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论文

时间:2022-11-24 14:46:28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生物教学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物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1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实验技术与方法 教学改革

  实验是自然科学得以发展的筑路师,而对学生来说是他们目前掌握知识的拐杖。实验教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理论教学所不能取代的独特作用[1]。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这门课是医学院校培养检验人才必修的专业课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生物学特性都需要通过实验验证来说明。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是让学生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最直接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整个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临床微生物学理论课内容繁杂、零碎,不利于学生记忆掌握,而目前实验课的内容多为分散孤立的验证性实验,学生每次操作的实验都是临床完整鉴定细菌操作实验中的一部分,内容相对独立且实验结果均是已知的,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思维方式的培养。加上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变化,教育部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自评体系中,对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增加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的明确要求。为了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许多医学院校从诸多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的检验人才,进一步提升我院在区内外培养检验人才方面的知名度笔者与教研室同事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临床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部分改革尝试,安排学生在完成部分验证性实验、掌握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后,通过开设综合性实验,培养他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临床应变的能力。

  1 调整实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这门实验教学课,大部分医学院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按照大纲,开展一章一节的验证性实验,每节课所使用的菌株在课前都是已知的,每个实验的结果也都是已知的。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在加深学生对临床微生物学这门课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确实有较大效果,但也慢慢发现存在一些不足: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强调的是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但忽略了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应变的`能力、综合实验的技能、设计实验的潜质等方面的培养。针对现行的实验教学方案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及其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的问题,我们开展综合性实验教学,目的是让我们的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能在实验室内培养他们具有正确处理临床标本的理念,初步具备综合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促进了我院教学改革的发展。根据课题设计,我们重新制定了教学计划,综合性实验是安排在实验教学课较后阶段,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微生物实验技能后,才通过这样一次综合实验,让学生有一个将以前所学的知识连贯起来的机会,这也是考验每个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按照课题设计,我们连续在两个学期分别对20xx级检验本科、20xx级检验专科的学生安排了综合性实验。

  2 教学手段与组织形式变革[2]

  传统实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向学生单向地传输知识,且组织形式也过于呆板。上课时由于一切已安排妥当,学生不必预习和思考,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其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为克服以上缺陷,我们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在教学手段上有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方案以及充分利用电视教学系统和多媒体等科技手段将实验的基本操作规程直观形象地演绎展现给学生,以及开展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等。综合性实验实施具体方案安排:①确定实施综合性实验的时间;②准备验证性试验接触过的一些菌株: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③准备模拟临床标本:如痰、大便、小便、分泌物等及有可能用得到的培养基、生化管、试剂、药敏纸片等实验材料。然后让学生根据学号组成由两名学生为一组的实验小组,随机抽选不同的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培养、鉴定、药敏、结果分析、报告发出等一系列的综合实验。要完整完成这样一个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具备下列综合知识:要了解不同的临床标本可能存在什么病原菌;常用培养基的类型、特点;如何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何选择正确的接种方法及培养方式;还必须有选择地运用以前在论证性实验课中所学到的基本操作技能,如:菌落观察、涂片、革兰染色法、辅助生化反应的选择、规范操作及结果判读,以及如何正确选择细菌生化反应进行鉴定并正确选择药敏纸片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血清学检查法等。实验前期,教师仅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学生需自己动手进行培养器皿的包扎与消毒;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分装等实验准备。通过这样的安排,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加强了基本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思维。在教学中我们采取的方法是:①首先向学生讲明实验的重要性,要学生知晓进行综合性实验是有效完成临床标本检测的第一步,鼓励、激发学生亲自动手、独立操作;②教师在巡回指导中,发现学生操作不规范时,及时指出,但不宜急于示范,先让学生与同组的同学共同商量,对照实验指导自己纠正,必要时再进行示范,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精神;③要求学生每次实验后都必须请教师检查其实验结果,凡无结果或结果不理想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原因,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提供条件让其重做实验。最后在实验报告中完整、规范报告自己的实验结果。通过实施这样的综合性实验,我们发现,老师可以全面地了解一个学生对前一段专业课的基础理论、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可以了解一个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能知晓自己的对该专业课的掌握程度,了解同班级其他同学的动手能力,起到鞭策、鼓励的作用。

  3 问题与思考

  经过连续两个学期开设这样的综合性实验,观察了两个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综合性实验的接受情况,我们发现:要上好综合实验教学,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观念要转变,改变前段开展验证性实验的思维模式:

  3.1 转变教师观念,增强业务知识,是完成综合性实验的前提

  要完成好综合性实验课教学的质量,需要师生双方的配合,但教师是关键。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充分认识开展综合性实验课的意义、重视对开展综合性实验的实验准备。考虑到在综合性实验的课堂上会同时出现不同的临床标本、不同的实验菌株、需要使用不同的鉴定试剂和药敏纸片。因此带教老师要对在实验中可能使用到的培养基、各种试剂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所有菌株均需进行预试验,熟悉实验过程需要注意的细节,前瞻性的考虑到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加以预防。实验中应随时注意实验进展,观察学生操作方法,规范操作,纠正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3.2 转变学生观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

  微生物学实验课内容繁杂,如果整个学期的实验课都是开展一章一节的验证性实验,学生只需按教师的指令、教材上的步骤迅速做完了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生没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因此,必须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开展综合性实验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因为综合性实验的内容更贴近临床,由于标本不同,病原菌也可能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这就让学生增加了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我们还将综合性实验的实验报告成绩作为这学期本专业实验课的考核分数,不必再另安排时间进行实验考核。这样学生对综合性实验的重视程度大大加强,达到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效果。综合性实验前要求学生做好相应准备:复习好前期学习过的基础理论知识及验证性实验接触过的菌株特性,清理思路,查找资料,为自己可能接触到的标本、菌株的检验作好准备。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体会到, 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教学实践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发现问题,总结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动手能力及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曾民勇.构建创新体系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xx(1):46-47.

  [2]孙剑刚,邓毛子,应惠芳,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xx,26(4):128-129.

生物教学论文2

  一、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在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面对众多的生物实验,其中包括很多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实验的过程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和现象;最后对实验的现象和结论进行分析、讨论及总结。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尽量自主性地完成每一个实验步骤。这样,学生就能对生物学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培养创造能力有很大的促进。另外,教师还应根据教材,适当地调整实验内容或变换条件,也可让学生自行重新设计。这样,学生在面对同一个实验时,会以不同的创新思维、角度去开辟多种多样达到实验目的的途径。通过大量的实验,学生的创新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例如,在研究“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时,把验证实验变为部分探究实验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设计情境,明确问题。教师给学生展示实验情境:选择三盆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小植物,第一盆每天浇灌蒸馏水作为对照组,其他两盆分别浇灌等量的淡盐水和浓盐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之中。因此,教师要提出一些探究的问题:如“为什么植物经过两种不同的盐溶液浇灌后生长情况会有不同的变化?“”植物是如何吸水和失水的?”经过一些探究式的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设计实验的假设,然后设计合理的验证实验,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显而易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完成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有帮助。

  二、加强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生在生物课堂上可以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有时会比较单一和无趣。有一些丰富有趣的课外实践活动能打破课堂教学的常规限制,极具实践性和创造性。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适当鼓励学生参加一下课外的生物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为在这些课外活动中,可能涉及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接触过的生物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大量地查阅资料,发动自己的观察能力,自行地去解决一些自己从未见过的问题,这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目前最常见的.生物课外活动就是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了,下边列举一些生物奥赛培训中的阶段性培养原则,从中可直观地看出这种课外活动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在高一学年,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完成高中生物的全部教学内容。开展基本实验操作,以初、高中生物学为主线,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2)在高二上学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路。把教学内容拓展到“教参”水平,同时,实验方面也要拓展,课本上的选做实验也要让学生尽可能完成。

  (3)在高二下学期对学生进行模拟测试,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加强课外活动是对学生能力的拔高,必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以一些高中生物教学课程中的实际范例研究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个策略。分别是: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注重学生的实验环节;以及强化学生的课外活动。当然,在高中生物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笔者抛砖引玉,也希望这些策略能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一些启发和思考。

生物教学论文3

  一、立足教材———从学科知识中增强环保意识

  从学科属性来讲,生物学本质上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与发展的规律,而环保只是学科特征中的其中一个,因此,即便有涉及相关的环保知识,教材中大多也只是一笔带过或简单地讲解,如上文提到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中人口给环境所造成的压力等。因此,教师要想很好地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就应当拓展教材中的环保知识,当然这不意味着教师需要特地花费很多时间。一般蕴于其内渗于其中来讲,教师可以在拓展时适当地联系实际,借用生活中的实例来阐明相关的环保内容,或者及时点拨或纠正学生片面的环保认知。比如必修三第六章中第二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提到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观点并不是禁止开发利用任何自然资源,而是反对盲目地开发。人类还是应当根据不同物种的增长规律来合理适时地利用资源,“合理开发是最好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必然的选择。总体上说,拓展教材中的环保知识就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环保视野。

  二、联系实际———在生活实践中强化环保责任

  1.引入实际环保话题

  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是每一个公民都责无旁贷的义务,即便有心无力而无法为环境保护做出更多,但最起码应当保持着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时,还应当引入实际环保话题。如上文提到的关于空气污染与净化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柴静《穹顶之下》这一热点事件,抛开各个新闻媒体对这一视频短片的评述,且看看柴静借助这一视频想要给我们讲述的包括中国当前的污染程度现状、原因、措施、治理的痛点和无力点等,在这些“大话题”下,通过分条缕析我们认识到在碳排放中,家用散煤污染物排放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对大气污染的'贡献可能是不分伯仲,这意味着家庭燃烧的劣质煤污染环境的能力竟然丝毫不亚于发电厂,这对于许多人来讲都是一个非常震撼的认识,因为我们可能根本不知道!由此可见,假如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能够合理地引入实际环保话题,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环保的认知,而且会在理论与知识两者交融的过程中认识到新的问题甚至是摒弃自己之前粗浅甚至错误的认知。

  2.开展主题研究活动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为例,实际上,自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关于转基因的好与坏一直备受争议,而不论是20xx年的转基因混进美国大豆,还是20xx年的加拿大转基因亚麻污染,“基因污染”似乎越来越备受诟病。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组织一次主题研究活动,以“基因技术与环境保护”为主题,让学生自由地以多种方式去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开放性的研究学习中,学生既可以采用文献调研法来收集关于这一话题的各个观点并梳理成册,还可以深入去有销售转基因食品的超市或卖场,与客户或导购员进行对话来收集市民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又或者以辩论赛的形式来讨论基因技术对环境保护究竟有利还是有害等。总之,就是尽可能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切入研究这一问题。通过开展主题研究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自然地了解到更多环境保护领域的相关知识,而且会在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这对指导并规范学生本人的环境保护行为也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

  3.结合公益组织活动

  在环境保护备受关注的当前,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教师可以适当地通过户外教学来与这些公益组织合作。比如在“地球一小时”这一全球节能活动中,世界各地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相应的环保组织在当天组织富有意义的活动,如利用废旧电池来发电的“不插电”环保活动,如利用太阳能来发光,如利用新型环保材料的蜡烛进行照明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公益组织所举办的活动通常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或响应某个方面的活动,它可能与教师的讲授教材不是完全符合,但这并不影响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因为环保教育应当成为贯穿生物教学过程始终的内容,而不是特定或阶段性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平常就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多关注社会上的相关公益组织活动,在合适的前提下积极参与或热烈讨论,以增长个人的环保见识或为环境保护贡献一己之力。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及发展息息相关,它需要得到每一名公民的重视与保护,对学生来讲,从学科属性而言,生物是所有学科中与环境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不论是教材内容本身,还是学科知识要求,它都可以与环境教育自然合理地结合起来。因此,广大生物教师就应当充分尊重并发挥生物学的学科属性,从立足教材与联系实际这两个方面出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实际上,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它不仅需要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需要教师“润物无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教材并结合实际的环境话题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的环保行为,以提高环境教育的成效。

生物教学论文4

  摘要:在对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作者的教学实践,提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案,从教学内容、学科发展、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入手,提高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化学变化规律的基础生命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从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本质上解释各种生命现象,内容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其教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而,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生物化学对生命科学本科专业的学生既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又是生物专业的带头学科。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作风的重要教学环节。具有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生物化学实验可对学生进行生物化学基本技能的培训,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今后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因此,如何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更好的掌握实验课中的各项生物化学实验技能,是目前实验课教学中尚需解决的问题。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实验课课程程组成员根据历年担任实验课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以及所开设生命科学的两个本科专业的特点,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作了一些改革。

  1改革实验内容,增强综合性和设计性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随着生物化学理论发展起来的学科,独立的课程内容,对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受到教学模式及经费不足等等因素的限制,教学内容一直未有大的改动,主要是利用分光光度测定技术和显色观察等方法进行组织样品中生物活性分子的含量测定,以及利用离心、沉淀等方法制备和分析生物样品中的活性分子。这些内容在80年代的教学科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本满足了当时本科教学的需要。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方向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大部分实验内容已经过时,与理论教学脱节现象也比较严重。同时以往的实验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和教师演示性实验,激发不起同学们的学习和操作兴趣,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更达不到素质教学的目的。因此,本学期针对这一弊病作出大胆改革尝试,并得到良好效果。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比如:加入综合性实验动物DNA的提取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在实验过程中提供多种动物肝脏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的凝胶电泳,在实验过程中提供多种植物材料并对植物进行干旱和冷冻胁迫,增加综合性实验凝胶过滤分离血红蛋白。在实验课前让学生熟悉理论知识,上课前让学生设计实验过程,比如: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的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酶的知识来使用强碱变性,强酸变性,加热变性等方法在一定催化反应时间后使酶变性失活。

  2注重学科进展,加强与科研的联系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各学科的交汇点,尤其是近数十年来,成为生命学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门学科。其理论与技术己渗透到与之相关的生命学科的各领域,而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探索生命科学服务。所以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实验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和生物技术中心的老师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介绍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发展和将科研进展在实验中介绍。并将结合我院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科研课题相关所有用到的实验内容及时引入的生物化学内容上,比如:增加综合性实验植物抗性相关酶测定(SOD、POD、CAT),植物DNA的提取及其分离测定,质粒的DNA的提取与鉴定。这些实验是目前科研前沿部分也是我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科研课题所要基础,开设这些实验能及时让学生了解科研动态,巩固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尽早的步入科研行列,对提高生命科学两个本科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质的非常必要的。

  3革新实验教学手段,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实验课教学

  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反映这门课程难懂,抽象,给授课老师带来很大难度。多媒体技术借助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传递信息,为解决授课抽象难懂问题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它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抽象内容的形象理解,从而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以前,教师上实验课仅用黑板板书,操作也仅做一此简单的小范,生物化学挂图也很有限,这极大的影响了实验的教学效果。学生听不懂实验,学生在实验中不知如何下手,对有此简单的仪器都不会正确使用与操作。学生做完实验后印象不深,收获不大,更不能把实验课和理论课紧密联系起来。我们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实验课堂上,让学生在动手做实验前,先看一段实验操作步骤的录像,然后在实验过程中视具体情况给予纠正,这样可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另外,实验过程中合理利用时间,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比如在植物过氧化物同工酶PAGE实验中,需要反复进行离心和电泳,空闲等待时间很多。我们利用离心和电泳等待的时间放一此生物化学实验操作教学光盘让学生观看。光盘内容根据教学内容讲述学生正在做的实验的原理,他们正在做的步骤有什么作用,有哪此注意事项。这样学生每做一步都会明白他们在做什么,使之所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加强了实践操作能力,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减轻。

  4完善实验课的考核方法

  生物化学实验是一门对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两个本科专业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以往实验课是依附于生物化学理论课中,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的不重视,不当回事。从生物化学实验课独立出来成一门单独的一门课后学生普遍重视起来。但是考核方式不完善,实验成绩的考核。过去过分依赖实验报告的优劣。导致学生不汁重实验过程。片而追求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实验报告的篇幅和整洁程度。严重制约了对学生综合索质的培养。我们现在考核实验。是综合一个学生的实验态度、基木方法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实验过程中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而的成绩。在考核方法中。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30%,实验中的现场考核占30%,实验理论单独考试占40%。改革后的实验课考核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又保证了成绩评定的的客观和公正性、提高了实验的教学效果。

  总之。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是生命科学本科专业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强化实验课的教学对于培养创新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涉及面广,环节多。是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只是在以上的四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还有很多方面时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朱索琴。牛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思路[J]。生物学杂志,20xx,(2):43—45。

  [2]冯志敏,美国大学教学管理与教学模式的研究[J]。高教探索,20xx,(3):44—46。

  [3]沈佐湘。胡惠君。实验教学与人才素质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xx,(3):90—91。

  [4]张淑平等。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实践与体会[J]。中国人学教学,20xx,(3)49—50。

生物教学论文5

  一、激励应遵循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教学是为了学生,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他们的所有评价活动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一切评价都应基于学生的进步。

  2.鼓励性原则

  教师应采取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包括鼓励性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的肯定等,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课堂氛围,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

  3.递进原则

  激励学生时要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困难,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并依次给予鼓励,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在课堂教学趋于高潮时,教师的鼓励性语言就会给学生带来很强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4.导向型原则

  导向型的激励,比单纯的直接激励更有效果。比如“你对这个问题思考得很深入,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这样的引导语,委婉地指出了学生回答的不足,但并不会给学生造成难堪,因而更有益于课程目标的达成。

  5.复合性原则

  除了语言,肯定的笑容、鼓励性的点头、拍肩膀,都会达到激励的效果,能让学生看到他们的进步,获得学习的动力。

  二、以案例分析激励方法对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

  研究题目:激励方法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影响。研究对象:某中学高中某班全体学生。研究背景:该班学生生物理论基础较差,对生物学习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认识,作业完成马虎,对生物兴趣不大,成绩不理想,课堂气氛沉闷。研究目的:如何用激励性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研究内容:细胞的生活环境。研究过程:创设情境,引入主题。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吃过桃子吗?学生答:吃过。教师再问:那大家吃了桃子之后,血液中的PH值会不会降低呢?让学生回答,并争取让他们提出不同意见。对于答题不准确的同学,教师可以说(同时给予鼓励的眼神或手势):真是可惜,离正确答案还差那么一点点,再想一想。对于答题完整准确的同学,教师可以说:谢谢你的演示和说明,省了我不少时间。提问完毕后,教师要对所有答题学生给予鼓励性评价:大家都说得非常好。之后引入主题。研究结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印象较深,对相关知识富有兴趣,有想要学习的欲望。有效的激励方式,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维护了他们的尊严,还帮助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认识,使其能更有信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三、激励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1.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不仅需要生物知识应付考试,更需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认识到生物知识对日常生活的实际意义。通过日常生活中生物知识的运用,学生不仅可以锻炼出一双善于发现知识的眼睛,还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遗传学时,就可以联系到人类自身的遗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抓住时机进行表扬

  教师要在课堂中善于观察,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在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尴尬,并给予宽慰;在学生取得好成绩时不吝于用语言表扬。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会极大地帮助学生摆脱苦学的烦恼,发展自身创造力,积极配合教师工作,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3.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语言

  对于高中生来说,已经形成初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较为成熟的想法,普遍性的激励语言已经不能产生效果。教师要力求语言灵活多样,多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如网络上流行的“太赞了”“高大上”等,贴近学生生活,更易起到激励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要适度,不能过分夸张。真实合理的评价语言,不仅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

生物教学论文6

  一、高中生物教学改进策略

  1.夯实学生生物基础知识

  高中生物教师应采取测评以及询问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情况,尤其应明确学生薄弱的知识点,而后结合教学内容加以合理安排,定期为学生进行讲解,使每个学生充分理解生物基础知识,领悟生物基础知识内涵。同时,生物教师还可将生物基础知识编辑成册,而后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闲暇时间加以消化与吸收。另外,高中生物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及时指导,使学生明白哪些知识需要记忆,哪些知识需要灵活应用,做到有的放矢,为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高中生物教学方法与模式已很难适应当今生物教学实践要求,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首先,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即在课堂上通过积极的引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同时,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讨论、交流等,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其次,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为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生物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积极采用分组讨论法、分组竞争法、动手实践法等,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3.善于运用现代技术

  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首先,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积极寻找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的切合点,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其次,积极学习多媒体技术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制作出让学生喜欢的教学课件,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最后,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呈现抽象、难度较大的生物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切实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二、结语

  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实际来看,要想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教师应在认真分析制约高中生物有效教学因素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与反思,不断改进生物教学策略,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实现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生物教学论文7

  摘要:对于初中学生生物学习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有着极为明确的要求和定位。作为初中生物教师的我们,应该通过不断努力,在确保自身生物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学生核心素养形成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全面培养初中学生的生物学习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在生物实验探究中正确认识自然科学、理解生命、理解生物学的外延和内涵,形成受益终身的认知能力和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新课标;核心素养;优化研究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发展现状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其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再次站在了新的定位高度。新课标背景下的核心素养拓展,正在由以前的会学向现在的会做迁移,由以前的掌握向现在的能用深化。这就对作为自然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认知要求。

  1培养兴趣,形成热爱生物实验的情感意愿

  作为自然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生物学科,依然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因此,应该将实验教学作为初中学生生物学习活动重要载体。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生物实验、观察、探究能力,在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长期以来,由于受自身各方面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初中学生的生物实验发展还不够完善,其实验技能也非常匮乏,但出于好奇心的作用,使得初中学生极易在新鲜感的驱使下参与生物实验。生物教育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帮助学生认知实验意义以及实验目标的基础上,开展有计划的实验教学,帮助学生培养实验兴趣,并借助兴趣的引领,让学生真正形成热爱生物实验的良好情感意愿。

  2塑造意识,养成观察生物现象的良好习惯

  生物实验的关键是观察和操作,尤其是观察习惯的培养,对于实验质量的保证是特别重要的。因此,初中生物教师一定要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科学观察,明确观察的目标,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创新。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种子的萌发”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现有实验素材,指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中蚕豆的萌发情况进行观察,从吸水后形态的变化;到幼根发育的过程;再到子叶的生长;最后发育成茎和叶的整个过程的观察,理解细致观察对生物实验的意义,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关注生物实验现象的良好习惯。

  3强化技能,提升开展生物实验的操作能力

  初中学生生物实验操作的能力直接决定着生物实验的.成败,影响着生物实验效果的变化。由于初中阶段的生物实验多数以最基本的操作为主,一旦操作不当,不仅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更会直接影响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办法,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严谨的操作技能,使学生真正地在实验课中行动起来,积极地克服内心的恐慌。在实验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生物实验操作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在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仪器和标本的过程中,操作能力也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加强。

  4改进方法,开掘利用生物实验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应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生物学知识,形成清晰明了的知识脉络和框架体系,从更高、更全局的角度认识生命世界,理解生命现象,把握生命本真。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形成生物核心素养。初中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是建立在学生能够积极地获取生物知识,充分利用生物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生物问题自主探究意识。因此,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要通过提出问题、假定结果、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方式,借助探究式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对应的生物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价值观。例如,在开展“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实验时,就可以采用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假设,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明确实验的步骤、意图,在讨论中思考,在思考中获得答案,培养探究能力。

  总之,通过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设计,帮助学生提升其核心素养,是全新教育发展背景下每个初中生物教师的主要责任。作为初中生物教师的我们,应该高点定位,不懈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指导学生主动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在老师和学生的通力协作下,促进初中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形成,全面提升初中学生学习发展方面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海娟.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研究初中生物工程实验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xx.

  [2]朱佳.农村初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现状与提高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xx.

生物教学论文8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高中生物是需要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协作探讨的一门重要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基础学科。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是提高生物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学生问题意识的提升有利于加强师生交流互动,这对学生生物学习十分重要。要想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打破“不问”的僵局

  学生问题意识差的最重要原因便是“不问”,笔者认为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心理顾虑,消除其自卑心理,逐步打破学生不问问题的僵局。教师可以营造一种“成功情境”,就是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一切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生物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无穷乐趣,获得心理上的愉悦。生物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教学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由被动“提问”向主动“索问”转变。特别是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更要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帮助其体味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对“光合作用”实际应用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提问:“为了提高室内光合作用的效率,有哪些可行性手段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其中一个声音因缺乏自信滴滴地说“养小动物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这时教师应予以表扬,增强其信心,这样下次便会有更多同学主动探疑和答疑了。

  2.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参与中渗透问题意识

  学生有效参与高中生物课堂,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具有重大意义。有些高中生由于缺乏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从不主动参与,更遑论主动问问题了。因此,生物教师应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问一些学生能够参与的问题,真正使教师的“教”与学生“学”完美统一,相互促进。这样,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融洽氛围中,问题意识被润物细无声地渗入到学生的脑海中。例如:在“细胞的分化、癌变与衰老”一节中,由于学生对细胞分化、癌变等没有直观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如果一味照本宣科,效果会很差。而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教学内容,并说明课堂教学中会挑选同学上台讲解本节课内容,而台下同学可向台上讲课同学提问问题,这样台上台下互动,教师指导,既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3.创设问题情境,打造问题气息浓厚的生物课堂

  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只有教师讲解的声音,而学生自主提问、讨论探究的声音却很少,课堂死气沉沉。针对这一情况,高中生物教师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置疑问引入法、选取故事激发法、挑选实验演示法等方法使问题贯穿于整个生物教学过程。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置疑问进行引入,询问学生“是不是自有地球以来便有人类的存在呢?”问题一出,学生肯定回答“不是,是进化的结果。”学生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迅速高涨起来,这时教师故意引而不发,学生脑海中便出现各种关于生物进化的疑问,很自然跟着教师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脑海中的各种问题也会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解答,在问题气息浓郁的高中生物课堂,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全面培养。除此之外,基于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创设问题情境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和推动的作用,问题意识的培养始终要落实在学习者本身,因此,学生要注重在生物学习中自主创设问题情境,形成“质疑、探疑、析疑、解疑、答疑”的能力,促进生物成绩的提高。

  二、结语

  综上所述,在问题意识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并不是凭教师一时兴起、学生心血来潮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所有高中生物教师基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孜孜不倦地付出和努力,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探索才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生物教学论文9

  1关于生物教学有效性

  1.1实现有效性的有利条件

  随着生命科学的高速发展,对于高中生生物有效性教学的研究课题已经取得了许多建设性的成果,这给教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和精神上的支撑。并且由于以生物学科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在近几年来逐渐受到广泛重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生物在高考中的地位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这些都极大地有利于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1.2课程讨论范围

  1.2.1研究的假设与反思教师行为完全可待分析研究;中学生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通过教学行为的改变而得以改善;有效性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师生共同发展,提高课程质量与效果。

  1.2.2评定教学中的有效性首先是要根据生物知识拓展能力的提高,能够以生物知识为导向认知未知的现象,并提出新的疑问,描述现象和问题,以及其发展趋势。另外一个评定标准即高考成绩,这里就不再赘述。

  2增强训练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

  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来说,严格训练都是必须走的道路。只有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学科学习的基石,才会有进步、提升和拓展的空间,虽然一直有人反对题海,适当的训练、精炼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完全靠题目或者完全不做题,都是不利于学科能力的发展的。

  2.1严格训练

  训练的严格不仅在于题目的量要达到一定程度,做题前的温习与否、做题的严谨程度和做完题目后的反思都决定了训练的严格程度。训练量在之前已经做过分析,至于所学新知识的训练题目难度的选择,课后练习题是首选,因为课后题基本都是老师多年来的经验积累以及所学知识的全面回顾,可以加深印象的同时感受该部分知识的'衔接关系,帮助自己梳理知识脉络,更好的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2坚持做训练反思总结以及反馈

  拓展学生的训练题做完之后如果对其置之不理,是很难有大的进步的,这样做也是对题目、时间、精力以及资源的浪费,倘若不进行仔细的反思和错误更正,之前不懂的还是不能懂,真正练习起到的加深印象的作用,同样也是要通过反思才能达到的。如果按照严格的训练过程不断反思、反馈和改进,熟能生巧以后,拓展也就是仅仅只是题目在形式上的转换,已经不在话下。

  3结论

  教育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内外因素都很重要的艺术。一方面教师的工作要做勤做足,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积极性。尽管教育工作者们已经在这两条路上做了很多尝试,仍然不能避免消极情况的发生。除了本文中所提到的,包括实施爱与宽容的教育、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人格魅力、坚持保质保量训练以及反思总结这些方面以外,有关中学生有效性生物教学的其他方面比如行为上的细节问题等,仍然有待追究。

生物教学论文10

  一、问题解决对策

  根据以上提出的问题,总结出以下几点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1.丰富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设备

  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设施(PPT,实验室),使知识传达变得多样化。对于大型试验、相关教学点可能缺乏试验器材及空间,对此,可以知识细化,对知识涉及的关键部分进行分拆代入,进行仿真试验,让学生体会相似点,激发试验热情。

  2.强化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增强主观能动性

  通过分组学习、知识答辩等方式,进一步明确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拓宽知识接收渠道,达到内容及时消化、知识结构及时建立的目的。

  3.改变教学观念,理顺教学层次

  作为教学内容的直接传播者,老师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但迫于教学压力,囫囵传授者不在少数,学生接收到的.知识也变得模棱两可,不成体系。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老师应着重改变教学观念,以高效为目标,课前理清教学层次,讲难点、圈重点,最后达到事半功倍的授课效果。

  4.精益求精,具备批判的眼光

  世界是客观的,但人的理解方式却偏向于主观,随着知识不断深化,相关历史结论便具有某种可延展性。因此需要及时更新相关知识储备,养成以科学批判的思维想问题,处理问题。对此,学科科研机构要本着务实创新的原则,深耕教材,总结新成果,在继承前人智慧结晶的基础上,批判发展地对待学科建设。

  5.增强教师综合素质,打造精细专业的学科队伍

  教师作为传播主体,是教与学过程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因素。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需要学校教研组通过多种途径,发掘锻炼生物教师的授课经验,如定期举行优秀教师评比,及开展高水平教师观摩课,在比较中提炼学科技巧。

  6.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时交流总结经验

  鼓励对生物课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交流学习经验,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要本着举一反三的学习态度,对生活实际中的生物知识,力争做到融会贯通,达到对知识的深层吸收。

  二、结语

  新课改的实施,既暴露出现存生物教学体制下的问题,也成为学科深化进步的契机。作为教学的两个主体,教师与学生只有在互相支持,彼此改变中,才能推动生物教学更加现代化。

生物教学论文11

  一、如何有效地实施小组学习模式

  1.小组学习模式在问题讨论中的应用

  问题是探究的前提,有效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生物理论知识,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科学素养的培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问题讨论中实施小组学习模式不仅能够确保问题讨论价值的高效实现,而且能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大大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细胞的癌变”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

  ①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之间的关系?癌细胞具有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吗?

  ②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哪些?

  ③为什么正常的细胞会发生癌变?

  ④如何预防细胞癌变?……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而为高质量生物课堂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将小组学习模式应用到生物学科的问题讨论中,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小组互相交流中生物素养也得到培养和提高。

  2.小组学习模式在习题讲评中的应用

  习题讲评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型,也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但是,在以往的习题讲评中,不论是讲答案、讲题意还是讲方法、思路等采取的都是教师一讲到底的模式,甚至对于一些教师自认为是“简单题”“基础题”的练习采取的是“不讲”的方式。久而久之,讲评课就变得枯燥不堪,而且也将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遗落了。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改变讲评模式,要有效地将小组学习模式应用其中,目的就是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进行学习,以确保生物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例如: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该题是20xx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综生物部分的一道选择题,该题从难度上属于识记题,并不是难题。所以,在讲解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优等生带动学困生来对该题的考查点(基因的表达式和核酸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并对错误的选项进行改正。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有助于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效率。

  二、实施小组学习模式需注意的事项

  在实施小组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呢?首先,分组问题。在分组时,我们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确保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其次,教学思想的问题。由于应试教育思想已在我国实施多年,一些教师一时之间难以转变,导致小组学习模式流于形式,也就是说,一些教师仅是在表面上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却并没有给学生搭建小组学习的平台,也没有给小组学习留出时间,最终导致课堂换汤不换药,小组学习模式的价值得不到体现,等等。因此,在实施小组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这些问题,并有效地进行避免,以确保生物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小组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给生物课堂注入了生机,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转变了课堂教学方法,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高效生物课堂的顺利实现也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生物教学论文12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师生之间信息共享

  众所周知,在这个信息共享的时代,人类通过交流可以交换彼此的经验信息,所以才形成多信息发展的时代。每一名高中生都具有独特的思维,只要与老师和同学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并让学生进行分组探讨就能达到巩固并发现新知识的目的。例如,在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应换取不同倍数的显微镜进行观察植物,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夯实课本的内容。在此过程中,不但可以让抽象难懂的生物知识变得更易于理解,也有利于学生的实践学习。同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能激发每一位学生思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自己动手解决自己的疑问。

  2.重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运用能力

  因为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进行生物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老师不应该只把简单地传授知识作为教学任务,而是需要主动去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其详细地解决疑问,这样才能让学生发现生物学中的乐趣。同时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也是老师应该着重观察的,并使其能够在生活中充分运用其所学的生物知识。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教师需要激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所有知识,而且可以在运用的过程中加以创新。例如,近些年来社会一直争议不断的利用B超检查婴儿性别的问题。只要是学过生物的高中生,都应能理性地为老一辈解释其原因并不在于女性。因为女性的染色体组成是XX,男性的染色体组成是XY。女性多数只会产生一个卵子,而男性的精子却有两种组成方式,一个是X,另一个是Y。当女性的X卵子与男性的Y精子相结合时,会形成XY染色体,性别就为男。当女性的X卵子与男性的X精子相结合,会形成XX染色体,性别就为女。所以,婴儿的性别是由男性决定的,也是随机的。3.大力开展学生自主实验“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才能得出理论。现代教育往往颠倒了二者的`顺序。所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且在实践中得出结论才是最优选择。例如,在做“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当中,学生可以利用所学课本知识提出将淀粉换为鸡蛋液等新的实验假想。老师应充分肯定学生设计的新的实验假想并鼓励其通过实验找寻答案,确定淀粉酶真正的性质和作用,以此使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二、结语

  在这个创新型的社会,全方面培养学生已成为必然要求。生物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充分的优势。通过学习生物,学生可以充分结合生物能力与科学能力。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引起教育者的关注。基于它的重要性,采取高效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创新能力也成为众多教育者关注的问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问题是思考的前提,学生一定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疑问,只要教育者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生物知识自己去设计课题,并在保证其安全的情况下让其选择实验器具自行进行实验,一定会提高学生创新思想的能力。

生物教学论文13

  一、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让学生向往生命,并且愿意通过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给学生展示美好的生命,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例如,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菊花和月季,让学生了解菊花的培养、生长和绽放,通过真实的图片给学生展示美丽的植物。又如,在“生态工程”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播放相应的视频或者音像资料,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下感受生态环境的美好,并对大自然的魅力所折服。在此过程中,学生认识到生物的伟大,感受到生命的魅力,同时也能够领悟生活的美好。基于此,学生才能变得积极,才能更坦然乐观地面对生活,并且开始尊重生命、热爱生命,逐步实现人的价值,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二、尊重与重视学生

  另一方面,教师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从自身出发,要散发个人的人格魅力,使学生感受教师的人文精神,并受到正面积极的影响,由此产生人文精神。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与重视学生,同时要进一步关心与关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用温和的态度面对学生,要对学生保持微笑,同时要肯定学生的观点与建议,对学生进行肯定与认可。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克隆人是否值得提倡?”的问题引起学生进行思考与交流。此时,教师并不直接干涉学生的思考,要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身的观点。部分学生认为克隆人值得发展,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这种行为有悖于伦理。教师对学生的想法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要认可学生的'思想。基于此,学生才能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与认可,才能认清个人的价值,并在日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符合了人文主义精神,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努力、不断超越,进而实现生命的价值,创造更好的生活。总的来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师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使人文教育进一步渗透到高中生物的教学中。

生物教学论文14

  生物化学是一门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是一门应用面广,且又比较抽象、复杂的学科,同时也是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理论和技术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中都有所应用,特别是在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及新药开发中[1].在生物化学教学的发展中,教学内容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理论和实验教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启发教学、实验教学等得到一定应用[2,3].近年来,各高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验竞赛[4],如南开大学、北京矿业大学开展了一系列的化学竞赛等[5-7].开展生物化学竞赛能增强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起到推进作用。

  1 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弊端。

  生物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在医学院校,特别是民族院校,不够重视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沿袭基础课教学方法,侧重于演示现象和验证。大多为教师准备实验,讲授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依照实验操作过程进行实验,造成了学生思维定势,缺乏主动性,限制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无法激起其学习兴趣,自然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创新性思维缺乏锻炼,只在乎实验过程是否完成。

  另外,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事先准备实验试剂,调试好实验仪器,更有甚者,老师亲自动手帮助完成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多需老师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一来学生依赖老师惯性和惰性就会养成,严重影响了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 生物化学实验竞赛内容设计与结果评价。

  为进一步加强医学院校,特别是民族医学院校的实验教学工作,推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程,培养新型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人才,建立健全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以生物化学竞赛为平台,充分发挥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

  2.1 生物化学实验竞赛内容设计 将所带教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课时安排,合理进行小组间的'竞赛。竞赛流程如下:首先提前告知实验竞赛内容,各实验小组自行安排时间查阅文献资料,熟悉实验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竞赛时由教师做简要讲解,主要提示各项内容的操作要点,然后由每个小组学生根据实验项目自行分工,所需实验物品也由各组自己准备。如果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一般首先要求各组独立解决,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讲解。下面以《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含量》为实验竞赛项目举例说明。生物化学实验竞赛题目: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含量,总分为 100 分,具体实验过程与所用时间要求如下:①准备实验(时间 20 min);a)试管、移液管、容量瓶的清洗;b)分光光度计调试;c)邻甲苯胺试剂以及 1.00 mg /mL 葡萄糖标准溶液配制。②标准曲线绘制和样品测定(60 min):a)取 6 支试管编号后,按照顺序加入葡萄糖标准液、邻甲苯胺试剂,见表 1.

  加毕,混匀,于沸水浴中煮沸 4min 取下,冷却,放置 30min,用 1 cm 比色杯,试剂空白为参比,测定 630 nm 处吸光值,绘制标准曲线;b)取 0.100 mL 血清,加入 5.00 mL 邻甲苯胺试剂。按照绘制标准曲线步骤操作,测定 630 nm 处吸光值。③数据处理(20min):a)横坐标为标准葡萄糖浓度(mg/mL),纵坐标为吸光度(ABS),绘制标准曲线;b)根据血清的吸光值,从标准曲线中计算血糖含量。

  2.2 生物化学实验竞赛结果评价方法 生物化学实验作为一门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生物化学实验竞赛需采取科学考核方法,制订出实验考核详细的评分细则和量化指标,使生物化学实验竞赛评价更加科学、客观。结合每个实验考核侧重点不同,结合实际,制订相应的考核评分细则和量化指标。结合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含量的竞赛实际,制订相应考核量化指标。见表 2.

  3 实验竞赛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启发。

  3.1 实验竞赛有利于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竞争能激发学习动力,实验竞赛的教学模式能够营造一种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是对竞赛选手心理素质的考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能够顺利、正确地完成实验操作,并在短时间内完成处理数据,既是对选手操作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心理素质的考验。尤其对医学院校,学生一旦进入医疗机构实习或工作,在当前复杂的医疗环境下,临床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很有必要。

  3.2 实验竞赛有利于提高动手能力 由于小组之间相互竞赛,小组内分工合作,有助于提高小组内成员的动手能力,学生动手制配实验药品,亲自调试实验仪器,通过实验竞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动手能力。

  3.3 实验竞赛能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实验竞赛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位成员都是小组的有机个体,其操作的规范和成败都影响着整个小组的成绩。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加强相互沟通、帮助和监督,培养小组成员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3.4 实验竞赛有助于增强学习效果 通过实验竞赛结果的评比,让学生知道要规范实验操作、提高熟练度、加强责任心,才能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实验竞赛,使每一名同学得以改进学习态度。同时,也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对实验操作掌握情况的差距,通过对比、查找、反思,使学生认识自身的长处和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去改进和提高,达到主动学习的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京山,李爱英,侯建明,等。生物化学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基础医学教育,20xx,15(5):498-501.

  [2] 舒乐新,苗戎,杨琳,等。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室科学,20xx,16(5):53-55.

  [3] 赵立青,李登文,张金红,等。多渠道建立生物化学综合实验,增强学生科研能力[J].生命的化学,20xx,34(1):61-65.

  [4] 罗海兵。浅谈实验竞赛在机能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xx,6(12):54.

  [5] 王秋长,吴世华,赵鸿喜。开展化学实验竞赛,促进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大学化学,20xx,17(1):51-53.

  [6] 袁振,白磊,刘金昌,等。浅谈如何利用学科竞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5(34):36-37.

  [7] 许丽丽,衷明华。浅谈指导化学实验竞赛的一些体会[J].广东化工,20xx,41(16):209、220.

生物教学论文15

  摘要:培养创造性是当代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未来的学校教育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关键字:创新、意识、思维、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人类光辉灿烂的思想文化、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都闪耀着人类创新能力的光芒。中学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也是刻不容缓、义不容辞的。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多数是一种学习意义上的创新,这种创新为其以后的创新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样,学生的独立思考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活动。据此,只要不墨守成规,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设想、新方法都是创新。现代创新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只不过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所以创新并不神秘。

  学校创新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情景,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生物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生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史实和新成果,与学生共同探讨科学家是如何提出新方案、取得新成果、建立新理论的。如在学习自然选择时,向学生介绍达尔文探索生物进化的实际例子,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学习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勇于质疑;学习真菌时可以介绍英国著名科学家弗莱明在研究葡萄球菌时,发现培养基上混入的青霉菌竟将周围的葡萄球菌块溶解了,于是他发现了青霉素,教导学生要养成勤于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只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开阔思路,进行创新实践,创新意识就能嫁接到学生的脑海中,并得到不断强化。

  2.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一种能将有关信息按内在联系,抽象归纳、逻辑的概括成规律,并按此规律进行操作、推理和想象的思维,它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思维,是创造力的发端。创新思维决定一个人能否创新及创新能力的大小,是创新素质的核心。爱因斯坦早有断言“创新并非逻辑推理的结果”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2.1培养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不采用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而是反过来,从对立的、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在我们生物学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在学习蝗虫时,对于“气体进出的门户”的探究,就可以应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想办法把气门堵住,或将蝗虫的头部捂上,与外界隔绝空气,过段时间看经不同处理的蝗虫有什么变化。

  2.2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从质疑问题开始和解决问题出发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问难、勇于探索标新立异。发散思维具有多面性、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等特点,思考问题时注重多思路、多方案,解决问题时注重多途径,多方式。它是创新思维中最可贵的思维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适时提出大家熟知而又难以解释的问题,造成学生认知冲突,在直观而又富有趣味的情景下,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培养创新思维意识。例如,讲完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以后提出:“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①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热量,故树下温度较低;②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故树下空气清新;③树叶能阻制尘埃、过滤空气,故树下空气清新。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学生感到生物学知识有所用,多角度、多方面的来思考问题,培养了发散思维。

  3.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不仅指创造、发现新的东西,突出前所未有的“新”,而且包括利用现有知识技能重现前人已经探索的发现过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始终贯穿于生物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的让他们去发现、去寻找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心中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应把学生当作这种探索过程的主体,创造机会让学生进入创造性思维的情景中去,进而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

  在学习骨的成分时,我先让学生利用任何办法把一根猪的肋骨和鱼的肋骨折断,让学生感知到骨既有弹性又有硬度,从而产生疑惑(发现问题)— 骨为什么既有硬度又有弹性呢?学生马上联想到这可能与其成分有关,从而学生自主的提出了需要探究的问题。教师就适时给学生提供一些背景资料:我们曾做过种子成分的鉴定实验,知道物质按其燃烧性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因此,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够做出“骨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假设。事实上,学生做出上述假设不仅仅是依据他们已有的理性认识,他们还利用了生活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如多吃高钙奶可补骨(无机物),骨可以熬出骨胶(有机物)等。然后,教师做一个简单的化学演示实验:将少许白色的碳酸钙粉末,放在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中,钙盐溶解于稀盐酸中,同时产生气泡。这个演示实验结果启发学生得出:骨中无机物不但可以用燃烧的方法,还可以用稀盐酸浸泡鱼骨来鉴定。学生的思维一下开阔了起来,设计出了许多鉴定骨成分的实验方案。有的小组先把骨用稀盐酸脱钙后放在火上燃烧;有的组先燃烧后再把它放入稀盐酸中,结果有的小组的脱钙骨、煅烧骨都消失了;有的小组还剩有一部分,于是又展开了新一轮的分析探究。学生一旦经过进一步的实验操作证实他们的检验方案成立,会表现出强烈的成就感。实验探究为学生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创造空间和实施空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真正做到“润五细无声”。只要老师把握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充分挖掘创新素质教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便被动接受为主动体验和探索,就一定能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耿向东.教师的科学思维.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xx

  [2] 顾福康主编.生物学教学.上海:上海市报刊发行局,20xx.12

【生物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07-15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07-17

生物教学反思10-20

生物教学总结03-02

生物教学总结03-25

生物教学心得03-09

生物教学反思07-29

《生物的进化》教学反思04-30

生物教学计划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