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时间:2023-10-01 07:56:1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1

  余映潮老师《致语文教师》一书的序言开头是一句希望之语,即“我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满智慧”。

  最近的空余时间,都是在读朱永新的《致教师》这本书,书名很吸引人,内容都是围绕一线教师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和成长的关键问题来呈现,通过朱教授深入全面地思考,解决了我们一线教师的这些困惑。没有抽象深奥的名词术语,没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针对性的加以剖析、深究。读这本书就像在听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对面相互聊天谈心,一位慈祥的长者正施慧于民。读了之后,收获很大。

  很喜欢书中的一个章节“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如何对学生一视同仁”。朱永新教授指出,我们之所以对孩子有不同的态度,往往是由于我们给孩子贴上了不同的标签。但作为一位老师,我们更应该记住:孩子的不同,不能够成为我们厚此薄彼的理由。所以,作为教师,就一定要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力量,只是有待于教育来发掘和唤醒。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呢?

  第一,要一视同仁,正视差异。

  只有老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尊重和信赖学生。对不同性别、年龄、出身、智力、个性、相貌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够做到不偏心、不偏爱、不偏袒、同等对待,对于身心有缺陷的学生或后进学生不能歧视他们。

  第二,要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不应以自己的私利和好恶作标准处理师生关系,要给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在这里,“爱”是公正的原则,教师教育学生,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爱,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而是出于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严,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教育不是知识的发售、更不是单纯的灌输,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态度、方法教育学生。

  第三,要公正合理地给予学生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在评语,规则和分数面前都应人人平等,不循私情和规范准确。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也有几个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平时老师对他们关注的比较多,与老师的感情较好,在课堂上他们很愿意起来发言,我总是当场肯定他们的态度,给他们一个满意的分数。这样,老师公正的态度在学生的心目中建立起权威的形象,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差生也同样有,只要留心观察就一定会发现他们的优点,从而改变对他们的态度,这样他们也会对老师有新的看法。

  第四,要多鼓励少批评。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经常性地得到教师的表扬,就会充满激情去争取更大的进步;如果每做一件事都得不到承认和肯定,就会丧失信心,失去前进的动力。作为教师不仅要表扬表现好成绩好的学生,更要创造机会表扬平时表现不好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的进步更难,他们的一点点小进步教师就要敏锐地去发现并加以表扬与肯定,这样长期加以关注学生自然会养成良好习惯,各方面的表现就会不断地好起来。

  对学生不歧视,不抛弃,不放弃,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这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相信朱永新教授所说的“你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还给你一个精彩;你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为你创造无数辉煌。”一定能实现。

《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2

  每每读这本书时,不自觉地有一种“厚重”在心底萦绕……吴非老师在书中表达了他的教育理想:“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四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父母听”。

  静态的语言在脑中不自觉地生成动态的画面。爱好学习、图书馆查阅、实验室研究,我看到孩子们自发地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有趣的问题、球场的奔跑、诗集的朗诵,我看到孩子们热情地诗意地生活着;阳光、歌声、笑声,更为这幅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动……可是,为什么在不画面里,这些原本“免费“的阳光、歌声、笑声,竟变得有些昂贵和奢侈。美好的画面,有一种越走越远的感觉,也许我的小时候还有些许的影子。在读这篇文章之前,你若问我想过吴非老师的教育理想吗,我会说不敢,感觉有那么点不真实。一个在做梦年纪的女孩认为过于理想化的情景,却成为已近花甲的老教师的坚定期盼,不得不有些伤感。现在,若你再问我一遍,我要说,我想过并且坚信,因为在我的前面将见证并参与一段很长的教育发展之路。如果作为我们这些年轻教师都没想过、不敢想,那么还如何希望这样的教育理想会有实现的一天。

  从这篇文章,或者说从这个教育理想,我想到吴非老师的《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一文,这个学生没能在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父母听,尽管他很希望这样做,也会读得很好听。因为社会、父母,也许还包括老师教导他以后的“生涯规划”无非是勤奋读书,选择一所名校,进入热门专业,以后就业顺利,拥有一份高薪的收入,过上体面的生活。父母没有兴趣听他读诗,这不能让他们感到喜悦,宁愿希望他能利用这些时间多做些竞赛题。

  应该说,不是我们没有物质提供给他们诗意的土壤,更何况很多的诗意根本无需金钱。为培养学生特长,家长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学乐器、下棋、跳舞……很多新鲜的玩意儿可能听说的都不多,比如冰球、国跳等等;很多学生学的还不是一两项特长,一周的课余被排得满满,敢情特长比不是特长都多。但是为什么,没有感受到学生的诗意呢,至少说应该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抑或平静;反而是更多的浮躁与不快乐呢。因为培养特长不是因为爱好,而是家长希望孩子能通过特长加分,上更好的学校,或是看到人家的孩子都在学怕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这样的心态和目的下,诗意如何不被瓦解,即便开始心底萌生的爱好也很有可能一无所剩。

  也许是社会价值取向的问题,先导致大人为追求金钱,追求令人艳羡的生活而奋斗,奋斗本没错,只是忽略了生活的真谛是诗意的栖居。大人再把这种价值观传递或加之于孩子,所以现在的“小大人”们很快熟谙社会的法则,诗意也就越离越远,进入追求高分,好学校,体面生活的循环中。

  文章中说这位学生是个“有趣”的人。历史组搞活动,想选一名学生朗诵诗,悼念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他刚刚朗诵了两句,老师就惊喜地说“行了,太好了!就是你了!”这位同学愣了一下,随即有风度地对老师说:“老师,诗是不能中断的,请让我把这首诗朗诵完。”说罢,旁若无人地诵读那首诗,一直读完。

  这个“有趣”让我感到很讽刺,是我们的不诗意才觉得他“有趣”,也许他才是正常,是否会被选中,在他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读这首诗。文中说得对:没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学生在青少年时代读什么书,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将决定一生的精神高度。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但需要诗,还应当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

  想要改变这个状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达成吴非老师的教育理想,我想到教育中的教师的诗意至关重要。吴非老师也说,教育是富有理想的事业,从事教育的人一定要有理想;鼓吹只吃馒头的人,是知道不吃馒头会饿死,这当然也没错,但他并没有看到只吃馒头不读诗,是另外一种死法。

  虽然,本书中没有一篇题为《让教师追求诗意的人生》的文章,但是看全本书,你会发现,吴非老师很多篇文章的核心就是教师的诗意的方方面面。诗意,是一个教师来自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是教师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

  教师的诗意我认为最首先的是要感受到工作的幸福感。

  常常有人跟我说:“你一天就两节课,风吹不着,雨淋不到,还有寒暑假,当老师真好。”只有做了教师的人,才能理解和体会教师之苦之累远出乎自己的`想象,加之经济大潮的席卷,不正确的幸福观正在消磨教师的工作热情。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能避开名利的束缚,才能真正找到“诗意”的栖息地。感受工作的幸福感在于看到教师在促人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于学生取得进步后的一张张稚气的笑脸,简单的问候,薄薄的贺卡。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学生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

  教师的诗意我认为最关键的根基是“爱”。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多么质朴感人的一句话。当我们曾是孩子时,也是多么渴望老师对我们多一点鼓励,多地点抚摸,多一点关爱,那种温暖的感觉可以持续许久许久。教育的诗意在于拥有一颗炽热的爱心,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赋予学生一份饱含诗意的爱心,学生定会回报你一扇敞开的心扉。冰心说过:“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也许,我不能成为冰心笔下那个随时播种便能开花的人,但我可以做一颗流星,在孩子们孤单寂寞或是踌躇满志时,偶尔还会想起:在他们的夜空中,曾有这样一抹光亮陪他们走过一程。

《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3

  自己虽然还年轻,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有7个年头了。多年的教学体会到教育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对于语文教学更需要教师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工作中营造一个敬业乐群、积极向上的氛围。

  能成为语文学科教学能手,离不开学科主任和老教师的热心帮助,是他们耐心的传帮带,一步一步地引领,我才能走进教育教学这块天地,逐渐成长,并有幸能帮带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我从“备、教、批、辅、考、评”诸方面和青年教师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备课时,让他们做到是个“精心”,即精心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做到精讲多练;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做到梯度、密度合理;精心设计板书,合理应用教具,力求纲目清楚,直观形象。课堂教学时,让他们实现三个“转变”,即教学目标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经常听他们的.讲课,然后予以中肯的评价,不断总结反思,逐步提高。

  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21世纪,教师不能墨守陈规、故步自封。面对机遇和挑战,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新一轮课程改革更需要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专业性有新的认识,看到自己作为教师的优势和不足,自觉投身于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

  为此,我同他们一起苦练教学基本功,从简笔画、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等方面入手,力求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以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对于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要认真对待,狠抓细节,把握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对青年教师教的指导,也使我积累了更多的理论经验,提高了教学技能。我们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4

  我于去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上大学的时候我的理想工作就是当一名高中英语老师,为了这个理想,我自学了七年的英语,从没有松懈和放弃过任何能提高和证明自己英语水平的机会,在主修自己本专业的同时参加了山东省高等教育英语专业本科的自学考试,通过了山东省英语口语等级考试三级,希望能在找工作的时候能和正宗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一决高下。经过一番紧张的面试之后,我被通知诸城一中聘了我,上初中时总听老师说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至此我才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内涵。非常感谢诸城一中给了我这个机会,实现了我在大学里一直都有的梦想。真得很感谢!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关怀帮助下,我不仅圆满地完成了一学期的教学任务,还在思想业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半年的教学历程,是忙碌的半年,是充满艰辛的半年,也是收获喜悦的半年,现将有关方面总结如下:

  在教学方面,我认真的备好每一堂课,尽量上好每一节课,仔细的批改作业,争取在四十五分钟里照顾到每个学生,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1、仔细的备好每一节课。

  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在备课中,认真研究教材,把所有的有关本单元的相关习题和参考资料读一遍,力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重点集中在基础知识上,把短语句型以及语法点讲清楚,让学生弄明白。每节课的教案都写详案。想好要说的每句话,然后再去听老教师的课,看看自己备的课是不是对重点把握的很好,还有哪些知识点是备课时漏下的。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英语是一门外语,对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偶尔在课堂上读一些与这堂课所授知识相关的英语电影经典对白给学生听,或者放一段浅显易懂的英语电影对白,比较简单的歌曲给他们练练耳朵,因为我发现学生的英语发音都不太标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自觉地去模仿,去纠正自己发音的兴趣。然后向同学们介绍一些好的英语节目,比如希望英语杂志,动感英语等等,扩大学生们的视野,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了解到其实英语学习无处不在,不只课堂上,课本上才能学到英语。课堂上也尽量说英语,尽量引导学生张口说英语,增强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不同程度的.提高其英语水平。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

  课上经常听写上节课学过的单词,短语和课文当中的重点句子,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下课前收起来批阅,找出听写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让他课间来办公室背诵课文,第二天上课就立即将学生听写的情况反馈到教学中去,公布最高分,表扬成绩好的,激励松懈了学习劲头的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同样的一节课,同样的四十五分钟,却跟成绩好的同学差距那么大,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给他们一种压力,一种紧迫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以后的每节课真的觉得他们学习劲头都很足,真的能感受到那种气氛,他们在互相竞争学到最好。这样有利于学生迅速的纠正自己新知识上的错误,巩固教学效果。

  另外,对于班里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我都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晚自习给他们补习功课,单独给他们安排好学习任务,经常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不要放弃,背不过课文就让他们读给我听,帮他们纠正发音,也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

  4、坚持听课和学习

  刚毕业的毫无教学经验的新老师都要拜师学艺,在拜张萍张老师为师后,感觉就好像一个刚刚学着蹒跚走路的小孩在快要摔倒时突然被大人扶住,被领着继续好好的走好每一步一样,张老师总是毫无保留的把她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传授给我,听完张老师的课后感觉心中非常有数,把从张老师那儿学来的一些小方法和新知识及时运用于下一节课里,课上得很顺手,也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在这里也特别感谢张萍老师对我在教学工作上的指导,我就像是张老师的另一个“老学生”,没有张老师,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教好这帮学生。

  除此之外,每周一次的青年教师培训学习也使我受益匪浅,刚开始带班总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会管理学生哪!郭老师好像看透了青年教师的心思似的,及时地领着大家学习了班主任兵法,让我印象最深,感触最深的一节课是郭老师讲的教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永远属于两大阵营的人,教师一定不能站错阵营,跟学生无限亲近,否则将会被学生所伤,高明的老师任何时候都不会站错阵营,而是会尽量缩短两大阵营的距离,把学生看成亲密的对手。还有郭老师讲到教育学生要攻心为上,对顽劣的学生心罚是最厉害的惩罚,心罚能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能真正的让学生心服口服。另外还学习了给青年教师的九条建议等等,学了好多管理班级的知识,对青年教师来说真的是一场及时雨。通过培训使我学会了更好的管理班级,使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5.见习班主任工作总结

  这学期还担任高一十九班的见习班主任工作,跟着马老师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班级管理方面的经验,还记得那次班会很令人难忘,那次班会的主题是: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爹娘,真的是开到学生心坎里了,使得学生想起了为自己操劳一生的爹娘,让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当中,没有比这个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了。整个班会气氛都很沉闷,学生都沉浸在自责与忏悔中,有的同学还流下了感动得泪水,惭愧的泪水,马老师接着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好好学习,用好成绩回报父母,安慰为自己操劳的父母。班会以一首感恩的心结束了,可以看得出学生们都立即燃起了斗志,鼓足了学习的劲头准备奋力一博。听说有个同学开完班会就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说了一堆感动的话,那家长也为孩子的懂事而觉得安慰了许多。真的打心眼里佩服马老师,对班级管理真的很有一套。能跟着马老师学习当班主任真的感觉很荣幸,在这里对马老师表示感谢。

  来一中工作已接近半年了,这半年是最有意义的半年,因为这不仅是我人生工作旅程的开始,也是我告别学生时代,实现人生角色转变的最具有标志性的半年。由于不是专业出身,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丝毫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教学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扬长避短,争取取得好成绩,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我常对自己说:可能我的业务水平比不上专业人士,可是我可以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来缩短与他们专业人士的距离。七年的自学奋斗已经磨练出了我坚强的毅力,我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放弃与退缩,有的全是挑战和超越,我不是最好的,可我会努力做得更好。

《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5

  《致教师》这本书是由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老师所著,朱老师围绕教师提出的教师关心的重问题和教师成长的关键问题,如“成为教师的理由”“样具备好教师的慧眼”“如何书写教师的生命奇”“怎样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四大方面,为教师一一解惑。当作为新手教师的我阅读了这本书之后,许多原来萦绕于心的困惑在书中得以解答,感觉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在对我谆谆引导,让我拨开迷雾,看清前路。

  在书中朱老师提到新教育教师有三宝,分别是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共同体。这种三专模式来源于国外的三大学派,一是以阅读为基“专业引领”模式,二是以写作为基础的“研究反思模式,三是以同伴互助为基础的“教育生态”模式。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可以来自我培训以实现专业发展。

  首先,专业阅读就是站在了大师的肩膀上前进。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智慧对话,是在向伟大的人请教学习。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会将老师当成百科全书来寻求十万个为什么。在他们看来老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老师的知识面不广就无法及时回应孩子,就会丢失自己的人格魅力所以我们要注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那么我们应该读什么书呢?主要有两大类: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的.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读物和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与学习是不可分割的。怎样才是善于思考呢?主要表现在思维有一定的深度、速度、变通性和创造性。做为教师应该主动锻炼自己的思维,如思维导图法。但最主要的是师生共写随笔,即教师通过教育日记、故事、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使自己更自觉地成长。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能够走得很远。在我们完善自我时,也要看到其他人的闪光点。无论是在哪里,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读书学习、讨论交流、取长补短是非常有益的。而在学校里,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若能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教育生活中去反教育自己,利用教育完善自身,成就自我,那么相信大家都能有所收获。

《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6

  3月12至3月14号参加滨州市体育健康优质课评选,共听19节课。这次学习让我的思路更开阔了,了解课的设计模式,体会到分组评价重要性,这次听课学习成为我教学道路上的指明灯。

  一、思路开阔

  在听课以前,我对健康课的设计仅限于《调节你的情绪》、《预防近视眼》、《禁止吸烟》这三节课。听完课后让我豁然开朗,除此以外还有《感冒与抗生素》、《意志品质和自信心的培养》、《生命,不能删减的旅程》、《勇敢,乐观》、《合理营养与健康》、《紧急事件处理》等等。这些参评教师不仅能设计出来,而且教授的很顺利,学生很喜欢,也学到很到外堂所不能给与的知识,真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在我们学校举行,也让我们学生饱尝一次知识大餐。

  二、同课异构

  关于情绪方面听了有七、八节课,却设计出不同模式,当然教学效果也不同,每节课都有他的.闪光点,都有吸引我们眼球的地方。我也讲过两次关于情绪的课,设计不够深(影响情绪的颜色、味道,讲课老师都设计上,效果很好);花样不够新颖,《我的情绪我做主》里用的“击鼓传花”导的课,讲自我暗示方法时,小组内共同参加“一、二、三,加油”的方式,瞬间气氛上来了,在《快乐学习,轻松考试》里“过障碍”的游戏,很受学生喜爱。在《调节你的情绪》中,“焦点访谈”环节中,学生当记者在班内采访,让学生过一把当记者的瘾。我还了解到:调节情绪的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三、评价效果

  通过听这十几节课发现一点,只要老师设计上分组评价的课,这课堂气氛就很活跃,没有设计这环节的课堂气氛很沉闷,即使老师花很大力气用在调动上,效果很不明显。发个小礼物:一颗小星星、一张小卡片、一个笑脸,却很学生打来很大吸引力。学生踊跃回答,抓住每个挣分的机会,学生跟着老师思路一步步进行下去,教师授课也就轻松多了。在以后教学中,自己也因该多在这方面下功夫,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这次听课学习让我收获很多,除此以外我还获得大量课件,并用于以后教学中,吸取其中的精华,让自己课尽快成长起来!

《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7

  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位挚友,和书交流就是同大师对话。《致教师》一书,让我受益很多,感触颇深。“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

  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书中吴非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人民教师。

  读吴非老师的《致教师》,才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读吴非老师的文章,给予我前所未有的震撼。《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教师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以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的领路人,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在教学中,我很容易“急”,有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每上完一节课,都很希望所有的学生能接受我的观念,都能独立,正确的完成的作业,但往往是事与愿违。于是我就会觉得是他们脑子不开窍。现在想想,我真的是一厢情愿。就连我自己对任何事情也会有自己的思甚至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更何况是学生呢?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

  作为教育者,要有种树人的耐心,在平静中等待。同时,在坚持一碗水端平教育原则下,我们还应个别对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亮点,不要以某一标准去评价,断定一个人的成败,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我们要以同样的眼光对待每个学生。

  对于青年教师,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努力超越,以至拥有精湛的传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负责,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吴非老师的文章,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读了这本书,我知道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

《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8

  最近,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以往,总是觉得这种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太深奥,看得很累但收获甚少。可是,翻开《致青年教师》一书,会发现它的目录很新颖,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话,不禁让我有兴趣继续深入阅读。于是,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浮现在眼前,这些案例都是曾经或者现在正发生在我身边的。捧着这本书,就好似在与一位资深的老教师促膝而谈,让我一下子就把整本书看完了。

  吴非老师主要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理想和素养。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新教师,我边读边对照自己的教育过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和吴老师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吴老师提出的观点,展示的事例,让我牢牢记住在心间。

  读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时候的语文老师。他是一名大学刚刚毕业、长相阳光、性格温柔的男老师,他从不向同学们发脾气,即便大家认为他"好欺负",在他课上行为放肆:有人吃东西,有人睡觉,有人换座位,有人坐地上听课老师也从来不发脾气,只是默默叹气。直到有一天,老师终于爆发了,他居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流泪了,我们都震惊了,一位男老师居然会对着学生流泪。老师说,他把对我们的放纵当成了放松,对我们很无奈。那天老师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后来我们的`语文课堂焕然一新,再也不是从前的杂乱无章。这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不正是吴老师所说的: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利于他们人性的苏醒。倘若你竭力掩饰,有可能会被学生误认作是冷漠,也有可能会让敏感的学生也去学习克制和忍耐。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面前吧!

  作为老师,我们还应该珍视自己的专业。在我的身边,很多老师都很珍视自己的专业,他们从自己的学科中获得教学的乐趣,也获得生活的乐趣。因为教师这份职业可以让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满足。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学生前面的道路。我们想要当这盏不灭的灯,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如果这是一桶几十年不变的水,那必将是一桶死水.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须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