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2023-03-06 08:03:5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上册教案14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 语文上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上册教案14篇

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的:

  1、学会“汗、奇、怪、体、吐、舌、俩、原”8个字,会认“猫、淋、鼻、摸、凉、翻”6个字。认识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汗、奇、怪、体、吐、舌、俩、原”8个字,会认“猫、淋、鼻、摸、凉、翻”6个字。认识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一个戴小花猫头饰的学生,在自己身上找来找去。

  2、老师问:“咦,小花猫,你在找什么呢?”

  3、小花猫:这么热的天,我怎么没汗呢?

  4、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就和小花猫一起去找找汗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爬词语智慧山。

  1、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勾画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教读。

  3、开火车读生字,及时纠正学生的读音。

  4、出示本课生字所拓展的词语,写成“小山”的形状,玩“爬词语智慧山”的游戏。(指名读词语,全读对了,就爬到山顶了,插上红旗。)

  三、指导朗读,分清角色。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生自己识记生字“奇”、“怪”。

  指名生分析“奇”、“怪”的字形结构。

  仔细观察“奇”、“怪”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

  师作示范指导,学生自己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

  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二、合作学习,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

  2、同座之间分角色联系朗读。

  3、请两对同座起来朗读,大家评议。相机指导读好反问句和感叹句。

  4、边做动作边朗读。

  三、连线游戏,理解课文。

  1、出示老牛、小马、黄狗、小猪、小猫的图片。

  2、请学生上来把“汗”贴在这些动物身上相应的'位置。

  3、翻到课后练习二,学生在书上连线,请一位同学上黑板连线。

  4、把连好的句子读一读。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己识记生字“俩”。

  2、指名生分析“俩”的字形结构。

  3、仔细观察“俩”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

  4、师作示范指导,学生自己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

  5、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多种形式巩固生字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学生自学生字。(先说它是什么结构,是什么和什么组成的(独体字除外),它的笔顺是什么,共有几笔,组词是什么。

  3、指名说记字的方法。

  4、指导写字,看清每一笔和田字格里的位置,再写排头字。

  三、复习巩固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第二题,第三题。

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感悟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讨论,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

  3、凭借语言材料,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

  教学过程:

  一引读导入,激起情感。

  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踩在脚下,白天有海鸟相随,夜晚有星星相伴,强强是日盼夜盼的想到小闸屋来(板书:强强向往)。他多么想念爷爷那婉转悠扬的笛音啊,听,那就是爷爷的芦笛。(板书:笛音婉转)

  二情景交融,投入感情。

  1、过渡:真美!多么有趣的地方啊!强强是多么希望能到爷爷的小闸屋啊。转眼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如愿了……

  2、齐读3~6自然段,看看强强在小闸屋的一天是怎么过的。

  3、你觉得强强那天开心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板书:清脆欣喜)

  4、指导看投影,师生合作叙述第一部分,再次激情: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多美的地方啊!大海辽阔,让人心胸为之舒畅。海水是碧蓝碧蓝的,就在小屋边汹涌起伏,或许我们还能听到海水拍击礁石的声音,可以闻到海滩上的苇叶的清香,可以触摸到温润的海水、奇妙的贝壳。多诱人的海上景色呀!在强强的眼里,还有比这更有趣的事,就是爷爷那奇异的折芦笛、吹芦笛的本领,在空旷的海边吹起这样的芦笛,是一种多美妙的感觉啊!

  三品读感悟,亲身经历。

  1、过渡:在小闸屋的这一天强强开心极了,可是夜晚很快就到了。

  2、师范读,爷爷说:“你先睡,今晚有潮汛,我得去查看查看。你一个人留在屋里怕不怕?”

  ①强强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读。

  ②加上动作读。

  ③此时的强强表现得十分(勇敢、胆大……)

  3、学习描写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移情感受:

  ①过渡:可是强强真象他表现的那样勇敢吗?

  ②用“”划出8~10自然段中,描写强强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同桌合作交流自己划的词句以及读课文的感受,并试着读好。

  ③指名读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出示:

  “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他大声呼喊:‘爷爷!爷爷!’可是听不到任何回答。”(我们一个人睡觉时碰到暴风雨的夜晚。强强的处境比我们更危险,试着读好。)

  “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五月天气较热,他浑身是汗,可是刚一探出头,想透口气,又吓得把头缩进去了。)

  “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去把爷爷找回来。他哆嗦着下了床,刚要开门,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再走出去一步,就走进了茫茫大海之中。)

  ⑤齐读,读好这些句子。

  4、学习环境描写的句子,感受氛围:

  ①过渡:是什么让强强如此的.害怕呢?

  ②再读8~10自然段,用画出找出让强强这么害怕的原因,和同桌交流你的感受,并把这些句子读好。

  ③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④此时的大海和白天的柔和平静还一样吗?用怎样的词来形容此时的大海呢?(汹涌澎湃,惊涛骇浪……)

  ⑤听一听录音,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对同学们说说你脑中浮现的情景。

  ⑥齐读,读好这段话,大海张开了他的大口,好象要把一些都吞进它的口中,小屋和屋内的一切都在摇撼,随时都有坍塌和被海水冲走的危险。

  ⑦出示:“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砰砰,窗户好象都要碎裂了)

  “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

  “‘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指名读。

  5、正因为大海是如此的狂暴,才使强强这样的害怕。让我们在音乐的伴奏下齐读8~10自然段,男同学读描写大海的话,女同学读一读强强的表现。

  四文中悟理,升华情感。

  1、过渡:强强从未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紧张、害怕、孤独陪伴着他。不知过了多久,在朦胧中,他仿佛听到了一种奇特的声音。那是什声音?对,是爷爷的芦笛!强强情不自禁地大喊起来……

  2、强强此时非常(惊喜、兴奋……),为什么这么开心这么兴奋呢?

  3、爷爷就在身边,他安全了,他有好多好多的话要对爷爷说,再来感受一下强强的心情。读“爷爷!爷爷!”

  4、强强的兴奋是因为听到了芦笛声,爷爷的芦笛声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声音呢?联系上下文思考,同桌讨论。

  出示:以前爷爷的芦笛声是一种的声音,一种的声音,此时此刻爷爷的是一种的声音,一种的声音。(板书奇特勇敢吹出带给)

  5、悠扬的笛声将强强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爷爷回来了,他对强强说:“昨晚你一个人留在屋里,怕不怕?”

  爷爷:“如果晚上再让你一个人留在屋里,敢不敢?”

  爷爷:“强强,你长大了!”

  6、这时强强想起了爷爷常说的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①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的?

  ②联系生活中事例说一说,你经历过那些事才获得提高和成长的。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希望同学们都能形成坚强的品格。

  2、作业超市:

  ①以《强强又一次在小闸屋过夜》为题写一篇作文。

  ②搜集一些鼓励人们形成坚强的品格的名言、谚语等。

  ③搜集一些有关优秀人物经历大风大浪而成长的故事。

  板书设计:

  吹出笛音:婉转清脆奇特

  爷爷的芦笛带给强强:向往欣喜勇敢

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三、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an,轻捷,油蛉líng,máo,缠络chán,攒cuán,珊瑚shānhú高枕而卧,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u,书塾shú,

  四、整体把握

  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

  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五、细读课文

  问: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教育。

  二、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根据上下文弄懂语句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语意重点。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

  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

  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我”不知道被送到私塾的原因,因为说到原因时是用表示猜测语气的“也许”。

  三、作业

  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教后记: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学生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再限制学生的思维,表现在对文章的思想理解,不再让学生限制在反封建教育的范围。学生有一个相对宽裕自由空间。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确定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方面,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呈怎样引出的?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c.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a.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b.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

  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他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c.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3、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研讨与练习”:

  4、准备说说自己的爸爸。

  第二课时

  一、研读与赏析

  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a.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b.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c.“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明确: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体验与反思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明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烦恼,但只要正确对待就一定会解除烦恼,迎接新的挑战。

  进一步提问:

  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

  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三、拓展延伸

  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语文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

  3、领会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与鼓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我们班欣赏同学们上课,作为主人你们想用什么行动来欢迎老师们的到来呢?(全班鼓掌欢迎)掌声这么热烈,真是一群热情好客的孩子。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课文,老师感到真高兴!可是,老师此时的心情挺紧张的!你们想用什么来鼓励我呢?(掌声)

  2、师:谢谢你们的掌声,有了你们的掌声,老师已经不紧张了。掌声不仅改变了老师刚才的心情,它还改变了一个女孩的命运。多神奇的掌声啊!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走进课文《掌声》(板题,齐读课题)

  二、走进文本,感受人物变化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仔细想想,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自由朗读后交流:(自卑、忧郁、不快乐,孤独……)(板书:自卑忧郁)

  2、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你们是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点的呢?

  课件出示句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想象一下当时同学们在干什么,引读“当同学们()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生:同学们在做游戏、唱歌跳舞、在操场上奔跑,跳绳、在尽情地说笑。

  课件:当同学们()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快乐地游戏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唱歌跳舞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跳绳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3、师:是啊,那是教室的一角,更是孤独的一角,谁愿意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英子的孤独呢!指名读

  (指名读评价:“总是”读得重一些,“默默地”读轻一点)

  4、师:是呀,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英子。那时的她不爱说话,默默无闻,多么可怜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一下英子的痛苦和孤独吧?(齐读)

  齐读→评价:多么自卑、忧郁的孩子啊

  5、过渡:那时的她对生活已失去了希望,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英子,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变得怎么样了呢?谁来读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现在的英子变得怎样了?

  指名汇报。(活泼、开朗、自信)板书:自信快乐

  6、我们真替英子的变化感到高兴呀,那么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请大家齐读第5自然段。感受英子的变化吧!

  三、感悟变化,领悟掌声内涵

  1、师:是呀,我们都希望英子开朗、自信。后来,英子真的改变了。一个忧郁、自卑的小女孩变得开朗、自信了。是什么给了她力量,让她有了如此大的转变呢?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想想掌声在课文中一共响起了几次?把描写英子动作、神态变化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在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

  2、学生反馈:A“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当时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害怕)。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表现英子此时的自卑、紧张的心情?(立刻)她想上去吗?(不想)她能不上去吗?(不能)

  无奈之下,英子只好慢吞吞地站了起来,1秒钟,2秒钟,3秒钟,她的脚刚抬起,又慌慌张张地收了回去,她紧张得全身都在发抖了。你就是英子,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评价:你把“一齐”读得比较重,“低了下去”读得轻,读得有感情。老师听出了你的无助/自卑/害怕)

  B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此时此刻,英子真是左右为难,万般无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出这种心情来?(犹豫)。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英子,在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红红的”我们体会到英子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

  5、师引读: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6、师:此时英子内心充满了痛苦、无助,甚至快要哭出来了,这个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的.女孩,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生接: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这个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女孩,在全班的注视下—————生接: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7、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把终于读得这么响亮?(生答:下了很大的决心)

  (评价:理解的多深刻啊!)

  8、师:师:谁愿意来读读第3自然段体会一下英子的这种复杂的心情呢?

  (指名读)(评价:多么无助的英子啊)

  师:走路对别人来说是件多么容易、多么平常的事,可对英子来说却是那么()。生:困难。

  师:为什么?(因为……所以……拓展说话)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所以();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所以();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所以();

  生: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走路不方便,所以……生: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所以……困难。

  9、师: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信心啊!作者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做了细致的描写,让我们仿佛触摸到了英子的痛苦与自卑。我们随着她艰难地挪动着残疾的双腿,一步、两步,一摇一晃,她低着头,含着泪,她多么渴望有一种力量能鼓舞她。而就在这时候,——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齐读)

  “骤然”还可以用哪个词来代替?(突然忽然猛然)

  10、如果现在老师是英子,你们是英子的同学,什么样的掌声是“热烈而持久的”你们能用掌声表示一下吗?

  师:这真是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啊,同学们把千言万语化作了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是对英子的(鼓励、加油)板书:关心鼓励

  11、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

  生:英子,你能行,我们相信你!

  生:英子,你真勇敢!

  生:英子,别害怕,我们不会歧视你!

  师:这掌声对英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X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男生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大家一起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12、师:在同学们那包含鼓励与信任的掌声里,英子流下了泪水。这场面多么令人感动啊!故事讲完了,——生接: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3、师:如果说,第一次掌声,是对英子的鼓励,那么,英子讲完故事后的掌声,又是什么呢?

  故事讲完后的掌声是对英子的XXXXXXXX(肯定、欣慰、表扬、赞美……)

  14、师: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

  (出示关联词:如果没有……我就……;拓展说话)

  15、师:但是,她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又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一样的走路姿势,她内心感受一样吗?(不一样)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激之情齐读这句话: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四、感悟力量,升华情感

  1、那真诚的掌声就像一缕阳光冲破了英子内心的阴霾,同学们充满鼓励,满含夸奖的掌声就像春雨,融解了英子内心的冰川,英子变了。曾经坐在教室一角默默无语的她,现在——生接读“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曾经连走路都害怕让人看见的她,现在——生接读“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2、师:英子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那她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呢?

  课件:用一句话交流:她成了一个()的人。

  她成了一个(自信)的人;快乐、开朗、勇敢、不自卑、敢于面对生活

  4、从此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几年过去了,上了中学的她依然惦念着给予她掌声的同学们,她将心中的千言万语全都融进了她的来信——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齐读)

  我永远不会忘记生活。

  (1)你就是英子,你读吧。

  (2)谁还想读?

  (3)想读的都站起来读。

  5、学到这里,我们逐渐领悟到掌声的深层内涵,它不光是拍手、鼓掌的表示,它还包含着对他人的XXXXXXXXXX?(鼓励、支持、尊重、信任、关爱……)

  五、拓展升华

  1、师:因为掌声,英子勇敢地开始了第一次演讲,因为掌声,英子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请大家想一想,同学们送给英子的仅仅只是掌声吗?(生答:鼓励爱心)

  2、师:因为掌声里有同学们的鼓励,支持,赞美,这些都是大家对英子的一片——爱心啊。(板画)

  3、师:掌声凝聚着颗颗爱心,掌声充满着浓浓真情,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一起呼唤吧!(齐读最后一段)

  4、交流:掌声是鼓励,是夸奖,是尊重,是关爱!多一份掌声,多一份爱;多一份爱的鼓励,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你觉得在我们班里,在我们的学校,在社会上,在我们身边,还有谁需要掌声?

  5、师:其实这掌声就是一种爱!(板书:爱)在生活中爱的方式还有很多种: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爱是一句友善的话语;爱是雨中的一把小花伞,爱是夏日一缕清凉的风。让我们大家都奉献爱,珍惜爱吧!这使老师想到了一句话:

  (课件出示):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1)女同学,请轻轻地把这句话告诉自己。

  (2)男同学,请真诚地把这句话告诉你身边的朋友。

  (3)全体同学,请大声地把这句话告诉所有的人。

  六、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让我们为自己出色的表现鼓鼓掌,(鼓掌),也把这感谢的掌声送给在场所有老师,(鼓掌)。愿我们今后在掌声中经历风雨,在掌声中快乐成长。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别人,献给自己,献给多彩的生活吧!

  板书:

  29、掌声

  自卑忧郁自信快乐

语文上册教案5

  1、a o e

  教学目的:

  1. 学习a o e三个单韵母,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 认识四个声调符号,能正确地读出a o e的四声。

  3. 认识和学习使用汉语拼音四线格。

  教学重点:aoe的发音、书写以及四声读法。

  教学难点:aoe的书写,上声、去声两个声调读法。

  教学方法:图形认读法、儿歌记忆法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韵母卡、声调符号及读法示意图、黑板上画有四线格。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准备谈话

  1、教师简介汉语拼音的作用,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结合教给学生一首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看书识字需要它,帮助学习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

  2、指导学生看课本第4页,认识课题。(告诉学生从今天开始学习汉语拼音,先学第一课。)

  二、学习单韵母a

  1、指导观察“小女孩唱歌”图,谈话中引出a,(出示a的韵母卡)读a,告诉学生a是要学习的第一个单韵母。

  2、学习a的发音

  (1)示范发a音,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a音的发音方法(口张大,舌面中间稍隆起,口形始终不变,声音响亮,声带颤动)。

  (2)练习发音,结合订正。(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3、指导认a的形

  (1)引导看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哪个部位与a的字形相似,结合示范书写,用“小女孩,圆圆脸,一条辨子扎右边”帮助记忆。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左下方a的笔顺分析图,教读笔画名称(左半圈,竖右弯),让学生说说a几笔写成,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同时练习书空。

  三、学习a的四声读法

  1、认识声调作用,结合引出声调符号(板书),教读儿歌“起音高高一路平;由低到高往上升;先降然后再扬起;从高降到最底层。”

  2、教师示范读出a的四声,边读边作手势。

  3、学生跟读,边读边作手势。

  四、认识四线格,指导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a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四线三格”,数一数有几条线,几个格子,告诉学生它叫四线三格,分别指出线格名称。

  2、观察课文左下方,说说a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指导按笔顺书写。

  3、学生练习书写,指导在a上标调号,边标调号,边读四声。

  五、巩固练习

  在拼音本上继续练写a的四声。(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方法,运笔方法。)

  六、板书设计

  a āáǎào ōóǒ e ēéěè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出示a,齐读a,开火车认读a的四声。

  二、学习单韵母o

  1、指导观察“公鸡打鸣”图,从谈话中引出o(出示o),告诉学生o也是一个单韵母。

  2、示范发o,让学生模仿练读,体会o的发音部位和方法(嘴唇圆圆的,舌头向后缩,口形始终不变,声音响亮。)

  3、采用多种形式练读,结合正音。

  4、引导观察插图,识记字形,结合示范书写,用“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一叫ooo”帮助记忆

  5、练读o的四声(以手势辅助,先按序,再变序,抽读)

  三、学习单韵母e

  1、指导看图引出鹅(e),从音引出e,(出示e)

  2、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体会e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口半开半闭,嘴角向两边咧开,露齿,舌头后缩,舌根稍抬。让小朋友咧嘴笑一笑发e音)

  3、组织多种形式练读,正音。

  4、引导观察插图,识记e形(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象个e),示范书写,书空。

  5、练读e的四声(用手势辅之,先按序,再变序)

  四、巩固练习。

  1、抽读aoe及它们的带调卡片。

  2、做听韵母(包括带调的)发音取卡片游戏。

  五、指导书写。

  1、引导观察oe在书中四线格上的位置,说说它们几笔写成,写在哪一格上。

  2、师范写,让学生观察起笔、止笔,运笔方向。3、全班试写,练习书写。

  六、作业设计

  1、练读aoe的四声。

  2、练习在拼音格里书写aoe。

  2、i u ü

  教学目的:

  1. 学习i u ü三个单韵母,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 认识四个声调符号,能正确地读出i u ü的四声。

  教学重点

  1.读准三个韵母的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2.准确读出单韵母的四个声调。

  教学难点:读准单韵母的四个声调,其中二声和三声较难掌握。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出示“aoe”字母卡片请同学读。

  2.读“aoe”的四声。

  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是怎样学习单韵母“aoe”的音和形的?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出示“iuü”三幅图和三个字母,让学生看图,自己说说怎样记住“iuü”的音形?

  二、学习“iu”的音形

  (一)学习单韵母i

  1.观察“i”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怎么读?借助衣服的“衣”读“i”的音,

  (3)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i”的音时,口开得很小,上下牙齿对齐,舌面前部抬高,嘴角稍往两侧咧。

  (4)学生自己练习读,体会发音要领。

  (5)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

  (6)开火车读。

  2.学习“i”的形

  (1)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i”的形呀!

  (2)学习记忆小儿歌:牙齿对齐“iii”

  3.学习“i”的四声

  (1)出示单韵母“i”,问:你们知道“i”怎么标声调吗,可以看看书。谁愿意说一说?

  (2)师强调:给韵母“i”标声调时,要去掉“i”头上的小点。教师板书:“īíǐì”。

  (3)自己试着读一读i的四声。

  (4)教师范读,学生随读(顺读)

  (5)同桌同学互相读(顺读)

  (6)指名读。教师纠正二声三声的读音。

  (7)问: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借助哪些字的读音读“i”的四声呀!

  (ī医院;í怀疑;ǐ可以;ì艺术)

  (8)同桌同学打乱四声顺序读。直呼带调韵母“īíǐì”

  (9)指名读四声。

  (二)学习单韵母u

  1.观察“u”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怎么读?自己试试借助乌鸦的“乌”学习“u”音。

  (3)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u”音时,双唇尽力拢成圆形,嘴巴突出,使中间只留一个小孔,舌头后缩。

  (4)学生练习读,体会发音要领,读准字母的音。

  (5)指名读。

  (6)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2.学习u的形

  (1)观察插图:你觉得哪部分与“u”相似?

  (2)学习记忆“u”的'小儿歌:嘴巴突出“uuu”。

  3.学习“u”的四声

  (1)出示“u”的四声“ūúǔù”,自己试着读一读。

  (2)指名按顺序读,注意纠正学生读不准的音。

  (3)问:谁能用“u”的四声练习组词?

  (4)打乱顺序读四声,直呼带调韵母“ǔùūú”

  三、指导书写“i ”

  1.出示四线三格中写好的“i ”。

  请同学们观察“iu”的占格位置。

  2.指导书写出“i”

  (1)认识拼音字母的基本笔画:“丨”竖、“·”点。

  (2)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小竖,然后在上格中间写点。写后请同学们说“i”的笔顺。

  (3)说书写韵母“i”的小儿歌:中格写小竖,一点在上边。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3.指导书写u

  (1)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个竖小弯。注意无论是竖右弯,还是竖小弯,竖一定要直。

  (2)请同学试着编一个小儿歌: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个竖小弯,先大后小紧相连。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在巡视的过程中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放在实物投影上大家评议。请同学们说说哪笔写得好?哪笔你觉得不太满意?应该怎样写?

  (5)学生修改自己书写不满意的字母。

  (6)再次展示学生书写好的、有进步的进行表扬鼓励,调动学生书写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i、u”的音形和它们的四声,同学们学得很认真!

  附: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iu”及带调的“iu”。

  二、学习单韵母“ü”。

  1.观察字母“ü”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念什么?

  (3)师讲:我们借助小鱼的“鱼”平读第一声就是“ü”。

  (4)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ü”的音时,双唇成扁圆形,舌头向前接触下齿背,口形象吹笛子。

  (5)学生自己练习体会发音要领。

  (6)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

  (7)指名读、开火车读。

  2.学习“ü”的形

  (1)问:“ü”的音同学们读得挺准的,怎么记“ü”的形呀?

  (2)看图,它与“ü”哪一部分相似?

  (3)读记忆小儿歌:像吹笛子“üüü”。

  3.学习“ü”的四声

  (1)出示“i”的四声与“ü”的四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师强调:单韵母“ü”标四声调时小点不能去掉,要带点写成“ǖǘǚǜ”。

  (3)自己试着读读“ü”的四声。

  (4)指名读。

  (5)请发音准的学生领读。

  (6)教师强调二声和三声的读法。

  (7)请大家选择一个声调的音组词语。

  (8)打乱顺序读“ü”的四声。

  3.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看书上“ü”的笔顺,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观察两个“点儿”的位置。

  (2)教师范写,强调两个“点儿”稍靠近一点,点写在靠下一点,在上格的下面。

  (3)书写韵母“ü”的儿歌:竖右弯,竖小弯,再写两点在上边。

  (4)学生练习书写“ü”,教师巡视,表扬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好的,同时纠正学生写姿和执笔方法。对书写不规范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5)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欣赏书写好的学生作业。

  三、读儿歌

  1.出示书中的儿歌内容,读读红色的单韵母。

  2.教师范读或请学生读。

  3.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学生随读。

  4.同桌同学互读。

  5.指名读。

  四、小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3个单韵母“aoe”,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3个拼音朋友,就是单韵母“i、u、ü”。现在我们一共学习了6个单韵母,分别是“aoei、u、ü”。你们能试着背一背吗?同学们学得不错,写得也很认真,要想把拼音字母学扎实,回家要多读读书呀!

  认一认1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汉字,能够读准字音。

  2.通过观察图画和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了解字义。

  教学重难点:认识本课16个生字的字并能读准16个生字的字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本课“人、口、手、足、舌、牙、耳、目”这8个生字,读准字音。

语文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长句子的读法

  教学时数

  2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说话训练

  1、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

  2、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一说吗?

  3、有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想到北京城去看看

  (出示课题)个人读,全班读

  二、初读诗歌

  1、师范读

  2、刚才大家听得可认真了,谁听出了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又说了什么

  3、同桌对读,分角色,等会我们来比一比,哪一桌读得好

  4、朗读比赛,同桌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全班读

  三、识字

  1、认读词语

  (1)这首诗歌中有不少词用得可好了!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认得最快

  (2)出示词语,生自由读

  (3)比一比(开火车、挑战读、齐读)

  2、认读生字

  (1)刚才我们认识的词语中有很多今天要认识的生字

  (2)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

  (3)全班齐读

  (4)师抽读

  (5)小组学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记住它们

  四、读诗歌

  1、小组分角色读

  2、全班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二、朗读背诵诗歌

  1、看了_广场仪式,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2、指导感情朗读(个人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自由读—全班读)

  3、背诵

  三、写字

  1、观察字结构

  2、比较字形,识记汉字

  3、指导书写(师范写—学生描红)

语文上册教案7

  识字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

  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

  (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 、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 、观察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 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

  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指导写字

  1、 认读字音。

  2、 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 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 、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 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 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

  教学反思:对于刚走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1》中的词语比较难理解。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就将“感悟词语的意思”列为教学难点,然后加大难度,将生字离开词语,并且没有拼音,让学生准确的读出,用各种方法来认读,指明读,领读,开火车读,接着讲解这些要读和要写的生字要怎么来记住他们,要用哪种方法来记住他们,最后才在课文中让学生去感悟词语的意思。

  秋天的图画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挂图、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问:读后想知道什么?

  (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

  (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4句)

  3、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4、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生字

  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重点字音:梨、笼、颊、浪、勤、劳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甚么喜欢。

  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6、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7、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秋天来啦,秋天来啦”,

  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

  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会场……

  六、作业。

  1、小黑板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课文中要求认的生字。

  2、背诵课文。

  二、反复朗读课文,感悟秋天的美。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认记生字字音

  出示要求写的生字,认读。

  重点字音:浪、灯、作、字、苹、丽、劳

  2、识记字形

  采用自己最喜欢的`识字方法:

  提示:编字谜 加偏旁 换偏旁 做动作

  3、组词语理解字义

  4、范写指导

  重点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四、课外作业。

  1、我会画:画秋天的果园

  2、我会做:

  (1)用落叶做书签。

  (2)用自己的画做贺卡。

  (3)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展示台做准备)

  五、课堂作业:抄写生字。

  教学反思: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举起的火把。它是人们用汗水绘出的山水画,它是山野对人们辛勤劳动的报答。本课生字不多,可以先集中识字,再朗读课文。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读生字,用猜字、玩字卡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如,编字谜猜字、做动作猜字、摘苹果识字、说字找字等。同时,通过组词语记住字形,了解字义。识字的巩固和检测要放在语言环境中进行,把记生字与读词语、读句子、读课文结合起来。

  黄山奇石

  一、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难点: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二、欣赏黄山奇石课文插图,生观察图说像什么?

  三、初读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标自然段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

  3、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4、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什么。

  四、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自由读。

  2、自愿试读,纠正字音。

  3、识记生字交流: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4、检查识字情况:变序开火车读。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中了解“秀丽神奇、闻名中外、尤其”等词语意思。

  2、小组练读课文。

  3、你觉得黄山石怎么样?(奇特、有趣)

  六、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同时讲解。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七、课堂练习。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全班开火车多种形式认读。

  2.让学生挑选自己会认的字读给大家听。

  3.挑选会认的字说词语,说说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

  二、学习新课。

  1、你觉得哪块黄山石最奇特、最有趣呢?

  边读边把描写它奇特、有趣的地方画下来。

  2、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

  (1)学习“仙桃石”:谁愿意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2)学习“猴子观海”: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理解。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3)学习“仙人指路”:比赛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4)学习“金鸡叫天都”:谁能想象出他的样子?它好象在对天都峰说什么呢?谁能把它的奇特有趣读出来?

  3、课文是不是就写了这几块奇石?在哪一自然段还写了?

  4、读最后一段。

  问:这段又写了什么奇石?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是什么样的?

  三、用你喜欢的方式选两段你认为最好的课文背诵一下。

  四、拓展延伸:出示一幅怪石图训练学生想象力,先说话,再写话。

  五、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奇特 仙桃石猴子观海

  有趣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教学反思:《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既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 “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对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

语文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2、品味细节描写处,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从咀嚼语言,从作者的写作意图,从一代农民父亲的特点上正确而全面的理解“父亲”这个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讨论法

  点拨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迟志强演唱的《父亲》创设情境,老师作为中年人由衷的演绎歌词内容。

  二、词语积累

  易错字和一词多音的词语积累

  三、以“台阶”为切入点,整体感知

  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梳理文章故事情节。(梳理思路围绕“台阶”来展开)

  明确:为了提高自家的地位(原因),父亲不辞劳苦花了大半辈子造成一栋九级台阶的新屋(经过),父亲却走向了衰老(结果)。

  故事情节:想建台阶——准备建台阶——建造台阶——建成台阶

  四、踏上台阶,看农民父亲

  1、要求学生抛开资料书,通过与文本的亲密接触说说你所读到的父亲。

  2、根据学生的解读分类梳理学生所读到的内容制作成幻灯片。

  3、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商讨父亲这个人物形象。补充同学们的解读,丰富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学会如何扣住文本进行人物鉴赏。

  A、同学们基本读到的已知内容:老实厚道、勤劳能干、艰辛、吃苦耐劳、不服老、倔、倔强

  B、部分同学对“父亲”的个性化解读一:“有点虚荣”与“自尊心强”这两点的争鸣。预设:

  这个点上引导同学们抓住第22段:“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还有第28段:“他却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这个生气的父亲,不愿接受老了的事实。他的自尊与倔强的个性。

  这个争论的点,是作者同情农民父亲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这位农民父亲的特有的谦卑;赢得他人尊重的渴望。

  C、部分同学对“父亲”的个性化解读三:怀念旧时光?

  绝大多数同学所认为的“怀念以前的三块青石板的日子”;三块青石板铺成的台阶上见证着很多“快乐的时光”。

  预设:

  这个点的商讨也是人物解读的一个难点和有深度的'思考,学生年龄尚小,与老牛拉破车的时代距离较远,老师要助力学生。方法可补充一些助读资料,引导学生去发现。设计问题如下:

  1、“怀念”?九级台阶造好了,为什么父亲的快乐没有来到?

  2、造新台阶的日子用了大半辈子,有着太多的艰辛,但其中的“快乐”在哪?为什么会很快乐?

  扣住第28——31段的内容精读,带动学生对前文劳动所产生的“快乐”的理解。

  明确:父亲是一代农民的代表,劳动就是生命,在劳动中获得尊严!不能劳动的现实击垮父亲,并不是恋旧。对父亲的杀伤力之大足可以完全击倒父亲,作者表现出无限的同情和怜惜。

  D、部分同学的个性解读四:为目标而不懈坚持努力。

  父亲在台阶上寻找人生的高度,是一种追求和愿景,目标实现后,人也老了。人生往往会为一个并不确定的目标去奋不顾身。当愿望似乎已经实现了的时候,我们却突然觉得无所事事或者说目标达成的一刻就是美好结束的一刻。这篇小说刻画父亲这个人物形象就是这样丰富和立体。

  五、从“台阶”走下来,看“命若琴弦”

  拓展到史铁生《命若琴弦》主人公老瞎子的命运,丰富对人生目标、对生命的认识。

  生命就是过程,如溪流一路奔流一路歌,最终归入大海,化为寂静。一路的奋斗,才是生命的精彩,亦如史铁生的《命若琴弦》——

  主人公老瞎子弹断了120根琴弦,理想实现了,复明的药方就落空了,他才明白:“过程就是好好活着”。史铁生,失去双腿,患尿毒症,靠透析活下来,生命与他而言就是苦难,但他从不说勇敢和坚强,从叫嚣战胜病魔,顺其自然地活下去,“专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命若琴弦,绷紧了弦,把该弹的静静地弹下去——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我们的生活。

  是鸟儿就要在空中飞翔,是不能飞翔也照样在空中结网。

  这是生命之苦,换一个角度看,也是生命之美吧。

  板书设计:

  台阶李森祥

  台阶三级九级

  父亲谦卑、劳动者需求的尊严

  作者的情感:敬仰与怜惜

语文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下来。

  2.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如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把这个地方是如何吸引人的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重点】

  抓住这个地方风景的特点,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用上积累的佳词佳句,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下来。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能通过一些表达方法,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写具体,能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语。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发情趣。

  1.同学们请欣赏一组图片。

  2.(课件出示2)雄伟壮观的长城;世人瞩目的_广场;广阔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

  3.在我们的家乡、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景色优美的地方。(引导学生说出我们的身边景色优美的地方,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

  二、回顾课文,轻松导入。

  1.我们在第六单元的学习中,欣赏了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和杭州西湖,参观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游览了美丽的小兴安岭,领略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学到了很多写作方法,谁来说一说。

  2.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1)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如《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按照海面——海底——海岛地点转移的顺序进行描写,《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描写,《海滨小城》一文中,作者按观察顺序,由远及近地按空间转移的顺序进行描写。按一定顺序描写,可以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晰。

  (2)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

  (3)先总写后分写。

  (4)文中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文章更具体更生动

  3.今天习作课,我们就用我们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作文,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

  (课件出示1)这儿真美(板书:这儿真美)

  三、展示片段,交流方法。

  1.(课件出示3)

  夏天,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浓雾里。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2.对比阅读,互相交流: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1)第一种写法不好,虽然抓住了夏天的树木、雾、太阳、野花等景物来描写,但对景物的特点描写不清楚,不具体,不吸引人。

  (2)第二种写法好,这一段把景物的特点写得非常清楚,非常具体,写出了小兴安岭夏天的迷人,非常吸引人。

  3.师生小结:通过比较,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地方的景物写清楚,写具体?(只有认真观察,展开想象,用自己积累的'好词来描写,才能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四、口头交流,做好铺垫

  谈话过渡:知道怎样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大家了吧?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怎样把你身边的美景有条理的,抓住重点,抓住特点地介绍给大家。

  1.先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2.在班级交流,互相评议。

  在评议中总结:从学生叙述中总结写景文章的一些顺序;写景文章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如何突出重点;哪些是有心而发的感受。

  预设:(板书: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总分总、游玩的顺序、方位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重点:在诸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情感:真实的感受。)

  五、抓住特点,学生习作。

  1.突出景物特点、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品读欣赏,修改习作

  1.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读给同学听:习作有没有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去写?有没有用到最近学过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2.读给同学听过,按照同学提出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语文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敬佩”、“再三”、“热泪盈眶”造句。

  2、会借助课题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按“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质疑→读议(解疑)→说练”的课堂教学结构,采用以启发式为中心的“读读、议议、说说”的教学方法,在读议、理解过程中穿插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关注课文的深厚的人文内涵的同时,避免把课文上成空洞的说教课,政治思想课。应把时间限度地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整个教学流程自然、流畅,没有斧凿的痕迹,使学生轻松自如地读懂课文,掌握方法,达到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深悟两位首长乃是共产党领导人高尚人格精神的典型代表,他们严守军纪、关爱群众、以身作则、模范表率,才使“军爱民,民爱军”,“军民一条心”,才使自己的政党有了极强的凝聚力,使自己的战斗部队坚不可摧,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拥护,才使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二十八年,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了腐朽黑暗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人民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学重点】

  1、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条心”的军民鱼水般的深情。

  2、借助课题,结合相关的问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按照“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第一教时

  一、实物展示,激趣导入

  1、出示两块银元,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银元,是中华民国时期的钱币。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两块银元有关,围绕这两块银元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记记生字的字形,想想新词的词义。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交流反馈

  (1)做作业本第二题,做完后自由轻声朗读,全体完成后齐读。

  (2)出示习题:

  埋怨(mán mái )缝补(fèng féng )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暂时不要求学生十分完整的概括,

  只要求学生说个大概)(孙老汉给刘司令员和邓政委沏茶时不小心打碎了茶壶,邓政委塞给他两块银元叫他再买一把。孙老汉的老伴把银元缝进了刘司令员的衣领里。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又派人把银元送还给孙老汉)

  二、分段理清文章线索

  1、围绕着银元,你能给课文理出一条线索来吗?

  (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塞银元——(孙老汉的老伴)缝银元——(刘司令员和邓政委)送还银元。

  2、根据以上线索,给课文分段。

  (1)学生根据提示分段。

  (2)交流。

语文上册教案11

  学习目标

  1、学习用列表格的试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习列表格。

  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的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说明文的方法,你能填写一下这张表格吗?(课文中涉及到的尽可能都填上)

  说明的方法

  课文中的例子

  举例子

  用数字

  做比较

  打比方

  除了课文中的,在其他的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你还能找到吗?

  除了以上四种方法,你还发现什么好方法了吗?是这填一填。

  说明的方法

  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

  举例子

  列数字

  做比较

  打比方

  日积月累

  1、读读这首小诗,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

  2、这首小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和你的同桌说说。

  3、你还知道描写四季的谚语和诗歌吗?向大家推荐推荐。

  课外书屋

  1、默读课外书屋的介绍,明确阅读要求。

  2、你喜欢《森林报》吗?挑选你印象最深的章节介绍给同学听。

语文上册教案1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语文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阅读欣赏原诗,感受诗人情感,体会诗歌意境。

  2、理解评论内容,学习如何表达自己阅读诗歌的感受。

  3、尝试写作评论性文字,表达阅读后的感受和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阅读欣赏《一个深夜的记忆》感受诗人抒发的感情,思考一些诗句的内涵。

  2、体味《一个深夜的记忆》“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链接中考,明确学习目标。

  中考考试要求明确指出,阅读文学作品,能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说出从中获得的有益启示。第四单元内容设计“阅读有独特的感受”正是落实这一要求。

  诗歌是浓缩的智慧,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审美享受。如何把握诗歌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由文字感知上升到心灵的体味,进而表达阅读后的感受和认识呢?学习了《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同学们会大有收获。

  释题:“诗人”和“诗”都是特指。意境: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

  二、反复诵读,赏析、交流。

  1、反复诵读诗歌《一个深夜的记忆》。

  2、先不看作者的评价,把自己对诗的感受、体会甚至困惑,用“读书摘记”的形式写在书旁。

  3、小组交流,互相评价。

  三、对比阅读,学习方法。

  1、读曾卓的评论。

  ①评论中哪些见解与你的一致,哪些比你的更深入,哪些你原来的理解不够准确?

  ②联系原诗,说一说曾卓的评论为何会如此深刻?

  抓住要旨,体味意境;展开联想,丰富内涵;联系时代,深化主题。

  2、小结:曾卓,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诗人。他以诗人的身份写下的这篇评论,虽然只有五六百字的篇幅,却以其精练明晰的文字,深刻独到的眼光,为我们如何阅读和评论诗歌做出了示范。

  四、尝试赏析,学写评论。

  1、设疑:文学评论者认为,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什么呢?

  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就诗歌而言,可从立意、构思、形象、感情、意境、语言、手法这些角度对诗歌评论)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不会变成李尔王。(文艺欣赏中客观差异性和主观一致性相对统一)

  2、自读余光中的《乡愁》,先用一个短语或句子表达自己阅读感受。

  3、课后写一篇评论——《中学生谈诗》。

  要求:

  1、对诗的理解要求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

  2、要进入诗的意境通过自己的独特感受产生联想,进一步丰富诗的内涵。

  3、要做到简练明晰。

  五、板书设计:

  宁静——月光 沉睡 动中有静

  意境

  深沉——对时代最敏感 盼黎明最迫切

语文上册教案14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2课《跳水》。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结合预习能谈谈你对这位作家的了解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能通过预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课题质疑,初步感知课文,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我们知道,读一篇文章,从接触题目开始,看到“跳水”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把同学们提过的问题汇集一下,就是谁跳水?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经过怎么样?跳水的结果又如何?)

  (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引导学生从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划分段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解决问题。

  3.交流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

  4.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试着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跳水》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回顾内容

  请学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感受理解

  (一)引导学生通过读简单了解跳水的起因。

  (二)引导学生抓住水手、猴子和孩子的言行、神态、心理的`变化,了解事情的经过,感受孩子遇险的情景。

  1.请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表格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把描写“水手、猴子和孩子的言行、神态、心理的变化”的词句画一画,批注出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学习:

  3.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师:孩子是怎样一步一步陷入绝境的呢?

  重点体会两句话:

  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会失足,拿到了帽.....

  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重点指导朗读)体会完后问学生还能用哪些词形容孩.

  子处境的危险或情况的紧急?(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危在旦夕、十万火急、万分危急……)目的是进行词语积累。

  体会后问:难道这顶帽子就真的这么贵重,值得孩子不顾危险地去追猴子?

  师小结:孩子准是被调皮的猴子气昏了头,一心只想着取回帽子,挽回面子,其余的可什么也没想了,就这样,孩子冲动的、不计后果地一步一步地陷入了困境。

  (三)引导学生从船长的办法,体会人物品质。

  1.用一句话概括船长的办法。

  2.想一想,这是不是救孩子的办法,为什么?

  3.通过这一段的描写,说说船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方面体会出来的?(小组讨论)沉着镇定、机智果断

  4.指导读船长的两句话。

  5.自读最后一自然段,看看结果怎样。

  (四)创设情景,拓展教材。

  孩子终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了。我们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写下来。(可对孩子说、对船长说、对水手们说)

  四、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课后反思:

  教师:能指导学生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能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不足:在概括主要内容方面有部分学生抓不住重点。

【 语文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上册教案02-19

语文上册教案03-05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2-18

语文上册电子教案03-09

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01-08

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02-25

语文上册教案15篇03-06

语文上册习作指导教案09-25

初一语文上册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