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10-26 13:22:0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语文教案模板合集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语文教案模板合集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如何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观看有关雪域高原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及中国登山队40年前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教学设计

  导入

  在《伟大的悲剧》中,我们曾为斯科特等勇敢者的悲壮之举感动不已,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探索者,今天,我们就来接触这样一批《登上地球之巅》的`勇士们。(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整体感悟

  1.个人速读课文,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文中标记出来。

  2.全班交流。

  3.四人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然后全班交流。

  (以上三个环节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锻炼学生快速阅读、分析、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至于几个阶段的划分,答案不必苛求,能言之有理即可。)可以参考:

  a.登山队出发。

  b.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c.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d.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了感人的短信。

  e.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

  f.登山队完成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复述课文

  1.找出文中感人的描写语段。

  a.全班讨论。

  登山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根据以上两个内容找出文中最感人的描写语段。

  b.全班齐读感人的描写语段。

  2.找几个学生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可以每人复述一个登山阶段。

  (这几个环节的安排是为了训练学生懂得记叙复杂事件应选择典型事例、典型人物,有重点的记叙,其余情节可以简略,或是一笔带过,重点记叙部分则应加以生动的描写,还可以加以议论、抒情。复述时,可以多找几个学生,每个人按顺序口述一个情节,详略自己安排,复述后由其他学生评价。)

  体验与反思

  讨论:从这些感人的情节中,你看到了中国年轻的登山队员表现出哪些令你感动的优秀品质?结合斯科特等人的壮举,谈谈你的体会。

  可以引导学生扣住课文情节,重点从团队协作精神,个人牺牲精神,坚强的意志、毅力等方面谈探险队员的优秀品质,体会则要联系现实生活谈。

  学习景物描写

  1.四人小组讨论: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景物描写,体会一下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2.模仿这些语句的写法,抓住自己生活周围景物特色,也写几句话。

  做这个练习,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了解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让学生明白景物描写在文中不是可有可无的,应抓住特点来写景,使之为表现事件和人物服务。

  如果时间紧张,可以将这个练习放到作业中,课后完成。

  作业

  在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中国登山队员表现出强烈的集体协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以《伟大的悲剧》中的奥茨和本课中的刘连满为例,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心得体会。

语文教案 篇2

  课前透视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共有五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配有两幅插图。教学中应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童心,引导学生在多读读好上下功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

  课文是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学生容易被吸引,并且文中介绍的内容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教学时应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有一定词语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2、识字写字。

  信息资料

  1、教师准备有关网站、演示课件或相关的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植物妈妈有办法》语文教案<spanhttps://p.9136.com/2b/l/allimg/<p>  <strong>第一课时</strong></p><p>  切入举偶</p><p>  1、谈话引入: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p><p>  (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p><p>  2、课件演示:播放蒲公英、苍耳等植物传播种子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今天《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要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巧妙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p><p>  (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引导学生观看动画,整体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p><p>  对话平台</p><p>  <strong>感知</strong></p><p>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p><p>  2、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p><p>  3、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这只是初读,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读书所得就要加以表扬,不能要求过高。)</p><p>  (尝试朗读,整体感知,交流收获,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体验读书的快乐。)</p><p>  <strong>识字</strong></p><p>  1、自己练读生字。引导学生可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p><p>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p><p>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p><p>  (新课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方法,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热情,相互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效果。)</p><p>  <strong>赏读</strong></p><p>  1、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p><p>  2、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p><p>  3、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p><p>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整体感知课文,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与体验。)</p><p>  <strong>写字</strong></p><p>  1、出示要写的字:如、已、娃、纷、好。学生认读。</p><p>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p><p>  3、教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写成自己的“己”等。</p><p>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p><p>  (在重视学生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p><h2>语文教案 篇3</h2>
<p><strong>  教学目标</strong></p><p>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词。</p><p>  2、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p><p>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p><p><strong>  教学重点</strong></p><p>  通过语言文字、搜索资料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p><p><strong>  教学过程</strong></p><p><strong>  (一)课件导入,展示课题,启发谈话。</strong></p><p>  边放课件(片头)教师边导入: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是我国的珍贵历史文物,请大家谈一谈你知道的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p><p>  展示课件背景资料,师生欣赏。</p><p>  师:欣赏以后,谁能讲讲秦兵马俑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p><p>  生1:很神奇。</p><p>  生2:令人难以相信。</p><p>  生3:规模宏大</p><p>  ……</p><p>  (教师相机板书课题)</p><p><strong>  (二)初读课文,整体分析</strong></p><p>  1、规模宏大,体现在哪个自然段中。</p><p>  生:第二自然段。</p><p>  2、除了规模宏大,兵马俑还有哪些特点?在哪个自然段中进行了总结?</p><p>  生: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第三自然段。引导认识过渡段及作用。</p><p><strong>  (三)自主探究学习课文</strong></p><p>  1、出示自学的`要求:</p><p>  (1)先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一读。</p><p>  (2)再自读课文,抓住“规模宏大”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一下,哪些词句体现了这一特点。</p><p>  (3)再轻声读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四人小组完成填表。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四人小组互相有感情地朗读一下。</p><p>  2、学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p><p>  3、讨论交流</p><p>  (1)、指名学生说出各种类型兵马俑所在的段及特点,并谈谈体会。</p><p>  (2)、指名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兵马俑,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p><p><strong>  (四)品读课文</strong></p><p>  1、我们知道了描写的各种兵俑类型众多,那么仔细看,又会怎样呢?</p><p>  展示课件神态各异的兵俑。</p><p>  2、用课件播放各种神态的兵马俑,教师配乐讲解。</p><p>  3、学生自由练习读第9自然段。</p><p>  4、开展读书比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p><p>  5、知识点练习:“有的……有的……有的……”体会。</p><p><strong>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strong></p><p>  1、展示问题:秦军为什么如此强大?能结合课文内容及课后学习谈一谈吗?</p><p>  2、学生发言,引导并展示军阵图。</p><p><strong>  (六)作业</strong></p><p>  1、课后登陆秦始皇陵博物馆网站,作更深入研究。</p><h2>语文教案 篇4</h2>
<p>  <strong>教学要求:</strong></p><p>  1、知识与技能</p><p>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云彩”等词语。</p><p>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p><p>  (3)理解课文,弄清是月亮跑得慢,云彩跑得快。</p><p>  2、过程与方法</p><p>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观察及自读,掌握生字,感知课文内容。</p><p>  (2)图文结合,角色朗读,深入理解课文。</p><p>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p><p>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以及勤于动脑,认真思考的习惯。</p><p>  <strong>重难点、关键:</strong></p><p>  1、识字、写字。</p><p>  2、理解课文内容,从李小文的做法中受到启发;贸心观察,勤于动脑。</p><p>  <strong>课时划分:</strong>两课时。</p><p>  <strong>第一课时</strong></p><p>  <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p><p>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p><p>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云彩比月亮跑得快以及判断的方法。</p><p>  <strong>教学准备:</strong>课件等。</p><p>  <strong>教学过程:</strong></p><p>  一、谈话引入课题</p><p>  1.师问:喜欢夜空吗?为什么?</p><p>  学生反馈自己生活中的观察。</p><p>  2.教师:有一个小朋友,他不仅发现夜空的美,他还发现了一个小秘密。</p><p>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p><p>  4.学习生字:</p><p>  二、认读生字,疏通课文</p><p>  (一)教师范读课文:听准每个字的读音。</p><p>  (二)检查听读情况</p><p>  三、随文识字,理解课文</p><p>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p><p>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几个小朋友看到的月亮是怎样的?(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会儿明,一会儿暗。)</p><p>  问:这句话里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p><p>  2.想象:你能想象一下月亮在云彩里穿行的情景吗?学生畅谈想象,感受意境。</p><p>  3.说话练习:一会儿,一会儿。学生小组内练习说句子。集体反馈,引导学生评价。</p><p>  4.齐读第一自然段。</p><p>  (二)学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p><p>  问:他们说的话有什么不同?</p><p>  分组读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p><p>  过渡:一开始大家赞同谁的说法?(大家相信张大勇的话。)后来呢?(大家觉得小文说得对。)这是为什么呢?</p><p>  (三)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p><p>  1.自由读文:小文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让大家观察月亮和云彩?</p><p>  2.反馈交流,问:树杈起什么作用?</p><p>  学生再读课文:这个办法好不好?你觉得小文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体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会想办法,很聪明。)</p><p>  3.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p><p>  <strong>第二课时</strong></p><p>  <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  1、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p><p>  2、指导写字。</p><p>  3、拓展延伸,了解关于云彩和月亮的知识或故事。</p><p>  <strong>教学准备:</strong></p><p>  1、收集的云彩和月亮的.知识或故事。</p><p>  2、田字格。</p><p>  <strong>教学过程:</strong></p><p>  一、分角色朗读,背诵课文。</p><p>  二、指导写字。</p><p>  三、拓展延伸,发散思维</p><p>  (一)问:你还能用其他的办法告诉大家“云彩跑得比月亮快”吗?</p><p>  学生说方法,教师肯定学生合理的想法。(寻找或设置某一固定的参照物)</p><p>  (二)总结: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如果我们能像小文一样仔细观察生活,认真思考问题,就一定能发现更多的秘密,得到更多的知识。</p><h2>语文教案 篇5</h2>
<p><strong>  教学目标:</strong></p><p>  1、学会“者、宋”等8个字,会认“范、仲”等8个字,学习多音字“没”。</p><p>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p><p>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知道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知道文学创作的实质是要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p><p><strong>  教学重点:</strong></p><p>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p><p><strong>  教学难点:</strong></p><p>  体验诗人创作的情感。</p><p><strong>  教学准备:</strong></p><p>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p><p><strong>  课时计划:</strong></p><p>  2课时</p><p>  第一课时</p><p><strong>  教学目标:</strong></p><p>  1、学会“者、宋”等8个字,会认“范、仲”等8个字,学习多音字“没”。</p><p>  2、正确地朗读课文。</p><p><strong>  教学过程:</strong></p><p>  一、图画导入,激起共鸣。</p><p>  1、多媒体出示图画(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一叶扁舟起伏)。学生观察图画,说说看到了什么?</p><p>  2、这是一只在风浪中捕鱼的小船,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生议)</p><p>  3、宋朝大诗人范仲淹看到这种情景也有许多感触。他把自己的感受通过一首诗表达了出来,这就是——《江上渔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诗人写的这首诗吧!</p><p>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p><p>  1、自己读课文,勾画生字。</p><p>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p><p>  3、四人小组合作识字,互相检查读生字的情况。</p><p>  4、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开火车读、齐读。</p><p>  5、学生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p><p>  6、学生自己再读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地方不太明白?</p><p>  三、书写生字。</p><p>  1、出示生字“者、宋、酒、南”,学生观察。</p><p>  重点指导</p><p>  “酒”注意第九笔是什么?。</p><p>  2、学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p><p>  第二课时</p><p>  教学目标:</p><p>  1、学会“味、鲜、危、险、舟“5个字。</p><p>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p><p>  3、体会诗人的创作情感。</p><p>  教学过程:</p><p>  一、复习质疑。</p><p>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p><p>  2、指名读《江上渔者》这首古诗。</p><p>  3、质疑: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的?</p><p>  4、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再读读课文吧!</p><p>  二、读懂文章内容,朗读课文。</p><p>  1、自由读全文,思考:文章的哪些内容可以解释诗句的意思</p><p>  2、学生边读边勾画有关句子。</p><p>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p><p>  江山往来者,但爱舻鱼美。“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的肉嫩味鲜。”</p><p>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风浪起伏。一会儿被打入浪尖,一会儿被卷入浪谷。人们都知道,这些渔民是多么艰辛,捕鱼是多么危险啊!”</p><p>  4、由此范仲淹想到什么,你想到什么?</p><p>  5、带着自己的体会练习吟诵古诗《江上渔者》。</p><p>  6、练习背诵古诗。</p><p>  三、从课文中,你还读懂了什么?</p><p>  1、渔民捕鱼的艰辛和危险。</p><p>  2、诗人对捕鱼的人的'同情。</p><p>  四、练习书写。</p><p>  1、出示生字“客、涛、汹、君”,学生观察字形,想一想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p><p>  2、重点指导:“涛”的笔顺</p><p>  3、学生练习描红,写字,教师个别辅导。</p><p>  4、作业练习。</p><p>  (一)抄写背诵古诗,用书中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p><p>  (二)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说说本体和喻体各是什么?在仿写一个比喻句。</p><p>  (三)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p><p>  一会儿……一会儿……</p><p>  一边……一边……</p><h2>语文教案 篇6</h2>
<p>  教学目标:</p><p>  1.学生能够收集资料,辅助理解课文。</p><p>  2.学生能够抓住“大眼睛”的特点,并体会贫困山区孩子的艰苦处境,能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p><p>  3.通过对比,学生能够懂得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和环境。</p><p>  教学重、难点:</p><p>  教学目标2、3。</p><p>  教学模式:</p><p>  读悟式。</p><p>  教学准备:</p><p>  学生小组交流课外收集到的与课文相关的资料。</p><p>  教学流程:</p><p>  <一>讨论:“大眼睛”与我们的眼睛有什么不同?</p><p>  1.板书:特别大、明亮、专心、充满忧郁</p><p>  2.为什么? (渴望读书)</p><p>  3.追问:“渴望”怎么理解?</p><p>  <二>学习2、3自然段</p><p>  1.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她“渴望读书”?</p><p>  <1>“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水库上。”</p><p>  A 从作者的联想中,你体会到些什么?</p><p>  B 用读表现出来。</p><p>  C 有同感的孩子,再来读一读。</p><p>  D 她可能还生怕什么?补充句子。 ***</p><p>  E 观察句子的特点,学习、理解排比句式;再找相同句子。</p><p>  <3>“虽然……虽然……可是……”</p><p>  这双大眼睛只是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缩影,他们的学习条件十分艰苦,有的甚至无学可上。请看老师收集到的资料:(观看图片时,伴轻音乐,教师插入解说词</p><p>  A 这个村子里一共有二十多个孩子,可能够上学的却只有4个!这块短小的破旧的木板,就是他们的黑板!</p><p>  B 破旧的教室里,因为下雨已经积满了水,可孩子们一点也不在乎,仍然认真学习。</p><p>  C 坐在冰凉的石块上,爬在狭窄的木头上,可她们却多么的专注!</p><p>  D 任何一块空地都是他们学习的地方,教室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太奢侈了!</p><p>  E 不知有多少个孩子,曾经从这钢丝上落入水中,也不知有多少个孩子,因此而丢掉了性命。可是他们为了学习,却一个接着一个,年复一年的义无反顾的从上面走过!</p><script>s(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园地教案03-01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活动教案01-22

语文《项链》教案01-30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4

语文园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