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09-29 18:41:3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六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六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简析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课文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课文的重点部分是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通过读文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本文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二、学情分析

  在我们农村生长的植物比较多,爬山虎也比较多见。学习了这片课文能有助于学生对爬山虎有更全面的认识,而且学习作者观察植物的角度,引导学生去观察更多身边植物(如:小麦,玉米,辣椒,蒜等)的观察。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对农村学生能提高他们更多观察植物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义。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5、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3.学习作者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有顺序、具体地写好一段话。

  通过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过程

  教学资源:媒体资源、录音磁带、录音机

  教学方法:研读、讲读法

  学法指导:自主研读、集体交流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谁能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爬山虎的脚?

  二、自主研读:

  1、师述:叶圣陶先生用5个自然段描写了爬山虎,你对爬山虎的那一个方面最感兴趣?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地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哪些感悟和收获?

  2、学生分组研读,师分组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一):

  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1、师质疑:读了爬山虎叶子的这一段,你有什么收获?

  2、组织交流:(点拨导读)

  ⑴、师:在第二自然段中,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你能通过读来体会吗?(朝下、均匀、漾起波纹)

  ⑵、师:观察叶子,叶圣陶爷爷还观察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嫩红——嫩绿——绿的新鲜)

  ⑶、听录音:再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1、导入:爬山虎的叶子如此美丽,那么它靠什么巴在墙上呢?(脚)本课那几个自然段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3——5节)

  2、师质疑:关于爬山虎的脚,你想知道些什么?

  3、先来解决爬山虎的脚长在那儿的问题。

  ⑴、读第三自然段帮你能用一句话告诉同学们,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⑵、同桌相互说一说、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⑶、播放媒体资源:爬山虎的叶子和茎的图画,学生观察画图说。

  4、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

  ⑴、自读课题,画出有关的句子。

  ⑵、通过媒体资源中的课件,展示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颜色的段落,学生再读体会。

  ⑶、品味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质疑: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的细丝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不能用其他的事物来比喻细丝呢?)

  三)、交流话题(三)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自学第四自然段,学懂了汇报(可以读、可以说、可以表演),画出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

  2、学生汇报:

  ⑴、找出与爬有关的词句。

  ⑵、用自己的话把爬山虎的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

  ⑶、播放媒体资源,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动画。

  (4)、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

  ⑴、指读第5节,边读边画出脚的不同变化。

  ⑵、对比交流:触着墙的;没触着墙的。

  ⑶、小结:爬山虎真了不起,为了生存,它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使自己牢牢地巴在墙上,而这一过程不是一两天可以发现的,可见作者是经过了认真而又持续不断的观察才看清楚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四、总结全文: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可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呢?

  2、你从作者的观察中受到哪些启发?(仔细观察——连续观察)

  3、小结:大自然中有许多奥秘等我们去发现、去探索,我们要向作者那样养成细心观察,不断观察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有顺序地把事物介绍清楚。

  六、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特点 样子:……像……(细丝)

  颜色:嫩红(灰色)

  爬 触→巴→拉、贴

  没触着墙 萎

  触着墙 变 相当牢固

  七、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1、主题单元。

  “园丁之歌”“自然的奥秘”“故事集锦”“无私奉献”“祖国各地”“百折不挠”“走进名著”

  高林生老师说解读教材是一种上有课标,下有学生,中间有文本的活动。感觉这种说法很是精妙。因此,下面的所有教材解读都必须要沿着这条思想的轨迹前行。

  2、本阶段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3、篇章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读书做笔记,二是学会使用工具书

  读书做笔记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我目前也在使用,它可以起到博闻强识的作用。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做读书笔记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写读后感,二是做读书摘抄。我平时给学生做的摘抄比较多,一般是先阅读后摘抄的再复习运用的。

  我感觉引导学生做摘抄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摘抄与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的紧密结合性。不能平时摘抄归摘抄,语文学习归语文学习,这样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要让学生的语文摘抄直接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2、注重对学生摘抄的评价。学生辛苦做了摘抄教师该如何评价?首先要确立评价的目的,那是引导学生感受摘抄的妙处的。所以,评价要注重启发引导的功能!

  读后感教师可以与课外阅读辅导结合起来搞,让学生真正能够读透书本。

  学会使用工具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那么多的工具书,然后开展一些查字典的比赛。记得我初中时候老师开展了一次查字典比赛到今天我还记得。

  第一单元教材的编排没有看出很严密的体系,教材倒有一种复习前面内容的意向在这里面。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尽量把教材教得有体系一些。

  《师恩难忘》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抓“难忘”二字,什么难忘?师恩。师恩为什么那么难忘呢?

  主要是老师编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教育我,让“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抓住田老师所编的故事对我的影响来引导学生体会田老师的教育对我的影响。课后作业第二、三题教师应该抓住,让学生细致体会。

  又:田老师的`教育方式对我们也是很有启发的,为什么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反倒不如一个小故事来得有吸引力?真是咄咄怪事!可见,现代语文课堂的繁文缛节太多了。

  再又:我们应该读一读回忆老师的文章,看看别人是如何做老师的。

  《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很是实在,主要就是讲了陶校长的四点要求。掌握这篇课文的大意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要让学生明白有哪四问,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四问。

  重点之二就是学习陶行知的语言,他讲解得是多么的通俗易懂啊。用一些问句的形式,用一些假设,有深入透彻的说理,也有浅显易懂的比方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歌很有哲学意味。“不遇”是一种意味,本身要找的人是隐者;其次,身在此山中,存在也是一种意味。他是隐者,我们看不到,但是,他又是存在的。这恐怕只有从哲学的角度来讲解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词语、句子)和课文挂图。

  学生:课前认识紫丁香树,翻阅资料查找与紫丁香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导言:同学们,见过紫丁香吗?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学生说,老师配合并出示课文挂图。)

  2.老师小结:紫丁香树叶对生,卵圆形,花小,白色、紫色,有浓香。丁香花春季盛开,芳香四溢,是庭园中有名的花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株紫丁香》。(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向字典求助。

  2.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见我会读。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教师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

  三、朗读感悟,真情互动

  1.自由朗读,想一想,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教师范读,读出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

  3.学生自读,说说自己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并读读有关的诗句,提出自己不明白或想知道的问题。

  4.分小组合作探究朗读,每组选一节,先准备,再上讲台朗读。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四节。

  (1)老师一边有感情地朗读,一边课件出示第二、三、四节。

  (2)引导学生就老师的朗读进行评议,再自己揣摩朗读。

  (3)每组推选一名同学比赛读二、三、四节,由学生互评。

  (4)品味词语。

  课件展示:绿叶沙沙像(),刚开的花儿像()

  将让学生比较朗读,体会到疲倦、挂牵读起来押韵。

  6.学生朗读课文,表达出诗中饱含的感情,直至背诵。

  四、拓展延伸,师生融情

  问题1:老师日夜为我们操劳,我们要怎样感谢老师呢?(学生抢答。)

  问题2:老师,我想对您说(可以说赞美老师的话,也可以给老师提建议。)

  五、生字再现,巩固字词。

  1.同桌合作认读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

  2.开火车认读生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儿歌,

  2.能看懂图意,通过看图读儿歌,初步认识方位,懂得“上中下”是表示位置的,它们是在比较中确定的。

  3.学会5个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通过看图读儿歌,懂得“上中下”是表示位置的,它们是在比较中确定的。

  3.学会5个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复习三拼音节xiǎo、jiān、xià、miàn

  2.抽读基本笔画卡片。

  3.抽读学过的生字卡片。

  4.导入新课:

  板书:看图读拼音识字5

  二、看图,认识位置。

  1.电脑出示p56图,提问:这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2.你们玩过滑梯吗?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仔细观察图,体会一下当时他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3.你们能说说图中的三个小朋友分别在滑梯的什么地方吗?

  4.点击电脑鼠标出示“上、中、下”,让学生读一读。

  三、读儿歌

  1.请学生借助拼音读儿歌,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读不准的音节画上问号。

  2.同桌同学互相读,纠正读音。

  3.指名读前三行。

  4.这三个小朋友分别是谁呀!(大明、小云、我)请同学们到图前指一指。

  5.师问:大明、小云和我能老在一个位置吗?为什么呀?

  6.同桌同学互读后三行。

  7.认识问号,告诉学生要读出问的语气,教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出问的语气。

  8.让学生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9.电脑演示(动画效果,位置变化:“我”上去了……小云下来了……大明在中间)

  10.提问:“我”在哪里?为什么呀!

  11.理解后朗读儿歌,要求懂得正确、流利,读出问的语气。

  四、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1.学习生字的音

  (1)在儿歌中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卡片,比比谁读得又快又准。

  (3)抽读生字卡片,让学生读准音,认清形。读后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4)进行猜字游戏

  2.让学生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组词说句理解字义。

  (1)学生组词说句

  (2)读书中词语(P57,第2题)卡片。

  (3)知道“上”和“下”,“大”和“小”是意思相反的词。

  ? ?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不仅读得好,还学会了运用,真不简单!

  附:板书

  看图读拼音识字5

  上中下大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儿歌。

  2.抽读生字词卡片。

  二、指导书写

  1.看书进行笔顺跟随

  体现差异原则:让已经会写的同学自己观察笔画怎样写好,不会写的同学通过自学了解先写哪一笔,再写哪一笔。

  2.随电脑博士进行笔顺跟随,让学生整体书空每个字。难点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

  3.引导学生进行书中的描红,根据所描的.字中选择自己认为难写的字,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4.重点指导“小”字,电脑出示:“小”,观察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

  5.学生独立写一个字。

  6.进行展评:(拿一本学生书写的“小”字进行展示)让学生说说哪笔写得好,哪笔写得不太好。

  7.出示课件,演示书写规范的“小”字。

  8.按照学习“小”的方法完成其它几个字。

  三、巩固练习

  1.读儿歌,发现生活中表示位置的词。

  2.在生字本上完成生字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读准14个生字的字音,记住7个生字的字形,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3、激起学生的识字兴趣及了解蔬菜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相关课件。

  2、词卡。

  3、若干种蔬菜。

  教学流程:

  一、看图引出课题

  (一)(出示课文插图)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你从哪里看出来?

  (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菜园里”,看老师写课题。

  (三)指名读课题,注意“菜”的读音。

  (四)齐读课题。

  二、认识菜名

  (一)今天陈老师从菜园里带来了一些蔬菜,你们想看看吗?如果你们认识的话可以大声说出它的名字。(师拿出蔬菜,生说菜名)

  (二)自学词语

  1、小朋友,书上写着这些蔬菜的名字呢!想不想不用老师教就自己会读这些菜名?如果碰到困难怎么办?

  2、我们去读读拼音认认字,比比哪位小朋友读得准,认得快。

  (三)反馈:小老师带读;齐读(带拼音)

  (四)游戏巩固

  小朋友们学得真认真,为了祝贺大家,下面我们来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请一个小朋友举起一样蔬菜,其他小朋友从面前的词卡中找出菜的名字大声读出来,比比谁找得快。

  (五)(出示7个单字)刚才我们读过的词语中的这7个字,哪些是你本来就认识的,怎么认识的?哪些是你今天才学会的,你打算怎样记住它?。

  三、读儿歌识字,了解部分蔬菜的特点。

  (一)这么多蔬菜,有不同的样子,不同的颜色,课文是怎么介绍的?让我们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把生字的字音读准,同时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什么地方有疑问。

  (二)反馈

  1、自愿读句。儿歌有4个句子,谁愿意读给大家听?爱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大家评评谁的音读得准。

  2、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懂就问的小朋友总能比别人学得更多的知识。

  预测一:为什么说茄子高高打灯笼?组织引导学生解疑。

  预测二:为什么说萝卜地下捉迷藏?引导解疑;出示“捉”“迷”“藏”认读;读读整句。

  预测三:为什么说辣椒长个尖尖嘴?引导解疑;认读“嘴”;读读整句。

  出示第一句:“豆角青青细又长。”认读“细”“长”。

  出示“南瓜越老皮越黄。”认读“越”;给越组词。

  (三)出示7个认读字,自由读,齐读。

  (四)除了课文介绍的蔬菜,还有什么蔬菜呢?(学生说+课件展示)拓展认字。

  (五)菜园里这么多蔬菜,颜色也不同,让我们拿起水彩笔,给第3页的蔬菜填上颜色吧。填好后跟红、绿、黄、紫4个字连一连,怎么想就怎么连。

  (六)展示填色效果,并引读儿歌最后两句

  红绿黄紫——(),

  菜园——()。

  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菜园的好风光?自由练练,指名读。

  四、作业

  (一)继续填色。

  (二)跟大人到菜场、菜园、种植园认认菜,了解一些它们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

  教学难点: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揭题设问

  1、分两组比赛说成语,要求必须来自寓言故事。

  2、说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个寓言故事《矛与盾》。(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写好“矛与盾”三个字)

  4、说说读了课题,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矛与盾各是什么样的,分别用来干什么?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自主学文,释疑懂理

  (一)解题(解决第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插图及注释,引导学生了解矛与盾各自的作用。

  (二)读通

  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断句停顿。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4、齐读全文。

  (三)读懂(解决第二个问题)

  1、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书上标出来。

  2、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句子一: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A:学生尝试说句意,教师引导学生用现代语言说明白,说通顺。板书“坚”

  B:想一想,“誉之曰”的“之”指的是什么?

  C:这个人是怎样夸赞的呢?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A:提示:于,对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尝试说句意。板书“利”

  B: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A:学生尝试说句意。引导将“穿透”换一种说法。板书“何如”

  B:想一想,问话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问这句话的?应该怎样说好这句话?(引导学生以年轻人和老年人这两种不同的身份来说好这句话。)

  3、练习把整个寓言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讲。

  (四)明理(解决第三个问题)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这个故事演出来。(提示:根据你们小组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课文的原话,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丰富故事中的情节,表演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2、选择两个小组上台表演,学生评议。

  3、看了这样一个故事,你有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学生通过讨论可得出:这个人不论怎样回答,都会和自己刚刚说过的话相抵触。进而教师乘机揭示成语“自相矛盾”)

  4、进一步讨论:你觉得这个人可笑吗?可笑在哪里?

  5、情景延伸:这个人被这么一问,自知失言,灰溜溜回到家里,他长吁短叹,非常懊丧,这时,他的一位好友来到他家中,了解了情况后,就热心地开导他。就请你扮演他的朋友来开导他,好吗?(教师扮演卖矛与盾的人,请学生在稍作准备后上台表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明确寓意。)

  6、现在,我们也用“自相矛盾”比喻语言和行动不一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与同学交流一下。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基础性作业: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实践性作业:排练课本剧《矛与盾》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和一个多音字“燕”,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

  3、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

  4、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1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了解故事内容,并懂得成语背后的含义。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鹬蚌的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又知道了许多成语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讲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主汇报积累的成语故事。

  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认识“鹬、蚌”两个字。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鹬和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并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生字卡片,正音。

  4、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开火车。

  摆脱赵国燕国罢兵懒洋洋劝说夹住

  鹬蚌相争毫不示弱鱼翁占便宜

  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7、指名朗读课文,评一评,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三、学习会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词,看谁说的多。

  3、学生识记生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写这些字才好看呢?

  4、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7、书写评价。

  作业:

  1、读课文。

  2、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二、听故事,了解课文内容

  1、听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

  2、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读你又有什么收获。

  3、提出你心中的疑问,全班交流。

  三、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2)出示插图: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

  (3)找一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副图的情景呢?指名读一读。

  (4)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动词,画上“—”。

  (5)出示小黑板:

  河滩上有一只蚌,它舒服地()了蚌壳……结果把鹬的长嘴()了。

  (6)哪一个词写出了蚌收拢蚌壳速度非常迅速呢?你能用“连忙”说一句话吗?

  (7)指导朗读。

  (8)学生自由读4、5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的读呢?

  (9)同桌间互相朗读,读后全班汇报朗读,分男女比赛读课文。

  (10)鹬蚌相争谁输谁赢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鱼翁十分轻松的抓住它们俩呢?

  (毫不费力)

  分组讨论:鱼翁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鹬蚌它们听后又会说些什么呢?

  全班反馈。

  (11)齐读课文3、4、5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分组说说故事。

  4、指名说故事。

  5、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6、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

  7、学习课文1、2、7、8自然段。

  8、默读这一部分,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反馈。

  四、拓展

  你现在明白了“鹬蚌相争,鱼翁得利”的意思了吧。学生自由回答。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齐读课文。

  作业:

  1、读课文。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

小学语文《aoe》的教案09-08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9-02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2-16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07-11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7-06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11-10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