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6 10:47:5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5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问: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 选选认认”中要求辨别“帐”和“账”二字的使用区别。在教学时,我们让学生用这两个字组词时出现了“帐本”“账本”这种现象,学生说这两种写法都是对的,理由是字典上都能查到。这种现象应当怎样向学生解释?

  答:在表示货币和货物出入的记载、债务等意思时,“帐”与“账”过去是一组异体字,在书面文字中以“帐”为正字,如,1985年5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其中的“记帐”“会计帐簿”等词语,用的都是“帐”字。上述意义的“帐”与“账”组成的异形词曾长期通用。1年12月教育部和国家语委颁布的《第一批异形词表》以“账本—帐本”为例,对这类异形词进行了,以“账本”为推荐词形,并加了如下注释。

  “账”是“帐”的分化字。古人常把账目记于布帛上悬挂起来以利保存,故称日用的账目为“帐”。后来为了与帷帐分开,另造形声字“账”,表示与钱财有关。“账” “帐”并存并用后,形成了几十组异形词。《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账”“帐”均收,可见主张分化。二字分工如下:“账”用于货币和货物出入的记载、债务等,如“账本、报账、借账、还账”等; “帐”专表用布、纱、绸子等制成的遮蔽物,如“蚊帐、帐篷、青纱帐(比喻用法)”等。

  在《第一批异形词表》颁布前就有许多人主张“帐”与“账”用法分工,凡表示货币和货物的记载与债务等要用“账”字。现在,国家语言文字机构又以“规范标准”的.形式对“账”和“帐”二字的分工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按照规定正确运用“帐”和“账”。

  因为过去“帐”与“账”组成的异形词长期通用,所以在旧版本的字典、词典上,“帐”字头下往往注明“同账”, “帐本”与“账本”都能查到,1980年出版的《新华字典》甚至只有“帐”字而没有“账”字。在学生对“帐本”与“账本”等词语的使用产生疑问时,教师应当向他们说明“帐”“账”两字由通用到分工的情况。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在小朋友们的心目中,科学家的大脑中装满了许许多多的知识,一定什么都知道。一位科学家提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引起小朋友们的纷纷议论,他们毫不怀疑科学家问题的正确性,通过自己的想象来证明科学家的话是正确的。玛丽亚对科学家的问题心有质疑,在妈妈的启发下,她亲自动手,终于从实践中获得了正确的答案。

  教学目标:

  1、学会“位、朋、友、鱼、这、亚、对、买”8个生字,会认“科、杯、别、议、论、理、些、得”8个生字。认识“寸”字旁。

  2、了解课文的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领悟科学家说的话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懂得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查找科学家居里夫人的事迹,课文朗读磁带,教师制作相关内容的课件;准备一条金鱼,一个玻璃水杯。

  教学时间:2课时

  设计理念:

  1、在兴趣中主动探究。

  在教学中,我通过课件将科学家----这个深为学生崇敬、距离现实生活非常

  遥远的权威人物请进课堂,借助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自然地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转化为学生与科学家的直接交流,让学生与小玛丽亚一起,历经疑惑、生气、惊讶、高兴的情感变化,懂得“不懂就问,勤于动手才能得到成功”的道理,并在亲手实践中享受成功带来的乐趣。识字教学加强生生合作学习,识字记字方法多样化。

  2、重视多层次的朗读感悟。

  阅读教学以读为主。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注意分层次地指导朗读:初读整体感知----精读有所感悟----读时培养语感----读中受到熏陶。在读中活化语言,内化感情,强化玛丽亚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玛丽亚不懂就问和敢于实践的精神,并从中受到启迪。

  3、勇于疑与实践。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领悟到就连知识渊博的科学家说的话都不一定是正确的,要自己亲手做做看。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奇怪”一词,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在自己的阅读中探求问题的真谛;在学生动手实践时,成功带来的不仅是快乐,而是在本课问题的探究中获得发现更多问题的兴趣、自信与勇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揭示课题: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科学家”三个字,问:同学们,在你的心目中,科学家

  是什么样的人呢?

  (让学生自由回答,在学生的心中,科学家懂得许多知识,几乎没有不知道的问题。)

  师:是啊,科学家有着非常渊博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老师

  在“科学家”后面加上“的问题”三字。)学生齐读课题:16、科学家的问题

  师:读完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质疑。对有价值的质疑进行肯定与鼓励。

  (过渡语:我们一定会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的。)

  二、听范读后自主合作,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1、听录音机里的范读,用铅笔圈出生字。

  2、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读准字音。并帮助同桌纠正错误的发音。

  4、小组合作学习,由小组长抽读生词卡片,包括要求学会的.字和要求会认的字。

  5、开火车认读生字,识记生字,及时正音。

  6、学生再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并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7、指名朗读课文,反馈读书情况,引导学生评价并正音。

  三、在书写指导中写对、写美。

  1、复习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位、朋、友、鱼、这、亚、对、买。

  2、小组讨论识记方法。

  3、交流识记方法,并口头组词。

  4、重点指导书写:这、亚。老师边范写,边指导重点。

  这:“文”字的捺变成了点,“之”注意一波三折。

  亚:上面一横短,下面一横长,中间部分注意对称。

  对:认识“寸”字旁。

  5、学生练写生字。老师巡视,提示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创设情境:我与科学家面对面。体会科学家问题的奇怪之处。

  1、师:同学们,今天科学家爷爷也来到了我们一(1)班,(老师播放课件:一位和蔼、慈祥的白胡子老爷爷出现在屏幕上,非常严肃、认真地说:“一(1)班的小朋友,你们好!”)科学家爷爷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猜猜是什么?

  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畅所欲言,尽量说出自己所能想到的,老师对学生的想象和向往表示理解。

  2、师:来,让我们一起看看科学家爷爷给我们带来什么礼物吧?(播放课件,科学家爷爷说:“小朋友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就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随着科学家的提问,屏幕上显示出问题。)

  3、师:你能像科学家爷爷一样把问题说清楚吗?

  自由读后指名读,读时体会科学家提问题时的认真语气。

  4、师:这个出人意料之外的礼物可真奇怪呀!奇怪在那里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联系全文用笔画出你认为问题奇怪之处?

  5、学生自由朗读,勾画。

  6、学生讨论交流,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表意见。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相机引导:

  A、学生联系课文后面的内容,知道科学家

  提的是一个错误的问题,科学家那么了不起的人怎么会提出错误的问题呢?

  B、问题本身很奇怪,金鱼放进水中,水不会漫出来,这是为什么?玛丽娅的同学毫不怀疑科学家的话有什么不对。

  C、实际上通过第一课时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学生都知道金鱼放进去后水是会漫出来的。科学家其实知道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提出来?

  7、老师在适当时机引导学生懂得科学家提出这个奇怪的问题目的是要小朋友们遇到问题时不要凭空猜测,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学习2----6自然段,体会玛丽亚动手实践的可贵之处。

  (一)师:从课文中,我们都知道科学家提出的这个奇怪的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但是,当时的小朋友们可并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呢?请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读后指名回答。

  2、指名读小朋友的对话。

  3、理解“议论纷纷”。

  (二)师:看来,遇到问题时,大多数人都是凭着自己的想象猜测,并未深入思考,只有一个人例外,她就是玛丽娅。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后说说:玛丽亚听了大家的议论后是怎么想的?

  1、学生自由回答时,引导学生抓住“玛丽亚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是自己又说不出是什么道理。”想一想自己平时遇到问题时有过这种似是而非的感觉吗?可以联系着简单说说。

  2、玛丽亚遇到问题,寻求妈妈的帮助,妈妈是怎么样回答玛丽亚的,指名读妈妈的话。

  (三)自由读读第4自然段,玛丽亚听了妈妈的话,又是怎么做的?

  1、引导学生在回答时体会玛丽亚看到水漫出来的惊讶之情,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惊讶的语气。

  2、咱们都是玛丽亚,我们动手实践,看一看。

  指名一学生将一条金鱼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中。

  3、(师)哎呀----(生)水真的漫出来了!!!

  4、师:结合后文我们都知道实验一定会出现这种结果,但是玛丽亚并不知道呀,如果你是玛丽亚,面对这种结果,你会怎么想呢?

  学生回答:伤心、生气、难过、气愤,感觉自己和同学都被科学家欺骗了。

  5、师:让我们和小玛丽亚一块儿,带着气愤、伤心、生气与被骗的感觉,一起去问问科学家。

  指导学生读好“您怎么可以提错误的问题来骗我们呢?”,采取多种形式读,自由读----对读----指名读----齐读。体会小玛丽亚的生气的感情。

  6、师:面对玛丽亚的责问,科学家并没有生气,他是什么反应呢?从第5自然段中你会找到。

  学生回答:哈哈大笑。自己试一试,用动作来理解“哈哈大笑”。从哈哈大笑中体会科学家对玛丽娅能动手实验感到非常高兴。

  7、自由读,读懂科学家的话,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8、重点指导“有些问题”、“自己动手试一试”、“正确的答案”。(板书:自己动手试一试)

  9、玛丽亚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她高兴地笑了。齐读,体会高兴的感情。

  10、你想对玛丽娅说些什么吗?

  学生自由说出真情实感。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师:玛丽亚与她的同学的不同之处面对一个问题时,其他孩子靠凭空想象,理所当然地认定了自己的答案,只有玛丽亚能从答案中发现问题,正是因为养成了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好习惯,这个小女孩长大后也成了科学家,(用课件出示居里夫人的画像。)她就是著名的居里夫人。理解“著名”。

  2、学生简介自己收集的居里夫人的事迹。

  3、朗读第7自然段。

  四、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玛丽亚遇到的这种情况,当你不太相信别人的说法时,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自己发表意见,老师给予肯定与鼓励。

  五、总结:这就是科学家送给我们的最好礼物:生活与学习中,遇到问题要做到不懂就问,勤于动脑,用信心与恒心去实践才能取得成功。

  六、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与小朋友交流自己的想法。

  板书:16、科学家的问题

  奇怪的问题自己动手试一试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a、o、e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知道单韵母有4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的a、o、e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会在四线格里书写a、o、e。

  二、教学重点

  1、能正确书写3个单韵母。

  2、能直接读出带调韵母的音。

  三、教学难点

  能直接读出带调韵母的音。

  四、教学准备:课件、拼音卡片。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1、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学习汉语拼音了。在拼音王国里你们将认识许许多多的拼音朋友。你们高兴吗?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字、学习普通话,读注音读物,是我们学习的好助手。你们想不想学好它呀?要想学好汉语拼音,你们上课就要积极动脑筋,专心听讲才行呢!请你们跟我读读这首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帮助学好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

  2、教师:这节课我们先认识3个朋友“a o e” 。

  3、教师在黑板上板书“a o e”,并用清晰、红洪亮的声音读出字母的音。

  二、 看图激趣

  1、出示情境图指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教学情境歌:公鸡oo啼,小鹅ee叫,清晨上学去,问声阿姨早。

  3、这幅优美的山村图中藏了a o e 三个字母,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让学生初步感知a o e 的音和形。)

  4、揭示课题。

  三、学习单韵母aɑ

  1、 出示表音表形图阿姨“a”:图上画的这位是谁?小朋友怎么称呼她?

  2、 老师范读“a”的音,看看老师发a的音时嘴巴怎样?声音怎样?(嘴巴张大,嘴巴不动,声音响、长)学生照样子练习发音,体会发音要领。

  3、引导学生看看图和“ a”,说说发现了什么。借助小女孩的头部形状记忆a的形。编顺口溜: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记忆a的音和形。

  4、小结学法:这顺口溜的前半句是教我们认识字母的形;后半句是教我们记住音。

  5、学生反复练习a的发音。

  四、学习单韵母o(方法同上)

  五、学习单韵母e(方法同上)

  (一)、编顺口溜:公鸡高声叫,嘴巴圆圆ooo;一只小白鹅,嘴巴扁小eee。xkb1.com

  (二)教师检查学生发音情况。

  六、指导书写。

  1、认识四线格。

  2、教师示范,讲清a、o、e的笔画笔顺及占格位置。

  3、指导学生在书上描红。

  4、学生练习书写字母。

  七、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1、“我会读”,看板书练读。

  2、猜一猜。学生在同桌的手心或后背写,让同学感受后再猜。

  八、归纳总结,拓展学习

  1、看书,认识一下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在哪一页,字母的规范写法在什么地方。

  2、同学把书上的画连同学习的字母,将给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听。

  板书设计: a o e

  第二课时

  一、游戏复习。

  1、看老师口形(不发声),想想老师要发哪个音?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黑板上贴字卡: a o e

  二、学习a o e的四声

  1、认识声调符号

  (1)出示四幅小车行驶图,再出示四种声调符号,配合手势和儿歌学习。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2、练习a o e的四声读法

  (1)出示ā á ǎ à ō ó ǒ ò ē é ě è教师边打手势边范读,让学生看清手势,听清四声的不同读音。

  (2)各人练读a o e的四声。

  (3)指名读ɑa o e的四声,正音。打乱顺序读。

  3、看图体会标调单韵母的意义。

  (1)说说阿姨的ā是第几声,喔喔叫的ō是第几声,小鹅的é是第几声?(点示:声调能表示音节的意义)

  (2)说说“ò à ě è ó”表示什么意思?

  三、巩固练习

  1、抽读卡片。(要用大量时间进行读的练习,特别是带单韵母的二声和三声要反复练,每个同学都必须读准)

  2、抄写带调的韵母,调号写在上格。

  板书设计:

  ā á ǎ à ō ó ǒ ò ē é ě è

  2、i、u、ü、y、w

  一、教学目标

  1、学会 i、u、ü 3个单韵母和 y、w 2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 yi、wu、yu。

  3、掌握 i、u、ü、yi、wu、yu 的四声,能直接读出它们带调的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i、u、ü 的发音方法和带调读韵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读好带调韵母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难点。

  三、教学准备:课件、拼音卡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猜猜看:

  (1)白鹅倒影是什么韵母?

  (2)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飘。这是什么韵母?

  (3)像个圆圈是什么韵母?

  2、看图激趣:今天这节课我们接着来认识另外几个新的字母朋友。希望每个小朋友仔细看,认真听,正确念,牢牢记。它们都是谁呢?请孩子们打开书,仔细看看书上的情景图。你们都看到些什么呢?谁愿意把自己看到的告诉给同学听呢?

  3、是呀!这农家小院的确是太美了!你看,小屋周围种着茂密的小树,迷得乌鸦也赶来在树上做窝了。小屋的前面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朋友正在河边给小鱼喂食呢!小朋友的妈妈可勤劳了,她在干什么呢?(晾衣服)这几个新的字母朋友就住在这漂亮的'房屋里!这些新的字母就是:(老师板书:i、u、ü、y、w)它们念什么呢?仔细听老师读。师范读。

  二、自主学习单韵母i、u、ü

  1、看图说话,学习i、u、ü的发音,认识形。

  2、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

  3、顺口溜:牙齿对齐iii。嘴巴突出uuu。小鱼吐泡üüü。

  4、指导书写i、u、ü。

  5、学生练习书写。

  三、巩固练习

  1、看板书读准字母i、u、ü。

  2、打乱次序认读6个单韵母。

  3、看拼音卡片读字母i、u、ü。

  4、做“摘星星”的游戏。

  5、学生练习书写,注意书写的姿势。

  板书设计:

  i、u、ü。

  第二课时

  一、学习i的四声

  1、i和a、o、e一样,头上也有四顶不同的帽子。与a、o、e一样,一旦戴上不同的帽子,读起来的声调也就不同了。这四顶帽子就是我们前面学过的“声调符号”,就是一、二、三、四声。

  2、仔细看,i戴上帽子后和原来有什么不同?(它要先去掉圆圆的点再戴上帽子。)

  3、顺口溜:小i有礼貌,标调就摘帽。

  4、教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四声。

  二、学习学习“u”的四声

  过度:小u看见了小i变出了四顶漂亮的帽子,它也开始变魔术了。

  1、依次出示:ū ú ǔ ù ,抽学生试读。

  2、学习上面的方法,你可以编几句顺口溜来记忆吗?(生编)

  3、教学生记忆的方法:

  ūūū火车呜呜叫。úúú没有就是无。

  ǔǔǔ一二三四五。ùùù我们爱公物。

  三、学习“ü”的四声

  过度:小i和小u都戴上了帽子,小ü看见他们都变出了漂亮的帽子,他也学着变起了魔术,于是小ü也戴上了帽子。小朋友们能叫出它吗?一起叫一叫:ǖǘǚǜ。

  1、顺口溜,跟我念一念。

  ǖ ǖ ǖ   阿姨她姓于。

  ǘ ǘ ǘ   小明在喂鱼。

  ǚ ǚ ǚ   天要下大雨。

  ǜ ǜ ǜ   妈妈送我一块玉。

  四、巩固练习

  自由练读i、u、ü的四声,同桌互听,再相互正音正调。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1、a、o、e、i、u、ü,6个兄弟一家人,我们称它们为单韵母。

  2、出示卡片,认读单韵母及四声。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两个声母y w。声母的发音和单韵母不一样,它念得又轻又短。

  二、观察比较,学习声母y w。

  1、看图,启发学生发现字母形状和图形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想象,比较区别y、w和i、u。

  3、顺口溜:

  (1)像个树杈yyy,声母y,单韵母i,大y小i都读“衣”。

  (2)房屋屋顶www,声母w,单韵母u,大w小u都读“乌”。

  4、练书写。

  三、故事激趣,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1、听老师讲故事:一个星期天,i、u、ü三个小朋友约好去花果山玩。(出示i、u、ü卡片)可是由于它们的年龄太小,路又不熟悉,怎么办呢?于是,聪明的i、u、ü就去请大y,大 w来带路,大y对小i说:“小i,我带你去!”于是他俩成了好朋友,变成了音节yi,(读yi yi yi,)大w也带着小u一块走向花果山,后来它们也成了好朋友,变成了wu,(读wu wu wu)。

  小ü呢?没有人带,记得呜呜地哭起来。大y听见了,跑回来对小ü说:“小ü弟弟别哭了,我带你去,但必须要把眼泪给擦掉。”小ü弟弟听后破涕为笑,擦掉了两滴眼泪,高兴地跟着大y走了。(将y放在ü的前面,把ü得两点擦掉。)(读yu yu yu)。

  2、认识yi、wu、yu。知道yi、wu、yu的四声。

  3、看图读带调的音节。

  4、读儿歌:“i、u、ü,小弟弟,要给汉字来注音,专请哥哥y和w,加在前头当第一。yi、wu、yu。”

  四、巩固练习

  1、用yi、wu、yu的带调音节说一个词或一句话,看谁组词组得多或话里含的这几个音节多。

  2、在四线格中练习书写yi、wu、yu。

  板书设计:i、u、ü、y、w、yi、wu、yu

  3、b p m f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 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 “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设计)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设计)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设计: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设计: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设计:远 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设计: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设计: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设计: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2、(放录像) 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附:板书设计设计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版教案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学的过程中,能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体现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的句子。

  教学用具: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鸟是人类的朋友,它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老师从家乡云南带来一组图片,请欣赏。

  生:观看。

  师: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生:灰椋鸟。

  师:你很会观察,有一双锐利的眼睛。

  2、师生共写课题。

  3、指名读。评价:读的婉转。齐读。

  评价:导入自然,评价及时而富有个性。

  二、读文分析字词,理解文意(展示读书情况,教师及时指导)

  1、生自由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书情况,教师及时指导点评。

  例:杉、毯

  评价:读得流利正确。

  3、师:想看看“刺槐林”吗?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看看教材134页插图吧!

  生:细心观图,然后女生读文字。

  师:读的很轻巧,“怀”字读正确了,再读自信点会更好,重叠词

  “郁郁葱葱”也读好了。

  生:翘(qiáo)首

  师:老师要表扬你,你把这个多音字读对了,还有一个读音?

  生:qiào 翘翘板,一二组同学读一读。

  师:同桌互相读,推荐你同桌读的同学把手举高点。

  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果然名不虚传,慧眼识英雄啊,读得十分自信。

  评价语言丰富,具有激励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指导“棱”的读写。

  师: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有马上扑楞楞地飞起。

  你觉得这个句子哪个词最难读?

  生:“扑棱棱”反复练读。

  师:评价,读得正确,自信。

  指导书写“棱”字,说说怎么记住它。

  生:鸟的家园是“木”它们凌晨时飞出家园。

  师:范写“棱”

  身正、肩平、背开、足安(强调写字姿势)

  生:描红。

  师:巡视(写得工整、漂亮、写字姿势正确)

  男生:读好“扑棱棱”有力的拍打声。

  评价:重视难写字的写法与习惯的培养。

  5、指导“叽叽啾啾”的读法。

  师:读得再有力些,轻柔点,再热烈点,再响亮点。

  生:读好带有“叽叽啾啾”词语的这段话。

  师:什么是“深涧”。

  生:齐读。

  6、过渡语

  刚才,同学们读好了字、词句,思考一下作者对灰椋鸟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默读,标画词语。

  评价:默读有助于思考,注重读书习惯的培养。

  三、品读析文、升华感情(精读归林时的场景)

  (一)交流

  生:讨厌——喜欢,从课文第4—6自然段知道的。

  归林时的壮观,从课文第1自然段知道的。

  生连读:我……我们……我……(4—6自然段)

  师:让我们翘首遥望,凝神注视,盼着、等着,灰椋鸟赶快归林吧!

  (二)课件:“归林情景”

  1—4 归林场面

  5—最后 问候场面

  1、指导、理解“排空而至”

  采用联想和观察会场人们的方法。

  2、练读(读出精彩)

  它们……有的……有的.……

  师生共读“叽叽啾啾”

  3、归林(拿出手中的鸟让它们归林)创设情境,感受归林之美。

  贴在图画上,体会“排空而至”的感受。

  让学生体会做一只“灰椋鸟”,教师配音说文。

  4、拓展延伸,练习说话(课件)

  我情不自禁地对同伴说 ……

  生:归林壮观、发现美、我很丑,但我很可爱,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5、练习读“归林”句子。

  生:反复读。

  师:读的深沉,读的有力量,震撼人心。读的动容、动情,还动心呢!

  生:齐读。

  过渡自然,语言精练。

  (三)学习“问候的场面”

  1、师:你觉得前面的场景是壮观,现在的场景是什么呢?

  生:和谐、激动。

  2、创设情景:大鸟会对小鸟说什么?

  学生扮演,练习说话。

  培养学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渗透写法。(注重了读书结合)

  师:这样一个温馨、和谐、快乐的场景,作者是用一个什么样的写法写出来的呢?

  生:比喻。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不同意,应是想象。

  师:这就是人与鸟的和谐美,你还认为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

  生:拟人,更活灵活现。

  4、读好“问候场景”的句子。

  5、教师小结,再指导读一遍。

  四、回顾总结全文

  课文很长,要学的内容还很多,比如第4、5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一会儿老师还会带你们继续学习,谢谢大家!

  感悟:经过反复观摩这节课,我感受到课堂的高效,教师语言的精炼,以及巧妙的引导、点拨,指导学生有读不好到读好,不理解到真正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等等,都让我为之震撼。特别让我感受深刻的是潘老师确实是学生的引路人,学生确实是学习的主人、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努力学习,取别人的优点,认真扎实研究课标、教材,多关注学生。争取是我的课堂成为优质而高效的课。

  五、板书设计

  25 灰 椋 鸟

  壮观 和谐

  想象 拟人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3-26

小学语文教案03-25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3-03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7-06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07-11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3-30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