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命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28 13:15:3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谈生命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1

  引导学生用“术语点评”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探究文章的写法。活动过程是这样的:请你尝试用“术语点评”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所说的“术语”,指的是文章的表达技巧,如: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等。结构手法:照应、过渡、引出下文、总结全文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问、设问等。这一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在发现中,点评中深入学习课文,学习散文多种多样的表达,学习散文语言的精美。

  引导学生理解富于深意的句子,从而理解文章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的`能力。

  联想体验,目的是通过“仿写”训练,由课文拓展到现实,让学生从更深的意义上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释,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2

  花了整整两日解读构思冰心先生的《谈生命》,本以为自己的设计简洁又深入浅出,但是两堂课上,我都犯了个严重的错误,因为这个环节的设置,让整堂课由刚开始的生机盎然到中间急转直下,最后只得我自言自语,在索然无味中,在孩子们迷茫不解无聊的眼神中,我终于知道什么叫做“冰火两重天”。

  这是冰心先生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通过两个比喻从横向和纵向来阐释生命的遭遇和历程,然后在此基础上,勉励人们实践生命的价值,以坦然的心态面对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并常怀感恩之心,用豁达的心态去享受生命的丰富多彩。

  我想,本文的主题是很清楚的,而文字背后所引发的联想想象和思考才是更有价值的。所以,在读上,我就设置了三次,虽然都放在这节课的开头。初读小声读,圈注生字词。再读放声朗读,初步感知文意。三读,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思考:冰心先生的这篇散文中,最想对我们说的句子是哪个(哪些)。

  刚开始,大家都很活跃,用到了今天跟刘老师学的激将法,特别是在找作者最想对我们说的话这个环节上,虽然我的某些追问还是觉得不够恰当,但孩子们的品读思考是非常到位的。我们谈到了生命的必须以不懈的进取去实现价值和意义,提到了不能庸庸碌碌成为行尸走肉浪费生命(怪我平时爱用这个有些残忍的词),谈到感恩,谈到坦然。我想冰心先生想要对我们说的,孩子们都领悟到了,而且品位得很到位。

  最失败的环节登场:理清文章思路。从这里开始,大家的思路就被限制了。我们把思路理清后,就不由自主的进行了机械的.全文分析,跌入了以前学议论文的陷阱,且这个陷阱是我自己设的,后面就开始一片死寂,孩子们自己主动性几乎没有了。而我自认为该精彩的下一个环节也歉然逝去。虽然在上个环节末尾,我已看到了精彩的前奏。

  因为今天中考照相,时间被分割,所以我提前把课堂任务板书下来让学生去做。在上个环节后还设置了一个我觉得可以引领孩子走向深刻的环节:请用波浪线画出理解上有疑问或者你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而在找“最想对我们说的话这个环节”的最后,有一个女生找到了前边儿,在引导之下也品位得不错。我想这个环节应该是可以让几乎全班同学都动起来并且主动思考讨论的,但是又想着这么简单的文章思路,总要理一理像课堂才完整,孩子思路才清晰,然后我就跌进泥潭里,然后就有了几天的追悔莫及。

  现在回过来想想,也完全可以用很少的时间理完过后进入接下来这个环节。我却绕了进去,也是因为自己忘了此环节的教学目标,还顺着结构走进了分析,也难怪由合唱变成了独角戏。还是怪自己不够坚定,被自己和学生绕了进去。

  本来还设置了最后的环节,让学生在最后8分钟写作,用“生命像。。。。。。”,但是课在我的失误中无味地结束,估计学生也没有写的欲望了。哎。

  遗憾和悲催。以此为戒。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3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的诗歌。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乐学的境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是这样做的,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愉悦的情绪是实现学生探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百必备的条件。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我根据课文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品味,展开想象,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大地巨人的形象,大自然的神奇美丽自然地就留在学生的脑海里。

  其次,我注重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进行有心灵的沟通和交流。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肯定,不足的地方立刻给予他们帮助。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4

  课堂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倡导者和实施者。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关注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新要求,关注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知识建构,才能激活整个课堂,迎来教室里的星光灿烂。

  一、关注阅读教学的新策略

  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提倡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标,并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本文是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通过朗读、精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品味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达到领会文章主旨的目的。

  二、关注学习方式的新举措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旨在解决语文教学中长期采用灌输式所带来的缺憾。灌输式语文教学中师生双方一方是主体,一方是客体,作为客体的信息接受者只有被动地接受、理解主体发出的信息。而“对话”不同于灌输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和非对称性,它具有多向性和对称性,在对话中双方都是主体。在对话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是一种灌输与被管束的关系,也不是任何一方的任意阐释,而是一种平等的双向的交流关系。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在解读文字“生命是一江春水” 这一部分,理解了生命的状态和过程的基础上,采用了学法指导,分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充分的独立体验的时间,教师适时点拨,教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同学相互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相互讨论、各抒己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虚心好学的品质;培养帮助他人、共同进步的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发挥群体优势,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改善,小组的学习形式得到强化,学生间互动交流的频率更高,因而研究的气氛更强烈。 小组学习也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关注学生情感的新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从不同的角度强调,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不能代替语文实践和实践中的经验积累。“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要激活课堂,就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在导入部分,把学生置于广袤的沙漠,激起学生的感性体验,从而唤起他们对更多话题作文优秀范文、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实录、备课资料、同步试卷、美文、高考模拟试卷、文学欣赏尽在语文轩网站/生命本质的探究兴趣。在讲读“生命是一江春水”这一部分时,通过分析朗读时的情感变化,有情感激越,有心平气和,在不断变化的情感体验中认识生命本质和规律。在领悟了冰心老人笔下的生命之后,要求同学们采用“生命象……”的句式,诠释自己对生命的独到见解,讲练结合,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组织能力。课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课堂设计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发挥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四、关注知识体系的新建构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学习材料、学习问题的探索研究、探寻追究,自我建构,自我生成了一些新的东西。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的发展。从课堂设计看,在品味关键语句和课外延伸这两个环节中,旨在因势利导,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从知识到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去实现目标。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怎样达到让语文学科以情育人,以美怡人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所有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扫除阅读障碍。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文字、图片皆可。

  教师:介绍作家作品知识、背景知识、文体知识等,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生命是什么,我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慨叹。挚爱文学的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只有流入大海才会获得新生的力量;生命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只有历经风雨才能庄严灿烂。江流入海,落叶归根,只有用心感受生命中的每一点快乐与痛苦,我们的生命才能更加完美,才会拥有更灿烂的人生。

  板书课题:谈生命——冰心。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家作品

  ①学生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记忆,主要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

  ②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记忆,而是让学生作一般性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

  A、图片数组。略。

  B、作者简介一则:

  冰心(1900.10.5—1999.2.28),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

  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检查生字词情况

  通过幻灯片展示题目和答案。①②题让学生笔答,③题让学生口答。设计此环节的目的,让学生进行字词积累,同时使形式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惊骇( ) 枭鸟 ( ) 羞怯( ) 绯红( ) 怡( )悦

  荫庇( ) 芳馨( ) 休憩( )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án岩( ) 云yì( ) 休qì( ) 骄shē( ) 穿枝fú叶( )

  ③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A、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B、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

  C、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三、整体感悟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虽然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很容易看出行文的层次来。以下内容在学生书面概括的基础上,通过幻灯片展示。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的书面概括能力。

  第一层(头两句话),提示话题。

  第二层(“生命像向东流……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显示“一江春水”亦即人的生命里程的丰富多彩。

  第三层(“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显示“一棵小树”亦即人的生命里程的丰富多彩。

  第四层(最后的部分),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揭示生命的本质,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本文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绝唱。

  你认为下面这些说法对不对?为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进行小组交流。

  A、作者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描绘出奔流入海的壮观画面,豪放中又不失浪漫。

  B、生命的历程应当有欢乐和痛苦,这样才能使人走向成熟。

  C、作品结尾暗示人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和痛苦,它为编织美丽的人生创设了机遇。

  D、我们个人的生命是渺小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丽的。

  如果以上说法没有说出你心中的感受,请你尽管提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教师适时适当参与学生的交流,并给予指导。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和甄别能力,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四、研读探究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求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基本程序是:甲学生提出问题(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后面的学生不再重复)——乙丙等学生帮助解决——教师帮助解决难题或总结归纳。某些问题如果与下一个环节相同,则在这个环节处理。

  说明:这个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多,几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内容也非常不确定,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用时也最长。这是教学本课的最主要的环节。过程略。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善思善问的习惯和大合作学习的意识。

  2、教师引导探究

  本环节基本程序与上一个环节相同。问题与答案皆通过幻灯片展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补充学生没有想到的问题,二是突出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①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A、作者为什么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或语境写出你的理解。

  提示:“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决定了全文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

  B、在文中作者分别将生命比成“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加以充分展开,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提示:“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A、对“不是每条一条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这句话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或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或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B、“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中包含这什么哲理?

  提示:这是一个比喻句,意思是说: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

  五、拓展延伸

  本环节问题通过幻灯片展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堂引向社会人生,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二是训练学生的仿写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1、作者说;“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生命的认识。

  2、对于生命,冰心老人用形象的比喻作了阐释:“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请你试着用生动的语言,仿写这个句子。

  六、布置作业

  1、将本课所有的生字词进行分类整理。

  2、书面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在设计本教案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我让学生在课前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文字、图片资料,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这个环节,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且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因而在达到上述目的之外,也让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生再次获得学习的自信。

  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我又设计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个环节(本教案第四部分“研读探究”的第一个环节)。这也是教学本课的最主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多,几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内容也非常不确定,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问题,然后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帮助解决,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分层次教学”中“如何分层”这个难题,因而效果也就特别好。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6

  《谈生命》是冰心的一篇哲理性的散文,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告诫人们要积极的、乐观的面对生命。本文无论从语言,还是文章所透露的意义,对学生来讲,都是值得学习的。而此次授课的对象是职高二年级的学生,职高的学生在语文基础上来说相对比较薄弱,对知识的理解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也较差一些,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语言和文章的意义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命像……,他经历……,他是这样做得……。”“我从中领悟到了……”这些开发性的问题,和自由式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文章。从授课效果来看,学生比较适应这样的形式。

  在课堂中,职业技术教育要注意把学习语文和培养相应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职业场景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努力做到为工作、为生活而学习。回顾整堂课的教学,可以说有得有失。

  成功之处:

  职高的学生在这节课中,我考虑的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课文给他们带来的思考,让他们懂得去思考人生、思考对待生命的态度。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信的培养,毕竟职高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很少受到表扬,因此在课堂中,我积极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回答无论对与错,都给予学生大大的表扬,让学生能够更积极的参与课堂,明白自己也是行的。因而此次教学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难易分配合理;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实施比较顺利;学生在本节课中受到了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运用技巧;在探究中安排朗读,读思结合,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力和理解力;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读中悟,读后交流,畅谈感想,理解语句,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训练。

  不足之处:

  作为职高教育,在没有应试压力的情况下,还未充分做到使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除此之外,可以选择更开放式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说,有话说“,积极引导学生真正的爱语文,学会如何清楚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在听完王老师、喻老师及帅老师的建议后,最大的感触是自己在教学经验上的不足,在对文章知识的扩展上,与学生能力的训练上,都是我不能企及的。例如,对冰心散文语言的能力渗透应该深入,让学生自己去品析散文的语言美。并且把课堂构建成一个开放式课堂,以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职高的学生与其他学校学生的不同之处,应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有话说”。也明白了教师要上好一堂课,知识的储备对教师的重要,更让我明白了一堂好的教学离不开文本、学生、教师的完美结合。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7

  接到要讲本节课的时候,心中有点怨言,身为初四的老师身心都经受着巨大的压力,再讲这样一节课,真是有点承受不了,所以最先的准备有点草草了事,当第一次试讲的时候发现,学生对课文的掌握很不好,才决定认真准备

  这节课是冰心的一篇哲理性的散文,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告诫人们要积极的、乐观的面对生命。本文无论从语言,还是文章所透露的意义,对学生来讲,都是值得学习的,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语言和文章的意义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命像……,他经历……,他是这样做得……。""我喜欢……,(句子或词语)因为它采用了……的写法(修辞),表现……的感情,我从中领悟到了……"这些开发性的问题,和自由式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文章。从授课效果来看,学生比较适应这样的形式。

  讲完这节课后,最大的感触是自己在教学经验上的不足,在对文章知识的扩展上,与学生能力的训练上,都是有欠缺的。例如,对冰心散文知识的扩展,语言的能力渗透,都很深入。并且把课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以教师讲授为主,一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初四授课与其他年级的不同,也明白了知识的储备对教师的重要,更让我明白了同研一节课的意义。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8

  这学期学校安排我担任了五年级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工作。作为一个在这一学科毫无经验的老师,这一学期可以说是在摸索中前进。有以下几点初体会:

  一、让综合实践活动回归生活和回归社会。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综合实践课学生是主体。

  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活动,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受益,在活动中体验成长,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让老师当主导,由老师来活动,而应该采用新的“活动教育法”来“活动育人”。

  三、老师+学生=朋友

  老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中,本来就是相互促进,相互提携的朋友关系,而在综合实践课中体现的'更为突出。综合实践的“教”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传授”,而是“指导”。从主题的确立、研究方案的制定、各小组进行深入探究、到研究成果总结汇报、学习的收获,整个实践过程中,都是学生行动,再加老师的指导,相互合作完成的。老师、学生在活动中是平等的探索者,也是相互合作的朋友。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能为孩子们创设可以任意高飞的天空和可以尽情跳跃的大海;也希望让我的课堂因为有着平等、民主的朋友之情而更加充满创造的活力、更加多姿多彩。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9

  经过整整一周的"集中备战",我们级部的研究课兼我个人的汇报课在今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终于完成了!一周以来,每天白日里试讲一遍,然后级部里的老师们集体教研,对我的试讲进行细致的分析评价并给予指导,晚上自己琢磨并修改,如此反复下来,今天下午的最后一讲终于实现了最少的出现问题,可谓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我很欣慰,静静的回顾反思,的确收获颇丰。

  《纸船》这首诗选自泰戈尔的《新月集》,这一诗集中的作品描写的都是一个儿童对世界、对自然的发现与感悟,其中所呈现出来的童趣与童真饶有诗意。《纸船》这首诗语言质朴而优美,细腻地描写了儿童的心理与想像,其中透露出来的童真以及儿童对远方世界的憧憬,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与诗意,打动了众多读者的心灵,成为泰戈尔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诗篇之一。

  首先,本堂课的研究主题、设计思路、各个教学环节及落实情况应该说还是比较清晰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个人的一些课堂应变能力及关注学生这块也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些都跟级部的老师们对我的指导是密不可分的,我衷心的感谢她们!

  其次,孩子们都进行了非常充分的预习和自学,我的课前准备工作做的比较到位。试讲期间,由于都是用的其他的班级,各班情况不同,而且我对学生的掌握等情况都不太了解,出现了种种的情况,同时这也说明了我的教学经验太缺乏了,还很有待于提高课堂的应变能力。当然,试讲中碰到的问题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也让我得到了锻炼并提高了认识。最后,值得重点关注的是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学完整首诗后的配乐朗诵诗歌环节中,多媒体音响没能放出音乐来,使本来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的地方没能理想的展现出来;课堂上,我的教学设计中的`一些重要的提示学生的过渡语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在讲自学环节的《金色花》时,只让学生自由朗读并小组讨论自学了,但没有提示自学这首诗歌的中心问题"这首诗借什么事物想表达什么呢?",因此造成后来学生们对这首诗的学习有些盲目;还有,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应强调学生们的学习,整堂课中我的"教"的痕迹还有些明显,这也是我今后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10

  《谈生命》是冰心先生早年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文中时有精当的议论,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说,而是将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将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论理交融。鉴于学生生活阅历浅、阅读理解有限,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品读课文,发现其中的美点,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述。

  一上课,我就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4点),给学生一个清楚的印象和一个明确的方向,为了达到这几个目标,我将这一节课的设计分成四个板块(照应教学目标)。

  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的方法学习课文,理清层次。活动是这样的: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生命感悟和认识的三句话,并以这三句话为依据,把文章划分为四层。这篇文章在形式上没有分段,可层次标志却很分明,学生只要用心读,这四句话并不难找。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筛选、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用“术语点评”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探究文章的写法。活动过程是这样的`:请你尝试用“术语点评”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所说的“术语”,指的是文章的表达技巧,如: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等。结构手法:照应、过渡、引出下文、总结全文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问、设问等。这一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在发现中,点评中深入学习课文,学习散文多种多样的表达,学习散文语言的精美。

  第三个板块,引导学生理解富于深意的句子,从而理解文章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的能力。

  第四个板块:联想体验,目的是通过“仿写”训练,由课文拓展到现实,让学生从更深的意义上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释,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由于课前朗读不够充分,课堂上朗读也不够多,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生疏,使品读不够流畅,不够充分。如果在阅读这一环节上处理得好一些,课堂气氛、学生表现会更好!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11

  《谈生命》是世纪老人冰心在仙逝前不久发表的一篇带有比喻、象征,带有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宏阔形象,鲜明生动,而且文字精练、老到,像一篇精美的散文诗。全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开篇引出话题,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一棵绿树”的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说出了作者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生命“体验”。文章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针对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我在上这篇课文时,强调朗读。我虽然注重了朗读,但是,从整体来看,朗读两还是不够。在理解内容、分析比喻句的含义方面花了很多时间。因为,学生阅读完之后,好像又懂得了一点意思,有说不出,也说不明白,没办法,只好临时改变主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多次的指导。另外,在品析句子的时候,也花了不少的时间。从这两方面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缺陷很大。如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我最迷惑的问题。长期以来,我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想在理解作者的感情的问题上,进一步拓展,但也未能达到要求,在下一篇课文尽可能做得更好。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12

  初接触《谈生命》一课,感觉不知道怎么讲,不知从哪里切入,反复看了几遍教学参考书,都觉得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是一篇具有感性化和理性化的散文,或者说是一篇哲理性的散文,教学参考说得也比较笼统,最后我觉得还是以文中的两个比喻切入比较好,而不是单纯地分层次,如果按照教参的方法,我觉得会把文章分得支离破碎,无法把握文章整体。

  我先让学生熟悉课文,然后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去研究讨论,只要这几个问题讨论明白了,全篇文章也就理解了。这几个问题是这样设计的:

  1、冰心老人把生命比做什么?你认为这种比喻恰当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2、“他经过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这两句话分别写出了人生怎么样的处境?

  3、“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成长的便成了空壳!”对这句话怎么样理解?

  4、说说你对“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一句话的认识。

  5、用一个比喻句写出自己读罢此文后的感受。

  6、能写出如此深刻的生命体验的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7、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各有不同,请列举你看到的不同的人的不同的生活态度。

  8、读罢此文,我们不禁想到自己,请用文情并茂的语言,谈一谈今后你怎么对待生命。

  我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又找了一些资料,设计了这样八个题,我认为只要学生把这八个问题讨论清楚了,也就能理解了这篇课文。

  通过课堂授课,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学生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讨论结果时,我觉得很欣慰。第一问是很好答的,关键是对这两个比喻句的理解。有的学生的答案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感觉到学生理解得非常好。有的学生答:一江春水总是向东流,小树总是向上生长,生命像一江春水,像小树,也就是说生命也有方向也有目标。有学生答: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过程中,要经历险滩,要遇到岩石的阻挡,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的时候是顺境,有的时候是逆境,但是不管怎么样,江水总是不改方向,向东流去;小树在向上生长的'过程中,会遇到暴风骤雨,闪电雷击的考验,但是小树会顽强地抵御大自然的风风雨的袭击,不断地向上延伸。生命也是这样,有时是一帆风顺,有时要经历艰难险阻,但是顽强的生命也会不断地克服困难,顽强地向自己的目标生长发育。还有的学生答:一江春水在向东流的过程中,力量是不可阻挡的,小树在向上生长的过程中生命力是顽强的,生命也是这样的,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生命力是强大的,是活跃的。还有一些回答也是非常好的,很有新意。听了这些回答,就连我都对这篇文章有了更新的认识。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个问题的深入讨论,基本上使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旋律,加深了对生命的认识。

  在把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后再接下来讨论重点语句的理解,使得学生水到渠成的理解了作者对生命规律、生命历程中的艰难与幸福的辩证法,以及幸福含义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读罢此文的感受,学生谈得非常好,能展开来,从古说到今,又联系到自己,确实说出了一些对生命的感受。

  讲完此课后,感觉心里特别畅快,虽然是一片有些深度的散文,但是只要找好切入点,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体会,教师引导好,学生会学到很多,甚至是课本以外的知识。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13

  【教材分析】

  《谈生命》是冰心于1947年写的一篇散文,作者并没有在生命的定义解释上做文章,而是把抽象的生命理念比喻为具体可感的春水和小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生命的图画。作者通过描写“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全部的生命历程,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的丰富多彩,同时揭示了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痛苦和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表达了作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全文感情基调高亢达观,许多语句庄重而精警生动又富含思想,是作者几十年人生体验的感悟与结晶。阅读本文不仅能获得审美享受而且能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示。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非常喜欢文质兼美的散文,尤其是本文如行云流水一般,节奏感很强,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画面感强易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把优美的文字在大脑中转化成具体可感的画面。但是本文中有一些语句含义深刻,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指导学生利用阅读期待和阅读反思进行创造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自由畅谈。教师只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适当点拨和启发,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设计思路】

  教学本课时,为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采用“板块式”教学结构,将教学过程共分为六个板块,即: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自选学法,品读文章──拓展迁移,感悟升华──推荐书目,课外延伸──反思小结,巩固创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掌握文中生字生词的写法和基本含义,能够联系已有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际品味文中富含哲理意义的语句。

  ⑵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点拨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读书思考交流与感悟。

  ⑵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活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阅读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树立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命,积极投入生活的思想情感。

  ⑵培养学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抽象的事物。

  2、正确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品味文中富含哲理意义的语句。

  3、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措施:

  ⑴将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等学科有机整合和渗透,从而更好的理解本文将抽象事物形象化的写法。

  ⑵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一种恰当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与理解。同时在重点处留空白,在难点处留空白,在知识延伸处留空白,给学生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教学方法】

  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法指导】

  通过对文中关键语句的圈点勾画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小组合作探究领会文章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反映世间万物生机勃勃的画面,同时配以激昂高亢的钢琴曲《命运》,让学生思考看到画面都产生了哪些联想。学生欣赏多媒体画面,聆听音乐。

  (设计意图:渲染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文本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为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奠定基础。)

  三、教师为学生提供四种学习方法

  朗读法;点评法;构图法;质疑法。学生从四种学习方法中任意选择一种进行自主学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平台。)

  四、说话练习

  教师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出示三个与生命有关的开放性题目,让学生从中自由选择,进行表达。从教师给定的三个开放性题目中任意选择一个进行说话练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意在尊重每一个学生对生命的独特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五、课外延伸

  教师为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目,进行课外延伸。学生可以互相交流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利用图书馆,现代网络技术等语文课程资源,以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课堂内外的交流,进一步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社会化。)

  六、教师指导学生填写阅读体验报告单和自我评价单

  学生从“知识上的收获,思想上的收获,方法上的收获”三个方面填写阅读体验报告单并进行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上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反思】

  《谈生命》是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本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读书活动。我认为语文课堂上绝对不能少了学生的朗朗书声,通过朗读,学生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可以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的主旨。因此,要通过朗读,引领学生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

  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采用“圈点勾画”和做批注的方法来进行学习。通过对重点段落和重点词语的点评赏析,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达到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的目的。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可能会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积累,我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写在书中,以实现学生学习的深入和主动。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本节课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方法。针对本文画面感强,适合朗读以及语句含义深刻等特点,我为学生提供了四种学习方法,即:朗读法,构图法,点评法,质疑法。学生犹如进入了学法超市,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学生的爱好特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风采,促进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课堂教学不能只是就文本讲解文本,而是应当以文本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我设计了“创作天地”这一环节,里面设计了三间创作室:

  1、以“生命”为话题说一段话。

  2、冰心把生命比做春水和小树,你还想把生命比做什么?

  3、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不怕困难,昂扬向上的人的事迹?

  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将语文学习的空间由课内拓展延伸到了课外,实现了语文课堂的开放化,也使学生逐步意识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进而爱生活,爱语文。

  【点评】

  《谈生命》一课是刁英芳老师在哈尔滨市素质教育研讨会上所作的一堂课,此课曾荣获市级一等奖。刁英芳老师的《谈生命》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设计实效性。

  教者在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整合。将课堂流程分为六大版块,版块之间环环相扣,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好的走进作品,走进生活,在感受文章优美意境的同时,又能不断的去创造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在小组讨论中求同存异,各抒己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第二:学法多样性。

  本课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四种学习方法,同时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尊重了学生选择学法的权利,同时也使学生能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理解,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奠定了基础。

  第三:内容拓展性。

  围绕着“生命”这一主题,为学生提供了三个话题,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说话练习。这一环节的设置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拓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为深广的空间;同时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多篇文章进行课外阅读,实现了课堂内外的沟通和衔接,调动了学生课下学习语文的热情,将新课标中的探索式学习巧妙而自然的融入实际教学。

  总之,《谈生命》教学设计发挥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意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获得了审美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14

  1.《谈生命》一文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阅读“一江春水”由小溪而大海流动的内容,从词句中感受生命的激情以及生命由“弱小——壮大——归化”的规律;继而引导学生阅读文中春水流动中的四个“有时候”,体会生命过程的曲折和大起大落;再引导学生阅读小树成长的“春夏秋冬”,体会生命过程的平静与温馨,并通过品读、讨论、交流让学生感悟:生老病死是自然之规律,有价值的生命却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2. 讲述生命故事,很多同学听了后都非常感动,感慨万千,对生命仿佛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我能看出他们个个激动的表情,不禁为自己能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而高兴,让他们可以尽情地畅谈对生命的感悟与品味。

  3.新课程告诉我们,教学应建立注重人的生命发展的价值观,即教学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移归的教学。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而且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课堂应该是生命的课堂,是生命价值最大化的课堂,是开发人的生命潜能的课堂。课堂教学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借课文,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智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所言的“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的内涵。真正做到理解生命,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体会生命的魅力。并关注身边的种种生命形态,珍惜生命的每时每刻,轻视生命的坎坷,顽强执著地体现生命的可贵,在生命力的发挥和奉献中,创造出生命的壮丽和辉煌。

谈生命的教学反思15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校园里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2=5。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2=5"中"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和2合起来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