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时间:2022-07-15 10:01:12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生物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

  一、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故事永远都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这不仅因为故事引人入胜,更是因为故事中充满趣味。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恰当地将相应的教学要点融入有趣的故事中,相信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设计故事前,教师应当首先对教学内容十分熟知,只有充分了解教学要义才能够抓住教学重点,找到其与故事的结合,从而将知识融入故事中表达出来。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仅避免了传统的课堂导入的枯燥乏味,更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讲“软体动物”时,如何能够让学生对于这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概念有很好的理解与认识呢?我想到了故事导入法。我将教学要点充分融入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典故中来,利用提前做好的幻灯片向学生们播放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学生们不仅看得非常投入,看的过程中还不时传来愉快的笑声。

  看完后我因势利导,向学生们提出几个思考问题:

  ①蚌一直都生活在自己的壳里,它是如何呼吸的呢?

  ②为什么蚌壳能够将鸟的嘴紧紧夹住,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结构呢?

  ③从这个故事中你能看出软体动物的某些特征吗?这几个问题和教学要点的联系都很紧密,将这个故事引入后,学生们的思维被激活,对于这些问题也充满了兴趣,在我顺势展开了课堂教学。

  二、联系实际,引发兴趣

  生物课程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某种程度上它解答了学生们脑海中一直留存的某些疑问,这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更是能够让学生增长不少知识。对于很多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能够很好地和生活进行联系,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识,更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一直都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这个知识点很好的解释了他们脑海中一直留存的“我到底从哪儿来”的问题,于是,在对于这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我充分将其和实际生活进行联系与比较。在给学生介绍了大体的知识框架后,我向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我让他们思考一下“双胞胎”是怎么来的,“双胞胎”又有哪些可能。

  这个问题充分引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他们立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由于刚刚接触这部分教学要点,学生的基础知识还不牢固,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不可能很透彻,但仍然有同学得出的答案和真实的情况很接近,于是,我综合了学生们得出的各种答案,对明显不正确的答案,我会一点点和学生们分析,直到这个答案被推翻,比较接近的答案我会顺着这个答案进一步和学生们展开深入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都非常投入,通过我的讲解,学生们终于弄懂了双胞胎的生物学来历,学生们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对于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展开了细致的剖析,这堂课的教学效率也十分高。

  总之,生物课程中的教学内容都富有很强的趣味性,这一方面因为其和自然界以及实际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另一方面是生命科学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好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生物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很多生物原理,也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生物技术在目前生活中的各项运用来提升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将生物实验带到课堂,更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生物课程学习的乐趣。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兴趣才是提升课堂效率最有效的途径。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2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早已摆脱了原先不受重视的尴尬地位,各科目的发展更具有均衡性。由于生物课程自身的特性,如果依旧采用原先的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将教学目标理解和渗透,更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分组合作教学的盛行就成了一个顺理成章的情况。本文通过对分组合作学习的运用分析,尝试浅析合作学习的好处和优势所在。

  关键词:生物课堂;分组合作;学习积极性

  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改革后被广泛运用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特别是在生物教学中,由于生物的学习更强调实践性,相对于每个学生单打独斗的常规教学来说,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调动每一位学生去进行有明确责任分工的学习,就更加适合学生对知识点进行领悟。同时,分组合作教学加强了学生之间在学习方面的互助与沟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生物课堂的学习里真正做到学得会,学得懂。

  1在课前构建结构合理的学习小组

  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是构建出一个结构良好,分组合理的学习小组,只有构建学习小组的前置工作进行的好,才有可能在之后课堂上进行的正式教学中让学习小组发挥应有的作用。学习小组可以是2-4人不等的`组合,在日常教学中,最常见的是同位之间的相互合作,更进一步则是前后位,或者前后两排之间的合作,但这样的合作拼凑性太强,学生并不能真正做到能力互补,也不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在不断进行教学尝试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影响学生学习小组的因素有很多,而在学习小组里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式是最有效的。在课前对学生的能力和个性进行了解后,对学生进行固定分组,尽量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水平之和基本相近,一般是一位优等生,一位后进生配两位中等生的小组模式,再参考学生的性格以及彼此间是否相容等现实因素进行分组。笔者在对合作小组分好后,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学业和成长两方面的目标制定,学会利用同组之间的鼓励和互帮互助,对小组负责,也对自己个人负责。每个组的成员先制定出属于自己的长远目标,而后根据长远目标的内容逐渐拆分出一个一个的子目标,再根据子目标划分更小的目标,做到一小步一小步的前进,每次都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增强个人信心,也给小组带来荣誉。直至最后,每个人制定出属于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个人计划,并订立相符合的小组公约和加减分细则,借此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2在课堂上创造正确有效的讨论机会

  生物课堂的特殊性在于所学内容大部分都可以与现实相结合,比如在讲授孢子植物被子植物时,或者在对动物进行讲解时,最好的途径应该是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能够用最直接的方式学习这里面的知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四十分钟一节课的课堂十分紧张,根本不会没有那么多的条件提供在生物课堂上开展实践性教学。并且,随着所学知识难度的提升,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展示部分直观教具之外,还应该创造出合适的小组讨论话题,给学生更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机会,通过学生彼此间对问题的讨论和讲解,来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消化。同时,合作学习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到相应生物知识的同时,学习一下其他学生的优良品质,比如良好的思维习惯,新异的想法和思路等等。比如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之间不断地讨论深化,将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概括出科学的,抽象的结论。这样的逆推法自下而上,让学生先领悟了具体事例,再去通过自己的思考将事例转化为与正确答案基本接近的概念,然后通过正向迁移去学习课本上的概念和结论,比直接将结论和概念传授给学生更能促进学生的进步。例如,笔者在讲授鸟类的特征时,就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分别取收集和鸟类有关的图画,动画,标本等,然后通过这些让学生去自己思索,和讨论,寻找鸟类之间有什么共同特征,并对小组的成果进行展示和概括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可以通过合作和观察将鸟类的明显特征概括出来,除了最基础的飞行之外,其他一些特征也在讨论中初现端倪,最后再由笔者对学生所概括的条目进行最后的归纳和总结,这样的学习效果就比直接把概念抛给学生去学习要好得多。

  3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优点和不足

  在生物课堂上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对于生物教学和学生的个人成长帮助是非常大的,然而教师同时也应该明白,合作学习并不是万能的,我们在生物课堂上倡导合作学习,也不是说生物课就是合作学习课。有一些非常系统性,或科学性很强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无法得出的,还需要老师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于自身年龄尚幼,对许多事情的认识和想法并不完善,很容易就在判断中做出错误的选择。因此还要求教师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时时监控,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把控,让学生在进行分组讨论和学习得出结论后,明白什么样的结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结论不是。同样以鸟类的特征为例,尽管在收集概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鸟类较明显的的外部特征概括出来,然而也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错误,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正确的和错误的概括加以区分。有的学生搜索到了一部名为《战鸽总动员》的动画片,并概括出了一些原本不应该属于鸟类的特征,于是笔者借助学生播放的片段,跟同学们仔细分析了动画片中对鸽子自身特征的夸张和拟人所在,在笔者的引导下,同学们最后顺利的排除了干扰答案,总结出正确回答。

  4结语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自己一个人埋头苦读的时代已经过去,学生在成绩突出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团队间的协作,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尤其是在生物课堂上培养合作精神,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和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交流和互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兵.众人拾柴火焰高———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J].高考,20xx(03):90.

  [2]丁素娟,辛宁,张秋红.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xx(36):59.

  [3]冯丽瑛.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J].新课程(中学),20xx(12):222+224.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3

  1注重实验设计,忽略实验操作

  教师在设计探究性实验课时,注重探究性实验的五个步骤,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和得出结论。其中教师比较注重实验的设计,因为实验设计能力是生物学实验能力的重要内容。如何来设计探究方案是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习的薄弱环节,因此教师把课堂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引导学生实验设计上,把实验操作放在了课后来完成,甚至忽略了实验操作,直接展示了实验现象和结论。

  如在“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探究性实验课上,教师先给出一段资料———关于暴饮暴食对青少年健康的危害,让学生分析资料,然后根据这段资料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很关键的一步。有了问题才能有探究的过程,因此提出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接下来实验的可操作性。有了可操作性的问题之后,教师就能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出不同的假设,并对假设进行分析。学生认为: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有限,不能消化过多的食物。假设完成之后,下面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步骤,几乎课堂的一半时间都花在这上面:如何来针对自己小组的假设设计实验、需要哪些实验材料和器具、实验时小组的分工、实验的步骤、对照实验的设计、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实验的安全性问题、实验的预期结果等等。根据教材的提示,大部分小组设计了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也就是说一定量的唾液是不能完全消化大量淀粉的,然后通过碘液来检验。

  由于设计实验花费时间长,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就被忽略了。教师的理由是:“这次探究实验所需的时间比较长,课上没有时间来完成。希望有兴趣的学生课后来完成实验,希望你们把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在课上展示出来供大家学习。”但后续的实验就不了了之,根本就是对这次探究实验操作忽略了,也没有另外开设一节课来探讨实验后的现象和结论,显得有些虎头蛇尾,结果导致教学效果未能达到教学目标。

  为了改变以上现象,针对此次实验操作时间比较长,教材中对操作细节的介绍比较少的情况,应该开两节实验课。第一节课教师注重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展示实验设计,肯定每组实验设计的创新性,全班共同分析纠正实验中的不足之处,在学生分组实验之前教师全面预设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容易忽视的细节,以“问题串”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实验思路,从而提高探究性实验的质量和实验的效果。第二节课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实验的操作,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最终得出实验结论,达到探究性实验的预期目标。但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务必再讲解一下实验过程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规范操作教育,从而避免实验中异常情况的出现,提高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性。

  2注重实验过程,轻视实验指导

  探究性实验是指导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思考分析、得出结论,最终形成科学概念。因此,教师一般都会注重探究性实验的开发、设计、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但教师的重点只是放在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上,忽视了对科学探究实验的指导,结果导致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预设的目标。

  如“观察蚕豆叶的组成”实验课,教材中要求学生制作徒手切片,并利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内部的不同组织。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上的实验操作步骤,寻找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本实验中最难的地方是制作蚕豆叶的切片。利用刀片切出细而薄的叶条,才能在显微镜中观察到内部组织。为了能够让学生切出细而薄的叶条,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徒手切片的实验视频,要求模仿视频中的操作来完成本次实验。接下来教师再演示一遍徒手切片的过程,在每一步中强调注意事项,并出示了以下问题:如何防止刀片切到手指?如何切蚕豆叶片?如何把叶片切细和切薄?如何选取叶条?如何制作切片?让学生进行讨论,适当点拨指导,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处于兴奋状态中。在其后的分组实验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对每组再进行一次个别指导,以为通过实验视频的学习,教师的演示和讲解,完成实验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然而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忙手忙脚,操作生疏,甚至出现错误操作。

  一节课在慌乱中结束了,几乎没有达到实验的预期效果,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这是目前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最大误区之一。过分强调了对探究实验方法的学习、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的培养,轻视了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和讲解,造成实验的失败。在此次实验之前,教师应该意识到本次实验的难度,提早做好准备,制作实验的导学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实验中应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提早预习。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训练,失败了还可以重来。对每组的小组长在实验前做必要的操作训练,让其先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课上可以部分代替老师指导本组学员顺利完成实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巡视,及时指出学生操作中不到位的地方,并进行纠正。初中学生由于已有知识、经验和探究能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何有效进行探究实验是他们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教师适度指导实验过程对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有显著作用。

  3注重实验现象,不透析现象原因

  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学生有机会探究问题、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但大部分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把主要的兴趣点集中在实验现象上,而不会去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实验失败原因等深层次问题。这时教师的指导往往显得十分重要。但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他们认为实验现象与预期的结果相似就没必要再做详细的讲解。这样的探究实验,学生往往只能记住实验现象。这是探究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如在“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实验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蚯蚓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和粗糙的玻璃板上哪个移动得快,学生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蚯蚓的运动上,发现蚯蚓在粗糙的面上容易爬动,而在光滑的面上容易打滑,因此蚯蚓在粗糙的玻璃板上比在光滑的玻璃板上更容易运动。大部分学生只是停留在这一表面的现象上,不能从生物学思维的角度上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没有思考蚯蚓靠什么结构来爬动,如何来观察这种结构等等。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蚯蚓身上长有刚毛,容易在粗糙的表面上爬动。

  但也有部分学生提出疑问:我们小组的实验现象跟其他组不一样,发现蚯蚓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容易爬动,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把教师难住了,也无法解释这是为什么,以前也从来没有碰到过此现象。教师并没有发动全班学生一起来分析,只是对这组学生说:“这个问题我们到课后再分析,要不然你们重新再做一遍。”教师这样的回答,让学生失去了一次分析问题的机会。

  在此次实验课之前,教师应该意识到实验中会出现的现象以及如何来分析实验现象及可能会出现的异常现象,让学生课前思考。可以在网络上寻找资料,因为网络上关于这方面的解释很多。同时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以下问题:蚯蚓在哪种表面上更容易移动?这与其身上的哪种结构有关?如何来观察其结构?如何用物理学知识解释原因?假如你小组的实验现象与其他组不一样,如何来寻找原因?必要时可以请其他组员和老师帮助,在找出原因后,可以重新做一遍实验,排除实验中的错误原因。

  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做到在探究性实验中不但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和观察现象,更要在活动中深入探究其原因,不仅让学生明确“是什么”,还要让学生分析“为什么”。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各个探究性实验要求达到目标的侧重点和难点不尽相同,但基本的教学理念却是相同的,即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有效把握主导地位,重视探究实验的操作、实验的指导和对实验现象的深入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4

  【摘 要】本文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初中生物教学有效策略与实施。

  【关键词】生物;有效教学;策略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突出和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然而学生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迫切与必要的。

  1.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结果。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有效的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启发和激励,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强有效教学的策略

  2.1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1.1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给他们创造成功的种种机会。

  2.1.2 生物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

  生物教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紧密联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与生物有关的生活现象,探索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生物规律。例如:使用加酶洗衣粉不应用开水;发高烧消化不好;吃饭时大量喝水喝汤、过多食用冷饮和冷藏食物影响消化;清晨不宜在树林中晨练;胰岛素不能口服,只能注射等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2 创设丰富有效的生物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2.1 设置讨论情境。

  讨论情景的创设就是让不同品质的思维进行碰撞,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归纳出最佳思维过程。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将各自的结论展示给大家,大家共同讨论结论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兴趣。

  2.2.2 创设热点情景。

  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要联系当今世界科技新发展,要与社会实际、现代化技术和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科学知识对解决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如:在“动物细胞工程”小结时,可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克隆羊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而后设问:多利绵羊的遗传性状与上述亲代甲、乙、丙的那一只绵羊相似?为什么?多利绵羊的培育过程需要用到那项技术?学习“环境污染”时提出什么是沙尘暴?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是什么?温室效应、酸雨是如何形成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3.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习活动中的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是“传授”或“教导”。因此,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师生观,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形成师生相互尊重、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现代型“师生观”。

  2.3.2 在探究中展示自主。

  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敢说、爱说、唱主角,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如在“观察鲫鱼外部形态”教学时,前后座4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的玻璃缸中放几条大小不一的鲫鱼。提出问题:同学们都想知道鲫鱼的哪些知识?你打算怎样来学习这些知识?说说你的设想并作好记录。根据学生的愿望、设计,重新分成:鳞片组、呼吸组、视力组、鱼鳍组。要求每组学生认真观察的结果,得出结论并向全体同学汇报。要求同小组内(每两人一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及时转化角色,以促使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促使他们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以此达到学生人人有事干、个个有收获。由于不同背景和学力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使得成员间优势互补,通过学习方法和策略的交流和碰撞,实现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双向发展。

  2.3.3 指导学法,提高效果。

  只有把教师的最优化与学生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最优化有一个完整的过程。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第斯多惠也指出,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享受探究的乐趣。老师要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使学生从被动地获取知识向主动探索知识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使我们的课堂活动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 徐作英,王玉瑶.生物学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10.

  [2] 薛彦.生物课堂“交流一互动”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生物学,20xx,(7):42.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5

  一、直观教学能抓住学生好奇心理,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来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它是学生力求接触和认识某事物的意思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成分。就初中学生年龄特点来说,好奇这一心理表现得十分突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教学中,要重视直观教学,让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就能收到好效果。例如在讲授“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这一内容时,可以充分利用演示实验这一直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仔细观察浸在盐水中的萝卜条软缩了,而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更加硬挺了。这样直观教学就把用肉眼看不到的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通过萝卜条形状的变化直观的显现出来。又如讲授“原生动物”时,用“草履虫”的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直接看到所显示的生物特点。由于它比真正的草履虫要大出几万倍,像倒转的草鞋底,它的纤毛、口沟,内部的大核、小核、收集管和伸缩炮等都显示得十分清楚,学生直观可感,觉得生物趣味无穷,学习兴趣大增。

  二、直观教学能使抽象为具体,有效地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不满足于观察学习获得的感受,不断渴求亲身体验,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主动参与,并产生热情。正因为直观教学,使得他们渴求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从而主动地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例如讲授“叶的形态”时,把课前准备好的形态各异的实物叶片发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接受和理解叶的形态知识,并能比较出各种叶序的区别,总结出叶的排列方式。讲“减数分裂”时,可以通过幻灯片进行直观教学,把“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及染色体的动态变化演示给学生。这样的直观教学,学生在课堂里面就能深刻地理解生物学抽象的知识,觉得容易学,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三、直观教学能化复杂为简单,强化学习的动力

  对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直观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自觉学习的动力,并主动了解知识的其然及其所以然。在教学中,教师的动作、手势、形象语言等表述性的直观化(可能语言高洁,生动形象,语调的高低急缓、语速的快慢、停顿,再配之以简明的动作手势),都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增强学习动力。如讲授神经系统有关“神经元”的内容时,教师伸出整个手臂、掌心面向学生,五指张开,表示一个神经元。手指为短而分支多的树突,手臂为长而分枝少的轴突,手掌则为神经元的细胞体,再用粉笔在掌心上画一白点表示神经元的细胞核,这样直观而教,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了,形象而生动,意趣盎然,学生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学习产生了动力。在讲“细胞的有丝分裂”时。通过语言的直观和形象教学,把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共同特点归纳成:“前期一变丝一现,核膜核仁看不见;中期形态最易辩,且有细丝两端牵;一分为二两极排,末期丝失膜仁现。”讲“菊科植物的特征”时,可以比拟成:“菊科植物有个头,颈部总苞像个瘤;花部互数手推手,结的果实像瘦猴。”这样直观教学,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了,学生记忆得到强化、牢而不忘,兴趣大增,充满了想学习生物知识的动力。

  四、直观教学能变枯燥为生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能力

  学生学习,往往不满足于对知识简单的了解,而常常会产生一种创造的冲动,他们渴求将已知的知识与规律加以应用,创造出符合规律。生物知识,本来就有着比较枯燥的一面,抽象难以深刻理解、复杂难以区别清楚,如果不借助直观教学,学生的创造能力就难以培养。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变枯燥的课堂为生动活泼的.课堂,把枯燥的知识着上味与色,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讲述“植物界的进化”时,通过《植物界的进化》录像片,直观而生动地把古往今来的地壳变化和不同地质年代地球上的植物,展现在学生眼前,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又如学习了“遗传基本规律”之后,可以让学生去观察自己的家庭成员的某些遗传性状(如有无耳垂、能否卷舌、是否色盲),要求他们在自己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有关性状的遗传关系。这样把知识学习与观察生活及调查结合起来,直观而有趣,充满着探索性,不断地养成实践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说明,生物教学中坚持使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能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直观教学也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五、总结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只要我们紧扣教材,抓住重难点,因势利导,结合实际,恰当而灵活地使用直观教学,就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6

  如何使学生爱上生物课,是每位生物教师不得不认真思索的问题。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如何导入新课是最关键的1个环节。

  根据低年级学生爱问爱动,好奇心、求知欲强的性情,每1节课如何开头才能把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思维调到最佳状态,那就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设计导入新课的导言,通过导言把学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住。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导入新课的几点体会。

  1.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导入新课。

  从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探索的目标,是生物教学最常用的导入方法。教学过程中,讲授新课之前,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对旧知识加以概括,提出即将研究的问题,这样既促进了旧知识的巩固,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任务和重点,而且也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产生积极寻找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

  这种方法能使学生掌握问题的实质,给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如在讲“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1节时,通过复习茎的结构以及韧皮部、木质部的构成导入新课,为学习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作铺垫。

  2.利用直观演示,让学生从观察实物和教具的方式导入新课。

  采用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教师若在教学中运用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通过视觉心领神会,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如在讲授骨的结构时,先发给学生纵剖的长骨,让学生观察,在观察时,教师提出观察的'重点,提出思考的问题:骨端和骨中部的结构是否1样?长骨骨质的外面有什么样的结构?这种结构存在的部位如何?骨髓腔中有些什么物质?这种导入方法,在让学生观察实物的过程中,既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又突出了重点,很自然地为讲解新课《长骨结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

  生物学是1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新教材中把强化实验、通过实验手段探索知识,培养能力提到重要位置。新教材中的实验探索穿插在正式课文之中,是课本的1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探索规律。既长了知识,又学到了技能。

  同时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既动脑又动手,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上“根对水分的吸收”时,就运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引入新课,在课前让学生自己用萝卜进行实验,上课时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的现象,并说明两个萝卜条为什么1个更加硬挺,另1个却软缩了。利用这1实验,就很容易引入新课“根对水分的吸收”。

  4.从生产实验和生活中的1个实际问题出发导入新课,启发学生懂得学习积极性。

  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自身的生理现象导入新课,能使学生有1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到“叶片的结构”时,把学生带到室外去,叫他们轻摇小树,注意观察叶子的下落情况,重复几次后,把他们带回教室,问小学生“叶片下落时,是正面向下,还是反面向下?”学生齐声答“正面”。教师问,这是为什么呢?

  稍停后,接着说,这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叶片的结构”有关,就这样很自然地转入新课。再如讲授心脏和血管的生理功能时就要讲到心率、心动周期等有关知识,就可以从实际问题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用右手手指轻按左手腕桡骨头尺侧,摸到脉搏后,说明这是桡动脉,它的搏动和心脏的跳动是1致的。让学生数1数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半分钟后停止,统计每分钟80次的人数,每分钟70--79次的人数,60--69次的人数,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家都静坐在教室里,而每个人的脉搏次数却不完全相同呢?

  心脏在人的1生中都在不停的跳动为什么不会疲劳呢?……从而导入新课。再如讲述“植物的营养繁殖”,通过了解不少学生对果树嫁接有1点感性知识,据此可以设问:“要使1棵苹果树上既结出国光苹果,又结出富士苹果两种果实,应采取什么方法?”学生顿时情绪激昂,跃跃欲试,齐答“嫁接!”接着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对此回答不上来,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5.用生物学史或生物学家的故事导入新课。

  生物科学史知识是中学生物教学内容之1。教学中,适当介绍1些生物学史或科学家的传闻逸事,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特别是在讲述1些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或现象时,最宜采用这种方法。如在学习“细胞”1节之前,先简介细胞的发现史: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软木是由许多蜂巢状的“小室”构成的,他给这个“小室”起名叫做“细胞”。从此,“细胞”1词便诞生了。其实这个“小室”是死去的软木细胞的细胞壁,只是细胞的1部分。那么,1个完整的植物细胞是怎样的结构呢?这就是今天要讲的问题,于是引入新课。

  6.用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1种发问形式,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新教材各章节的设置和安排都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只要认真研究教材,通过提问同样可以导入新课。如在讲到“组织和器官”时,我先提问学生:“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接着问:“微小的细胞是怎样构成1个庞大而完整的植物体的呢?”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片刻后,我告诉学生:由细胞构成植物体,先要形成组织,进而形成器官,再由器官构成植物体。那么,细胞又是怎样构成组织和器官的呢?进而转入新课。

  7.利用“动动脑”导入新课。

  新教材中,每节课的后面,都设有与过去教材中的复习题类似的“动动脑”这个栏目,所提出的问题都是1些紧扣教材,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只要学生积极思维,1般均能口头答出来。尽管这是课后的习题,但有的题目也可在上新课前提出来作为创设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从而为这节课的成功创造1个良好的开端。如讲到“茎的结构”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学本节课文后“动动脑”中的第1题“在暴风雨中,有时大树会被连根拔起,而树干却很难被拆断,这是什么原因?”学生比较熟悉这种现象,但要明确回答出来,必须在学完“茎的结构”之后,学生思索1会后,不少人回答“这是因为树干粗大而坚硬”,我接着说:“树干的茎为什么坚硬,而小草的茎又为什么柔软呢?”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得从“茎的结构”中去找,由此导入新课。

  8.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新教材中,从总体设计到具体内容的安排都体现了新颖活泼、图文并茂的特色,教材中包括封面封底的彩图,以及正文的黑白插图若干幅,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这些图的作用。若用形象化、模式化、简明化的图形导入新课,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学习也处于1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例如,在讲到“花的结构”这部分时,因时令已进入深秋,鲜花少,不宜运用实物教学,而这部分的知识又很重要,怎么办?我选择了课本封面的“金茶花”图导入新课。1上课,我对着这幅图问:你们知道这两朵花的结构吗?学生每节生物课都接触到这幅图,却很少有人思考它,而现在又提出这个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我乘势指出:这节课我们就1同来学习“花的结构”方面的知识。

  9.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情感。

  具体生动的情境,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激动、愉快的情绪。学生1进入情境,就会与画面,老师的语言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起来必然有兴趣。教师利用图画、音乐、幻灯、电视、录音等手段作为导言,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如在讲“生存斗争”1节时,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而是在黑板上展示1幅“蛇岛的春天”彩图等,然后再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这是蛇岛的春天,满山春色,鸟语花香,1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但是,你们没想到吧?在这百花盛开的密林里却存在着残酷的斗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地分析这里的动植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出蛇岛上存在的斗争现象。或者放1段动物世界录像作为导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7

  “隐性分层”是在教师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前提下,从学生存在客观差异的现实出发,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法,在讲解、示范、提问、作业和评价等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明确的针对性,又对全体学生有一定的共通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施展的机会。在班级中并不公开学生所属的层次,只由教师把握,做到教师心里有数就行。当然这种“隐性分层”教学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逐步向显性过渡,并最终成为公开的“秘密”。但这种“保护”可以作为一种过渡也可以作为一种适应,逐步消除中间生和学困生的抵触情绪,让其在时间的磨合、人们的正确看待中顺其自然地接受这种教学方式。

  一、充分掌握教材内容

  人教版《生物学》教材内容的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并不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出发,突出人与生物圈的主题,注重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教材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思想。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注意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二、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

  在对所带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应结合学生原有的`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平时课上的表现以及与学生的个别谈话来进一步了解学生,以上一学期的生物期末统一考试成绩作为参考,将全班学生进行“隐性分层”,分为A、B、C三层。成绩在60分以下的划分为A层即基础层,成绩在60-85分范围的划分为B层即中间层,成绩在85分以上的划分为C层即较高层。这种分层是灵活的,有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成绩上可能跃上更高层次,相反,不努力学习的同学,成绩必然下降。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实行流动,即A层次的学生可升入B层次;反之,分在B层次的可降到A层次。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动态管理,同时,也可起到激励和警示作用。

  三、科学、合理地制定各层教学目标

  各个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的内容上应基本一致,进度一致,不然在分层结束后,无法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因此在备课时首先要按班内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确定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对A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了解”水平,对B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理解”水平,对C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应用”水平。技能性目标对A层学生的要求大约相当于“尝试”,对B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模仿”,对C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运用、使用”水平。

  情感性目标对A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感受”水平,对B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认同”水平,对C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领悟”水平。后一层目标都是在前一目标的基础上,注意备课时制定的各层教学目标针对的学生只有教师清楚,在课堂上展示时均以1、2、3代表,让学生觉得目标是逐渐深入的,每个人学习起来都是由浅入深。

  四、针对各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在上课伊始,教师写出或说明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在授课顺序上,一般可先A目标(对应目标1),再B目标(对应目标2),最后是C目标(对应目标3),由低到高,层层推进。具体在教学中,A层是采用“低起点,多启发,多提问,多鼓励”的方法,使学生能跟得上、愿意学;B层则采用“启发提问、思考问题、讨论交流、教师讲解释疑”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互相帮助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C层学生以“启发提问、思考问题、表达交流、教师补充总结”为主要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分层

  教师可以为A层学生选择基础知识点的练习,为B层学生选择巩固提高练习,为C层学生选择拓展训练的习题。作业题目要适量,每次控制在10道题左右,基础知识点占7题左右居多一些,巩固提高练习占3题左右。A、B、C三层统一作业量,要求基础知识点和巩固提高练习每个人必须做,拓展训练适当选择2-3题选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自由发展的时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练习。不建议使用适当减少C层作业量,而增加B层、A层作业量,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教师偏心的想法,增强B层、A层学生的抵触情绪。

  六、评价分层

  在对学生评价时,采取平时课堂表现、作业评价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考试试卷用一份。在记分册上分成课堂表现、作业评价、阶段测试和成绩汇总4个方面,课堂表现占10%,作业评价占20%,阶段测试占70%,对应每一项内容及时记录,根据比例得出最后成绩。对待各层次学生的进步,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适当加分,如A层学生平时上课不爱回答问题突然自己主动回答问题,或者是B层、C层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提出更好的实验方案可以加上2分等等,这样做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对于实验和探究活动课,课堂表现则是以小组为单位记分,依据是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小组成员的分工、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整个实验操作或探究活动的进程和效果以及各小组之间的表达交流。

  在教学中由于隐性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采用最易被接受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最近发展区,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了学习效率,促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同时,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整体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的情况大大改善,参与实验和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在课堂参与情况、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改善,说明隐性分层教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8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加快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课题。在这种背景下,自主学习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但是当前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对自主学习方式的运用还不是普遍,文章主要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有关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自主学习能力;教育改革

  现阶段,自主学习方式已经获得教育界的广泛认可,也逐步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提升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教师能够把学生的自我发展作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思考能力,并初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式,深入了解所学习的知识,明确自身学习动机与目标,对生物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1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提升教师和学生自主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知,并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从而加快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对教育工作改革内容的分析与研究,提升教学质量。

  1.1从理论上分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更多知识,所以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在这环境下,学生缺少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与空间,而且对知识的实践机会较少。在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教师多以课后习题和教案中的试题当作学生的作业,基本很少布置观察和社会实践调查等方面作业,忽视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此外,大多数的教师都不重视学生创新意识、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讲,学习就是做题与考试,这就意味着我国当前教学模式存在缺少,而且学生的学习方式出现极大的问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下降,没有学习的动机,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

  1.2从实践上分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并且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自主探究与思考,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加强对学生获取和促进信息能力的培养,并加快学生获取知识和团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状况,并逐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快对教学过程的改革,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重视对理论知识的研究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没有实践操作的机会。但是在最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探究高效合理的方式,加快对学生在生物课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为从教人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提升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对策

  为了加快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工作的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下是提升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对策,对教学工作的改革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1情景教学,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情景教学和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肺部内气体交换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在网上搜索有关新鲜猪肺肺部气体交换的视频,并引导学生思考自身呼吸情况,提升学生对呼吸时肋骨运动情况认知与感受。在吸气的过程中,肌肉处于收缩状态,相反的,呼气过程中,肌肉处于舒张的状态。情景教学方式的应用,需要教师能够充分融合当前的教学情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不断优化教学方式。特别需要重视的是,生物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当前教育的'基本情况,从多个方面共同考虑,全面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加快教育改革和教学工作的快速推进。

  2.2重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例如:在学习人体对外界感知内容的内容时,教师挑选班内戴近视眼镜同学,讲述戴眼镜与不带眼镜的差异,并探究近视镜片与远视镜片是由凹透镜还是凸透镜组成,从而引出远视眼的相关学习内容。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提升对生物教学重要性的认知,并加深对生物教学价值的理解。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加快对初中生物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加强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深入探究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找出最佳的解决措施。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并能够提高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识。

  2.3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生物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不难看出,学生也更喜欢实验教学。开展实验教学要求教师能够明确实验活动内容,并进行合理分组,分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各个小组成员之间的能力应该基本保持一致,使小组成员内部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提升学生对实验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3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育改革的进程在不断的推进,教育部门越来越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关注学生已具备的生活经验,主张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与探究,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内容。重视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生物教师应该加强对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研究,提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的重视度,探究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仝娟娟.基于概念图策略的初中生物自主学习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xx.

  [2]王丹.基于元认知理论的初中生物自主学习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xx.

  [3]王琳.初中生物课堂学生活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xx.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9

  创新初中生物教学策略的思路与方法

  应试教育理念给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作用。教师应该积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是生动的独立的主体,教师是这一动态变化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扩展讲授知识范围,积极整合运用特色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的教学理念应该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育学生在生物教学中的主体意识。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增强初中生物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授课过程中,可以将课本课程与实际生活进行有目的性的联系,也就是通过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生物学范畴内的现象提出相应的问题,吸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生物科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如教学《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时,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中关系比较密切的运用实例作为素材,如酵母做饼、酱油的生产工艺等,从这些与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例子入手,增强学生对生物科学运用广泛性的认识。

  充分考虑应用多媒体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应用多媒体教学对生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生物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目前,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极为广泛,也使得教学活动相当精彩,富有生机与活力。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必须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在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和生动的同时,也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屏幕上的图象和颜色文字一“幕”了然。例如教学“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可以形象直观地将“细胞分裂的整个过程”及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展示出来。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也使学生对于“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过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理解与掌握。

  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生物作为科学性、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之一,实验教学必然成为初中生物教学最为基本、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在初中生物新教材里,更加注重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工作中,涉及到许多实验教学内容,只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示范实验应当尽可能地设计为学生操作实验,提高学生对实验成果的观察分析效果。探究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更应该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实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生物知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的浓厚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教师在实验教学之中还要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作用与实验教学进行优化组合,发挥互补效用。例如在动物展示观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对鲫鱼、青蛙等体积稍大的标本或实物进行巡回展示,学生也能够清楚观察,但是对于葫芦藓等细微生物的演示就麻烦得多,学生观察起来既浪费时间,效果也不理想,教师可以将实物投影仪运用进去,将其放大若干倍之后的形状投影出来,学生的观察效果就明显多了。教师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直观演示成效,如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笔者运用模拟课件进行演示,以其动态演示提高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效果也较为明显。

  改变片面评价标准,适时全面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如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协商评价法、延缓评价法、亲近评价法、激励性评价法等。如:有位生物考试总不及格的学生,在一次考试后的试卷上教师写了这样一则评语:“你的这个60分比别人的90分更令老师高兴,因为你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希望你今后多动脑,勤思考!”从而给“冰冷”的分数赋予了人文情调,既指出了他的成功之处,又提出了他今后的努力方向,这样的评价是及时反馈,更是激励与关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总之,我们必须结合中学生的基本特征、成长规律和学习需求,不断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优化教学方式,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与措施,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创新思维,进而不断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0

  摘要:随着初中生物教学的开展,其教育上的一些弊端和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针对这些问题,教育界的学者提出了初中生物应满足幸福感教育。就初中生物幸福感教育的开展做了一些具体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幸福感;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体系也在不断发生变革。伴随着现如今教学体系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知识型人才得以培养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在教学工作不断开展的同时,一些教学上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为了解决这种教学上的问题,许多专家和学者力图研究各种改善教学现状、提升教学品质的方案。今天我们就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幸福感教育展开详细分析。

  一、初中生物教学学习的现状

  初中生物教学为什么要强调幸福感教育呢?首先,幸福感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是一件令人幸福的事。之所以强调幸福感教育是与现在初中生学习生物的现状分不开的。由于受到中考的应试影响,老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向学生灌输晦涩难懂的生物知识,到了课下学生就被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科目的作业练习,尤其是到了考试前期,学生不得不响应老师的题海战术,每天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考卷而奋斗到深夜。这种教育模式的长期开展严重打击了初中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导致学生认为学习生物就是为了完成作业,应付考试。学生每天疲于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和练习,根本不会考虑到学习生物真正的目的是为将来做生物研究,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准备。因此,想要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并且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生物学习中,就需要开展初中生物幸福感教育。

  二、初中生物幸福感教育的作用

  开展幸福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初中生学习生物的.态度,从被迫学习到自主学习,从完成任务到兴趣驱动。生物的幸福感教育开展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生物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带给自己的成就感,让学生爱上学习。幸福感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不仅学生可以感受到幸福,老师也可以从中获得满足感以及事业上的成就感。关系到师生的幸福感教育可以令生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初中生物幸福感教育的实施手段

  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初中生物的幸福感教育呢?笔者就此问题作出了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

  1.老师的幸福感教育

  幸福感教育并不仅仅只针对学生,对老师也同样起作用。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结合展开的,只有学缺乏教,即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也不见得最后一定可以学有所成,老师的教育对学生的进步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何才能让老师在教学中获得幸福感呢?首先学校要保证老师的薪资,能够给老师提供舒适的教学环境以及办公场所。只有当这些基本的物质条件得以满足后,老师才会愿意开展教学工作。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一个人在工作中“保健”因素被满足后,人只是感到没有不满意,没有真正感到满意,这是因为还有“激励因素”在起着作用,“激励”因素是指一个人从工作本身获取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让人最终在工作中获得满意的感受。老师工作也是同理,物质条件的满足只是“保健”因素,真正能让老师感到幸福的是工作本身的成就感。据此,学校可以多召开教师会议,让老师共同商讨教学制度,自主制订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使得老师从完成工作和目标中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感。

  2.学生的幸福感教育

  老师的幸福感教育是一方面,而学生的幸福感教育就是另一方面。为了达到学生的幸福感教育要求,老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以前在课堂上老师是课堂的中心,都是老师在进行灌输式教学,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而现在这种教学方式应该得以改变,老师要多给学生一些上课发言的机会,以增加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因为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有利于让学生感到身心愉悦从而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生物”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出现的一些绿色植物,仔细分辨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花果实种子,以便上课与学生共同分享。要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做更多分享就需要学生在课下自己做更多的知识调查,这种知识调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习完如何使用显微镜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和研究自己想要了解的其他动植物的构造。学生学习生物不再只是被动接受,而是变成自己主动探索和研究,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幸福感。初中生物的幸福感教育不但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配合满足,同时还需要得到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老师的工作成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以肯定,也是对师生幸福感的一种提升。老师也要让学生明白,努力学习并从自身的努力中取得成果就是一种幸福,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伟,陈胜良.快乐生物课堂初探[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xx(1).

  [2]冯莉莉.教育何以让人幸福:浅析中小学实施幸福教育的策略[J].青春岁月,20xx(23).

  [3]贾晓琳.新课程背景下幸福课堂的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20xx(4).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1

  摘要: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初中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物教学不仅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喜爱。而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实验教学法,不仅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富有趣味,也能够在各种有趣的实验中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实验教学法;应用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其教学效率的方法包括很多种,其中实验教学法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由于生物学科属于理科内容,部分内容只是过于抽象,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疑惑。而利用实验教学法不仅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为具象化,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实验教学法的作用

  (1)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初中生物作为初中阶段极其重要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过渡时期,好奇心比较强,往往会对各种有趣的事物产生兴趣。而生物实验作为一种具有趣味性以及探究性的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比如教师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生态瓶,并且对生态瓶中的各类生物变化进行记录,让学生对其进行总结,将其中的奥妙进行分享。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爱探究的'良好习惯。(2)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很多教材内容需要实验进行完成,也有很多疑问需要实验进行解决。在生物学习中如果缺乏实验,则会导致生物学科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在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采用实验的方法,将三颗玉米粒分别装在三个玻璃杯中,并且分别加入适量的水,分别处于不同的状态,然后对其发芽现象进行分析。[1]这种方式下,学生不仅可以把相应的知识点记忆清楚,并且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养成思考的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法的应用

  所谓的实验教学法便是在教师的指引下根据实验获得相应的知识。其中,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法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验演示。一般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实验讲解,这种实验不需要特定的实验室,也不需要正规的报告,其试验内容比较简单,步骤比较少,只要生物教师将前期准备工作做好,便可以非常顺利地将整个实验的步骤展现给学生。[2]此外,由于初中生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完成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种实验的方式不仅可以节约时间,也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2)教师“边学边教”的实验方法。在生物课堂中,采取该方式往往需要实验室,并且需要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自己动手实验中获取知识。[3]通常情况下,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到生物实验所带来的奇妙以及趣味,并且也会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爱。比如在开展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中,对于实验过程中学生不懂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记录并逐一进行讲解。通常而言,该实验往往需要生物教师的协助,这种实验方式不仅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调动,并且也能够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让教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此外,生物实验的时间可长可短,学生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增强对生物学科的了解,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巩固知识点,提高学习成绩。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作为基础课程,生物课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并且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团结合作、不断探索的良好习惯。因此,将实验教学融入到初中生物教学中是当前值得推崇的一个项目。

  参考文献:

  [1]林霏.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xx(04):172—173.

  [2]王楚才.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赤子(中旬),20xx(01):85.

  [3]马春花.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01):128.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2

  摘要:初中生物教学课标已经非常明确的提出了要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这个教学目标,这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生物科学素养中包含对于自然界的关心和关爱,包含了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因此,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还需要发展学生的能力,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有更多的认识,有一定的责任感,这是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环保教育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目标和传统教育教学有非常大的不同之处,主要在构建科学的生物学科过程中,也建立起响应的生物学知识体系,更加关注任何自然的关系,更加关注社会的环保和生态的研究。要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能不断的拓展自己的能力,对于环境保护有一份责任感,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

  1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环保教育渗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在教材的使用北京下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让学生的环保思想和课堂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这样才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性的教育[1]。例如,教师在对森林资源讲解的过程中,要突出森林在环境中的保护功能,夯实学生头脑中的森林生态观念。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例说明,一棵树的价值,加入一棵树的生长年限是40年,在用途上的价值可能是20万元,其中包含树能够生产出供给人类呼吸的氧气,在空气污染防治方面的价值6万元,在土壤侵蚀保护方面的价值3.5万元,在水分的涵养上以及鸟类的栖息上价值为7万元,另外在树上还能够提炼出蛋白质成分,这些都是一棵树的价值,其中还包含能够给人们遮蔽太阳,纳凉的作用。但是如果这棵树遭遇到了砍伐,它的价值可能仅仅值几百元或者几千元。当前情况下,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还不到20%,和国际间的标准相对比还远远不足,但是森林的毁坏速度却是在提升。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一旦发生洪水等自然灾害,没有树木的保护,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局面,水土流失情况会如何。因此说在平时的生活中就需要建立起经常植树造林的理念,让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更高,让大自然更加完善。通过这样课程的讲解,学生在内心深处会激发出一种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树木的欲望,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要求学生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在每一年的植树节,也要去植树,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我们的环保行为更加自觉[2]。

  2生物环保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课堂的学习上,除了要进行环保教育以外,还需要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进行环保实践,让学生都亲自的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来。课堂教育主要是激发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和教师的要求对于环境保护有全新的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阅读书籍以及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把环境保护和生物知识有效的结合起来,关于与社会污染,关注周围的环境情况,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以此树立起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热情和信心。教师给学生组织一些课外的活动,让学生对于环境保护方面收集更多的资料,拥有自己的见解。例如,在世界地球日时,教师就可将这个作为主题,进行演讲或者征文活动的开启,让这种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让这种教育的效果更加突出,结合着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去做一些有益于环境保护的活动。例如,垃圾的有效分类处理,节水节能措施的掌握,拒绝白色污染,让学生使用多用环保饭盒,减少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这样的教学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之中,才能让学生对于环保有更多的体验,才能从自我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于家乡附近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且每一个人在这其中的任务不同,在自我任务完成以后可以进行集体的汇总和交流。也可以从校园本身出发,让学生对校园的情况进行绿化设计,植树种花种草活动,科学技术小发明等等,例如,使用废旧电池中的液体对于种子的生长会有哪些影响,废旧电池对于人们的生活以及河流中的鱼类会有哪些影响。这样的生物探究性试验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增长具有积极性的促进作用,在每一个学生研究以后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成果在全班进行集体性的交流,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生物学习对于自己生活的影响,还能够进一步的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让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上升到新的台阶。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具有一定的紧迫性,需要从自我习惯开始做起,让学生从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小事做起,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够成为环境保护方面的主人[3]。

  3生物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收集更多的环保性资料,作为教材的补充,激发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将生物课本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和环保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在学习每一部分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清楚环保的作用,教师要注意,在确定完联系以后,一定要深入的对这样的联系进行揭露,让学生自然的联想到环境保护的问题,并且以身作则,在日常环保中起到示范性的作用[4]。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进行了探讨,文章一共分为几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环保教育渗透、生物环保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生物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人类生存的额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的发展有自己的进程,人们需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能破坏自然也不能毁灭任何一个生物物种,在生物的保护上有更多的关心和关爱,并且将这些观点落实到自己的具体行动上,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认真的保护环境,环境和大自然才会给我们更多的馈赠。

  参考文献:

  [1]吴铭.生物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与研究[J].消费电子,20xx,17(22):282-282.

  [2]邓刚.在生物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J].科学咨询,20xx,22(16):144-144,145.

  [3]李恺.生物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与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11(5):2143-2143.

  [4]钟茂生,姜登登,王颖等.XAD-2树脂表征焦化厂土壤中高环PAHs的生物可给性[J].环境科学研究,20xx,28(11):1702-1710.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3

  摘要:初中生物教学是生物学习的基础阶段,在生物教学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实验教学法概论以及初中生物教学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其目的是探究出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便于有效地将实验教学法融入初中生物教学中。

  关键词:实验教学法;初中;生物教学

  生物教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相对陌生的,如何提升生物教学质量,是初中教学工作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实验教学法为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极具优越性的理论框架,本文将针对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详细探究。

  一、实验教学法概论

  实验教学法就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根据教学课本要求进行生物实验,实现生物知识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使学生在实验中了解生物知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实践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生物教学。

  二、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过于单一。长时间以来,我国初中生物教学多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师单方面地进行知识输出,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感受。学生在压抑的环境中,无法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长时间处于被动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枯燥的课堂,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感,降低了生物教学效率。

  2.陈旧的教学观念。应试教育观念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发展。学生家长以及教师认为“考高分”就代表学习好,片面地在生物教学中实施题海战术。虽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分数,但是忽略了生物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应试教育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时代要求。当前社会更需要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应该被摒弃。3.学生生物基础差。生物是在初中才开设的学科。初中生的社会以及生活经验并不丰富,对很多事物都不了解。初中生对于未知事物非常好奇,导致了在生物实验中学生过于在乎生物实验形式,忽视了生物实验背后蕴含的生物知识。学生生物基础差、没有配合意识以及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物实验的效果。

  三、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确保实验准备完备,促进师生和谐。实验教学前的准备是保障实验成功的重要条件。为了展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位置,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帮助教师完成实验准备工作。在共同准备的前提下,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促进师生之间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做生物实验?”“对这个生物实验有没有期待?”以了解学生的思想,把握学生的思想以及心理特点,以便于顺利地开展生物实验。

  2.精确实验步骤,确保生物实验的有效性。由于初中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生活经验相对缺乏,所以在生物实验中更加需要教师对实验步骤进行干预。良好的实验效果,才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知识,所以教师必须要通过干预,确保学生生物实验步骤的准确性。例如,在学习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时,为了确保实验每一步的精准性,教师必须在实验的每一步进行有效干预。首先,确保显微镜调试到最佳状态。其次,制作临时装片。其内容是轻轻擦拭载玻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用清洁、安全的牙签在口腔内壁刮取口腔内壁细胞,将刮取细胞的牙签在生理盐水中轻轻涂抹,用镊子将盖玻片盖在载玻片上。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教师必须确保每个实验阶段都是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的,确保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3.将实验教学与生活联系,发散学生思维。生物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生物源于生活。有效地将生物实验与生活相关联,实现了理论与教学相统一的教学目标。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在加强知识掌握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呼吸作用”时,教师可以利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来做实验。利用植物呼吸作用,引导学生做实验。将同一时间买来的苹果进行不同的保鲜处理,将其中一个苹果用保鲜袋包裹,而另一个苹果裸露放在空气中。过几天学生会发现保鲜袋包裹的苹果,可延长储存时间。这一现象能够使学生了解到,包裹保鲜袋的苹果由于人为抑制了它的呼吸,所以减少了有机物的排放,印证了植物呼吸的生物知识。切实地将生物知识与生活结合,使得学生在生活现象的理解中感受生物知识的魅力。

  总而言之,实验教学法是一种优势显著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将实验教学法积极运用到生物实验中的各个阶段,确保实验准备的完善,通过对学生各个实验环节的引导,确保实验成功。将实验教学与生活相关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升学生生物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衡芳娟.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2).

  [2]吴盼.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点建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2).

  [3]孙丽丽.关于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的分析及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学,20xx(9).

  [4]洪新森.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新课程(中学),20xx(4).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4

  生物课堂上开展演示实验主要有这样两个目的:一是作为理论知识讲解的辅助工具;二是传授学生基本的实验设计、实施技巧。这两个目的恰巧都是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重要构成,因此,演示实验教学自然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教师是课堂演示实验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要想保证演示实验作用的有效发挥,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演示实验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注意实验活动的教学目的性

  演示实验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之一,它的设计和实施当然要符合整体课堂教学目的的设置。因此,教师在选择实验课题、实验内容、实验材料的时候,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目的,围绕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实施。通过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势,教师可以更轻松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知识,使得整堂课的教学重点突出,结构分明,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讲到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时,就会涉及很多演示实验,但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演示实验的内容和目的也不尽相同,有的演示实验是为了说明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参与情况,有的演示实验是为了证明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氧气,还有的演示实验是为了说明光合作用需要阳光,等等。除此以外,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实验材料的选择也会有所差异,有时需要整个植物植株,有时仅需要一片叶子,还有的时候需要的是植物提取液。总之,根据教学目的不同,演示实验的内容和方法也会有所差异,教师在设计实施演示实验教学时,一定要保证演示实验活动符合既定的教学目的.。

  二、注意实验操作的严谨性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它所涉及的每个实验活动都是一个极其严谨的科学活动过程,对于实验活动的操作者来说,严谨性是保证实验活动顺利完成、实验目标顺利实现的首要原则。对于教师来说,在演示实验过程中,传授给学生严谨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也是演示实验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每个实验环节都要做到严谨规范,这样在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实现实验目标的同时,能让学生逐渐养成严谨规范的科学素养。

  三、注意实验操作的简洁性

  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再加上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操作越简洁越好,只要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实验操作越简单越好,这样占用的课堂时间较少,学生容易掌握,也就越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之前,要尽量摒弃那些复杂的实验仪器、繁复的实验操作方式,设计一些实验方案精巧,操作起来简单方面的实验活动,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才有可能熟练地掌握整个实验过程和方法,进而强化演示实验教学效果。

  四、注意实验活动的趣味性

  在生物课堂上开展实验活动,除了能把实验作为分析讲解生物理论知识的手段来用以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演示实验活动的重要任务。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选择那些现象明显、趣味性较强的实验。这种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实验可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更好地完成演示实验活动的任务。例如,笔者在讲到“呼吸作用”的时候,就在课堂上给学生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将两支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装有萌发种子和煮熟种子的玻璃瓶中,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蜡烛在两个瓶子中的燃烧情况。由于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瓶子中的蜡烛会逐渐熄灭,而伴随着熄灭的过程,学生的兴趣也开始不断提高,大家纷纷想要对刚才有趣的实验现象一探究竟。就这样,学生在思想上做好了充分准备,再进行接下来“呼吸作用”的知识讲解,学生就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思考和探究中。

  五、注意演示实验的探究性

  如今大多数的生物演示实验都属于验证性的实验活动,这些实验活动一味强调验证结果,而忽视探究过程,这样会影响学生主动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努力改变演示实验偏重验证而忽视探究的现状对于提高演示实验教学质量非常关键。教师在设计和实施生物实验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一些具备探究价值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例如,笔者在讲到“光合作用产生氧”的实验时,就把原本的验证性实验经过改进变成了具有一定探究性的实验,并且实验活动交由学生自己演示完成。在活动前,笔者首先给出明确的实验目的,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并给他们提供一些材料和实验工具,接下来给学生一些讨论时间,让每个小组讨论这样几个问题:你们准备选择哪些实验装置?你们想要做的实验会不会受到阴雨天气的影响?选择什么样的水草实验效果最显著?这几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实验思路更明确。经过一轮的实验操作,最终有些小组的实验非常成功,而有些小组的实验效果不太理想。面对不同的实验结果,笔者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刚才的实验活动,让成功的小组和不成功的小组分别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经过这次探究实验,学生的收获非常大。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活动过程往往需要教师在课前做更多准备工作,在课中发挥更强的课堂把控能力,在课后做好实验总结工作。由此可见,对于教师而言,演示实验教学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上好演示实验课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教师一定要从多方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加符合生物学科素质教育改革提出的更高要求。

  作者:左玉娟 单位:新沂市第四中学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5

  摘要:生物学在初中时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 它使一门综合性学科建立在物理、化学、数学学科的基础上。学生对传统生物教学“填鸭”方式有一定的抵触性, 缺乏更为直观、立体的教学方法。再此种情况下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结合, 顺应当下, 如何高效利用多媒体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是教师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生物; 多媒体;初中生物教学

  从1986年我国首次把九年义务教以法定形式固定下来后, 初中的课程在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生物作为国家规定的初中学科, 虽然不作为参加中考的学科, 但对学生了解地球上生存的生物奥秘和对世界自然的认知都起到正向积极作用。因而, 对教师而言首要任务就是怎样引导学生学好生物这门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 各行各业与多媒体深度融合速度不断加快,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生物教学课堂中, 可以提升课堂效率, 增进教学质量。因此, 如何高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优化初中生物教学课程,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就成为当前初中生物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生物教学的初中部分在内容上来看相对较为简单, 其中涉及到较为枯燥的概念及定义等, 更倾向于生物知识的入门, 现有许多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方面不够重视。而在课堂上生物教师将内容偏向于课程知识, 对概念及定义等一带而过, 学生不甚理解, 致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在缺少基本理解, 同时以死记硬背的形式来应对考试, 在各个知识点之间没有建立一定联系, 认识并不透彻。在走访调查中发现, 当前生物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都存在“一言堂”, 片面的侧重强调考点的重要性, 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大部分教师在整个授课的过程中都是围绕着考试能出的知识点展开的, 进而教育方式为反复强调考点, 忽略了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 逐渐减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互动,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而整个课堂变成了教师单一的舞台。

  久而久之就会呈现出教师讲, 学生死记硬背的状况, 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对课本上的基础性内容理解和掌握的都是表面含义, 如果遇到较为复杂一些的题目, 学生可能就无法解答出来。例如, 在学习“种子植物的一生”这一章节的时候, 教师若照本宣科, 学生听着不仅枯燥乏味, 而且对种子内部结构了解不够透彻, 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学生在课堂不愿听, 课下难题不会解, 愈发致使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效率下降。总体而言, 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方式较为片面, 教学观念较为陈旧, 亟需创新教学方式, 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初中生物教学引用多媒体技术的意义及必要性

  我们现在的初中生物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际上就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大量的多媒体信息技术, 将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和定义等使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 这种呈现方式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立体、直观, 这将进一步推动生物学科教学改革, 也可以深度扩展学科的授课内容。

  引用多媒体技术在出生生物教学上创新教学方式、扩充教学内容两方面体现其意义及必要性。第一方面, 从创新的角度看教学方式, 过去在课堂中授课学生学习效率较为低下的主要原因, 是教师在讲台讲课学生在台下死记硬背, 在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占有绝对主导性地位, 而学生并没有表达个人想法和提问发言的机会,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缺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然而随着生物教学当中大量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教师在课前可以对即将要讲课的内容做精心备课, 结合自身认为重要知识点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强调。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能够以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 而对一些考点可以采用名师专家的讲课内容给学生播放, 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并且有较多的精力能够为学生解答他们的疑惑, 从而使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有了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第二从课程教学内容的扩充上来看, 通过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查询、搜索与所授内容相关的知识, 将所搜集的知识与接下来的教材内容融会贯通, 不但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还有助于学生简单易懂理解教学内容,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知识面有较大的扩充和提升[1]。

  三、初中生物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高度融合途径探索

  (一)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教学方式得以创新

  初中生物教学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进行教学方式创新, 教师需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的基础上, 进行有调整针对性的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根据学生感兴趣的方面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对生物教学方式的创新操作上, 可以尝试以多媒体的形式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在课堂上, 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多的聚集在多媒体教学所展示的内容当中, 注意在多媒体展现的过程中设置知识点相关问题, 给学生一定的表达发言机会。这样既可以牢牢紧锁住学生的专注力, 又能够帮助学生对所授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比如在初中生物教材中不易理解的一章“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通过图片及视频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出来要比书本上更为直观易理解, 从而对学生而言可以深层次激发其对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更能够改变从前学生不懂, 老师给其重复解释的现象负担。

  (二)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得以扩展

  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了解掌握程度和对这些知识点的熟悉应用程度呈正向相关,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结合对所授知识点及重点内容进行详细灵活的讲授, 还可以将学习内容精心备课后制成学生较为能接受或喜爱的方式, 这样就降低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抵触性。

  四、结束语

  在当下多媒体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与初中生物教学授课工作深度结合, 教师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下教学方式以及思路, 从而认清过去教学当中有哪些不足, 在备课时研究怎样使多媒体技术更好的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 从而整体提高初中生物教学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良礼.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求知导刊, 20xx, (20) :138-139.

  [2]张人杰.周燕.中小学教学与教师[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xx, 7.

  [3]吴前明.多媒体教学新论《时代教育》20xx年5月

  [4]刘利霞、王良俊生物教学的多媒体技术实现及其正确应用限《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xx年第3期

  [5]王平则.生物课多媒体教学尝试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06-06

初中生物教学总结11-15

初中生物教学总结11-19

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教学反思08-05

初中生物教学个人总结06-30

初中生物教学计划08-16

《论文》教学设计09-29

音乐教学论文08-10

教学反思论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