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11 08:09:3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语文教案范文汇编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语文教案范文汇编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4个生字,掌握“稿纸”等词。理解“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积累“生机勃勃”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特点。

  3.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生机勃勃”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

  3.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大花猫小时候的可爱。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学生介绍认识的猫。

  2.教师予以归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词

  1.明确自学要求。

  ⑴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⑴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任凭 无忧无虑 尽职 稿纸 抓痒 丰富多腔 遭殃 蹭 责打 折腾 枝折花落

  ⑵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重点注意:“蹭、痒、凭、殃,注意“折”的多音。

  ⑶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注意“耍”与“要”、“乖”与“乘”、“虑”与“虚”的区别。

  ⑷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的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⑸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任凭:无论。不管。

  尽职:做好本职工作。

  遭殃:遭受灾殃。

  丰富多腔:本课指猫的叫声种类多。

  无忧无意:没有忧虑。

  4.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⑴自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⑵交流。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

  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小花猫的可爱

  1.自学第四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2.学生汇报读懂的内容,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教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教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教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3.教师归纳:

  ⑴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真是一只

  ⑵老舍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⑶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喜欢、喜爱)

  ⑷一起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四、课堂小结

  教师:可爱的一只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五、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四自然段。

  3.比一比,组成词。

  耍( ) 虑( ) 稿( ) 淘( ) 踩( ) 贪( ) 跤( )

  要( ) 虚( ) 搞( ) 陶( ) 彩( ) 贫( ) 绞( )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等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美好的精神品质。

  4.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教学准备:

  1.课件、生字卡片、录音机、圣诞节卡片

  2.课前学生搜集圣诞节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圣诞节场景,让学生了解圣诞节,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气氛。

  2.从预习已知的内容入手,了解金吉娅送给大家的礼物。

  【课文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些风俗学生不太熟悉,因此要尽可能缩小文化差距,让学生通过课外搜集的.方式了解圣诞节,并播放圣诞节的音乐,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帮助学生理解“圣诞节”、“援助中心”、“给予树”。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问

  1.默读课文,个人自主探究,在不明白的地方画个问号。

  2.小组内部交流,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3.组长汇报,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解决疑问。(相机进行词句训练和朗读指导)

  【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它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四、品读文章,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

  1.出示插图,谈谈自己的发现。

  2.品读金吉娅的话。

  (1)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金吉娅说的话,再用心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金吉娅说的话。

  (3)引导学生小组交流: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4)再读金吉娅的话,注意读出金吉娅因为没能给家人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的语气。

  (5)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3.再次看图,你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4.师小结。

  五、拓展延伸

  1.小练笔:替陌生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回复给金吉娅姐姐。

  2.生生交流,互评。

  六、作业超市

  1.我要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读给大家听听。

  2.我要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能正确认读、书写。

  2.学习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体会课文中浓浓的爱。

  3.自制贺卡,为亲人送上祝福。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1.同桌互相读读生字、新词。

  2.检测:字词巩固游戏:“你指我猜、开火车、生字开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金亚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二、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字形。

  重点区分“予”和“矛”,“买”和“卖”,“即”和“既”。

  2.师范写“矛、卡、仁”。

  3、学生写字,老师随机指导,组织评议。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2、引导学生理解、体会“紧紧地拥抱”。

  3.课件出示最后一句话: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4.学生自自悟,把这句话多读两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引导学生理解“善良”、“仁爱”。

  (这两个词语本身有很深的含义,不宜做太深的解释,引导学生体会如下就可以了:)

  善良——心地纯洁。

  仁爱——同情、爱护和帮助人的思想感情。

  6.引导学生理解“如愿以偿”。

  如愿以偿——在本文是指小女孩的愿望得到了实现。教师可以提问加深理解:

  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实现的?你觉得她的愿望实现以后心情是怎么样的?

  7.引导学生理解整句话。

  教师提问: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妈妈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的可贵品质。

  8.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四、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件出示:母亲的心情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1)首先发现金吉娅只买了一些棒棒糖时,妈妈为什么很生气?

  (2)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妈妈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教师小结:妈妈的心情变化无非是突出金吉娅的美好心灵的陪衬。我们可以通过妈妈心情的变化进一步体会到金吉娅的可贵品质。

  五、总结课文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浓浓的爱(包括母子之爱、手足之爱、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

  六、作业设计

  元旦节快到了,让我们给亲人、朋友送上我们心中的爱吧。学生自制贺卡,给父母亲或朋友送上祝福。

  【结合本单元的专题“爱的奉献”布置作业,让学生在体会课文中浓浓的爱的基础上完成这次实践作业是很有意义的。】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解读:

  课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大瀑布主持葬礼;接着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以及人们为它举行葬礼的情形;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中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先写结果,后写起因与经过。这样从一开始就把读者的心紧紧地抓住,这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此外,本课还采用对比的手法,把昔日瀑布的雄伟壮观与如今奄奄一息的情景作对比,把昔日游客流连忘返的热闹场面跟如今乘兴而来、失望而去的痛心结局对比,强烈地反映出葬礼的“特殊”与必要,震撼着每一个读者的心。

  教学重、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瀑布给人们带来的骄傲、惊叹和它的消亡带给人们的惋惜、无奈、震惊以及大瀑布前后景象的对比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有一条雄伟壮观的`大瀑布即将离我们远去,巴西总统菲格雷特还专门为此举行了一次大瀑布的葬礼。就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大瀑布的葬礼》

  3.齐读课题。

  4.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5.生汇报。

  6.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懂得了这么多东西,老师发现大家真会读书!那么菲格雷特总统在这次葬礼上会说些什么呢?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得方式读最后一段。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最后一段。

  2.通过读书,你能猜测到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上会说些什么吗?

  3.生汇报。(预设)

  生:演讲辞的内容可能会写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给巴西人民带来的欢乐和骄傲,以及那个时候很壮观的情景和塞特凯达斯瀑布快要毁灭的时候的情景。

  师:也就是说,演讲的内容可能会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你认为是哪两个方面?

  生:一个是塞特凯达斯瀑布壮观的一面,一个是塞特凯达斯瀑布即将枯竭的一面。

  师:(板书:昔日 如今 )也就是说演讲辞中会讲到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也会讲到现在的塞特凯达斯瀑布。还会讲到什么?

  生:他会叫巴西人民保护自然生态,爱护他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使悲剧不再重演。

  师:对!他会呼吁巴西人民保护自然生态,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4.老师也很像知道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上会说些什么?不过很可惜,老师找了很多地方也没有找到,怎么办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写菲格雷特总统的这篇演讲辞。有信心吗?

  三、学习课文。

  (一)昔日的大瀑布

  1. 师:菲格雷特总统在回忆大瀑布给巴西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骄傲和欢乐时,具体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4.5自然段。

  2.学生自读课文,

  3.感受到了什么?

  4.汇报感受。

  5.大家感受得都很深刻,你能通过读把你得感受读出来吗?

  6.生练读。

  7.指名读。评价。

  8. 想不想看看塞特凯达斯达瀑布,让我们一起欣赏。(出示课件)看着塞特凯达斯的样子,你想说些什么?(太壮观了………)

  9.是呀!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啊!看了瀑布,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

  (出示课件,打上文字:“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一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据说在30公里外,瀑布的巨响还清晰可闻。)

  7.背诵积累:这么美得瀑布,愿意把它记在脑海中吗?让我们边看录像边试着把它背下来吧!

  8.过渡:昔日如此雄伟壮观得大瀑布,现在怎么样了呢?

  (二)如今的大瀑布

  1.默读第8自然段。

  2.现在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怎么样呢?谁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逐渐枯竭)

  3.让我们来看看现在的大瀑布吧。(出示课件:现在瀑布的图片。)此时此刻,你得心情如何?

  4.同学们,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齐读第8段。

  (三)葬送的原因

  1.昔日雄伟壮观的瀑布现在却奄奄一息,这到底为什么?(出示昔日和现在的瀑布对比图,下面写上大大的红字:为什么?)

  2.默读课文第7段,找到葬送的原因。

  3.生汇报,师总结。。报÷刻比读。齐读。 4.

  (四)完成演讲辞

  1.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话想说,把自己当作菲格雷特总统借助这个演讲辞得格式,把自己想说的都倾诉进自己的演讲辞里。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

  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___________,如今的塞特凯达斯瀑布_________。

  应该清醒了,热爱大自然的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开始同桌两人练习说演讲辞。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菲格雷特总统在演讲的最后说,愿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但我们看到在实现这美好愿望得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尽人意得地方。

  2.你都知道哪些破坏环境的事?

  3. 听了这些消息,你想说些什么?你想呼吁什么?谁来说一句最精辟的话,最有诗意的话来做一则环境保护方面的公益广告语?

  五、板书设计:

  大瀑布的葬礼

  昔日 雄伟壮观

  如今 奄奄一息

  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自己的家园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体会和感悟亲情、友情,学会理解亲情,珍惜友情。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

  3、学习文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具体生动的刻画人物形象。

  4、理解文章突出主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1、抽一个同学起来,问:你有过与父母发生吵架之类的过冲突没有?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冲突?齐读22课标题下面方框。

  3、板书课题。羚羊木雕是非洲艺术家以羚羊为形体用一种黑木雕刻成的工艺品。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陆具有代表性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很高。非洲很多国家元首出访,或欢迎来访的客人大多喜欢赠送木雕。

  二、整体感知。

  (一)、速读课文。回答问题:

  ○1、文章写了一句什么事?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说说文章的思路或结构怎样?

  (二)、画出段序。字词板块。

  (三)、概括文章内容。

  1、 提示:要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就要先理清文章记叙的六要素。板书划线句子。

  人物:“我”、万芳、我的妈妈和万芳妈妈、我的爸爸和奶奶。 时间:今天。 地点:我家里、万芳家里及路上。

  归纳:“我”送羚羊木雕给朋友万芳后,被父母逼着要回来的事。

  2、还写了其它事没有?这两件事要归纳进去吗?

  ——上幼儿园我和万芳就很好,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为一”。

  ——上星期一我和万芳换裤子的事。

  明确:这两件事只不过补充说明我为什么要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这是文章的插叙部分,不是主要事件不归纳。

  (四)、理解文章结构顺序。根据板书讲:

  1、主要事件中为什么先从今天妈妈问我开始写而不是按时间顺序先写昨天发生的事情呢?

  倒叙。(如果文章顺叙是:A—B—C—D 的话,那么倒叙就是D—A—B—C或C --A—B—D或B—A—C—D),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后来发生的事情提到前边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顺序叙述事物的起因和发展。 作用: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2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本文倒叙的作用:作者在文章开头就直接摆出我和妈妈的紧张的矛盾气氛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这样安排结构,使文章开头更吸引人。也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2、另外两件事在文章结构中属于什么呢?

  (1)、插叙。(A—b—B--C),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停顿,插进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插叙结束后,再回到原来的事件上继续叙述。 文章通过“我”的回忆万芳是我多么仗义的朋友这种心理活动来插叙了这两件事。

  (2)、插叙的作用:

  (○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情节,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有解释的作用。解释为什么我会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

  (○3)使故事的脉络更清晰。

  (○4)使文章结构更紧凑。文章没有按时间顺序来写,直接写今天发生在“我”家里和万芳家里的有关羚羊木雕的事,把幼儿园老师叫我俩“合二而一”和上星期一在学校运动场上和万芳换裤子的事通过插叙穿插到今天的事中来写,这样的插叙就会使文章场面(地点)更集中,使文章结构更紧凑。

  (○5)拓展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6)突出主题。(如,《紫藤萝瀑布》的插叙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起到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注意:倒叙与插叙重要区别是:倒叙是一件事的顺序变化,插叙是相关事件的顺序变化。

  三、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等;它是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词条。

  文章线索的分类分为以下几类:

  ○1、以人物为线索○2、 以事情为线索 ○3、以物品为线索 ○4、以地点为线索 ○5、以时间为线索○6、以感情为线索。

  文章的矛盾因“羚羊木雕”而起,文章内容围绕“为什么送羚羊木雕,我怎样要回羚羊木雕”来写的。羚羊木雕这个物品是文章线索。

  作用:以“羚羊木雕”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题材, 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浑然一体。

  四、作业:

  1、你赞成父母做法还是孩子做法,为什么?

  2、准备分角色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5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通“戮”,引申为有罪)

  (2)梦亦同趣(通“趋”,往,赴)

  2.古今异义

  (1)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义:这样之后 今义:表承接,接着

  (2)颓然就醉

  古义:倒塌,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 今义:精神萎靡不振

  (3)游于是乎始

  古义:从此 今义:连词,表承接,就这样

  3.一词多义

  (1)穷 穷回溪(动词,走到尽头)

  穷山之高而止(动词,走到尽头)

  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

  (2)梦 卧而梦(动词,做梦)

  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

  (3)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

  始指异之(副词,才)

  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

  4.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穷回溪(走到尽头)/萦青缭白(青山,白水)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始指异之(以……为异)

  (3)形容词用作名词。自远而至(远处)

  (4)数词用作形容词。四望如一(相同)

  (5)名词用作动词。外与天际(连接)/卧而梦(做梦)/故为之文以志(写作文章)

  (6)名词用作状语。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箕踞而遨(像箕畚一样)/四望如一(向四面)

  二、文言虚词

  1.而

  (1)连词,表修饰。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2)连词,表承接。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自远而至

  (3)连词,表转折。而未始知西山之怪/而莫得其涯/而不知其所穷/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4)连词,表条件。穷山之高而止

  2.之

  (1)助词,的。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2)代词,它。始指异之(指西山)/故为之文以志(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知日之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3.为

  (1)介词,为了。故为之文以志

  (2)动词,成为。自余为僇人/不与培蝼为类

  三、文言句式

  1.省略句

  (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

  (2)以(之)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省略宾语“之”,指代是州之山水)

  (3)(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

  (4)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

  (5)(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

  (6)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宴游西山这件事)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18个词语

  2、知道月球的有关特点,激发学生了解月球的愿望,语文教案-18月球的自述。

  3、学会读懂说明文的方法去学习本课。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趣味揭题、奠定情感基础

  1、猜谜引入:师说谜语,猜猜我是谁?

  谜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有时挂在山头,有时挂在树梢。

  (猜出谜语后出示月球的`图片,以激发情感。)

  2、那我就是--月亮姐姐,你们还管我叫什么?

  3、月亮姐姐很想跟你们交朋友,你们想想跟月亮姐姐交朋友呢?

  那就先听月亮姐姐作一个自我介绍吧!

  揭题:月球的自述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谁能听懂月亮姐姐的话,就与谁交朋友,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18月球的自述》。

  师范读(即自述)

  2、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交流课文大意

  三、进入情境,深入学习

  1、看来,大家对都很真心诚意地要与月亮姐姐交朋友,但交朋友就要对月亮姐

  姐有一个深入地了解,大家可以用哪些方法加深月亮姐姐的认识?

  (交流学习策略)

  (课后记录:通过让学生展开互相讨论,从而互相借鉴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在学习时尽量使用最合理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这样达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从而也增多了学生的学习方法,锻炼了学生在面对什么问题时应该选择什么学习方法的应用能力。)

  2、再读读文,看课文写了哪些有关月球的知识?

  4、选一方面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是小组合作学习。

  (课后记录:合作学习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的,让学生觉得自己什么时候该同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了就什么时候进行合作,让合作不再流于形式,而是符合学生的切身需要,自发形成的。这样合作时目的也明确了。)

  5、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品读重点词句,贯穿感情朗读

  (1)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名字多---人类喜欢月球(读出喜爱)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积累语言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走进作者

  1、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科学家,他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法布尔。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汇报法布尔的资料。

  2、简单介绍《昆虫记》。

  二、自学课文

  1、我们以前学过一篇有关蜜蜂的课文是《蜜蜂引路》,课文告诉我们蜜蜂是一种怎样的昆虫?(会认路)

  2、今天法布尔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完后举手告诉大家,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法布尔为了验证密封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3、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试验的过程?哪些地方写试验的结果,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的结论。

  三、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写了《昆虫记》这一本书,我们还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和新词。现在,我们再复习一次生字和新词吧。

  2、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生字词。

  3、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4、上节课我们也知道了,课文写试验的`过程是第二自然段?试验的结果是在3、4、5自然段?作者的结论在最后一自然段?

  二、精讲课文

  (一)试验过程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来读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法布尔一定要加上“听说”这个词呢?

  (生齐读后,回答。)(说明他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非常严谨)

  2、请默读第二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实验可以分哪几步。

  3、学生画,回答,教师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路??放飞蜜蜂

  4、请男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他做实验的步骤,你能从试验过程中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做事认真,十分严谨)

  5、其实,法布尔写到“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就已经说清了试验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后面的内容呢?自由读读,跟同桌讨论一下。(出示该段文字)

  (说明法布尔边试验边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还动脑筋思考)

  我们再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二)试验结果

  1、法布尔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但是,事情证明:蜜蜂飞回来了。继续默读第3、4、5自然段,试验结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 ,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小女儿很激动,为什么?(没想到,而且,我也推测它们可能会不了家了)

  指导用激动的语气读。

  (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的回了家。

  “准确无误”指什么?(是的,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偏离方向,他们准确无误的回家。)

  指导朗读,读出重点词。

  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请同学们看第五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呢?(出示句子)那个词语最能体现蜜蜂辨认方向能力强?(准确无误、确确实实、尽管……但……)

  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词,这是一组关联词,尽管他们逆风而飞,尽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的飞回来了。

  指导读出重点词。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还有一组关联词也强调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请你找出来。

  (“无论……总是……”)

  这两组关联词都说明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所以,试验的结果是:(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么强,但是还有三只蜜蜂怎么没有回来?(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讨论、汇报)

  (三)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法布尔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出示、齐读最后一段)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力?你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是在高空中“眺望”到遥远的家园。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得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

  2、什么是本能?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

  “本能”指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2、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但蜜蜂的这种本能是否无法解释呢?请看老师带来的资料。(幻灯出示)

  3、在我们课本57页的资料袋也给我们介绍了蜜蜂的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四、总结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山区一个贫苦家庭。是对动物,植物的兴趣把它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他没有上过正规大学,主要靠自学成才。法布尔的成功来源于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法布尔那样做事抱着严谨的态度,像蜜蜂一样勤勉一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甜蜜!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选取社会生活片断,表现尖锐重大社会问题,也即以小见大,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教读本文,应抓住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理解小说深刻的社会意义。抓住“变”这个文眼,引导深入探究,完成教学。同时充分发挥的主体作用,锻炼的概括性和发散性,对人物分析有一个更感性、更全面的认识。

  小说主要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采取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灵活开展。以编演课本剧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深透理解文意并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平台。

  [教学目标]:

  目标

  1.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目标

  1.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3.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德育目标

  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

  1.诵读法 契河夫的'短篇小说以对话取胜,语言有显著的特色。课文运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突显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活泼的分角色朗读形式,体会人物,把握人物形象。

  2.激疑探究法 抓住文眼“变”,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同时本文是一篇讽刺小说,人物形象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分析人物性格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诵读,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奥楚蔑洛夫形象。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实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板书文题、作者)

  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读完。1879年入莫斯科学医,1884年毕业后在当医生之余从事文学创作。在行医过程中,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积累了创作素材。他的早期创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八十年代下半期,随着社会阶级斗争的日益尖锐,他的创作视野逐渐宽阔,题材愈加丰富,批判性也随之加强。1890年。他到库页岛旅行,进一步了解了沙皇专制的罪恶。1892年后定居莫斯科乡下,从事戏剧创作。契诃夫一生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名篇有《变色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新娘》等。剧本有《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二、助读: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初步感知文意。

  (1)疏解下列字词。

  沉静:文中指环境寂静。

  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魁梧(kuí wú):(身体)强壮高大。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荒唐(huāng táng):①(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②(行为)放荡、没有节制。着重于极其荒谬,令人难于理解。

  洋溢(yáng yì):(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伶俐(líng lì):、灵活。

  恐吓(hè):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

  径自:副词。表示自己直接行动。自顾自,任意地。

  (2)选取日常生活的片断进行艺术概括,以此来反映尖锐重大的社会问题。是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特色。那么,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主要人物是谁?文章又是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

  小说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手指”这一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主要运用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

  2.学生自读课文,根据对小说内容的初步理解,给课文另拟一个题目。

  学生可能拟出的题目是:

  一个见风使舵的人

  一个变化多端的人

  两面人

  势利眼的警官

  3.学生全文,理清故事情节。

  思考: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过程中,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变化的原因和内容。

  学生梳理、概括,教师提示:

  最初:听了赫留金申诉,不知狗主人是谁时

  对小狗——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

  对赫留金——肯定赫留金被狗咬了。

  第一次:人群中有人说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对赫留金——你那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你们这些鬼东西。

  第二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下贱胚子。

  对赫留金——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第三次: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名贵的狗。狗是娇贵的动物。

  对赫留金——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第四次: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五次: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时

  对小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对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

  4.学生合作探究:

  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态度五次变化,那么其中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在五次变色中,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充分暴露了他的卑鄙心理。

  5.师生共同归结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教师明确:

  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溜须拍马、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专治统治的忠实走狗形象。

  6.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形象特征:

  1.角色分配:

  一人扮演奥楚蔑洛夫,一人扮演巡警叶尔德林,一人扮演赫留金,一人担任其他角色及旁白。

  2.要求尽量渎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尤其注意省略号的停顿。

  3.学生分组试读。

  4 初中学习方法.教师指定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点评朗读表现。

  五、布置作业:

  续写课文内容。要求:警官走后又发生了什么事。400字左右。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园地教案03-14

语文《变脸》教案03-16

【热】语文的教案03-09

【热门】语文的教案03-13

语文猫教案03-20

语文试讲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