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时间:2022-06-22 08:00:0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

  【词语超市】

  对“读一读,记一记”的学习,应该将重点放在读音上。这些词含有本单元的会认字,“澎湃”“眼眶”等字音平时学生容易出错,要重点练习。可以采用自己读、找学生领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训练。

  “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可以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具体把握以下几点:1.词语的意思可以让学生查词典,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体会。2.指导学生朗读这些词语,培养学生的语感。3.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4.由学生自由选词造句。

  【金钥匙】

  这一段文字实际上是阅读、写作的一个小窍门,从肯定、否定两方面去说明同一个问题效果会更好。可引导学生先自己读读这段文字,弄懂它的意思后,教师提问:作者想要说明的问题是什么,文章从肯定方面怎么去说明的,从否定方面又是怎么说的。然后让学生从已知的材料中举例,看是否真正弄懂了。

  【语文故事】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讲的是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沿街乞讨,牌子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是一上午他都没有要到一分钱。诗人让·彼浩勒看到后,在他的牌子上加“春天来了,可是”这几个字后老人便讨到了钱。小故事充分表现了语言的'魅力,虽然只加了短短几个字,但看起来更易引发了人们的同情心。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读书,看看究竟语言的魅力表现在哪里,先在小组交流讨论,再指名阐述观点。

  【自主阅读】

  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的名作《猫》。文中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儿,既贪玩儿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这几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讲小猫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儿;二是稍大一点儿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这篇文章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其次是老舍先生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认真真地读,用心品味,从而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还要让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语文生活】

  本单元语文生活安排的是写一种喜爱的植物或动物。小孩子通常比较喜爱动植物,因此这项习作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但要写好并不容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有内容可写。

  1.课前布置,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植物要注意观察其样子、颜色、习性、用处等,不懂的可以询问家长或查找资料。动物主要观察外形、性格特点、与人的关系等。

  2.用些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3.提出写作要求之后当堂写。教师选出优秀的习作读给大家听,以激发学生的习作积极性。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蕴含的美,抄写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内容,发现课文在叙述上的特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感受文中蕴含的美,感悟心灵的美,激发对生活的爱;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采用的插叙方式,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师:生字卡片、选取爱德华·葛利格的几段音乐作品。

  生:搜集有关乌斯托夫斯基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金色的童年,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记忆,童年时代的每一次生日,也一定让同学们记忆犹新,每一次生日,陪伴你的是什么呢?能讲讲你们的幸福时光吗?

  2、当我们沉浸在幸福时光中时,我们一定要想到是父母之爱、长辈之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带给我们快乐和甜蜜。今天,我们将走入文本,去分享另一个小姑娘的幸福。(生读课题)

  3、引导生对课题质疑(守林人的女儿是谁?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为什么要献给她??)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生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4、初读课文,提出疑问。

  5、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并读好:“达格尼”“爱德华·葛利格”两个人名,了解他们不同的身份。初步解决:什么是守林人,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等疑问。

  6、勾画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并有感情朗读,交流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读5~8段:理解葛利格为什么给守林人的女儿送礼物?

  1、初步讨论:葛利格为什么要送礼物给守林人的女儿呢?

  2、讨论: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葛利格承诺送小姑娘生日礼物的呢?

  3、品读课文5~8段,想象小姑娘讲述的艰难而又快乐的生活。引导学生想象爸爸守林时的危险、艰苦、勇敢、机智,守林小屋的简陋和温馨,玻璃帆船、布娃娃带给女孩的无穷乐趣??让学生带着独特的感受细细品读第5段,进一步感受小女孩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美好品质。

  4、引导学生再次讨论:为什么这位的音乐家会送她一份生日礼物?

  5、找到写葛利格的言、行的语句,细细品读,交流读中的体会,感受葛利格的内心活动,体会他和蔼亲切、富有爱心童趣的情怀。

  读3~4段和9~11段,理解葛利格送了怎样的礼物。

  1、葛利格送给达格妮的礼物是什么?

  2、小女孩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从文本中找出句子,读、议、品,感受这支美妙的乐曲是女孩童年生活的写照,是音乐大师用心写出的精品。

  3、描写达格妮听到乐曲后情绪变化的词句有哪些?细细品读第4段女孩追问的三个句子,品读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交流从中感受到什么?姑娘为什么会一次次追问、为什么会泪流满面?姑娘的万分激动是体会到葛利格为她谱曲的良苦用心,体会到乐曲中珍藏着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还从什么地方看出大音乐家真挚的情怀?(用乐曲作礼物,传唱全球时,小姑娘就会听到)进一步理解“奇妙的方式”。

  5、播放乐曲,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再读小姑娘听到的情景,看到的物象。

  6、为什么说这首乐曲是件珍贵的礼物?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

  三、感悟表达,积累背诵

  1、达格妮想对音乐家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2.课文中写达格妮回忆儿时往事时采取的是怎样的叙述方法?

  3.为学生介绍插叙的写作手法,并推荐学生阅读有插叙手法的文章。

  四、布置作业

  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抄一抄,并把它背下来。

  板书设计:

  美好心灵

  美妙旋律

  爱

  美好祝福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至九自然段。

  2、学会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读比喻句,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以及好处。

  5、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的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自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导入:春游是同学们最愉快的活动。在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作家眼里,春游的小朋友是什么样儿?在她看来,少年儿童像什么?

  (2)出示课题。

  (3)简介作者冰心。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的。

  A、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的词。

  B、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下面的字。

  拣 闹嚷嚷

  (2)读准下列的字。

  魔术匣子 闹嚷嚷 忸怩

  (3)理解词语。先解释下面的字。

  成千盈百(盈):

  座无隙地(隙):

  4、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帖。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选择正确的读音。

  魔术(匣)子(xiá jiǎ jiá )

  (2)看拼音写词语,并解释带点的字。

  2、学习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横线和曲线分别划出来。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自己最喜欢的一句。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A、出示句子:成千上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B、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

  A、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B.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在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3、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的联想的句子。(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了儿童的神态和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4、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A、 出示,指读: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B、 用"阳光下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2)熟读第6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3)自由读7、8小节后,说说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5、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书后练习第4题,第5题(1)、(2)。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练习。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找不到春天的?(儿童在春光明媚的热闹的地方玩,有儿童的地方往往就是春色最浓的地方。儿童本身充满生气和活力,就像春天一样美好。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A、这篇文章重点是写春光还是写儿童?

  B、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书后第5题(3)。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

  2.学习加小标题写作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

  【教学重点】

  学习加小标题写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加小标题写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贝多芬的交响曲吗?一提到交响曲,很多同学开始舞动起来,确实,那美妙的声音令人沉醉。你知道,我们身体里的器官也能演奏交响乐,不信,我们一起来瞧瞧。

  二、新授课

  1.教师提问:文中的交响曲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让学生自己学习,边读书边圈点批注,而后同桌交流,最后推举代表阐述观点。大家互相补充。

  2.组织汇报

  让学生用文中的事实回答交响曲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心脏像鼓手不停地有节奏地敲击,肺脏像管乐队连续地吹奏,而胃肠道则不断歌唱,结合起来就是一曲交响乐。)

  3.讨论

  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说说当心、肺、胃肠等病变时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4.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器官拿挂图介绍,看谁介绍得清楚明白,语言形象生动。这个环节的安排要分三步:一是自己组织语言,二是同桌、小组互说,三是登台介绍。

  5.小结

  6.写作方法的.渗透与指导

  教师首先让学生发现本文与其他文章的不同之处,学生基本能找到小标题这一特点。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加小标题有什么好处?让学生各抒己见,如:加上小标题使原本很长的文章,尤其是说明文,条理更清晰;小标题是对下面内容的概括等。

  7.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可以是内容上的,可以是学习方法,也可以是写作方法。

  8.布置作业

  课后读一些这样的科学小品文,把你的收获介绍给大家。

  三、板书设计

  生命交响曲

  心——鼓手

  肺——管乐队

  胃肠——唱歌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文写了四合院和楼房住宅的不同,指出了四合院中邻里的关西密切,楼房住宅邻里关系疏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小四合院里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那份温馨。

  3.体会作者抓住具体事情来表情达意地方法。

  重难点:

  体会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以及作者对四合院的留恋。

  教法:

  讲授法

  教具:

  多媒体

  学情分析:

  学生对四合院比较陌生

  教程:

  一、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1.自主阅读

  2.自读想象

  3.体验情感

  二、阅读指导

  1.学生自由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找画词语,把课文读书读流利。

  2.抓住重点段,学生自读体会

  (1)自读第2---4自然段,想想小小的四合院为什么给作者的印象是那样深刻,那样神奇迷人。

  (2)学生讨论交流

  (3)体会作者抓住具体的`事例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体会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作用。

  3.讨论:为什么要加上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

  三、语文实践

  了解一下具有老北京特点的建筑

  四、作业:自选

  板书:

  院子

  四合院里邻里关系密切

  院子 回忆四合院里的快乐、和睦、甜蜜

  离开四合院、怀念四合院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6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你们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教学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我能借助注释,自学与同学交流,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我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三、教学程序: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由读诗,读正确,读通顺。

  (二)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境。

  1、师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品读理解。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每读一句想象到哪些美好的画面?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2)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赋予它美好的情感并流畅地描述出来。

  2、交流感受,练习朗读。

  以“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有感情地朗读。

  全班交流。允许有自己的感受。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恰当地进行引导。

  (四)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舟过安仁,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梅子留酸软齿牙,

  收篙停棹坐船中,芭蕉分绿与窗纱。

  怪生无雨都张伞,日长睡起无情思,

  不是遮头是使风,闲看儿童捉柳花。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默写《稚子弄冰》。

  2、以“散落在诗词里的童年”为主题画张手抄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重视情感体验。

  2、运用合作讨论式教学解决学生理解难点。

  3、重视朗读体验,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加深感染。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感受

  1、自己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谁愿意自告奋勇站起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就说什么?可一句话,也可以几句话。

  二、再读质疑

  1、拿起笔来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自己不理解或有问题的地万,请在书上做上记号。

  ①人被冻死是很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死的`时候这样镇定、安详?

  ②课文中两次写到将军"愣",分别是什么意思?

  ③军需处长的身体怎么会成为"丰碑"?

  ④将军为什么庄严地向这位军需处长敬礼?

  ⑤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2、全班交流自己的问题。

  三、合作讨论问题

  1、方法:自由组合,几人一组讨论刚才提出的自己感兴趣的1一2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重点学习讨论

  ㈠人冻死时是十分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被冻死时那样"镇定、安详"?

  1、出示第7小节,指名朗读。

  2、讨论:为什么他死得这样安详、镇定呢?

  3、想象一下他牺牲前的所做、所想(为什么坐下来,为什么吸烟,为什么左手向前伸?)

  4、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重点朗读9一13小节。

  1、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2、自告奋勇展示。

  3、教师点拨、指导。

  三、升华情感

  1、为什么被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

  2、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3、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板书设计:

  丰碑一尊塑像——→一座丰碑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8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文章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茫茫戈壁滩上白杨树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短小精悍,寓意深刻。一个设问句: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非常巧妙地告诉我们第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三句话,话中有话,含义深刻,那么怎样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突破教学的难点呢?

  一、初读,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教学伊始,我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三句话,用“。”画出重点词语。学生读后,画出直、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接着我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白杨树的特点:

  (1)直;(2)适应性强;(3)不怕困难。

  二、细读,体会白杨树的精神

  在学生初步感知白杨树的特点后,我让学生再细细体味三句话中的每个字每个词,设计一些练习,让他们体会白杨树的顽强和奉献精神。

  1、比一比,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a)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b)白杨树很直

  2、把句子补充完整,读一读,想一想,从中你读出了白杨什么精神

  ()()

  a)()需要白杨,白杨就在()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

  ()

  b)当风沙狂吼着袭来时,白杨().

  当雨雪冰冷地落下时,白杨().

  当干旱煎熬着大地时,白杨().

  c)你可以().

  可以().

  可以().

  学生在这样的细读练习后,深深地体会到白杨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喻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巧读,借下文体会白杨的表白

  在体会到白杨树的高尚品质后,我巧妙引读15小节,过渡到16、17小节,默读后让学生说说,从这几个小节,你们读出了什么?

  a)爸爸在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

  b)孩子们暂时还不懂爸爸所表白的。

  接着,让学生填空后自己在16小节中找问题。孩子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不知道(),孩子们只知道爸爸这次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再念中学,不知道(),孩子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不知道()。

  填空后总结成两个问题:

  a)孩子们不知道新疆那么荒凉,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

  b)孩子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带他们去新疆读书?

  然后让同学再读第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从这里找答案。学生读后,找出答案:爸爸就象白杨一样,戈壁需要他,他就来到戈壁,不怕困难,顽强不屈地建设戈壁:爸爸决心扎根戈壁,希望孩子们也象他一样,所以把孩子们也带来。

  四、诵读,引起学生共鸣

  语文教学,教师要善于借文字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起情感共鸣,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啊、三句话,既写了物的品质又赞了人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正是学生需要学习的。最后我就借诵读启发学生:同学们,这短短的三句话,更包含着爸爸--一个边疆建设者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精神。还包含着他对他的孩子,包括我们的无限希望。让我们把它背下来,把自己的回答化为最深情的语言吧!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9

  教材简析:

  此单元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的一个说明文单元,学生对说明文的认知结构才刚刚建构。因此根据本文的特点(本文是一篇美学小品文,诗意化的描写文字和说明性的文字相互间出),教学中一方面旨在加强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常识。

  课文简析:

  这篇美学小品的作者是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文中具有诗意的描写性文字与带有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让我们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美学常识。文章的语言也极具个性色彩。此处,作者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从独特的角度发掘了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同时,也让我们读者能够从美术工作者的独到的视角,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并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焕发着美的灵性与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能根据说明文的常识和小品文的特点去学会自我分析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 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掌握段落中心句的方法来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并理解本文的主旨。

  2. 通过与《中国石拱本桥》的对比阅读,来进一步掌握本文在内容与写法上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由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2. 找出文中说明性的文字,并指出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引导学生能对本文的重点语句,学生入情入理的分析。

  教学手段:

  本文借助两个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媒体之一:有关卢沟桥、宝带桥、赵州桥、风雨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英国的康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乡间的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小桥等图片。

  媒体之二:课堂教学过程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及一些问题的提示答案等。

  教和学的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约5分钟)

  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中所提及的桥。

  二.提问:为什么看了这些图片之后,能给人产生一种审美的愉悦之感?

  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听听画家吴冠中先生,是怎样告诉大家这个答案的?

  1.欣赏图片

  2.思考并回答问题

  整体感知

  (约6分钟)

  提出默读要求:

  1. 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尽量做到不指读,不回读,不发出声音来读。

  2. 对默读的内容要进行最大限度的有效记忆。

  1. 默读课文

  2. 根据记忆,简单复述课文的内容

  细研课文

  (约10分钟)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所提出的问题及问题的答案提示)

  一.说明文的角度来提出问题:

  1. 从作者的角度看,桥之美主要体现在何处?

  (让学生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点)

  2.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在文画出能表示这些说明顺序的句子或词语。

  3.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4. 从说明的角度看,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如何?

  5. 本文有哪些语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试举例说明。

  二.从小品文的角度来提出问题:

  1. 什么是小品文?

  (小品文是散文的一种形式,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内容多样化。)

  2.找出文中诗意化的描写性语句,并简述这些句子中所蕴含的情味。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0

  22.手指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4.懂得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懂得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手指长在每个人的手上,时时看到,常常用到,不过也许很少有人会去关注它们。我国漫画家丰子恺先生以手指为对象,写出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他眼中的手指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互读、互查课文朗读情况,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漏字,不错字。

  (2)做到流利:自然停顿,朗读通畅,不回读。

  (3)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教师检查。(指名读)

  重点指导“弦”“轧”“薄”“憎”“窈窕”等字词的读音。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出示课件,口头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2)引导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找出分别对应的文章所在段落,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4.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引导学生在文中画出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5.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明确: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6.本文的整体结构是什么?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三、指导写字

  1.师出示会写字,生观察规律。

  2.重点指导:“貌”撇画较多,注意不要写漏;“享”下半部分是“子”,注意与“亨”区分开;“庸”是半包围的'字,最后一笔是竖。

  3.生练习写字,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拇指 搔痒 强硬 接触 堂皇 贴身 冲撞 功劳 享乐 相貌 渺小附庸 养尊处优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名说)

  二、了解手指特点,初悟道理

  1.五根手指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小组合作阅读、交流,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填写下面的表格。

  手指名称长处短处大拇指最肯吃苦,做不讨好的事。形状不美,构造简单。食指机敏,干活以他为主。姿态不窈窕,做的事复杂,常受伤。中指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身体最高,曲线优美。养尊处优,干活不出力。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能力薄弱。

  2.作者是如何介绍这五根手指各具不同的姿态与性格的?(学生自读课文相关段落,交流讨论其结果。)

  大拇指:运用排比的句式,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其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品格。

  食指:运用排比句式,举例说明其作用,表现食指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中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其优美的姿态和高傲的态度。

  无名指和小指:列举实例,运用设问,强调了无名指和小指在兰花状姿态中最优美,表现其附庸、享乐的性格。

  3.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这样的叙述使每个文段清晰明了,使读者易于理解。)

  4.再读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生自由说)

  (五根手指虽然都长在手上,作用和功劳却各不相同。但是,无论每个手指的力量如何,只要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不只是手指,我们人也一样,在集体中,只有齐心协力,发挥各自的特长,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

  三、联系生活,感悟道理

  课文通过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阐明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教学板书]

  22手指

  手指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不窈窕,工作复杂

  中指:养尊处优,工作略为扶衬

  无名指、小指:秀丽可爱,能力薄弱根根团结有力量

  [教学反思]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学生都很容易把握五根手指的特点,所以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抓住课文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能理解文章的主旨,最后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想五根手指分别代表了哪些人,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很高,都能说出一两点,课堂整体效果较好。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4、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礼貌待人的名言和事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漫谈礼貌。

  1、板书“礼貌”,谈谈你对“礼貌”的认识。

  (板书过程中相机指导“貌”的书写)

  2、大家谈了对礼貌的看法,我们课本上也“谈”了,(板书:谈)让我们一起来看谈了什么,怎么谈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流利。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的通顺、流利。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为我们讲了哪几个故事,读完后,再想想,关于“礼貌”你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4、读课文新词、难句。

  咳嗽纠纷态度粗暴出言不逊彬彬有礼

  安慰师傅减少矛盾思想情操文化修养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5、点名检查自读情况,师生评点,随机纠正读错的字音,指导读通重点句子,读好人物对话。

  三、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重点生字,边写边讲述注意点。

  3、学生描红、临写。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句,温习巩固。

  1、听写词语。

  彬彬有礼岳飞暖人心“冒失鬼”讨人嫌

  避免纠纷减少矛盾安慰师傅

  2、师巡回了解学生听写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点字词的点拨、反馈。

  (如:慰、嫌的书写指导以及“师傅”和“师父”的书写区别)

  二、自读课文,整体入手。

  (看看课文围绕着“礼貌”讲了哪几个故事?)

  三、精读故事,领悟礼貌。

  (一)精读感悟故事一。

  1、整体读。

  (课文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我们先来读读《说岳全传》中的一个故事。)

  2、知故事:指导对话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1)抓“吼”指导朗读牛皋的话。

  (2)评价:眼前看见了怎样的牛皋?这时候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

  (3)引读:所以老人—

  (4)同法读评岳飞的言行。

  3、明道理。

  (1)通过岳飞和牛皋的不同表现,联系我校校本课程《弟子规》进

  行诵读。(这正如《弟子规》所说的:)

  (2)古人有训,大家也感受到了。这正如俗语所说:“礼到人心暖,

  无礼讨人嫌”(相机理解“俗语”)

  4、小结课文用事例来说理的表达方式。

  (先讲故事,后说道理。)

  (二)举一反三,读悟故事二、故事三。

  (我们继续往下读,看看下面的两个故事讲了怎样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1、精读感悟故事二。

  (1)整体读。

  (2)知故事:

  重点指导朗读、评价小朋友道歉的`话“对不起,把您的裙子弄脏了。”(象不象小朋友的道歉?)

  (3)明道理:

  小朋友用他的行动和语言取得了女青年的原谅,这是因为小朋

  友做到了—(礼貌待人)。引读:因为礼貌待人所以、、、、、、;所以说礼貌待人可以、、、、、、。

  2、精读感悟故事三。

  (1)整体读。

  (2)知故事:重点指导朗读、评价总理安慰朱师傅的话。感受总理

  语言的文雅、和气、宽容。

  (3)明道理。

  (4)质疑解疑。结合生活例子理解“思想情操、文化修养”。

  3、总结感受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式。

  (先讲故事,后说道理。)

  四、回归中心,明白道理。

  (三个小故事,我们都学完了。它们都是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三个小故事综合起来说明了什么道理?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齐读第一、五自然段。

  2、交流中心句: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板书:礼貌待人优良传统)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齐读)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训的意思。

  4、理解礼貌待人的作用。(板书:和谐美好)

  5、依据板书,背诵第一、五自然段,把道理记在脑子里。

  五、师生互动,交流“礼貌”。

  (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关于礼貌的名言、古训、俗语、格言,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大家收集到的名言、古训、俗语、格言。还可以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礼貌的感受。)

  1、学生生交流古今中外关于礼貌的古训、名言、俗语、格言或自己的感受。

  2、教师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古训、名言等。

  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作者:松苏内吉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作者:约翰洛克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作者:孟德斯鸠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作者:冈察尔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赫尔岑)

  六、读写结合,活学活用。

  写一个与课文礼貌故事结构相似,关于礼貌待人一个礼貌小故事,一个礼貌小道理的小练笔。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知道集体处处有规则,懂得规则可以使世界变得文明有序的道理,领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了解作为小学生、小公民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必须遵守规章制度。

  3.制定班级公约,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请一位同学扮演行人在路上行走。他出现了以下这些情况:

  1.闯红灯

  2.不靠右行走

  3.在路上随意跳来跳去等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他这样做的危害。

  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总结:规则很重要,我们要遵守规则。

  (板书设计:规则)

  二、寻找生活中的规则。

  师:其实,规则就在我们身边,下面请大家看一看,每个地方都有规则。

  生讨论,并发言。

  三、制定班级公约

  师:我们明白了规则的重要性,那么下面就为我们班制定一下班级规则——制定班级公约。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公约:

  1.从班级的学习、卫生、纪律方面制定。

  2.从你发现的我们班里不文明的'现象方面进行制定。

  3.制定的公约要合理、科学、全面,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情况。

  四、分组制定班级公约。

  要求:四人小组合作讨论,选择其中一个方面,针对班级情况,制定2条你认为最重要的班级公约,并写在纸上。

  1.小组讨论、制定。

  2.反馈。(交流时,针对一条公约让学生提意见、修改,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小结:看来制定规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必须合理、科学,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老师建议下节品德课继续来讨论、修改这份班级公约,最后打印成文,使它成为我们班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相信有了这份公约的约束,我们班的同学会越来越有教养,而我们的集体也会更加文明、更加团结!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3

  【教学设计说明】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短小,通篇不过71个单句,478个字,但内容具体,描述生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范文。

  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对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及刚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作了细腻、生动而又逼真的描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十分喜爱的感情。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每段都紧紧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语言精当,层次分明,上下连贯,结构严谨。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抓住总起句,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如同剥竹笋一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扎实训练,以期达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1)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

  (2)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写这些内容的;

  (3)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这样教学,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即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使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学到了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

  根据课文特点,拟定四方面的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生动地描述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

  2.学习按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学习围绕总起句具体描述的方法。

  3.分析判断句子的正确性,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和、折;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会用“彼此”、“无忧无虑”造句。

  本课建议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划分段落,重点讲读第一段。第二教时讲读第二段,指导背诵第四节,总结课文,有感情朗读,小练笔(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

  【教学主要步骤】

  一、课前预习,提出要求。

  1.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想想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3.想想从作者对猫的描述中,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

  二、揭示课题,读通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并分清段落。

  1.指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预习题。

  2.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让学生明确:课文写了有关“猫”的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二是小猫的活泼可爱。)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课文是如何围绕总起句具体生动描述的,并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找出本段的重点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讨论后明确:本段的重点句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也是本段的总起句。)

  (2)轻声读课文,思考: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地方?(讨论后明确: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以及“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都一声不吭;既“勇敢”又“胆小”。)

  (3)提问:猫的“老实”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乖、睡大觉、不过问。结合理解“无忧无虑”,并口头造句。)

  (4)接问: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的“贪玩”的?(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一天一夜、任凭……也。)

  (5)再问:猫的尽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闭息凝视、非……不可。)

  (6)追问:为什么从“闭息凝视”、“非……不可”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猫是“尽职”的?(讨论后明确:从“闭息凝视”可以看出猫捕捉老鼠时的专注的精神;从“非……不可”可以看出猫等不到老鼠决不罢休的决心。)

  (7)提问:课文在写猫的“老实”与“贪玩”之间,“贪玩”与“尽职”之间是用一个什么词连起来的?(讨论后明确:连接“老实”、“贪玩”和“尽职”这三个内容的词是“可是”,懂得“可是”这个词在文中的作用:意思上是起转折作用,语句上是起连贯作用。)

  (8)轻读课文,思考: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关系?(讨论后明确:“老实”与“贪玩”是一对矛盾,“贪玩”与“尽职”也是一对矛盾,而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猫的身上,因此,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9)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10)指名读第二节,思考并讨论:猫高兴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结合解释:温柔可亲。)课文是怎样从猫的动作和叫声两方面写猫的“温柔可亲”的?(板书:蹭、跳、叫唤、咕噜。)

  (11)提问:这里的“几条小梅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将脚印比作小梅花?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对猫的叫唤用了“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来形容,可以看出什么?(讨论后明确:作者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把猫的'叫声说成“丰富多腔”、“变化多端”,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12)再问:课文又是怎样写猫不高兴时的表现的?(板书:无论……也)

  (13)默读第三节,想想猫的古怪性格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明确“胆小”与“勇猛”。)哪些词语反映了猫的“胆小”和“勇猛”?(讨论后板书:藏起来、不要说……就是……)

  (14)小结第一段:①课文围绕“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作者写猫的古怪性格,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感情?②想想刚才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学习第一段的?(归纳出:首先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接着弄清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如何写这些内容的;最后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看看这些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2.讲读第二段。

  (1)轻声读课文,找出本段的总起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2)提问:第二段与第一段是怎么连接的?哪一个词最重要?为什么?(明确:“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一句承上启下,“更”这个词是把小猫与成年猫的性格相比,说明成年猫可爱,而小猫格外可爱。表现了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的感情。)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小猫的“可爱”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具体写这些内容的?划出重点词句。(讨论后明确:围绕小猫的“可爱”,主要写了小猫玩鸡毛、线团,摔交,打秋千。板书重点词语:耍个没完没了、再跑再跌、撞疼了也不哭、摔交、打秋千。)

  (4)提问:作者对小猫怀有什么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明确:作者喜爱小猫,表现在“绝不会责打它们”等词语。因为作者从小猫的淘气可爱中看出它们的“生气勃勃”。结合理解“生气勃勃”。)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在讲清内容,理清层次,弄清句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也可引背,引语如下:小猫怎样的可爱?它们是怎么玩耍的?它们的胆子大到什么程度?作者为什么不会责打它们?

  四、反复诵读,体会感情;总结全篇,练习仿写。

  1.师述:课文通篇洋溢着作者喜爱猫的感情,想一想,应怎样朗读,才能充分体现作者的感情?(明确: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亲切,因此朗读时语调要轻,感情要充沛。)

  2.教师指板书,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学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明确:本文围绕总起句写,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师述:你能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

  出示总起句(任选一题):

  (1)猫真老实。

  (2)猫很尽职。

  (3)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4)这堂自习课真静啊!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4

  《我的房间》一课主要描写了“我”想象自己的房间变成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艘潜水艇、一间魔术屋和一所学校。这些想象很有趣,也很奇特,虽然不切实际,但是充满了童趣,特别能吸引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读课文,展开想像”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想象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

  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房间,学生的回答基本差不多,都说了几样自己房间里的`物品,如床、书桌、玩具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之后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课文,了解“我”希望的房间与现在的房间的不同之处,并通过说话训练“我幻想自己的房间变成(),这样就可以()”,理解“我”希望房间变成汽车、飞机、潜水艇、魔术屋和学校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们通过语言表达出了自己奇特的想法:希望自己的房间变成宇宙飞船、水族馆、游乐场、飞碟……这与刚开始的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课教学中,学生凭借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既能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又能使他们的语言和思维得到发展,促进语文素质的提高。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是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也是创新的基础。课堂上,如果能做到让学生在感悟朗读中想象,在情境对话中想象,在写作表达中想象,那么学生的语言就不再枯燥乏味,反而会变得新奇有趣。学生享受到了语文课的快乐,就会深深地爱上我们的母语。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02-07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01-06

语文下册教案12-13

五年级下册语文习作教案08-19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3-10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03-25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2-03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01-16

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