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13 07:58:4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荐]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荐]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的比喻意思。

  3、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个别字的意思并指导书写。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理解寓言的比喻意思。

  教学方法:

  学导和谐发展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生活着一个才华横溢的哲学家,他主张“依法治国”,是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就是韩非子。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寓言《自相矛盾》。

  2、教师模拟文中情境,自夸手中的笔锋利无比,什么纸都能刺穿;手中的纸非常坚固,什么笔都刺不穿。看学生反映,导入新课。

  二、引导探学:

  1、学生自读课文,并及时处理文中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并及时正音。

  3、教师指导古文的`读法(速度慢,节奏缓)并范读。

  4、学生结合课_释解释文中重点字词。

  5、全班交流对文中其他词句的理解。

  誉:称赞。吾:我。子:你。莫:没有什么。

  陷:刺穿。或:有人。曰:说。

  6、教师引导学生翻译全文。

  7、设问:楚国人听了别人问他的话,为什么“

  ——因为他的话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8、设问:你怎么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

  三、开导活学:

  1、有感情朗读全文。

  2、背诵课文(教师指导背诵方法)。

  3、小组表演这则寓言。

  4、设问:

  学习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示?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能够有感情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作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吟诵品读词作,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歌

  由《岳阳楼记》最后一段朗读导入:

  一篇《岳阳楼记》感动了历代的.文人墨客,让我们了解了范仲淹作为政治家的忧国忧思。其实他还是一名武将,曾驻守边塞多年,今天我们通过《渔家傲·秋思》这首词来领略一下他的边塞情怀。(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

  2、背景简介:

  3、释题:

  “渔家傲”是什么?

  “秋思”这一题目提示了什么信息?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2、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四、小组合作,提出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衡阳雁去无留意”这句诗如何理解?

  2、“燕然未勒归无计”是什么意思?

  五、全班讨论,解决疑问

  六、有感情地品读诗歌

  今天咱们重新认识了范仲淹。在苍凉悲壮的情境里,作者用短短几句词写出了自己和许多的将士们思乡又忧国的矛盾心理,一位巍然的令人敬畏的文人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让我们也仿佛置身于边塞的萧索中感受着将士们悲凉的心情,这就是诗词文化的魅力。

  七、背诵诗歌

  八、课堂小结: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整首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

  九、课堂练习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日积月累

  1、你都摘抄了哪些优美词语,读一读。

  2、写摘抄笔记

  3、读成语、名言

  体会持之以恒、培养习惯的重要性。

  你还收集了哪些?

  二、阅读

  1、《大龙邮票》

  进行默读练习,在规定时间内找出的主要信息。

  你的感想是什么?

  2、《邮票是怎样诞生的》

  在规定时间内找出的主要信息。

  复述的大意,同学评价。

  三、巩固复习。

  1 选择正确的读音

  提供(ɡōnɡ ɡònɡ)

  参谋(à óu )

  琢磨(zhuó zuó)

  秦俑(ōnɡ ǒnɡ)

  2 选词填空。

  采用采取采纳

  班主任()了同学们的意见。

  罗斯福()了普及集邮的许多措施。

  我们的书本是()再生纸浆制造出来的。

  歌颂赞扬赞美

  美丽的集邮册()了伟大的祖国。

  游客禁不住()江南秀美的风光。

  诚实守信的行为应该得到()。

  第二课时

  一、综合实践

  1 在邮票展览会上,我做了准备我的`发言是

  2 开卷有益中的,我最喜欢因为

  3 在记叙一件事情或说明一件事物时,应当真实编造,因为

  二、金钥匙

  1、你了解到什么,大声读一读。

  2、评价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复习

  1、读片段完成练习

  罗斯福曾经以总统的名义,采取了一些普及集邮的措施。他让人把一部邮票印刷机装在一辆巡回车上,开到各地作示范表演,车上陈列着美国的各种邮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开展了一个捐献邮票慰问伤员的运动,罗斯福积极参加,不间断地把自己的重复的邮票捐献给伤员,一直到他去世。

  这段讲了罗斯福为了

  做了许多工作,包括

  2、给下面的词语找个近义词。

  不间断 捐献

  3、罗斯福做为一位总统,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我对此的看法是

  第三课时(大显身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举行邮票展示会,这节我们继续举办邮票展示会

  二、学生上台谈我最喜欢的邮票

  三、仿写《大龙邮票》写上说明的文字。

  第四、五课时

  (习作略)

  七、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4

  教师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情感。

  2、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场面描写。

  3、指导学生读写迁移,能完成小练笔。

  学生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习作者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场面描写。

  3、读写迁移,能完成小练笔。

  教学重点、难点:

  送别时老师的叮嘱以及肖邦的情感变化,教学时,要通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等方法带领学生质疑、理解体会。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3课,齐读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对于这样一位伟大人物的刻画,文中却只有一句对他的语言描述,细心的你能快速找到它么?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祖国沦陷→离别祖国→思念祖国→难忘祖国

  2、明确目标: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离别祖国,感受离别的动人场面

  3、效果预期:

  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有信心么?准备好了么?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离别的场景,

  梳理全段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策略:默读课文2自然段这段写了告别的哪三个场景?哪个场景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圈出关键词语,并在旁边批注感受。

  以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2)四人小组交流:

  (内容包括:1、读懂了什么?2、是从哪里读懂的?3、是怎么读懂的?4、想到了什么?5、还有哪里读不懂?)

  自主学习: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受,各成员进行整理和分工。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交流:

  四人小组上台交流,重点引导汇报以下几点:

  (1)赠送银杯

  (1)(结合文中句子“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交流时引导学生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刻画了这个感人的场景。

  补充时,学生交流出了“宁恋家乡一抔土,莫恋他乡万两金”

  (2)吟唱送别曲

  (结合文中句子“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交流时拓展《即使你远在他乡》歌词,深化学生情感。

  (3)老师叮嘱

  师相机评点:你们很会读书,善于从书中得出自己的见解;你们能从课外资料中应证自己的观点,真了不起!

  指导朗读:让我们把这浓浓的师生离别情,爱国情读出来吧!

  教师小结作者的表达方法。

  任务二:

  快速浏览第4段,肖邦用怎样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日夜思念?有感情地读一读,交流读书的感受,看看作者的叙述有什么特点?

  (2)四人小组交流:

  (内容包括:1、读懂了什么?2、是从哪里读懂的?3、是怎么读懂的?4、想到了什么?5、还有哪里读不懂?)

  自主学习: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受,各成员进行整理和分工。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交流:

  四人小组上台交流,重点引导汇报以下几点:

  作者是按照先总后分的叙述特点表达的。

  指导朗读

  三、检测导结:

  想象肖邦的同学们离别时的画面是怎样的?试着写一写。

  可以从人物的对话、神态、动作几方面来写。学习作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四、总结:

  课文通过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课题用"把心脏带回祖国"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板书设计

  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吟唱送别曲 环境描写

  离别祖国 老师叮嘱 神态、动作

  赠送银杯 语言

  【教学总结】

  学完了《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的心情竟然久久不能平静。我被一个长眠在异国他乡,灵魂却渴望回归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深深地打动了。我相信学生们同我一样,也一定或多或少会有感动。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因此我对本课的教学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揭题质疑

  上课伊始,我首先抓住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题目中的“我”是谁? “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让学生初步体会肖邦的爱国之情。然后话锋一转:可是,肖邦既然如此地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不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国家?为什么当初要选择离开呢?

  2、带着问题初读探疑

  让学生通过读,体会到了肖邦“不得不”离开祖国的无奈,通过从课内课外获取信息,理解肖邦被逼、悲愤中离开祖国的不得已:正是在这样一种动荡不安的形势下,肖邦的亲人、老师和朋友们督促着肖邦出国去深造,并通过他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获取荣誉。

  3、深读课文,抓重点句

  肖邦的那份强烈的爱国情感,与他离开祖国前夕,他的老师和同学特地为他送行时的谆谆嘱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课文“送行”一段是全文的'一个重点段,描写具体细致,情感渲染淋漓尽致。

  4、讨论解疑、悟情

  我抓住“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这几个“送别”场面,引导学生感悟人物情感,再一次从肖邦的神态、动作中体悟他满怀爱国之心、报国无门、远走他乡的无奈和忧愤,当然还有一份对祖国的不舍。当《即使你远在他乡》的送别曲在课堂中响起时,我相信,学生此刻已经走进了肖邦的内心……这样,顺理成章就能理解肖邦在异国他乡用音乐作为武器、拼命工作、忧愤而死的生活经历,就能理解肖邦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热爱和眷恋。

  通过这四步,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肖邦不仅是一个杰出的音乐家,还是一个满腔热情的爱国者,从而使学生对肖邦的敬仰之情达到沸腾的顶点,同时也使学生在心中升腾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理解了本文之后,引导学生背诵第2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16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积累部分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教学重点:

  1、识字学词

  2、采用多种方法激发读书兴趣,品味语言,感受课文的内涵。

  教具准备:

  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感恩的心》 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会唱的同学一起唱。

  2、看出来了同学们都很喜欢这首歌,歌中唱到了谁?

  3、你们平时观察过自己的妈妈吗?

  生自由发言

  4、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课件出示课本插图)他观察了妈妈的什么?

  生看图回答问题

  5、揭示课题,板书《妈妈睡了》

  6、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个题目呢?

  7、生自由回答。(“睡了”应该读得很轻)练读。

  8、下面我们一起去认识小作者的妈妈。师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出来了,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在读的时候,要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把课文读到你满意为止。

  2、生自由练读。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练读,一会儿进行汇报朗读。

  (2)指名朗读。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a、妈妈明亮的眼睛闭上了,弯弯的眉毛也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b、她细软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儿的额头上。

  这两个句子较长,注意断句指导。师范读。生练读。

  三、由扶到放,自主识字

  1、同学们的课文读得真认真,老师相信你们对生字朋友也一定很熟悉了,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出示带汉语拼音的生字词,认识哪个读哪个。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读生词。

  3、去掉拼音,学生认读生词。

  4、开火车读。抢读。

  5、出示课件“摘苹果识字游戏”这些生字朋友飞出了课本来到生活中你还认识他们吗?

  6、生回答苹果树上相应的 “禁止吸烟 先下后上 熟食 吸尘器 眉笔并说说在哪里见过他们。

  四、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生字同学们已经牢牢掌握了,下面请同学学习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3、生1:我知道了妈妈睡得很香,是从“睡得好熟”知道的。

  生2:我知道了妈妈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我是从“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知道的。

  师:(板书“美丽”,出示“美丽”一段)自由读这段,看还能读出什么?

  生练读,感悟:“好像在给我唱催眠的歌谣”说明妈妈爱我们。

  师小结:妈妈爱我们,我也爱妈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爱再读这段。

  生练读。

  4、除了这里,你还喜欢哪部分?

  生3:我知道妈妈很慈祥。

  你怎么理解“慈祥”?在你的生活中谁非常慈祥?(板书“慈祥”)

  生3:奶奶或者老师……

  师:究竟什么是慈祥,大家读了这一段,就会知道。(出示本段)

  生读后,体会出妈妈对我们的爱。

  5、出示“好累”一段。(板书“好累”)

  生4:妈妈干了很多活确实累了,连小鸟、树叶奏出的歌声也听不到。

  师:是呀,她确实该好好睡一觉了。应该怎样读这段呢?

  生5:妈妈累了刚睡着,所以我们声音要小,别把妈妈吵醒。

  生6:妈妈这么爱我们,要读出对妈妈的疼爱。

  生练读。

  五、小结

  妈妈为了家庭,为了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操劳,可她却无怨无悔,多么值得我们去爱呀!就让

  我们带着深沉的爱再来读课文,千万别吵醒妈妈。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1、同学读得很动情,我想问同学们你的妈妈什么样?

  2、生自由发言

  3、当你妈妈美美的、甜甜地一觉醒来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4、生自由动情发言

  生1:妈妈你辛苦了,我给你捶背吧!

  生2:妈妈你太累了,以后能做的事我自己做……

  …… ……

  5、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也想说说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很平凡,也并不美丽。是妈妈教我学走路学说话,为我洗衣、做饭,辛苦工作挣钱供我读书。20多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付出,青丝已成白发,如今女儿已长大,又该用什么来回报您呢?让我们用最真挚的语言来读给生养我们的妈妈听。

  6、教师激情引读,配乐《感恩的心》师生共同朗读全文。

  二、学习生字

  1、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田字格里的8个字。

  重点指导:“先”上面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略长,下面的竖弯钩要写得圆润

  “闭”门字框不能写得太窄。

  “响”“讲”“汗”都是左右结构,且都左窄右宽。

  作业设计

  1、妈妈辛苦了,为妈妈做一件事,如倒茶,捶背,拿拖鞋……

  2、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表达你对妈妈的爱意。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能理解“探索奥秘、颤抖”等词的意思。

  2、会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3、通过抓住关键句朗读想象,感受毕莱恩是和狼做朋友的过程,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毕莱恩和狼做朋友的过程,读好课文中的关键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书写“狼”,读准字音,交流对狼的认识 师总结:狼一种凶恶的动物,可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却是“和狼做朋友”。

  2、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特别想了解什么。(板书:谁?怎么?) 谁和狼做朋友?他是怎么和狼做朋友的?他为什么要和狼做朋友?

  他就不怕和狼做朋友么?

  师总结:小朋友可真能提问,带着问题读书、学习,我们会学得更有趣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读课文,开始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毕莱恩 德国科学家 探索奥秘

  师:第一组词,谁来读。

  师:这位德国科学家,他在探索什么奥秘?(读好探索北极狼的奥秘),如果你也是一位科学家,你想探索什么奥秘?

  师:你看,当我们特别想了解某一事物,并去寻找关于它的秘密时,我们就可以说是(探索奥秘)

  师:让我们连起来把这三个词来读读。

  叫声凄惨 浑身颤抖 师:这两个词都是写什么?

  师总结:是的,这是毕莱恩救起的第一只狼,他还给他取名叫(福子),一起再来读读这两个词。

  双眼紧闭 奄奄一息

  师:这组词语也是写

  师:这是毕莱恩救起的'第二只狼。这只狼受伤时( )。

  (过渡)现在,你能用上这些词把毕莱恩两次救狼的经过说一说么。

  3、理清课文脉络

  德国科学家毕莱恩,一个人来到原始森林( ),他先救起了( )的福子,并和福子成了好朋友,又救起了一只( )的小狼。从此,毕莱恩和北极狼成了朋友。

  师:说得真好,现在我们都知道是谁和北极狼做朋友?那他们又是如何慢慢成为朋友的?就让我们细细地来读读毕莱恩救福子的这件事情吧。这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先请人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三、深感毕莱恩和“福子”做朋友

  1、生个别读第二自然段。

  2、毕莱恩第一次见到福子时,它是什么样子的?

  3、交流读好句子“它浑身不停地颤抖,腿上流着血。”

  “颤抖”:颤抖就是?福子,福子,为什么你的全身颤抖不停?

  (引导学生走入,读好句子) 师引读:是啊,此时的福子是多么的害怕,它还是一只小狼(读) 可能还是第一次离开狼妈妈,它叫唤着同伴,声音越来越凄惨(读) 它已经叫唤了好长时间,却没有盼到同伴,它浑身颤抖得更厉害了(读)

  是啊,他不仅全身颤抖,还发出了凄惨的叫声,仿佛在说?

  此时,它最需要的是?

  (请你接着往下读)

  4、交流“毕莱恩看看四周没有别的狼,便小心地把小狼抱回了木屋。

  此时毕莱恩为什么要看看四周?

  从这“小心地”一词里面你又读出了什么?

  师总结:是啊,虽然毕莱恩怕弄伤小狼,可是此时他也害怕小狼会把自己弄伤,所以此时它是“小心地”(板书小心地)

  让我们把一起来读读毕莱恩和福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吧。

  (过渡)毕莱恩又是如何照顾福子的呢?

  5、交流“他给小狼冲洗伤口、上药、喂食,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福子”。

  ▲毕莱恩为小狼做了哪些事情?(屏幕一一列出) 他给小狼冲洗伤口。

  他给小狼上药。

  他给小狼喂食。

  他还给小狼起了个名字叫福子。

  ▲毕莱恩还会为小狼做些什么呢?

  ▲这样的照顾仅仅是一天么?两天么?是啊,在疗伤的这一段时间,毕莱恩都是(引读)

  (过渡)毕莱恩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福子。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6、列读毕莱恩和福子之间的关系 毕莱恩要把它放回森林。福子依依不舍地走了。

  晚上,福子常常会回到木屋前轻声地嚎叫,毕莱恩就会打开门迎接它。

  师生对读,男女对读。

  师引读:是啊,当毕莱恩将福子放回森林时,福子(依依不舍地走了),毕莱恩对福子也是(依依不舍)。(板书:依依不舍);晚上,福子也常常会回到木屋前轻声地嚎叫,毕莱恩就会(迎接)它。是啊,他总是盼着老朋友来看望他呢!(板书:迎接)

  7、小结 师:是啊,毕莱恩与福子之间,就是这样从“小心地、依依不舍”,再到“迎接”,最终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之间的这一段友谊是多么与众不同,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2.3两节,将这份温暖藏在心间。

  (过渡)毕莱恩与另一只小狼之间又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呢?下节课咱们再来交流。最后我们写一写词语。

  四、书写生字 喂药

  1、在写这两个词时都要注意些什么

  2、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