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05 14:23:3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汇编五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汇编五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些语文学习能力 ,他们能自主阅读,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中讲述的故事经常发生在学生们中间。“我”不小心,用手中的铅笔把同学陆叶的下巴划破了,老师让“我”向他道歉,可“我”说不出口;最后,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我”克服了心理障碍,大声地向同学说了声“对不起”。课文告诉大家讲文明、懂礼貌是一个小学生应有的好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14个生字及认识多音字“挨”;会写11个生字。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道歉,承认错误。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懂得知错就改、主动道歉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教学用具:

  课件、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谈话、小组合作式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8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点:

  1.书写“桌、陈、管、束、固、执、歉、敢”8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说声“对不起”》。

  2.出示6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挨 铅 厉 秒 凑 谅

  3.出示生词,男、女同学接读。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桌、陈、管、束、固、执、歉、敢

  2.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原谅道歉犹豫故意原谅 责怪 不知所措

  *抄写词语。

  (5)合作学习:

  *小组中,选出写最快、最好的作业,评选出来。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6个,会写8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学生应该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学生应该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过程;

  —、朗读课文,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说:自己知道哪些礼貌用语,它们在什么情况下用?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有关两个小朋友使用礼貌用语的故事。

  3.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语,在小组中讨论。

  (2)提出还不懂的词语,大家解决。

  (3)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4)在小组中学习:

  A.自由读课文。

  B.讨论:“我”为什么应该对陆叶说“对不起”?

  C.选择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D.讨论:小作者的`表现,开始是什么样的,后来又上什么样的?

  *由开始“我”说不出口,到后来的“我”大声说“对不起”,是什么力量让他这样做的?

  E.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我”的心情。

  F.指名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心情?

  四、布置作业:

  你在生活中说过“对不起”吗?将你的经历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讲文明

  说声“对不起”

  懂礼貌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通过与《鲸》的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本文作者的表达。

  教学准备:

  1.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 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读一读,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 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学生字、巩固生字.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1、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2、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发言.

  1、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3、会写“哄、喝”两个生字,并掌握如何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

  【教学准备】

  1、杯子、水、尺子、鸡蛋。

  2、课件。

  3、奖状、王冠、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铅笔用起来不方便,人们发明了自动铅笔;扇子扇风很费力,于是人们发明了电风扇、空调。每一种发明和发现,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

  2、出示鸡蛋,思考:一只熟鸡蛋和一只生鸡蛋,用同样的力,在同样的地方,同时旋转两只鸡蛋,谁先停?

  3、板书课题:13、动手做做看

  二、学习课文

  1、评选“故事王”,教师出示王冠,并说明评选要求。

  2、指名讲故事。

  3、全班投票评选“故事王”,并授给王冠。

  4、教师出题:我会连,学生思考后发言,并说明为什么这么连。

  5、出示插图,观察表情,给伊琳娜配音。

  6、指名表演,并请大家给表演者配音。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实践

  1、出示问题:把尺子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从杯子外面你会看到:

  ① 尺子和尺子上的'字变大了。

  ② 尺子和尺子上的字不变。

  2、学生选择,把奖状发给动手做的小朋友,并鼓励大家向他学习。

  3、学生实验,提出要求。

  4、汇报观察结果。

  四、教师总结

  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动脑思考,还要动手实践,做生活的有心人……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设计背景]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三袋麦子后,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袋麦子。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并对于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作出了三种不同的评价。

  面对憨厚可爱的小猪,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看到勤劳节俭的小牛,土地爷爷点头夸赞;尤其是小猴,土地爷爷显得异常兴奋。那么,在土地爷爷心目中究竟谁是最优秀的?这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又是本文教学中可以出彩的亮点。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教学中不仅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更加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自我体验。

  [设计过程]

  一、读读议议————给孩子一袋“可爱憨厚”的麦子

  1、自读第二小节,分组讨论。

  ①小猪看到这袋麦子后,有什么表现?(重点突出“开心”、“喊”等词语,强调阅读中的两个“!”)

  ②小猪是如何处理这袋麦子的?(重点突出“迫不及待”、“吃光”等词语)

  2、练习读第二小节,读出自己的体会与理解。(引导体会小猪的高兴劲及迫不及待的样子)

  3、默读第六小节后,讨论。

  ①当土地爷爷来到小猪家,小猪怎么说了?(试着揣摩小猪的语气)

  ②你以为小猪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③假如你是土地爷爷,你会怎样评价小猪呢?

  4、对比读第二、六小节,同桌讨论。

  ①你喜欢小猪吗?说说你的想法。

  ②试着给这袋麦子取个好听的名儿。(可爱的麦子、充满活力的麦子、憨厚的麦子等)

  二、划划想想————给孩子一袋“勤劳节俭”的麦子

  1、划一划。

  ①小牛看到麦子后,有哪些想法?(重点突出“保存”、“慢慢吃”等词语)

  ②小牛拿到麦子后,怎么做了?(重点突出“透风”、“晒晒太阳”等)此处可进行句式训练,“因为……所以……”

  2、想一想。

  ①土地爷爷到了小牛家,他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

  ②土地爷爷得知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后,他又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围绕小牛的“勤劳节俭”方面)

  3、小结提问。

  ①是呀!在土地爷爷眼里小牛是节俭的孩子,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品质啊,假如你就是小牛的朋友或邻居,你会怎么夸赞他呢?先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

  ②思考:土地爷爷送给小牛的是一袋什么样的麦子?(勤劳的麦子、节俭的麦子、美好的麦子等)

  三、说说演演————给孩子一袋“能干聪明”的麦子

  1、说一说。

  情境一:土地爷爷给小猴送了一袋麦子,小猴高兴地收下了这袋麦子。小猴就把麦子摆放在院子里,看了又看,嘴里还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好麦子,好麦子……”

  情境二:土地爷爷看了小猴的粮仓,直夸小猴能干聪明。小猴非常谦虚地说:“我只不过做了一件最普通的事情”。接着小猴将自己种麦子的经过翔实地告诉了土地爷爷……

  2、演一演。

  ①小猴子种麦的经过。(突出小猴的辛劳)

  ②土地爷爷来小猴家的前前后后。(突出土地爷爷的年龄、语气及心理活动等特征)

  ③小猴在家里接待土地爷爷的经过。(突出小猴的神采奕奕及聪明劲)

  3、演后组织说话训练。

  ①你喜欢这聪明、能干的小猴吗?说说你的'想法。

  ②你打算给这袋麦子取个什么名字?(聪明的麦子、能干的麦子、智慧的麦子、创造的麦子等)

  四、悟悟写写————给孩子一袋“永远”的麦子

  1、悟一悟。

  课文学完了,相信这三个人物在你心中一定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这三袋麦子也会带给你的启示。那么,在你心目中,究竟拥有了一袋什么样的麦子呢?可爱憨厚的?勤劳节俭的?聪明能干的?还是?

  2、写一写。

  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悟动笔写下来,要求表达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3、教师总结:或许这是一袋可爱憨厚的麦子,或许这是一袋能干聪明的麦子,或许这袋麦子里有可爱,有节俭,也有聪明,或许这袋麦子就蕴涵着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思想,或许,或许……。但无论如何,他应当成为我们心灵的麦子,成为我们精神的麦子,成为我们共同的永远的麦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伯瑙德夫人及其孩子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伯瑙德夫人及其孩子的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一根小小的蜡烛,居然能关系到人的生和死,你相信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就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二、引导初读课文。

  教师提示学法:初读全文,借助字典,联系上下问初步掌握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三、检查初读全文情况。

  1、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

  2、检查多音字的认读情况。

  3、指导识记的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其——期扁——骗马——闯

  B、区别形近字:密——蜜司——同

  4、读写词语:生死攸关、危机、持续、摇曳、从容、镇静

  5、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重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课文的重要内容。

  五、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课文,归纳段意。

  第1自然段:交代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第2自然段:介绍小旅馆主人伯瑙德夫人及家人。

  第3自然段:伯瑙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4自然段:的国军官点燃了藏有绝密情报的蜡烛,伯瑙德夫人及儿女紧张极了。

  第5自然段:儿子捡柴生火走到烛台,却又被德国中尉夺走。

  第6自然段:儿子决定陪妈妈战斗到底。

  第7自然段:女儿巧妙地哪走了烛台。

  2、给课文分部分,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介绍小旅馆主任及其家人。

  第三部分(第3——7自然段):具体记述伯瑙德夫人及孩子们为了掩护藏在半截蜡烛中的绝密文件,巧妙地与敌人周旋,避免了一场劫难的`经过。

  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2、质疑: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指名回答。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朗

  读课文。

  2、概括重要内容。

  3、质疑:“德国强盗“指的是什么?

  把“德军”比作“强盗”说明了什么?

  四、探究课文第三部分。

  1、指读思考:伯瑙德母子三人是怎么巧妙地与德国军官周旋的?

  2、先自学课文,弄清内容,完成表格:

  人物怎么做

  3、组内交流。

  4、班内汇报。

  5、师生合作探究。

  A、“伯瑙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铁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台上。”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B、“她看着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女儿为什么会“脸色苍白”?从“急忙”、“轻轻地”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了烛台。”你从句中体会到什么?

  D、“突然,杰奎琳站起来,娇声娇气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请学生表演读,师生评议,体会小女孩的机智。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六、教师总结全文。

  板书:

  16、生死攸关的烛光

  德国军官 伯瑙德夫人及儿女

  闯进旅馆,点燃蜡烛 取出油灯点燃吹熄蜡烛

  中尉重新点燃蜡烛 假借捡柴生火端走蜡烛

  快步上前,夺回烛台 拿灯上楼睡觉避免劫难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7-06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07-11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3-26

小学语文教案03-25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10-10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9-02

小学语文《aoe》的教案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