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04-18 10:46:0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5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学生认识全班同学的姓,学习识字,增加识字量,了解有关百家姓的一些知识。

  2.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拓展学生知识面。初步学习搜集和运用信息,和别人交流信息。

  活动重点:让学生认识自己班上同学的姓,了解有关百家姓的一些知识,了解综合性学习的一些学习方法与过程。

  活动难点:学生解决问题是本课难点。

  教学总课时:五课时。

  活动准备:

  教学总过程:

  一、准备阶段(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激发学生对自己姓什么这个问题感兴趣。

  2.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姓,确定探究内容。

  3.根据探究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组内分工。

  4.指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数学老师姓XX,美术老师姓XX,我姓XX。

  你们也有各自不同的`或相同的姓,请大家介绍自己姓什么吧!教师随机板书学生介绍的姓,让学生自己教读黑板上的姓,让全班同学认识这些姓。对你们自己的姓想知道些什么,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设计理念:用学生自己的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去思考,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身边事物的兴趣。)

  (二)确定探究话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归纳出几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1.自己跟谁姓?

  2.自己姓的来历?

  3.有关姓的趣事。

  (三)寻求探究方法

  既然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哪你们该怎么办呢?(众说纷纭)

  老师归纳出可行的办法提出建议:

  1.请相同姓的同学分为一组,进行商量,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2.回去问家长,不懂就问长智慧!

  3.上网查资料,勤动手,万事解决不用!

  以上方法进行综合使用效果最好。

  (设计理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三)尝试解决问题

  1.每个同学都用上面三种方法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姓进行分组,同姓的分在一起确定组长。

  3.指导组长根据同学的特长分工。

  (出示要求:组长负责召集全体组员,安排具体工作;每组有资料收集员、资料整理员、成果汇报负责人等;做到每个组员有事做。)

  (四)布置探究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任务搜集相关资料。

  二、搜集整理阶段(两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根据内容来分类搜集整理资料;

  2.指导学生整理资料时逐步找出问题的答案;

  3.根据学生资料内容,帮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展示成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经过辛勤的劳动,我们有了丰收的成果。

  (二)学习方法

  1.出示资料筛选标准(是否与提出的问题有关。)

  2.教师以“王”这个姓为例教会学生如何筛选资料。

  (1)“王”姓的来历?

  (2)有关王姓的趣事。

  要求:选择的资料必须与问题有直接关系,资料的排列要归类,要有序。

  (三)筛选资料(小组讨论,共同决定。)

  (四)形成观点

  以“王”姓为例指导学生找出前面提出探究问题的答案。

  (五)作业布置

  利用课余时间修改并完善本组的探究出的答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丑小鸭》是一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子历经种种挫折,磨难,最后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上,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让他们体会丑小鸭成长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幸以及变成天鹅后它的心情变化。在理解丑小鸭的不幸时,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从而更容易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更深刻的理解文本的内涵。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引导学生体会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迹,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在朗读中理解词、句的意思,理解丑小鸭为什么能成为白天鹅,体会文章内涵。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格林兄弟的童话,谁一说是哪个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有趣的童话故事。这故事是享誉世界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写的,名叫《丑小鸭》。(板书课题:28丑小鸭)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线将课后的生字在课文中划出来,多读几遍,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或查字典来解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检查生字的读音,注意下面生字的读音。

  惩罚、嫉妒、姊妹、沼泽、嘲笑、自卑、清澈、清晰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可以小声地跟着读,进一步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4.边读课文边看图,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指名回答上述问题。(课文主要讲的是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自出生以来就被人欺负,被迫离开家,在历经了种种苦难、歧视、挫折之后,终于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的故事。)

  6.出示《丑小鸭》的插图,根据插图讲故事。

  7.师生点评。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四、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生字所带的词,读一读,写一写。。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着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学习课文。

  1.学习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小鸭子因为太丑,所以他的兄弟姐妹都欺负他。)

  联系上下文理解“惩罚、排挤、嫉妒“等词的意思。

  为什么兄弟姐妹都欺负他?(因为他长的难看。)

  为什么他们说小鸭子长得难看?

  (因为他们是以鸭子的标准来衡量的,所以他们说小鸭子长的难看。)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小鸭子离开了家。)

  最后使小鸭子下决心离开家的是谁的态度?什么样的态度?

  理解“冷漠”,指导朗读妈妈的话,读出冷漠的语气。

  如果你听到妈妈用冷漠的语气赶你出家门,你的心情回怎样?(非常伤心、难过)

  指导朗读小鸭离家出走的句子,读出非常伤心、难过的语气。

  (3)快速默读阅读1—2自然段,用一句

  话概括本段内容。(小鸭子不愿忍受兄弟姐妹的欺负而离开了家。)

  2.学习3、4、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讲小鸭子离开家后遇到的种种磨难。)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讲过沼泽地时差被猎狗咬死,在婆婆家遭到母鸡和猫的嘲笑。)

  母鸡和猫为什么要嘲笑他?(因为他不会生蛋。)

  母鸡和猫是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小鸭子的'?(以自己的标准,猫会捉老鼠,母鸡会下蛋,所以鸭子也应该下蛋。)

  理解“嘲笑”,指导朗读母鸡和猫的话,读出嘲笑、讥讽的语气。

  他听到别人的嘲笑就离开了,这说明了什么?

  (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人要活的有尊严,没有尊严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他还要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3)指名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冬天小鸭子差点被河水冻死以及遭到孩子们的追打。)

  当小鸭子看到大雁妈妈带领孩子们往南飞时,他的心情怎样?(羡慕)

  “羡慕”是什么意思?

  小鸭子羡慕他们什么?这说明什么?(羡慕他们能在蓝天展翅高飞,说明小鸭子虽然历经苦难,可是他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勇气,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对生活依然充满希望。)

  指导朗读,读出小鸭对天鹅的羡慕。

  (4)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3.指名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看图、边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经历种种磨难的丑小鸭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当丑小鸭发现自己是美丽的只天鹅时心情怎样?(欣喜、高兴、快乐)从那些句子读出来的?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欣喜的语气。

  三、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全文。

  四、质疑。

  五、拓展引申。

  选择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把对他们想说的话写下来。

  我想对丑小鸭说:_____________。

  我想对鸭妈妈说:_____________。

  我想对丑小鸭说:_____________。

  我想对猫说:―――――――――――――――。

  我想对猎犬说:――――――――――――――。

  我想对孩子们说:―――――――――――――。

  板书:

  丑小鸭

  经历磨难丑小鸭白天鹅

  拓展阅读: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背诵课文。

  2、 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

  3、 能从课文中领悟到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 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并尝试在课外读一些文言文。

  一、导入新课

  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投影片):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师范读课文(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也可读两遍。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师范读课文(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也可读两遍。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

  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读书明理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联系实际谈谈,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五、练习背诵

  六、课后扩展

  教师把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习读文言文,还可以试着背诵一篇。

  七、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2、(表演作业)分小组、分角色,演课本剧;

  3、(搜集作业)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课堂目标

  1. 认识笔画、笔顺,田字格,学习拿笔姿势,了解写字的意义,为学习写字作准备。

  2. 阅读方面,学习两个句子读一首儿歌。同时认读7个汉字。

  教 法

  趣味教学法、观察法、谈话法。

  教 具 生字卡片、课件。

  课 时 3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句子,通过学习可以使我们懂得学习写字的好处,你们想学会吗?

  二、教学句子。

  1、教师反复带读这两个句子。

  2、学生个人读。

  3、分小组读

  4、齐读。

  三、认读生字,培养识字能力。

  1、从第一句话中抽出 语文课、我们、写字 、三个词语认、读、记。

  2、从第一句话中抽出 笔画、笔顺、认真、三个词语认、读、记。

  四、集中识字

  1、出示字卡,师领认读。

  2、学生自由读。

  3、分小组读。

  4、齐读。

  五、游戏

  1、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

  教学回顾:

  学生能认识句子、词语,读得流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句子,同学们记得非常好。(出示课件)看谁能把它读的准确、声音响亮。

  2、今天,我们还要从中找出7个字娃娃,作为我们的好朋友。

  二、识字教学。

  1、出示字卡,师边说边贴。

  2、生独立识字。

  3、小组内识字。

  三、游戏识字。(激趣识字)你们想不想和字娃娃做朋友呢?你只要准确读出字娃的音,就可以和它们做好朋友。比比看,谁找的`朋友多。

  教学回顾

  能认识7各字娃娃,并能记住。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生字,那么,你想把他们写下来吗?今天老师就教你写字。你们愿意吗?

  二、课件出示丁丁写字的姿势

  先指导学生观察,再说一说怎样写字,让学生写字要做到“三个一”并直接用课件向学生讲解一尺、一拳、一寸的具体长度。

  三、指导实践

  1、让学生演示怎样写字。

  2、同桌互相纠正姿势。

  3、练习描图。

  四、课间律动。

  五、课件出示田字格。

  六、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五种笔画。

  教学回顾

  能掌握正确的写字知识,书写工整。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复习生字和立刀旁、两点水、父字头、人字头四个偏旁。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人与自然的互相帮助,和谐共存。

  3、初步感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要爱护它们。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懂得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复习生字(渗透植树造林的意识)

  2、出示小树图片:你有什么悄悄话要对小树说吗?

  3、看图谈话揭题:出示爷爷图,问:他是谁?和爷爷打声招呼,板书:爷爷,读读“爷爷”这个词(注意轻声);出示小树图,问:他又是谁?和小树也打声招呼。

  4、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第1自然段:

  师:课文中讲的这棵小树在哪里呢?

  ⑴学生找到这句话,出示句子“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⑵读读这句话(师范读,注意停顿)。

  ⑶说话训练:我家门口有_____。

  2、第2自然段:

  ⑴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

  ⑵指导观察课文插图,媒体(北风的声音)

  ①冬天到了,你有什么感觉?(出示小树冷得发抖的.图)小树冷得怎么样?它会说些什么?小树冷成这样,你们说怎么办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说,怎么做?)(指名说)把这句话找出来读一读。

  ②指导学习句子: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

  请小朋友读读句子,看看课文里的插图,找找看暖和的衣裳在哪儿?理解暖和的衣裳就是小树身上绑的稻草。说说爷爷是如何给小树穿衣裳的?(用绳子把小树绑得严严实实的,生怕小树着了凉……)

  问:爷爷给小树穿上了衣裳,小树怎么样了?(出示课文插图)从图上哪里看出来?请把这句话找出来读一读。

  ⑶指导学习句子:小树不冷了。

  ⑷练习想像说话:如果你就是这棵小树,冬天,树叶落光了,在寒风中光着身子会怎么样,闭上眼睛想想看,爷爷给你穿上了衣裳,现在你感觉怎样?请你们读读这段话,把你刚才的感觉说出来。(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高兴地说()

  ⑸讨论:你们觉得爷爷怎么样?

  ⑹指导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谁愿意读?(指读)同学们听见了吗,他不但把句子读得真通顺,也把语气读出来了。大家像他这样也把句子读通顺,读出语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