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处的幸福》读后感

时间:2022-02-28 17:24:1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恰到好处的幸福》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恰到好处的幸福》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恰到好处的幸福》读后感

《恰到好处的幸福》读后感1

  去年央视“你幸福吗?”栏目调查中,引发了一场舆论狂欢。“你幸福吗?”“我姓曾”、“我耳朵不好”、“我不姓福”……千奇百怪的回答、被调侃、被争议、被反思。然而有个回答,让你听到了一种清新、简单的声音,让你听到了普通大众对幸福的理解——“每天把该做的事做完之后,舒舒服服地玩就是幸福”——多好、多简单啊。

  有人会问,幸福究竟是什么?也许幸福是一缕久违的阳光;也许幸福是一个定义;也许幸福是一根棒棒糖;也许……总而言之,幸福就是暖暖的,甜甜的。而恰到好处的幸福,就是一种艺术与哲学的结晶体。就如75%的酒精可以破坏细菌的膜,药水渗透到内里去,整个细菌就被杀死了。浓度更高的酒精,飞快地把细菌外膜凝固了,就像砌起一道墙,反倒阻止了药液进一步渗透到细菌内部,杀不死细菌,有些东西,并不是越浓越好,要恰到好处。它代表的豁达和淡然,是幸福门前的长廊。轻轻走过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书中提到的两个字,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我们所缺乏的。那就是“真诚”二字。

  “真诚”二字,有一种岩石般的纹理和坚定,不风化,不流失,不油腻,爽洁清晰反射着钢蓝色的金属光泽。

  “真诚”是一种勇敢的生活态度,它是我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真诚不虚张声势、狐假虎威。它似乎因清澈透明而软弱无力,但它其实是强韧而富有弹性的,使我们简洁明快、干爽清正。

  “真诚”是一门艺术,有一个执行的程序,这就是真善美。真诚可以分解为真实和坦诚,它本身是很有力量的,起码比虚伪有力量,不怕对证盘查,经得起推敲和考验……

  “真诚”是有层次的。可以分为建设性和破坏性两种。每个人要更多更丰富地向这个并不美好的世界,贡献我们建设性的真诚。

  我们要以自己的真实面目示人,没有必要取悦他人,没有必要委屈自己。经常会听到别人说这个人刚进公司的时候还是勤勤恳恳的,几天后就变得懒懒散散,丝毫没有一个做员工的样子。可见,虚伪自能短暂地掩盖自己的缺点,迟早,这个缺点会暴露出来,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何为恰到好处的幸福的基础之上,我开始审视自己所收获到的幸福。我知道,幸福是一种付出之后的满足;我懂得幸福是一种分享过后的喜悦;我明白,幸福是一种知足常乐的感觉。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更多的任务就是学习,但学习也不乏幸福感的存在。在和同学共同完成任务时,你会感到幸福;在你遇到困难时,同学的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激励的眼神,你会感到幸福;在你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后,听到一句简单的“谢谢”你也会感到幸福、生活中简简单单的感受,简简单单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丝一缕,一点一滴,那就是幸福。

  成长的路上,虽然漫长,却需要且行且珍惜。但我相信,只要有了对幸福的渴望,对幸福的认知,懂得恰到好处的幸福,我们所迈出的每一步,所经历过的每一件事,所听到的每一句话都必然会收获到幸福!

《恰到好处的幸福》读后感2

  这次假期在旅游途中,认识了一位小男孩,爸爸妈妈都喊他暖暖,这样的名字不多见,我没有问名字的来由,自己寻思着父母的用意,是希望孩子懂事一点,做事暖人心一点吗?在我的教学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学生,虽然中国教育的大环境是需要成绩优异的人脱颖而出,但是在大家一起修学的路上,也不乏一些成绩普通,却深得老师同学喜欢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到底是在怎样的家庭中成长,见到过多少世面,最终在一个几十人的班级里与众不同呢?人生路漫漫,离开小学,他们又会遇到什么人,面对怎样的'人生呢?

  回到家后,我翻开了毕淑敏的《恰到好处的幸福》,书上有这么一段话,“幸福是一种心的富足,不以物质的多寡来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爱的感受。……”到底什么是恰到好处的幸福呢?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简单来讲也许就是快乐地生活吧。在书中,我渐渐找到了答案。

  当我们在忙碌、亦或是悠闲的生活中,我们经常被提醒,提醒出门带伞、提醒防贼防盗,提醒各种可能发生的事儿,有的甚至根本不会发生。我们对不可知的灾难总是警觉,而我们却太忽视提醒幸福,幸福出现的时候我们甚至都不曾好好珍惜。于是,我反思,我有没有忽略过幸福。是的,我有,我曾经忽略过幸福。在潘瑜老师分享的教学日记中,提到了有次暴雨,大早上,蔡妈就发消息给她,告诉她上班路上哪一段被淹了,提醒她要绕路而行。这样暖暖的消息我在班级群里也看到了,自己也补充了一条及时路况,而在收发讯息时,我都不曾提醒自己,这就是幸福,这样的幸福来得迅速而又朴素。直到听到潘老师的发言,我才意识到曾经那个暴雨的早上,我是多么的幸福,那一条简单的讯息包含着幸福的味道。我实在太需要提高对幸福的敏感度了。

  我在学校有个小家,快乐的四(2)班,那三十二个孩子经常围绕在我身旁,“黑板需要擦吗?”“我来和你一起擦窗吧。”“现在需要我帮忙吗?”“没关系的。”等等等等,这样简单而朴实的话每天都会出现在教室里,有时我会感动,有时却又多此一举的担心这个小家伙到底想要干嘛。看着粗枝大叶的小尉,会主动承担责任,那多交的一元钱始终让我记忆深刻。活动积极分子小张为了班级荣誉竟然在报了4*100后还要报名200米,因为这个项目是我们班女生的弱项,这场运动会下来她有多累。小刘看到同学脚受伤,无法完成接力赛后,主动愿意替同学上场,我们不怕输,我们有强有力的凝聚力。挑食小王子每次和我换菜时,都会给我再留点,一开始,我还想着,嘿,小家伙,分明是想少吃点啊。可是最后我却惨败,一次偶然他说出了心里话,“给老师留点吃吃嘛”。当时我有多暗自惭愧,也只有自己知道了。这样一个个简单而又真实的小事不停上演,他们是由幸福乔装打扮而来,他们悄悄地降临,又悄悄地离开。

  我会告诉我自己:我很幸福,因为我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我很幸福,因为我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和朋友;我很幸福,因为我有一群可爱的学生;我很幸福,因为我有一群与我一起携手共进的家长朋友们;我很幸福,因为我有爱我的家人。原来,幸福离我很近。谢谢你们,我很幸福。

《恰到好处的幸福》读后感3

  幸福是什么?在《恰到好处的幸福》中有说明:它是人在某种状况下体内分泌一种东西而产生的一种舒适惬意的感受。人在吃饭的时候,那种东西就会分泌,因此吃完饭以后心情大多是舒适的,而人在生活中的情感,也会促使这正东西的分泌合成。

  说是“人生苦短”,其实不然,上帝就是怕我们在这人生种种苦难中禁受不住,于是,给予我们幸福的希望,让我们在苦难中不失信念地去寻找幸福,这便是生命的力量。这种幸福是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的,然而如今,现代社会有幸福感的人渐渐变少了,我觉得这是社会自身引起的。

  例如世界上有“天才”,也有“庸才”,然而,从某种角度上看,其实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天才。假如比尔·盖茨生活在几千年前,那么他永远将成为一个“庸才”,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也没有他的成功,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发明计算机。去观察身边的人,也许在班里有一位同学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是他体育出奇得棒,也许一个年年考段一的人,他就是一个音痴……是的,每个人都可以在某方面成为“天才”,而在某方面却是个“庸才”,然而有些被认定为“庸才”的人,只是他“天才”的方面还没有找到而已,也许那些人生在一千年以后,就是个举世闻名的人才了,所以,每一个人活着都应该相信自己,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就算是双胞胎,他们也会有差别,做到扬长避短,就有机会成为一个成功人士。但是现在的社会,主流上的“天才”才能成为人才,也许一个人,他不适合读书,而适合烧菜,但是,在现在的主流思想,考重点学校的人是读书的',读职业学校的是烧菜的;上重点学校是光荣的,读职业学校的是卑劣的,这种思想是绝对错误的,难道世界上只需要一个方面的人才吗?据调查,读职业高中的人普遍文明素质较低,因此大家读职业高中也很不情愿,但是,还有传闻说,其实那些重点学校的同学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大多是自私的,也许因为学习与竞争,他们只想着自己去汲取知识,对于别人——能阻断他们进步就最好了。这样的环境就养成人才的自私,然而,在职业学校里面那些所谓“文明素质低下”的“庸才”,其实也是被社会环境所逼成这样的,因为学习学不好,周围的人蔑视他,他就越孤独,越孤独,就越烦恼,讨厌周围的人,于是想要做坏事来报复他们,于是,黑暗就深深印在他们心中,同时,自卑也侵蚀着他们的灵魂,幸福对于他们来说,是为0的,因为他们得不到周围人的肯定,于是,他们加入了一群人——一群相似的,不被人认同的“坏人”,但是他们之间却是互相认同的,他们的长处,不在主流上,没人愿意与发掘,但是那些人之间却能发现对方的优点,这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原因吧。相比较而言,那些读职业学校的人,往往工作更好找,因为他们是生活上的人才,我们何必去蔑视他们呢?

  也许,现代人幸福指数越来越低,正是因为社会的缘故,人们的思想扭曲,情绪的低落导致的,人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同类了,否则,这就是自相残杀,因为只有大家都幸福,社会才能洋溢着幸福的气息。

《恰到好处的幸福》读后感4

  《恰到好处的的幸福》是国家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著名心理咨询师毕淑敏的作品。文章从心理学、医学、人文科学等多个角度引导读者学习如何拥有幸福,引领读者如何把握稳稳的幸福。

  毫不夸张,读到该书的序言部分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而后,展现在我眼前的是醒目的目录——四十五个新颖的标题,瞬间让我对此书爱不释手。

  本书有别于其他鸡汤类的书籍。毕淑敏不愧是心理咨询师,能抓住读者的心,令读者获益、反思。文章语言时而犀利,时而和缓,时而凝重,时而柔和。平日里,我读书有时是为了消遣,有时是为了与时俱进,有时是为了过得充实。读到《恰到好处的幸福》这本书,不得不承认,该书有很强的代入感。一个短篇,一句话,甚至几个字,都让我对号入座或陷入沉思。我坚信很多读者都有同感、共鸣。真的就如白岩松所说: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目的都是读到自己。

  当我读到感动是一种能力时,突然觉得很欣喜。有时候我会因感动而偷偷的落泪,然后悄悄地擦干泪水,暗暗的指责自己没出息。原来,感动不是矫情的表现,亦不是软弱的表现。

  在相交多年的密友眼里,我们就如同沙漠里的古陶,一旦摔碎,便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便成了其心里永远缺失的遗憾;在相濡以沫的伴侣心里,我们成了彼此的晴雨表,他(她)若安好,便是晴天。一个担忧、紧张的拥抱虽然有时候喘不过气来,但内心甜到开花;在家人眼里,我们总是被呵护着视若温室里的花朵,生怕被风吹着,被雨淋着,伤在我们身,疼在他们心。是的,我们都很重要!

  我们被很多人珍爱着,但我们仍有烦恼与忧伤。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实更细化的说,懂事后的每个人都有本难念的经。说不出的.苦才叫真苦,不能轻言的忧才是真忧。有时候来源于工作,甚至有时候因为沉甸甸的爱。平日里,一个自信、开朗的男孩告诉我,面对现在的工作他很迷茫,有时候甚至连微笑都是装出来的。我很震惊,也很心疼。我告诉他,只要我们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奋斗着,心中无愧无悔便可心安。祈祷祝愿他一切顺心如意。偶有失眠的我也很困扰、烦忧。我害怕消瘦,害怕家人为我担心,害怕给家人带来麻烦。真的希望自己成为经得起风吹日晒的野花。毕淑敏告诉大家一个解忧好方法——在纸上写下你的忧伤。我们发现,有时候烦恼说出来或写出来解忧很多,甚至突然间觉得那都不是事儿。

  一个月里二十二天我们都在泵站这个大家庭里生活,我们彼此理应包容、宽恕、理解、友爱,这是家庭永远常青的气节,毕淑敏如是说。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认可、赞同。弘扬家园文化——家庭常青的气节尤为重要。面对这样的大家庭我们应牢记:

  分歧时,不必拍案而起;

  争执起,义正词可不严;

  有失误,莫要声色俱厉;

  遇困难,携手共赴家难。

《恰到好处的幸福》读后感5

  最近,我读了毕淑敏的《恰到好处的幸福》。这本书的阅读周期较长,因为读完一小节总要思索消化好久,“恰到好处的幸福”并没有那么容易感受和寻找。

  书中内容并不是高谈阔论,满篇鸡汤,也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以平实细腻的口吻讲述每一个故事,从作者自身的经历与感悟出发,阅读时,心灵仿佛会得到安抚与镇静。作者把探究生命和幸福这么深奥的问题如春风化雨般潺潺道来,自然而然的让我们思索生活的意义,让我们感知幸福的真谛。

  读完这本书,我感触万千。我们忙于生活,奔于生计,幸福感仿佛越来越弱,我们见惯了高楼林立,琳琅满目,心灵被物质和浮躁填满,会心一悦的时刻越来越少。曾无数时,想逃离都市,深入山林,好像山野深处真有净化心灵的神奇力量,其实不过是对自己所在生活短暂逃离的避世快感。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一切又是回归原初。所以我们真正要改变的是生活的态度,要卸掉生活的枷锁,懂得如何与自我和解,如何与心灵对话,重新构建与定义关于幸福的理解。每一章细细读来,都会刷新我对事物的看法,更加佩服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比如“对自己诚实一点”。我们好像有两个自我,我们总是希图表现的比我们实际的情况要好一些,按照世俗的标准总有更多的更,我们总是把不真实的自我呈现在别人面前,而那个真实的'自我总是被掩藏和遮盖,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分裂的人,压抑自己的情绪,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其实这样很累,如果你觉得自我不够完善,应该让自己变得完善起来,而不是敷衍、遮盖和欺骗,不要浪费精力去织补一个不真实的自己,节省出更多的能量去做更多的事情,也许会事半功倍。还有“面对不确定性的忍耐”。我们总是在担忧一些不确定的事情,比如房价越来越高,我们是否能负担起,比如工作越来越多,到规定期限我们是否可以完成,比如孩子这么调皮,将来的他是否会有出息等等..我们总是不自主的给自己添加一些烦恼,何必浪费精力在一些不确定是事情上,正如作者所说:“我不能确定我哪一天会死,但我可以确定活着的每一天都饶有兴趣的度过,我不确定我的婚姻一定幸福,但我可以确定自己的诚恳和投入。”不确定是暂时的,确定是长久的。

  幸福大多是朴素的,它没有轰轰烈烈,它是细水长流。感知幸福是需要我们慢慢学习的,人生是有很多的苦难,而我们总是容易记住痛苦的感觉,总是说幸福来之不易,因为它好像来的很慢,走的很快。其实是我们不懂得如何去感知幸福、去享受幸福。幸福是需要以一颗平和之心慢慢去体验的,它是一种心的富足,不以多寡来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爱的感受。人所处的环境不同,但凡祸福相依,苦乐参半,只要从容处世,看淡得失,积极努力发掘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不攀比,不自恼,相信幸福的感觉就会接踵而来。

《恰到好处的幸福》读后感6

  一直喜欢毕淑敏的文字,简单而深刻,或许是她的经历造就的文风吧。

  她也是医学生,和我们相似,与其说读恰到好处的幸福,不如说是读毕淑敏有感,这本书里有她的许多作品,都是那么深刻而又有哲理。她喜欢讨论幸福,真诚,善良,平静这些真善美的话题,同时又会对一些假恶丑进行批判,我喜欢这样的作家。

  回到书里所说的幸福,幸福是一种心的富足,不以物质的多寡来衡量,他是付出、分享和爱的感受。恰到好处,是一种哲学的艺术的结晶体。它代表豁达和淡然,是幸福门前的长廊。轻轻走过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

  幸福感曾经是一个社会话题,关于幸福感的大讨论,曾经引起了不小的社会轰动效应,大家忙于奔波,为了生存而慢慢毁灭,早已忘记了幸福的感觉,"我姓曾"不是闹剧,而是悲剧。在一般人的定义里,幸福的标准往往是票子,房子,车子,位子,然而我们心灵深处需要的真正的幸福就已经被遗忘了。我们的心灵不再富足,甚至有些枯竭,所以许多人开始喝鸡汤,然而心灵鸡汤是没有营养的,他会给你带来短暂的感悟,为什么说是短暂的呢?因为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我们的脑容量已经不能给他们留下存在的空间了,周围的乱七八糟的事物已经占据了太多的思想空间了。人的精力只有4,就是你只能最多同时做好4件事,不是4K,不是4G,也不是4M,而是4.我们最好一心一意的做一件事情,这样会有最好的效率和效果。

  既然鸡汤无法救赎我们的心灵,是时候提醒幸福了。幸福挺坏,挺调皮的,来的时候不打招呼,走了又让人怅然若失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幸福来临的'时候-------提醒它。

  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身体不再健康时,那些最勇敢的人依然可以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的心也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可以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幸福是需要被提醒的,提醒了,才会更珍惜。

  这就是我想向大家推荐毕淑敏散文的原因吧,她的文字让人不自觉地安静,想看懂她写的文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是,要洗去浮躁,静静的想,静静的看,然后慢慢变成一个安静的人。

  当然这本书里还有关于苦难,关于生命的意义的讨论,人生路不会是平坦的,一帆风顺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智者交流,心灵的触碰,或许会给我们的前进带来力量,灵感,好运,又或是一丝温暖。我们或多或少的会感觉到自己在这个外界环境浮躁的世界里难以静下心来阅读,或许你可以尝试一下,在某个安静的周末,拿起毕淑敏的《恰到好处的幸福》,感悟一下大家的思想和灵魂,就变得不那么浮躁了。当然这是鄙人拙见,是不是真的有用,还需要"临床观察".

【《恰到好处的幸福》读后感】相关文章:

恰到好处的幸福读后感03-24

《恰到好处的幸福》读后感03-28

幸福的读后感03-19

《幸福》读后感02-21

《幸福》读后感04-14

幸福读后感04-18

《幸福的鸭子》读后感05-23

提醒幸福读后感02-22

《幸福的鸭子》读后感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