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4 09:11:3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语文教案范文集锦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语文教案范文集锦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1.我们爱你啊,中国

  拟 2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7个生字,按要求写好这7个生字。

  3。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恰当地运用“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等词语说一段话。

  4。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恰当地运用说一段话。

  2.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突破重、难点的过程

  一.导入,揭题。

  1。 教师示范背诵,并出示课件。

  2。 提问:听了老师的朗诵,你有什么感受?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出示课题。

  4。 提问: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爱你啊,中国”?

  5。 提问:你有这样的感受吗?能具体说说吗?

  6。 谈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体会,领悟。

  二.初读,检查预习

  1。 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交流朗读情况。

  3.出示生字词。

  4.交流字词的预习情况。

  5.提问:在预习中,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6。提问:这些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7.当场描红习字。

  8.齐读生字词。

  9.再次轻声自读课文,思考:祖国的方方面面都值得我们去热爱。那么,课文着重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的呢?

  10.小结: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土地富饶

  历史悠久

  精神高洁

  1.听,看图片。

  2.指名交流。

  3.指名补充。

  4.齐读课题。

  5.指名回答。

  6.指名回答。

  7.指名补充。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3.指名评议朗读。

  4.指名读字词。

  5.指名正音。

  6.指名领读齐读。

  7.指名交流。

  8.指名补充。

  9.齐读字词。

  10。指名交流。

  11.指名补充。

  12.描红习字。

  13.交流展示。

  14.齐读。

  15.轻声自读课文,思考。

  16.指名回答。

  17 指名补充。

  精彩创意搜集信息

  渺——左中右结构,各部件要紧凑,不宜太宽。

  脊——上下结构,上面部分要收紧。“人”的两笔要宽大一些。罩住下面的“月”字。

  恢 魄 拓——同为左右结构的字,比过天地后,就有了区别。“恢”左右平齐,左瘦;“魄”右小,左部件居中;“拓”是右小祖斜孙的结构。

  作业设计与实践活动

  (1)熟读课文;

  (2)默写生字词;

  (3)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札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我爱你啊,中国,我们爱你啊,中国第一课时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2

  第十八课:送你一片绿荫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归纳每一段的内容。

  3.能抓住要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植绿护绿的意识。

  4.了解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的作用,并尝试运用。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要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并归纳每一段的内容。了解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趣的生命时钟》,了解了说明文这种文体。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篇说明文,了解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的作用。

  2.(齐读课题)在预习中大家了解到,这篇文章讲了谁送给谁一片绿荫?(指名答)

  为什么作者要把自己当作爬山虎,以第一人称“我”来写这篇说明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新颖、亲切)

  3.爬山虎向大家推荐自己,介绍自己,课文第1段有一个词表达了这个意思,请找一找。(自荐)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自荐”的意思。(相机指导生字“荐”)

  二、交流预习情况

  1.请7名同学做爬山虎的代言人,以第一人称“我”来介绍爬山虎,各朗读一段。(自由朗读做准备、指名读、评议)

  2.学生汇报预习生字新词情况,不明白的地方集体探讨解决。(总结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经验理解等多种学法,指导交流“扦插”“中旬”等词的意思,相机指导生字)

  三、整体感知,学习归纳每一段的内

  1.课文是怎样介绍爬山虎的?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思考每一段的意思。(学生默读、思考、批注)

  2.指名交流每一段话的意思(学习借助关键词、中心句、综合每句话的意思归纳段意的方法)。

  第1段:讲“我”属葡萄科,善爬山爬墙,在环保中能发挥作用。

  第2段:讲“我”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

  第3段:讲“我”茎、叶的特点及作用。

  第4段:讲爬山虎能有效利用空间,大面积绿化覆盖进行制氧。

  第5段:消除人们对“我”容易引起墙壁潮湿的疑虑。

  第6段:消除人们对“我”容易招引壁虎的疑虑。

  第7段:讲“我”适应性强,易于栽种。

  四、感悟课文内容,深入了解爬山虎

  1.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一定对爬山虎有了不少的了解。请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评价一下爬山虎,并说明原因。(学生思考、发言)

  2.交流:无私、攀爬好手、环保先锋、绿荫使者、绿色屏障……

  3.总结:那一片青青的爬山虎不愧为绿荫使者、环保先锋,让我们再次随着课文走进爬山虎。(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了解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的作用

  1.课文是怎样形象、具体地介绍爬山虎的特点的呢?

  比较句子:

  第1组:

  ①我生长得很快,绿化覆盖面积很大。

  ②一根茎粗2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的绿化覆盖面积便可达30至50平方米,三四年后,我便能把整幢房屋的墙面攀满。

  第2组:

  ①我的`叶片较大。

  ②我的叶片较大,宽10至20厘米。

  这两组句子中,哪一句说得更具体、形象?用了什么方法?

  2.总结: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让人感到更准确、形象,让被说明物真实可感,让读者有更真切的了解,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

  二、学习运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片断写作

  1.列数据的方法是我们写作中经常用到的。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把事物描写得更具体、形象,帮助我们准确表达。

  2.例如:

  (描写乐山大佛的语句)它身高71米,头长14.7米,眼睛长3.3米,垂着两只长6.2米的大耳朵,每个耳朵眼里都可以钻进两个人。如果让人们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坐在它的大脚上,每一只都可以坐上100来人。

  3.你能运用列数据的方法,把下面的语句描写具体吗?

  (1)学校的操场很大。

  (2)姚明的个子真高!

  (3)我们的教室非常宽敞。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以及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技能: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例文,了解读后感的一般方法。

  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概述所读作品,了解作品的主题和精彩的部分。

  情意:激发学生读书和写读书笔记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例文,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真情,体会文章的感情,从多个角度中选择一两个角度写己读后的感受。

  对策:指导学生反复读例文,感受写读后感的方法。

  课前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再次明确习作的要求:

  引导学生写出所读书本的读后感。

  二、错别字(投影出示这些词语)

  霭侯(诸侯)小年(少年)

  做在(坐)手搞(手稿)

  永往直前(勇往直前)柏年(拜年)

  再帽子(摘)双体日(双休日)

  检险(艰)白织灯(炽)

  退锁(退缩)晃张(慌张)

  那为(位)

  1、学生读一读,辨别这些同音字。

  2、交流,分别给它们组词。

  三、文章中的句子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

  1、来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2、他曾多次住进医院,却顽强地坚强的活了下来,它的一生充满了坎坷。

  3、后来就不见了,双休日就然还睡懒郊。

  4、读了着文章,让我想到一件事。

  5、大儿字捷克借蜡烛去搬捆柴,还是失败了。

  6、而司马光小时候发生的其中的一件事令我很敬佩,

  交流说说这些句子存在的问题:

  有些语句写的太哆嗦。

  前后的语句不连贯,看不懂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的意思。

  四、

  从小作者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读后感大多数写出了文章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并且能写己的真实感受和见解。但有许多同学的文章语句不够通顺,前后也不能很自然的连接,个别同学的错别字较多。希望他们今后认真读课外书,写好。

  五、集体修改。

  1、投影出示(黄天伦)较差学生的习作。

  学生读这习作,说说存在的毛病(内容空洞,错别字、病句较多,结构安排较零乱)

  2、分小组讨论并修改这习作。

  3、交流修改意见。

  4、指名读修改后的这习作。

  5、学生自由读自己的习作并加以修改。

  六、板书设计:

  读后感

  真实感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选择自己埚的研究方式,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将实验中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揭示自然现象;将探究结果与科学知识相比较,修正自己的结论;能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循球变化。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通过探究云、雾、雨、露等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准备:云、雾、雨、露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出示小水滴形象)小水滴能旅行吗?怎么旅行?

  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我们分主题来研究。

  1、提出问题:小水滴在自然界会变成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活动二:我们分主题来研究。

  1、研究雨和雪的形成。

  (1)提出问题: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猜想雾和云形成过程。

  (3)模拟雾的形成过程。

  (4)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2、研究雾和云的

  (1)提出探究问题: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猜想雾和云的形成过程。/

  (3)模拟雾和云的形成过程。

  (4)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3、研究露和霜的形成。

  (1)提出探究问题:露和霜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猜想露和霜的形成过程。/

  (3)模拟露和霜的形成过程。

  (4)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活动三:交流小水滴在自然界的循环。

  1、学生讨论交流小水滴在自然界的变化。

  2、描述小水滴循环的路线并画出示意图。

  3、介绍资料卡:小水滴在自然界的循环。

  活动四: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学生讲座交流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认识人工降雨。

  3、理解节约用水的道理。

  四、拓展活动: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写一篇小论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二、解题:

  1、齐读课题。

  2、质疑:通过初读课文以及对课题的理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内容?

  3、教师小结归类:

  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梅花具有什么品性?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三、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分小组自学,选择恰当的形式进行汇报。

  2、学生自学。

  3、小组汇报。

  四、学生汇报自学内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的词语。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幽芳,指香味清淡而芬芳。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漂泊他乡:指职业、生活不稳定,在远方东奔西走。

  葬身异国:指尸体埋葬在外国,也就是死在外国。

  文坛:文艺界。

  颇:很。颇负盛名就是名气很大。

  古玩:古董,即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是很值钱的东西。

  玷污:弄脏。

  杭绸: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

  骨气:刚强不屈的气概。

  折节:屈服。

  秉性:性格。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

  无所谓:说不上。

  眷恋:深切地留恋。

  2、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如,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3、课文中的梅花魂指的是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2分)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默读批注法初读了22课,谁还记得文章写了哪五件事?

  (吟诗落泪、弄脏梅图、提起回国、赠送梅图、赠送手绢五件事。)

  2 上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篇写事为主的文章以《梅花魂》为题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深入的学习课文。

  二、新授:

  1 师:同学们,你们看,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屡屡幽芳总使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来。(课件:梅花图)望着那朵朵梅花,我不禁想起了与外祖父之间的往事。(1分)(学生听,进入情境。)

  2 请大家默读文章所写的五件事,边读边用直线划出描写外公表现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我”的表现的句子,划完后读一读,体会句子的意思。(4分)(学生用心去读书,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3 两人一组汇报句子,一人读外公的表现,另一人读“我”的表现。(初步感知)(2分)

  (1)外公落泪我拍手笑

  (2)外公发脾气我不理解

  (3)外公哭起来我不明白

  (4)外公送我梅图我不知为什么

  (5)外公送我手绢我不解

  (板书五件事)

  4 从“我”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什么?(1分)

  (总结出婴儿不理解外公的所作所为。)

  5 当时幼小的莺儿不理解外公的感情,你明白吗?你是从哪读懂的?请你从刚才划的外公表现的句子中找到最能表达外公感情的的句子,大声的朗读。(3分)

  6 请你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读的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小组同学来评议。(3分)

  7 全班交流,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同学们要认真听,对同学的朗读加以评议,如果你觉得自己比他读得还好,那你就站起来读。

  第一件事:(2分)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1)指名读

  (2)同学加以评议:重点体会外公在吟诵诗句时的意境,体会老人思念故乡之情。

  (3)你们想试一试吗?每个人试着读读。

  (4)全班齐读,共同体会老人的思乡之情。

  第二件事: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2分)

  (1)指名读

  (2)同学评议:声不在高,批评的分量重,十分严厉。

  (3)带着这样的感情试着读出来。

  (4)指名读。

  (5)简单评议。

  第三件事:(10分)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一)

  (1)学生读到时出示投影

  (2)是啊!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歌颂了梅花精神,你知道哪些呢?(学生诵读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梅花的诗文。)

  (3)你见过梅花吗?想再看一看吗?一会儿我们一起来欣赏梅花,边看边结合着同学们找的的句子、资料和生活中的'经验想一想梅花与其他的花到底有什么不同。(学生说,评议,抓住愈是寒冷句,教师边总结边变“愈”字的颜色。)

  (4)每个同学试着读出这种感情。

  (5)指名读。

  (二)

  (1)外公由梅花联想到什么?

  (2)自由读外公说的话,想想还有哪些有气节中国人?

  (学生反馈,说自己知道的有气节的人。)

  (3)在读,读出中国人的气节。

  (三)

  (1)我们再看13自然段,这是在我即将离开外公时他对我说的一段话,想一想此时的外公应用怎样的语气对我说这段话?(学生讨论:语重心长,教育,长辈对晚辈的关爱,期望之情等。)

  (2)每个人试着用这种语气来读。

  (3)指名读,大家评议。

  (4)师生对读,体会外公的感情。

  8 外公就是这样一位时时刻刻都牵挂祖国的老华侨,他在临终前还不忘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带回到祖国去,我们完成了老人的遗愿,把他安葬在梅花树下。又是一年的冬天来临了,面对着梅树下的老人,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也可以结合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的巨大变化来谈。2分)

  9 老人为什么把自己珍爱的梅图送给我呢?齐读16自然段,思考。(2分)

  (把他的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到祖国)

  多少年过去了,我终于明白了外公的心。

  10 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1分)

  这节课我们有深入的学习了《梅花魂》,知道了这篇文章由我看到了梅花想到了外祖父,回忆起他生前的五件事,进一步体会到了老人的思乡之情和眷恋祖国的感情,也从中感受到了老人盼望回归的心。

  11 学忘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2分)

  (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谈。)

  12 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请大家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体会爱国华侨们的心声。(2分)

  板书:

  22 梅花魂

  落泪

  外公 赠手绢 训斥 思乡之情

  赠图 痛哭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梅花魂》教学设计十二,梅花魂,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6

  世界儿童和平条约

  教材分析

  这篇课语言是1986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其同签定的一项公约,表达了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条约一开头就点明了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接着,文中表达了他们对战争的憎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提出了全世界儿童为了维护和平的做法和希望,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大家努力,世界就一定会和平。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2.过程和方法

  激趣导入,通过材料与课文结合的方式来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地读课文,体会全世界儿童渴望幸福、向往和平的真切愿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儿童对和平的渴望。

  教学准备

  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环境,整理相关图片和音视频。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986年是什么年吗?

  (学生回答。)

  那为什么国际和平年选在了1986年呀?

  (学生基本无从回答,这时老师需要介绍当时的世界环境,这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对和平的渴望。)

  当时世界环境很混乱,局部战争不断,人们饱受战争的摧残。看这里硝烟弥漫,看这些孩子饱受磨难!

  (老师动情诉说,并通过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看着这些画面,你们能说说他们失去了什么吗?你们知道他们渴望什么吗?

  (老师引导学生看着图片,发挥想象并回答老师的提问。)

  他们渴望一顿饱饭,渴望一个怀抱,渴望一个家,渴望幸福。而正是战争摧毁了这一切,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和平!

  于是,1986年成为了国际和平年,世界各国的儿童共同发表了宣言《世界儿童和平条约》。让我们来道出他们的心声吧!

  二、朗读课文。

  同学们先听老师范读,注意体会这篇课文的感情。

  (老师范读,或者播放课文录音。)

  谁能说说课文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老师点名回答。)

  那么现在就要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课文了,大声地读,读出感情来。

  (学生自由朗读。)

  刚才看到大家都读得很好,那么谁愿意给大家读一段呀,选你觉得自己读的最好的段落就行了。

  (同学朗读课文的片断,老师注意纠正错误的地方。)

  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了几个片断,你们认为谁读得好呀,好在哪里?

  (老师点名回答。)

  刚才有同学说这个同学读得好,因为读出了儿童的`美好愿望,那么大家讨论一下,文中表达了世界各国儿童怎样的美好愿望?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三、观看视频《儿童 战争 家》。

  世界各国儿童的愿望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老师播放视频《儿童 战争 家》。)

  我们现在知道了他们的愿望就是世界永远和平。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世界各国的儿童的愿望就是世界永远和平。上节课同学们的课文读得很好,不知道这节课你们能不能读得更好!大家来齐读课文,读出感情来!

  (师生齐读课文。)

  那现在老师又有问题了,结合问题,你们再仔细读课文,看看谁能准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老师通过课件出示问题:课文分几节,并用一句话概括每节的内容。学生读完课文后回答问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检阅》教案10-25

语文《公输》教案08-05

语文《植树》教案06-15

《语文园地》教案09-27

语文母鸡教案10-15

语文翠鸟教案09-04

语文写作教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