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

时间:2022-07-25 10:00:40 成语 我要投稿

成语典故大全

成语典故大全1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伤逝》:“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程炎震注云:“《晋书·玉衍传》取此,云衍尝丧幼子。盖以万年十九卒,不得云孩抱中物也。”余嘉锡案:“今《晋书·王衍传》作‘衍尝丧幼子,山简吊之’。吴士鉴注曰:“王戎丧子,年已十九,不得云孩抱中物。《世说》误衍作戎,合为一事。”

  释义用法

  王戎 (一说应为王衍)幼子夭折,山简前往吊唁,见王戎非常悲痛,就说,一个怀抱之中的小孩子,何至于此? 王戎回答:“世上最重感情的正是我们这样的人。后用此典表现人情感专注丰富,多指自己或自己一类的.人。

  用典形式

  【情所钟】 宋·苏轼:“况复情所钟,感慨萃中年。”宋·陆游:“人生真与梦何校,我辈故应情所钟。”

  【情钟甚】 明·高启:“劝君不用情钟甚,即是当年未有时。”

  【我辈钟情】 明·唐寅:“莫道无情何必尔? 自缘我辈正钟情。”

  【我辈情钟】 宋·苏轼:“我辈情钟,古来谁似龙山宴。”宋·范成大:“我辈情钟,匆匆相见,一笑真难得。”宋·姜特立:“我辈情钟君漫与,为云为雨应难据。”

  【钟情我辈】 清·王夫之:“钟情我辈聊如此,瞥眼他生固不争。”

  【情之所钟】 宋·陆游:“情之所 钟在我曹,莫倚心肠如铁石。”

  【情钟吾辈】 宋·陆游:“自古情钟在吾辈,尊前莫怪泪沾衣。”

  【情钟我辈】 宋·苏轼:“生死犹如臂屈伸,情钟我辈一酸辛。”元·耶律楚材:“寥落龙沙寄此生,情钟我辈岂无情。”

  【忘情岂我辈】 宋·杨万里:“忘情岂我辈,能禁秋兴悲。”

成语典故大全2

  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逸望,真后来之秀。”

  释义:“秀”,优秀的意思,表示后辈中的优秀者。这则成语也称“后起之秀”。

  故事:东晋时,王忱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才气,很受亲友的'推祟。他的舅父范宁,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对王忱也很器重,有著名文士拜访,他总让王忱到场接待。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张玄。舅舅要他俩交谈交谈。张玄早就听说王忱志趣不凡,很想与他谈谈。他年龄比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给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着等候。不料,王忱见张玄这等模样,看不上眼。也默默坐着,一言不发。张玄见他这样,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对坐了一会,怏怏不乐地离去。事后,范宁责备王忱说:“张玄是吴中的优秀人才,你为什么不好好与他谈谈?”王忱傲慢地回答说:“他要是真心想和我来往,完全可以来找我谈谈嘛。”范宁听了这话,倒反而称赞起外甥来了:“你这样风流俊逸,真是后来的优秀人才。”玉忱笑着回答说:“没有您这样的舅舅,哪来我这样的外甥?”

成语典故大全3

  宋弘是光武帝刘秀的大司空(主监察),为人正直。

  一次刘秀身边需要一位博学的人,宋弘就推荐了桓谭。后来宋弘发现桓谭老是给刘秀弹奏郑国的靡靡之音,立即把桓谭叫来,责备他。后来宋弘又向刘秀谢罪,说:“我原想让桓谭忠心辅佐王室,可是现在整个朝廷都爱听郑国的亡国之音,希望治我的罪。”刘秀就把桓谭免职了。

  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死了丈夫,刘秀希望她从满朝文武中再选一位丈夫。湖阳公主说:“满朝大臣中,宋弘的才貌和品行最好。”于是刘秀召见宋弘,说:“俗话说,一个人地位高了,就要改交富有的朋友;发了财了就要另娶妻子,这可是人之常情啊!”宋弘说:“我听说,一个人在贫贱时交的`朋友是不能忘记的;与自己共患难的妻子是不能抛弃的。(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和湖阳公主只好打消了念头。

  (出《后汉书》卷二十六)

成语典故大全4

  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赵匡胤与汉高祖和明太祖大杀功臣的行为相较,被视为宽和的典范。

  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还在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杯酒释兵权”做为一个成语,逐步引申为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在结束五代十国局面的过程中,北宋统治者着重考虑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使唐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跋扈局面不再继续出现;二是如何使赵宋王朝长期巩固下去,不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末,宋太祖平定李筠及李重进叛乱后的一天,召见赵普问道:“为什么从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十二君,争战无休无止?我要从此息灭天下之兵,建国家长久之计,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赵普精通治道,对这些问题也早有所考虑,听了太祖的发问,他便说这个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治理的办法也没有奇巧可施,只要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赵普的话还没说完,宋太祖就连声说:“你不用再说了,我全明白了”。

  于是一个重建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计划就这样酝酿出来,并逐步付诸实施了。在北宋中央集权方面,最重要的是兵权,也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范浚在《五代论》中指出:“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这些话揭示了唐末五代以来,在政治局面变换中,兵权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从小军官到殿前都点检,又从殿前都点检跃上皇帝宝座的赵匡胤,十分懂得军事力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宋朝一建立,他就吸取后周灭亡的教训,加强了对禁军的控制。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太祖鉴于当时已控制局势,就着手陆续采取了一些措施,把殿前都点检镇宁军节度使慕容延钊罢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罢为成德节度使。因为殿前都点检是宋太祖黄袍加身前担任过的职务,从此不再设置。由石守信接替韩令坤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起初太祖以石守信等人都是自己的故友,并不介意,赵普就向他数次进言说:“臣也不担心他们会背叛陛下,但是如果他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万一有作孽之人拥戴他们,他们能够自主吗”?这些话实际上是提醒宋太祖,要他记住陈桥兵变的事件,避免类似的事件重演。果然宋太祖采取措施要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成语典故大全5

  典源出处

  《战国策 ·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涕出?’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于庭,辟人于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魏王曰:‘误! 有是心也,何不相告也?’于是布令于四境之内曰:‘有敢言美人者族。’”

  释义用法

  龙阳君是魏王嬖幸的内宠。有一次因钓鱼有感于自己以后可能会象得到大鱼后要抛弃前所得的.小鱼那样被抛弃,而流泪泣下。后用此典表示感叹恩宠衰退,而被抛弃的苦衷。

  用典形式

  【前鱼】 南朝梁·刘孝威:“后薪随复炽,前鱼谁复怜?”

  【龙阳恨】 唐·李贺:“詹子情无限,龙阳恨有余。”

  【泣前鱼】 南朝齐·陆厥:“子瑕矫后驾,安陵泣前鱼。”宋·黄庭坚:“安知冶容子,红袖泣前鱼。”清 ·王夫之:“同彼柔曼子,犹知泣前鱼。”

  【泣船鱼】 唐·长孙左辅:“重远岂能惭沼鹄,弃前方见泣船鱼。”

  【弃鱼感泪】 明 ·高启:“弃鱼感泪多,当熊惭力弱。”

  【安陵与龙阳】 魏·阮籍:“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

  【怀猜非后钓】 梁·简文帝:“怀猜非后钓,密爱似前车。”

  【娈童泣垂钓】 南朝梁 ·何逊:“娈童泣垂钓,妖姬哭荡舟。”

成语典故大全6

  典源出处

  南朝宋·何法盛 《晋中兴书》:“王尼洛阳倾覆,避乱江夏。王澄时为荆州刺史,见尼欣然,厚供给之。尼常叹:‘沧海横流无安处。’早丧妇,止有一息,不用居宅,惟畜露车,牛一乘,每行辄使儿御,诣人,暮则宿车上,无有定处。” 《晋书 ·王尼传》亦载,文略有不同。晋·范宁 《春秋谷梁传序》:“孔子睹沧海之横流,乃喟然而叹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疏:“百姓散乱似水横流,今以为沧海是水之大者,沧海横流,喻害万物之大,犹言在上残虐之深也。”晋·葛洪 《抱朴子·正郭》:“虽在原陆,犹恐沧海横流,吾其鱼也,况可冒冲风而乘奔波乎?”一般称引王尼事。

  释义用法

  王尼避乱江夏,行止只有一牛车,随处停宿,无有定处,常感叹: 沧海横流无安处。后以此典表现时世动乱,不得安居。

  用典形式

  【横流】 清 ·黄遵宪:“横流何处安身好,从子商量抱膝吟。”

  【王尼车】 清·丘逢甲:“横流无地可安居,身愧王尼尚有车。”

  【王尼叹】 清 ·顾炎武:“诸公莫效王尼叹,随处容身足草庐。”

  【沧海横流】 宋·陆游:“沧海横流何日定,古人复起欲谁归?”金 ·元好问:“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清 ·王士禛:“曾闻碧血裹朝衣,沧海横流万事非。”

  【海内横流】 宋 ·陆游:“海内横流日,吾犹及建炎。”

  【满地横流】 清·丘逢甲:“熏天宝气功名贱,满地横流道路难。”

  【横流沧海】 清·丘逢甲:“横流沧海无安处,故国青山有梦思。”

成语典故大全7

  成语名称:逐鹿中原

  成语拼音:zhú lù zhōng yuán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争夺天下。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动宾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逐:追赶;鹿:比喻政权。指群雄并起,在中原争夺天下。

  成语来源: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成语造句: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95回:“止于雄长一方,不日便当逐鹿中原。”

  逐鹿中原的成语故事

  齐王韩信的'谋士蒯通见韩信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就劝韩信背叛刘邦,自带队伍去与刘邦争天下。可韩信不听他的建议。刘邦打败项羽后,由吕后矫诏设计擒住了韩信,说韩信谋反,一心要除掉他。韩信受刑前后悔极了,说:“我当初不听蒯通之言才会有今天!”杀了韩信后,刘邦下令抓来蒯通,也要治他的罪。临刑前,刘邦说:“你让韩信背叛我,我今天就杀了你,有什么话要说吗?”蒯通一点也不害怕,十分平静地说:“狗都知道要忠实于自己的主人,我那时是韩信的手下,当然不会忠实于你。再者,秦朝已近颓势,天下英雄并起,都在追逐秦朝之政权,谁力量大就会得到它。与你争夺天下的人力量不够才会失败,如果你要杀我那就杀吧。”刘邦听后,觉得蒯通很有胆识,十分欣赏他,就把他放了。

  逐字开头的成语

  逐鹿中原

  包含有逐字的成语

  夸父逐日 舍本逐末 逐鹿中原 人面逐高

成语典故大全8

  拼音:jiě yī tuī shí

  解释: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推食解衣、助人为乐、慷慨解囊

  详细释义

  典源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

  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徵其兵击楚。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译文

  汉四年,韩信降服且平定了整个齐国。派人向汉王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反复无常,南面的边境与楚国交界,不设立一个暂时代理的王来镇抚,局势一定不能稳定。为有利于当前的局势,希望允许我暂时代理齐王。”正当这时,楚军在荥阳紧紧地围困着汉王,韩信的使者到了,汉王打开书信一看,勃然大怒,骂道:“我在这儿被围困,日夜盼着你来帮助我,你却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汉王的脚,凑近汉王的耳朵说:“目前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趁机册立他为王,很好地待他,让他自己镇守齐国。不然可能发生变乱。”汉王醒悟,又故意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就派遣张良前往,册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军队攻打楚军。楚军失去龙且后,项王害怕了,派盱眙人武涉前往规劝齐王韩信说:“……您和项王有旧交情,为什么不反汉与楚联和,三分天下自立为王呢?如今,放过这个时机,必然要站到汉王一边攻打项王,一个聪明睿智的人,难道应该这样做吗?”韩信辞谢说:“我侍奉项王,官不过郎中,职位不过是个持戟的卫士,言不听,计不用,所以我背楚归汉。汉王授予我上将军的印信,给我几万人马,脱下他身上的.衣服给我穿,把好食物让给我吃,言听计用,所以我才能够到今天这个样子。人家对我亲近、信赖,我背叛他不吉祥,即使到死也不变心。希望您替我辞谢项王的盛情!”

  释义

  韩信说刘邦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自己吃,形容刘邦对自己热情关怀。“解衣推食”就是由“解衣衣我,推食食我”简化而来,用来形容对别人极为关怀。

  用典示例《陈书·华皎传》:“时兵荒之后,百姓饥馑,皎解衣推食,多少必均,因稍擢为暨阳、山阳二县令。”

  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陆羽》:“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2回:“幸得遇了他,不但解衣推食,并且那一处不受他的教导。”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小生飘蓬浪迹,幸蒙令尊一见如故,解衣推食,恩已过甚。”

  相关故事

  楚汉相争时,汉军大将韩信奉汉王刘邦之命,率军攻打齐王田广,消灭了田广和前来增援的楚军大将龙且。西楚霸王项羽见韩信占领齐地,就派一名叫武涉的人去劝说韩信,让他脱离汉王,自立为王。韩信拒绝说:“汉王不仅重用我,封我为大将军,让我指挥几万人的大军,而且还非常关心我,‘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把衣服脱给我穿,把食物让给我吃)。我怎能背叛他呢?”

  “解衣推食”即由“解衣衣我,推食食我”简化而来,用来形容对别人极为关怀。

成语典故大全9

  【成语】鹿裘不完

  【读音】lù qiú bù wán

  【释义】比喻检朴节俭。

  【出自】《汉书·虞延传》:“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

  【成语典故】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扌干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迁南阳太守。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成语典故大全10

  李代桃僵

  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后人把乐府诗分为十二类,《相和乐歌辞》便为其中一类,原本是民间歌谣。而这辞里有一名篇《鸡鸣》,讲述了汉朝望族盛衰无常的生活现状。

  当时社会太平,一片繁荣昌盛,却一种怪现象,出身卑微的人一旦得了势,就马上成为显赫一时的皇亲国戚。但是他们作威作福,最后不得不沦为刀下亡魂。

  传说有兄弟五人,均为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偶然他们得到了皇帝的常识,当上了侍中郎。从此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成了钟鸣鼎食之家。

  所住宅第,黄金雕花的阁门,屋顶琉璃黄瓦,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真仿佛仙子所居。厅堂之上,各种精致的酒樽应有尽有。他们可以彻夜狂欢,酒酣耳热之时,还有美丽的女乐工奏乐助兴。在后花园的池塘之内,三十六对鸳鸯调情戏水,好不尽兴。

  后来,五兄弟有人犯了罪,一朝成了阶下囚,不得不受刑。这时其他兄弟各扫自家门前雪,毫不惦念手足之情,互相倾扎,丑态百出。

  为此,百姓间流传着一首歌谣:“兄弟五人,皆为侍中郎,五日一时来,观者满路旁。黄金络马头,颎颎何惶惶。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人们借此叹息:井边之桃树与李树相依为伴,虫蛀桃树,往往李树代桃树受蛀而枯萎僵死。李树尚能够以身代为提醒,他们兄弟之情谊连李树不如!

成语典故大全11

  这个成语来源于北朝.无名氏《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是我国古代的一首民歌,诗中叙述的是我国古代一位智勇双全的孝顺女孩代父从军的经过。

  在古代,有个姑娘名叫花木兰,他的父亲原是朝廷的武将,后来年纪大了,退休在家。花木兰小时候,曾经跟父亲习武,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有一年,国家发生战争,朝廷征召民众出来为国家效力,花木兰的父亲也在被征召之列。花木兰看到父亲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而弟弟年龄还小,不能代父从军,于是就想自已女扮男装,代父亲前去从军。

  她把自已的想法给父母说了,她的父亲起先坚决不肯,但后来被她的孝心所感动,并且一时之间也无法可想,最后终于同意了。

  花木兰辞别了父母亲,随着大军辗转到边疆去作战。她虽然是个女子,但武艺高强,反应灵敏,聪明机智,在战场上表现得十分英勇,屡次建立了奇功。这样经过十年的苦战,花木兰终于和她的战友们一起打败了敌人,凯旋荣归。

  因为在战场漫长的.战争中,花木兰的功劳最大,皇上在奖励有功人员时,一定要封花木兰为兵部尚书。可是,她却再三辞谢,说:“谢谢皇上的恩典,但我不想做兵部尚书,只求皇上赐给一匹千里马,让我早日回家和父母团圆。”

  不久,花木兰如愿以偿回到家里。当她脱下战袍,重新穿上女装时,她那些一起征战多年的伙伴才大吃一惊地说:“同行十二年,竟然不知木兰是女郎!”

  这首诗的最后几句用比兴的手法写道:“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以分不出兔的雌雄,来比喻穿上了战袍,分不出男女,分辨不出木兰是男的还是女的。

成语典故大全12

  典源出处

  南朝梁 ·何逊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一作 《咏早梅》) 诗:“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注:“逊为建安王水曹,王刺扬州,逊廨舍有梅花一株,日吟咏其下,赋诗云云。后居洛思之,再请其任,抵扬州,花方盛开,逊对花彷徨,终日不能去。”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释义用法

  南朝梁何逊曾作建安王水曹,在扬州有咏早梅诗。唐朝时杜甫有咏梅诗,首句为“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后以此典咏梅。

  用典形式

  【官梅】 宋 ·苏轼:“何逊扬州又几年,官梅诗兴故依然。”

  【东阁梅】 宋 ·范成大:“何须东阁梅,悠然自诗思。”

  【何郎花】 宋 ·周密:“宝屑无痕,生香有韵,消得何郎花恼。”

  【风流何郎】 宋 ·赵以夫:“风流旧日何郎,想依然林壑。”

  【东阁官梅】 宋 ·张元干:“遮莫胡僧问劫灰,且陪东阁赋官梅。”

  【东阁诗兴】 宋 ·张炎:“东阁漫撩诗兴,料西湖树老,难认和靖。”

  【何逊梅花】 宋 ·陆游:“莫愁艇子急冲雨,何逊梅花频倚阑。”

  【何逊渐老】 宋 ·姜燮:“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扬州何逊】 宋 ·苏轼:“扬州何逊吟情苦,不枉清香与破愁。”

  【东阁赋梅花】 元 · 萨都拉:“地僻民安业,官清县少衙。江南贤令尹,东阁赋梅花。”

  【何郎旧池阁】 清 · 梁启超:“鸾笺罢写,闲煞何郎旧池阁。”

  【何逊守扬州】 清 ·龚自珍:“我替梅花深颂祷,明年何逊守扬州。”

成语典故大全13

  只不如胡卢蹄每日相逐趁,到能够吃肥羊饮巨觥,得便宜是好好先生。

  释义讥讽不分是非,不敢得罪他人,只求相安无事的人。

  故事:刘备投奔荆州牧刘表后,深感要扩大自己的力量,必须得到有智谋的人辅佐。他听说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在襄阳地区很有声望,特地去拜访他,请教他对天下大势的看法。就在这次会见中,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两个俊杰,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庞统。后来,这两人都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司马徽善于识别人才,但由于当时社会斗争相当复杂,他自己却经常装糊涂,从来不说别人的短处,不管是好是歹,他总是回答“好”。日子久了,他也就成为“好好先生”。二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那人问他近来身体是否安好。司马徽回答说:“好”。又有一天,他的一位朋友前来拜访,伤心地谈起了自己的儿子死了。不料,司马徽听了竟说:“太好”。他的妻子等朋友走后责备他说:“人家以为你是有德行的人,所以直言相告。哪里有听别人说儿子死了,反而说好的?”司马徽回答说:“好啊,你的话也是太好。”妻子听了,弄得哭笑不得。

成语典故大全14

  是指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成语典故大全15

  典源出处

  《水经注·谷水注》引《晋中州记》 曰:“惠帝为太子,出闻虾蟆声,问人为是官虾蟆私虾蟆,侍臣贾胤对曰:‘在官地为官虾蟆,在私地为私虾蟆,令曰:‘若官虾蟆可给廪。’” 《晋书·惠帝纪》:“帝又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

  释义用法

  晋惠帝昏庸无能,不知世事,为太子时,听见蛙鸣,问是官蛙私蛙,侍臣只好说,在官地是官蛙,在私地是私蛙。后以此典咏蛙。

  用典形式

  【私蛙】 宋 ·陆游:“聊将枕流耳,静听属私蛙。”

  【官蛙】 清·王夫之:“高纬暂时称狗脚,刘聪依额派官蛙。”

  【问蛙声】 宋·陆游:“闲绕长堤逐萤火,戏临荒沼问蛙声。”

  【问蛙鸣】 清·归庄:“执卷大都忘马足,游园亦解问蛙鸣。”

  【官池蛙】 宋·黄庭坚:“譬如官池蛙,谁能问公私。”

  【公私鸣蛙】 明 ·于谦:“得失纷纷随梦蝶,公私扰扰付鸣蛙。”

  【鸣蛙不属官】 宋·陆游:“心如老马虽知路,身似鸣蛙不属官。”

  【莫问官私地】 明 ·高启:“莫问官私地,聊占水旱年。”

【成语典故】相关文章:

成语典故07-20

指鹿为马成语典故08-19

刻舟求剑成语典故08-20

成语典故:鸟尽弓藏07-16

成语典故素材07-08

成语典故赏析04-18

成语典故:气壮山河01-24

成语典故简短故事02-21

关于摧枯拉朽的成语典故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