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28 11:12:3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语文教案范文汇总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语文教案范文汇总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读写“自言自语”等11个词语,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

  2、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会读经过改编的课文句子。

  3、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等

  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2-4段,凭借课文内容练习说话。学会相应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5’)

  1、小朋友都吃过苹果,苹果红红的,圆圆的。可是,你看到过苹果长在树上的样子吗?

  (出示课件:几棵结满红苹果的苹果树)看图说说成熟苹果的样子。

  2、我们吃的苹果就是从苹果树上摘下来的,要是不摘苹果熟透了,会怎样呢?

  (出示课件:苹果落地的画面,并出示课题《苹果落地》。)

  3、齐读课题,说说你看到苹果落地有什么想法?

  有一位小朋友却从苹果落地这个现象中发现了问题,并进行研究,成了一位大科学家。

  二、自学课文:(6’)

  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意思。

  2、标上节号,想想课文讲了谁,什么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三、检查:(5’)

  1、指名分段读课文,并正音。

  2、讨论课文讲了谁,什么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四、学习第2-4段:(20’)

  1、那么,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他是怎么想的呢?课文是哪几节?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自由读课文2-4节。

  2、交流学习:

  1)、师边叙述,边出示课件: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忽然发现……

  2)、出示句式说话:

  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忽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准备,指名说,并同桌互相说一说。

  3)、朗读课文第2节。

  4)学习生字“掉”。

  3、再读课文,思考:牛顿看见苹果落地,他开始怎么想,后来,他又是怎么想的?划出牛顿心里想的句子。

  4、交流:1)、按要求说话:

  他想:

  他又想:

  同桌互说,指名说一说。

  2)、读一读3、4两节,说说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结合学习生字“言、而”,说说怎么样是“自言自语”,齐表演。划出自言自语说的话,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这两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五、指导抄写生字,并评议。(4’)

  教后感: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看图说话,再分学习小组学习2—5节课文,要求想一想学会了哪些生字,用“——”划出想的句子,用“~~”划出怎么做的句子。这样,分组学习时,目标更明确,效果也较好。学文后,小朋友能体会到牛顿从小爱动脑筋,遇事爱问为什么,并能一直为此努力思考研究,对他们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1-5节。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几节课文,学习生字“总、思、考、吸、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6’)

  1、卡片读生字,并找朋友。

  2、读一读2-4节课文,说说主要讲了什么?

  3、指导完成作业本题目4,并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第一节:(10’)

  1、再读一读2-4节课文,说说你从这件事中看出牛顿是个怎样的'人/

  2、课文哪一节告诉我们的,自己读一读。

  3、为什么说“牛顿从小爱动脑筋”呢?

  出示句式说话:1)、牛顿从小爱动脑筋,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练说,后指名说。

  2)、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3)、练习:因为今天下雨,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换一种说法说一说。

  4、牛顿遇到问题总要问个为什么,说明他

  5、学习生字“总”,练习用总要说话。

  牛顿遇到问题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丁见到老师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做完作业,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完成作业本题目6。

  7、齐读课文第一节。

  三、学习课文第五节:(10’)

  1、导入:牛顿真会动脑筋,遇到问题总要问个为什么。那苹果为什么只向地上落,而不向天上飞,也不向左右抛落呢?这个问题你们想过吗?牛顿想了以后,又怎样呢?请小朋友读课文第五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结合指导作业本题目5。

  3、朗读这一段课文。说说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4、结合学习生字“思、考、吸、引”,理解“地球有吸引力”的意思。

  四、朗读课文1-5节,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4’)

  五、复习生字:(10’)

  1、卡片认读生字,并说一说注意点。

  2、指导抄写生字,并评议。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苹果落地》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教后感:

  教学时,我重新安排了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学习第一节和第六节。第二课时学习2—5节。同时,在小组学习后交流时,我让学生回答时找一名伙伴合作一起回答,学生兴趣较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

  2、学习课文第六段,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培养敢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0’)

  1、自由读一读1-5节课文,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

  2、学习用“为什么‘提问。

  1)、齐读第一段。

  师:牛顿从小遇事总要问个为什么,我们也来学习用“为什么“提问。

  通过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地球有—吸引力—————。对这句话,我们可以问:地球为什么会有吸引力?并板书。你们会这样问吗?

  2)、出示练习提:苹果掉下来。苹果不向天上飞。请小朋友任选一句话练习说话。自由说,指名说。

  3)、谁能说一句话,让其他同学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呢?

  二、学习第六段:(12’)

  1、自由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结合学习生字:世、界、著、名、科

  1)、齐读最后一句,谁能给“牛顿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一句提问?

  2)、谁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这个问题?

  牛顿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后来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3、请你再读一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结合理解:

  “非常普通的现象”在文中指什么?

  4、按句式说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普通现象。

  5、指导朗读这一段。

  三、齐读课文,小结:(8’)

  1、自由读一读课文,说说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2、读一读课后第五题。师小结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并释疑。

  四、指导完成作业本:(10’)

  1、抄写生字,并评议。

  2、读拼音,写词语。

  3、照样子把词语分成三类。

  4、书面完成课后题目2、3。

  板书:

  苹果落地

  普通现象

  看见 想、又想 (提出问题)

  认真思考

  专心研究

  著名科学家

  【教材分析】

  我的影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影子是光学现象,文章围绕形和影子、光源和影子,动作和影子几方面写“我”观察到的现象,“我”的想象以及“我”的感觉,一个活泼、好奇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设计思路】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苹果落地》教案 1、谜语导课,引起兴趣。

  2、趣学教材,小组交流、讨论、实验、相互合作,得出答案。

  3、户外观察,进行实践、创新。

  4、课后扩展,满足好奇心。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基本脱离了幼儿时期的幼稚,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对什么事情都想弄个明白,课间休息时,常常有学生兴冲冲地跑到我跟前问长问短,问东问西。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影子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影子的变化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认读本课10个二类字,会口头组词、扩词;能写好本课的7个生字。

  3、能仿照课文中的几种例句造句,如会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认读10个二类字;写好7个生字,会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学习难点】

  理解影子的形成以及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习准备】

  1、手电、实物。

  2、观察阳光下自己的影子。

  【学习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猜谜语:一只小黑狗,沉默不开口。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运用学过的办法认出生字(看上下文猜字、看拼音、查检字表、问别人、查字典……)

  2、请生尝试读课文。

  3、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字音。

  4、分析句子的语气,再尝试读课文。

  5、全班齐读,自我评价。

  三、合作识字

  1、小组交流二类字,相互帮助。

  2、小老师领读词组。

  四、学文解趣,点燃火花

  1、随机学习课文一、二、三自然段。

  (1)丁丁说自己的影子很有趣,你认为呢?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影子有趣?

  学生读课文,说说自己读到的内容,全班交流。

  (2)这是丁丁在哪里照出来的影子?

  (3)你们还知道在哪里有影子?

  2、学习第四自然段,探究影子的变化。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质疑: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

  学生进行实验、讨论、交流。(手电、实物、照照影子)

  (3)汇报

  抓住两点:

  A、要有影子,必须要有光和形。

  B、影子的变化是因为光源或者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五、户外活动,实践强化

  在操场的阳光下做上几个动作,边做边观察自己的影子的变化,是不是和丁丁说的一样有趣?

  六、课外延伸,自主探索

  回家或上学的路上、课间十分钟、夜间注意观察自己或物体的影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语文教案-20xx年的一天。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想象日记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环境污染的情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年是20xx年,谁能结合你所查找的资料为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当前的`环境状况?27年后,我们的国家又会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要读一篇想像日记,想一想:

  (1)日记中讲到哪些环境恶化的情况?

  (2)作者写这篇日记,想告诉我们什么?

  (二)整体感知

  1.自读日记。

  2.指名找出日记中提到的环境恶化的情况。

  3.结合自己查找到的资料,了解造成这种环境恶化的原因。

  (三)学习过程

  1.说一说,作者写这篇日记,想告诉我们什么?

  2.针对你所了解的现状,想一想,20xx年还会出现哪些环境恶化的情况?

  (四)总结、扩展

  搜集大量资料,想一想,预防20xx年环境恶化可采取的措施、方法,根据其中一点写成一篇文章,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20xx年的一天》。

  (五)板书设计

  28* 20xx年的一天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学时注意结合阅读提示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总结扩展中教师注意让学生搜集资料,并想一想预防20xx年环境恶化可采取的措施及方法,根据其中一点写成一篇文章,让每个学生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探究活动

  1、收集人类破坏地球环境的资料,以及有关环境治理的资料。

  2、制作调查图表。

  3、开个小型演讲会。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有条件的话师生可以共同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

  教学设计 :

  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赏析: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 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③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布置作业

  ①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课后记:本课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指导,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领会诗歌。整体感知部分,考虑到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情感体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5

语文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通过课前搜集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教师引导同学抓住课文写救援队棒的词语、句子。再加上图片、课外维和部队的资料,让同学真切地感到中队外国无私的协助,最后水到渠成地使同学骄傲地喊出:中国真棒!

  【教学目标】

  1、培养默读能力。

  2、读懂课文,了解俺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协助;从而受到教育。

  3、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同学的语文综合素养。

  【重点难点】

  1、重点:

  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协助和友谊。

  2、难点:

  地震、如何救援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建议】

  课前,同学要搜集和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面两篇课文讲的是外国人协助俺们中国人,那俺们中国国际救援队又是怎样协助外国人的?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2、同学交流,教师引导同学用自身的话进行介绍。教师播放幻灯“武器”局部。

  3、中国国际救援队于2003年5月第一次赴阿尔及利亚参与国际地震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4、出示课题:

  中国国际求援队,真棒!(指导同学用骄傲的语气读出来。)

  5、师:这篇课文是一篇通讯,你们想知道这篇通讯是怎样报道中国派出救援队协助救灾的事吗?让俺们一同走进课文亲自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表示吧!

  导语的目的是让同学明白理解和协助是双方的。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前提,整体感知。

  三、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默读课文,看看俺们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请划出有关语句。鼓励同学使用跳读的方法。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俺们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同学互相补充。

  交流完,幻灯出示,齐读三大点:

  ⑴ 速度快:

  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幻灯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有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同学练读──齐读。

  ⑵ 不怕危险:

  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时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投入工作。

  ⑶ 援救技术高超:

  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协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

  4、在阿尔及利亚参与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生齐读)

  交流文章重点词语、句子,进而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高尚品质,理解俺国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

  交流板书:

  速度快 援救技术高超 不怕危险

  四、回顾前文、感悟文情

  师:所在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

  幻灯出示课文第一段:(同学齐)

  “‘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回顾前文,整体感知。

  五、图片赏析,结束全文

  1、这就是俺们的国际救援队,不只在阿尔及利亚,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有队员们的身影出现。下面让俺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

  2、同学看图片。

  (幻灯出示“救援”图片。)

  3、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

  (同学表述)

  4、教师小结:

  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俺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

  (同学齐: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通过图片,让同学对国际救援队有更深刻地了解;再次引发同学对国际救援队队员发生一种敬佩之情,由此指导小朋友的学习、生活。

  随机板书:

  意志顽强 镇定乐观 临危不惧

  六、拓展阅读,感悟升华

  师: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社会为应对国际和平与平安所受的威胁而采取的行动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只在贸易和发展方面如此,在打击国际犯罪和恐怖主义方面也同样如此。下面俺们用跳读的方法看两篇文章。

  1、用跳读的方法阅读:《给孩子的一封信》(维和日记)、《通讯: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感受“中国情”》

  2、谈读后感受:

  总结:

  引导同学感受到:中国维和部队,真棒!中国,真棒!

  通过维和部队的感人事迹,让同学感受到:中国,真棒!

  七、板书设计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速度快 援救技术高超 不怕危险

  意志顽强 镇定乐观 临危不惧

语文教案 篇5

  课前预习:了解本文作者及作者的相关知识。

  相关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本文的纯洁朴素的语言风格,对作品中感人的故事、人物形象能够分析,感受文本中人与人之间的爱。

  教学目标:

  1.把握作品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语言魅力。

  2.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纯净朴素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3.仔细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之美。

  4.体会文中作者蕴涵的思想情感。

  教学思路:整体感悟——研读赏析——深入探究

  评价任务:

  1.把握作品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语言魅力,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提高审美赏析能力。

  3.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意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语入: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爱:希望得到父母的疼爱,希望得到师长的关爱,希望得到朋友的友爱……每个人都是一个追寻爱的小溪,而每个人又是付出爱的源泉,千万条小溪汇聚成爱的海洋,这个世界才充满爱!作家张洁就是其中一条默默追寻爱的小溪,她的作品使人要让世界充满爱。我们通过品味她的作品《拣麦穗》来体味她对爱的追寻。

  作者简介:张洁1937年生于北京,原籍辽宁,当代女作家。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其中《沉重的翅膀》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她的作品以“人”和“爱”为创作主题,常在文坛中引起争论。她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作者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自学指导:

  1、字词积累:

  字音: 拣麦穗 (suì) 磕(kē)碰 戏谑(xuè) 害臊(sào) 山坳(ào) 蹒跚(pánshān)

  词义: 戏谑:开玩笑; 步履:步行,步伐;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艰难的样子。 约莫:推测,估计。 企望:期盼,盼望。 死乞白赖:纠缠个没完。 大言不惭:说大话而毫不感到难为情。

  三.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首先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四个同学一组)

  思考讨论:

  1.课文已自然地分成三个部分,请给三个部分拟上小标题.

  ①.第一部分:直接入题,叙写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幻梦以及幻梦破灭,姑娘们拣麦穗或姑娘们的梦想;

  第二部分:回忆“我”童年拣麦穗的幻梦以及得到温爱,我要嫁卖灶糖的老汉或我的梦;

  第三部分:卖灶糖老人的离去,“我”渴望爱的幻想破灭,卖灶糖的老汉去了或梦幻的破灭

  ②.结合文章标题思考:谁拣麦穗?在拣麦穗时她们有着什么样的梦?梦实现了吗?两者对梦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

  “我”:和姑娘们;我:嫁卖灶糖老汉 姑娘们:换取嫁妆,憧憬幸福的婚姻; 梦想破灭;我: 寄托对人间至真、至善、至美的信念;姑娘们:麻木、顺受.

  ③.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线,暗线

  明线:拣麦穗;暗线:爱。汇成一曲催人泪下的人间挚爱的歌.

  四.精讲精练:.

  A.精读第一部分.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课文开头部分写到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引导:a.为故事提供了一个背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讲解: 前者是一个广阔的大背景,在这个表面美好,实则灰暗的背景下,作者不仅巧妙地暗示了世俗婚姻的愚昧和广大农村妇女在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幸,更哀叹了人生美好事物的易逝——连自己都不自觉地就放弃了,就像那些农村姑娘一样。这也是全文的情感基调(令人伤心、惆怅)。而后者表现的是一个具体的“个案”,表达的是一个天真烂漫幼女纯真的爱心。对比描述两种美梦的破灭,我们不难发现,两种美梦实际上有着巨大的反差。

  b.总领全文,并贯穿全文,为下文写“我”儿时幼稚,纯真的梦作铺垫。

  2、 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独白,“我”,二姨,老汉各一位同学).

  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

  ⑴.我是怎样的女孩?天真烂漫,幼稚纯真. 天真无邪

  ⑵.怎样理解“我”的梦想——嫁给一个卖灶糖的老汉?

  正因为“我”天真烂漫,幼稚纯真,才会有那样天真的想法。“我”的梦想和一般的农村姑娘的梦想不同,更让人同情,“我”也因此得到老汉的爱护。

  ⑶.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位老汉是一个十分慈祥和善的人,以卖灶糖为生,勤劳而乐观,对“我”很好,并非是真的想要娶“我”,“他那样朴素地疼爱我——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

  ⑷.老汉真是为了要娶“我”吗?怎样理解老汉对我的爱?

  不是.老汉对我的爱是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这才是人世间至真,至善,至美的爱.也是作者才讴歌的爱.

  3、精读第三部分,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

  真的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那个皱皱巴巴的,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1.“烟荷包”在文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为什么作者常常想找到那个象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

  ①“烟荷包”寄托了作者对老汉的思念与感恩之情。

  ②“烟荷包”虽然粗糙、丑陋,但它饱含了作者对老汉所给予的那份朴素的疼爱的回忆,作者想找到它,就是想找到生活中朴素的温爱,这种温爱是作者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4.品味语言,品味细节描写:

  ⑴.等到田野腾起一层薄雾,月亮像是偷偷地睡过一觉重又悄悄地回到天边,她方才挎着装满麦穗的篮子,走回自家那孔破窑的时候,她想的又是什么呢?唉,她能想什么呢!

  学生读,然后四个同学一组思考讨论问题:

  去掉加点的部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月亮升起仿佛是隐秘的,羞涩的,犹如少女拣麦穗时的心情。

  ②突出“能”,她们没有太多的`奢望,只想嫁个好人。)

  ⑵.觉得多少年来,她们拣呀、缝呀、绣呀,实在是多么傻啊!她们要嫁的那个男人,和她们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的时候所幻想的那个男人,有着多么大的不同,又有着多么大的距离。但是,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只不过在穿戴那些衣物的时候,再也找不到做它,缝它时的那种心情了。

  学生读,四个同学一组思考讨论问题:

  第一处加点部分与前文“拣呀、缝呀、绣呀”似乎有些重复,换成“当初”,不是更简洁吗?“依依顺顺”去掉之后,表情达意有什么不同?作者在这里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①强调她们为准备嫁妆做了许多,而这一切在她们出嫁时全都成为一场虚空,更显出惆怅和伤感。

  ②“依依顺顺”有这样的意味:梦幻破灭就破灭吧,认命吧。这里有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屈服和认同。作者对她们依依顺顺的出嫁有否定,更多的是同情和理解。)

  ⑶.真的,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那个皱皱巴巴的,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学生读,思考讨论问题:

  把“常常”换成“很”,好吗?“皱皱巴巴的,烟肚子一样的”用词既不美,又与前文重复,删掉也不影响句子表达,那么可否删掉?最后一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很”表明感情的程度深,刻骨铭心,“常常”指从那时到现在思念频率之高,过去的经历,和老汉之间纯真的情意从未忘怀,表达“我”对逝去的美好事物仍抱有不灭的怀念与追求。

  ②多次提到“皱皱巴巴的,烟肚子一样的”烟荷包,是因为它会让人想到纯真的童年时代,寄托了“我”儿时纯真的梦想和对美好感情的憧憬。最后一句传达出作者对美好感情和美好事物逝去的惆怅与感伤,与作品开头营造的淡淡的哀愁这种感情基调相一致。)

  五、拓展提高:

  前段时间报纸报道了一则新闻。马路上一位老婆婆被一辆出租车所撞,肇事司机迅速逃逸。一位男子自告奋勇要送老婆婆去医院,想请路人留下个联络方式证明事情经过,谁知路人无人肯签。后来男子与另一不留姓名的货车司机送老婆婆到医院之后被老婆婆家属反咬一口,认定他就是肇事司机。

  提问:为什么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会这样?你心目中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并相互交流。

  师总结:在现实中,村姑们幻灭的梦是生活的常态,我们经常遭遇爱的幻灭,但是我们对于真爱的追求从来没有中止过,虽然这种真爱可能失落过。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深刻理解作者的感情。

  2.思考写作上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形成这样的感情基调的。

  3.提问学生:让每个小组谈一谈所找的喜欢句子,谈谈他们的感受。以小组为单位,多鼓励,一个成员发言,其它成员可以补充。看哪一个小组说得好。

  八.小结教师总结:

  这篇记事散文的特别之处在于用一种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语调叙述童年的往事,渴望用自己的笔帮助读者走向充满同情、友爱、关怀、信任的纯净世界。其实张洁的作品长于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她的许多小说意境含蓄深沉,文笔清新,富有散文的抒情,如同一幅幅“幽雅淡泊的泼墨山水画,诗情画意被罩于一层由温柔的忧郁和缠绵所构成的朦胧薄雾之中,有点难以捉摸,却又强烈地拨动读者的心弦”。

  教学反思:由于这篇文章的故事所发生的年代比较的久远,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这在教学中感到比较吃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大对时代背景的讲解,让他们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故事所发生的情景。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并尝试复述。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能说说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吗?

  2.在你喜欢的小动物前面加上一两个词语来说说它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

  3.老师也喜欢一种小动物,今天还把它给带来了(出示松鼠图片),同学们喜欢吗?想了解关于松鼠的知识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松鼠的文章——《松鼠》。你了解松鼠吗,把你所了解的介绍给大家。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检测自学情况

  (1)出示词卡,正确读出词语:矫健敏捷蛰伏缝隙橡栗

  (2)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3)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教师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那么松鼠的.样子有什么特点,生活上又有哪些习性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松鼠》(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

  3.读完后说一说,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

  三、精读品悟

  围绕“小松鼠那么可爱,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展开谈话。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从四个方面组织教学。

  (一)外形的美丽

  你觉得松鼠哪儿最美?引导学生抓住“玲珑”“美丽的尾巴”“毛茸茸”等词语体会松鼠的美丽。

  采用个人读、赛读、齐读三种方法读出松鼠的美丽以及喜爱之情,之后出示课后填空题,学生填一填,读一读,积累语言,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二)动作的机敏

  此段重点句是“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启发学生从“只要……就……”“触动”等词体会松鼠的机灵。

  引导学生读出小松鼠的机灵劲儿。

  (三)搭窝时的聪明

  假如你就是一只小松鼠,你怎么向大家介绍搭窝的过程。

  让学生上台展示,教师指导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这样说,会让我们很清楚地了解松鼠搭窝的过程。

  小结:看来,这些表示先后次序的词,作用还真不小呢。

  集体读这部分,进一步认识连词的作用。

  (四)吃食时的有趣

  要知道吃什么?怎么吃?让学生模仿一下吃食的动作。然后围绕三个“它们”进行教学。

  四、积累运用

  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成小松鼠,用第一人称的方法,创造性地介绍自己最可爱的一面。还可以把课外了解的知识融合进来。

  教师引导:不光小松鼠可爱,其他小动物也非常可爱。前面大家用一句话说了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现在你能像课文一样,写一段话来描绘这种小动物的一个特点吗?学生练笔,互相交流。

  五、拓展延伸

  课后大家可以办一张关于动物的手抄报,然后我们可以在学校宣传栏里办一次关于动物的专栏,让叔叔阿姨们都来看一看,他们一定会听到我们的心声——请保护动物。

  《松鼠》简介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他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卷《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科学的解释。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能自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4、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激趣导入

  1 、谈话:老师发现最近由的同学在读《淘气包马小跳》这本书是吗?(随机采访一位同学)请问你的这本书是怎么来的?它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2、那你了解这本书的作者吗?【教师出示课件,简介杨红樱。】

  3、这节课我们学习杨红樱的一篇日记改编的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首先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课件出示7个生字所在词语】

  胶带 粘补 触礁 一艘船 小锯 筐子 又丑又笨

  抽屉 缅怀 帐篷 驯养 鹦鹉

  (1)指明读并正音;

  (2)说说在识记这些字时应注意什么?

  粘:多音字【出示“粘”的课件】

  “胶”与“礁”是同音字。

  “艘”是平舌音。

  “粘”与“丑”是翘舌音。

  “筐、篷、鹦”是后鼻音。

  “艘”与“筐”的笔顺。

  (3)齐读识记(男生读一个,女生读一个。)

  2、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在读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学生自主交流后课件出示齐读:惬意 《鲁滨逊漂流记》 扉页 木筏 俘虏 栖身】

  3、通过预习,你都掌握了哪些词语的意思?(教师随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自主交流:

  惬意:意愿得到满足而感到愉快。

  扉页:书刊正文前印有书名、作者姓名等内容的一页。

  俘虏:交战时捉住的敌人。

  栖身:安身;寄居。

  爱不释手:非常喜爱,舍不得放下。

  荒无人烟:荒凉没有人居住。

  大无畏:毫不畏惧。

  珍藏:认为有价值而妥善地收藏。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随机挑选学生朗读课文的重点段落(7-14段),教师学生随时指正。

  三、自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名字是什么?(板书:《鲁滨逊漂流记》)请大家浏览课文,思考:【课件出示】这篇课文都讲了关于《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2、根据这几方面的内容,请你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6):《鲁滨逊漂流记》是“我”家一本三代相传的书。

  第二段(7-12):《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要内容。

  第三段(13-14):“我”对鲁滨逊的认识与理解。

  第四段(15): “我”要好好珍藏这本书,并要传给下一代。

  3、根据各段的内容,请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可做简单的批注。)

  课文讲述了《鲁滨逊漂流记》是“我”家一本三代相传的书。在阅读中,“我”懂得了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成为一个英雄。故事告诉我们《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本告诉我们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的书。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我”是谁?他得到的是一本怎样的书?

  交流:

  ——这本书是爷爷赠给爸爸,爸爸又赠给了“我”的一本三代相传的书。

  ——这是一本扉页上写有爷爷给爸爸的.赠言“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和爸爸 写给“我”的赠言“学会生存”的书。

  ——这是一本历险小说,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他在一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有一段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

  ——这是一本让吴缅非常喜欢的书,给了吴缅启迪和希望的书。

  ……

  五、设疑结课

  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呢?(学生自由交流:为什么男孩子必读,女孩子要不要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六、课后作业【课件出示】

  1、抄写课后生字2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鲁滨逊漂流记》

  艘 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公输》教案08-05

语文翠鸟教案09-04

语文天地教案06-17

语文社戏的教案08-27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