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01-27 13:22:0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

说课稿 篇1

  《猜谜比赛》这节课选自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会交流》。本单元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学生采用语言交流、动作交流等形式学习掌握一些人与人进行交流的方法。通过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来研究交流过程中应注意的情况,感受无法沟通和交流的心情。《猜谜比赛》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这个活动简单易行,学生比较喜欢参加。活动的关键通过提问题学会思考,懂得提问题是与人交流的很重要的方面。

  一、分析教材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目标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猜谜比赛》一课让学生通过猜谜游戏活动,训练学生学会提问题,语言简洁、切中要害,敢于提问题,爱提问题。觉得提问题就是游戏,提问题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通过提问题学会思考,懂得提问题是与人交流的很重要的方面。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

  1、通过游戏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思考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如何使用语言简单明了,切中要害。

  2、通过游戏想象力,语言简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喜欢动脑筋,善于提问,想方设法丰富自己的活动和游戏。

  教学重点

  思考,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难点

  在交流过程中,如何使语言简单明了,切中要害。

  二、教学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以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活动,自主探究,进行体验性学习,创造开放又有活力的活动课堂。以“启发式”教学理论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了小组活动活动形式来参与比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五个重要环节。

  1、创境激趣,引导参与

  爱因斯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课的开始,我采用了两个有趣的谜语导入,学生很聪明,马上就联系实际猜出谜底是“手电筒和棉花”。这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就激发出来了,对本课的教学充满好奇心。这种导入方式不但自然地引出了课题,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明确目标,明确游戏规则

  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活动有方向,由于低年级学生比较小,我就自己读,让他们听。游戏规则也是我读给他们听,并做解释。

  3、小组活动

  小组合作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小组合作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和不受威胁的环境,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

  4、交流汇报

  学生知道怎么做游戏,全班同学都参与到了活动当中,教室里的气氛异常热烈。这时叫一名同学和全班学生进行猜谜游戏。促进全班同学之间的交流,通过游戏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思考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如何使用语言简单明了,切中要害。活动结束时,学生又有了进一步的体验,思路开始拓展,而且还要交流比赛的窍门,为下一步的创造活动起到作用。

  想一想,这个比赛有什么窍门吗?

  我的猜谜记录

  谜底是( )一共猜了( )次 最关键的问题是( )

  谜底是( )一共猜了( )次 最关键的问题是( )

  提问也是一门学问!你学会了吗?

  5、总结和延伸

  为了加深学生的体验,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小组同学一起猜一猜教室里的东西。之后我让学生说了自己的收获。课后,可以和伙伴,爸妈一起做游戏。学生乐于将创造活动延伸到课外,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我说课的课题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除法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首先教学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接着引导学生利用口算的方法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笔算,将过去掌握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上来,它是以后学习较复杂除法的基础,也是学习数与代数的基础之一。

  教学目标:

  1、探索出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口算,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养成估算的意识和验算的习惯,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大胆尝试及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过渡: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

  教学重点: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过渡:下面,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制定了如下教法和学法,先说说教法)

  二.说教法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相比,计算方法的最大区别是要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即先算几百除以一位数,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究中多体验、交流中多总结、练习中多迁移。

  (过渡: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除了注重教法,还应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先让学生调用已 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解决一个新的计算问题,经历探 索过程,体会方法与步骤。然后在回顾、交流等学习活 动中自己总结算法,形成算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探 索中体验——反思中提炼——迁移中应用”, 给学生留出 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过渡)当然,一节好课,除了要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外,对于课堂的结构设计也应是科学的,合理的。基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其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因此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 5个环节: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课一开始,我利用学生喜欢去参观喜羊羊村子的兴趣,引出村长的计算考题,在计算中重点让学生说一说80÷4是怎样口算的,笔算75÷3时,先算几除以几?商“2”写在何处,为什么?十位上余下的“1”,怎么办?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本课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是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先进行一些口算训练,这既是常规训练同时也是为后面学习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服务的,在口算最后安排了一道“75÷3”口算,由于口算难度较

  大,让学生去笔算,这样既复习了笔算的计算方法,同时又能为后面新知的学习铺平道路。

  2、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课件演示喜羊羊带领参观养鸡场,出示例题情境图,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600÷3之后,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商是多少,并交流算法,学生可能出现这些算法。第1种:因为200×3=600,所以600÷3=200,第2种,6个百除以3得2个百,2个百是200,第3种,因为6÷3=2,所以,600÷3=200,在反馈时让学生比较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接着让学生回答想想做做的第1题,对比6÷2,60÷2,600÷2的商,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从而巩固理解算理。

  本环节在学生的知识基础上,情境引出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并交流想法,反馈中比较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计算、观察和对比,使学生在表内除法、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之间建立一种结构性的联系,同时为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提前作了准备,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3、先估后算,探究算理

  课件出示村长遇到的难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观察对比列出的除法算式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引出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使学生突破难点,理解算理,我先让学生估算商大约是几百多,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引导他们清楚地看到,“4百多”是9个百除以2得出来的,使学生能自觉地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为应该先算900除以2作铺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尝试进行笔算,并讨论:先算几除以几?4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百位上余下的1怎么办?通过动手操作及合作探究,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的前两题先估后算,通过对比练习及反馈让学生小结笔算的顺序,强调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的数合并起来继续除。

  这个环节主要是借估算来帮助学生理解笔算中商的定位问题,因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相比,计算方法的最大区别是要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即先算几百除以一位数。解决了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这个难题,新旧知识就沟通了。因此采取“先估计、后笔算”的策略,通过估算让学生明白986÷2得商应该是4百多,所以商4要写在百位上,接着引导学生把掌握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上来,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4、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首先是笔算的练习,想想做做第2题后两题,其次,结合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想想做做第4、5两题,最后是拓展训练,根据不完整的竖式,估计被除数百位上可能是几。

  这个环节,通过基本的笔算练习,巩固了笔算方法,让学生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熟悉的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解题时,先估一估,再算一算,体现了估算的'实用性,笔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5、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思考: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思考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笔算中认真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课堂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出疑问,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积累数学经验,获得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五、练习设计:

  练习是巩固新知,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课的主要练习都是结合上面各知识点的教学中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通过探索,灵活运用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综合了本课的计算内容,深化了对算理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简洁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用逐步书写和演示的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学习的知识重点上来,从而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学好数学知识。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600÷2=300(只)986÷2=493(个) 竖式

  总之,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当然,说课仅是纸上谈兵,鲜活的课堂还需我们有足够的教育智慧。面对课上新的生成,我将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女娲造人》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想像极为丰富的作品。《女娲造人》是一则神话,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了解原始先民关于人类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引导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感受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

  2、教学目标: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当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能力为重,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根据本课内容确定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⑴ 知识目标: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了解原始先民关于自身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起源。

  ⑵ 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⑶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3、教学重、难点:体会神话大胆而新奇的想像和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说教法】

  1、教法分析:这篇课文属神话,内容浅显易懂,所以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想像女娲另一种造人的动机、方法,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进一步理解女娲的形象,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丰富的想像力。

  适当延伸拓展,使学生认识神话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深了解神话的特点,并对人的自身发展作进一步思考。

  2、学法指导: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愉悦、主动的学习状态。

  3、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说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由学生思考人类起源导入。

  二、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熟悉的神话,了解神话特点

  三、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1、比较阅读:

  (目的: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像力的作用)

  思考:课文比《风俗通》丰富了哪些内容?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可见作者高超的想像力。

  2、找一找,谈一谈:找出文中表现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语句,谈一谈你的感受。

  (目的:体会这则神话丰富、生动的情节和语言,进一步感受想像的作用。)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全文洋溢着一种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总之,人的出现使死寂的天地间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与天伦之乐,只有人才使这世界充满温馨,充满爱。

  3、神话精彩情节欣赏──听录音。

  (目的:使学生体会人来到世间的欢欣)

  请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女娲造人的辛劳与执着,感受人类诞生后的欢欣愉快。

  4、女娲形象分析:

  (目的:体会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体会女娲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教师小结:女娲是神,更是人,神性与人性在女娲身上得到高度的统一。

  女娲的慈爱、辛劳与不懈努力不正是一位勤劳、智慧、伟大的母亲形象吗?她充满生命活力与母性,有着母亲的喜与忧。从女娲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这种崇高的母爱不正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吗?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与探求精神。女娲不正是一个创造者吗?这种创造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

  女娲的勤劳、智慧、坚持不懈何尝不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5、展开想像的翅膀,对女娲造人的动机、过程作另一种推测。

  自编神话《女娲造人》与袁珂比一比。

  (目的: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分四小组讨论,各组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6、思考:有关人类的起源,你还知道哪些神话传说呢?

  学生谈一谈。

  (目的:通过比较了解各民族对自身起源极富想像力的解释)

  教师小结:对于自身起源问题,世界各地人们一直都在探索。可是,在远古完全隔绝状态,东西方的想像竟然这样相似,这实在是非常有趣的。

  7、要求学生试着用自己所学知识科学地解释一下人类的起源。

  (目的: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师展示:(多媒体)

  人类起源学说;

  传统的古猿进化说;

  最新的海猿说;

  海陆双祖先复合说;

  外星人说;

  尘埃说。

  四、作业

  1、参考有关资料,思考人类起源,写一则小论文。

  2、继续完成自编神话《女娲造人》。

  (目的: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五、感悟小结

  (目的: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努力拼搏,无愧于自己的生命。)

  无论是今天学习的美丽的神话还是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争鸣,都是一串串不同时代的人们探寻生命问题的足迹。它让我们体验到了生而为人的自豪,使我们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独特而美好。也许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个奇迹,让我们珍爱生命,努力拼搏,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生命,让我们美丽的生命绽放出应有的光彩!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四年级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画图”第2到14页的内容。

  2、教材分析:本教材主要是面向电脑初学者和初学画图软件的学生。《认识画图》在第一单元“电脑小画家”中占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学生学了用“画图”进行绘画,初步领略了电脑绘画的神奇,对学习用电脑绘画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画图》这一课是学生学习“画图”程序的第一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让学生学会启动与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初步认识绘图工具箱。由于教材安排了一系列课程来使学生认识“画图”程序,因此,本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教学,所以作为学生认识基础的第一课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启动“画图”。 在启动“画图”时,教材有一个简要的导入设计,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画图”程序,激发他们学习“画图”程序的兴趣。启动“画图”的步骤比较简单,教师需稍作演示,学生能掌握。 第二部分:认识“画图”。 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由于“画图”程序是标准的windows窗口,可以简要带过标题栏、菜单栏、滚动条、最大化按钮、最小化按钮等知识的复习。重点放在对于“画图”窗口的组成的学习,要让学生认识“画图”窗口特有的组成部分,如工具箱、颜料盒、画图区等。结合教材中设计的连线题,可让学生加深对常用工具名称的印象。也可以让学生在画图区进行尝试性的操作,体验画图的乐趣,但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工具的作用。第三部分:让同学们参照书上的图片,利用工具箱内的工具进行画图。该部分涉及直线、曲线、铅笔、橡皮、填充工具等的使用,使学生扎实掌握,正确运用。第四部分:保存并退出“画图”。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保存,并退出画图工具。如何正常退出“画图”程序?教学中可让学生自主探究,对于退出之前所弹出的保存对话框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于出现的三个按钮该如何选择?选择不同的按钮所引发的结果是否相同?最后教师进行概括性的总结,从而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是初次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现状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四个方面:

  1.使学生掌握画图程序的启动和关闭。

  2.认识画图程序的窗口和画图工具。

  3.能够运用画图工具画出一幅简单的画。

  4.学会保存文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可以概括为:

  在画图过程中,能正确使用画图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 本课是学习画图软件的第一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好这一课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专业绘画软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法

  怎样才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教师演示、学生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以学生“练”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领悟,自己画图,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实践创新的思维习惯。

  《认识画图》这一课主要针对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很浓,特别是对电脑绘画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四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各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比较重,若不能抓住同学们的思维及眼光,很难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案例”法,通过出示生动漂亮的画图成果图片以抓住同学们的兴趣,这将对之后的教学起到推进的作用。同时我并应用Web Quest教学模式给予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信息处理的思维和习惯,这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学,协作学习和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明确任务,再采用“试一试

  ——说一说——练一练”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在自学、质疑中学习使用画图软件,整个过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活动的主人,如果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知识,创造更美的东西,那将是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学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开展素质教育的最迫切要求。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得好“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由他重新发明,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用“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的内容;“做”自己喜欢的图画。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中还安排了质疑、互帮、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情境引入,出示课题

  开课时,我直接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那么平时同学们是用什么来画画的呢?”这时大多数同学都说是用笔画的,我便顺势引入:“使用电脑也可以画出漂亮的图画。”并用课件出示:海底世界图画。然后直接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这幅图画是使用windows 系统自带的“画图”软件画出来的。其实用画图工具画图很简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画图”。

  海底世界的图画色彩艳丽,图形千变万化,这是一张很神奇的图片,孩子们的目光被这幅图吸引住了。我立刻抛出了今天的课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被轻而易举地调动起来了。

  (二)目标驱动,导学达标

  任务一,启动“画图”

  随之,我立即出示任务一:要使用“画图”软件,首先要启动它。考虑到学生年龄下,于是我提示孩子们可以先看书,然后自己在电脑上动手试一试。我密切地观察孩子

  们的操作情况,不少的孩子能顺利完成启动画图。但是有部分孩子还是束手无策,于是我让孩子们小组内互帮互助。最后,我请一个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演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同时还要介绍自己的方法。此时我再适时补充,如果在windows桌面上把“画图”设定为快捷方式,在“桌面”上双击画图快捷方式图标就可以直接打开“画图”窗口。

  这个过程是完全放手让学生探究的一个过程。虽然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我没有因此而让孩子们跟着我亦步亦趋,实践证明,大多数孩子在看书后都能完成这一个任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稍加点拨孩子就能完成任务,何乐而不为呢?

  任务二,认知 “画图”窗口的组成

  在学生顺利启动到“画图”窗口以后,直接出示本课任务二:认识“画图”窗口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孩子们同样分组讨论,自己在电脑上不断实践。最终他们发现只要将鼠标放在工具旁边,就会显示该工具的作用。孩子特别兴奋,主动地和自己的小伙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任务三,设置“画纸”属性

  这时我对学生说:“刚才我们认识了“画图”的界面,它想得真周到,把我们所需的.工具都准备好了。只不过有一样需要我们自己来准备,那就是准备自己需要的画纸也就是画布大小的设置”,引出了本课任务三:设置“画纸”属性。

  此时我依然让学生自己操作,并提醒孩子们有多种方法可以调整画纸大小,你们要多尝试,可以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孩子探究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多数孩子都不甘于只按书本介绍的方法调节画纸。最终,有少数几个孩子掌握了另一种方法。我依然记得孩子找到了另一条途径的孩子被叫到前面来演示的时候,那种快乐和自豪的神情。我们教师就是要为孩子的自主探究创设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要孩子能充分享受到探究成功的喜悦。

  任务四,画一幅自己想画的画(可以模仿屏幕上的画,也可以自己创作)

  在设置好所需画纸的大小后,我出示了第四个任务,让学生尝试使用工具箱里的各种图形工具画一幅自己想画的图画。由于孩子是第一次接触画图工具,我降低了难度,让他们的思想自由驰骋,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无任何羁绊。

  学生在操作的同时,我走到学生中间,引导学生处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并对各个层面的孩子多鼓励多表扬,让每个孩子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

  (三)展示评价,分享成功

  一幅幅有个性的作品完成了,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站,然后让大家相互评价作品,最后展示了几副得星最多的作品,并让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评价好在什么地方,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

  最后我给最优秀的作品颁发了“小小画家”的奖牌。

  在展示评价的时候,我采取了多元评价,不但让孩子们相互评定星级,而且让孩子

  们尝试多角度地评价一副作品,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在创作中求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总结本课

  1.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让学生说一说感受

  引导学生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系统的认识,通过说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说课稿 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5页例4。

  教材分析

  教学除法的验算,使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关于除法的验算,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一个是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一个是有余数的除法验算。课标教材简化了教学的步骤,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教材为了让学生在现实中感受验算的作用,创设了买红、蓝笔记本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还可以将题中数据100元换成120元或150元,让学生根据自选数据进行计算和验算。

  教学目标

  1、利用乘、除法的关系,使学生掌握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及计算能力。

  2、会用乘法验算除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用乘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得出验算方法。

  教学关键

  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教学方法

  除法验算的基础是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课始可以出示类似的题组,让学生观察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然后得出“商×除数=被除数”。在这之后出示例4,让学生通过画面收集信息,小组讨论他们算得对吗?你用什么方法验证的?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反馈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有余数除法的验算上,对有余数除法学生验算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即14×7=98、14×7+2=100,此时我们应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明白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搞清“用100元人民币买7元一本的笔记本,可以买14本,还多2元,应找回2元”如何用算式表述,有余数算式的每个部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都能与具体情境的实际意义对应,这样验算时,学生才能真正明白7×14的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再加上2应该等于100,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设计思路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与成果。为此,教学是我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既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的结论,教师不教。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考虑到以下三点:

  1、创设情境,感受验算的作用。

  2、提供足够的探究空间。

  3、利用情境充分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新课以后还应引导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加以概括,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指出:今后做除法题时,凡是题目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美版)第三册。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本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分析北京的桥,了解桥的结构、艺术特点以及用途,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作欲,并用绘画的形式创作北京的桥,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学生分析: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桥的历史、用途、结构并不了解。为此,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个课前作业:搜集各种有关桥的知识,目的是让学生自主的探究、了解桥的知识,起到一个先入为主的作用。另外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线描能力,所以本课安排学生用线描的方式表现桥。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仔细品味我国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就,了解北京地区古代桥的历史及现代桥的作用,以及桥的基本结构和外形特点;欣赏桥的造型美。

  技能目标:通过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启发学生用多种绘画形式来表现北京的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表现过程,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爱家乡、爱北京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有关北京的桥的知识、作用以及外形艺术特色;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创作北京的桥。

  四、教学难点:

  桥的不同结构表现方法以及画面组织;感受桥的造型美。

  五、教学方法: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中我采用猜谜语、做游戏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课堂并从中得到锻炼,从认识桥的历史—桥的作用—桥的结构—桥的表现方法,我采用了“循序渐进”、“情境性教学方法”、“演示法”等进行教学。

  六、教学程序:

  下面我以教学程序为框架,以教学思想为先导,以教学内容为主体说说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和主要教学方法:

  一导入部分:

  谜语: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谜底:桥)出示板书课题——北京的桥。

  目的:我充分利用二年级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课前准备了一个关于桥的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通过谜语中对桥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对桥的形状有了简单的了解。

  二讲授新课部分:

  我设计了六个环节,六个环节都紧密相连。

  (一)第一个环节:做游戏

  1.首先我们一起玩有关桥的知识的抢答游戏。

  2.出示抢答问题:

  (1)中国最古老的桥建于那一年?谁知道我国第一座桥建在什么地方?

  生:公元35年,建在长江。

  (2)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什么桥?

  生: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3)我国还有很多十分漂亮,在世界上比较出名的桥,你们知道吗?(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幻灯片)

  生: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施工的第一座公路桥南京长江大桥。

  目的:课前我布置让学生了解、学习有关桥的资料还有知识,课上以抢答游戏的形式,反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并为之后的师生互动打好了基础。让学生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同时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桥的历史和特征,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下一步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第二个环节:结合图片讲解关于桥的历史(展示课件)

  我国的最早的桥梁大多是木桥,如:独木桥。

  直到人们发明了砖和铁器,桥的外形和制作材料也多了起来,从而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使石拱桥应运而生。

  提问:根据你们收集的材料,谁来说一说都有哪些不同材料的桥?(学生回答后出示答案)

  学生举手回答:石桥、砖桥、竹桥、藤桥、盐桥、冰桥……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设计建造了许多外观新颖、起到不同作用的桥。

  提问:那你们所知道的现在的桥都有哪些呢?(根据回答展示图片)

  学生回答:铁桥、钢桥、立交桥、公园里的桥、过街天桥

  目的:通过对桥历史的讲解,解决了学生缺乏对桥文化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针对古代桥和现代的桥分别进行了提问,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结合自己所找的资料,利用回答问题的过程,把知识相互补充,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第二个问题则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对我国建筑的历史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古代劳动人民和现代的科学技术充满了崇敬。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第三个环节:桥的作用(展示课件)

  设置问题请小组讨论:北京的桥很多,它们最早的用途是什么?在现在还有什么其它的用途?

  生:在过去桥是过河的。现代桥的作用不仅仅用于便利人的过河,还可以实现四通八达、人车分流,并可以节省土地的作用。美观、实用的桥给我们居住的城市带来了美。

  目的:发散学生的思维,为设计桥作铺垫。

  (四)第四个环节:介绍北京桥:

  1.教师:那有一首关于桥的歌曲,你们听说过么?知道这首歌的名字么?

  学生回答:听说过,叫《北京的桥》。

  教师播放《北京的桥》的歌曲片断。

  学生欣赏歌曲。

  2.北京古代的桥:

  (1)金水桥:天安门前的金水桥,通体的汉白玉,连接成五坐并列的石桥。

  (2)沁芳庭桥:处在大观园中轴线上,白石为栏。

  (3)颐和园里十七孔桥:犹如一道彩虹,凌空飞架在昆明湖上。

  (4)北京芦沟桥:卢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始建于金朝,全长267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柱头上均雕有大小石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5)颐和园玉带桥:都是大型石拱桥。玉带桥全部用玉石琢成,配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卢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始建于金朝,全长267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柱头上均雕有大小石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3.北京现代的桥:玉蜓桥、天宁寺立交桥、复兴门立交桥、三元桥、过街天桥。

  目的:利用听《北京的桥》这首歌曲过渡到介绍桥,我使用了“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环境,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在介绍北京的桥的'过程中,我是按照从古至今的顺序介绍的,这样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桥的变化。古代的桥我选择的都是外形美观、各具特色的古桥,金水桥的选择,抓住了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之一。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有了崇拜之感并增加了民族自豪感。现代桥梁首先介绍玉蜓桥是因为我校李玉蜓桥比较近,学生对玉蜓桥的印象非常深刻,对玉蜓桥的造型也比较了解,所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能够拉近桥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有亲切感。过街天桥的选择是为了加重桥的现代感,过街天桥的介绍突出了他的特殊的功用,从而向学生渗透交通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我选择的桥基本上都是大家所熟悉或见过的,因此学生如果对那些桥有了解我就让学生来介绍这些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第五个环节:桥的结构特征

  1.小组讨论桥的结构:每组分别拿出材料袋里面的古代桥和现代桥的图片,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拿出图片,进行观察,分组讨论分析桥的结构,进行总结,并汇报结果

  2.教师根据学生发表的结果,播放课件,出示答案:桥身、桥墩、桥栏、桥洞、桥面装饰物。

  3.桥的形式多样,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它们的共同之处?也就是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之处?(师出示课件,进行对比)

  学生讨论结果:相同点:桥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点:桥梁的桥墩粗细的变化、护栏的变化、桥灯的变化、桥的装饰的变化。

  4.教师展示图片,提问:说一说古代的桥与现代的桥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5.巩固学习:通过拼图的形式巩固学生对桥结构的认识。

  学生到黑板上面按照桥的结构把拼图拼正确并且完整,如果遇到困难相互帮忙。

  目的:我把桥结构的分析作为本课讲解得重点,只有清楚了解桥的基本结构,才能更好的设计桥、创作桥,并能更好的体现桥的功用性。这个环节我选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分析桥的图片,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从中发现桥的结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汇报讨论结果的时候间接锻炼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事先制作了一些桥的结构的拼图,请学生到黑板上按照桥的基本结构亲自动手拼一拼,并且讲一讲各部分得结构和名称,这时候就可以针对桥的各部分的作用进行渗透,加强学生对桥结构的理解。

  (六)第六个环节:桥的绘画

  1.教师请学生充当小桥梁设计师,想一想怎样用什么样的方法表现这些桥。

  学生:假设自己是桥梁设计师,开始构思。

  2.范画:老师根据学生地拼图,用线描的形式示范作画过程。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学习线描表示方法。

  3.欣赏书中学生作品。

  学生:欣赏学生作品,拓展思路。

  目的:让学生充当小设计师的角色,能使学生有自豪感,树立信心,使学生能够认真思考将要用什么方法进行绘画。我运用“示范法”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巩固桥的知识。学生在教师直观的示范过程中明白将要采用的作画步骤。有一些孩子在画画时容易出现画面内容不够丰富、构图不够饱满、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弱的现象。在这个环节中,我就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指导。

  通过欣赏学生作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感受丰富多彩的学生作品,体验美术作品的美。

  三布置作业部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难度不同的作业要求,认知能力一般的孩子完成作业(1),能力较高的孩子可以完成作业(2)。

  1.

  (1)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一座你熟悉的或喜欢的北京桥。

  (2)自己设计一座北京未来的桥。

  目的:通过创作,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目的: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给与学生适当的帮助。

  四评价总结部分:

  1.学生画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互欣赏。

  2.师生评价作品。

  目的:通过作业展评的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养成学习─评价─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评价,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共同评价,发现作品的优秀之处和存在问题,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认知能力。

  五知识拓展部分:

  2.教师引申人们“心中的桥”:

  (1)电话——沟通的桥:出门在外,想和家人、朋友联系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打电话。电话仿佛是在地球上的千家万户之间架起了一座座沟通的桥梁。

  (2)家长——成长的桥:爸爸妈妈用他们的爱连成桥让我们茁壮成长。

  (3)捐资助学——希望的桥:有些小朋友因为没有条件,不能上学。如果我们可以出一份力。就像是架起了一座希望的桥,让他们也能得到教育。

  目的:知识拓展我选择了看不见的桥,这些桥比较特殊,是人们心中的桥。这样选择是想让学生了解人与人之间也会有许多看不见的桥,这些桥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让生活变得根美好。

【说课稿】相关文章:

《太阳》说课稿 我的太阳说课稿02-03

幼儿说课稿05-22

说课稿最新05-04

物态说课稿07-14

排序说课稿07-14

祝福说课稿07-15

颐和园说课稿07-15

花圃说课稿07-15

《水调歌头》说课稿07-15

工业说课稿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