?

  1、相互议一议。

  2、个别发言、交流。

  3、写写。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并感知文中运用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视频或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扫路人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认识他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疏通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划出本课生字,遇到长句子或难句子多读几遍;

  (2)如遇到不能理解的'字词,可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来帮助理解;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3、小组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ppt出示交流内容)

  4、全班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1)疑难词语、句子,全班交流解决。

  (2)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强调重点字词。(指导书写:褪)

  (3)分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字音与停顿。

  三、默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2)思考:你对天游峰的扫路人有着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

  (1)选择你最喜欢的描写天游峰景色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出示天游峰景色图片,介绍天游峰相关资料。)

  (2)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天游峰,你会用哪一个字?(交流,板书。)

  (3)请用一句话说说你对天游峰扫路人的印象。

  出示句式:这是一位的老人。

  四、小结。

  在又高又险的天游峰面前,许多游客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却每天扫一个来回,还说“不累”。是什么让他舍不得离开呢?下节课我们再仔细探讨。

  五、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读一读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抄写在摘抄本上,并思考这些句子在描写上的特点。

  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险自在悠闲

  高豁达开朗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另外再认识4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有关天游峰的图片材料、课文的朗读录音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仔细听老师说一句话,“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你听懂了什么意思?(板书:天游峰)看天游峰景色的图片,再说说看后的感受,或想到了什么诗句。

  2、相信我们读了课文后,一定会对天游峰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还要跟作者一起去认识一位可敬的老人——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完课题),他一定也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齐读课题再质疑:你们想知道有关老人的哪些情况?读了课题,你们有问题要提出来吗?(学生自由提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音,读通句子。

  2、自己喜欢哪一段就多读几遍,准备读给同学听。

  3、交流指读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理由,让同学评议读书情况,结合纠错。

  三、再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圈划文中的好句子,找出读不懂的句子或有疑问的句子准备质疑。对自己理解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准备交流。

  2、小组讨论一下各自的问题,看看能否解决别人的问题,对小组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准备质疑。

  3、交流:可以读好句子,说理由;也可以质疑提问或解答别人的问题,还可以谈自己的理解,老师结合评议交流情况,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鼓励并表扬会提问、肯动脑的学生。

  四、作业

  1、让学生认准生字的字形,找找易错的字,提醒一下班里的同学。

  2、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3、抄写本课的生词及好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老人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说说印象中的天游峰,谈谈对老人的印象。

  二、读讲课文

  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反映天游峰特点和老人特点的句子来读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2、交流读句,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进行评议,指导读书并练习读好下列段落。(第二自然段、第七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中“我徇声迎了上去…………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第六自然段、第八自然段、第十自然段)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高、陡、险、美、乐观、开朗、豁达、爱工作、勤锻炼……)

  3、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能帮我解答吗?老人扫天游峰到底累不累?(分成两组:一组认为累,一组认为不累)

  4、学生再读课文,分别从课文中找出认为累或不累的理由来。

  5、交流读句,说出理由,让人听出累或不累。

  6、评价学生读书情况,鼓励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想,要读出自己的理解来。

  三、作业

  1、摘抄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和描写天游峰特点的句子。

  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读了课文,你想对天游峰的`扫路人说什么话?(学生自由发言)

  二、读讲课文

  1、作者最后对老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引读作者的一句话)作者是不是在跟他开玩笑?

  2、讨论并说出“是”或“不是”的理由。再读作者的话,体会作者对老人的祝福。

  3、你认为老人能不能活到一百岁?为什么?再读老人的话,体会老人的乐观和自信。

  4、学到这里,你对老人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你还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5、质疑:现在你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学生讨论解决)

  三、赏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挑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读。

  2、小组读书,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1、用一句话写出自己学了课文后的感受。

  2、课外读读《守林人》。

  板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

  (高、陡、险、美)(乐观、开朗、

  豁达、自信、爱工作、勤锻炼)

  累不累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5

  一、警句激趣,导入新课

  1、电脑屏幕显示以下警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先请学生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文言为的氛围。)

  2、师:同学们说得很精彩,看来同学们对我国文言文的魅力有所领悟,并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味。今天,我们就来独立阅读一篇文言文《关尹子教射》。(板书课题:关尹子教射)。

  二、读通文章,疏通文意。

  1、师: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读古文的经验,同样也适合我们现在学习文言文。由于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所以朗读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读文言文的速度要放慢;二是要注意停顿。师范读,并出示该停顿的地方: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现在请同学们按以上的停顿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3、检查学生朗读的情况:

  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齐读

  三、读懂文章,自悟句意

  1、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除了要读得流利准确,还要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

  2、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中矣不知所以中退而习之

  三年知所以中守而勿失

  (设计意图:弄懂每一句话是的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借助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再让学生试着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四、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1、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句子的意思,并把不懂的句子记下来,留待全班交流时提出来研讨。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与译文

  先两人一组,一人读文言文,一人读译文,逐句对应读。再分男女生全班对读。

  3、教师应适时点拨的是:

  (1)有关词语的理解

  “中”:是指射中了靶子。

  “所以”:表示……的原因。

  “者”:相当于“的”的意思。

  “退而习之”:列子告辞回去,继续学习射箭。

  “守而勿失”:你要记住之所以射中的道理,不要违背它。

  (2)意译和对译的区别

  课文后面给的译文是意译,即根据文言文的整体意思用现代汉语对文章内容进行的表述。它不是课文一词一句的古今对译,如果课文的前部分是一词一句的对译,会是这样:列子学射箭,射中了靶子,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说:“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靶子吗?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能算学会射箭。”列子告辞回去学射箭。把这段话与课文后的译文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对译的语句欠连贯,甚至有些地方没说清楚。译文比较注重现代语言对古文整体内容进行正确、清楚、连贯的表达。所以,加上一些译者认为应该增加的词语和句子,可以使译文更通顺、更连贯。

  (设计意图:为了进一步突破难点,在学生自渎自悟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在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意思。再对照课文后面的译文正确理解课文的意思。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再适时地进行点拨,重点点拨的是:重点词语的理解和意义与译文的区别,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意义内容。

  五、合作探究,读书明理:

  1、学生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鼓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确定探究的问题:

  (1)讨论:从关尹子教射箭这件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谈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3、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4、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学习与生活中事例多角度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说,鼓励独特的见解。

  (设计意图:学史可以明智,而明知的关键就是从顾问中明白一个道理,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在设计这个教学环节时,我结合本学期的训练重点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先让学生质疑,再师生共同确定探究的两个问题。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思考,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引入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充分地说,鼓励独特见解,努力实践新课标“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的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认识学习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遵循规律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这样从具体到概括,再回到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发展了学生思维。)

  六、拓展、课内外延伸

  1、补充课文的结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对课文结尾的'理解。

  原文结尾还有一句:“非独射也,为国与身皆如之。”先让学生试着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再出示这句话的解释。

  (设计意图: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明白文中的道理适合于做任何事情)

  2、补充课外的两篇文言文故事:《愚公移山》、《杞人忧天》。

  把这两篇文言文故事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方法自由朗读这两篇文言文故事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我在教完课文后,从《列子》这本书中选取《愚公移山》和《杞人忧天》这两篇文言文故事,印发给学生,练读文言文。这两篇文言文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又为学生熟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环节的教学采用总结法和课外延伸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锻炼学生借助注释读通文言文的能力。)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你们知道课文和老师发给你们的这两篇文言文故事都选自哪里?(学生回答)对了,它们选自《列子》这本书。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列子》这本书的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去了解《列子》这本书,既可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又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也训练了本学期的另外一个训练重点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关尹子教射

  中矣不知所以中退而习之

  三年知所以中守而勿失

  (知道为什么)(遵循规律)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12-19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15篇12-19

语文《清明》教案设计08-26

语文课教案设计07-27

初中语文经典的教案设计03-10

语文课题教案设计02-17

语文《好学的爸爸》教案设计08-26

语文园地教案设计范文08-26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授课教案设计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