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10 19:02:3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语文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语文教案汇总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学习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方法。

  (3)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重点是从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体会认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作者三次提到绿绿的爬山虎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收集叶圣陶和肖复兴两位作家的资料。

  2、收集爬山虎的图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

  2、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一)提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的。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同时在书上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生按要求自学,讨论:课文中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先让学生把有关的.内容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是怎么改的,这样改好在哪里?)

  (叶圣陶先生修改的非常认真,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注意用字的准确性,句子的规范化。)

  3.作者翻到那篇作文,为什么一下子愣住了?

  (一是作者自以为作文写得不错,没料到自己的作文存在很多毛病;二是作者没料到蜚声国内文坛的大文学家竟会如此认真修改一个小毛头的作品;三是作者没料到叶老这样认真。)

  4.作者从修改中认识到了什么?

  (作者不仅看到自己文的种种毛病,也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5.看资料袋《一张画像》的修改稿。

  (1)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进行学习讨论。

  (2)集体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意见和自己的体会、着重引导体会以下几处修改,分别用了什么方法进行修改。

  ①“可却”用词重复,所以删去“却”字。

  ②“口里还不住地呐喊”,不真实。因为画面上是不会呐喊出声音来的,改为“从口里还吐出几个字”来就和画面一致了。

  ③“还不停地给他讲着”,不大符合上课时的实际情况。将“不停地”改为“悄悄地”就准确了。

  ④“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表达不准确,因为王老师不可能单单拿那张画,拿的只能是那本画着画的课本,所以把“画”改为“几何课本”

  ⑤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使语言简洁明了。

  (用六个方法进行修改。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2、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3、把长句断成短句;4、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5、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6.看了叶老先生修改,我们很受启发。肖复兴也很受启发。比较一下,是我们的感受深,还是肖复兴的感受深?(是肖复兴的感受深)这是什么原因呢?能找得到吗?(找出“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读一读。)这句话你们懂吗?(教师析书“受益匪浅”,受到教育非常深刻。“隔岸观火”,比喻看别人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身临其境”是亲自经历那个事情的意思,再让学生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因为叶圣陶先生修改的别人的文章,正是“我”自己的文章,所以受到的教育特别深刻。)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见面后,叶老先生给作者又是什么印象?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平易近人,从叶老让孙女叶小沫在门口迎接,要作者到他家做客,叶老在门口等候、握手、亲切的交谈可以看出。)

  (2)勾画出课文中几次与叶老的谈话和谈话的内容。

  (共三次。第一次说:“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理科的书”第二次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不搞清我们的历史更不行。”第三次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

  (3)请同学们谈谈对叶老的三次说话的内容的理解。

  (第一次,告诉作者爱好文学的人要知识渊博。

  第二次,告诉作者爱好文学的人要学好历史。

  第三次,告诉作者写作要真实、要能反映现实的生活。)

  (4)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通过这件事知道了,做一个作家应该有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品,像他那样真诚质朴、平易近人。写文章也应该像叶圣陶先生那样,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因为当时肖复兴才15岁,还是个孩子,他对问题的认识还不可能很清楚,所以课文中说是“好像知道了”“模模糊糊懂得了”这样讲是恰如其分的。)

  ②“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意思是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留在自己的脑海里。)

  10.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1.教师简单小结、深化认识。

  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后来肖复兴成了著名的作家,写了许多好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于1992年,离1968年20多年了,还写得那么具体形象,就像刚刚发生的事情一样,这也说明了这件事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2.读全文,说说学完这篇课文的体会。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小练笔:文中的叶老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写一写你心中的叶圣陶。

语文教案 篇2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4段。

  (1)理解“感激”、辨析“感激”和“感动”。

  (2)通过朗读,体会赖宁获得好成绩的喜悦心情。

  2、正确朗读课文。看图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齐读课文2-3段,说一说: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4段。

  1、指名朗读,边听边思考:赖宁苦练跳绳,结果怎样?哪个词写出了他很高兴?

  2、比较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1)齐读两句话,找出不同点。

  (2)讨论:加上“连蹦带跳”和“感激”有什么好处?

  (3)“感激”换词理解。(课换成“感谢”)讨论:“感激”能否换成“感动”,为什么?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那句话。

  3、赖宁为什么能在跳绳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口头回答

  4、教师小结:

  只要勤学苦练,肯下苦功夫,学习才会进步,成绩才会提高。

  三、齐读全文,有感情。

  四、看图复述课文,教师提示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结合半数,用自己的话把赖宁学跳绳这件事说一遍。(各自准备,指名说,评价。)

  五、总结全文。

  以来宁学跳绳这件事中,你觉得应该向赖宁学习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六、练习:选词填空。

语文教案 篇3

  B案

  第 一 课 时

  看图引题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

  2。今天,通过课文学习,老师将和你们一同走进这充满生机的田园生活。

  看图读文

  1。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交流,教师指导。

  2。边看图边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画面,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a。乡村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b。乡村生活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c。乡村生活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浓郁的乡村生活的?抓住了哪些生活的`场景?

  4。默读课文,自由学习,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5。小组合作交流。

  6。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解疑。

  教师吟诗小结

  是啊!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不信你听!

  屏幕出示:长藤绿叶瓜架,

  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

  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

  纺织娘高唱甜蜜,

  最美乡下人家。

  学生整体感知

  你认为教师自创的这首小诗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发表一下你的感受吧!

  1。可以像老师这样吟诗。

  2。可以试着读读课文。

  3。可以作为导游向大家介绍“乡下人家”。

  第 二 课 时

  回顾课文

  1。我们已经感受了乡下人家生活的恬静、自然、亲切,谁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课文,展示给大家听。

  2。指名读文,交流欣赏。

  精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你认为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画出来,反复读,并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指导朗读并对语言文字进行训练,体会写法。

  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如果将“探出头来”换成“长出来”,会是什么感觉?试着读一读,并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品味语言

  1。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划分出的段落,边读边想象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积累语言

  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生动的句子抄下来,并试着背诵。

  拓展语言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布置综合性学习内容

语文教案 篇4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通“戮”,引申为有罪)

  (2)梦亦同趣(通“趋”,往,赴)

  2.古今异义

  (1)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义:这样之后 今义:表承接,接着

  (2)颓然就醉

  古义:倒塌,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 今义:精神萎靡不振

  (3)游于是乎始

  古义:从此 今义:连词,表承接,就这样

  3.一词多义

  (1)穷 穷回溪(动词,走到尽头)

  穷山之高而止(动词,走到尽头)

  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

  (2)梦 卧而梦(动词,做梦)

  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

  (3)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

  始指异之(副词,才)

  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

  4.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穷回溪(走到尽头)/萦青缭白(青山,白水)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始指异之(以……为异)

  (3)形容词用作名词。自远而至(远处)

  (4)数词用作形容词。四望如一(相同)

  (5)名词用作动词。外与天际(连接)/卧而梦(做梦)/故为之文以志(写作文章)

  (6)名词用作状语。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箕踞而遨(像箕畚一样)/四望如一(向四面)

  二、文言虚词

  1.而

  (1)连词,表修饰。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2)连词,表承接。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自远而至

  (3)连词,表转折。而未始知西山之怪/而莫得其涯/而不知其所穷/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4)连词,表条件。穷山之高而止

  2.之

  (1)助词,的。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2)代词,它。始指异之(指西山)/故为之文以志(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知日之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3.为

  (1)介词,为了。故为之文以志

  (2)动词,成为。自余为僇人/不与培蝼为类

  三、文言句式

  1.省略句

  (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

  (2)以(之)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省略宾语“之”,指代是州之山水)

  (3)(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

  (4)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

  (5)(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

  (6)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宴游西山这件事)

语文教案 篇5

  〖要点阐释〗

  “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压缩语段教案。主要考查考生对信息的提炼、概括、压缩能力及表述能力。恰当的压缩语段,大致需要两种能力:筛选和概括能力。压缩语段题目在高考中曾多次考到,如1992年,1993年、1996年和20xx年的高考题中就有这类题型。压缩语段的题目,特别体现思维的外化,也就是说,准确把握语段整体结构与内容语段是不可回避、不容轻视的基础。

  〖命题范围〗

  1.筛选中心句——筛选文中能够表明中心的语句。

  2.拟写一句话新闻、新闻标题、导语或电报稿等。

  拟一句话新闻,要把握文段语意,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所谓关键信息,主要指读者最关心、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提炼时,要根据是否是读者最需要知道的内容,是否是目前最需要宣传的标准来考虑。

  新闻标题和导语在新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起着提挈全篇、浓缩文意的'作用。因此必须简洁、确切、醒目,即要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所报道的主要内容,点明其意义并要求富有吸引力。

  拟写新闻标题,不但要突出主题,内容上也要扣住文段中心,而且还要使标题醒目,引人注意。因此,好的新闻标题,往往用词别具一格、结构工整,善于使用修辞方法等。

  新闻导语,是要把消息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话在开头一段中加以表述,它是为了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整个消息的情况与结局,这是新闻的特殊格式,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压缩语段教案》。

  电报稿是简洁的信,也是电报内容的高度浓缩,其特点是言简意明,要言不烦。

  3.对所给材料进行高度压缩概括。

  这有些和现代文阅读中“辨明和筛选重要信息”相似,它需要我们准确理解文章或材料内涵,在准确理解语段的基础上,提炼出中心。

  要注意概括和提炼语段的主要内容,适当注意语段首句、过渡句、尾句等,并要统观全段,进行压缩和概括。

  4.根据材料给某一概念下定义。

  下定义也属于压缩语段范围,它要求必须在整体理解基础之上加以概括。

  〖遵循原则〗

  1. 要点齐全。既然是压缩,必然会舍弃原语段中的一些内容,但是,必须把若干“要点”保留下来。这里的所谓“要点”,是根据题干的指令确定下来的语段中的部分信息。这些信息的有无以及是否齐全,将成为评分的重要依据。

  2. 字数达“标”。既然是压缩,必然会限定字数,超过这个限定是要扣分的。当然也不是字数越少越好,重要的是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将题干要求的全部要点“装”进去。试题所限定的字数通常是参照最佳答案的字数设定的,有时甚至是字数不足就不能包容所有的要点。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与雨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植物与雨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一个谜语,看谁最聪明,能把它很快猜出来(出示课件谜面: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在田间秧苗绿,掉到河里看不见)(生猜:雨点)揭题

  注意“点儿”的儿化音,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

  1 开火车读生字,齐读生字

  2 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三、自由读课文,要求:

  1 把字音读准确,不添字,不漏字

  2 数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 投影机反馈

  四、学习新课

  1 出示多媒体动画课件,观看动画,想:课文中讲了谁和谁的故事?

  (生答:大雨点和小雨点。师相机板书)

  2 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问:你有没有哪个词语不明白?

  引导理解“数不清”除了雨点外,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飘落”实物演示飘落

  仿照例子说说“从 ………出来”句型

  3 这些雨点儿从 云彩里飘落下来,他们可高兴了,还在半空中说起话来呢,想知道他们说些什么吗?自渎课文的2——4段

  从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生答,相机板书)

  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

  大雨点要去无花无草的.地方,说明大雨点怎样?(善良,愿意帮 助有需要的事物)

  4大雨点和小雨点去了他们想去的地方,看看这些地方起了什么变化?(播放课件)指名说,相机板书

  你知道为什么这些地方起了这些变化吗?

  (因为雨水给植物补充了水分)

  指导朗读

  五、齐读全文

  六、学唱《小雨沙沙》

  板书:

  雨点儿

  大雨点儿 小雨点儿

  ↓ ↓

  无花无草 有花有草

  ↓ ( 补充水分) ↓

  长出红花绿草 花更红草更绿

语文教案 篇7

  训练目的

  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二、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读一读中,训练学生的发音又快又准。

  三、习作。

  课时量:4课时

  训练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来试试

  1、读一读,想一想。

  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一些用词,是非常精妙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岭)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岩)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向洛阳。(峡)

  名词,往往成为作者笔下生动的借代,想一想,这几个名词,除了说明事物,还能代表什么。

  2、读一读。

  说一说绕口令,联系快速正确的'吐词。

  3、写一写,背一背。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认识自己就是进步。

  成功时不要把自己看成巨人,失败是不要把自己看成矮子。

  这几个句子,你从中看出有什么含义么?那么,你能从中找到原因么?

  对,要自信,有不要盲目的自信。要谦虚,也不能一味的贬低自己。

  4、读一读锦囊妙计

  这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改变的。主要将诸葛亮识破周瑜的诡计,相反,用三个锦囊,分别让刘备在三种情况下照办,最后大获全胜的事情。

  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鼓励学生读原著,说出那三个锦囊。

  第二课时

  二、探索与发现提示语

  1、在对话中,我们常常说XX说,xx说道。。。。。。

  也就是说,说话是有提示语的。

  2、介绍提示语的作用。

  3、介绍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4、练习写提示语。

  三、口语交际好朋友

  1、说一说你的好朋友。

  2、好朋友都在一块儿干什么。

  3、好朋友之间有矛盾么?读一读这篇文章,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4、同学之间演一演,可后,他们会说些什么。

  第三课时

  四、习作

  一次特别的活动

  1、先回顾一下,这学期都开展了那些活动。把他们制成表格。

  2、表格注意几个不能缺少的内容。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参加的人、精彩的一幕。

  3、把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件写下来。

  4、协作的时候,注意写好场面。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艇的样子以及它同水城的关系;

  2.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欣赏异国风光,领略异国风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艇的样子以及它同水城的关系;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

  处理方法:观察图片,了解小艇的样子;引导学生理清句与句的关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作者先概括再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威尼斯夜晚的景色与小艇的关系

  处理方法:联系上下文、观看录像片体会小艇与水城的`关系。

  教具准备:1.投影片 2. 录像片 3.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13课的分段依据是什么?分几段?

  归纳段意的方法是什么?段意是什么?

  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3课威尼斯的小艇,一起乘小艇欣赏水

  城威尼斯的风光。 板书: 13 威尼斯的小艇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为什么小艇在威尼斯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

  2学习第二段

  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

  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板书: 样子

  小艇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 又窄又深 两头翘

  这些词说明小艇的样子怎么样?(奇特)

  小艇行动起来像什么?

  出图片,欣赏小艇的样子。(激发学习兴趣,准确把握小艇的样子)

  船舱里的座位怎么样?

  坐在里面欣赏外面的风光,内心的感受如何?

  “怪”怎样理解?

语文教案 篇9

  一、需要注意的字音

  请教jiào 穿梭suō 虽然SUI 成绩Jì

  扎针ZHā 骨髓suǐ 疼痛téng tòng

  多音字

  中 zhōng 中国 教 jiāo教课 悄qiāo 悄悄

  Zhòng 中彩 jiào 教学 qiǎo 悄然

  扁 biǎn 扁鹊 间jiān 房间

  Piān 扁舟 jiàn 间隔

  二、需要注意的字型

  彩(彩色) 汤(汤药) 剪(剪刀) 桓(蔡桓公)

  睬(理睬) 烫(烫手) 箭(射箭) 恒(永恒)

  三、需要掌握的词语解释

  百发百中:原指射出的箭全能击中目标,限制技术高超,没有失手的情况发生。

  四、近义词

  百发百中——弹无虚发 高明——高超

  五、反义词

  满意——失望

  六、照样子写词语

  百发百中:百依百顺、一心一意、不理不睬、自由自在

  百发百中(数)千恩万谢、三心二意、三言两语、朝三暮四

  聚精会神:眉飞色舞、喜笑颜开、手舞足蹈、气急败坏

  七、句子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

  这两句话写出了纪昌学习态度的虚心和认真。他虚心听从老师指导,并且真正按着老师的要求去做,一点也不犹豫,一刻也不耽误。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

  这两句话写出了纪昌练习眼力的决心、毅力和恒心。说他有决心,是因为他练习的目标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来回穿梭的梭子,这就增加了追逐目标的`难度;说他有恒心、毅力,是因为他躺在织布机下面,并且一躺就是两年,其学习之劳苦可想而知;并且,据说他练习看虱子时又用了三年。前后利用五年时间练习基本功,其恒心和毅力可见一斑。纪昌学习的态度及决心、毅力、恒心,与他成为一个射箭能手,也是不无关系的,这点教学时不能忽略。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派人去请扁鹊”。

  这些句子,前几个句子都以蔡桓公对扁鹊的话不以为然,嫌他胡说自己有病而生气、愤怒。后来他的“奇怪”,是奇怪扁鹊的行为不同以往──掉头跑了,不再讲自己有病,直到听了扁鹊的解释,也无动于衷,病入膏肓后再找扁鹊,是说他开始相信扁鹊说的话了。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这些带有时间的句子,隐含着写出了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前后不过月余,蔡桓公的病就发展到无药可救。虽悄然不觉,却来势凶猛,暗含了要防微杜渐的道理。并且,从扁鹊在月余时间,不管蔡桓公的态度怎样,几次来提醒蔡桓公的病情,劝戒他及时治病,足见其医德的高尚。

  八、相关练习

  1、《纪昌学射》原文见《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的作用。

  2、《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3、纪昌是个有毅力,刻苦练习坚持到底的人。

  4、 蔡桓公是个自以为是的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天地教案06-17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

语文《植树》教案06-15

《语文园地》教案09-27

语文翠鸟教案09-04

语文母鸡教案10-15

语文《公输》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