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时间:2023-02-24 14:20:34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

  一、现今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不合理

  现今的教学模式都是以灌输学生知识为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历史课的枯燥与繁琐,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许多学生都是靠着死记硬背学习历史,往往会忽视理解记忆的优点。这种灌输学生知识的模式,在考试中,答案往往是如出一辙,很难有个人的主见和理解,同时也反映了高考大纲存在本本教育的理念。在课堂上,老师缺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老师和学生都是在整个教学大纲的框架下进行的,这样不仅使学生不理解新知识,还会让学生感觉到上历史课很烦闷,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2.课堂效率低下,效益不明显

  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堂效益,有时候新课程与旧课程之间只相差两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就要熟记前面的知识,还要预习新课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益会提高吗?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就要熟悉一个时期的历史,这种压力是没人能承受得起的,这样的学习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得不到应有的效率。在课堂上教师也没有正确引导学生怎样熟悉这段历史,历史科目就像是一个时空胶囊,它记录着每个时期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让学生从中感受历史的奥秘,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还培养学生拥有高尚情操,陶冶性情。

  二、应对历史教学弊端的创新策略

  1.更改教育大纲,不再为应试教育而教育

  应该要以培养学生更高的素质涵养而教育,在改写教育大纲时要注意从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吸收能力,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改写教育大纲的同时,也要创新高中历史老师的教育能力,适度地对老师进行后期的培训,不仅提高教师的课本专业知识,还要丰富教师课本以外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了解,例如,在说到朝代更替时,可以说一下对朝代更替起到推动作用的人物,还可以进行一下朝代对比,让学生学习其中更替的各种道理。

  2.转变和提高教学模式,不能再以灌输法为主导

  而应该要用情境教学、拓展式教学等模式来进行教育,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教材创造一个现实场景,让学生来进行演练,或者把学生带到历史博物馆等有意义的地方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不但学习到课本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且可以让学生多了解一下中华文化,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中华文化带来的益处,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3.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历史桥段来进行授课

  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活泼生动,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讲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桥段,例如,项羽乌江自刎这一段,如果历史存在着“假如”,假如项羽没有自刎,而乘船到了江东,那历史会随着改变嘛?项羽会东山再起,再破刘邦六十万大军等等这些历史桥段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堂讲课时,要注意不要拘泥于课本知识的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对某个历史时期的看法。一段历史的写照如果教师述说得精彩,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创新高中历史教学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但这一局面在未来将会逐步得到改变,学生学习再也不是以考试为目的,而是以探讨研究历史为兴趣,因此,对现阶段的历史教学只能是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慢慢转变教学模式,创建一套新的教学方法,教师也不能只是按教学大纲来进行教学,应该创新高中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2

  农村高中历史教学虽然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行中有了可喜的变化,如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等,但问题还是大量存在,最突出的是学生在学历史时表现出明显的学习倦怠倾向,甚至出现消极对抗;其次,作为本学科的执教者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激情,对课堂改革的尝试往往是在被动中进行。笔者拟简要分析当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不良现状产生的原因,并对改良本科目的教学给出一点不成熟的意见。

  一、农村高中历史教学不良现状产生的原因

  1.从学生角度看

  学生整体水平不高,这些学生一直在农村求学,他们与城里学生的差距由来已久。而且,在农村高中就读的学生又是初中毕业考试中排名靠后的一批,他们大部分求知欲低,对历史学习自然也没多大兴趣。

  夸美纽斯曾说:“知识的获得在于求知的志愿,这是不能强迫的。”学生对历史科学习意义的认识不足更加强了他们对这一学科的低求知欲。这些学生眼中的“历史”是历史故事,是初中非专业老师指导下画线部分的时间、地点、人物、影响等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是入高中后教材模块史编写方式和课件中图片、材料的大量补充带来的严重混乱。“学历史没用”,即便有学生历史成绩优异也难得有其他同学歆羡。

  2.从教师角度看

  历史教师专业知识存在较大缺陷。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是新课程改革中大力提倡教师改进的方面,也正是众多历史教师的薄弱环节。老教师在课改面前就是走过场,“满堂灌”还很常见。年轻教师教学热情相对高,但教学经验不足导致对课堂的控制力差,历史角色饰演、情境模拟与体验、合作探究等课堂活动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

  历史教师道德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上历史课睡觉的多,缺交历史作业的多,课堂上回答问题哑口无言的也多,教师面对这些情况的处理方式或者简单粗暴,或者不闻不问,作为科任教师很少去倾听学生的声音。

  历史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差。在城市,高中学校的集体备课和研讨已成为教学开展制度化的组成部分,而在农村高中这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家习惯于各自为战,认为互联网和各种教参专家学者提供的教学方式、方法绝对超越这个小集体的智慧。偶有的探讨也是形式主义,因而实践中的教学问题得不到突破。

  3.从各级管理者(部门)的角度看

  学校和基层教育管理部门的不重视带来了不利影响。湖南省高考文科一本录取分数线连续五年在550分以上,在以高考成绩反映教学质量,以教学质量决定农村中学命运的大是大非面前,重文不如重理科有保障,包括历史在内的文科科目成为农村高中教学发展中的瓶颈。

  上级运用的评价机制带来了不利影响。分数评价机制地位最高。评价数据来源于学校组考的学生成绩,对于处于高一、高二阶段的历史考题难度不大,试卷的本身就给学生缺失考场诚信提供了可能,历史科成绩较其他科目可信度更低,如此一来,对学生和教师的认定显失公正,评价功能被扭曲。即便评价数据的可信度接近于理想值,它还是囿于分数评价机制中,不符合新课改中“多元评价”的倡导,势必影响对师生的激励。

  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对历史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学业水平考试的历史试卷以测试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为主,得60分为合格,理科生参加完考试之后无需继续学历史。农村高中重理轻文是通病,理科生多于文科生是几乎所有高中学校的现象。笔者所在的学校有60%以上的学生学习历史的目标就是水平考试打60分,这个分数只要背就行,无需课改。

  4.从物质条件方面看

  农村高中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建设严重滞后,学校周边也缺乏类似的公共机构,学生缺少获取史料和历史学术研究成果的途径,教师也缺少开展探究性学习可倚重的资源。

  除上述几大方面外,农村家长对本科目的轻视甚至无视,社会上功利的价值观从大环境上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开展。

  二、改良建议

  历史教师应使自己具备优良的专业道德和过硬的专业知识;爱岗敬业,尊重、爱护学生;积极学习,读史、研史、关注学术动态,主动与同行交流探讨以扩充历史学科的本体知识;扩大阅读面、了解社会热点、拓展生活圈以增进一般性文化知识;加强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因材施教,于小范围内尝试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年轻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以丰富教学经验。同科目教师间通力合作,为活跃教学做好具体细致的工作:布置贴近教材、贴近生活的开放式作业,让学生能写;结合高考、水平考试的要求编写课堂教学预案,在不同年级开展不同层次探究技能与方法的训练,尝试解决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两难,把搞好成绩与发展能力统一起来。

  呼吁各级管理者(部门)转变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态度,并尽快提供必要的支持:制订对历史教学新的评价方案,迫于高考需要,暂可将考试成绩继续作为主评依据,另应引入反映学生情感意志和能力操作领域的评价依据,对教师的评价还应看教师的工作态度和个人发展状况;改革湖南省水平考试制度,如有些省份的历史科水平检测就是以开卷的形式进行的,可借鉴;注入教育经费用于校内历史资料库的建设、教师培训、历史校本化研究和第二课堂的开展。各级管理者(部门)重视了,社会舆论环境也将逐步转变,农村高中历史教学良性发展可期待。

  如今,无论城市农村,教育本质一样,观念新、路子对、劲头足、保障到,农村高中都也能打造出有特色、有活力、有效益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3

  教学多年,今年初次接触新课程教学,感触颇深。下面我就半学期来进行新课程教学进行一些反馈。

  一、培训

  新课程与旧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旧教材以时间顺序为体系,而新课程是以专题形式为体系的;再者,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也有很大的差异,初中教学侧重于基本历史史实的讲述,而高中则侧重于能力的培养,要在一些史实中归纳、分析出历史事件的实质,从而得出某些道理。这样,新课程与旧教材有如此的差异,对没有接触过新课程的教师进行培训是极其必要的,否则很难讲好新课程。因此必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二、教研

  由于新课程在内容上不同于旧教材,教学上初高中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必须加强集体备课、集体评课议课,争取课堂教学方式上的突破和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因此必须注重教研活动,包括教研组每周一节的教研和备课组的集体备课。

  三、认识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需要以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任务作为其基础。

  但是长期以来,社会、学校、教师都对初中历史教学不够重视,造成初上高中的新生历史基础几乎等于零,高一学生几乎对初中历史知识一无所知的现象。这就给新课程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一方面,教师对教材的教学内容的拓展很难把握,尚处于摸索阶段。另一方面,教学进度很难提上去,详说颇费时间,略讲又等于没讲(学生没有基本的历史知识,就不能掌握理论性很强的新课程知识)。因为新教材都是以前旧教材的高度浓缩,一节的知识几乎覆盖了旧教材的半本书。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对新课程教学有新的认识和宏观的了解,要从客观上把握教学的度。

  总之,新课程确定了专题型的教学体系,课程结构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写体系,依据“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体系,避免了与初中历史课程的简单重复,也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但是,尽管新课程设计的专题型教学体系不错,但对没有历史知识基础的高一新生来讲是难于掌握的。作为历史教师,专题学习(复习)应该是在系统知识基本掌握的前提下进行,旧教材是在高三才开始进行专题复习。现在让毫无历史基础的高一新生学习专题,无异给老师教学带来了诸多的困难。

  现在,经过半学期的历史新课程教学,本人已对新课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新教材的利弊也有了一定的见识。认识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只有立足自身、立足基本,并在实践上不懈努力,我们才能走出迷茫。走过阵痛,走向希望的顶点。相信今后的教学,我会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果。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4

  摘要:微课,主要是利用5——8分钟的时间来为学生讲解一些碎片化的知识点和考点,以视频的形式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是时代使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文献资料等方法,在研究了微课的在高中历史教学应用中的作用和价值之后,就如何确保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创新应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微课;高中历史教学;创新应用

  一、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就目前情况来看,微课已经广泛的应用到现代教育教学中去,尤其是非正式的学习中,使用程度更为广泛,相比其他教学形式,微课所展示出来的价值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能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改要求现代教育能够加强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力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而微课正好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也就是说,学生能够通过老师展示的微课视频,根据自己的弱点和实际需求随时的进行播放学习,从而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微课的使用可以让很多学生将课上没有听懂的知识再课下重新学习和记忆,有助于学生自信心和主动性的提高。第二,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展示知识点和重点,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提高。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微课从视觉、听觉和感觉多方面激发使得学生对相关的历史知识更深刻的认识,比起教师的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和效率都是不得而知的。第三,能够提高课堂导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微视频的播放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打造良好的课程开端,进而能够为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确保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创新应用的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所体现出的优势是其他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所以,确保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也是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确保微课能够实现价值最大化,就需要教师能够在实际使用中不断的创新和优化,以不断的`提高其实用性和适用性。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就如何确保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创新应用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

  1.坚持基本的使用原则

  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坚持基本的原则,也就是说,不论使用的形式如何创新,都需要教师能够遵守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以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即一是,科学性原则,也就是说微课的制作和使用都需要科学合理;二是学科性,也就是说所使用的微课内容能够为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三是趣味性,也就是说教师选择的微课的内容以及向学生推荐的微课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拓展性,也就是说微课的应用需要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所以内容的选择一定是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的,是所学内容的拓展而不是无谓的娱乐;六是专题性,虽然说微课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但是即便是碎片的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也就是说一段时间内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微课或者推荐的微课是符合单元内容的,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整个单元的知识。

  2.适度使用微课

  适度使用微课是说,在实际进行高中历史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以及学生的需求来适度的使用微课这一教学工具,而不是一味的成为的微课的展示课,或者是不用微课,只是纸上谈兵。例如,当学生比较疲倦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遇到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时,可以利用微课来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也就是说,微课的应用要有的放矢,而不是无病呻吟,避免过由而不及现象的发生。

  3.努力打造精品微课

  也就是说,不论是在制作还是使用关于高中历史的微课视频时,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努力打造精品的微课。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很多关于高中历史知识的微课都是花样式的微课,也就是说从形式上来看有各种各样,但是内容上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知识,并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掌握和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所以,为了确保微课能够实现创新应用就需要教师能够在制作和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把握高中历史学科的重点和学生的特点,充分的利用这仅有的5——8分钟,让微课真正成为时间上“精”,内容上也比较“精”的精品课程。

  三、结语

  总之,将微课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可以说,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而且符合现代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学习需求,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和知识的拓展、以及重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作为一线的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在实践教学中能够做到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确保微课能够切实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应用,并且能够实现价值最大化。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5

  新课程要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因此,翻转课堂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托,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充分统一。内容的确定是形式选择的基础,形式的呈现是对内容的加强巩固。翻转课堂不是任凭学生自主选择要学习的内容、知识,或者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比如在家学习、不按时做完作业、课堂上不遵守课堂纪律大吵大闹,甚至擅自离开教室,扰乱课堂秩序......而是老师在深度解读教材之后,根据自身素养和班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的教学形式,在翻转课堂的过程中,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既让学生学到知识,提升能力,又让学生从这些形式中学到方法,熏陶情操。

  1.2重新建构学习流程

  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因此,学生可以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在现代民主的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尊重老师,不扰乱教学秩序,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学生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听老师的重点,甚至拿出其他学习资料进行学习,可以看工具书、看教学视频、查找资料,同样地,不一定必须跟老师的教学进程同步,可以超前学习,在课堂上预习或者自主学习前面的内容,也可以针对自己薄弱的知识板块,反复学习,突破难点,也就是在翻转课堂中允许学生重新构建学习流程。

  1.3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教学信息清晰明确是翻转课堂的另一重要特点。翻转课堂呈现的教学信息一定是重点突出,能让学生对学习重点一目了然,它浓缩了教学精华,信息非常清晰明确,简明扼要,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4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由于翻转课堂以看教学视频、录像、听讲座、阅读电子书、互动讨论与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为主,在复习检测的时候非常方便快捷。只要打开相应的学习APP浏览、学习、操作就可以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点,检测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翻转课堂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翻转课堂的典型案例是1998年山东的杜郎口中学所尝试的杜郎口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许多学校都在积极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但语文课上利用翻转课堂,而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也运用翻转课堂,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翻转课堂中存在一些问题。

  2.1难以检测学生在家看视频的效果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还需要在家花大量时间复习、强化。虽然翻转课堂复习检测方便快捷,但是学生在家看视频的效果难以把握。没有老师的点拨、监督以及同学的`互动交流,学生在家看视频也只是浪费了学习时间,并不能取得进步。

  2.2大量视频制作考验教师能力

  翻转课堂主要以教学视频为主,因此,需要制作大量的视频,视频的制作考验老师对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能力、对课程的整合能力以及对教学的操作能力。

  3翻转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用

  高中历史是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以及国外历史的基础,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也应该是每一个高中生的使命,因此,应该重视历史的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充分运用翻转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历史的综合能力。笔者认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应用翻转课堂。

  3.1要树立教育改革的坚定信念

  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尤其是许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已经锤炼出了一整套的看家本领,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范式和习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不积极实践,也不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风格。因此,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首先得有新课程的理念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课堂中,主动对历史观点、历史事件进行辨析、思考,总结经验。只有树立教育改革的坚定信念才能更好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

  3.2要有较高的教育信息化素养

  当代高中生本身就生活在21世纪信息化时代,对信息时代的电子产品和各类软件的运用非常熟练。但今天的高中历史教师不同,他们的青少年时代基本上都没接触过电脑,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操作应用。许多历史老师对历史事件侃侃而谈,评论历史人物口若悬河,但对于翻转课堂的课件制作、视频录制以及其他的软件和技术的运用很少涉猎。因此,要推动“翻转课堂”改革是很困难的。

  3.3要抓住“翻转课堂”的关键点

  为了实施“翻转课堂”,很多老师只关注视频制作是否精美,而没有静静思考教学内容,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视频自然重要,但比视频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把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上的生动有趣,这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抓住翻转课堂的关键点是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3.4做好角色转换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因此,需要老师、学生以及家长同时转换角色。首先,教师的角色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圣人角色转变成学生未来发展的人生导师;其次,学生的角色更加突出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因为学生没有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翻转课堂中的学习便无法进行;最后,家长的角色转变,家长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体系下很难接受新型学习模式,在此过程中,要加强翻转课堂学习的宣传工作,让家长也能够理解新型教育方式,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6

  一、创设合理课堂教学情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创设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和吸引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原动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前提。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地讲授灌输给学生历史知识,再加上高中历史贯穿古今,内容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容易感到枯燥无味;面对高考的压力,部分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提高自己的成绩,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也是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要勇于创新,活跃历史课堂的氛围,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有效结合,通过合理地创设问题情景、生活情景等,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乐于学习、主动汲取,从而体会到历史的魅力,爱上历史课堂。例如,在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教师先和学生交流:“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大秦帝国系列的电视剧?剧中的赢驷和赢稷一生都在为统一天下努力着,那么是谁最终完成了此大任呢?”通过现实中的素材导入课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勾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之后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从春秋战国分裂割据到秦统一的纪录片,带领学生回到课文所处的背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接着老师提问:“我们看电视剧时,用王来称呼当权者,为什么嬴政就变成了秦始皇呢?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思考,高度参与了课堂,既营造了愉悦的课堂氛围,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历史课堂的乐趣。

  二、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加深师生之间感情

  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与学生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历史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部分教师上课时过于严肃,认为只有自己严厉,才能更好地督促学生集中注意力。面对这种状况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了敬畏的心理,从而减少与教师的交流;同时教师单方面的讲解,会导致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无法与老师产生共鸣,降低听课的效率。因此,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态度,将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经常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下,关心爱护学生,建立浓厚的师生情谊,学生喜爱自己的任课教师,学习起来就会更有动力。例如,在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老师先提问学生:“我们都知道英国交日不落帝国,谁知道为什么?”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猜想,教师要及时的表扬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之后,教师让学生观看“英国工业革命”的视频,并让学生总结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学生的求知欲望被调动起来,积极性就会提高。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工业革命时期发生的小故事,调节严肃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引导学生:“如果你处于这个时期,你会发明什么东西?”实现师生双方的互动,教师和学生都对课堂有极高的热情,那么教学的质量就会提高。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欲望。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教师对课堂过多的控制、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无法真正融入课堂,降低学习历史的热情。新课程改革下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之一,教师要勇于创新,在历史课堂上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学生的引路人,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共同探究,成为解决问题的执行者,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从学会转变到会学,既有利于学生在高考做题时处于优势地位,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其长远发展。例如,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当教师讲解到《共产党宣言》时,这部分内容书上有文字描述,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这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我们已经了解了马克思建立美好社会的决心,还有一些人同样有这种想法,并提出了一些设想,同学们知道哪些?”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地谈论,分享自己的看法,有效参与了将教学过程,缓解了沉闷的.课堂气氛,教师也要走下讲台,指导学生,聆听学生的想法。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拓展了历史知识,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四、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扩展历史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扩展历史教学实际内容。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融合到了搞好总理是教学的当中,并且在实际的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对课堂教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当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促使历史事件进行再现,促使学生能够在观看的过程中深刻了解的认识时间的经过和起因等,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促使学生能够更快的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并且能够将历史事件作为教学的主战线,将分散的知识点融合在主线的记忆当中,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积累,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在设计多媒体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突出历史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对知识和资料等进行全面的额理解,增加对重点、难点知识的记忆,促进学生对知识体系进行良好的构建。例如,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为学生播放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影片,通过观看能够促使学生增强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充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掌握。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还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素养。

  五、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和改进,创设合理课堂教学情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和谐平等师生关系,加深师生之间感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扩展历史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有效满足学生学习历史的实际需要,帮助学生能够有效提高历史学习成绩,让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历史知识中存在的魅力,促进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红.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学周刊,2016,(20).

  [2]李俊花,王翠.浅谈提高中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求知导刊,2016,(11).

  [3]陈风格.浅论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J].亚太教育,2016,(12).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7

  1.搞好初高中衔接

  由于课标要求、学科教学地位、教材形式、学生年龄特点、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初高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差异。在初中阶段,一些学校根据中考学科分数比值确定教学目标侧重点。因历史学科在中考中分数比值低,课时安排与教学内容不成比例,教师根据有限课时安排教学进度。在教学上出现教师赶进度,整合或者复述教材,更有甚者教学满堂灌;学生划教材、背教材,强化训练题、中考模拟试题“满天飞”。初中教学现状和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初高中新课改要求和三维目标的落实及与高考考纲能力目标的实现相距甚远。

  1.1熟悉初高中教材,帮助学生整合教材结构。

  高一历史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时,借鉴初中教材,注意帮助学生形成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将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文化科技内容融会贯通,将中外历史在宏观的空间中嫁接。在青少年可塑性较强的高一年级,培养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构建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高中新大纲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都是一些挖掘学生潜能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最终使学生乐学、会学,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2.研读课标与教材确定教学主题中心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模块+专题”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体系的重要特点。在这一体系下,每一模块都有特定的主题。如历史必修一围绕“政治文明”这一主题,展现古今中外、不同时期政治文明的.发展情况,反映人类社会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及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化。在模块下,教材的单元知识基本上是围绕模块主题设计和安排的,具体到课,也是符合模块主题和单元中心的,而每一课的重点内容更是突出主题。所以深入思考和理解教材知识与课标的关系,对教学主题的确立十分重要,即在明确课标要求的前提下钻研教材、领会教材主题思想,弄清本课教材的内容构成及相互关系,把握教学重点,找准本课教学主题。如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标的要求是:“了解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教材则通过“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和“维新思潮”三方面,展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也就是说,教材内容和方向与课标要求是一致的。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师夷长技”,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抵御侵略。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迈出近代化极其重要的第一步。这个时期中国学习西方,还停留在技术层面,主要目的是维护旧制度和旧传统。甲午战争的失败,引起中国思想界的深刻反思,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出全面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亡的设想。可以看出,向西方学习是近代中国思想的主流。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过程,教学中必须理清这个线索,讲清这个趋势。

  3.教学可适当采用学案导学的模式

  学案就是指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的学习方案,是由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把握课程内容主旨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从学生的角度为学生设计的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而编制的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方案。它是老师帮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链接老师与学生的枢纽,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学案导学的模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启发思考、学生课后的练习巩固,将“学、思、做”三者有效结合,实现有效教学;学案教学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自主学习后,具备基础知识的了解后,在课堂中以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史料对历史进行宏观展示,在把握教材主旨的前提下不再用空洞的理论套,而以史料论证历史,激发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

  3.1学案内容的设计、实施必须具有层次性和梯度。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心理存在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发展,有所收获,采取的策略是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状况、心理特点等实际,在主要学习板块的形式、内容安排上体现层层递进,具有一定的梯度(可以在学案上有标记,分层不仅体现在习题上,还应该体现在合作探究上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的分层递进。

  3.2学案不能加重学生的负担要合理。

  如果每一节课,都开展学案教学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加重学生的负担,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每一堂课都使用学案,一定要适度。

  4.提高历史作业的有效性

  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它是对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什么是作业呢?作业应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一项活动,也就是说教师设计、布置作业的过程就是促进自身成长的过程,而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设计有效性作业。那么,以往传统的作业有哪些值得改进的问题呢?从功能上看,传统作业大多侧重于甄别与选拔;从形式上看,传统作业大多是单一的基本知识的再认再现。所以,学生整日陷在题海中挣扎,老师整日埋在作业堆里痛苦,师生都感到身心的疲惫不堪。师生厌倦作业的原因,恐怕主要源于作业的无效性。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8

  摘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有助于师生之间的联系,而且能更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以人为本视阈下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要做到: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地位;还原历史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以学生为本,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借助多媒体手段,真正实现师生共赢。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中历史;改革;多媒体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师能够更有效地了解学生想要学习的知识,进而结合学生的兴趣,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历史事实,从而保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积极实现以人为本视阈下的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以人为本的意义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一是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传统教学理念下更重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中仅仅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在运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后,教师能够更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在课堂中能够积极与学生互动,促使班级形成更和谐的氛围,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教学背景下,教师更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还原历史知识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更感兴趣,在课堂中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保证了历史学习的效果。

  二、以人为本视阈下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1)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地位

  要想实现以人为本视阈下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班级中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地位。在以往教学理念的支持下,教师常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常常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学生的地位较低,这也是造成高中历史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教师需要建立师生平等的.教学关系,在课堂中认识到自己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更高的地位,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授高一必修三“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课时,由于该课属于近现代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以及通讯工具,使学生能够具有平等的地位。

  (2)还原历史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部分高中生认为历史知识枯燥无味,且记忆量较大,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众所周知,只有当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兴趣时,才能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到历史课堂中,从而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据此,历史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详细分析在历史知识中包含的趣味性内容,并以此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师也需要按照高中历史整体教学目标开展教学,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学习到高中历史知识。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的知识时,就可以搜集“百家争鸣”时期有趣的历史故事,从而使学生对该内容更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3)以学生为本,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习好的学生,这不仅会造成班级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同时还会打消学习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以人为本视阈下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时,教师需要以班级中每一位学生为主体,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课堂提问时教师需要尽可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被提问到,且被提问的次数相差不大。这样,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都可以被当作优等生看待,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高。二是针对历史方面的学困生,教师需要走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该类学生的学习效果。

  (4)借助多媒体手段,真正实现师生共赢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自身的学习效果。要想真正实现师生共赢,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一方面,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能使学生被形式新颖的知识所吸引,在一定程度上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保证他们的课堂学习时间。另一方面,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在课前做好教案,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讲授知识,减少自己在写板书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由此可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师生共赢。

  三、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能使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平等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及进行趣味性教学,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真正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欧翔.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策略谈[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xx(14).

  [2]陈其.明确中国高中历史教育的核心目标[J].课程教材教法,20xx(06).

  [3]李英花.浅谈高中历史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xx(05).

  [4]张勇.浅谈历史课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原则[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xx(03).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9

  摘要:高中历史网络探究模式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及探索能力较为重视,与应试教育相反,更为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过程,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人物,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及组织下通过网络探究的模式获取相应的历史知识及学习资源。为了分析网络探究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尝试,笔者针对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探究模式;高中历史教学;尝试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不断进步及发展,“探究”成为了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的核心内容,提高学生的探究主要是指充分利用学生好奇、表现欲及好动等特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学习知识的习惯,最大程度创设针对性、和谐及积极的教学环境及教学范围,充分发挥学生的特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及创新精神。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学习活动又为高中生们学习历史提供了一种网络资源及网络交流的手段。这些手段的应用能有效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网络探究模式的高中历史教学尝试———提出问题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及教学实际设计问题情境进行课堂内容的引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探索能力,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及解决,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呈现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仔细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学会发现问题的途径及方式,激励学生自己观察问题及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如在进行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中国近现代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过程调查涉及的历史、人文及风俗等方面的知识,由历史教师带领全班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首先,由历史教师提出课题探究内容及主题后,对全班学生进行明确角色分工

  。首先将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学生在网络上搜集资料,要求学生们利用不同的网络渠道寻求专业的专家意见,查阅书籍及报刊等方式,将自己调研的成果一一展示出来,将调研出来的结果进行整理及梳理,将简单、明了地提纲列出;第二组学生进行网页的制作,要求学生将调研的图片、文章、报纸、专栏、音频或视频等内容进行汇集;第三组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在课堂中将调研的结果进行展示,并全班一起交流探究性学习的.学习体会。

  三、网络探究模式的高中历史教学尝试———挖掘资源

  高中历史教师为学生们提供相应的网络资源信息让学生们进行查阅,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将相应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及归档,方便学生们进行查阅。采用网络探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们收集资料、信息,分析、总结信息的能力,最开始时,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网站引导学生们在网站内进行资料的搜索,久而久之让学生们进行在网络上拓展自己搜集资料的网站及途径。

  如在进行必修三“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学习过程中,首先搜索并阅读一些关于古代科学技术的信息,研究并探索与古代科学技术相关的问题,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手机信息的方式,收集相关古代科学技术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改写,针对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变化过程进行了解,学会独立搜素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若在查阅信息的过程中发现较为专业且有用的网站或网址应及时在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分享,并将信息进行归类处理,引导学生将自己在网络中寻找出来的信息放在合适的档案中进行归档,将归档后的信息保存下来,方便下一次的参考或探究。

  四、网络探究模式的高中历史教学尝试———探究性学习

  在进行网络探究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得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人物,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多采用组织学生讨论及探讨的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抽象的概括,使得一个系统及完整的概念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最终完成知识的内化,引导学生将网络探究模式下学习到的知识内容运用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摆正教师自己的教学引导者及组织者的地位,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主观探究及自主学习掌握及了解所学的知识点内容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帮助学生提高探究学习、知识、勤于动手操作,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爱好及才能,充分利用每一位学生在网络探究学习模式中表现出来的特长,如:善于发现问题、动手能力强、善于分析及解决问题、善于组织管理、善于表达等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对历史学习进行自我设计及控制,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及自主探究性。五、结语针对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实施网络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结果得知,网络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推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及改革,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及搜索,进而学会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任丽.应用网络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四大原则[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10(47):72.

  [2]蔡仔恒.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探究[J].神州(下旬刊),2013,07(9):184.

  [3]官春红.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互动”[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06(8):265-266.

  [4]王秀腊.网络探究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尝试[J].新课程(教研版),2012,25(11):176-177.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0

  【摘要】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构建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可以突出、强化教学重点,也可以形象、直观地化解教学难点,实现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中历史教学有机整合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投影、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设备逐渐走进了我们的高中课堂。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刺激学生的不同感官,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地呈现着各种学习信息。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整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在教室配置视频展示台、电脑、数字投影仪、音箱、大屏幕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实现图文并茂、声画并举。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把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历史场景及时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地学习。

  1.创设形象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获取的历史学习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历史学习信息最可取的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声、光、图形多种教学手段和途径,其特点是形象、生动、直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增加视觉、听觉的信息量。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科学合理的历史场景,使学生悦耳、悦目、悦心。

  2.增大课堂教学信息量,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进行高密度的历史知识的传授,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了历史教学密度,增大了课堂教学信息。在教学中,抽象的历史知识以直观、生动的动画或闪烁的文字、变化的图像等手段呈现,课堂教学的容量明显地增加,学生对重要历史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程度大大地增强,教学效率也会明显地提高,节省下来的课堂时间,将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再现的历史现象、历史场景,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变抽象不可视为形象可视,有利于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从而加深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探索和把握。

  3.创设多主题德育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目前我们进行高中历史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场景,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是我们高中历史教师肩负的重要使命。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有机整合的主要模式和策略

  1.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有机整合的主要模式

  投影、录音、录像、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在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时主要表现为三种模式:(1)基于多媒体电脑的多媒体模式。这一模式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模式。(2)基于因特网的网络模式。此种模式是对学生学习方式产生影响最大的一种模式。(3)基于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模式。这一模式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初步尝试的一种模式,其针对某些历史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虚拟场景,使学生在类似真实的情境中自主地学习。

  2.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学习过程的整合策略

  学习策略,是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主要有认知、调控、资源等策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图片、图表、图像等历史资源,对其进行理解和表达,改进认知策略。我们可以教会学生在互联网上搜寻资料、使用远程资源、与同学进行在线交流、获得在线咨询、在线支持,培养学生自觉地控制整个历史学习过程。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完成历史学习目标,掌握对历史信息进行有效的检索、评价、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而改善调控策略。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互联网上的一些历史站,扩大其搜索历史资源的范围,让其感受到自我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的快乐。

  3.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过程的整合策略

  在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过程中,教师必须将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联系起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优化,以友好交互的方式将其集成、加工处理、开发为学生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获取高中历史知识所需信息、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从而将高中历史知识有效地融入现代教育技术之中。具体地说,主要表现为:

  第一,现代教育技术为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现代教育技术,为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构建了一个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不再局限于学校的建筑、课堂、图书室以及家庭的学习区域所组成的学习场所,还包括历史学习资源、教学策略、学习氛围等,它是与高中历史教学共存共生的,它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第二,现代教育技术为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教学平台。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功能的扩充,历史教学内容突破了对教科书和教辅材料的局限,实现了历史教学资源的多样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再现功能的出现,对一些抽象的过程、微观的历史现象进行模拟,对以前社会动态的过程、瞬间的历史现象进行定格分析,使历史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生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虚拟功能的运用,历史教学内容的呈现摆脱了文字平面化叙述方式,多元化的学习情境产生了多样性的外部刺激,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也更加全面;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超文本功能的完善,历史教学信息组织表达的最优化,使过去难以实现的教学设计变为现实。

  第三,现代教育技术为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构建了新型的教学关系。现代教育技术,带来了高中历史教学关系、师生关系的根本性的变革。教与学双方的边界变得非常模糊,师生既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又是教学信息的输出者,双重身份使教学双方处于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引导的合作关系之中。教师成为学生尊敬的长者、合作的伙伴、讨论的对象、交心的挚友,教师和学生更能获得心理上的共鸣。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整合的对策建议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一次改革,其为广大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打开了教改的思路。在具体整合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结合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特点,切实处理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时间、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产生的效益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体验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在恰当的时间内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实现大容量的历史信息输入,让学生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整合带来的学习快乐。在整合过程中,我们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更新观念,明确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整合的目的

  随着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后,极大地改善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模式,给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构建了全新的学习机制。改进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方法,整合历史教学资源,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的整合势在必行。在整合过程中,尽可能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从而达到高中历史教学的最大化效果,同时通过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学实践表明,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整合教学恰当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优化过程,强化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整合的功能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在历史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应当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材和相关知识,认真研究自己、学生和其他教师的先进的教学经验,优化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首先,历史教师课前要充分准备,结合教材精心选择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历史教育资源,理顺教材;课上根据教学实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演示;课后利用历史网络资源让学生根据各自需求进行查询或使用,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设计情境,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整合的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整合,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分析高中历史教材和学生,确定历史学习内容与学生学习实际的结合点,设计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场景,用适合学生的历史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他们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和接受,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整合教学的课堂较之传统课堂更为生动形象,效果显著,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得到了持久的增长。

  恰当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整合,对提高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历史教学的需要,合理地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高中历史教学,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和高中历史教学有机地整合,改善课堂教学过程,优化历史教学,使教学效率达到最优化。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1

  【摘要】学校德育即政治、思想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要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将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中学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思想教育课程,必然要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教育部最近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高中历史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历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历史教学健康心理教育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科学,它博大精深;那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反动统治者的斗争所体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世界史那波澜壮阔而又曲折坎坷的历史过程等等,在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等生存环境能力,预防和矫正各种异常的心理和行为,消除心理和行为障碍等方面有着无比巨大的优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大,立足点高,理性意蕴深,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相比的。历史教材中那丰富的伦理价值内容,众多名人伟人嘉言懿行对促成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中学历史学科教学多元化目标之一

  (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现了中学历史学科教育功能的全面性、深入性和发展性

  (三)中学历史学科的特色决定了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作为中学历史老师,在教学中如何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呢?

  (一)历史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这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是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高素质的人,一个有着健全个性、健康心理的人。人的健康,不仅是生理健康,还包括更高一层意义的心理健康,尤其对于教师来说,心理健康的价值更大,它直接影响着其他行为的优劣和教育的成败。

  (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尊重个性,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是杜绝产生心理不健康因素的根源

  课堂教学是学校中的基本活动,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交往方式。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认知和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因此,努力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活动环境中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不仅是教学成功的保证,也是学生形成积极学习态度、正确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学科心理教育的必要前提。

  对历史老师来说,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提高有限时间的教育教学效果尤为重要,我认为可以从引发学生兴趣,尊重学生个性、人格、尊严、权利、兴趣、求知愿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三个方面着手。

  三、积极深入挖掘中学历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中学历史课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但它不直接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蕴含于历史知识中。因此,要有效的实施中学历史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深入万巨额中学历史课程中的教育资源。课程教育资源的挖掘,需要历史教师有“透视”眼光,能看到历史课程内容深层次暗含着的心理健康教育因《天方夜谭素,充分挖掘历史课程中的“潜台词”,把文章做足。通过多年的历史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从中学历史课程理念现代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历史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颖的现代化理念。例如,认为历史是史学家通过证据建构的知识,这种建构是可以改变的。历史不仅是论述富人、名人和强人的知识,而是包括普通人在内的,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等。如今的中学历史课程注重基础性,突出学术性和探究性,注重运用历史学研究和考古发信啊的最新成果,体现了现代化的课程理论。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实施心理教育要从课程理念现代化角度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1.通过射击学习板块和学习主题等形式,自觉运用大历史观,重组学习内容体系,删繁就简,淘汰艰涩难懂的内容,加重与社会生活相关内容的份量,照应学生的生活基础和兴趣点;

  2.开发、设计专门的“探究活动”模块,入“寻找历史”、“破解彩陶之谜”、“我走丝绸之路”等,让学生在模块中自主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开展探究活动;

  3.不断了解史学研究的新成果,适当的将其引入历史课堂,因为这些成果本身就是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批判性、创造性历史思维的好素材。

  (二)从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综合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综合化的趋势带来了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综合化的倾向。为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整体把握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强调历史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甚至是自然科学的融合与联系,特别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且能体现多学科整合的主题开展历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多学科的背景下,对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进行质疑和反思,从不同的视角探究事物发生的原因、影响和联系,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兴趣和团队精神。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历史教材中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内容极其丰富。

  (三)从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生活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历史教材中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个有心人,善于发掘这方面的因素,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就能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四)从中学历史课程设计生动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教材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乐趣。精美的图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生动化的设计,无形之中拉近了学生与历史、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五)从学生学习方式个性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挖掘中学历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必须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发展。历史教学做到“三个有利于”,即:

  1.有利于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和表现的空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的学生创造精神和群体协作精神;

  3.有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渠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学习材料,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

  四、小结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营造一切有利条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是我们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余小明;史家主体意识及其与史学繁荣和发展的关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xx年07期

  [2]焦培民,李莎;什么是历史人口学——与葛剑雄教授商榷[J];人口研究;20xx年06期

  [3]周祥森;1997—1999年史学评论状况评析[J];史学月刊;20xx年02期

  [4]周祥森;客观世界与文本世界的交锋——对新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评论的评论[J];史学月刊;20xx年03期

  [5]江湄;“实证”观念与当代中国史学[J];史学月刊;20xx年04期

  [6]高希中;近50年历史人物评价标准问题述评[J];山东社会科学;20xx年05期

  [7]邓京力;事实与价值的纠葛——试析历史认知与历史评价的关系问题[J];求是学刊;20xx年01期

  [8]张剑平;范文澜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论述及其启示[J];史学月刊;20xx年05期

  [9]刘克辉;论历史人物评价中的“盖棺定论”问题[J];史学月刊;20xx年11期

  [10]李振宏;20世纪中国的史学方法论研究(续)[J];史学月刊;20xx年12期

  [11]高艳霞;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2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历史教学作用进行优化

  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对于历史教学来说,语言的描述还是略显枯燥和不足,很难将学生引入真实历史的回忆当中。例如,在教学《甲午战争》时,教师可以寻找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进行播放,例如电影《甲午海战》和《甲午风云》,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时中国的落后、所受的屈辱、将士保家卫国不惜牺牲的壮烈情怀,以此来触动学生的心灵,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融入其中,感受其中的耻辱,以此来激发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尚情操。

  二、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成为目前我国教育的核心目标。相对来说,历史考试的内容难度也是越来越大,因此这种发展趋势使得我国的教学模式不得不发生改变以适应教学的需求。现代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将造福于整个社会。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学生的学习量进行最大化,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历史的'质量。

  2.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

  对于现代高中历史教学来说,多媒体设备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应该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充分的运用,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日常的教学当中。在对课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配合相关的影视资料和图片资料,以其图像效果和声音效果,给学生一种最为直观的感受,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历史的兴衰荣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已知的历史内容作为基础寻找相关的历史信息和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设备可以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感和存在感,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长久地发展。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教学需求。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在当今社会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3

  一、基于教材寻找课外阅读资料

  历史的学习需要借助课外资料来加强对历史的全面认识,教师不仅要专注于教材内容的知识教授,更要引导学生去寻找课外历史资料来强化对历史的了解。但是寻找课外阅读资料也需要基于教材的内容,课外知识的普及是一个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和扩展过程,所以学生一定要基于教材内容来进行阅读,因为教材的编排有着严格的时间顺序,并且把经济、政治、文化分得非常明细,这就是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计划和要领。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中的第二单元“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这个单元涉及到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其中关于“城邦只是成年男子的城邦”这个说法就是可以作为一个课外资料查看的素材。这句话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并且为什么要这样说,都是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查询到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一些历史评述网站查阅相关的信息,这是一种课外阅读的途径,在网上会有各种学者会对一些历史事件作出自己的评价,学生在查看时也可以去学习别人的观点,并且从他人的表述中可以发现自己并不清楚的历史知识,这也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创造了条件。所以,基于教材地去查找课外阅读资料能够把学生的学习规定在一定的范围之类,使得学生能够有学习道路可依,不至于无目的和计划地去盲目查阅学习资料。

  二、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历史的学习除了教材知识进行掌握外,课外阅读也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学生也要在不断的阅读中养成自己的良好习惯,也只有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后,历史的学习才会不断进步。当然,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去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例如教师可以把每周的教学任务进行安排,让学生利用课外空余时间去记录有关的历史信息。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开辟新航路”时,这一课的内容如果需要两个课时来教学,那么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去搜集关于这一课的历史信息,包括新航路开辟的首要国家、人物、经过、结果。在第一课时教学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把学生搜集的资料集中起来进行讲解和点评,并且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总结,说出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对于哪一块的内容还应该加强积累……根据这样一个总结来进行自我反思。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再次要求学生把自己做的课外阅读记录拿出来展示,并且说出自己改进的地方,例如“新航路开辟”这一课包括的殖民扩张活动的细节过程就是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或者资料查找来挖掘出来的。在第一课时学习时,学生可能对“新航路的开辟”内容还并不是特别了解,于是加强自己的阅读量和搜索途径,扩充自己对这一部分历史事件的知识,当第二课时的教学课堂进行时,学生便可以把自己所强化的内容再次展现给师生,共同再次学习和认识。所以,这一整个过程就是教师认真规划的结果,结合课时量,把学生的阅读记录内容渗入到课堂中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下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并且把自己的阅读内容拿到课堂上展示。

  三、从课外阅读中构建自己的`历史观

  历史观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历史认识过程,而学生仅仅依靠历史教材是不能够促进自己正确历史观的形成的。所以课外阅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课外读物中对各种历史事件、人物的描述都有着不同的方式和立场,所以学生如果大量去了解就会认识到各种各样的历史观念,并且从不同的观点中进行思考后能够形成自己的认识,这个过程就是历史观的形成过程。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课时,对于汉朝统治者实行的这一政策的利弊评述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了解。结合春秋大一统时期的经济、政治发展情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的实施有着其必要性,增强了人们的凝聚力,也维护了社会稳定。而同时,这一禁锢思想也阻碍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扼杀了人们的正常需要,对于人权发展来说起着不利作用。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也能够总结出这样的认识,但是最重要的认识在于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事件,考虑到不利影响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积极的一面。所以,历史观便是在这样一个不断阅读、感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四、总结

  课外读物是文科学习必不可少的内容,学生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必须要加大对课外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大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也要结合课外知识,来为学生提供更多可靠的学习资料。

  作者:黄艳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4

  自从新课程改革开始实施以来,全国教育系统的日常教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课程改革注重发现如何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培养的方法,而不是传统应试的死记硬背,因此要求学校和教师应更新过去一成不变的教学理念,调整师生的各自定位,转变过去死板且激发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这些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过程中尤为突出。本文从新课改的意义及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高中历史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新课改要求下如何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改进与创新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改变,从而增强高中历史的教学效果与成果。

  一、新课改的意义及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

  1.新课改的意义。素质教育是让学生改变过去的只会学不会用的状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却又不失个性的发展。然而,真正涉及到如何推进新课程改革,则是需要学校及教师甚至全社会都要深刻思考和积极参与的事情。作为在新课改中起重要作用的教师,应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能够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新课改从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方面来讲都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不同,它要求学生均衡全面的发展,有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这一点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讲尤其重要。高中历史课程通过对历史重大事件及人物的发展等方面展示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它注重对人文文化的普及,这些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接受起来并不容易。新课程改革根据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坚持历史知识的时代性和基础性,并注重发掘社会发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历史知识,并主动探索历史原貌和历史发展。

  二、高中历史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形式单一,学生无学习兴趣。人文学科都有文字多且趣味性小的特点,高中历史也不例外。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坐在台下被动的灌输,为了应付考试突击死记硬背,考试过后可能就忘得一干二净。这种教学模式单一且枯燥,根本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历史学科作为副科地位得不到重视。传统教学中由于考试的原因,大多数师生都认为没有必要花大心思在副科上,于是就出现历史教学课时少、学生学习兴趣小、临试前死记硬背等现象,甚至由于教师的不够重视产生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这些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没有真正地接纳历史知识,不具备认识历史现象及规律,从而塑造自己历史观念的能力。

  3.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死板,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被学生视为高高在上的形象,课堂形式也只是教师讲授学生听,学生大多不敢说、不敢做、甚至不敢想,教学气氛死板且较为压抑,师生关系并不平等,也不和谐,导致学生学习热情降低。

  4.评价体系不完善。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大多只是采用考试的方式,这种形式如果频率过高则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导致有抵触情绪后失去学习热情,但是考试较少又不能达到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的目的。

  三、新课改要求下如何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改进和创新

  1.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参与性。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应当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形式,使教授过程形式多样化、丰富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高中历史学科的地位与作用。历史学作为人类对以往积累的经验及智慧的研究的一门学科,对人们人文素养的熏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合理安排适量的历史课时,提高对历史学科的'重视对师生来讲都是必要的,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从历史这面“镜子”中总结学习什么是正确的。

  3.调整师生关系,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新课改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种教育理念促进师生关系向着平等、民主的方向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发问和讨论并得出结论,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4.建立丰富且有效的评价体系。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所以运用单一的评价形式并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效果,应当重视综合评价。眼光不可拘泥于学习成绩,而是应对学生的探索过程、日常的发展、阶段性的进步等都进行评价,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发展的轨迹,从而进行自我评价与改善。总之,新课程的颁布和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了原有的教学标准,形式不再狭隘于单一的课堂。学校和教师应该树立学生的主体位置,完善新课改要求下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的目标,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增强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5

  摘要:当前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正在越来越快的发展着。而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了相当普及的一件事,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为人们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互联网技术之所以能够这么普及并且受欢迎,是因为互联网技术有很多其他技术所没有的优点。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教育手段的一种的微课程逐渐在当代教学中被应用。微课程能够让学生更方便、快速的接收到知识,还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随着微课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也对微课程的应用进行了反思。本文就主要介绍了微课程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程;高中历史;应用

  一、微课程的概念

  微课程指的是用建构主义的方法,为了达到在线学习或者是移动学习的目的而进行的教学过程。微课程与正常的教学过冲环节都是一样的,都含有课程设计、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等多个环节。微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有三种。第一个,就是PPT微课程教学。这种微课程的教学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用文字、音乐、图片、视屏等制作出PPT。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自动播放,大约播放的时间为5分钟。第二种,就是讲课式的微课程。授课教师按照微课程的教学内容,对所要讲授的课程进行拍摄,然后剪辑成视频。一般时间大约在5到10分钟左右。第三种,是情景剧模式的微课程。这种微课程的模式,是由教师跟学生之间的互动,把讲课的内容进行设计,用情景剧的形式表达出来,拍摄、剪辑成视频。时间也大约是5到10分钟。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微课程的意义

  (一)改进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多的现实意义。微课程的应用能够改变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在新课改的情况之下,有很多的高中历史老师都已经对教学的过程和手段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和创新,高中历史教学的形式和观念也都发生了很多改变。但是我国传统教育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本质还是没有改变,学生还是处于被动的情况之下,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只是重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接收能力,没能认识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问题的重要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越来越丧失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很低。所以,应用新技术来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1]。(二)微课程能够很好的对高中历史教学能够有益补充。微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而且方法简单易学,学生也很愿意接受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主要是由于微课程有着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没有的优点。首先,微课程的教学模式能够明确教学主题。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难点或者重点问题。微课程在设计上都是围绕着这一个重点或者难点进行设计、展开,对教学目标的明确有很重要的作用。其次,微课程还能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精简。因为微课程能够方便快速的了解到教学重点,所以在内容上更加精简。所谓的微课程,微主要是体现在教学时间比较短,教学的内容也比较精简。微课程的课程时间通常在5到10分钟之间,但是内容却是重要而精简的。学生在下载课程之后,还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复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最后,微课程的应用,符合了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现如今,智能手机相当的普及,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也是很常见。学生能够对微课程进行下载,用手机、平板电脑、手提电脑等都能够进行播放。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复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微课程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2]。

  三、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而我国高中历史课程又是一门具有独特性的课程,在当前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微课程,就能够弥补这些缺陷,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3]。(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着主导的位置。老师讲,学生听。这种被动的学习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单一的授课模式,也让学生会感到枯燥、无聊。而微课程的应用,能够更丰富生动的为学生展示历史教学中的故事、内容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二)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当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高中生的文科教学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最低的。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大的老师,没有学习兴趣,教学质量自然也不会高。微课堂融入到高中历史教学中之后,因为其表现内容的手段比较丰富,学习手段更加方便,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三)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学生是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长而久之,就使学生丧失了自己主动学习、思考的能力。微课程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主动的思考一些问题。微课程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微课程的应用,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有很多的益处。而微课程的应用,也需要教师更多的研究与探讨。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结合自己的经验,更好的应用微课程。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更好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闵国库.高中历史教学与亟需提升的感召力[J].教育现代化,20xx,(09):90-92.

  [2]张育蒲.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xx,(08):68-71.

  [3]贾威.浅析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性[J].新课程(下),20xx,(0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