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02 13:41:4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语文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秀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秀语文教案(15篇)

优秀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范读带: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的卡片。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 ,“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打出课件,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5)指导背诵。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

  “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

  2.课文研讨。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2)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

  明确: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明确: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体会、咀嚼。

  4.学生质疑讨论,教师小结。

  从《饮酒》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

  探究学习:

  诗的开头四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这在当时确实是不易做到的。从封建社会直至今天,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常常是人们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已成了普遍现象。惟独作者却是个例外。因而生出第三句的设问:“问君何能尔?”这实在是个令人惊奇而关注的问题。作为自答结果的第四句更妙:“心远地自偏。”我的 心灵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社 会官场,超脱了世俗,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因而我的所居之处也变得僻静了。

  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

  5.课堂训练。

  (1)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

  (2)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

  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6.课堂小结。

  (打出投影片。)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四、自读《行路难》

  1.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 《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2.齐读诗歌,探究学习。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

  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 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五、布置作业

  背诵这两首诗。默写《饮酒》。

  第二课时

  一、研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解题。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2.朗读诗歌,注意正音,读出七言诗的节奏、重音,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质疑字词。

  (1)虚词。

  俄顷:时间副词,一会儿。

  向:副词,渐渐。

  安:疑问代词,怎么。

  呜呼:感叹词,哎。

  (2)实词(活用)。

  向昏黑:变暗变黑(形容词作动词)。

  风雨:刮风下雨(名词作动词)。

  4.全诗段意。

  (1)秋风破屋——惨

  (2)群童抱茅——悲

  (3)长夜难眠——哀

  (4)广厦庇寒—一愿

  5.思想内容。

  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

  6.赏析。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南村群童欺侮我年老体衰,竟然忍心在我面前做盗贼!公开地抱着茅草钻进竹林离开,直至喊得唇焦口燥仍不奏效,只好归来倚仗自叹息”。‘‘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 人气喘吁吁的情形 ,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此五句写儿童由心理到行动,写自己又从行动到心理,寥寥数语,使人物形象形神俱备。

  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诗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已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一想到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在此风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灭了“小我”,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等粗犷有力的笔锋,何等壮阔深达的形象,何等铿锵雄壮的声音。三句蝉联而下,形成奔腾汹涌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怀。诗人至此意犹未尽,又于回环往复中递进一层,把由己及人升华到舍己救人:“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深切的期望!它把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全诗主旨所在,也是最动人,感召力最强之处。

  7.艺术特色。

  全篇重在揭露现实,结尾闪耀理想之光芒,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名篇。

  8.归纳总结。

  全诗作者根据切身的生活现实,如实写来,使读者真切地感到诗人的痛苦。组织

  材料时,层层深入,情不自禁地说出自己的愿望,画龙点睛,水到渠成。

  第三课时

  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

  有人说,朋友是冬日里温暖的火炉;是疲惫时可以倚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给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有了朋友,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坚定;有了朋友,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显得更刻骨铭心。不是吗?我们与朋友分别的那一瞬至今仍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就来和身在西北边塞的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温那难忘的一幕。

  二、初读感知

  1.正字音。

  折散裘衾角着羌掣

  2.明内容。

  课题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说送别的环境。

  明确:在西北边塞瑰奇壮丽的冰雪沙海背景下,岑参送朋友武判官回到京城长安去。这是戍边将士之别。

  三、品析学读

  1.自由读,将写景与送别的过渡句用“——”标示出来。

  明确:在“愁云惨淡万里凝”处标示。

  2.请同学们任选角度,将前面咏雪的句子和后面的送别联系起来。比如说:雪是冷的,可朋友的心是热的。

  雪是洁白的,朋友情是纯真的;雪景美丽得令人温暖,朋友情真挚动人;雪中生活是寒冷的,朋友的归途令人担忧;雪中生活是艰苦的,它令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盼望归去;纷纷大雪,是不是上天为朋友归京而献上的贺礼?奇丽的边塞雪景,是不是为离情别意抹上了军人的豪迈?

  3.想像诗句所呈现的画面,自己试读。

  4.教师指名读,边点评边示范。

  第1、2句陡促,重读“卷”、“八月”、“即”,突出风狂雪早;3、4句轻柔舒缓,重读“春风”、“千树万树”,表现“春暖花开”的美景所带给人的春天般的温暖;然后低沉滞涩,寒气仿佛侵入骨髓。“中军置酒饮归客”及以下三句应读得热烈急促,一气呵成,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气氛;“轮台”四句渐渐舒缓,渐渐低下去,使声音恰如那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营造出低回不已余音袅袅的意境。这一刻,画面定格,时间停止,情感激荡。

  5.听读,揣摩:在送别的酒宴上,在挥手的那一刻,“我”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四、品味鉴赏。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②“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清白,更寒冷。可见一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

  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3.学生朗读全诗,并背诵。

  五、自读己亥杂诗》

  1.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往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运用比喻,把落红比作辞官,春泥比作平民百姓,花比作朝廷,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2.小结。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 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仔细地体会作者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和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背诵这两首诗。

优秀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三个生字。

  2.熟读短文,了解短文含义,知道数字12的趣味所在,由此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索词语中数字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激发学生探索数字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歌谣,学习3个一类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2”这个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十分有趣的,我们的生活与12有什么联系呢?

  同学们说出了很多,几天我们要读的这首短歌谣,精练地概括了12这个数字在生活中的用途,还十分有趣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朗读歌谣:

  1.数字12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歌谣。

  2.指名读文。

  3.通过读文你知道了数字12有趣在哪里?关于12你还知道什么,补充一下。

  4.再读文,理解“学习总觉新知少,探索奥秘靠钻研”

  三、学习一类生字。

  简jiǎn 扩词:简单、简便、简化

  反义词:简(繁),简单(复杂)

  成语:简明扼要、言简意赅、深居简出

  肋li 胸部的'两侧

  扩词:肋骨、两肋、肋条

  奥o 部首“大”含义深,难于理解

  扩词:奥秘、奥妙、奥运会

  重点注意强调:奥字的上半部分不封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课后练习:

  1.读一读,写一写。练习扩词。

  简(简单)(简洁)奥(奥秘)(奥妙)

  2.想一想,这些词句中的数字表示什么

  这道题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己理解,汇报,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3、毛笔写字练习

  可结合写字课进行渗透和教学。

  二、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一类生字并扩词练习。

  2.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数字有特殊的意义。

  三、板书设计:

  有趣的十二

  简 肋 奥

  分别扩词

优秀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随学生的介

  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自主探究识字学文

  1、出示卡片“我会认”,激发学生自主说认识的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哪些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学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让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拼一拼,读词语,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2)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看清韵母读:冰、丁、争、鸣(后鼻韵母)

  看清声母读:苏、争(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

  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4、看图,照例句说句子、找词语、读字。(方法:一人描述说句,一人根据意思取词语字条认读。)

  (1)出示例句:春天来了,大地好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找词语:万物复苏

  认读生字:万复苏

  (2)照样子说句,找词读字

  句:“春天来了,。”

  词:柳绿花红(柳)莺歌燕舞(歌舞)

  冰雪融化(冰)泉水丁冬(泉丁)

  百花齐放(百齐)百鸟争鸣(争鸣)

  (三)、精讲点拨,指导写字,巩固生字

  (1)观察字形,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分析字形结构,记字。

  偏旁联想识字:柳冰泉鸣(想想偏旁跟字义有什么关系)

  部件组合识字:歌(哥+欠)百(一+白)

  (2)老师范写,让学生看清笔画的'位置。

  “冬”和“齐”的点写在竖中线上,撇笔和捺笔要舒展开。

  “丁”的“亅”要写在竖中线上。

  “万”字注意笔顺是“一、S、丿”;“丿”在竖中线上起笔。

  “百”字的横写得长一点。

  (3)读词想象

  1、用适中的速度朗读词语。

  2、读出词语的韵味。

  朗读时,每行的两个词语之间可接得紧些,读完末尾的“苏、舞、冬、鸣”后要稍作停顿,以显示韵脚。

  3、看图,听老师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情景。

  4、自己读词语,想象词语描绘的情景。

  (四)实践活动

  出示课后的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说一说: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

  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图

  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呢?

  (五)、总结本节收获

  (六)、作业设计

  1、回家跟爸爸妈妈说一说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去大自然中找找你眼里的春天,画一画或与一写。(寻找春天,放在春天真正来临时完成,先画一张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春天。)

  3、写字练习。

  板书设计

  识字1

  柳绿花红(柳)莺歌燕舞(歌舞)

  冰雪融化(冰)泉水丁冬(泉丁)

  百花齐放(百齐)百鸟争鸣(争鸣)

  课后反思:

  采用345高效优质课堂教学模式很适合当前教育。

优秀语文教案4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海南岛看到的海底世界——红树林的景象。生动地描写了涨潮、退潮、海风吹时树林的不同姿态,说明了它具有胎生的繁殖特点,并写出了作者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三个生字词,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么写红树林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提高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自学能力。

  教学思路

  在教学中,首先导入新课,从整体入手,抓住作者描写红树林的精妙文笔,让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咬字嚼句,反复品味,带领学生欣赏作品遣词造句的技巧;使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读出滋味,培养语感;并达到获取知识、感悟自然、热爱生活的目的。

  一、导入

  课件1

  同学们,当你第一次看到课题时,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实际上呢?(交流红树资料1)

  二、初读

  1、小组合作,快速小声朗读。注意:读的同学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同学读得好,好在哪儿;字音、句子是不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读准、读通。

  2、交流:谁来评价一下你们小组成员的朗读?

  3、评价:看来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下的功夫都没有白费,课文中的词句都掌握了。咱们再来一起加深一下印象。

  或:看来这一课还真是难住了一些小懒虫,预习的时候动动手,翻翻字典;动动嘴,多读几遍,这些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来,哪个小组的同学来做小老师,为我们领读这些生词?

  课件2,领读生词。

  4、预习作业里给大家留了一道思考题: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红树林?(景观:远观、近赏;繁殖;精神)

  5、快速浏览课文,用最简练、最直观的语言说一说:你认为红树林之所以被成为“海上奇观”,究竟“奇”在哪里?(学生结合重点词句谈——美;生命力顽强)

  三、自学

  1、课件3,出示金钥匙

  2、刚才同学们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到了红树林的美和生命力。红树林真称得上是——海上奇观!

  下面,咱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请你读一读课文,抓住重点的句子、词语,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喜欢的句子可以反复诵读,品味。

  3、景观

  远观

  A、涨潮:浸没——神奇

  怎么样叫“浸没”?什么叫“浮荡”?你能想象吗?

  课件4;竟然只余树冠!水面上像是分布了一座座绿色的岛屿,随着海浪起伏,看到眼前的红树林,你的感受?惊叹——既美丽又神奇!称得上是“海上奇观”!

  课件5,怀着惊叹之情,读一读(2、3个)

  B、潮退——美

  芳馨:芬芳美好的味道。

  婀娜:柔软而美好。形容女性姿态轻盈柔美。

  课件6、7

  近赏

  A、世外桃源——晋·陶潜《桃花源记》描述的'一个美好的地方。一个捕鱼人无意间闯进了桃花源,守护那里的是一大片美丽的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里,到处是一片安乐祥和的气氛,与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绝。毫无城市的喧嚣,尘世的烦扰。这简直不像是在人间,像是仙境一般,令人向往。

  作者把红树林誉为海上的世外桃源,可见红树林美,美得神秘,美得不似人间所有,美得令作者禁不住赞美,这——(简直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真可谓“此景只应天上有”。

  B、纵横交错、盘根错节、栅栏、绿色之网——生长环境——多、力量、生存——生命的智慧与顽强——令人肃然起敬。

  课件8、9、10+录像指导朗读(2、3个;齐读)

  C、花朵、幽香、仙境、大花园——美,美不胜收!

  4、繁殖

  课件11 “胎生”——飘落于地,扎根于土——几个小时、两三个月、照样——生命力之顽强令人惊叹!

  5、精神

  既不……也不……只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的精神。

  录像

  四、总结、延伸

  1、同学们,红树林美吗?美在哪里?(精神)

  2、是啊,红树林不光有美的外表,顽强的生命力;还有美的心灵,高尚的精神,这才构成了真正的海上奇观!

  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像红树这样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4、奉献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希望咱们班的同学能有像红树那样顽强的生命力,能有像红树那样服务人群、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作业

  红树林为我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请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一下红树林的现状,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一篇学习笔记。

优秀语文教案5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学习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谈话引入课文,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2、让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预习读书情况。相机指导学生认识巩固“傣、昌、昂、跤”四个生字。

  教师要注意方法的引导和习惯的培养,教学中可提问:你读得这么好,能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吗?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由读、比赛读等方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话分别有几句话,读是时候要注意停顿,把课文读清楚。(根据学生读书情况适时指导)

  4、全班把课文齐读一遍,读后交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各民族小学生在民族小学里学习的情景,进而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师: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哪里写了孩子们上学路上的情景,哪里写了孩子们学习的情景?

  5、师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读书,把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利,而且会思考,读懂了课文的意思。

  二、学习字词。

  1、出示“坪、坝”等12个生字,检查学生生字预习情况。

  师:大家的课文读得很好,不知道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呢?现在我们进行“我指你读”的游戏。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吗?

  3、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生字的特点让学生运用给生字注音、找音序、找部首、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

  4、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个别指导。

  5、组织全班同学评价生字书写情况,激励大家把字写得更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并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了解课文是怎样表现民族小学的特点的。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以及其它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3、体会文章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感受“美丽”。

  1、读课题,谈感受,巧妙过渡都课文的学习。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首先请同学们把课题细细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有什么想说的?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小学一样吗?

  2、结合插图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民族小学特点的语句,了解到这是一所美丽的边疆的山村小学。随后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让学生齐读。(教师要相机引导学生明确默读要求: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师:默读完课文,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认为这是一所怎样的民族小学呢?

  (板书:美丽)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现在我们就去孩子们上学的路上看一看吧!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到表现“美丽”的词语和句子,如“绚丽多彩”等,并谈体会。教师可让学生看资料袋,并向学生介绍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

  (师根据学生回答在“美丽”上面板书“小路、服装、校园”)

  (2)、学生个别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重点引导体会“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两句的画面感,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把民族小学的“美丽”读出来。

  (3)、小组读、男女生读,读出感情。读后再谈体会。

  4、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民族小学的钟声展现出的独特的“美丽”,初步了解本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

  (板书:钟声)

  (2)、默读第三自然段,知道本段前五句写上课的情景,第六句写下课的情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声音真好听!”一句的`作用。

  师:注意到本段有一个特别的标点符号吗?——“!”,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孩子们的读书声很好听?

  (板书:书声)

  (3)学生个别读、比赛读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读出人物、动物和景物的和谐美,进而理解作者对民族小学的喜爱和赞美。

  师:在这样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教室里坐着穿戴不同的各民族小学生,他们是那么认真地读着课文,如果你就站在窗外,你会……?

  同学们,就在民族小学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作者吴然爷爷就站在窗外,你们猜他心里面在想什么?

  (4)、结合“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一句对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教育。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是啊,这读书声多么动听、多么美妙啊!它和我们教师传出的读书声有什么不同吗?

  出示“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可试着让学生模仿着说句子,如“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画画、唱歌。”“里同学们的民族不同,但老师对他们的爱是相同的。”等等。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就像56个兄弟姐妹一样,大家都是一家人。再想想课文,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多么幸福,多么温馨啊!你们能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课文吗?

  师:读得真好。用不同和相同说话,我还想到了一句“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片操场操场上游戏。”。

  (5)、学习第六句,体会下课热闹的场景,有感情朗读第六句。读后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6)、模仿第六句进行小练笔,为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习作作准备。可让学生写一个游戏,是什么游戏,和谁一起玩的,玩的过程中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玩后想了什么。

  下课了,同学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总结全课,升华“美丽”。

  1、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仿佛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2、体会课文结尾省略号的作用,进行思维拓展。

  师: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呢?你还能接着往下说吗?

  3、再次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感悟民族小学的美丽。

  4、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吴然的散文集《小鸟和守林老人》。

  布置综合性学习作业:

  1、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如果用表格的形式,可以参考课本第11页的做法。

优秀语文教案6

  第一课时

  一、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这篇优美的散文,以生花妙笔,描绘了大地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请听这篇散文的朗诵录音,边听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听后,谈谈你的感受。

  二、播放这篇散文的朗诵录音。不要求同学们看课文,可以闭眼静听。听后,二人小组畅谈感受。然后,全班找1——2位同学谈听后的感受。从哪个角度谈都可以。

  三、默读课文,在课本上给不会读的字注音,可根据听录音时的记忆,也可。

  四、二人小组,每人读一遍课文,对方边听边校正发音。

  五、全班齐读课文。

  六、教师指定一位同学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按下列分工朗读课文。

  第1段:全班齐读。

  第2段:第一小组朗读(值日小组)

  第3段:第二小组朗读。

  第4段:第三小组朗读。

  第5段:第四小组朗读。

  第6段:第五小组朗读。

  第7段:第六小组朗读。

  第8段:女生朗读。

  第9段:男生朗读。

  第10段:全班齐读。

  二、教师挂出课前绘制好的图(如下)。

  (可以起名为:“孔雀开屏”图或“伞形花序”图。)

  1.教师课前准备好按照图上编序号的圆的大小,剪12个圆纸片,在这些纸片上用不同的颜色(每一个序号一种颜色,共10色)写上如下的字:

  (1)东风来、脚步近

  (2)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3)草

  (4)花

  (5)风

  (6)雨

  (7)迎

  (8)新

  (9)美

  (10)壮

  2.请同学们给课文自然段标序号。然后看图,对照课文,每——个空白圆里应该填写什么字。(可二人小组讨论。)

  3.教师将12个写好字的圆纸片,分发给12个两人小组(每个值日组里2份)。请各组想一想本组拿到的圆纸片该贴在哪个空白处。

  4.请拿到纸片的小组用橡皮泥将本组的圆纸片贴到恰当的空白处。教师指名陆续到台前来贴。各组比赛,看哪组贴得准确无误。如果有的小组贴错了地方,另一组正确的就贴在圆圈外,待都贴完,让学生讨论哪个正确,贴错的一张应贴在什么地方。再进行调整。

  三、请同学们根据图,划分文章结构(画在书上)。

  教师组织全班讨论文章的结构划分,允许同学有不同意见,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应予以肯定。讨论后,请同学们把图转换成结构提纲,把圆纸片上紧缩的词语展开,给各部分、各层次归纳段意,抄写在笔记本上。同学们的笔记也不可强求一致,只要真正理解了文章的结构,允许同学们有创造性的归纳整理。教师发现好的,要当堂予以表扬。

  四、带着如下的问题深入阅读。

  1.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运用连续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盼”。)

  2.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总写天,作者着眼于哪些景色的变化?这些景色的变化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总写天,作者着眼于山、水、阳光的变化,山色的朗润,一是光明媚;二是山上的植物给山蒙上了淡绿色泽。水涨起来了,是冰雪融化,水量增大,水流加快,太阳光更加明朗红润,从宏观上感受到大地回,生机勃发。)

  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草图?在词语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作者描绘了小草刚刚长出的情态,用了“偷偷”“钻”,给。人以不知不觉的感觉,又用“嫩嫩”“绿绿”使小草惹人喜爱,还写了小草的长势和生长的面积,用了“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给人以清新悦目之感。更进一步写小草的质地,用“软绵绵”,让人愿意和它亲近,人们在小草上坐着、躺着、打滚、踢球、跑步,有无限惬意的感受。这段描写用了较多的叠用的形容词,对小草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4.作者描绘花图,抓住了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花竞相开放,愈开愈多,愈广,花色多样、浓艳,花香带着甜味。由花联想到果。用花下的蜜蜂、蝴蝶,反衬花多、花艳、花香。写树花之后写地上的草花,野花虽然小而疏,却别有一番情趣,“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同样招人欢喜。本段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反衬等修辞手法,把花写“活”了,有极强的动感。)

  5.风,最难描绘,作者娴熟地用了触觉、嗅觉、听觉,把风写得有感有情。请你分别说说各是怎样描绘的,你的感受又是怎样呢?(从触觉上感受,“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轻柔、温暖,充满了爱抚。从嗅觉上感受,新翻的泥土湿润,青草味清爽,花香,湿润、清爽、淡香由轻风融在一起。由轻风传送给人们,又由轻风传来了鸟鸣、流水、短笛的和谐悦耳的乐曲,人们不能不感谢风带来的温馨、柔润,不能不感谢风给子的振奋。)

  6.作者抓住了雨的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描绘出一幅诱人的雨图?{作者抓住雨细密、轻盈、绵长的特点。从静景写到动景,由近写到远,勾勒出一—幅南方傍晚雨绵绵的朦胧剪影图,意境深远,十分诱人。}

  7.作者描绘迎图,从哪儿写起,落在什么地方?{作者由“风筝”写起,自然引出地上的孩子。由此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欢天喜地地出来迎接天,感受意。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此段与盼呼应,由盼而迎,表达了人们盼、爱的心情。)

  8.作者赞,运用了哪几个比喻,各突出了天的什么特点?(像刚落地的娃娃,突出了“新”,突出了“生长”让人振奋,给人希望;像小姑娘,突出了“美”,突出了“活”,给人以美的感受,让人充满活力;像健壮的青年,突出了“壮”,突出了“力”,天使人健壮,给人以奋进的力量。)

  (以上各小题,在学生准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全班——一讨论,或边朗读边讨论。)

  五、教师指导朗读。

  1.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越自然、质朴越好,切忌拿腔拿调。

  2.朗读的层次要清楚,参考结构分析。三大部分之间,略有较长停顿。在停顿时,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感情的三个阶段是:盼,、爱、赞。

  3.朗读时,头脑中要出现一个一个的图案,把握住形象的特点。

  4.教师指导一位学生(有朗诵基础的),让他(她)朗诵成功,其他同学听教师指导和这位学生朗读,从中得到启发。

  六、做文后练习二、三。(当堂做完,当堂讨论。)

  [家庭作业 ]

  背诵全文。在背诵的基础上,练习表情朗诵。每个同学把自己的朗诵录下音来,有条件的录下像来,交给教师。教师选择1——2人的朗诵,在全班播放,请大家评议,以提高同学的朗诵能力和分析能力

优秀语文教案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 18、四个太阳

  【教学目标】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重点】

  识字和朗读课文。

  【德育结合点】

  学生能从作者画出的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

  【教具准备】

  教师备四个太阳图片,学生画一个太阳(未着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喜欢跟老师聊天吗?今天和老师一起聊聊天气好吗?你能说一下今天天气怎样?你知道天空中有几个太阳吗?是什么颜色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太阳的文章。

  上课,请小朋友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想说什么?小朋友有这么多问题,让我们赶快来学习课文吧。

  二、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打开书81页,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2、你能快速地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吗?师问:这篇文章有几个自然段?

  3、老师想听听小朋友读课文声音响亮不响亮。谁能读第一自然段?你认识这两个生词朋友吗?指3人读,齐读。

  4、愿意读第二自然段的请你站起来。这一部分生词较多,我们分组学习。哪个小组汇报?男女对读。

  5、谁能读一下第三自然段?你能当老师教小朋友认识这些生词吗?指三人后齐读。

  6、谁能读一下第四自然段?你认识这些生词朋友吗?指3人读,齐读。

  7、刚才我们分段读了课文,认识了生字。小朋友看,这是本课中所有的生字,会认吗?小组先读读,一会儿开火车认读。

  三、朗读感悟

  1、生字大家认识了,下面我们来读读课文吧。谁想读读第一自然段?请小朋友看图,你们猜这是什么季节?(板书)你怎么知道的?你喜欢它吗?为什么?你想画下什么样的太阳 ?为什么?(贴画、板书)

  出示课件,此时的夏天你喜欢吗?有了绿绿的太阳,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去读读课文吧,老师看看谁的表情最美?听听谁的声音最动听?刚才老师看到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表情,听到了动听的声音,我想这些小朋友一定非常喜欢此时的夏天,我们请他们起来读读好吗?

  2、请小朋友认真地看屏幕,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猜这是什么季节?(板书)你想对秋天说点什么?你想画个什么样的太阳呢?为什么?(贴画、板书)出示课件,瞧,秋季有了金黄太阳的照耀,金黄的落叶赶忙去邀请他的小伙伴,它的小伙伴可能有谁,他要做什么呢?老师请一个小朋友当落叶,下来表演一下。

  秋天多好啊,老师也喜欢上它了。小朋友我来读读这一段行吗?注意老师的表情,看我是不是真的喜欢秋天。你觉得老师读的.好吗?那一句不错,你能读一下吗?哪一句不太好,你能读的比老师还好吗?我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赛过老师,自由读,指名读。

  3、出示课件,你现在有什么感觉?什么季节来了?(板书)怎么办呢?为什么画红太阳?(贴画、板书)出示课件,有了温暖的太阳,小朋友想干什么?

  出示课件,小朋友玩的高兴吗?带着这种心情读读第三自然段吧。指名读,她读得怎样?好在哪儿?你能试试吗?请喜欢冬天景色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4、冬天过去了,什么季节来临了?(板书)看,春天多漂亮啊,我们赶紧给她画个太阳吧。(贴黑板)瞧,画的多美呀,让我们美美的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好吗?

  我们看一看,哪位小朋友画的和书上一样?书上画了个什么样的太阳,为什么?此时的春天你喜欢吗?找你的好朋友比赛读读,看谁读的最有感情。刚才我注意到这两个小伙伴读得不错,让他们俩为大家读读好吗?谁读的好?好在哪儿?你能学着他们的样子读读吗?

  四、教师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喜欢这篇文章吗?让我们把他献给所有听课的老师好吗?请一人领读前三个自然段的第一句,其他同学读后几句。第四自然段齐读。

  小朋友们读的真好,看得出你们的确喜欢太阳。下一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好吗?下课。

  【板书】

  夏天 清凉

  秋天 水果香

  18、四个太阳 冬天 暖和

  春天 漂亮(美丽)

优秀语文教案8

  [幼教中班语文教案

  《最佳倾听者》]

  中班语言活动“最佳倾听者”

  ·(语言领域教学)

  ··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发展幼儿的倾听能力,幼教中班语文教案《最佳倾听者》。

  ···2、愿意参加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咕咚》故事一则;语言游戏“老师说?”,幼儿教案《幼教中班语文教案《最佳倾听者》》

  ·活动流程:引起兴趣——加深难度——再加深难度——再加深难度——活动结束·活动过程:

  ·一、听口令做动作,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发口令,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发口令的速度渐渐加快,动作出错的幼儿取消游戏资格,最后的幼儿为获胜者。

  ·二、加深难度,听短句数相同的字。

  ·教师口述一短句,让幼儿数句中共出现几个“我”字。看哪位幼儿数得最正确。·三、再加深难度,听故事数相同的字。

  ··教师讲故事《咕咚》,让幼儿数故事中共出现了几个“咕咚”,看哪位幼儿数得最正确。·四、游戏“老师说??”。

  ·1、教师发出口令,口令中有“老师说”的幼儿照口令做相应的动作,没有“老师说”的幼儿就保持原来的动作,看谁坚持到最后。

  ·2、游戏数次后,可请幼儿做发口令者,教师参与幼儿活动。(该游戏可请听课老师一起参与)

  ·五、活动结束。

优秀语文教案9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9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门。

  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乐星空夜景图、星星字卡。)歌曲《小小的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很美的地方玩好不好?(配乐多媒体显示夜色星空动静结合画面。)

  2、看了以后,你最想说点什么?(学生自由地用我想说表达他们的发现: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或想知道什么等。)

  3、哇,刚才的景色真的太美了!我们的叶圣陶爷爷还把这美妙的景色写成了一首可爱的小诗--《小小的船》,你们想去学一学吗?出示题目:《小小的船》。

  4、学生齐读课题,并组织生字船的教学。(学生读生字,并说说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美的情境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想象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教学中来;你想说点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富有开放性,降低了问题的难度,拓宽了学生的思路;第四个环节使生字的教学很正常地成了阅读教学线上的一个点。这也代表着作者的一种教学观念:生字的教学贯穿在阅读教学中逐个进行,这有利于避免生字教学的枯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目想象,感知课文内容。

  2、小朋友,假如你现在已经飞上天了,已经坐在小船里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呢?(学生可能会说心情很高兴,心情很愉快等。)

  3、让我们用愉快的心情来读一读《小小的船》好吗?要求用_划出生字,并能读准生字。(学生自由地放声读课文。)

  4、读了以后你最想说点什么?(学生可以说自己的发现,或读一读觉得优美的语句,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三个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动笔读书的习惯;第四个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显得民主,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探究感悟,美读品味

  从学生最喜欢的'句子着手,相机教学全文。

  1、学习第一、二句话: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⑴生字弯的教学:出示生字弯的拼音,读准生字弯,指名认读;学生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个弯字的?给弯字找朋友,如弯弯的等;学生说一说平时生活中见到的什么东西也是弯弯的;那弯字的反义词是什么?

  ⑵从这两句话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或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先让学生自由回答或讨论回答,教师则重点启发学生得出小小的船是指弯弯的月儿并知其所以然。可让学生看小船的图片知其和弯弯的月儿一样两头尖。

  启发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两头尖的东西。

  ⑶说话训练:弯弯的月亮像( )。

  ⑷多种形式(师生互读、生生互读、小组轮读、学生赛读等)朗读第一、二两句话。(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喜爱之情

  2、学习第三句话: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⑴指名读。

  ⑵趣味识字:(制作课件时,把生字隐藏在闪闪的星星后面。)师:闪闪的星星多美呀,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它们分别叫什么吗?(教师点击课件上的星星,星星上显示出生字,学生抢读。

  学生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的。相机穿插训练。

  (如坐:两个人背*背地坐在地上等。)

  说说坐的反义词。

  ⑶多媒体显示星空夜景图:这真是迷人的夜晚!让我们用优美的朗读来表现一下吧。

  学生自由练读(可加上动作),同桌表演读,配乐指名读,生挑战读,教师范读等多种形式练读,教师相机指导,使学生读出大自然的美,以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⑷让我们把刚才看到或想象到的星空夜景图画下来好吗?(放乐,学生作画。

  学生作品展示:学生当小记者采访学生的画:(学生简介自己的画。

  (生字词的教学充分利用了课件的优势,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并相机穿插了一些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题,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环节(3)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以朗读为中心,以情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环节(4)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中,动手画出自己放飞的思维、张扬的个性、独特的体验,充分享受语文阅读教学的乐趣。)

  四、小结回味,质疑问难

  1、学生演读全文。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留在下一节课解决。

优秀语文教案10

  [教材简说]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举起的火把。它是人们用汗水绘出的山水画,它是山野对人们辛勤劳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秋天景象之美和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感受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小朋友,不知不觉地秋姑娘踩着厚厚的落叶来到了每个小朋友的身边,你发现大自然有什么变化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秋天的图画,(板书:秋天的图画)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2、(出示秋天的图画)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什么?

  有个小朋友特别喜欢这幅美丽的图画,还把它写成了一段很美的话呢。你们想听吗?就让老师读给大家听吧!(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你想读吗?这段话就放在每个小朋友的桌子里,把它打开,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要想读好这段话,得先把每个字读正确了,把每个句子读通顺了。如果碰到难念的词和句就请你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了为止,开始。

  2、交流学习情况

  (1)小朋友,课文中有一些词语朋友急着想和大家见面了,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课件展示)图画波浪高粱燃烧脸颊勤劳火把翻起大雁排成

  (2)哪个小朋友想先跟他们交朋友?(指名读)告诉老师你最喜欢跟哪几个词语交朋友?小朋友也一起读读这几个词语。

  点拨:波浪——你见过大海的波浪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脸颊——小朋友,跟老师一块摸摸自己的脸颊,小朋友的脸颊圆圆的,真像是一个个红彤彤的苹果。太可爱了!

  火把——见过火把吗?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火把吧!(图示)

  (3)(去掉拼音打乱次序)这些词语朋友跟我们玩起了捉迷藏,小朋友你现在能认出它们了吗?

  波浪燃烧翻起勤劳大雁图画火把高梁脸颊排成

  (4)大家都想读,这样吧,我们来开小火车,你们这么喜欢开小火车,那我们男孩子和女孩子一起来开火车。

  (5)好样的,我们已经和这些词语交上朋友了。老师相信你们现在读起课文来就更方便了。不相信,同桌小朋友互相来读读!注意,一个小朋友读,另一个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读好了,请用举手告诉老师。

  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1、读了这段话,你最喜欢哪一句呢?(随机指导朗读第一句)(想知道老师喜欢哪一句吗?)

  2、(出示课文第二句)读读这个句子,你有什么不懂的,请告诉老师。

  3、理解“稻海”

  (1)什么是“稻海”呢?

  (2)小朋友,就请跟老师一块去看看那一望无际的稻海吧!

  (3)(出示翻滚的稻海)你看到了什么?(秋天一到,田野里的稻子结满了沉甸甸的稻穗,金灿灿的一片,一眼望不到边。远远看去,多像是金色的海洋!那就是——(稻海)一阵阵凉爽的秋风吹过了稻田,一大片稻子高低起伏,真像大海翻起--金色的波浪。看到如此的景象,你觉得--?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吧!(给“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划线)

  (4)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稻海,那么,天上的云很多很多,望也望不到头,就叫——,人很多很多,挤都挤不进去?——是呀,很多同样的东西聚在一起,我们可以加上“海”来称呼,你看,“海”字的.作用可真大!

  4、理解“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1)(出示图画)谁能从图画中找找“高梁”在哪里?为什么它就是?能说说理由吗?

  (2)是呀!你看,高粱把腰杆子挺得直直的,举起它那红艳艳的果实,多神气呀!你们能挺直了腰杆子神气地来读读这句话吗?(给句子划线)齐读。

  (3)老师太开心了,大家读得真有精神!相信你们一定也能把整个句子读得棒棒的!行吗?好,先自己练习练习。

  指名读

  (配乐)齐读,(老师很想能看到那美丽的景色,小朋友,能用你们的朗读帮帮老师吗?)

  (出示句子)梨树()起()的灯笼,苹果()出()的脸颊,稻海()起()的波浪,高粱()起()的火把。

  工这句话中有几个词儿走丢了,小朋友能把它们找回来吗?(一起读读,

  是不是还是原来的句子?)

  5、背诵句子。

  (1)小朋友,这么美的句子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它收藏在心里,怎么样?好,开始。

  (2)(出示图画)谁来?

  能背的孩子请闭上眼睛,还不能背的看大屏幕,咱们一起来。

  6、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小朋友再读读课文,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勤劳的人们使秋天这样美丽。)

  (出示大雁图)小朋友们,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学生接读)

  7、齐读课文。好,现在我们已经和句子也交上朋友了,老师相信这下子大家一定也能把课文读得美美的了!是不是?

  四、启发想像,练习表达

  1、秋天的图画里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色等着小朋友画上去呢!你想画上什么?

  2、(出示课文第二句和石榴),你能学着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石榴吗?

  3、(出示图画)这些美丽的景色你能用笔把它写下来吗?(出示作业纸)好,小朋友你可以从上面的景物中选择四样来写,也可以自己另选几样来写。

  4、(展示学生作品)老师选了几张小朋友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把自己的大作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5、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个有趣的作业,中午回家给自己写的文章配上美丽的插图,可以把它贴在教室的展览园地上,让大家一起欣赏,好吗?

  五、学写生字

  1、课文中有几个生字比较难写,看看它们是谁呀?

  2、仔细看看这三个生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举颊

  勤(看老师来写写“勤”字,小朋友伸出手指跟我一起写。)在作业纸上写一个。

  3、好,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空格中认真书写两个。

优秀语文教案11

  【自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3.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体会诗人的心境,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学习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理解诗句中所含哲理,并能联系实际谈体会。

  学习课时:

  1课时教具:课件

  【学习方式】

  1.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2.诵读法,并养成多动笔的习惯,品味、积累优美的语句。

  【课前自学检测案】

  ※自学一:自读古诗,学习字词

  1.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a.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诗文注音读准生字新词

  腊酒浑( ) 足鸡豚( ) 疑无路( )

  b.借助工具书、结合诗文注释或联系诗文理解词语

  腊酒浑:_____ 疑无路:_____

  2.查阅作者陆游的有关资料。

  3.根据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诗意:

  ※自学二:自主学诗,读悟诗文

  1.农家是怎样热情待客的?2.受到农家的热情待客,诗人内心的感叹是什么?

  2.结合有关诗人的背景“资料袋”,领悟三四句诗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朗读全诗。

  ※自练三:巩固训练,拓展延伸

  1.背诵古诗;

  2.搜集蕴含的哲理的诗句

  (即面对困境,遭受挫折,永不放弃,心存希望诗句);

  3.想象训练:假如你家来客,你会说什么?会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

  4.拓展朗读《过故人庄》

  过

  ①故人

  ②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

  ③鸡黍

  ④shǔ,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

  ⑤,青山郭

  ⑥外斜

  ⑦xiá。

  开轩

  ⑧面场圃

  ⑨,把酒话桑麻

  ⑩。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

  ⑾菊花。

  【注释】

  过:拜访,探访,看望。

  2.故人:老朋友

  3.具:准备。

  4.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

  5.合:环绕。

  6.郭:指村外。

  7.斜:(xiá)

  8.轩:窗户。

  9.场圃:农家的小院。(场:打谷场。圃:菜园。)

  10.话桑麻:谈论庄稼。

  11.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解读诗题

  (一)紧扣诗眼“游”,导入课题。

  1.师谈话引入:宋朝有一位诗人在游玩山野乡村,领略田园风光时作了这样一首诗——游山西村。

  2.板书课题,注意“游”的书写(右边不是“反文”而是“卧人下子”)3.生读题,读出游的味道。

  (二)解诗题(先质疑——再结合注释解疑——总结学诗方法:借助注释学诗)

  1.设疑: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你知道山西村在哪?是怎么知道的呀?2.读注释总结学诗方法:借助注释学诗法。

  (三)知作者(汇报课前查阅的资料——阅读资料袋——小结学诗方法二:看料资料)

  1.学生汇报课前查阅有关陆游的资料。

  2.师出示陆游简要的生平资料,学生阅读。

  文字媒体: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一生处于金兵入侵、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时期,他才华横溢,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留下上万首诗篇,他的诗歌大部分抒写爱国之情,豪迈奔放;也有的描写田园风光,清新自然。

  3.小结学诗方法二:看资料袋。

  (说明:这首诗属于后者,写的是诗人罢官闲居绍兴老家时的一次邻村之游。见文字媒体:整首诗)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准

  1.自由读古诗两到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汇报自读诗句、学习生字的情况。

  第一步:出示生字,多方法认读生字:①比较法辨析生字的读音,②联系上下文识记生字,③替换词语理解运用识记生字,④在语言运用中理解生字词。

  即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腊酒”、“腊酒浑”的含义。并结合诗句语“田舍家家藏家酿,驿路处处飘酒香”称赞绍兴人家的酒。

  第二步指名读诗,相机正音。

  3.点拨评议,小结。

  三、再读古诗,读出诗味

  1.师引言:读古诗,要慢慢地,有轻有重地读,读出诗的韵味。还要抓重点词读。

  2.师范读,生练读(学生有的读得抑扬顿挫,摇头晃脑;有的.读得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3.师生合作读(说发现——结合读音了解押韵——注意诗的韵味——练习合作读诗:如引读前四字或接读后三字。)

  4.放唱诗儿歌,学生拍掌吟唱诗。

  5.多次读诗,你们感受到诗人这一趟山西村之游心情如何呀?

  四、自主学诗,读懂诗意,品悟诗境

  过渡语:让我们跟着诗人一块来到山西村,看看那儿的农家是怎样待客的?

  (一)出示学习要求

  文字媒体:

  1.读:借助注释,自读理解诗意。

  2.想:农家是怎样热情待客的?受到农家的热情待客,诗人内心的感叹是什么?

  3.说:小组内交流诗意及问题。

  (二)先自学:默读古诗,借助注释,读懂诗意。

  (三)再小组内互学交流:汇报说诗的大意及其体会。

  (四)然后全班汇报。

  1.品读汇报一二句。

  汇报内容:

  ①读一读,理解诗句;

  ②说一说,说其体会;

  ③品一品,扣重点字词(莫笑”和“足”,体会农家的热情、好客。)

  ④想一想,结合丰年的场景。

  ⑤悟一悟,吟诵一二句。

  2.同法品读汇报三四句。

  ①读一读,理解诗句;

  ②说一说,说其体会;

  ③品一品,扣重点字词;重点理解“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换词理解柳绿花红;

  ④想一想,结合景物描写词想象情景: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枝繁叶茂、万紫千红,柳荫深深、鲜花簇簇。

  ⑤悟一悟,体会不同的心情,读出两种不同的心情(怀疑、着急——高兴、惊喜)。

  3.读资料袋,出示资料袋:

  陆游20岁就定下报国之志。

  30岁礼部考试名列第一,遭投降派打击,被除名。

  40岁左右,受朝廷重用,北伐失利后被削职还乡。

  50岁任参议官,因其他官员的诽谤(fěibàng),被罢官。

  65岁最后一次任史官,又因痛诉时局黑暗,再次被罢官。

  84岁诗人仍不忘“收复中原”的大志,临终之前写下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①了解诗人相关背景,领悟诗句所蕴含的哲理。

  a.结合诗人的处境、坎坷来谈。例如:诗人陆游一次又一次被罢官,一次又一次遭受挫折,就好像诗中所写的到了“……”的境地。

  b.赞美陆游的心境。在人生的道路上,陆游一次又一次跌倒,一次又一次的遭受挫折……面对这样的困境,陆游是怎么样?他始终心存希望,相信总有一天会:柳暗……

  c.这两句诗哪仅仅是在写景啊,原来是他生活的哲理呀;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的时候,要怎样?

  ②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学会运用“山重……,水复……”。

  例:

  a.当我们自己遇到困难,心灰意冷时,我们就可以给自己鼓鼓劲,说:―――――

  b.当我们的同学遇到困难,垂头丧气时,我们也可以用这两句诗来鼓励同学,那就是——

  c.当我们正视困难,不断努力,走出困境的那一瞬间,我们也可以感叹道:这真象是——

  ③齐读最后两句诗。是啊,同学们,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是诗人要与我们分享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全班起立诵读全诗。(配乐诵读,鼓励学生上台挑战读,还可加上动作。)

  5.背诵全诗。

  六、品味升华,拓展延伸

  1.链接相关诗句,朗读诗句。

  a.引语:这样的千古名句怎么来的,不是陆游凭空创作出来的。从古至今,巳有许多文人墨客都有过这样相似的感慨:(出示图文并茂的诗文)

  b.读资料袋,出示资料袋:

  唐朝王维在《蓝田山石门精舍》中写道:

  遥看云木秀,初疑路不通;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

  就在陆游作此诗大约一百年前,

  宋朝王安石在《江上》吟出: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就在陆游作此诗大约数年前,

  宋朝强彦文也说: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

  1167年,宋朝的陆游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加以创新,写出了超越前人的诗——《游山西村》

  2.拓展朗读《过故人庄》。

  结束语:课虽止,境无止,我相信:博览群书的爱国诗人陆游,他那永不放弃的精神永留我们心中;他写下的《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永远激励我们永不放弃;我们还会铭记他要求孩子们多读课外书的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优秀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课时】

  2~3节。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1、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2、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优秀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月光曲。

  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抓住重点段,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2、学生能抓住重点段,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美好的音乐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月光曲》去感受音乐的魅力。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贝多芬吗?你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谈。

  总结: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大音乐家,他的传世作品有许多,其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曲子叫《月光曲》,关于这首曲子的谱成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了解这首曲子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二)推进新课

  1、前提测评:

  (1)我会读:(开火车)(查字典)

  贝多芬 入场券 激动 乌云

  仿佛 微波粼粼 安详

  (2)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齐声朗读第一段自由朗读,老师走一走,听听哪组声音最大)

  2、品读课文,感受贝多芬的人民性。

  学习内容:自由读2----7自然段,然后思考一下问题。(分角色朗读)

  (1)贝多芬在旅行途中经过小镇时听到了什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然后出示穷兄妹俩的对话,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感悟盲姑娘对音乐对生活的热爱,引起了贝多芬的同情。

  ①盲不娘说:“这首曲子真难弹 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得,哪有多好啊!”

  ②哥哥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等我所作几双皮鞋,多挣点钱,一定给你买一张票。”

  ③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我会谈好这首曲子的。”

  (2)贝多芬弹完一曲后,盲姑娘是怎样说的'?贝多芬的感受是什么?于是他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为了让学生明白贝多再一次弹曲原因,师出示下面重点句子让学生再次品读。(屏幕出示,请学生朗读)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的说:“弹的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3、精读感悟。

  自学内容:8—10然段。(分小组朗读,评出最优小组。预习过了)

  (1)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第二个曲子时,当时的环境怎样?(出示flash)

  (2)

  (3)想一想《月光曲》 的旋律有什么变化?

  (4)贝多芬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么美妙的《月光曲》

  出示“月亮出升、越升越高,穿过微云、刮起大风”图片及音乐伴奏,让学生在情境中边读边感受《月光曲》的内容、意境、旋律。

  4、齐读结尾段:

  这一段让你明白了什么?

  (三)课堂小结:

  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穷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一次美的艺术享受,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的收获,。本文通过记叙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故事,表现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以及他在音乐方面所具有卓越才华。

  (四)布置作业

  1、按课文内容填空。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薄云。

  2、课文《月光曲》通过记叙( )的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 )和音乐的( )。

  3、文中的贝多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优秀语文教案14

  【课文简介】

  《猫》这篇讲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花猫性情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我紧扣本单元的读写重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理解、读中品析、读中感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猫的可爱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教育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侯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教养目标:

  ⑴ 理解文中写得具体的句子。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发展目标:

  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方法】

  读式教学法、情景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家有猫吗?你们家的猫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说)

  老舍家也有一只猫,他家的猫又是怎样的呢?大家有兴趣去看看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一起去认识一下作者老舍家的`猫?

  板书课题:

  猫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

  这只猫有什么特点?

  板书:

  古怪

  课文中哪句话概括说出了它的特点?

  (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过渡:大花猫到底有多古怪呢?课文分三个自然段给我们作了介绍。

  2、精读第一自然段:

  ⑴ 默读这段,思考:

  这段写了大花猫的哪些古怪性格?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老实 贪玩

  贪玩 尽职

  ⑵ 再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这段:

  用不同的线段画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句子。

  ⑶ 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觉,晚上抓老鼠,没事就东奔西跑的,根本谈不上什么老实呀、尽职呀的,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因为他很喜欢这只猫)

  那怎样才能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呢?

  ⑷ 大花猫真逗!你最喜欢它的哪种性格?为什么?

  学生1:我喜欢它老实,因为我觉得他很乖,睡觉的样子像小孩,很可爱。

  学生2:我喜欢它贪玩的性格,因为我家的猫也是这样的,很淘气。

  学生3:我喜欢它的尽职,它多负责任,多认真啊!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那好吧,加上你的感情,把你喜爱的地方读出来,注意要读得生动。

  (多种形式进行练读、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表演读。)

  三、小结

  1、读了这部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还像知道些什么?

  2、大花猫这么可爱,我们写首小诗送给它好吗?

优秀语文教案15

  学习目标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争辩等活动,增强同学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同学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资料.练习修改自身的习作.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俺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俺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俺们就来交流一下.

  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同学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同学,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一起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与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方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同学交流他人的读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同学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开展争辩.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争辩.

  2.同学分成正、反两方展开争辩,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俺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俺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俺们的世界,给俺们力量、勇气和智慧.俺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俺们养成喜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争辩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俺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身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争辩活动.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同学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同学完成初稿后,自身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依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身的习作.

  朗读佳作,一起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同学进行赏析.

  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身的习作,满意后誊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优秀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11-08

语文的优秀教案04-12

优秀语文教案07-22

语文园地优秀教案08-28

优秀的语文教案10-13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1-02

语文园地的优秀教案02-12

《语文园地二》的优秀教案08-26

新型玻璃语文优秀教案08-26

语文优秀教案15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