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1 07:02:0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集合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和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花吗?(课件或挂图)你们知道百合花生长在哪里吗?可今天,老师要让你们认识一株生长在特殊地方的百合花。齐读课题:心田上的百合花

  这是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散文,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二、由词悟文,读懂故事

  1、初读课文。同学们,在不同人的眼里看到同样一株百合花感觉是不一样的。在作家林清玄的眼里,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花呢?请你仔细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语句,再有感情地朗读。然后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出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

  2、理解课文,主动探究。每个同学从课文中都读到了你所发现的百合花的形象,那是否是作家心田上的百合花的形象呢?请大家交流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谈看法,教师顺势点拨、指导、提升。

  根据学生的答案相机板书:坚定顽强不向命运低头坚持不懈自信纯洁名副其实……

  出示课文重点句子,齐读:“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这里百合说了几次我要开花?(三次。)这是一组排比句,排比的句式要读出气势。练习朗读。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花?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小结:这是一株坚定的百合、顽强的百合花、不向命运低头的百合花、坚持不懈的百合花,这是一株自信的百合花、纯洁美丽的百合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百合花、名副其实的百合花。这是一株近乎完美的百合花。

  三、回归课题,深挖寓意

  1、同学们,这是一篇寓言,作家在百合形象中寄予了什么寓意呢?是什么力量让它冒出了花苞,开出了花朵,是什么原因使百合近乎完美?请用发现的眼光去课文中找。

  2、生默读课文,找相关语句。提示:特别要注意百合的语言,读读百合说的三段话。

  3、分角色朗读全文。

  4、生全班交流。引导:为什么它要努力,为什么它要直立地挺着胸膛?因为它有一个纯洁的念头。

  5、师生合作朗读。

  引读:当它长得和野草一模一样的时候,它心里有一个纯洁的念头——

  生齐读: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引读:当它受到野草的嘲笑时,它有一个纯洁的念头——

  生齐读: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引读:当有一天百合所生活的偏僻遥远的.山谷成为百合谷的时候,它还是有一个纯洁的念头——

  生齐读: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6、小结:这种纯洁的念头就是一种“信念”,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信念是人生旅行中的一盏明灯,信念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心里有了这样的信念,它才能顽强;心里有了这样的信念,它才能不向命运低头;心里有了这样的信念,它才能坚持不懈;心里有了这样的信念,它才能开出灵性洁白的花朵,它才能感到幸福。因为百合有信念,所以百合才有这近乎完美的形象。

  7、同学们,明明是山谷里的百合花,为什么题目为“心田上的百合花”?指名谈。

  8、小结:一个人有了信念,他的人生就有了意义,就有了价值。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板块

  一、充分自学

  1.根据拼音和工具书,读熟10首古诗词。

  2.根据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10首古诗词的意思。

  3.背诵古诗词。

  二、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可用比赛的方式,也可用考试的方式(比如:看图吟相应的诗词)。

  2.全班交流10首古诗词的大意。

  教师相机检查学生对下面句子或词的理解:

  ①“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豆”喻谁?“萁”喻谁?

  ②“鸟鸣涧”是什么意思?诗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③“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什么意思?“冰心”“玉壶”象征着什么?“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时时舞”“恰恰啼”是怎样的景象?

  ⑤“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是说石灰,实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⑥《竹石》中赞美的是竹子,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⑦“白日”“青春”“妻子”各是什么意思?哪些词与现代意思不同?带有“白日”的诗还有哪首?

  ⑧《已亥杂诗》中表达作者愿望的诗句是哪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

  ⑩《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吗?

  三、讲述关于10首古诗词的逸闻或故事。

  如:曹植的故事,于谦的故事,郑燮的'故事等。

  四、有机联系,拓展读《江畔独步寻花(黄狮塔前江水东)》《春望》

  第二板块

  一、根据10首古诗词进行超联想,分类复习古诗词

  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联想到: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咏物言志诗──《石灰吟》《竹石》

  联想到: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写景诗──《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

  联想到: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杜甫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二、以作者为生发点,复习积累的有关作者的诗词。

  如:王维、王昌龄、杜甫、郑燮、苏轼等。

  教后反思:

  《古诗词背诵》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最后一个内容,学习这个内容时我做了一个大胆尝试:十首古诗我先让学生读熟,然后每一个组重点研究一首诗词,上课时让小组代表在全班面前讲解,其他小组可以补充。布置下任务以后,小组同学下来积极查找资料,进行备课。尽管这样我还是有些担心——害怕学生抓不住重点,对诗词的意境理解不到位,于是下来后我也认真研究了教材并备了课。

  上课伊始,我按照我的布置先让第一小组代表讲解,学生上了讲台后学着老师的样子讲了起来。充当老师的学生刚开始有点紧张,当他进入角色后完全放开了自己。同时我发现这个小组在讲解的过程中,其他同学都能认真听讲,当讲解的同学提问时,同学们也都能积极举手发言 。讲完后我当堂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了一下小测验,结果是我没有想到的——就连我们班学习最差的王斌同学都能很好地掌握这首诗的内容,这节课虽然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需要改进,但是从这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我认为我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这节古诗词的学习,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大胆放手,不要怕浪费时间,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一定的空间锻炼自己,让他们自由地理解,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人们常说能力是练出来的,只有这样经常地锻炼下去,我觉得我们班学生的能力肯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语文教案 篇3

  理解词语,了解内容和寓意。教学难点:使用成语造句。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学习《寓言四则》,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指带有劝喻或讽刺的短小故事。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就已经盛行,先秦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优美的寓言。例如《守株待兔》、《叶公好龙》、《狐假虎威》、《愚公移山》等。课文《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买椟还珠》和《滥竽充数》选自《韩非子》,这两个故事都是战国时期的。《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他的宾客编写的。书中涉及祸福的文字很多,这与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寓言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寓言一般结构简短,情节集中,故事风趣幽默,人物性格突出,常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寓言的语言生动形象,常用简约的语言勾画人物的动作和心理。二、诵读老师泛读课文。三、学习字词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学习生字读音,解释重点实词、虚词和短语。四、朗读课文采用不同方式,请同学朗读课文四遍,熟悉课文内容。五、串讲课文同学串讲,老师适时指点。六、概括寓意学生分小组讨论,概括寓意,然后交流。七、总结《画蛇添足》:事情已经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再做多余的事,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过和不及也许仅仅相差一点点,但是要掌握分寸必须明智。过分聪明,思想方法不对,有时反倒被聪明贻误。《买椟还珠》:没有眼力,只重外表,取舍不当,就会舍本逐末。《画蛇添足》、《买椟还珠》都是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滥竽充数》:成就一番事业关键是有真本领。没有真本领,一味地投机取巧,只能得逞于一时,终归要碰壁的。这则寓言叙事平实,情节简括,由于前后对比,并不显得平板。突出了人物于变化的环境的应对,一个“逃”字活画出南郭处士的狼狈。《塞翁失马》:这个故事说明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生活哲理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是一篇哲理寓言,叙事多用对话,情节曲折,用白描的手法,生动地刻划了一个深谋远虑的老者的形象,通过语言描写表明了他对突发事件的冷静的思考与平和的心态。读者从中可以感悟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生活哲理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八、布置作业1。复习字词,熟读课文。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翻译句子。(1)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夺卮酒,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2)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入胡。九、板书设计寓言四则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弄巧成拙买椟还珠——取舍不当舍本逐末滥竽充数——鱼目混珠投机取巧塞翁失马一一安知非福祸福无定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①自制生字卡片。

  ②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③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

  故事导入

  ①关于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

  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初读感知

  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作业

  复习生字词。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①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指导写字

  ①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②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朗读回味

  ①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②记忆读。看谁能记住一些优美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课后作业

  把《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别人听。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第一段写的是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第二段写的是这头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三段写的是官员们想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四段写的是曹冲想出了称象的办法。

  第五段写的是人们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在三、四自然段中,通过官员们与曹冲不同的称象方法的对比,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把一个聪颖、质朴的儿童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四自然段讲曹冲叙述的`称象方法和步骤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曹冲的称象方法是用5句话说明的。第一句是总写。第二至第四句具体地写出了称象的方法,一句话就是一个步骤。文中通过“赶、沉、画、赶、装、沉、称”这几个动词的连用、准确、清楚地写出了称象过程,使学生理解曹冲以船代秤、以石代象的科学的称象方法。

  用水的浮力来称象的知识,是本课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使文章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懂得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育学生学习曹冲,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法设计:

  为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教学时应采用实验法。

  课前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小石子秤或天平、幻灯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介绍曹操和曹冲,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懂得在句子中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具体、形象。

  第三课时:.总结全文,处理课后作业,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题。8.称象

  (二)讲读课文。

  1.范读全文

  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讲读课文

  ①指名朗读一段

  提问: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曹操带着谁去干什么?

  板书:官员、曹冲

  提问:什么人称官员?

  ②指名朗读二段

  提问:这头大象怎么样?(又高又大)

  提问: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大象的?(像……像……)

  指名读句子:“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

  师:“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提问:官员们议论什么?“到底”什么意思?

  师: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

  指导朗读,读出重音“又……又……到底”

  师: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于是曹操问大家谁有办法称这头大象。

  ③指名读三段

  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说)

  板书:造秤称象

  秤称象肉

  提问: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

  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

  板书:称不出伤害象

  指导朗读

  ④指名读四段

  提问:这段写什么?(曹冲想出称象办法)

  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象上船——船下沉——画线;象下船——船浮起——装石子——船沉到画线处——称石子)

  提问:往船上装石头时,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同)

  默读四段:

  读、画:用把曹冲说的话画出来。

  提问:共有几句话?1句和后4句是什么关系?(1句是总写,后4句是具体叙述)

  指名逐句朗读

  画批:按称象步骤用…画出有关动词

  板书:赶、沉、画、赶、装、沉、称

  提问:这些动词可以颠倒顺序吗?为什么?

  师:作者用这些动词准确、具体地写出称象步骤和方法。

  练习: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过程。

  板书:船称石头石头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出示幻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 )到船上,看船身下( )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 )一条线。再把大象( )上岸,往船上( )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 )减去( )船上的石头。最后把几次称得的石头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⑤指名读五段

  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这种方法好在哪儿?

  (用船代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用石代象解决宰象的问题,既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与官员们笨拙的称象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提问:结果怎样?“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当时几岁?“才”什么意思?

  师: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3.观察插图

  思考: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与课文哪段内容相符合?(重点观察曹冲的动作、神态)

  口述画面内容

  (三)朗读全文。

  讨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板书: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其一,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其二,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讨论: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

  (二)练习。

  1.读一读,说说每组中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①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二句加了“直”字,“直摇头”就是不住地摇头,说明曹操认为官员的称象方法太笨拙,很不赞成他们的意见)

  ②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第二句加了一个“才”字,“才七岁”是只有七岁或仅仅七岁的意思,强调曹冲年龄小,但遇事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③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第二句加了“到底”二字,“到底”有多重就是究竟有多重,“到底”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

  师:第二句在“摇头、七岁、多重”前边分别加了“直”、“才”、“到底”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

  指导用“直”、“才”、“到底”三个词造句

  2.把下面句子意思写具体

  ①大象又高又大。( )

  ②教室真整洁。( )

  3.练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

  练习用“先……再……然后……最后……”说一段话。

  4.练习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语文教案 篇6

  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而广为流传;曹充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我在设计这一课时,抓住第四自然段让同学充分朗读,让同学在读中感悟;并借助课件或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辅助学习,分散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无需分析课文。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文末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给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交流。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语: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2、学习生字“称”和“象”。

  二、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要求:

  1、借助汉拼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是否读的正确。

  四、朗读感悟

  1、看多媒体动画(事先自制课件),听教师范读,初步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里介绍称象有几个办法?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对这些办法的看法。

  4、指导朗读重点词句,练习说句子。

  5、用实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1)曹冲称象具体的办法是什么?听第4自然段录音课文,边听边看课件演示。

  (2)让学生自己再读读这段课文。

  搞清楚要称出大象的重量:

  6、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

  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五、鼓励学生创新,启发学生动脑筋想一想:

  曹冲的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好的。你还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

  六、课堂小结:

  曹冲称象的办法很有创造性。造不出称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宰了,就用石头,想出了一个别人想不出的办法。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富裕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同学学习。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习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西沙群岛的地图

  师:在距离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板书:西沙群岛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参观富饶的西沙群岛。

  板书:富饶的(学生书空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

  (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1、 检查初读情况。

  2、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出示“我会认”的10个生字和“我会写”的13个生字,通过多种形式认字:集体认读、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编谜语,组词、造句、找反义词、找近义词等,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3、指导学生抓住“富”、“饶”理解文章。

  师:“富”和“饶”都是很多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岛什么“多”呢?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说一说。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富饶的西沙群岛什么多?

  边交流边板书:海水 颜色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 贝壳 海龟 鸟 鸟蛋 鸟粪

  2、教师小结:对啊,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水颜色多),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多),海滩——(贝壳、海龟多),海岛上——(鸟、鸟蛋、鸟粪多),并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它们的特点,使得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随机板书:站在海边 潜入海底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去细细欣赏这些美丽的景物吧!

  四、学习第二小节

  1、课件出示风景图: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海水的句子。

  2、指导朗读:哪位同学能用朗读来表现海水的瑰丽?

  读后学生点评。

  3、全班齐读。

  4、教师引读: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请同学们看着课件接读。

  5、师生合作读: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呢?

  师一边用鼠标点图,一边引读: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学生接读:(所以),从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

  6、指导背诵。

  五、教师小结,结束新课

  六、作业设计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深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3、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经跟随作者的描述,初步感受了西沙群岛。回忆一下,西沙群岛在你的印象中是怎么样的?你能以“啊──”为开头,并用上课文中“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个词语来感慨一下吗?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朗读课文中心句:是啊,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真是个可爱的地方。

  3、小结作者描写的顺序: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呢?先后描写了什么地方?

  板书:站在海边 潜入海底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4、引读第2自然段: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

  小结:是啊,那海水犹如一匹巨大的七彩锦缎铺展在人们眼前,令人叹为观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踏上西沙群岛,去感受她的美丽和富饶吧──同学们,接下来,你们最想潜入海底,或是漫步海滩,还是登上鸟岛呢?选你最想到的地方,有滋有味地读起来吧。(师巡视)

  二、指导学习3、4自然段:潜入海底

  1、 快速默读3、4自然段,你在海底看见了哪些生物呢?用──标出来。

  2、 指名回答。

  3、精读第3自然段,感受珊瑚的多姿、海参的闲懒、龙虾的威武。

  (1)指名朗读描写珊瑚的句子。

  (2)观察课件,理解比喻句:“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各种各样。

  把这个中心词标出来,齐读。

  (4)指名朗读描写海参的句子。

  (5)指导朗读。

  抓住“懒洋洋地蠕动”这个词组,理解词语,结合课件感受海参的特点。

  (6)表演朗读这一句。

  (7)指名朗读描写大龙虾的句子。

  (8)引导理解“威武”的意思。

  4、精读第4自然段,感悟鱼数量多、鱼姿美。

  (1)指名朗读,整体感悟鱼多、美,说说自己读后的感觉。

  (2)引导理解“各种各样 、数不清”。

  你能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其他词语来形容鱼多吗? (不计其数、不胜枚举、千姿百态……)

  (3)引导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观察课件,指导朗读,注意读出惊叹的语气。

  小结:这一句采用的是夸张的写法,足以说明西沙群岛的鱼实在是品种繁多、数不胜数啊!

  (4)过渡:这里的鱼不仅多,而且很美丽,很独特,作者介绍了哪几种鱼?请几个同学分别来朗读描写每一种鱼的句子。

  指名朗读。

  (5)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鱼。

  (6)欣赏各种鱼的课件,深化感受,随图片悟情朗读相应的描写鱼的句子。

  (7)拓展补充:欣赏其他鱼的美姿。

  谁能像课文中那样介绍其中的一种?(随机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

  (8)再次朗读这一段: 先自由朗读,然后按总分总方法,集体与个别配合朗读

  5、引导背诵,积累词句。

  三、分组合作学习5、6自然段: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根据学生合作情况,邀请两组向大家展示。

  (1)合作朗读第5自然段;两名同学朗读描写贝壳的句子。两名同学朗读描写海龟的句子。(初步感受并列写法)

  (2)用自己的话介绍在鸟岛上的收获。四人合作介绍,每人介绍一方面。

  四、提升感悟,指导学习最后一段

  1、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接读。

  师:是啊,富饶美丽的西沙群岛,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心里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朗读)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2、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豪情和信心地接读。

  师: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生: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五、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向学生提供关于“西沙群岛”的网址,引导学生课余可以上网浏览,全方位认识了解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第二课时

  ①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④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课前准备

  ①让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②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或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语,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激趣导入

  ①多媒体出示祖国地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师:简介西沙群岛:它是祖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②多媒体播放风光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播放完)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二、初读课文

  ①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质疑)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

  a、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读懂的地方可以用笔注一注。

  b、学生自由读课文。

  ③检查自读情况。

  a、检查生字新词。

  b、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读画出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三、重点探究

  ①凸现重点。

  a、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板书:海水(面)、海底、海滩、海岛)

  b、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

  c、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d、请给大家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指名评价。

  四、写字指导。

  指导书写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

  五、布置作业

  ①练习朗读课文。

  ②抄写生字。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参(shēn)”。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利用资料等方法理解本课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教学重点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读熟,初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产生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五光十色”、“各式各样”在句中的意思,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配录像,教师解说“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教师试图通过一幅幅海岛风光图,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到了海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可能会产生种种遐想,正当学生想通过画面的信息找到答案时,屏幕中出现了最后一幅带有文字资料的画面,学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尤其是黄色字体的文字资料,实际就是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这时,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脱口说出“这里是西沙群岛”,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追问“你怎么知道的?读一读。?”那么,第一自然段的分析在导入中就自然地展开了。)

  2、学生借助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小组合作学习,提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这里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有发言的机会,争取让学生在组内把自己的字词问题解决。)

  3、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1)以字带词,理解字义。

  检查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如“富饶”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师先出示“饶”,让学生读读,再出示“富饶”,问:“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绽开”、“蠕动”、“懒洋洋”等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珊瑚”、“海参”、等词可以通过展示资料图片,观察图片后理解等多种形式掌握。

  (2)以词带句,加强朗读。

  五光十色

  1、问:“五光十色”什么样儿?课文里是怎么写的?(播放课件,展示不同颜色的海水的画面,教师解释“多么美的海水呀!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多像一个变色的世界,真是五光十色”。)这么美,我们怎么读?

  2、再读,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是五光十色的?

  (通过“五光十色”一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两句话内容。)

  各式各样

  1、问:想想什么意思?(不要求学生急于说出答案,给半分钟时间思考,用读的方式表达。)

  2、问:怎么读?

  3、学生读词后,出示句子“海底的岩石上有各式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再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

  1、同桌互读,做到正确、流利,后在小组内检查。

  2、思考: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概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四、布置作业

  1、选择最快的方法记忆生字,查找有关的字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结合查找的资料,自学第3、4、5自然段。

  2、学习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形成初步的概括能力。

  3、理清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并背诵。

  教学重点

  理清第三自然段的结构,用“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内容”的方法,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

  1、出示“五光十色”一词,问:“五光十色”课文里指什么?(学生在回答时又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再次回味了海水的美丽。)

  2、你还想了解西沙群岛的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带旧引新”的过程,学生的答案会多种多样,教师要及时引导。“那好,我们就到西沙群岛的海底看看吧!”直接引入到第三自然段。)

  二、整体入手,重点突破。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段介绍了什么?

  2、小组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海底有哪些动物?有什么特点?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填表、列提纲、表演、课外资料。)

  (让学生填表或列提纲,对学生来说完成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表述和书写时学生不懂得归纳设计,在这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所尝试,引导学生由会到不会,所以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进行指导如何填表、列提纲,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汇报展示

  学生在汇报时可能会找出海底有各式各样的鱼,有飞虎鱼、气鼓鱼,多得数不清,找到“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重点句,这是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评价“你找的真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追问:你是怎么理解的?能再读一下吗?

  4、以读促背,配录像,加强记忆。

  (学生通过画面顺序的出现,自己解说,在此教师引导“能不能用文中原话说说,看谁记得最多。”)

  5、再读,想想这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看板书,把重点词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选择学习内容。

  1、创设情境、学生换位思考。

  如果你是一名小导游,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如果你是从西沙群岛旅游回来的游客,怎样为你的同学和亲朋好友介绍?(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学生运用移步换位的方法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学习运用不同的人称来表达相同的内容。让学生参观或游览的顺序口述下来,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话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还将“五光十色”等形容词运用到口语表达中,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目的:在介绍的过程中,学生潜意识地复习了1—3自然段的内容,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还不能胜任导游的工作。激励学生从4、5自然段中寻找更多资料。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再读出自己的感受。

  3、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

  4、情感升华,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

  游览了西沙群岛你最想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1、根据自己的情况抄写生字、生词。

  2、背诵第三自然段。

  3、出一期以西沙群岛为主题的小报

  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五光十色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各种各样的鱼

  海滩,贝壳,海龟

  海岛,鸟的天下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韵律。

  3.培养学生爱查字典,主动、经常翻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爱查字典,主动、经常翻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韵律。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带字典了吗?赶快翻翻,说说你对它有什么印象?让我们到课文里了解了解它吧!

  二、自学

  1、自主读文,轻声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和自己喜欢的方法如:问一问,猜一猜,查一查等去认识字。

  2、尝试查字典

  三、识字。

  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四、交流

  1、读文整体感知

  2、你喜欢哪小节,就可以读哪小节,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五、诵读

  1、练读: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练习读文。2、汇报表演: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读文。

  六、评价

  七、写字

  1、认读生字卡片并扩词。

  2、自主学习较简单的字

  3、交流学习较难的生字。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1.知识学习

  认识"蛋、取、凉、定、捧、连、轻、仿、佛、抬、头、向"12个生字。会写"听、唱、连、远、定、向"6个字。

  2.情感陶冶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思维品质培养

  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培养爱鸟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背景

  1.知识背景

  具备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对照"我会认"画出生字、认识自然段的能力。初步掌握了用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2.其他背景

  具有"真、善、美"的美德,知道保护鸟类是好事。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懂得养鸟、爱鸟。鸟是宠物,观赏物,靠人来喂养。但也免不了吃鸟蛋。对大自然的"鸟捉虫--虫迫害庄稼--从而鸟保护庄稼"的知识链不甚了解。

  三、解决问题及方式选择

  主要探讨鸟蛋与鸟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及为什么保护鸟的原因。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两个生命,让儿童幼小的心灵萌发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重点理解"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这句话,知道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师生互动,借助问答、讨论、多媒体演示、亲身触摸体会、读中感悟等形式达到这一教学模式。

  四、教学实录

  师:(放歌伴奏《小鸟》,师生加动作。)请大家一起跟我做!

  师: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生:唱的是小鸟。

  师:你了解小鸟些什么?

  生:小鸟长一身羽毛,小鸟爱吃虫子,小鸟会飞……

  师:小鸟的家在哪?

  生:小鸟的家在树上。

  师:(往黑板上贴树)对,有树的地方就有鸟儿的身影。瞧(实物,两只鸟蛋),这是什么?

  生:这是鸟蛋。(师板书鸟蛋)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九课两只鸟蛋。(补全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你们喜欢它吗?

  生:喜欢。

  师: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如果能把这课的生字也读好那就更棒了,小组长开始检查小组读读生字。

  师:老师找人读课文应找几位?为什么?

  生:应找四位,因为这篇课文有四个小节。

  师:你替老师找吧!第一次读课文你想给读的小朋友提点什么要求?

  生: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不添字不掉字。

  师:读的小朋友对听的小朋友有什么要求?

  生:坐好,拿好书,认真听。

  师:自己读一读第一小节,谁想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这两只鸟蛋是这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来的。

  师:这么白的鸟蛋你想不想摸一摸啊?

  生:想。

  师:小组摸一摸吧!谁来说说摸着鸟蛋什么感觉?

  生:鸟蛋凉凉的,滑滑的,很好玩。

  师:对啊,放在太阳底下还透亮呢!自己读读。谁想读?(生读第一小节)你就觉着他读得怎样?

  生:读出对鸟蛋的喜欢,"真"读得重。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检阅》教案05-02

语文母鸡教案04-26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园地》教案04-14

语文《景阳冈》教案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