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0 09:21:1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感受秋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体会对劳动人发的赞美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4、初步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的阅读方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觉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秋天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给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秋天。

  1、出示一系列词语,问学生:你想说点什么?

  2、出示诗歌,老师朗诵

  3、出示大量秋景图片,带领学生迅速进入秋天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畅谈秋天的感觉。

  二、美读入境,秋之韵

  三、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1、指名读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第一节最有诗的'韵律:指导朗读,画出动词。随即学习生字。

  四、朗读背诵,秋之美

  1、第二节最能表现秋的美丽,自由朗读,尝试背诵。

  2、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画面。

  3、引导学生画出本节动词。

  4、合作识字

  5、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读一读。

  6、尝试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细入品读,秋之味

  1、复习背诵:自由朗读或背诵全诗

  2、导语:读了诗歌,你感觉到秋天的美了吗?我们再来读一读诗歌中最具美感的句子,好吗?

  3 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

  4、学生汇报,相机点拨,朗读体会。

  5、你知道秋天还有哪些颜色吗?想一想,用短语的形式说一说。

  6、你喜欢哪种颜色?把诗歌中有关句子读给大家欣赏。你也可以自己创造出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7、配乐朗读全文,播放秋天美景的图片和音乐,感受秋天的美。

  二、感悟积累,秋之乐

  三、让学生感受一个一别样的秋天。

  1、出示不同角度描写秋天的句子,让学生感悟积累。

  2、出示描写秋天的诗,学生抄写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秋天来了

  诗(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通过伽利略的事迹,总结知识创新的经验。

  3、读准字音,理解新词,领会语意深刻的句子。

  4、进行朗读、写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技能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听说过比萨斜塔吗?(出示)

  比萨斜塔在意大利西部古城比萨城内。建于1174年。塔体共8层,高54.5米。该塔建至第3层时,发现地基开始倾斜。当整座塔体完工后,塔顶中心线已偏离塔体垂直中心线2米左右。由于该塔“斜而不塌”,名声大噪。但它的更因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自由落体试验成功,比萨斜塔更加有名了。

  二、介绍一下伽利略:

  先找学生们谈一下对伽利略的了解。

  (1610年初,他用放大率为3 倍的望远镜发现了月球表面凹凸不平,太阳黑子、金星的盈亏现象。1610年他还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出示下列内容)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是近代实验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之一。它通过实验,建立了自由落体定律。还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体运动规律,并确定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他因此被认为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听了伽利略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这么伟大的人物我们应该产他什么样的精神?这节课我们来看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

  三、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伽利略善于发现、善于实验的创新精神。

  2、进行朗读、写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技能的训练。

  四、学生们读课文、思考:(出示)

  1、全文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路展开的。

  2、文章写了伽利略的那两个发现:________和__________

  读完课文: 1、先解决生字词。

  2、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1、全文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 的思路展开的。

  2、文章写了伽利略的那两个发现:自然节奏原则和自由落体定律。要求学生能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事例。)

  五、分析课文。(对学生进行快速从书中收集信息的能力训练)

  1、读第4自然段:

  为什么伽利略能从一个不起眼的现象中发现摆动的自然节奏原则呢?他的哪些行为对你有所启发?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回答。

  (善于发现、善于实验的创新精神)

  2、伽利略除了从大自然中发现问题外,课文中还讲了他从哪里发现了问题(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中)

  亚里士多德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从课文中找可以获得的信息)

  亚里士多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用文中的一词来说?(权威)

  3、伽利略向权威挑战,就好像一棒子打在了马蜂窝上,后果如何呢?

  请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并招手一下这些压力来自哪些方面。(家庭、社会、同行、学生)

  反对势力很大,也很剧烈,重点看一下17自然段(找同学有感情的读)

  观看的队伍盛大突出了什么?(表现这次实验影响很大,反科学的势力非常强大)

  4、伽利略质疑权威的行动受到了人们群起而攻之,试想一下假如有一次伽利略和一群教授同在一间办公室中,教授会如何围攻伽利略?他又会如何反驳呢?请快速写一个的反映当时情景的精彩片段。(注意对话的同时要注意神态动作方面的刻画)

  品评好的地方,带动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5、面对压力,伽利略最后却用实验证明了自己成功了!同学们再品读一下18自然段,体会一下伽利略成功的和想看他笑话的人愿望的破灭。

  同学们齐读课文。

  六、伽利略靠着勇气和信念成功了!面对人们的惊讶、赞叹,面对着蜂拥而至的人群,伽利略会说些什么,最想说的是什么?如果你是伽利略,你会说些什么来打动所有在场的人?

  学生自由说,扣课文中表现的人物性格来说。

  七、小结:

  同学们,如果说科学是一架天平的话,真理往往被埋得很深,但它象沙里的金子一样,总有一天会被人们发现,而权威往往高高在上,像一支断了线的气球一样,经不起高空的考验。伽利略凭借自己对科学的热爱、执著和重视实验的精神,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成功,由此可见,伟大处于平凡,理论来自实践,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能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成为新世纪的伽利略。

  八、课外拓展:

  古今中外,像伽利略这样受生活中的自然两面是有所发明创造的科学家大有人在,你能向大家介绍几个事例吗?

  板书:

  权威

  真理

  科学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

  1.小鹿、泉水以为别人带来了快乐,从而自己也感到快乐。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中是在以帮助别人为快乐中度过的。(出示:雷锋画像)看,他是谁?他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他呢?板书课题。

  2.随机识记书写:“锋、叔”二字。

  教师:简介雷锋的生平;了解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题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法指导:

  识记:标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想想:结合“我知道”中的两条消息,思考:雷锋叔叔,在哪里?

  1.教师:配乐诵读

  2.学生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三、写字指导

  1.观察我会写的字,说发现。

  2.范写:滴:右半部,不要写成“商”。洒:不要写成“酒”。泥:字右下的“匕”先写撇。泞: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3.学生练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四、认读新词

  冒着 泥泞 脚窝 足迹 年迈 洒下

  汗滴 寻觅 终于 献出 爱心 荆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二、朗读感悟

  范读课文入境。(播放轻音乐、出示图片)

  1.听:脱离课本,看图、倾听。

  2.想:就听到的内容展开想象。

  3.思:沿着“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我们听到了什么?

  学生读文感悟:

  1.练读(四人为一组)

  2.汇报(小组比赛汇报朗读)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第一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急”。第二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缓”(体现情感的起伏)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后面的诗句提高音调。(全文的感情基调:深情地)

  3.配乐朗诵。

  4.感悟明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在哪里。”理解含义:想得到别人的尊敬你首先要尊敬别人,要想得到他人的帮助你首先要帮助他人。

  教师:1.教学第一、第二节诗歌。

  ①理解“足迹”的意思。

  ②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说说眼前彷佛看见雷锋叔叔正在做什么事情?

  ③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④此时,在你的眼里雷锋是一个怎样的人?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⑤你能用朗读的方式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吗?

  ⑥小结学习方法:读——编(根据诗歌内容用自己的话编讲这个故事)——读(把对雷锋的崇拜、对他的怀念融入自己的朗读中。)

  ⑦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节诗歌。

  ⑧学习最后小节。

  ⑴给“寻觅”找个近义词。

  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⑶雷锋还会出现在哪里?可以让知道雷锋其他故事的同学简单讲讲。

  ⑷雷锋叔叔的精神永远在我们身边闪光,看,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吧。

  出示句式:我们班( )是小雷锋,我想对他说( )。

  ②是啊,老师多么希望我们的社会哪有困难,需要爱心,哪就有雷锋叔叔啊!请你们再深情地读一读吧!请同学们再来说说对这句话的体会。

  三、积累

  (课件出示)好词:弯弯的小路蒙蒙的细雨温暖的春风晶莹的露珠名句: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3.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做好事,不做坏事。

  四、总结,练习背诵课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 基本功训练点(锻炼表达能力)

  看图,想象表达,说句型:我走进秋天的果园,看到( ),闻到( ),听到( )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和朗读,体会秋天的美丽和丰硕,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性形象准确。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激励学生努力提高朗读能力的热情。

  教学策略:根据学生朗读基础较差的情况,把指导自能读书作为重点。在看图观察说话的基础上,激励学生通过自学认识生字,进而能把课文较流利地朗读下来。

  学重难点:根据学生朗读基础较差的情况,把指导自能读书作为重点。难点是背诵,要指导学生掌握按条理背诵的方法。

  教学准备:电子幻灯片(秋景图)布置学生预习。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间:20xx/9/19

  第 一 课 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谈话导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组描绘美丽秋天的词语。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秋天,品尝收获的.喜悦。

  二 看图说话,教给学生看图方法。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

  三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1 范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幅图画的,体会怎样说话才能最生动。2 鼓励学生自己读一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3 检查自学情况。读词语、认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 开火车读词语;从词中抽出生字读一读。用多种方式记生字。4 练习朗读课文。

  四 再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和课文语言的准确。1 师生接读课文,体会这段话的条理。师: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 )学生读出(挂起金黄的灯笼)作者把金黄的梨子比作?依次读出苹果、稻海、高粱,体会作者语言的形象。2 大雁为什么这么说呢?它在夸奖勤劳的人们。板书:收获的季节!点处有播种才有收获的喜悦!3 美读,背诵课文。

  五 拓展练习:画一画秋天的美景或者读一读描绘秋天的诗歌。提供给学生材料《秋阿姨》看图说话,按顺序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听老师读课文,整体感知秋天的美丽。读课文,学词语。认读词语:图画、梨树、灯笼、波浪、高粱、燃烧、勤劳。说说怎么记生字:图、梨、灯、波、浪、粱、燃、烧、勤、劳。跟老师一起读课文,用接读的方式理解课文。谈自己的理解,体会秋天的美和劳动的关系。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理解背诵。

  第 二 课 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复习1 认读词语。2 认生字,词语开花练习。

  二 基本功训练多媒体出示秋天的果园图画。引导学生练习说话:秋天的果园真美。我看到( ),听到( ),闻到( )。

  三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生字。

  四 作业筹备综合实践活动《秋天的礼物》复习生字、词语。说话练习,学习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梨树 挂起 灯笼

  苹果 露出 脸颊

  秋天的图画 稻海 翻起 波浪

  高粱 举起 火把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熟练背诵这首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变化,分析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掌握《静女》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吸收有益的`成份。

  教学重点

  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会比较分析,学习《静女》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师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布置任务单;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完成预习任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诗意导入

  由荷尔德林的诗“世界充满劳绩,而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为导入,引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学生感受诗歌魅力,走进《诗经》。

  诗意导入,渲染诗歌魅力。

  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欲望。

  活动一:

  温故知新走进《诗经》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存诗305篇。

  2、按表现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学生回顾《诗经》常识。

  普及《诗经》知识点。

  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活动二:

  诵读涵咏

  感知诗意

  1听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2、字音、字义、通假字讲解

  3、全诗梳理

  理解字词,疏通诗歌大意。

  教师明确知识要点

  让学生了解《静女》的基本内容。

  活动三:

  品读鉴赏

  探寻诗情

  1、《静女》描绘了几个镜头?

  明确:相约、相赠、相悦

  2、《静女》刻画了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明确:女子:娴静美丽、活泼可爱……

  男子:憨厚淳朴、痴情有爱……

  3、《静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1)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细节和心理描写;

  (3)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4、归纳主旨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深入探讨理解《静女》,探寻诗情。

  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静女》

  让学生走进《静女》,真正感受诗歌。

  活动四:

  拓展延伸

  比较鉴赏

  《诗经》中的爱情恋歌

  1、《诗经·周南·关雎》

  2、《诗经·秦风·蒹葭》

  3、《诗经·郑风·子衿》

  全诗总结

  学生赏析诗经中关于爱情的经典诗歌。

  教师点拨指导

  让学生感受爱情的美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课后作业

  用最精彩的语言改编《静女》,形式、文体不限。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教师课后点评

  深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板书

  情人相约图

  静女情人相赠图

  情人相悦图

  教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拼读十三个认读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意图,知道小猴、小鸭、小鹰是如何学会本领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正确书写田字格的生字,拼读十三个认读字。

  三、教学难点

  小猴、小鸭、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让它们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它们是怎么学会的?

  四、教具使用

  1、多媒体课件;

  2、录音机;

  3、音乐磁带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直接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你们都知道它们有什么本领吗?那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小猴、小鸭、小鹰是怎么学会本领的,好吗?(出示课题)

  (由学生的喜好与生活实际入手,使其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自然地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

  二、揭题引疑

  启发质疑:如题目中的自己是谁?去哪里?去干什么?为什么要自己去等等。(可提出此类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对朗读的兴趣,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配乐听读感知,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打开书,听老师范读课文。(教师在一段轻松活泼的音乐中进行范读。)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学生自己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生字。)

  1、师指名读课文(23名)。

  2、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认自己不认识或认不好的字。

  3、教师指名识字、正音(23名)。

  4、小组检查识字、组长对全对的学生进行奖励,并说说不好认的字是怎样记住的。

  5、小老师进行检查。(检查时个别字可让学生组组词、或说句话。)

  (配乐范读环节教师可选取一些轻松舒缓且带有童真童趣的音乐进行,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环境中去寻找答案。识字教学让孩子用喜欢的方式认字,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认字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再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1、师:同学们,通过检查,老师觉得你们真聪明,把生字掌握地这么好。下面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这次我们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流利。

  2、采用个别读、集体读、两人轮读等多种方式,力求读通畅。

  (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从而达到流利的朗读。)

  五、精读体悟

  在学生初步感知、感悟课文后,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精读体悟第一段内容。

  1、多媒体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妈妈,我要吃果子。对妈妈的依赖、请求;树上多着呢,自己去摘吧。突出自己,表现妈妈的鼓励以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这样,小猴学会了爬树。突出学会,体会小猴经过艰难的努力,终于学到本领的喜悦心情。

  2、讨论小猴是怎样学会爬树的,理解自己亲自去做的必要性。

  3、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如当妈妈要小猴自己去时,它是怎么想的?它又是怎么学会摘果子的?它学会后会怎么想等等问题,然后四人小组针对联想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果。

  4、交流各小组联想内容。

  5、小组同学合作学习第二、三段,然后全班讨论学习。

  6、分角色朗读。配上音乐,使学生在读悟中受到遇事要相信自己,勇于尝试,不要依赖他人这一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熏陶和感染。

  (通过指导重点句的朗读,使学生了解小猴经过艰难的努力,终于学到本领的心情;此环节的联想即深挖教材,把平日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加之四人小组共同学习,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求的意识;在这个环节里,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及与众不同的联想内容多做肯定,大可不必规定死答案,只要符合实际,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六、作业

  1、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认识的人听。

  2、制作好你喜欢的文中动物的头饰,准备下节课表演课本剧。

  第二课时

  一、演读见悟

  在经过精读体悟后,让学生带上自制头饰进行课本剧表演。整个过程可分为以下几步:

  1、自报角色。

  2、角色定位(即把自己与角色融为一体,揣摩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使之合乎角色要求)。

  3、同桌或四人小组演练。

  4、小组代表配乐表演(因该文中小猴、小鸭、小鹰学本领的经过太简单,所以可指导表演者把四人小组联想内容融入到表演当中去)。

  5、课本剧改编、表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6、师生共评(从语言、动作、神情及配合诸方面点评)

  7、评后再读。

  (该环节中,教师要在四人小组演练中相机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将联想内容与生活实际融入到表演中去;在课本剧改编、表演中,不必苛求改编的完整性和表演的艺术性,要多做肯定。)

  二、总结,课文延伸

  1、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图片中小朋友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并对错误行为进行纠正。(图片1为一张床上有一些散乱的衣服,一位小姑娘正在进行整理;图片2为小刚的书柜上很乱,还有几本书掉了下来,这时,小明来找他踢球,他毫不犹豫地就出去了;图片3为小亮晚上休息前洗完脚后,洗脚水不倒,袜子也不洗,随地一扔,就睡觉了;图片4为一天放学,爷爷接小红回家,小红不加思索,就把书包往爷爷身上一扔,便一手拿过爷爷刚买的冰糖葫芦吃起来了。)

  2、运用所学知识及懂得的道理对自己进行自评、共评。

  (教师找一些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经常犯的、较为典型的毛病的图片,使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到纠错中去;除此之外,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也可以带出来,让孩子一同讨论。)

  三、指导书写生字,拼读认读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2、生字书写。在学生自己练习的基础上,交流写字的体会,教师相机指导。如:己容易写成已或巳;吃与风的末一笔都是横折弯钩,但写法不同等。

  3、识记、拼读十三个认读字。指导学生把十三个认读字在文中画出来,做上记号,反复连词诵读。

  (教师在教授生字时,要注意己、吃和风的书写,因为这其中既有容易写错的,又有难以写好的,所以要切记;在学认读字时,教师要让孩子亲自去画,不要过分干预,让其在自己的努力下完成对生字的识记。)

  四、指导背诵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呢?

  2、教师指名复述课文(23名)。

  3、自由背诵课文,教师进行指导。

  (此环节教师不要把要求提得太高,可按学生的不同层次给出相应的要求即可。)

  五、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四个生字,给十三个认读字加注拼音。

  2、朗读课文,把你课上所学内容及懂得的道理讲给家长听。

  3、比一比,看谁学做的事情多。(适当时候组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素质大赛。)

  六、板书设计

  21、自己去吧

  小猴→去爬→学会爬树

  小鸭→去游→学会游泳

  只要努力,我能成功

  小鹰→去飞→学会飞翔

  教学反思:

  《自己去吧》这一课上完了,可以看到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尤其是课前让孩子们制作头饰,通过联想,编排小品,引来学生强烈的兴趣,调动了学习本课的积极性;课堂上采用配乐朗读激情法,指导学生选择文中的小动物,并且随着音乐边读边体验,使学生的情绪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文中小猴、小鸭、小鹰学本领的过程过于简单,所以我让孩子们讨论、联想三个小动物在学本领时的神态、动作及学后的心情,课上讨论相当激烈,大家踊跃参与,对课本研发的氛围极为浓厚;课本剧表演,使学生的表演与联想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示,效果很好。但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我忙着结束这一课,所以关于讨论联想内容叫孩子回答的次数不是很多,在课堂上,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忙着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们好几次,他们也无动于衷,过后了解,他们却这样说:老师,刚才你找回答问题的同学太少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讲,你才能听得到。学生的话使我感到尴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们的教学到底是为谁服务呢?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为学时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灰雀》是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回了树林。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以善意的语言既教育了男孩还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也体现了男孩的善良品质。课文虽然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着重描写人物语言给人很深的启迪。

  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问,读懂重点句子,领会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法学法:

  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在学法上,主要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感受列宁的爱,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不同列宁的资料。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治爱美情趣,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影响。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3、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5、学会4个生字。

  教学 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设计特色:自主体悟 想象创新

  信息资料:1、搜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2、录音范读磁带和舒缓的乐曲。

  教学流程:

  一、温故引新,确定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过渡:今天我们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板题)

  2、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自主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师点拨。 (以旧引新自然,自主确定目标民主。)

  二、提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示:告知,告诉。

  引发思考:谁告诉儿子?告诉了儿子什么?为什么要告诉?

  2、结合搜集的材料,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试读,要求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注释,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体会,理解内容。

  运用掌握的学诗方法:读查连疑,弄清诗句内容,体会诗句的文字美。

  五、想象画面,吟诵玩味。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充分练读;想象诗人临危时,遗憾之至,叮嘱儿子时的情景,教师 可通过放音乐,用语言描绘,启发学生闭目想象,深悟诗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练习。

  1、默写《示儿》,互相检查。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想象的画面及人物的语言。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分别是凶字框、口字旁、春字头。

  2.会认3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生说,学生猜)。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对。“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

  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1.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3.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组词:景色、彩色。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弯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弯钩。“无”就是没有的意思。组词:无有、无用、无人。

  画:先认识“ ”(凶字框)可以用熟字换笔画的方法记忆。用“鱼”字来记,去掉上面的角字头,换成“横”,下面的“横”写成“凶字框”就是画。组词:画画,图画。

  春:先认识“春字头”。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学生书空“春”字笔顺。组词:春天、春雨、春风。

  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组词:听讲、听话。

  4.抽读生字和词语的卡片,巩固生字。

  五、正确书写生字。

  1.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书上描红。

  3.教师重点指导“画”和“春”两个字。

  4.其他几个字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六、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学习前两行诗句。

  (1)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 山 有色 近水 无声

  (3)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

  (5)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体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美丽。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鸟不害怕,仍然停在枝头上)板书: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6)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朗读全首诗。

  (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

  远——近 来——去 有——无

  (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花——鸟 山——水 声——色

  4.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板书设计:

  14.画

  远 山 有色

  近 水 无声

  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社戏的教案08-27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写作教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