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03-09 17:21:0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6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情景式的教学环境中,能正确地演奏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能自然、有感情的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体验三拍子音乐带来的美感。

  2、通过感受、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学唱歌曲《萤火虫》,指导学生用天真、纯朴的情感来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给他们带来的愉快心情。

  3、能自信地、有表情地进行交流和综合表演,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团队意识,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在三拍子音乐的伴奏下,能用打击乐器和肢体动作表现出强和弱。

  2、唱好八分音符。

  3、指导学生能用轻切、自然的声音演唱。

  【教具准备】

  打击乐器、多媒体

  【教学内容】

  1、感受、体验三四拍音乐。

  2、学唱歌曲《萤火虫》。

  3、综合表演。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进教室,随三拍子音乐飞进教室

  师:与小伙伴一起舞蹈,和老师一起跳一跳。摆出你们最漂亮的造型。

  (二) 快乐音乐园

  1、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去快乐音乐园, 我们来到了孔雀园,请你听一听听到了那根羽毛上的音?

  2、猜谜语

  师:夏夜里,谁提来,一盏一盏小灯笼;小灯笼,象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不是灯也不是星,是什么呢?

  3、揭示课题,出示歌词,学生朗读歌词。

  4、节奏乐园

  (1)师:萤火虫把我们先带到了节奏乐园,你能听出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吗?老师想请大家帮助我一起听,好吗?(媒体出示)

  (2)师:你能根据这种拍子的强弱规律用动作来表示吗?

  (3)师:你能用打击乐器随着音乐演奏吗?(媒体出示)现在就请各组一个小朋友拿好打击乐器,其他学生模仿该乐器一起拍一拍,敲一敲。

  (4)学生小组进行练习。

  (5)师:小朋友都练习得很认真,现在请每一组先来演示一遍。

  5、舞蹈乐园

  (1)学生听音乐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喜欢的萤火虫。

  师:申能模仿飞舞的萤火虫,请小朋友做一做,看谁做的最好看。

  (2)与老师一起共舞

  师:现在让我们听着音乐和你喜欢的萤火虫一起舞蹈吧。

  (3)师:音乐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觉?

  师;老师从你们刚才的舞姿中已经感受到了。

  6、歌唱乐园

  (1)师:萤火虫给我们带来了优美的`旋律,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

  (2)师弹奏旋律,学生用lu哼唱旋律。

  (3)使用连和断唱第一和第二小节,请学生说出不同的感受。

  (3)师弹旋律,轻声和身边的小朋友一起对唱歌曲旋律。

  (4)师:你觉得你有哪些地方不会唱吗?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演唱

  (5)师;让我们完整演唱一遍旋律。

  (6)填上歌词,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7)完整演唱歌曲。

  (8)用舞蹈表现歌曲。

  (9)用打击乐表现歌曲。

  7、表演乐园

  师:让我们和你喜欢的萤火虫一起唱唱跳跳吧。第一遍齐唱,第二遍学生小组唱加上打击乐,第三遍舞蹈表现,第四遍边唱边跳。

  (三)总结

  1、师:今天在萤火虫的引领下我们参加了很多音乐活动。你知道吗?小小的萤火虫生命非常短暂,但在短暂的生命里还无私奉献自己的一点点光,我们更应该向它学什么呢?

  2、师:无私的萤火虫又要到别的地方去帮助黑暗中的朋友了,就让我们跟着它一起轻轻地飞出去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指导学生通过自学,重点体会人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强化感悟,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读读记记“储备、干脆、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等词语。

  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2、过程性目标:

  ⑴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指着课前画的三只不同样子的松鼠,这是什么?(松鼠)松鼠在你脑海中是一个怎样的印象?(活泼可爱、灵活乖巧、惹人喜爱)是啊,松鼠被成为“大森林的精灵”,你手头上有多少关于这小精灵的资料?交流一下吧!板书:贮存粮食、灵巧可爱、树上搭窝。

  2、如果有一天松鼠跑到我们家里来了,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学习课文。

  3、板书课题:22*、跑进家来的松鼠(注意“鼠”的写法)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己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2、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松鼠在“家”做了哪些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后交流,课文讲了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后,在我们家接二连三发生的一些趣事:把鹿角当树枝、千方百计储存冬粮(偷方糖和晾蘑菇)、垫温暖的窝的事。(板书)

  发生的这些事都是松鼠平时的生活习性使然,结合谈。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事,读后再小组内交流最喜欢的事的经过,并结合相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重点句子的解析:

  ①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这句话介绍的是松鼠的习性。写松鼠在我们家“整天满屋乱跑”“动作灵活地跳来跳去”,可从“惊人”“从来没有”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小松鼠的这些行为并没有丝毫的'埋怨,我们读到的只有称赞。)

  ②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儿给它找去呢?

  (松鼠“跳”到小作者的肩上,“蹭”他的脸,还“轻轻咬”他的耳朵,俨然,松鼠已成为小作者亲密的伙伴。对于松鼠的喜好,小作者已了然于心。描写松鼠的几个动词,不仅写出了松鼠的可爱灵活,更流露出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③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爸爸的这句话对松鼠因喜爱而产生的宽容溢于言表。知道是松鼠偷吃了糖,发现自己一直错怪了自己的孩子,爸爸不仅没有责怪松鼠,反而“哈哈大笑”,认为这是松鼠的天性,还夸奖它“不甘落后”。)

  ④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也许它跑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吧?我们心里空落落的。

  (松鼠不见了,作者一家人到处去找,却又哪儿也找不到。虽然猜想它也许跑回了森林,可作者一家人的心里是“空落落”的,他们多么舍不得这只可爱的松鼠啊。)

  交流其他语句。

  3、交流中穿插朗读训练:请你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

  四、再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1、交流作者表达方法。

  (要点:通过松鼠在“我”家的几件趣事反映松鼠的可爱,表达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之情是隐藏其中的;文中爸爸的话和作者的议论从侧面反映了作者一家对松鼠的喜爱。)

  2、作者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松鼠的习性。文章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有趣。松鼠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着荒唐事,可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是那么可爱,因此,这些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就如孩子的调皮。细细读来,课文处处充溢着对松鼠的喜爱。

  五、拓展延伸

  1、启发练笔:让学生想象:如果松鼠跑到你的家里,你会怎么做?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相关的阅读材料,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

  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理清课文条理,了解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飞”和“夺”,通过理解红军“抢时间”和“攻天险”两部分,体会到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投影天险:两岸高山峻岭,大渡河水流湍急,涛声震耳欲聋,铁索桥在风中摇荡。

  教师引语: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板书:泸定桥)于是,为攻夺天险,长征中一场最为悲壮的战斗打响了!(板书:飞夺)

  2、昨天,我们很多同学都提前预习了课文,现在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请同学们打开书122页,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课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讲的?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自读自悟,交流汇报

  1、课题“飞夺泸定桥”中关键词是什么?“飞”、“夺”各是什么意思?

  2、通过刚才的阅读,谁能围绕课题来说一说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讲的?

  教师随机板书:抢时间攻天险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主要写了红四团28日早上接到紧急命令,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赶在敌人前面,攻下天险泸定桥,消灭了守城敌人,获得胜利。

  3、同学们,在刚才读课文中有问题吗?现在可以把你们读书思考后仍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但要注意,看谁提的问题质量高。

  学生可能会提出:

  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敌人为什么要喊“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课文本来应该主要写攻天险泸定桥,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篇幅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部分内容?

  ……

  刚才大家提了很多很不错的问题,咱们随着课文的阅读,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如果不能解决或者老师遗忘了的话,你们最后再提出来,好不好?

  4、现在,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段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自己解决。(学生读书思考)

  谁为说说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学生谈看法。(学生可从天险角度、敌人情况、时间紧、路程远、任务重等方面说)

  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就能把问题解决了。

  三、体会“抢时间”,初步释疑

  1、请大家再读读第4、5自然段,思考:红军战士是怎么抢时间到达泸定桥的?

  ①用“——”和“~~”分别画出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怎样克服困难的?

  困难:A、高山峻岭;B、敌人阻击;C、一整天没吃饭;D、对岸敌人出现火把;E、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A、翻山越岭;B、击溃敌人;C、忘记饥饿和疲劳;D、点火赛跑;E、冒雨前进;F、智斗敌人;G、敌宿营,我照进……

  ②说一说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支怎样的红军队伍?

  学生谈看法,结合所画的句子来说。

  如:机智——与敌人的对话;

  顽强——克服重重困难:山高路远、忍饥挨饿、冒雨摸黑、与敌作战;

  ……

  2、和同桌一起配合读一读,把红军的英勇顽强读出来。

  3、我们大家来试一试,女生来读描写困难的句子,男生来读红军英勇地克服困难的句子。(男女生轮读)

  四、体会“天险”,深入释疑

  1、老师发现同学们提出的另外几个问题,都与天险泸定桥密切相关,那就让我们读读第6自然段,看能否再次自己解决疑问。

  同学们,请你们边读边画一画表现泸定桥十分险要的词语,准备谈谈自己的体会。

  ①桥险: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一不小心,就有掉下去的可能)

  ②水急: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桥下水流湍急,掉下去必死无疑)

  ③敌狂: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过桥等于到敌人的枪口上去送死)

  如有同学在课前收集了关于泸定桥的`资料,也可以请其读给大家听一听。

  2、小结。

  泸定桥险象环生、大渡河水流湍急、敌人凶狠嚣张。对于红军来说,真的是天险难越啊!同学们,老师很想和你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我们大家一起体会体会泸定桥的险,行吗?(教师引读: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向桥下一看……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

  3、下面我们再回头来看一下刚才提出来的问题: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泸定桥这天险和对岸两个团的敌人,已很难攻打了,若再加上增援的两个旅,这场仗就更难打了。难怪课文里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五、体会“攻天险”,再次感悟

  1、红军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抢在敌人前面到达泸定桥,但面对天险和敌人的防守,红四团是怎样攻打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8、9自然段,看你对这支红军队伍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读书后讨论后汇报。

  学生可能会谈到:

  在“抢时间”那几段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的英勇顽强;在“攻天险”这两段中,我们可以更深地体会到他们的奋不顾身:失足落水会牺牲;枪弹打中会牺牲;烈火烧身会牺牲……可以说随时都会有生命的危险,但他们还是很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

  这是一支英雄的队伍:从团长、政委到二连、三连,都是那么不怕牺牲。

  最令人敬佩的是二连的22位英雄:他们是突击队员,课文写他们“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正因有了这些英雄们的舍生忘死,在泸定桥上才杀出了一条血路,才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

  3、体会得真不错。脚下是涛天巨浪,身边是枪林弹雨,桥头是熊熊大火,对岸是凶狠的敌人,红四团的战士们正是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敌人刻骨的仇恨,才使他们“飞”过了天险,粉碎了敌人的妄想,取得了长征中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让我们满怀着对英雄们的崇敬之情,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8、9自然段吧!

  4、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读8、9自然段。

  5、让我们回到1935年,再来看看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

  录像:电影《大渡河》中“飞夺泸定桥”片段。

  6、看得出,同学们的心灵已经被这群舍生忘死的英雄深深地震撼了。战士们“攻天险”这些场面直接给我们展示出了红军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精神。那作者为什么还要描写时间紧、路途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呢?

  学生思考后可能会回答:写时间紧、路途险,更能表现出红军的英勇顽强;正因天险如此之险,居然被红军攻下了,才说明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六、总结全文

  1、同学们,学完了课文,现在能谈谈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可从自己所体会到的课文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写作顺序等方面去谈)

  2、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3、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通过读书讨论,解决了自己提出来的问题,真能干!老师相信,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红四团的高大形象一定会永远矗立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老师更相信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像红军叔叔一样坚强勇敢!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以及热爱大海的感情。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以及热爱大海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感情朗读,边读文边想象句子所表达的情景。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课文中重点词句所表达的情景,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孩子们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收集海滨风光图片及有关资料。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看孩子在大海边嬉戏玩耍的场景,他们快乐吗?你想知道他们怎样和大海亲密接触的吗?(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通课文。

  2.查字典理解“珍藏”等词语的意思。

  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语的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准了没有?句子是否通顺?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踏浪堆城堡拾贝壳看船出海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孩子们是怎样踏浪的?画出相关句子。

  2.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句子:孩子们踩在软软的.细沙上,叫着,跳着,笑着奔向大海,留下一串串小脚印。

  3.学生自读句子,想象画面。

  4.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5.结合学生回答,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孩子们心中的喜悦,读出大海给孩子们所带来的欢乐。

  6.另外几句,着重指导学生读出浪花的可爱与顽皮,在读中体会作者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7.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教师小结,交代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感受到了孩子们在海边踏浪的快乐。

  2.一起读第一自然段。

  3.那大海给孩子们还带来了哪些快乐?今天继续学习下面饿内容。

  二、学习课文的二——四自然段。

  1.自由读2、3、4自然段,把你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想一想,你对哪些地方感兴趣?

  2.小组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或内容。

  3.全班交流。

  (a)堆城堡:在沙滩上,孩子们是怎样寻找快乐的呢?

  指导朗读。

  他们除了堆城堡,还堆了什么?

  (b)拾贝壳。渴望了解大海的孩子们还想到什么呢?

  4.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整体回归。

  1.齐读课文。

  2.学完了课文,你知道大海个孩子们带来了哪些快乐呢?

  3.师总结:大海给孩子们带来很多的快乐,大海也带给了孩子们许多的神秘,孩子们徜徉其中是那样的幸福。

  四、小练笔。试着有课文中的相关词句写句子。

  板书设计:

  小孩与大海

  踏浪

  堆城堡

  乐趣

  拾贝壳

  看船出航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13个,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2.学会按照课文后练习第3题的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3.懂得对敌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并和敌人斗争到底。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分段,精读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1.简介《西游记》。

  2.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同学们想学吗?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

  ①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②口头填空: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2、读后检查。(略)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全文可分几段? (提示:可采用“找重点段”分段法)

  2.分段讨论:

  可以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全文分三段,三次怒打为一段,首、尾各一段。

  第二种分法:三次怒打独立成段分成三段,首、尾各一段,共分五段。

  四、精读第二段。

  孙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学习第一次怒打。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

  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嗅、凝视、吆喝、举、打、识破、追赶)

  说说“以”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3.齐读写唐僧的句子,从“责怪”一词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点?

  4.课文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写的:一写白骨精;二写孙悟空;三写唐僧。主要写孙悟空。

  5.按三步给第二自然段分成三层。指名三人各读一层。

  6.简要说说孙悟空—打白骨精的经过。

  7.总结学法:

  ① 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② 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③ 分层次一按三步分三层。

  ④ 说经过—简要说说打的经过。

  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内容下节课再学习。

  五、作业。

  1.完成作业题1、2、3。

  2.熟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巩固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三、四、五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徒弟、诡计、妖怪、金箍棒、识破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回顾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四段。

  (1)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来。

  (2)给三、四段划分层次。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三人分别读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语句),读后评价。

  3.分四人小组轮读第四自然段。小组内互相帮助。

  4.指名三人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评价,老师点拨。

  5.根据课后第2题的提示,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边读边填写下表:

  ┌────┬───────┬──────┬─────┐

  │ │孙悟空怒打妖精│ 白骨精逃跑 │ 唐僧阻挡 │

  ├────┼───────┼──────┼─────┤

  │ —打 │ │ │ │

  ├────┼───────┼──────┼─────┤

  │ 二打 │ │ │ │

  ├────┼───────┼──────┼─────┤

  │ 三打 │ │ │ │

  └────┴───────┴──────┴─────┘

  根据上面的语句讨论:

  (1)读读写白骨精第二次、第三次变化和逃跑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白骨精是怎样的? (诡计多端、善于变化)联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读读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思想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火眼金睛善于识破妖计敢于斗争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3)读读唐僧阻挡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唐僧说的“人以悲慈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话错在哪里? (本来意思是:做人要慈善,要有同情心,唐僧对白骨精讲慈悲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店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不应该对敌人讲慈悲。)

  (4)三次写法不同有什么好处? 充分揭露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表现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反映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弱点;同时这样写避免了语句的重复,把故事推向高潮,.为唐僧最后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作了铺垫。

  三、学习第五段。唐僧不但认不出妖怪,反而把敢于打妖怪的孙悟空怎样了?齐读课文最后—段。

  四、作业。

  1.作业本5、6题。

  2.读熟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熟读课文,回答课文第1题的几个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认识,按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性命索性慈悲诡计多端腾空而去毛发直竖

  二、指名读课文(5人每人一段)

  读后回答课后题1的3个小题目。

  三、按照课后第3题的提示,简要地复述“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1.复述“—打”经过。

  ①复述的要求:

  (1)内容正确,不丢主要内容

  妖怪想吃唐僧,变成村姑。

  一打:悟空识破妖怪,打妖怪,妖怪逃。

  唐僧责怪悟空。

  ②语言简洁(说得具体在这儿不作要求)。

  ③语句通顺,用词得当。

  学生试着复述。师生评议。

  2.复述“二打”经过。

  3.复述“三打”经过。

  四、作业。

  1.熟读全文。

  2.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分析:

  《草原》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的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神往。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同学们,请读课题《草原》。感觉怎么样?

  (生大声读课题,进入情境。)

  2、谈谈你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想象后整理语言回答,既培养成了想象能力,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二、 学习课文

  (一)理请文章思路

  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自由读课文,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草原?从哪里感受到?

  学生回答:美丽的草原

  热闹的草原

  热情的草原

  ……

  (个性化阅读,每人组织自己的语言来谈自已读课文后对草原的感受,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二)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1、默读课文后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从哪里能让你感受到的草原景色的美丽。

  2、学生汇报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课件出示草原视频,结合抓住关键词语和想象理解句子的含义。通过品读,体会作者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这个环节,出示多媒体草原视频,让学生能够亲眼看到草原的.广阔与草原各种景物,使学生化抽象为具体,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阅历上的不足,同时也成功地激发也学生对草原景色美丽的认同与倾心。这样就体现了课程中的人文性。而对于字词句段的训练,则通过找句子,画词语,加想像,谈体会,品佳句等教学手段来实现,这样就体现了课程中的工具性。)

  (三)品赏佳句,背诵第一自然段:

  1、 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把它背诵下来。

  2、理清第一自然段的叙述顺序,指导全段背诵。

  (本课目标之一就是要背诵第一、二自然段,对于中下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在课堂作必要的背诵指导,有利于学生掌握记忆方法,增强自学能力。)

  三、练习延伸;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想象,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一想,说一说吗?

  2、学生集体反馈交流。

  3、动笔实践: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可以唱歌;可以写诗,可以写一段话来赞美草原……

  (学生想象现在大草原是什么样的,并用语言描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创新意识。,又通过动笔实践,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 总结全文。

  自我评析:

  1、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情怀。

  我通过“朗诵课题导入——阅读文章——图片视频展示——讨论研究——品味欣赏——拓展延伸”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主动读书,乐意读书,学会读书,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的效果。

  2、让语文教学突出探究学习的模式。

  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从中达成信息交流,获得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受到美的感染。

  3、让语文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3-03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2-16

小学语文《aoe》的教案09-08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1-09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9-02

小学语文教案11-03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7-06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