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4-02-26 07:33:4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会计电算化的心得体会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会计电算化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会计电算化的心得体会

会计电算化的心得体会1

  在现在互联网下科技环境的新时期,我国会计环境展现出了新的特征:

  第一,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从会计角度出发,电子商务活动的繁荣电商会计的形成。随着虚拟公司与网上银行的崛起,“电子货币”支付成为信息时代的商务砥柱。

  第二,大数据时代,为了挖掘有价值的会计数据,新兴的云计算开始应用于会计行业。在互联网的云计算等科学技术影响下,中国环境也随着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中国企业能与全球消费者、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之间沟通交流,许多跨国公司向客户公司传递信息时都使用网络技术发送财务报告,这使得会计日益国际化。

  第三,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也对会计发展产生影响,环境保护的责任就是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工业化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得可持续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这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需要企业为环境保护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者,也应该勇于承担对环境的社会责任,对环境社会责任的承担则对会计发展中的会计制度、会计方法以及会计实务等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APEC”会议对环境也提上日程,而且“十三五”计划的实施也使得会计发展日渐完善,对会计要求更高,使得现在会计的发展逐渐与环境保护责任相关。

  综上所述,会计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但无论什么因素影响会计的发展都必然会使得会计环境得到净化,会计也会不断趋于完善,成为企业管理下最有利的工具之一。在科技的.作用下,会计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而会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使得科技的发展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

  上个世纪70代中后期,我国会计电算化刚刚开始出现,由于思想保守并且创新意识不强,很多企业对会计电算化都采取观望的态度。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很多企业也都比较陌生。但时至今日,在历经三十年的磨练后,从单一到全面,由简单到复杂,我国财务管理系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的会计体系和财务管理体系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会计电算化不仅实现了企业信息的有效互通,还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大面积普及会计电算化是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第一,当今社会信息化飞速发展,对科技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功能不断强大,会计电算化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会计系统功能和模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意义上的人工记账、算账、报账、核账,以及对既有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早已不跟不上第二代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信息化的时代步伐。当下的会计电算化已经不仅仅能停留在计算机代替人工作业的层面上,在其强大的运算功能和信息交互技术的基础上,同时大幅降低了会计人员劳动强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数据进行简短的分析,有效地提高了数据的整备能力,保证了会计核算工作的高质量。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强心针和助推器。应该说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领导更快速地作出决策的必然要求,为企业日常管理提供了诸多便利。

  第二、我国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常态是打破垄断、改变观念、与时俱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统筹兼顾、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管理者和领导层要及时了解企业各部门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改善就必须实行会计电算化,这有利于提高效率,并且真实透明的反映企业自身的管理状态。实行会计电算化,不仅可以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还能进一步合理调配资源,提高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第一,缺乏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我国很多企业的会计管理部门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上财政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并未及时和有效的制定有关会计电算化实施的政策和制度,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被削弱。其实,这都是目光短浅的表现。会计电算化不仅能将会计从业人员从繁琐的报账、记账、算账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得会计人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市场分析、成本控制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同时还能够为企业决策人员提供精确可靠的数据参考,保证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企业提高运作效率,并且使得很多会计工作透明化、精确化。但是,由于整体上缺乏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和对会计电算化未来趋势的准确定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第二,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与维护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但是系统操作和维护难度也给操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我国对会计软件的使用还没有建立一个很完善的法规制度,许多单位也没有这个意识去自觉的完善公司内部各项与电算化相关的管理规章,我国会计电算化还存在着许多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现象,这些种种原因都制约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程。

  第三,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发展需要企业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其基本操作有更加专业性的认识,对会计专业人员的电算化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我国企业会计相关人员的新的挑战。我国信息化迅猛发展,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就要对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和知识普及当成重点工作来抓,尤其企事业单位,应该将会计电算化培训作为常态化工作来抓,杜绝一些地方为了应付检查,以突击的方式去完成会计电算化培训等工作,这样类似的行为造成了很多企业没有对电算化更深层的功能进行挖掘,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这些都是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储备不足造成的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缓慢。

  三、加快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有效对策分析

  第一,针对缺乏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正确认识这点,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起步相对较晚,许多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里面并没有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加以重视,所以我们应该从思想观念入手,加强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类似的措施:其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关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讲座和培训课堂,尤其加强对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培训,让企事业单位领导层、管理层和财会人员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其二,我国政府机关财政部门应该发挥市场监管者和制度制定者的作用,充分发挥自身宏观管理的职能,制定会计电算化培训考试制度和对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水平要求的政策,从根本上加强人们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第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与维护需要会计电算化配套的法律、法规,要逐渐完善会计软件使用的法规制度,并加强企事业单位内部有关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完善。要保证会计电算化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和违章必究。通过外部的完善相关立法和内部的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通过外部的立法对于违反相关法律和规范的财会人员和财务软件商家等给予相应的处罚,进一步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通过内部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完善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使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向完整统一、具有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会计电算化的心得体会2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也是深圳会计改革的需要。深圳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场,也为会计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深圳会计制度改革目标之一是要逐步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会计改革要运用辩证法,具一定的超前意识。”这无疑对特区的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打破传统的会计格局,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会计理念,以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的会计业务取代传统手工记账的会计核算方式是必然趋势。

  一、深圳市实行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分析

  (一)深圳市实行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1.领导高度重视及特区具备便利条件。在深圳市科技工作会议上,市领导提出要“切实把特区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推进电算化顺利进行的有力支持,同时市民的科技意识日趋浓厚,这也为电算化的普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深圳作为全国三大软件基地之一,对软件的新成果等也十分重视,在高新技术成果与产品展览会上,深圳邀请了多家内地公司展出了会计电算化的软硬件成果;特区会计制度的改革也为深圳全面推行会计电算化做了良好的铺垫。

  2.改革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记账的验收方式。各级财政部门是参与组织单位甩账验收的主管部门,随着实行会计电算化单位数量的增加,财政部门工作人员数量十分有限,难以承受大量甩账验收工作。在此情况下,财政部门于1996年采用了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他中介机构参与单位会计电算化验收的工作方式,在减轻财政部门工作压力的同时,也提高了验收工作的质量,效果显著。

  3.率先完善我国会计电算化资格体系。20xx年10月份,原深圳市财政局创建了高级会计电算化水平考试,填补了实际当中我国会计电算化水平考试体系缺少高级会计电算化的空白,从而完善了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资格体系。

  4.应用普及、处理规范、转变职能。深圳市的会计电算化相对于全国其他地方而言起步较早,且已得到良好的推广。单位应用财务软件的水平较高,各种财务软件的核算功能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及决策分析功能在实践中逐步加强。

  规范化的会计基础工作及数据处理的程序化,为会计信息处理的规范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会计工作电算化将会计人员从繁杂的手工记账中解放出来,让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变事后核算为事前预测、决策和事中控制,更好地发挥会计人员的作用,有利于实现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根本转变。

  (二)深圳市财政委员会会计电算化实行情况分析

  1.切换软件,统一平台。深圳市财政委员会于20xx年成功将非税收入、援建资金、政府采购资金等账套切换至金财工程核心业务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原有软件单机核算带来的诸多问题。金财工程核心业务系统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在用友软件公司及中科软公司等强大的技术支持下,系统功能更加全面,管理更加科学,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各个账套在统一的平台中独立运作,但在授权不同用户使用下可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同时能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报表、账簿等形式的多样化。

  2.操作简便,效率提高。账务处理系统是会计核算的核心,也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各个会计岗位将原始数据集中输入系统,系统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审核并记账后根据所需信息由系统自动生成各类报表,改变了原来需人工将数据导入预先设计的报表固定格式中,多次复核才可制成报表的状况,整个账务处理过程呈现一体化;系统对数据的核算实现自动化、准确化、科学化及全面化,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和及时性,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3.联机操作,信息共享。在同一平台下,同一用户可在不同账套间进行切换,不同的授权用户可随时获取所需的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及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账务系统与其他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除了共享编码方案、会计科目等基础数据外,还可向其他系统读取数据及传递数据等,真正实现了数出一门、数据共享。

  (三)深圳市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不足

  1.重视会计核算功能,忽视会计管理决策功能。完整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及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管理会计电算化可利用财务会计电算化提供的数据、资料,再结合其他数据形成管理数据库,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分析计算后形成有用的预测、决策依据。但一直以来,会计工作侧重于事后核算,事前的分析预测及事中的控制却得不到重视,尚未实现真正的`会计电算化。目前,深圳市对于管理会计的可操作性及规范性仍未有相关规定,管理会计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2.财务软件的局限性限制了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等,对会计信息系统一体化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国内包括在深圳市财务软件公司数量众多,但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即使在同一行业各单位使用的也不尽相同。不同软件的数据格式、接口标准、模块划分等的不一致,导致数据查询不便、数据在软件间的转移无法实现,同时也不利于监管部门的财务检查、资金监管等;财务软件多侧重于会计核实方面,而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预算、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功能仍未完善,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多数财务软件在会计数据的安全性方面仍未采取有效措施,系统一旦出现问题,数据安全将受到威胁。  3.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电算化下的会计人员除了要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外,还需具备一定水平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包括处理基本业务核算工作的能力及掌握一般性故障的排除、纠错方法等;开发人员除了熟练掌握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外,还应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熟悉会计数据流程等。因此,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素质,更新其所学知识,以满足电算化会计发展的需要,这是会计电算化下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二、深圳市会计电算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1.会计电算化将向“核算、管理及决策一体化”发展。目前的会计电算化主要以会计核算职能为主,多数只是对手工记账的代替。会计核算是会计管理、分析、预测及决策等的重要前提,随着现代化管理的多样性及竞争的日益激烈化,会计电算化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计核算阶段,而需向更高层次发展,会计核算职能将被突破,会计电算化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这是深圳市会计电算化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软件开发方面,应站在数据高度共享及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的角度进行开发,软件应具有事前预测及决策,事中规划及控制,事后核算及分析一体化的功能,从而为深圳市会计电算化工作从核算系统向管理、决策信息系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2.会计软件标准将得到统一及规范。市场需要标准,标准规范市场。会计信息化市场迫切需要标准的统一。但在短期内,完全依靠市场行为实现标准的统一是不显示的。因此,目前通过政府主导行业标准,并由多家龙头企业参与,才有可能实现标准的统一。同时,随着法律法规手段等的进一步完善,提高软件质量管理及加强商家售后服务,最终实现会计软件的标准化,不同软件间能实现无缝对接,从而提高会计软件的质量。

  3.会计电算化将造就复合型人才。会计电算化离不开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推动企事业单位等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构筑统一的会计信息平台等,都需要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因此,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网络技术、融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及培养都将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贯彻人本战略,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普及信息技术及电子商务知识,为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做好铺垫。④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精通会计业务知识及数据处理流程。作为会计人员,需精通会计业务,熟练运用会计知识,熟悉会计电算化账务数据的处理流程及各个功能模块数据的传递关系,否则,会计电算化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核算型会计软件,通常由账务处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成本核算等子系统构成,每

  子系统由各个模块构成。会计人员通过模块操作,实现记录会计事项、加工会计数据,最终为决策者提供会计信息,而实现这些操作也要求会计人员需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掌握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保障软件使用安全。会计电算化下的计算机人员也需熟悉会计数据的处理流程,会计软件的安装、管理及数据备份等工作,能正确判断计算机的故障原因;熟练运用工具软件如杀毒软件等以保障会计数据的安全。

会计电算化的心得体会3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处理从手工发展到电算化是会计操作技术和信息处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对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提出一系列新的课题,使传统会计格局逐渐被打破,新的会计思想和理论逐渐确立,从而在推动会计自身发展和变革的同时,也促进电算化会计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特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是指应用电子技术对会计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替代部分在手工会计下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以电子计算机为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电算化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下用人工来记录和处理数据。

  2.数据处理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复杂化。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3.数据处理自动化,帐务处理一体化。整个帐务处理过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4.信息处理规范化,会计存储磁性化。在电算化系统中,各种会计数据以文件的形式组织,并以电信号和磁信号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的内外存储器中,磁性介质成为保存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主要载体。

  5.具有选择判断及做出合理决定的逻辑功能。系统设计与开发中的各种数学、运筹学、决策论等方法的运用,增强了系统的预测和决策功能。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

  会计集中核算是融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开始采用这种模式,其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在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情况下,它实行财务集中管理、统一开设账户、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收付资金、统一调配资金的管理形式。单位所有开支在单位领导审核批准的基础上,再经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后入账,从而保证了各预算单位开支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为了加强会计核算、管理与监控,防止财政资金被截留、浪费等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其特点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管理、控制的手段看,突破了过去管理模式中仅仅着眼于会计人员进行评价的局限性,实现了由人治到法治、由管人到管人与管账相统一的转变。过去,各单位财务由领导说了算,会计人员作为所在单位的一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及领导压力,往往不能保证在会计监督中不偏不倚,严格按财经法规办理经济业务。有时为防备审计,还会实施“技术性粉饰”,造成假账的产生。现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领导会计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经常事先主动向核算中心咨询会计处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及授权范围。对支出审批更谨慎、态度更认真。

  2.从管理的层次看,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减少了中间层次,有利于信息的及时沟通,有利于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过去上级对一二级报销核算单位的财务控制主要是年终审计,决算审计,属于事后监督,时效性不足。出现了问题再来纠正,成本和效果均不理想。现在核算中心可及时掌握各单位财务数据,有条件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会计信息的获取,交换及利用方便及时,为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及科学决策提供了条件。

  3.从运行成本看,实行财务集中核算,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财务人员,降低政府行政成本。而且核算中心实行统一账户,便于统一调度资金,盘活了财政资金的库外沉淀。如过去对预算外资金,先要存入专户,使用时再申报计划,然后由预算外转入单位支出户开支。不仅过程烦琐,而且也降低了资金的利用效率。现在变成系统内划拨,工资直达个人账户,政府采购款直达商品、劳务供应商,高效快捷。

  4.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得以加强。现在会计核算中心一般在财政主管部门领导下工作,实施了电算化核算。不论管理的软硬件条件均与原单个核算单位不能同日而语。使现代化办公信息模式得以实施。

  三、电算化会计对会计集中核算的影响

  1.提高了会计集中核算的效率,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电算化会计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工具,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提高了会计集中核算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时,计算机的使用,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重的会计核算和数据转抄中解放出来,其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2.促进会计集中核算职能的转变,引发了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提高了会计人员素质。电算化会计下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电算化会计下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会计专业人员不但要精通本专业,还要熟悉计算机,具有上机处理基本业务核算工作的能力,掌握一般性故障排除方法和纠错方法;计算机专业人员除应有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财会专业知识,了解会计核算工作,通晓会计数据流程。他们都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电算化会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

  3.引起会计工作组织方式和会计人员分工与职能的变化。电算化会计采取对数据编码的方式进行信息处理,是以数据的不同形态为主要依据来组织会计工作,改变了手工会计以会计事项性质为依据组织会计工作的做法。相应地,手工会计下会计工作按职能组进行分工的做法,也被电算化会计划分为数据(信息)收集、凭证编码、数据录入和处理、系统维护等专业组的做法所代替。

  4.改变了会计信息处理和使用的方式和方法。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的代码化、程序化和自动化,是对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本质变革,这一变革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等只能在月末进行的做法和限制。

  总之,电算化不仅引起了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内在的变化,改变了系统的职能,同时也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电算化会计与会计集中核算未来发展趋势展

  电算化会计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

  1.电算化会计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化、智能化。由于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人才,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且具有较高的成本,因此为小企业及个体经济提供信息服务的专业部门(类似于目前的记账)将会逐渐出现。此外,随着智能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也会朝着智能化发展。

  如何完善会计集中核算这种新兴的制度,与会计电算化更好的结合,使其向更合理,更科学的方面转变。建立科学的会计集中核算体制尤为重要。

  (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会计核算中心是集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机构,必须按照“管理不越位、监督不缺位、服务要到位”的指导思想,加强各项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监督有力。需要健全的制度主要包括:机构设置;资金管理范围;会计核算形式;备用金管理制度;人员素质控制制度;会计档案保管制度。

  (2)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各核算单位财务管理的定位。现阶段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依据的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监督”相分离的原则,同时也要与会计电算化很好地结合起来。会计核算中心的重点是行使日常的核算和监督职能,但参与各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资金筹集、正确执行财政部门批准的经费预算和财务计划、财产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办法、业务计划的制定、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等职能不变。

会计电算化的心得体会4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特

  1.以电子计算机为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电算化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下用人工来记录和处理数据。

  2.数据处理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复杂化。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3.数据处理自动化,账务处理一体化。整个账务处理过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4.信息处理规范化,会计存储磁性化。在电算化系统中,各种会计数据以文件的形式组织,并以电信号和磁信号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的内外存储器中,磁性介质成为保存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主要载体。

  5.具有选择判断及做出合理决定的逻辑功能。系统设计与开发中的各种数学、运筹学、决策论等方法的运用,增强了系统的预测和决策功能。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

  1.从管理、控制的手段看,突破了过去管理模式中仅仅着眼于会计人员进行评价的局限性,实现了由人治到法治、由管人到管人与管账相统一的转变。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领导会计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经常事先主动向核算中心咨询会计处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及授权范围。对支出审批更谨慎、态度更认真。

  2.从管理的层次看,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减少了中间层次,有利于信息的及时沟通,有利于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核算中心可及时掌握各单位财务数据,有条件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会计信息的获取,交换及利用方便及时,为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及科学决策提供了条件。

  3.从运行成本看,实行财务集中核算,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财务人员,降低政府行政成本。而且核算中心实行统一账户,便于统一调度资金,盘活了财政资金的库外沉淀。如过去对预算外资金,先要存入专户,使用时再申报计划,然后由预算外转入单位支出户开支。不仅过程烦琐,而且也降低了资金的利用效率。现在变成系统内划拨,工资直达个人账户,政府采购款直达商品、劳务供应商,高效快捷。

  4.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得以加强。现在会计核算中心一般在财政主管部门领导下工作,实施了电算化核算。不论管理的软硬件条件均与原单个核算单位不能同日而语。使现代化办公信息模式得以实施。

  三、电算化会计对会计集中核算的影响

  1.提高了会计集中核算的效率,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电算化会计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工具,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提高了会计集中核算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时,计算机的使用,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重的会计核算和数据转抄中解放出来,其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2.促进会计集中核算职能的转变,引发了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提高了会计人员素质。电算化会计下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使会计人员有更多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电算化会计下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会计专业人员不但要精通本专业,还要熟悉计算机,具有上机处理基本业务核算工作能力,掌握一般性故障排除方法和纠错方法;计算机专业人员除应有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财会专业知识,了解会计核算工作,通晓会计数据流程。他们都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电算化会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

  3.引起会计工作组织方式和会计人员分工与职能的变化。电算化会计采取对数据编码的方式进行信息处理,是以数据的不同形态为主要依据来组织会计工作,改变了手工会计以会计事项性质为依据组织会计工作的做法。相应地,手工会计下会计工作按职能组进行分工的做法,也被电算化会计划分为数据(信息)收集、凭证编码、数据录入和处理、系统维护等专业组的做法所代替。

  4.改变了会计信息处理和使用的方式和方法。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的代码化、程序化和自动化,是对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本质变革,这一变革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等只能在月末进行的做法和限制。

  四、电算化会计与会计集中核算未来发展趋势展

  1.电算化会计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化、智能化。如何完善会计集中核算这种新兴的制度,与会计电算化更好的结合,使其向更合理,更科学的方面转变。建立科学的会计集中核算体制尤为重要。

  (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会计核算中心是集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机构,必须按照“管理不越位、监督不缺位、服务要到位”的指导思想,加强各项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监督有力。需要健全的制度主要包括:机构设置;资金管理范围;会计核算形式;备用金管理制度;人员素质控制制度;会计档案保管制度。

会计电算化的心得体会5

  会计电算化就是在会计工作中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方式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并代替人对会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分析、预测及对经济活动的决策。

  作为企业,都将经济效益视为自己的生命线,经济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作为内部控制主要手段之一的会计则与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计的产生是基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会计的发展是讲求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经济效益的衡量要借助于会计,经济效益的最佳化需要会计为其服务,二者是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1]。要提高经济效益,要适应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必须首先实现在经济生活中处于重要地位的会计工作现代化,“技术性是会计的主要属性,而会计技术性的发展,必须倚仗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 [2]

  一、计算机在中国会计工作中的发展与应用

  把电子计算机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在中国是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的,起步较晚,但起步以后发展很快,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1.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初期,企事业单位都是使用自己开发、适合自己使用的专用软件。在这个发展阶段中,虽然我们经过逐步摸索,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适于中国当时企事业单位管理上需求的会计信息系统,但由于当时开发设计人员稀缺,会计电算化推进非常缓慢,十多年,真正开发建成并投入使用会计信息系统并不多。

  2.为了克服前一阶段使用专用软件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家开发、多家使用的通用化、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设想。1988年8月在吉林市召开了“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会上提出了实现会计软件通用化的几项措施,不久按此方案开发设计出了一批适用于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的通用化会计软件,并相继组建了几百家专门开发与营销通用化、商品化会计软件的专业公司,形成了庞大的会计软件市场,从而中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到目前已有几百万家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使用了计算机,使广大财会人员从烦琐的抄写计算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为加强财会管理,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3.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发的、以事后核算为主要内容的会计软件,已不能适应管理上的需求,开发和运用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和分析功能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势在必行。为此,在1996年4月北京召开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研讨会”上,与会者一致同意,在进一步提高中国“核算型”会计软件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中国“管理型”会计软件,并就开发和运用“管理型”会计软件中的'各个方面提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从此中国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和运用“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会计电算化――时展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由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记账、算账、报账、查账以及部分需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过程。会计使用电子计算机,使其在经济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会计电算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电子计算机以极高速度处理会计数据,手工方式几个人几天的核算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用很短时间就可以完成,大大地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因而可以确保会计核算的及时性。

  2.保证了会计核算的正确性。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计算精度高,只要按程序正确输入数据,很少引起错误。而在手工方式下,由于重复登记工作较多,难免发生各种差错。使用电子计算机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性。

  3.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会计职能,主要包括对经济活动的反映和监督。由于电子计算机能以极密集的方式存储会计信息,使反映过去和保持记忆的这种记录功能大大提高,可以随时向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丰富的会计信息。并使财务人员从传统的事前记账、算账、报账转变为有效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等管理活动,全面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4.会计电算化能有效地防止造假作弊现象的发生。符合国家规定的会计软件,都具有可靠性、安全性、保密性。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工作性质设置相应权限,增设密码,相互牵制。财务人员只能使用,不能篡改其程序,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真实、准确、安全、可靠。

  它的使用,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会计电算化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数据高度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编制报表简单、数据分析准确等特点,核算手段和财务管理决策的现代化使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会计信息更准确、更及时,提高了会计分析决策能力,为管理者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更好地实现其参与管理、决策的职能。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时展的要求。

  三、会计电算化――21世纪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能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从而增强决策有用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会计电算化也随之迅猛发展。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实现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对推动会计工作和更好地为经济管理服务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会计电算化发更为迅速。尽管会计电算化取得了长足进展。但随中国经济与国际大市场的接轨,尤其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显著,对经济的制约与影响越来越大。在会计电算化发展较快的大城市也是问题多多,更不必说众多刚刚起步的中小城市。

  1.会计电算化的软件不能让人满意。会计电算化软件绝大多数都只是考虑如何把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搞好,而没有考虑应怎样更方便,更快捷地为财政、审计、银行、税务等与会计紧密相关的管理部门和金融部门提供资料;还有一些会计软件,存在着适应性差、应变能力不够强等问题。

  2.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严重不足,长期以来会计电算化人才不足的问题一直是制约着会计电算化的关键问题,在中小城市大多数财会人员只是会一点点使用知识,更谈不上对会计软件的维护,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在贫困地区的某些县、乡,更把微机看的如“庞然大物”。虽然有不少部门组织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同单位日常事务、个人精力、等因素的制约,总体素质仍不是很高。在这个问题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进程更是缓慢。尽管微机被搬进了单位的财会室,也只是摆设,成了人们开心逗乐的工具。形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有二:(1)由于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有偏差,有的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为了减轻会计人员的手工劳动,把会计人员从烦琐的、大量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也有的认为会计电算化既花精力,又花资金,作用不大,就那几笔业务,得不偿失;还有的认为会计电算化是个发展方向,等大家用了以后再说,而对能提高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这一作用没有引起重视。由于存在着以上偏见,从而产生对电算化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够,在行动上持消极态度,导致对此项工作不重视和人员不培训及经费的不投入。(2)在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用人制度的弊端,会计人员终身制,老会计多适应传统的手工记账,文化底子差、不懂微机、学又吃不得苦,混混退休了,他们尽力回避此问题,致使微机只是一个玩具而已,既浪费了财力,又没有得到人才。在这一点上,河南省灵宝市西阎乡,工作人员人人精通业务,个个操作熟练,全乡会计电算化步入了正轨。像这样的乡镇能实现会计电算化,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究其原因:我觉得,这与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西阎乡的领导对全乡人员坚持每周二、周四晚上组织工作人员对财务法规制度、会计专业和计算机知识进行集中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经过3个月的强化培训,使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大大提高。从而实现了会计电算化[3]。

  3.会计电算化涉及范围的局限性。目前,中国会计电算化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还没有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还不是完整的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完整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应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会计学家余绪缨教授在《管理会计》一书中指出:“一个企业通常只有一个基本的信息收集、加工系统,这就是以财务会计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加工系统,管理会计并不和财务会计相平行另搞一套。管理会计一方面充分利用财务会计记账、算账提供的资料,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从财务会计基本信息系统之外取得有关信息,根据管理上的要求进行加工计算,借以为管理上提供各种有用的资料。因此,可以说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同源分流的。” [4]而中国目前充其量90%以上是财务会计电算化,而电算化的水平又参差不齐。至于管理会计电算化更是凤毛麟角,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这方面更是问题重重、效率低、制度不健全,使我们与国外同等企业增加了机会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四、EPR系统: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电算化会计系统实现了从记账凭证到会计报表编制全过程的自动化。但现行的电算化会计系统是基于手工会计业务流程的会计系统,并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我们认为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应是中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在MRP(制造资源计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ERP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运营流程看做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它的目标是充分协调企业内外部资源,确立企业全面竞争优势。ERP系统是个较完整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分销、制造、会计。质量控制、售后服务、人力资源、运输管理等子系统。ERP系统由于各不同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而将整个系统连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信息高度集成,实时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为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ERP系统不仅反映货币计量信息,而且反映非货币信息;不仅强调信息的可靠性,而且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ERP系统体现了先进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管理思想,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因此,我们认为它是中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5]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不断加强和改进会计电算工作。

  五、加强和改进会计电算工作的具体措施

  1.在发达地区电算化水平较高的企事业单位,加快开发管理会计软件的步伐,使之与财务会计软件融为一体,实现全面会计电算化,从而引导会计电算化由核算模式向管转变。使ERP系统应用到实际中来,为提高企业经效益、行政单位的办事效率服务。

  2.在中小城市,贫困县、乡应转变观念,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和意义,营造一个全社会都关心、支持、普及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良好氛围。要使单位领导和财会人员转变观念,让他们了解到会计电算化能使广大的财会人员从烦琐劳动中解放出来,还可以及时的系统的全面的反馈会计信息,有利于单位领导的决策,促使他们增加对会计电算化的投入促进其发展。

  3.针对会计电算化人员严重的不足,本人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对现有财会人员的在职培训。中国大多数财会人员过去一直从事手工会计核算,财会知识比较全面,技术比较娴熟。会计电算化普及以后,应重点培训他们计算机操作的技能,培训的模式可以先从计算机基础知识人手,然后逐渐向纵深发展。二是对院校专业结构的调整。目前中国财经高等院校和大部分综合类高等院校、成人高校和新兴的职业技术学院都开设有计算机专业和财会专业。但从横向上看,这两个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还存在着“单打一”的现象;从纵向上看,课程的深度,尤其是计算机知识和财会知识的结合程度比较肤浅,学财会的学生仅仅掌握数据库的操作和简单的凭证输入及报表编制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从将来培养高级会计软件工程人员的角度出发,计算机和财会专业应互相渗透、互相兼容,让学生“两条腿”跑步,使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档次都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中国的会计电算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问题还很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还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21世纪的会计电算化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会计电算化的心得体会6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处理从手工发展到电算化是会计操作技术和信息处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对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提出一系列新的课题,使传统会计格局逐渐被打破,新的会计思想和理论逐渐确立,从而在推动会计自身发展和变革的同时,也促进电算化会计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特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是指应用电子技术对会计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替代部分在手工会计下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以电子计算机为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电算化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下用人工来记录和处理数据。

  2.数据处理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复杂化。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3.数据处理自动化,帐务处理一体化。整个帐务处理过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4.信息处理规范化,会计存储磁性化。在电算化系统中,各种会计数据以文件的形式组织,并以电信号和磁信号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的内外存储器中,磁性介质成为保存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主要载体。

  5.具有选择判断及做出合理决定的逻辑功能。系统设计与开发中的各种数学、运筹学、决策论等方法的运用,增强了系统的预测和决策功能。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

  会计集中核算是融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开始采用这种模式,其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在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情况下,它实行财务集中管理、统一开设账户、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收付资金、统一调配资金的管理形式。单位所有开支在单位领导审核批准的基础上,再经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后入账,从而保证了各预算单位开支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为了加强会计核算、管理与监控,防止财政资金被截留、浪费等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其特点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管理、控制的手段看,突破了过去管理模式中仅仅着眼于会计人员进行评价的局限性,实现了由人治到法治、由管人到管人与管账相统一的转变。过去,各单位财务由领导说了算,会计人员作为所在单位的一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及领导压力,往往不能保证在会计监督中不偏不倚,严格按财经法规办理经济业务。有时为防备审计,还会实施“技术性粉饰”,造成假账的产生。现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领导会计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经常事先主动向核算中心咨询会计处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及授权范围。对支出审批更谨慎、态度更认真。

  2.从管理的层次看,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减少了中间层次,有利于信息的及时沟通,有利于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过去上级对一二级报销核算单位的财务控制主要是年终审计,决算审计,属于事后监督,时效性不足。出现了问题再来纠正,成本和效果均不理想。现在核算中心可及时掌握各单位财务数据,有条件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会计信息的获取,交换及利用方便及时,为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及科学决策提供了条件。

  3.从运行成本看,实行财务集中核算,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财务人员,降低政府行政成本。而且核算中心实行统一账户,便于统一调度资金,盘活了财政资金的库外沉淀。如过去对预算外资金,先要存入专户,使用时再申报计划,然后由预算外转入单位支出户开支。不仅过程烦琐,而且也降低了资金的利用效率。现在变成系统内划拨,工资直达个人账户,政府采购款直达商品、劳务供应商,高效快捷。转贴于

  4.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得以加强。现在会计核算中心一般在财政主管部门领导下工作,实施了电算化核算。不论管理的软硬件条件均与原单个核算单位不能同日而语。使现代化办公信息模式得以实施。

  三、电算化会计对会计集中核算的影响

  1.提高了会计集中核算的效率,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电算化会计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工具,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提高了会计集中核算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时,计算机的使用,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重的会计核算和数据转抄中解放出来,其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2.促进会计集中核算职能的转变,引发了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提高了会计人员素质。电算化会计下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电算化会计下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会计专业人员不但要精通本专业,还要熟悉计算机,具有上机处理基本业务核算工作的能力,掌握一般性故障排除方法和纠错方法;计算机专业人员除应有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财会专业知识,了解会计核算工作,通晓会计数据流程。他们都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电算化会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

  3.引起会计工作组织方式和会计人员分工与职能的变化。电算化会计采取对数据编码的方式进行信息处理,是以数据的不同形态为主要依据来组织会计工作,改变了手工会计以会计事项性质为依据组织会计工作的做法。相应地,手工会计下会计工作按职能组进行分工的做法,也被电算化会计划分为数据(信息)收集、凭证编码、数据录入和处理、系统维护等专业组的做法所代替。

  4.改变了会计信息处理和使用的方式和方法。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的代码化、程序化和自动化,是对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本质变革,这一变革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等只能在月末进行的做法和限制。

  总之,电算化不仅引起了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内在的变化,改变了系统的职能,同时也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电算化会计与会计集中核算未来发展趋势展

  电算化会计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

  1.电算化会计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化、智能化。由于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人才,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且具有较高的成本,因此为小企业及个体经济提供信息服务的专业部门(类似于目前的记账)将会逐渐出现。此外,随着智能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也会朝着智能化发展。

  如何完善会计集中核算这种新兴的制度,与会计电算化更好的结合,使其向更合理,更科学的方面转变。建立科学的会计集中核算体制尤为重要。

  (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会计核算中心是集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机构,必须按照“管理不越位、监督不缺位、服务要到位”的指导思想,加强各项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监督有力。需要健全的制度主要包括:机构设置;资金管理范围;会计核算形式;备用金管理制度;人员素质控制制度;会计档案保管制度。

  (2)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各核算单位财务管理的定位。现阶段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依据的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监督”相分离的原则,同时也要与会计电算化很好地结合起来。会计核算中心的重点是行使日常的核算和监督职能,但参与各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资金筹集、正确执行财政部门批准的经费预算和财务计划、财产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办法、业务计划的制定、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等职能不变。

会计电算化的心得体会7

  (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知不足

  ①管理层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都很看重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甚至将其化作重点议事日程。正因如此,我国的管账电算化才得以发展。但由于管帐电算化的专业性特色,期望一切管理层对管帐电算化都有全部、深化的了解又是过于理想化的。不少的高层管理者都认为,只要在财务工作中提供完整的计算机硬件设施以及自己开发和购入一套软件就完成了。但是这远远不足,对于管账电算化工作的后期管理、软件的更新、全面推广等都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无论是策略的计划、安排、设置还是落实方面,都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

  ②会计人员关于管帐电算化,许多管帐人员本身也存在着很大的知道误区。在实施电算化的前期,最为浅显的说法就是完成管帐上机操作,这从很大意义上阐明仅仅将管帐电算化视作了由手艺记账演的方法化为计算机记账的方法,仅仅是记账方法的转变,从而使管帐电算化作业的起点不高,这种知道上的误区导致了对管帐电算化作业浅尝辄止,没有充分利用管帐电算化的优势表现管帐手艺处理方法下无法比拟的效果和功用。

  (2)缺乏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的专业人才管帐电算化是计算机在管帐范畴的充分运用,是计算机常识与管帐常识的高度交融,这就需求管帐人员一并具有适当的计算机常识和管帐专业特长,但在目前的管帐电算化实践中,管帐人员兼具这些常识的份额还适当低。管帐电算化除触及计算机和管帐知识以外,还很多触及法令、外语、经济、金融、行政管理等多个范畴方面的知识,某些经过管账电算化教育的人,即使在计算机以及管账工作都很熟悉,但在其他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这也限制了管账电算化的发展,使得它在计划中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

  (3)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信息存在安全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的大范围普及。为企业带来的商机逐渐增多,但在网络财务方面还是以数据安全问题为核心。管账电算化里有相关规定,即相应部门必须要每日备份两层数据,且分配给不同的人来管理。可是,在实际生活当中,一些单位并没有按规定将其落实在工作中,也没有及时打印并按规则保管凭据和账簿,致使电脑一旦呈现毛病或磁性介质损坏时,有些管帐材料就会丢掉,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

  (4)会计电算化重视账务处理忽视管理应用管帐电算化的运用能够极大地表现电子核算机的核算与剖析功用,但是,由于受中国传统的手工管帐工作的影响,主要是过后核算的影响,中国实施管帐电算化的单位大多存在着注重报账功用忽略办理功用的现象。通过对如今的中小型企业的管账电算化的情况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管账电算化仅仅只进行记账和算账工作,而没有将它使用在活动的各个方面,也没有起到以下作用1、办理猜测;2、剖析功用。

  (5)中小企业购买的软件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如今,不少的企业都在使用友、金蝶、安易软件,对其他企业的通用软件提出了疑问,有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十分重视软件功能的强大以及界面的华丽因素,使得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软件购买成本和经历,而有些功能又是企业根本用不到的,这就造成了一定的浪费。而某些通用软件的安装以及调整的方式都十分杂乱,使得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一系列繁琐和延误等问题。

  二、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对策

  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介入与否都能够对管账电算化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即使管账工作被管理者视为重点,但是,由于他们的的对电算化工作的认知程度不高以及理解不足等,使得工作无法顺利开展。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管账电算化正逐步向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管账电算化的技术的革新以及现代化的趋势都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潮流,也是管账工作的必然方向。管帐人员是管帐电算化作业的主体。直接影响着管帐电算化作业展开作用的好坏,需求我们尤其注重,并作好充沛的思想准备。管帐电算化完成后,需求财政部分进行全部财政核算,加大参加单位内部运营管理的力度,由曩昔管帐部分仅仅反映财政状况、供给财政信息,转化为推进运营和参加决议计划。这就需求财政部分能够全部、及时、精确地供给管帐信息,进步管帐人员的素质,推进管帐作业的规范化。尤其是目前新制度、新原则不断地推出,愈加需求广人管帐人员加强学习、承受训练、更新常识,坚守原则,变成一支高素质的'管帐团队。所以,中小企业的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工作者都应该紧随时代步伐,强化对电算化的认识,以便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

  1.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和业务素质

  要对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的操作水平进行有效提高,有必要大力加强人才训练的力度。特别是要训练必定数量的复合型人才,即在财政以及计算机方面都有一定基础的人,重点关注这一方面的问题,让管账工作者按时进行培训,传授相关知识和经验,顺应数字化新时代的潮流。无论是自选开发或许采购软件,都需要装备既懂计算机又了解财会事务的专门人才,他们既要可以参与体系规划的开发,又要负责体系运转的一些保护作业,使电算化管帐信息体系的一般保护作业可以由企业自己处置,确保管帐电算化作业的顺利进行。

  2.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1)加强会计基础治理工作管理的基础主要指有一套相对全部、标准的管理准则和办法,以及较完好的标准化的数据。管帐根底作业主要指管帐准则是不是健全,核算规程是不是标准,根底数据是不是准确、完好等,这是搞好电算化作业的重要确保。

  (2)分工明确,落实岗位受会计电算化功能的集中,有必要拟定相应的安排和管理操控准则,明确责任分工,点击操控进行加强。管帐工作岗位可分为根本管帐岗位和电算化管帐岗位。根本管帐岗位与原手艺体系根本坚持不变。电算化岗位通常可分为体系管理、体系操作、凭据审阅、体系维护等,这些岗位也能够由根本管帐岗位的管帐职工来兼任,但有必要对职权不相容的岗位进行明确分工,不得兼任,以确保各岗位职工要坚持相对安稳。

  (3)强化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公司应根据电算化管帐档案的特点,做好管帐材料的搜集、保留和调用等方面的作业。财政部分关于已输出的磁性介质上的管帐材料必须及时在其表面粘贴标签,制定工作人员进行保存和按时检查、拷贝,无论是记账档案的借出还是归还都要有完整的办理手续。

  3.组织岗位培训,取得技术支持

  (1)要成为会计和计算机知识复合型人才企业在电算化方面的工作人员一般仅仅只会计算机的开启和财务软件的控制,但在计算机的软硬件方面,他们的掌握程度并不高,当计算机发生故障或界面发生改变的时候,他们就束手无策。因此,管帐电算化应从各方面需求管帐人员进一步提高本身本质,更新常识结构,一方面是为了参加企业的管理,要更多地运营管理常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把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常识,确保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顺利进行。各个企业要对管账工作人员的管账电算化知识进行普及,掌握计算机领先的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企业的高效率管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要成为会计和管理复合型人才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各大专科院校设立管帐电算化专业以及在财会专业当中附加计算机编程和维护等课程,使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也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进行合理制定,注重效率,按照不同的需求以及内容来对各类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4.开发适应于中小企业的会计软件

  管帐信息数据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科学性,以及相关体系资源、资金、产业物资等各方面的安全。管帐信息的安全更是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的关键,是管帐信息体系安全的中心,是管帐监督的安全保证。因而数据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为了防止虚假信息的出现,这当中也会涉及到有密算法以及密钥等,最基础的就是对数据的保密工作。备份不仅在网络体系硬件毛病或人为失误时起到维护效果,也在入侵者非授权拜访或对网络进犯及损坏数据完整性时起到维护效果。

  (1)硬件的风险防范建立比较完善的办公环境,一方面可以防止发生自然灾害时的损害,另一方面也可以消除因为企业的用水系统出现问题产生的后果;计算机机房必须要保证清洁、干燥以及防火、防辐射等恒温需求;计算机机房的进出门口都要设立报警措施,如条件允许,则设置更高一级的保安密码锁。

  (2)完善会计软件的功能IT部门应该对软件工作进行强化,开发能够满足公司需求的通用会计软件,这样,才能让企业的会计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管帐办理软件开发人员应该细心研讨国外优异的财政办理软件,吸收并消化其领先的办理思维和设计思路,从而进行对办公软件的开发。对于现已使用中的管帐软件,存在的经过数据库体系直接删改数据这一疑问,一个有用的解决方法就是在使用体系中设置文件修正查看机制,另一个解决方法是采取对比安全的数据库体系开发渠道,充分利用体系自身供给的安全措施对数据加以维护。对于比较安全的会计管理计软件而言,应该对软件系统的数据文件进行加密,可以分别对整个数据库加密、某组记录加密、甚至是某些字段或者某些重要数据进行加密。

会计电算化的心得体会8

  一、当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目前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理念狭隘,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明显侧重于会计核算功能,受课时的约束教师一般只能讲授总账、薪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常规财务模块,而对供应链模块只字不提,严重忽视了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现实需求和会计参与管理的职能;在实践环节训练内容单一,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学生只能熟悉财务软件的简单操作并简单处理会计基本业务,遇到复杂些的会计跨年度问题或与销售采购相关的问题就不知所措,这说明学生知识面偏窄,实践技能不高。2.目前会计电算化课程侧重于纯理论或软件操作的讲授加演示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缺少参与和主动思考,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训环节也较为封闭,仍然是单机操作,一个学生从头到尾独自完成应由多个岗位完成的任务,学生根本不能体会会计各个岗位的职能要点和岗位分工的重要性。也造成了学生对财务和业务流程及内部控制问题缺乏了解。3.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践环境与企业实务环境的差异较大,实践教学环境相对封闭,局限于教材中现成的理论和实训资料,师生没有机会接触真实的一手资料,无法从社会实践中吸纳新方法、新知识和新理念。不走产学结合道路,不接触企事业单位和软件开发商,无异于闭门造车,所学所教的内容永远落后于企业的实际需要。4.目前会计电算化课程理论课程统一都是卷面考试,实训课程也是根据完成进度评分,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来说,评估方法显得陈旧,不能对学生软件操作和电算化财务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能掌握程度作出客观的评价,也无法真实反应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体现会计电算化教学主体性、个性化、开放性、系统性的'几点建议

  1.充实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系统性。首先,设置跨年度账务核算月份。高校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普遍都以一个月的会计业务为对象,这就造成学生对跨越会计年度的核算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因此应该将核算月份增加到11、12和1月份,使我们的实践更加接近企业的实际。其次,增加供应链的教学内容。当前我们的软件教学主要侧重于总账、固定资产、薪资管理、应收应付等财务链的教学,而忽视了供应链的教学,随着现代企业信息化的加强以及对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要求,仅仅掌握财务链的学生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因此,我们应增加供应链的教学内容,同时重视供应链和财务链的有机结合,使我们的学生能熟悉企业整个销的核算过程。最后,增加财务管理方面的教学内容。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我们的会计已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核算型会计,还产生出了财务分析、经营预测、投资决策等财务管理方面的职能。因此,我们在进行电算化教学时,不能只局限于账务处理,还应当适当增加财务管理范畴的高层次实践教学内容,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财务人。2.教学动态互补,落实学生主体性。教师如果只依据教材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进行师生互动,适当穿插一些现实案例教学,如在介绍某些模块原理并演示后,以某公司实施的成功或失败作为案例,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原因和提出纠正措施,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也可让学生收集案例,对未知领域提出探索思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以任务为导向,分岗位操作,让学生深入企业现实操作环境,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实训后总结经常会出现的错误和造成的后续问题,并叙述是如何解决的。3.加强校企合作,注重教学开放性,首先,应打破过去学校闭门造车的教学模式,应积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打造会计电算化实践基地。引进优秀的企业财会人员为学生开展讲座和企业实践指导,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案例和操作指导;尽可能联系企业实习岗位,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使其了解企业的实际核算环境和业务流程,从而缩小学校教学和企业实际工作的差距。其次,为避免老师教授知识与现实工作脱节,应加强会计电算化老师的培训,学校应加强与软件公司的合作,选派有代表性的教师参加软件的各种培训及会议,也可定期选派教师到软件公司进行学习锻炼,实际参与会计电算化项目的实施工作,提高教师的软件实际应用能力及后台管理能力。激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收集仿真教学资料,以便老师更好的服务于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4.优化考核方式,提升考评个性化。传统的卷面考试已经不能适应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学生的评价要求,优化考核方式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在线答题评分和成果汇报评价相结合。首先学校可以加强和软件供应商的合作,争取能够获得软件公司长期的技术支持并使用其开发的考试平台,让会计电算化课程实现在线答题,电脑评分。或者由学校定制开发专门针对所有实践课程的考试平台,会计电算化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收集和编制实际工作案例资料和具有一定的仿真性、连续性和代表性考题和评分点,充实考试平台资料库。这样的考核方式能及时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在会计软件的操作过程中,学生总会碰到很多错误从而导致后续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够反思错误产生的原因,以总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无疑将大大提升学生对软件和电算化会计工作流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所以在完成任务后,可以通过个人或小组汇报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由教师总评值得借鉴之处和点出需要完善的地方供学生参考。这样评价过程,既肯定了学生的成绩,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会计电算化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会计电算化心得体会04-21

会计电算化实训心得体会10-12

会计电算化实习报告09-26

电算化会计实习报告02-23

会计电算化实习心得04-21

会计电算化工作总结04-21

会计电算化学生实习报告08-29

会计电算化实习报告最新11-20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习报告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