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31 10:19:5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语文教案范文汇编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语文教案范文汇编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初步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关于桥的课件;

  2.学生搜集桥的图片;

  3.学生自己设计的“未来的桥”图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在学习了《兰兰过桥》一课后对桥非常感兴趣,在课余时间搜集了不少关于桥的图片老师也搜集了不少,你们想不想看呢?

  2.播放有关桥的课件(多媒体课件演示桥的发展: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立交桥等)

  3.师:也把你们搜集到的图片拿出来与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吧!(学生相互交流)

  4.师:刚才小朋友们都看到了哪些桥呀?(指名学生汇报)从古至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桥的世界真是太丰富了!在这么多桥当中,你最喜欢什么桥呢?(先同桌练说,再指名说;引导学生先说喜欢的桥的名称,再说喜欢的原因)

  5.引导生生互评,初步渗透交际时的文明礼貌,让学生学会倾听。(引导语如:他为什么把这座桥说得这么好呀?他把这座桥说得这么好有什么秘诀呢?他在介绍这座桥时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

  6.小结过渡:小朋友们精彩的发言让老师知道了你们心中最喜欢的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变化着,同学们充满想像力的小脑瓜里,未来的桥是怎样的?请把你设计的“未来的桥”的图纸高高举起吧!(板书:未来的桥)

  二、交际训练,教给方法

  1.指名介绍自己设计的桥,师生模拟对话。

  师:××同学,你设汁的是什么桥呀?

  生:我设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它有什么特点呀?(或“有什么用途”……)

  生:这种桥的特点是__________。(或“这种桥的用途可多了,可以__________,还可以__________”等)

  2.引导学生归纳交际的基本方法:先介绍桥的名称,再说桥的特点或用途

  3.在小组内交流,评出“最佳设计者”。

  三、再创情境,扩展训练

  1.师:在南宁市邕江河面上,不久的将来会建起邕江六桥,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设计推荐给市长伯伯呢?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已评选出来的“最佳设计者”的`“未来的桥”图样,讨论一下,该怎样向市长伯伯介绍,才能让他采用你们的设计方案

  2.各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态度大方 彬彬有礼 条理清晰)

  3.小组内商议介绍词,准备交流。

  4.小组问互相交流。

  (1)每个小组选代表向市长伯伯(另一小组的同学扮演)介绍本组的“未来的桥”设计方案,介绍后将图贴在黑板上。

  (2)其他小组对他们进行质疑(可以从桥的造型、材料色彩、承重力等方面质疑)

  5.评选“最佳桥梁”(只要方案有特色,就予以充分肯定)

  四、总结

  这节课老师的收获可真大,你们设汁的各式各样的桥让我大开眼界。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打牢文化基础,相信在我们这些小朋友当中,将来一定会有人成为出色的桥梁专家:

  五、课后延伸

  将自己设计的“未来的桥”方案介绍给家人或好朋友。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2.能力目标:通过读、背积累知识,了解生活经验。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2.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识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正音)

  2、教师范读词语。你们发现什么了?(这些词语都是生活用品)

  3、集体齐读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学生读字词,教师正音。

  2、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反犬旁的字都和动物有关,鸟字旁的字和鸟类有关,虫字旁的字都和虫子有关)。

  3、学生分小组读字词。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且了解半包围结构的笔顺规则。通过读、背积累知识。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字词句运用。

  1、 学生读代表心情或情绪的词语。

  2、 学生表演不同词语。

  3、 集体读词语。

  4、 读词语,用词语说句子。(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导)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教师简介作者唐寅。

  3、学生试说古诗含义。(教师提示、补充)

  4、集体齐读,学生背诵。

  三、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三只白鹅》。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附《三只白鹤》教案参考 :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题目是《三只白鹤》

  板书课题;三只白鹤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3、思考:课文讲了三只白鹤的什么事?

  (三)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出示幻灯片)

  2、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三只白鹤的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仔细读课文思考:三只白鹤为什么埋鱼?怎么找鱼的?

  2、结合图理解埋鱼的位置。

  (1)指导看图。

  注意白鹤的头朝向什么地方。

  两只抬头看,一只看太阳,一只看白云,还有一只看河边的大柳树。

  (2)指名三个同学分别读一句话,即每只白鹤以什么做标志,板书:太阳底下,白云下面,柳树旁边。

  “底下”“下面”“旁边”都是表示什么的词?(方位词。)

  再指名读课文,边听边看,书中说的“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白鹤,你能从图上找出来是哪只吗?

  (3)三只白鹤,都记住了埋鱼的地方,记得方位是不是一样?(不一样。)

  哪只记忆办法最好,能够准确地找到鱼?

  3、图文结合,理解找鱼的过程。

  (l)指导看图2

  图上画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它们怎么找的`?

  第一、二只白鹤的翅膀和脚正在展翅飞向太阳、白云。

  第三只白鹤的翅膀收拢,脚也缩起来,落下来了,落在河边柳树旁。

  (2)读第三段。

  三只白鹤怎样找鱼的?

  第一只为什么朝太阳飞去?(记住大鱼埋在太阳底下。)

  第二只为什么朝白云飞去?(记住大鱼埋在白云下面。)

  第三只为什么飞到河边柳树下?(记住大鱼埋在柳树旁。)

  三只白鹤都是按照自己所记住的标志去找的,标志不同,找的方位也不同,结果如何呢?

  (3)读第四段。

  哪只白鹤能找到理在地里的大鱼呢?(第三只。)

  另外两只呢?(找不到。)为什么找不到呢?(因为地球围着太阳转,所以太阳的位置是在不停移动的,从东方升,在西边落。第一只白鹤记得是太阳底下,这不是一个确定的位置,所以找不到鱼。

  第二只白鹤向白云飞去找得到吗?为什么?

  (因为白云不停地飘动,位置在移动,所以找不到鱼。)

  小结:因为太阳、白云的位置在不停地移动,所以用太阳和白云做标志是找不到鱼的。

  第三只白鹤为什么能找到鱼?

  (“河边柳树”这个位置是不动的,所以按这个标志能找到鱼。)

  4、深化总结。

  (l)三只白鹤谁最聪明,为什么?

  (2)学习了本课,你懂了什么道理?

  (做事要动脑筋,才能把事情做好。)

  (3)说说你知道的寓言故事。

  (五)朗读全文。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课时。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习27课。(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学生: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老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学生之间的争议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

  上一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这篇课文,现在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是什么?

  “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残疾青年,他每个星期天都来这里画金鱼。“鱼游到了纸上”意思是说这位青年画的金鱼十分形象生动,像活的那样在纸上游动。学生可以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只要大致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行了。

  2、你是怎么知道这位青年是聋哑人?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

  “从来不说一句话”“没有任何反应”,和他胸前佩戴的“福利工厂”的厂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聋哑青年。如果是会说话的人,不可能从来不说一句话;如果是听得见的人,那么在众人的赞叹、议论声中,不可能“没有任何反应”;“福利工厂”一般是专为残疾人开办的工厂。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

  2、轻声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3、指名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段意。学生讨论。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常去玉泉观鱼。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第三段(5—8自然段)讲“我”通过看这位青年画金鱼,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第四段(9—13自然段)讲“我”对这位青年产生了敬佩之情。

  4、出示生字生词卡片,用指名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致”是翘舌音,“聋”是后鼻音。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和停顿不恰当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第一、二段。

  (二)提问。

  1、“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作者在玉泉观鱼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赏心悦目”的意思是指因欣赏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因为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样美好的情景看在眼里自然觉得心情舒畅愉快。

  2、想想第一段的哪句话引出下文?

  “十几缸金鱼”。

  3、“举止”的意思是什么?“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举止”,动作、神态。“我”是在金鱼缸边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特别”的地方就是“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即爱鱼达到了忘掉自己的程度。

  (三)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二、三、四段,思考问题:这位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2、学生讨论思考题。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有时……有时”“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太阳快下山了……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为了画好金鱼……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等。

  3、提问:

  (1)“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青年画的鱼仿佛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引起了人们围观和赞叹。说明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画得非常像。

  (2)“融为一体”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融合在一起的意思。他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象自己也成了金鱼,这正是达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现。说明这位青年画鱼非常勤奋、专注。

  (3)“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青年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的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反复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这位聋哑青年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注意读出不同人物在不同场合所表达的语气。

  2、教师范读课文。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讨论下面问题:

  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作者与那位青年“只是碰到过几次”,却发现了他的“特别”之处,对那位青年爱鱼爱到忘我境界的准确描写以及发现那位青年是聋哑人,都能体会出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正因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所以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2、聋哑青年又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一看就是一整天”等,说明他观察事物十分专注、刻苦。从“有时……有时”可以看出他观察时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因此,画出的金鱼才能做到仿佛在纸上游动。

  3、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教师可从两方面加以引导,一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并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二是谈谈如何学习那位聋哑青年的勤奋、刻苦的精神。

  (三)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词两遍,提示难点:聚、聋、哑。

  ②先写出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词语的意思: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融为一体。

  板书:

  27、鱼游到了纸上

  聋哑青年 举止特别(忘我)游到纸上 先游到心理

  “我”认识 了解 敬佩

  教后记: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表现可真好,谢老师要送一份礼物给你们,期待吗?那就闭上眼睛吧!(播放海浪声和大海图片)

  听着这声音看着这图画你是什么感觉?(高兴、舒服……)今天我们继续高高兴兴舒舒服服地学习这篇课文,读课题。

  2.大海想问大家生字宝宝都掌握好了没,我们来开火车喊出他们的名字吧。

  3.各请一位小老师带读词语。

  二、诵读一段,感悟大海之美

  (一)数句子

  1.任务:数一数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在句号的上边标上序号。说说为什么是3句话。

  2.小结:有3个句号,所以有3句话。

  3.借助拼音读第一自然段的3句话,特别是第三句,是个长句子,有的地方很难读,“哗哗地笑着”中连续两个词读轻声,“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比较长,可以采用教师范读或者小老师带读的方式反复练习。

  4.找找,这个自然段描写了哪些美美的景物?

  5.你最喜欢哪个景物?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学习第一句

  1.读第一句。交流:你看到过大海吗?谁来夸夸大海?

  2.课文是怎么夸的?

  3.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导学,并指导朗读:怎么才能读出海水很蓝很蓝的感觉来呢?老师范读“蓝蓝的”,学生跟读,反复练读。

  4.引入:大海有多宽,又有多远?学生可以说一说,也可以用手势来比一比。教师带读:大海无边无际,看不到头,真是“又宽又远”,学生跟读,反复练读。

  5.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又宽又远”?

  6.再读,读出“又宽又远”

  (三)学习第二句。

  1.读第二句。交流:你知道这一句在说什么吗?

  2.理解并指导朗读。交流:哪些东西软软的?你想在软软的沙滩上做什么?

  3.提问: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漂亮又舒服,你能夸一夸吗?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作者多了不起啊,写出了两个“又宽又远”,我们来跟作者比一比看能不能说更多这样的词语又()又()

  (四)学习第三句。

  1.引入:请同学读读这个长句子。教师反馈。

  2.你喜欢句子中的浪花吗?说说为什么喜欢。

  3.浪花啊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读诗歌,看!它让这句话变成了一首小诗,谁想读读看?

  4.你最喜欢三句话中的第几句?喜欢第几句的就站起来读。

  过渡:看到这样美的.海螺和贝壳,你最想做什么?

  三、品味第2自然段——快乐

  (一)第一句

  1.海螺是哪里来的?你学会了联系前面的内容来读课文,真了不起!我们把这个方法学起来吧!

  2.读者读者,你读出了小娃娃怎样的感情呀?

  3.我们四个组来比一比谁读得最快乐。

  (二)第二句

  1.瞧!小娃娃把项链挂在胸前多快乐呀,还有一个伙伴也挂起了美美的项链呢,知道是谁吗?谁想带小朋友们去看看?读第二句。

  2.让我们说说这串项链是什么样的吧!(金色的、脚印形状的……)

  3.这串项链是由什么穿成的?它是谁的?它挂在谁的胸前?所以,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4.挂着这串金色的项链,大海是什么心情?(快乐)让我们读读大海的快乐吧!

  5.男生读第一句小娃娃的快乐,女生读第二句大海的快乐。

  四、语言运用

  1.小娃娃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漂亮的词语,大家看,这些词的后面可以搭配哪些伙伴?

  2.还可以搭配哪些呢?说说吧!

  3.大海呀说小朋友们说得太好了,要送一份礼物给大家,你们看!生字——“白”、“的”

  4.你们的字写得跟课文一样美,让大海再听听你们美美的读书声吧!

  5.小朋友读完会发现,课文中的词语就像沙滩上的贝壳一样多,一样美,你们可以说说自己从项链这篇课文里收藏了哪些词语吗?

  6.看,我们把词语串成项链,挂在胸前,走到哪里都是最美的。

语文教案 篇5

  1、《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2、老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品有话剧《龙须沟》、《茶馆》,小说《猫城记》、《离婚》、《四世同堂》。

  3、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何:哪里;“忍”是忍心;天涯碧草:指大草原;话:倾诉;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夕阳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依依不舍地话别。

  4、“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这句中的“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支,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句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体味。

  5、蒙古族习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大慕”的主要内容。

  6、背诵1、2两个自然段。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公输》教案08-05

语文翠鸟教案09-04

语文天地教案06-17

语文社戏的教案08-27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