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5-26 19:26:3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引用”的修辞方法,并体会其妙处。

  2积累古诗名句。

  3了解“层次清楚、段落分明”的表达方式。

  4欣赏肖邦小屋四季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美好景物的向往。

  5运用口头或书面语交流旅游见闻,抒写独特的感受。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读两个句子,体会“引用”的好处,再交流感受。句中“引号”中的内容,就是使用了“引用”的手法。提醒学生使用“引用”的方法,应该注意:必要之处才“引用”,不要滥用;不要改变“引用”的内容。

  2请学生说几个用了“引用”手法的句子。

  二、语海拾贝

  自读诗词,说说其大意。然后在初知大意的基础上背诵。

  三、互动平台

  自读材料,结合课文,体会“层次清楚、段落分明”的'作用。

  四、自主学习园地

  1看到题目会想到些什么?为什么说“这美丽的花园与肖邦的音乐般配”?

  2交流感受,体会肖邦小屋的宁静与优美。

  五、口语交际

  1阅读材料,明确要求。

  2选择自己的旅游经历谈体会。

  六、习作百花园

  1回想旅游经历,交流自己快乐的感受。

  2确定习作范围,确定题目;交流习作题目、内容、提纲。

  3动笔,写作,讲评。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读出各种昆虫的名称,结合课文情景,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所学词语进行语言训练,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乐于理有关昆虫的知识,并愿意进行昆虫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

  能正确读出各种昆虫的名称,结合课文情景,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所学词语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准备

  卡片,有关的昆虫文字资料和课件或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情景引入

  1、(事先板书课题)同学们看黑板上这几个字,谁来读一读?(昆虫世界)“昆”是本课生字,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字。开火车读字,我们一起读读课题!

  2、出示情景图:大家看,这就是昆虫世界,许多昆虫在这里自由快乐的生活着,同学们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自己说

  3、谁愿意到前面来指着图说一说?指名到黑板来说

  二、学习生字

  1、现在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昆虫世界》这一课,你们看到了吗,在每一种昆虫的旁边,都写着它们的名字,请你边看图边读一读,然后借助生字表把生字圈画出来。

  2、指名读词语,纠正字音

  3、指名领读

  4、同学们读的`都很准确如果现在既不看图又不看拼音你还能读好吗?拿出生字卡片,一边读一边把卡片一个一个摆在桌子上,不要摞在一起。

  5、做游戏:老师说昆虫的名字,学生把相应的卡片拿出来。

  6、指名把课片贴到黑板上

  7、轻声读词卡,注意读准了吗?

  a、自己读读,你有什么发现吗?(多数都带有虫字,多数都是形声字)

  d、小组比赛读,看那个小组都能读准。遇到不会的共同想办法记住字形

  e、汇报学习情况,落实易错的。

  三、指导写字

  1、看书读读要写的8个字,观察有哪些字有共同特点?

  2、指导写“蜜”“蜂”“蝇”。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交待任务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写字并完成书后习题

  三、学生观察剩下的几个字,自己练写

  四、完成书后习题

  五、布置作业:制作一次《昆虫世界》手抄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成语故事。理解寓言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通过看书,查资料,小组合作等形式理解寓言。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内容,掌握两个成语。

  教学难点:懂得其中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掌握《滥竽充数》。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通过注释自学,小组合作等形式理解寓言内容,理解其中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其中道理。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学习生字、练习朗读

  二、学习《滥竽充数》

  1、默读根据注释理解古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试说意思。

  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则语言讲听吗?

  5、从这则语言中你体会带了什么?

  6、生活中你看过滥竽充数的事例吗?

  7、试背寓言。

  质疑。

  作业:背诵《滥竽充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掌握《狐假虎威》的寓意。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通过注释自学,小组合作等形式理解寓言内容,理解其中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其中道理。

  教学过程:

  读《狐假虎威》。

  1、默读根据注释理解古文。

  2、小组交流。提出不懂问题

  3、看课件帮助理解内容

  4、指名试说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

  5、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则寓言讲听吗?

  6、从这则语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7、生活中你看过狐假虎威的事例吗?

  8、试背寓言

  9、想象故事的发展情况,续写

  作业:背诵《狐假虎威》

  板书设计:

  26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狐假虎威

  (冒充)(借着)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ɡ、k、h” 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ɡ、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初步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4.认识“画、打”2个生字,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

  学会读写“ɡ、k、h” 3个声母,学会三拼连读。

  学前准备:

  1.制作拼音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1.出示拼音卡片,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6个韵母。

  2.出示拼音卡片,问:我们已经学过几个声母了?谁来读?

  二、学习声母ɡ、k、h。(用时:15分钟)

  1.过渡: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再来认识3个声母朋友,比一比看谁最先学会。

  2.引导学习声母ɡ。

  (1)课件出示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什么?它们在干什么?教师小结。

  (2)示范发音,引导学生仔细听,看口形。

  (3)引导学生练习认读。

  (4)引导学生念顺口溜:一群白鸽ɡ ɡ ɡ。

  (5)出示四线格,范写ɡ,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强调书写要点。

  引导学生练习书写。组织展示。

  3.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声母k、h。

  三、学习三拼音节。(用时:10分钟)

  1.引导拼读三拼音节ɡuɑ。

  (1)课件出示插图,问:图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

  (2)板书:ɡuɑ,引导学生观察: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拼音有什么不同?

  (3)引导学生念顺口溜。

  (4)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拼读三拼音节ɡuɑ。

  2.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拼读其它三拼音节。

  四、学习儿歌和生字。(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拼读儿歌中红色的音节,巩固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2.引导学生自由读儿歌。

  3.出示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读词语。

  4.引导学生看图,用图中出现的词语说话。

  5.引导学生朗读儿歌,学习“画、打”2个生字。

  教学反思:

  学龄初期的儿童年龄小,生性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师应顺应他们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汉语拼音的教学。我们的教学方式应生动活泼,可采用图片、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课堂上应多设计一些儿歌、游戏、活动。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努力创造出利于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氛围,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变得生动有趣。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正确、整齐、规范地书写“谁、怕”等6个生字。

  3、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4、有搜信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猜谜、读谜,创编谜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字卡、偏旁卡、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3、能说说是怎么猜出谜语的。

  〖教学步骤

  一、学习导语,激发兴趣

  1、板书:“困难”,学习齐读。

  2、师问: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该怎么办?

  3、是啊,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动动脑筋,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

  4、学生齐读导语。

  5、激情:这一单元给我们讲了许多爱动脑的小故事,里面有许多爱动脑、会动脑的人,你想成为一个爱动脑、会动脑的好孩子吗?

  二、谜语游戏,激趣导入

  1、师逐个出去谜面:

  ⑴ 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不见面。(耳朵)

  ⑵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

  ⑶ 1+1不是2。(打一字)(王)

  2、学生简单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思路:通过猜谜游戏,首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乐趣;其次可以了解学生已有的猜谜的一般知识,为学习下文猜字谜打下基础;再次,谜底的揭示的同时可以随机调动学生好好地运用感官:耳和目。

  三、初读课文前两则谜语,自主识字

  看来,大家都很会动脑筋,真是一个个猜谜高手。老师这儿有几个较难一点的谜语,你们有没有信心尝试来猜一猜。请把课文打开到79页,就是这两则谜语。

  1、初读前两则谜语,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帮忙,看谁读得又快又好。

  2、同桌互读,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纠正对方的不足。

  3、指名逐节读,教师随机点拨:

  难读的字有:量(lànɡ) 攻(ɡōnɡ) 相(xiānɡ)都是后鼻音;团(tuán)是前鼻音。

  4、自主识字生字:

  ⑴ 出示带拼音的词读读:

  ① 齐读。

  ② 男女生读。

  ⑵ 去掉拼音读词语。

  抽生领读。

  ⑶ 生读:

  ① 同桌拿出字卡互相认读。

  ② 同桌相互介绍你早已认识了哪几个字,怎么认识的或用什么妙法记住的?

  ③ 开火车读字卡。

  ④ 说说读读课文中带有这个字的句子。

  5、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流利。

  四、小组合作,发现探究

  1、学生独立思考谜底,想想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3、请代表发言,汇报交流:

  第一则:

  ⑴ 说谜底“众”。

  ⑵ “一个人,两个人,一个在前两个跟。”可以看出这个字是由3个人组成。(教师板演)

  ⑶ “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谁也不离群。”说这个字的意思是人多,团结起来力量大了,表示人多。

  ⑷ “众”,有3个人合成,表示人多,所以是“众”。

  第二则:

  ⑴ 说谜底“秋”。

  ⑵ “左边绿,右边红。”“秋”字械边“禾苗”是绿的.,右边“火”是红的。(教师用双色粉笔板书)

  ⑶ “左右相遇起凉风。”“禾”和“火”合起来是“秋”,秋天会吹起凉风。

  ⑷ “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禾苗”喜欢雨,特别是春雨过后,禾苗长亢,“火”最怕水,着火了,人们总用水去扑灭它,所以是“秋”。

  ⑸ “秋”符合以上条件,所以猜“秋”。

  4、说一说,我们刚才猜字谜的方法,先由学生说,教师随时点拨补充:

  ⑴ 把谜面读顺。

  ⑵ 一句句感悟谜面里的含义,先字形分析,再体会含义。

  ⑶ 然后两者结合起来,猜出字谜。

  5、再来读读这两则谜语

  思路:课标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与升华。

  五、实践活动,巩固生字

  1、游戏:交朋友

  方法:

  一生拿字卡“团”上台说:我是“团”,谁愿意和我交朋友?

  另一生在白纸上写“长”,上台迎上去说:我是“长”,我愿意和你交朋友。

  合:我们在一起,就是词语“团长”。

  集体说:棒棒棒,“团长”就是好朋友。

  思路: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体现主动学、玩中学,增强扩词的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积累词语的目的。

  2、看句子举卡片:

  ⑴ 教师出示句子:

  ① 8:00了,上课快来不( )了。

  ② 我们从小要不( )苦,不( )累,( )到困难时,同学之间要互( )帮助。

  ③ 敌人来( )打中国时,中国人民紧紧( )结在一起,把敌人赶出中国。

  ⑵ 小组派代表上台举字卡填一填。

  六、指导书写

  1、出示4个左右结构的字,你发现了什么?

  ⑴ 左右结构。

  ⑵ “谁、怕、凉”都是左窄右宽。

  ⑶ “ ”中把“足”的“ ”变成“ ”。

  2、同桌相互提醒书写细节。

  3、书写、自评、互评、展评。

  4、选一个字,组个词,说个句子。

语文教案 篇6

  《晚餐桌上的学校》者的父亲每天晚餐时间都要与家里人一起交流一天获得的新知识,使晚餐桌变成了一所特殊的学校。真实、生动地表现了一个热爱学习、不断坚持学习的父亲形象,同时也告诉我们“生命有限,而学海无涯”,要“不断学习,坚持学习”的道理。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紧扣文本,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读出个性,在多维互动中深化认识,在质疑解疑中收获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关注课堂之外的“课堂”、学校之外的“学校”,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父亲的言行,读懂课文内容,从父亲身上感受到不断学习、坚持学习的,并能体会到父亲的教育方法对“我”的深远影响。

  3.认识生字“恕”,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体会“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这一人生哲理,学习文中人物时刻不忘学习、坚持学习的。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学习的名人名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以文前提示导入:古时候有人充分利用“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的时光学习新知。可你知道吗,有时候餐桌上也是学校呢!(板书课题,生齐读)

  2.读了课题后,你产生了哪些问题?

  预设:

  ①“餐桌上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学校?

  ③在这样的学校里是怎样学习的呢?

  抓住课题激疑,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积极触发学生自主走入课文,这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二、自读自悟,初步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自读要求:

  ①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围绕课题提出的问题,在书上圈点批画。

  ②用“——”画出父亲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思考作者从父亲身上得到了哪些终身有用的教益,做一做批注。

  ③画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分小组交流自读收获,讨论不懂的问题。

  教学中,重视学生单元阅读的迁移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读、自探、自悟、自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集体研读,深入感悟

  1.指名读课文,正音(可有重点地抽读两三个自然段)。

  2.通过自读、交流,弄懂了哪些问题?(一般问题可通过学生互动解决,重点问题可置后于研读中解决。)

  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理出文章的条理:想一想,课文主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请理一理文章的思路。

  ①父亲每天晚餐时间都要与家人一起交流一天获得的新知识,使晚餐桌成了一所特殊的学校。

  ②父亲认为“生命有限,而学海无涯”,人必须不断学习,坚持学习,所以才会出现“晚餐桌上的学校”。

  ③父亲的这种教育方法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3.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了解学生疑难,确定研读重点)

  4.讨论:究竟是什么使我终身受用不尽?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集体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读出语言背后的东西:

  ①父亲自身对待学习的态度“使我终身受用不尽”。(结合文中父亲说的话,重点研读第2、3自然段,体会父亲以生活为课堂、酷爱学习的)

  ②父亲对孩子们严格要求、巧妙的教育方法“使我终身受用不尽”。(结合对一家人晚餐桌上学习、交流情景的叙述,重点研读13-16自然段,指导朗读,体会父亲教育的“生动有效”。)

  5.讨论:你认为文中的哪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对它的.理解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及感受,畅所欲言。)

  交流合作,合作交流,通过互动,激发学生的研读热情,引发学生思维碰撞,能使学生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品评答问,互促互进,于感悟中体验,于体验中感悟,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有关学习的名人名言。

  2.学生在积累本上摘抄优美词句及名言,并从中选择一句话作为自己学习上的“座右铭”。

  3.谈话:文中的一家人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氛围中通过互相交流收获了知识。其实,我们也常常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在游戏玩耍中学到许多的知识。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说给同桌听一听。

  4.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窃读记》,(1)想一想,文中主人公令你感动的地方。

  拓展延伸,读说写结合,能深化本课教学主旨,促使学生语文综合水平得到积极发展。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识本课6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解科考队员们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鹮的经过,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 读懂阅读提示,把握学习目标。

  1. 这篇课文比较长,我们要在一节课中读懂、学会,有什么好办法?

  我们可以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来进行阅读,也可以使用自己习惯的`学习方法。

  2.引导朗读阅读提示。

  2. 提示告诉我们可以怎么读?

  (1)读读想想,课文样一步一步叙述的。

  (2)在课文中找一找小光和小伙伴们为了寻找、保护朱鹮都做了哪些事。

  (3)想想他们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三、 自读课文,弄清课文的记叙顺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 学生自读课文,不熟练、不通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认读生字。

  2. 讨论: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 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1. 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

  2. 讨论:小光和小伙伴为了寻找、保护朱鹮都做了哪些事?

  3. 小光和他的小伙伴们为保护朱鹮立了大功,我们应该好好把他们的事迹宣传一下,也 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队伍中来。谁把他们的事迹读一读?

  指导朗读。

  五、 创设情境,激发谈话,进一步理解课文。

  1. 如果小光和他的小伙伴们今天来到我们班,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会向他们提出什么问题?

  2. 选两位同学扮演小光和小胖子。其他同学谈自己的体会,或向他们提问。

  六、 小结。

  同学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让我们向小光他们学习,从现在开始,保护身边的动物,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地球永远生机勃勃,永远多姿多彩!

  七、 布置作业。

  1. 复习巩固生字。

  2. 把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摘抄下来。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识记

  A.关于《彷徨》

  B.烟霭等词语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

  D.倒叙手法(复习)

  教学设想

  1.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强调预习,以免课堂上出现空对空的情形。

  2.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有必要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弄清。

  3.文章较长,知识点多,要学的东西也多,容易杂乱,拟从三个方面实施教学

  A.小说的环境描写

  B.人物性格形象

  C.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意义

  4.此文是现代文学作品,不少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甚相同,正好可用来训练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5.三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

  2.读2-3遍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

  2.关于彷徨及的创作背景

  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后的历史

  辛亥革命1911 五四运动 1919

  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3.以什么为线索

  4.这篇小说的叙述的时间跨度有多大,具体地写了哪几个地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5.给你感受最深之处是?说一点理由

  6.列出情节提纲

  明确:

  1祥林嫂

  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

  柳妈

  我

  不需很精确,旨在训练学生理清人物关系的能力

  2.倒叙

  3.我的见闻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鲁镇 卫家山 贺家墺

  浓缩在旧历的年底的鲁镇 由此辐射

  短篇小说的时空安排

  5.见板书

  三.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命运与性格

  小说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形象来表现主题,那么她有怎样的命运,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1.简述她的主要生活经历

  2.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

  画眼睛---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

  跳读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脸色表黄----生活艰辛

  红润----青春的活力

  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

  第二次

  两颊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逞带些泪痕

  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

  没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第三次

  眼珠间或一轮---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3.是什么使她的命运如此悲惨直至死去?而她对自己的命运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行为?从其态度和行为可看出其怎样的性格特征。

  四.练习

  从文中再找出一此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细节

  六.布置作业

  熟读文中关于景象的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

  情节 内容 顺序

  序幕 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突然死去 倒叙

  开端 初到鲁镇

  发展 被卖改嫁

  高潮 再到鲁镇

  尾声 景象和我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

  2.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讨论上节课的课后练习一

  参考角度:A、没有名字 B、小十岁的丈夫 C、工钱

  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的一些容易忽视的信息

  二.小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点拔:

  1)关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2)关于环境描写的类型及要求

  1.文中几处写景象,三处景象的描绘目的何在?

  研读开头一节

  A旧历的年底最像年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但地上而且天空中也有近新年的气息?

  B.将到新年是一种怎样的气氛?

  C.四叔与我见面的情景表现什么?大骂新党,S在书房里表现什么,为什么不是留在书房里

  2.研读第一次景象的描写

  A、此段描写最突出的是什么,找关键词

  都没多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

  女人,男人

  3.作者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有什么特征,层如其人,表现了什么?

  明确总结

  1.沉闷压抑的气氛

  2.封建的风俗习惯迷信根深蒂固(尽管封建制度已S终正Q)

  3.保守虚伪反动

  三.研读冬季日短一节

  1.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2.为什么说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则无聊生者不生------

  明确:渲染社会环境的黑暗与可恶,营造悲凉气氛,表示我对祥林嫂的同情与愤激

  四.研读小说的.结尾

  这一结尾的作用,与文章其它部分的关系

  点拔

  A、在结构上

  B、对于中心的表达上

  明确:

  A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

  B与祥林嫂的死的惨象和天地圣象的预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幸福的气氛形成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

  五.总结性讨论

  1.小说为什么题 为,而不是祥林嫂?

  A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

  B封建势力通过杀害祥林嫂,她死于中,强烈的对比,增强悲剧性

  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不是凶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伤痕

  B.同情她却给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A:我与鲁四老爷

  B:我的说不清

  也许有---自以为慰藉,不忍心增其烦恼

  也未必---意识到增添苦恼,只好吞吐,支吾其辞

  说不清---怕负责任的含混之辞

  我说不清,始终不否定灵魂的有,表现我对帮助祥林嫂摆脱封建迷信毫无力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我 的软弱性

  具有进步的思想扔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却软弱无能,没有改良的办法.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六

  2.自选角度,写一则读书笔记

  七、作业

  反聩及校正

语文教案 篇9

  这是一节留下遗憾的课,成功之处已表现在教学设计并在说课稿中进行了分析,现在谈留下遗憾的原因:

  第一,高估学生。由于对教学对象的认识不足,缺乏对他们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的'了解,所以,在教学中提出的一些问题,比如用“反语”表达讽刺,学生不能解决,让教学发生了困难。同时,又因为要赶进度,又没有给学生将知识分析清楚。

  第二,取舍不当。这是一篇内涵丰富的书信,文本也比较长,要想在一节课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进行一些大胆取舍。我想,在这节课中至少可以舍去如下几个问题:

  1、课前导语,直接开门见山,切入正课。

  2、预习的检查。

  3、压缩谈圈点词句的感悟。

  4、对“难能可贵”的认识,将之融合到第二个问题之中。

  如果舍去了这样几个问题,就能够留出时间进行朗读训练。

  第三,节外生枝。有这样两处,导语时对学生进行的一番说教,分析“难能可贵”时教师谈到的题外话。

  另外,因为学生的回答不尽人意,教师代替的讲解过多了一点。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长江三峡简图”,标明主要景点,让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方位。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建立对三峡风光的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图片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用幻灯片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

  2组织课堂发言。

  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三峡,然后我们再来阅读《巴东三峡》,看看与大家所描述的有何区别,又有何相似之处。1观看幻灯片,听教师讲解,对三峡形成较直观的认识。

  2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述自己心中的三峡。注意尽量进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如讲一些关于三峡的民间故事等。通过课堂讲述,建立对三峡的感性认识。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总结各部分大意。

  2抽学生发言。

  3小结: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述三峡景观。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4总结出作者的游踪顺序(见板书设计1)1朗读课文,在书上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2发言。有不同意见者积极补充。

  3与教师一起理清文章结构。

  4理清作者游踪顺序。

  三、字词积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检查学生对疑难字词(见板书设计2)的掌握情况。跟随教师的活动掌握疑难字词。

  板书设计:

  1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2疑难字词

  浣妆滟滪堆凝望玲珑险峻悬崖绝壁古褐苍苍

  第二课时

  一、分析描写巫峡所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巫峡描写时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例句。

  2抽学生朗读他所划的句子。

  3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1阅读7、8自然段,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朗读所划的句子,并指明其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体会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比较阅读,讨论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将这两个段落与描写西陵峡和瞿塘峡的段落作比较,体会作者根据景物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师总结: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安排得当,根据景物的特点来调整描写手法,如西陵峡山势的高低,水势的急缓各不相同,作者介绍得简明扼要而又刻画精准,记叙巫峡,则侧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和美丽,同时涉及了闻名遐尔的巫峡山云雨;记叙瞿塘峡,则侧重介绍了两岸的人文景观,既避免了重复,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1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提出意见,互相商讨,也可一人提问,大家讨论,解决问题。

  2在老师点拨下感受作者写作特点。

  三、分析文中诗句、谚语和典故的作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诗句、谚语和典故,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相关例句。

  2抽学生朗读其所划例句。

  3抽学生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小结: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涵和韵味。

  1阅读课文,划出文中的诗句、谚语和典故,思考其作用。

  2朗读例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乐府诗)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谚语)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3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请大家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分析它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2抽学生朗读所划语句,进行小结。

  3师:作者在写三峡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关注两岸的人文景观,他到底讲到了哪些人文景观呢?

  4师:这些人文景观大大增强了三峡之美的丰富性。1细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2朗读所划语句,稍作分析。

  3生:黄陵庙、王昭君故里、刘备托孤……

  4听教师介绍文中的人文景观,拓展知识面。

  第三课时

  一、通读全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辞的精彩。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范读《巴东三峡》,再让几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大声朗读,听教师和其它学生朗读,感受文章中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要学生散读课文,摘抄词句,体会作者的学识和才思。1朗诵课文,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绪的变化发展,感受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散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语料的储备,同时体会作者在娓娓道来时所表现出的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思。

  二、比较阅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要求学生将本篇课文与七年级(上)已学过的郦道元《三峡》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二者之间的区别。

  2抽学生发言。总结:了解《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三峡》的记叙文字则十分洗练。1将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讨论其不同点。

  2发表意见,在教师指导下了解两篇课文的不同处,进一步了解游记与记叙文的不同处,在区别中把握游记的特点。

  三、作文训练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现在我国正在建设三峡大坝,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结合本篇课文的学习,充分发挥想像力,写一篇200——300字的小文章,描述大坝建成后三峡的壮观景象。

  2请学生朗诵。

  3评价。1根据资料,发挥想像,当堂完成作文。

  2朗读

  3吸取有益建议,总结经验,增强描写能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母鸡教案10-15

语文翠鸟教案09-04

《语文园地》教案09-27

语文《检阅》教案10-25

语文下册教案12-13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园地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