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02-20 10:42:0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语文教案汇编7篇

语文教案 篇1

  课题:语文七色光二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积累形近字和多音字能正确运用。积累四字词语和俗语,了解成语“专心致志”的由来,并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举办故事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收集、处理材料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收集古今中外关于“专心致志”的故事,并进行讲一讲。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1.练

  形近字辨析填空要注意从偏旁部首上引导学生区别字意的'不同。

  多音字注音、组词。

  2.日积月累。

  (1)小组内书读。

  (1)引导学生感受四字词语、俗语的大意。

  (2)练习背诵

  3.知识窗。

  (1)自读、互读、,交流读懂了什么?

  (2)用专心致志写一句话。

  1.大家一起来。

  2.分组互评。

  3.上台讲故事。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任务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4。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方法:

  自读法 导读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春暖花开的季节就要来到了,你想说些什么?你想看到什么?我们能用眼睛看见这美丽的春天,真好!一位盲姑娘说:“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该多好啊!今天,我们带着他美好的心愿,深深的期盼学习一篇感人致深的文章,题目就是lt;永生的眼睛gt; 深情地读一读这个课题。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的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 读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2。师 通过读课文,你都读懂了些什么?

  生:我读懂了课文讲了琳达一家三代人都捐献了自己的角膜。

  生:我读懂了,父亲是个有爱心的人。

  3。师:你们真会读书,读一遍就有这么多的收获。

  三、品读词句,理解内容。

  1。师:让我们走入文中,再次默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如果有你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生: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动的句子。

  2。师: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看看谁读的更有感情,并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生:互相读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3。集体交流。

  师:谁能把你认为感动的句子说给我们听听?

  生:我找到的感动的句子是:”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父亲非常有爱心,他不仅捐献了自己的角膜,而且也希望他死后,他的女儿和外孙女也能捐献眼睛角膜。

  师:父亲用这句话来教育女儿,还有谁也找到了这句?

  生:”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我的感受是:父亲他和妈妈决定死后把自己的眼睛角膜捐献出去,他一直在为别人着想。

  师:父亲用这句话来安慰女儿,当时父亲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父亲的心情是冷静的,平静的。

  师:让我们来平静的读一读父亲的这句话。

  生:齐读父亲的话。

  师:父亲的心中真的平静吗?

  生:不平静,因为当时的'女儿不能接受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去做,他也很难过,痛苦,但他要安慰女儿,所以只有这样说才能安慰自己的女儿。

  师:是的,谁不为失去亲人而痛苦呢,但作为父亲,他只能压抑心中的悲痛,以平静的心情去面对,只有这样,才能安慰自己的女儿。

  师:你能找出这句中最重要的词语吗?

  生:我找到的是有意义,因为,如果我们的死后能帮助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是有意义的,帮助了别人,别人获得的光明,我们应该感到高兴才是。

  师:是的,父亲认为这是有意义的。

  生:我找到的是最珍贵,因为他把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给了别人,自己就没有了,而且这是用钱买不到的,所以最珍贵

  师:你还找到了哪些句子?

  生:”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美妙!”说明父亲很想捐献角膜给盲童,让他重见光明,得到快乐。

  生:我找到的是这一句:”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父亲觉得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会明白的。

  师:父亲这样的举动,也一定让他们自豪的。

  生:”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从这句话中,我知道温迪他知道妈妈和外公这样做是为了让更多的盲人重见光明。

  师:温迪真是个善良的孩子。

  生: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个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

  师: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生齐读)

  师:在这一刻,我们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而是——

  生:关爱他人,为别人着想,无私奉献。师板书。

  四、升华感情 总结全文 。

  师:此时此刻,我相信,大家的心情不一样了,你们为故事中的人物而骄傲吗?

  生:大声说:骄傲

  师:为谁?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为父亲感到骄傲,因为他用自己的言行和行动感动了一家人,他一心为他人着想,他也让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受到了感染。

  生:我为琳达感到骄傲,因为他先开始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这样去做,到后来他也同意父亲的做法,并且亲自捐献了父亲的眼睛角膜。

  师:我们为琳达的巨大改变而骄傲。

  生:我为温迪而骄傲,因为他在14岁的时候就能理解外公这样去做,真的很了不起,他很善良,懂得去关心别人。

  师:我为父亲,琳达,温迪而骄傲。他们一家三代为了帮助别人,捐献眼睛角膜的善举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使我们懂得了生命的价值,要有意义。

  师:学到这,我们知道永生的眼睛就是:

  生:帮助别人,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给他人带来希望,带来光明,生命的延续。

  师;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一读这个课题。

  生:深情的齐读课题。

  师总结: 同学们,生命因短暂和仅有一次而显得极为宝贵,然而器官捐献自愿者们战胜了短暂,生命的价值得以升华,获得了永恒,我们将从更多人的身上看到这种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代代延续下去。

  板书: 永生的眼睛

  关爱他人 无私奉献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一、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三、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1、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⑴“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⑵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⑶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⑷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⑴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⑵“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⑷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六、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说明文的层次结构

  二、教学法

  讲授法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通读课文了解大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重点分析第一小段。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说明文的阅读要点入手,分析怎样阅读说明文,从而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语言学家吕叔湘

  (三)检查预习题第三条

  查词典,大体辨析下面各组词。

  意图组合障碍倚赖

  意念连缀阻碍依赖

  意思组成

  意义

  (四)通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这三件事儿都是极不平常的,都是使人类不同于别的高等动物的

  ------------。(特征,特征之一)

  2、。一句话,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表达变化无穷的---------。

  3、人类语言采用--------作为手段,而不采用手势或图画,也不是偶然的。

  (五)用一句话归纳三小段的大意

  第一段:强调人类的语言是使人类不同于别的高等动物的特征之一。

  第二段:说明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第三段:说明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而不采用手势或图画,也不是偶然的。

  (六)师生共同阅读第一小段

  1、请同学朗读第一小段

  2、找出本段的重点句子。

  3、一小段共有几句话,可分几个层。

  4、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是什么关系?如何理解“好象”“稀松”“可是”“实在”?

  5、第三句话到第七句话是什么关系?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6、为什么先比吃饭、走路,后比说话?

  7、讨论读中提示

  8、总结这一小段

  (七)小结本课内容

  (八)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预习第二小段

  板书设计

  人高等动物

  1、人类会烧熟了吃1、别的动物都吃生的

  2、人类直起身子来用两2、别的动物让身体跟地

  条腿走路,把上肢解面平行,有几条腿使几条腿

  放出来干别的、更重

  要的活儿。

  3、人类的嘴除了吃东西3、别的动物的嘴只会吃东西

  还会说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第二小段,讨论有关练习。理解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作业

  二、师生共同分析第二小段

  1、指名朗读这一小段

  2、用一句话归纳人类语言的特点

  3、给这一小段分层次

  第一层:叙述作者对两句的认识过程。

  第二层;通过对比,分析这两句话的说法。

  第三层:从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分析人类语言能“随机应变”的原因

  4、讨论第一层次

  思考这两句错在哪里?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5、讨论第二层次

  通过鹦鹉、猩猩和人进行比较,说明了什么?

  讨论这一层次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讨论读中指示

  6、分析第三层次

  (1)这一部分是什么结构?

  (2)第8、9两句从什么角度分析人类语言的特点?

  (3)第10句总结特点

  (4)体会第11句的作用

  7、讨论这一小段中几处括号的作用

  8、讨论读中指示

  9、小结这一小段

  三、揣摩语言的准确性。

  1、其实这三件事儿都是极不平常的,都是使人类不同于别的高等动物的特征。

  (为什么要加上“别的”二字?)

  2、只有人类直起身子来用两条腿走路,把上肢解放出来干别的、更重要的活儿。

  (“上肢”改成“手”行不行?为什么?)

  3、至于猩猩,根据西方学者拿黑猩猩做试验的结果,它们能学会极其有限的一点符号语言,可是学不会把它变成有声语言。

  (“极其有限的一点”对“符号语言”起了什么作用?)

  本人意图

  4、形成无数的“意念”

  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

  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意图”与“意念”有什么区别?“意思”与“意义”有什么差异?)

  五、讨论思考和练习第二条:

  阅读第2段,想想为什么先说鹦鹉、猩猩的'所谓“语言”,为什么从大师兄的作文说起。

  六、小结本课

  七、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预习第二小段

  板书设计

  人类语言的本质特点

  内部结构:音素——音节——多音节

  连缀组合

  (一方面……又……再……)变化无穷

  “随机应变”表达功能:无数意念,配以语音,综合运用(一句话)

  (另一方面……又……然后……)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研读第三小段;体会说明文的结构的层次;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作业

  二、师生共同分析第三小段

  1、齐读这一小段

  2、思考这一小段可分几个层次?

  第一层:指名中心句

  第二层:说明为什么语言用声音作为手段?

  第三层:总结归纳全文。

  3、分析第二层次

  4、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把声音与形象进行比较?

  声音的优点是:A白天和黑夜都能发挥作用,且不受阻碍;

  B声音的有效距离大

  C声音可以把手解放出来

  D声音的速度快

  声音的缺点是:没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形象的优、缺点是什么?

  5、分析最后一句的作用。

  A在本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B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本文三段都运用了比较说明的方法。说说运用这些方法对具体说明人类语言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7、讨论文中的读中提示。

  三、联系全文,分析说明文的层次结构。

  四、观全文,说说三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五、结全文的写作特点

  1、层次清楚,有条不紊的说明。

  2、语言特点。

  六、吕叔湘先生曾批评下面一些语句不够准确,你能看出毛病来吗?

  1、7月底到8月中旬的非洲,阳光灿烂,繁花似锦……

  七、归纳总结全文的中心思想。

  八、布置作业

  1、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识字(一)2.口 耳 目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认识“ク”偏旁。

  2.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记生字。

  教学难点:认识12个生字。

  教学用具:投影片(自制一部分)、生字卡片。

  教 程:

  一、联系生活,自主识字:

  1.让学生看图,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边说,教师边贴上对应的生字卡片)

  2.学生观察图,图右下角的象形图和生字在形象上有什么联系?

  3.尝试认字:出示生字,请学生找出已经认识的生字,并说出你是怎么认识的',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二、拼音识字,读准字音。

  1.出示几个生字,并注上拼音,请学生看拼音识字。

  2.请一个同学带领大家读。

  3.教师点拨:字头,竹是翘舌音。

  4.学生自由练读生字,同桌对读,组内指读。

  三、识字竞赛:

  1.这些字你已经认识了多少,看谁认得又多又快。

  2.学生介绍自己认读又多又快的秘诀。

  四、巩固识字

  1.选生字卡片放在实物图下的括号里。

  2.游戏,有的拿生字有的拿图,找相对应的朋友。

  3.区分“目”与“木”的字义。读词语卡片:目光 节目 木马 树木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直接导入

  师:通过预习谁能告诉我小牛是用什么办法找朋友的?(板书课题:《征友启事》)

  2、质疑

  师:通过预习,把你懂得的问题提出来考考大家。(让学生自由说)

  教师把有价值的问题特别强调,如:征友是什么意思?启事是什么意思?它想征什么样的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那么多有意思的问题,看谁通过读书能解决?读书要注意读准字音,不掉字、不添字,边读边想。

  2、小组合作读书。

  小伙伴互相帮助把句子读通。都觉得难读的.句子教师帮助、指导。

  3、读后释疑。

  师;初读课文你懂了什么?(围绕质疑中的问题)

  4、示范读

  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教师范读时,提醒学生认真倾听。

  三、再读课文识生字

  1、学生小声读课文,边读边记生字。

  2、分小组合作识字,互相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然后指名在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熟字加偏旁、猜谜语等)

  3、分小组读生字卡片,丰富词汇。(卡片上拼音带字,组多个词)

  4、请小老师教读生字、词。

  5、抽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词。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三个字“张、迎、或”,分别说说它们是什么结构?部首是什么?特别注意戈字旁的讲解。

  2、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互相说说怎样写才好看。如:哪一画应该写长点,哪一画应该舒展些,哪一画靠近竖中线等。

  3、描红。

  4、示范写。

  5、临写。

  6、练习、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一张卡片,学生出示相应的卡片,看谁出得又快又准。然后再请一个孩子教读。

  2、教师提问:我们知道,小牛想找

  教案《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征友启事》教案与教学反思》,来自网!

  朋友,它贴出了征友启事。(引出课题)那它贴出了几张征友启事?(两张)教师出示小牛的两张启事。

  二、品读感悟

  1、请孩子们先自己小声读一读这两张启事,然后指名读。请其他孩子评一评。

  2、在书上用波浪线画出两张启事的不同之处,请人到黑板演示。同桌互相说说不同之处的意思。然后请人在全班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孩子理解“谁能做到”和“谁能做到其中一点”,体会“或者”的意思。)再分男女生读这两张启事。

  3、请孩子们在课文中找一找,第一张征友启事贴出过后出现了怎样的结果?请人读一读答案(第三段),再请人来评一评。小组表演读。孩子带着头饰表演读,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读书、表演,在具体的情景中感悟小动物们渴望交到朋友的兴奋心情,及交不到朋友的失望,理解“兴奋的跑过去,又摇着头走了”。请小组在全班表演读。指名说说,如果你是这些小动物,当你摇着头离开时,你会说些什么?

  4、师:小牛没找到朋友就去找老牛,它对老牛说了些什么呢?它当时的心情怎样?指名说说。讨论:你在什么时候会对别人诉苦?引导孩子体会小牛一个朋友也没找到时的伤心、失望、难过心情。(4、5自然段的学习)

  (1)同桌互读,体会小牛心情。

  (2)师生齐读。

  5、师:于是小牛又贴出了第二张启事。这次它找到朋友了吗?小牛和小动物们的心情怎样?(8—13自然段的学习)

  (1)让孩子们说一说在平时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高兴事,演一演当时的表情和动作。引导孩子们体会小动物们看到启事和交到朋友后高兴的'心情。

  (2)小组内分角色读。

  (3)指名分角色读。学生评价。

  (4)戴着头饰表演读。

  5、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师引导:为什么小牛开始一个朋友也没找到,后来就有了许多朋友?(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如果你能既想到自己的需要,又能考虑到别人的爱好,那么一定能交到许多好朋友。

  6、师生一起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读整篇课文,再整体感悟。

  三、拓展延伸

  你也来写一张征友启事。(先分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最后动笔写)教师指导一下格式。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组词。

  教学反思

  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训练。因而在本课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孩子们的朗读训练,我将教学中的朗读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感受、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比如在指导孩子们读小牛向老牛诉苦这一段的时候,开始他们总是读不好,后来我问:“你一般在什么时候会去找别人诉苦?”他们有的说:“在遇到难题时会抱怨诉苦。”有的说:“别人欺负我时我会诉苦。”有的说:“我受委屈时想诉苦。”说出了各种各样的情况,全是他们亲身经历,切身感受过的事情。这时我再让他们读,发现很多孩子都是皱着眉头读的,他们自然而然的就读出了小牛那种伤心、失望的心情。在后来小动物们看到启事后高兴地和小牛交朋友时有许多对话,需要带着高兴的感情来读。我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我告诉他们:“上次诗歌朗诵比赛我们得了第一名。”(这之前他们不知道)他们听了后立刻欢呼、跳跃起来。这时我引导他们读这一部分时,他们个个都是满脸微笑,神采飞扬的。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文中一些细节的分析,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父爱。

  二、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

  同学们,我们说了朱自清先生是在收到父亲的一封信有感而发写了这篇《背影》,我们文中在最后一段也提到了这封信,请同学们找到文中引用的父亲信中的那句话:

  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多有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父亲说到,他身体平安,但又说大去之期不远矣,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父亲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难道是因为他老了,思维混乱了吗?同学们想一想啊,要让这句话变得不矛盾,应该怎么样改一下呢?老师想到一种改法——我身体平安。(这样只说身体平安,就不矛盾了嘛?同学们有其他的改法吗?)

  我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多有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担心)

  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多有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感动、愧疚) 请同学们试想你是朱自清先生,看到这几句话你是什么反映?(对比三句话)

  由此可以看出:父亲说自己身体平安,是不想朱自清担心,不想分他的心,体现出处处替儿子考虑的爱。说大去之期不远正体现了他对远方儿子的思念,内心里希望儿子回家看自己,希望和儿子见面。这种矛盾将父亲对儿子的爱和思念体现的淋漓尽致啊。

  2.探究感悟

  同学们再来看,朱自清先生读了父亲的信后,在晶莹的泪光中回忆起了父亲的背影,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他流泪了,为什么呢?因为感动,他读出了信中饱含的父爱;也有愧疚,文中开始便说道自己两年不见父亲了,父亲老了,儿子却不能长伴身旁照顾他,怎么能不愧疚呢?除了这次流泪,回忆中朱自清先生在回忆中也多次流泪,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几次写他流泪:(分组讨论,找出并思考作者为什么流泪)

  A初到徐州,感伤而流泪

  问:作者这次为什么流泪?

  对比一下我和父亲的反映。

  我:悲伤的流泪

  父亲:”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父亲并不是不伤心,他自己的母亲去世了,又失业了,但父亲是家里的支柱,他不能倒,必须坚强的支撑整个家庭。

  B.望父买橘,感动而流泪

  问:作者这次又为什么流泪呢?

  我说:”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去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朱自清想自己去,但父亲坚持要去,自己费点事,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老师可以提出两个问题来引导:1.父亲本来人胖,爬月台不方便,朱自清想要自己去,可是父亲却要坚持要去,为

  什么?2.父亲买回橘子后抖了抖身上的灰尘的这一动作,我们体会到了什么————为儿子做事的满足,一个父亲的满足。)

  C.临别叮嘱,感动而流泪、心酸

  这里父亲又说了两句话: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语言是感情的载体,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隐藏的感情,我打算让学生分析这句话的“!”是否可以换成“。”

  ———是不可以换的,感叹号在这里加强语气,强调,表现出父亲强调儿子一定要记得到了那边来信,自己很担心,一定要让儿子来信报平安。)

  (可以让学生来读出强调的感觉,读出不同的语气,以读促进学生对情感的'把握)

  父亲又惦念路途平安,叮嘱儿子回到北京要来信报平安,好让他放心。看似简单朴实的话语却饱含着父亲的关怀与爱。

  进去吧,里边没人。(让学生对比下面两句话:“进去吧,里边没人。”和“里边没人,进去吧。”——引导学生发现,第一句话强调人,第二句话强调物,从而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

  父亲当时的境况是怎么样的呀?

  A祖母去世

  B失业

  C身体不好

  这个时候父亲还要撑起一个家,父亲容易吗?

  朱自清先生也 觉得父亲很不容易,所以他流泪了,是心酸的泪水。

  3、总结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可是我们的作者不是因为伤心而流泪,他的泪,是感动,是思念,还带着一些愧疚。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文中作者三次流泪的细节的分析,体会到了父亲对朱自清先生平淡却深沉的爱,确实让人感动啊,我们同学们生活中一定也会遇到这种让人感动的细节,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将你的父亲疼爱你的小细节写出来,咱们看看谁最能体会父亲的心意。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春》教案03-08

语文《养花》 教案02-13

语文草原教案02-13

语文《桥》教案02-25

《语文园地》教案02-26

【热】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阅读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