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04 10:14:1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优)小学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小学语文教案10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滚、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发展想象力。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特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

  (一)教师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语言训练]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带着问题我们来读一读课文。首先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识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熟。在自己认读的基础上,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二)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课文中有几首诗?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觉?你最喜欢哪首诗中的海?

  1.自由读你最喜欢的那首诗,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1)这首诗让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

  (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2.根据喜欢的不同内容自愿组合,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3.小组汇报、感悟:

  (1)感悟一:大海色的神奇:

  A天水相连,蔚蓝一片的情景。

  引导学生感受天在海中,海中有天,一切都被海水染蓝的景象,感受作者置身海中,看到的,听到的都仿佛是大海的蓝,那么神奇。

  B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玉镜、翻滚奔腾、来往穿梭等词语,想象其描绘的情景,从而读出感情。

  (2)感悟二:大海风的神奇:

  A出示填空:

  海上的风是()、是()、是()、是()

  他一来,就()……

  就()……

  就()……

  就()……

  B思考:为什么用省略号?还会怎样?[引发想象]

  C仿照这首诗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3)感悟大海静的神奇:

  (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倒映平静的海面上)帮助学生理解风平浪静的景象和“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的'意思。

  B指名朗读、评议:

  四、朗读课文,选背诗句。

  1.自愿结合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五、拓展活动: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

  第二课时(略)

  教学内容:

  1.复习会认字。

  2.学习会写字。

  (1)自主学习12个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小组合作讨论。(音、形、义、写。)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文”与“纹”、“朝”与“潮”、

  “镜”与“境”的对比、区分。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教师板书:滚(注意右边的间架结构)

  (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虽然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是在学习生字过程中,教师仍然要重视写字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观察、讨论、评议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精神及评价他人的能力。]

  3.检查背诵情况。

  板书设计

  1.大海的歌

  色的神奇:雾、云、波纹、潮声、天、鸟

  风的神奇:花神、琴师、大力士、狮子

  静的神奇:不闹、不笑、抱着、背着、鼾声

  2、《帽子和鸟窝》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 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帽”和“窝”:

  1.板书:帽子

  学习“帽”:怎样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帽”的字形,强调“帽”的右上是“曰”不是“日”;右下是“目”,也不是“日”。

  2.板书:鸟窝

  学习“窝”:引导学生思考:“窝”是什么偏旁(是穴宝盖,不是宝盖头。)

  二、出示课题、质疑:

  1.板书: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2.齐读课题:帽子和鸟窝。

  3.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会。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他的字音是否读准,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群英降马》这篇课文节选自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课文中对马的描写非常生动,对人物性格的刻画非常传神。课文中通过对小红马三次扰乱马群的动作描写以及众牧人对小红马来历的议论烘托了小红马的神骏,通过对韩宝驹降马的浓墨重彩地描写,与郭靖降马时那淡淡的一笔描写相对比,从而反衬出小说的主人公郭靖的神勇。这段内容既有直接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从内容到写作方法,对学生都有启发。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篇关于马的课文和两首关于马的诗,对马也有了一定的认识,马的诗、马的歌、马的成语、马的.精神在学生头脑中都有初步的认识。尽管如此,由于这是一篇小说,其中的语言与以往课文有所不同,所以在理解上仍有一定的难度。而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也是第一次接触,这都要我们老师适时适当的引导,才能使其理解掌握。

  基于对课标的把把握,对教材的理解,对学情的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抓住小红马三次扰乱马群的动作描写,以及众牧人对小红马来历议论的语言描写感知小红马的神骏。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读中体会作者写作的巧妙之处。

  由于这是一部小说,所以了解小说的语言特点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是这一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抓住重点,通过这样几个环节来突破难点。

  1、课一开始,我通过一段视频加上我的解说,来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接着通过读题目来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通过研读小红马三次扰乱马群的动作描写,来感知小红马的桀骜不驯、奔跑迅速、机灵之极等特点。让学生读出自己对小红马的理解。通过反复说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来培养同学们对小红马神骏特点的理解。弄清正面描写的特点。

  3、通过对众牧人对马的议论的研读,从中明白小红马的来历,从而加深对马的认识,了解侧面描写的妙处。

  整节课我采用了评书的语言特点来设计引导语,让学生了解小说的语言特点及朗读方法的不同。

  但由于当时有一些老师在听课,加上自身素质有限,我的设计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课上我没有进行评书式的范读,并且口头语太多,加上学生不够放松,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这些都影响了我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改进,力求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思维活跃、见识多,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平日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学生有一定的小组合作的经验,包括学习小组长如何带领小组成员学习,如何在讨论的时候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并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等。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用叙述的手法描绘了三个不同的画面,写出了小朋友对国徽的爱护和崇敬。诗歌巧妙地告诉孩子,庄严的国徽在生活中出现在什么地方,让孩子感到国徽是那么亲切,自己虽年纪小,也能用实际行动为国徽增光。

  〖教学目标】

  1.学生会写生字8个,会认生字6个,积累课文中的好句子。

  2.学习本诗要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小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按要求上网搜集资料的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以读为本”的理念。读是学习语言,理解课文,感悟文本的根本方法。这节课上,学生通过默读、合作读、分角色读、互动表演读,教师范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自悟自得,在读中感知体验,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内化。

  2.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设计在学生自读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点,在自主探究基础上,进行多向对话,实现合作阅读、探究性阅读。课上学生先用自己的方式把课文多读几遍,说说读了这首诗你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写在卡片上。然后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在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分享彼此思考,教师适时点拨,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3.放大语文教学,树立大语文观。把课外资料引进课内,挖掘语文课程资源。课上设计了“我想说”(说一说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思考或收获)“我想读”(美美地读一读诗歌)“我想演”(与别人合作,一人朗读,一人表演)“我想背”(背诵这首诗歌)“我想写”(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使我们的课变得“充实”“厚实”起来。

  4.发挥网络优势,改变学习方式。这节课我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上学生直接上网查阅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扩充了教学知识量和信息量,培养了学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要用好这些教学设计,必须注重两点: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课改意识,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准确把握自己的课堂角色,做“平等中的首席”。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制作和使用课件的基本技能,这样,能更好地达到营造课堂情境的目的和处理学生操作中的问题。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小组长用游戏的方式,检查本组同学的识字情况。

  3.师抽读字卡,全班抢读,将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读音。

  [这一环节,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体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所以安排了“默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质疑问难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您知道了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多读几遍,说说读了这首诗你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写在卡片上。

  3.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在小组交流。

  问题预测: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①我们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②国徽图案里有什么?

  ③为什么要把钱币上的污泥擦干净?

  ④我们做什么事能为国徽增添光彩?

  [过去,有些学生没有经过认真读书和深入思考,就急于提出问题,结果经常提的不着边际。对此,我要求学生质疑前,先留有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平静地读书和思考,并要求学生在书上圈圈画画,使学生养成认真读书,静心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然后让学生把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再提到全班讨论。这样,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就有一定的深度。]

  (四)合作交流,互动探究

  1.梳理疑难,明确研究方向。

  在学生质疑时,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问题卡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师生一起梳理:

  ①按诗的内容顺序梳理。

  ②对和国徽有关系的问题进行梳理。

  [要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质量,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提问题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学会怎样提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哪些问题提得好?再对问题进行归类。比如词语理解、常识性问题、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的问题等,逐步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

  2.合作探究、多项互动。(解决与内容有关的问题)

  ①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圈画、思考,寻找答案。

  ②小组讨论: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长带领交流。

  [课堂上,要还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及选择内容的方法的权利,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弹性区间”促进教学资源的生成。]

  ③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分享彼此思考,教师适时点拨,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及时做出合适的应答。]

  ④在学习过程中你都得到过谁的.帮助或者帮助过谁?(教育学生互相帮助,增进友谊)

  3.搜集信息、自主探究。(解决与国徽有关的问题)

  ①学生直接上网下载或摘录有关的资料。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上学生直接上网查阅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极大地扩充了教学知识量和信息量,培养学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结合平时观察和收集的资料,说说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③讨论:我们做什么可以为国徽增添光彩?

  4.感情朗读、情感升华。

  下面我们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你们想怎么读?

  [教师以征求的口吻与学生商量以哪种方式读书,一来,尊重学生,体现师生的平等,把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学习方式选择。二来,也激起学生强烈的表现欲。]

  (五)个性展示、体验成功

  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两种,也可以自己创造方法表达。

  ①我想说:说一说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思考或收获。

  ②我想读:美美地读一读诗歌。

  ③我想演:与别人合作,一人朗读,一人表演。

  ④我想背:背诵这首诗歌。

  ⑤我想写: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既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作业设计:

  1.个人:读读你喜欢的诗句。画画你喜欢的情节。

  2.同桌之间:背诵这首诗。

  3.四人活动: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4.自由组合: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可添加在课文中的任何地方。

  5.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养成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补记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歌,优美的旋律激起对天山神奇景色的'向往与追求,让我们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感受它的独特魅力。(揭示课题)

  二、自主读书,自主体会。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2.出示生字词,各种形式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白缎山涧俯视白皑皑马蹄溅起绵延马鞍

  2.默读课文,思考:每一部分主要描写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边读边批注。

  3.交流阅读感受。

  4.组内不同形式的读文。

  三、品味语言,揣摩表达方法,领悟美境。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七月天山的美景的?有哪些表达方法值得借鉴?

  四、拓展延伸,练习写作。

  思考:假如让你记叙一次游览经过,你会写什么?怎样写?

  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重点检查中差生的识字情况。

  开火车读文。

  课件欣赏朗读和图片,加深印象,说感受,介绍七月的天山美景。

  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走进天山深处

  作业设计(随堂检测):

  1、认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教学后记

  针对教学实际,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某个问题、教案的使用等方面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采用了典型的“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前面的两篇课文我认为同学们学得不错,所以在处理这篇课文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课上欣赏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美丽图片,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置身景物之中,这样拉近了学生与新疆的距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意识。最后,让学生介绍欣赏到的美景,加深了记忆,内化了知识,效果很好。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画鸡》这篇课文是一首古诗。通过对一只大白公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公鸡的赞美与热爱之情。这首古诗以“画鸡”为题,从绘画的角度写“公鸡”,通过描绘的过程,赞美公鸡的美丽和贡献,培养儿童喜爱大公鸡、学习大公鸡的思想感情。全诗共四行两句,分两层。第一层(1~2行),具体描绘公鸡威武神气的样子。第二层(3~4行),点明公鸡言行作用。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我抓住古诗的特点,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努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一是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外表;二是通过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这一阶段的学生已开始比较系统地学习汉语拼音l,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试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够感兴趣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用口头或图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5个要求认识的字,会写3个字。

  2、学生能理解诗意,能背诵全诗。

  3、体会学习拼音识字的乐趣,加深理解字与拼音的关系。其中,学生能初步运用拼音试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四、设计理念:

  主体性教学理论。从教学角度来看,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情境,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不断创造新的自我。我们应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要注重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学习方法的习得、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

  五、教学流程:

  (一)引入:

  首先,我以看图说话的方式导人,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让学生谈自己对公鸡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画鸡。这时我用拼拼音的方法,让学生试读生字,拼读生字。其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对拼音的注意。接着,通过引导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另一方面以拼音为凭借认识相应的生字词,并顺利过渡到试读古诗。

  (二)初读古诗,趣学生字

  1、指导试读古诗,学习生字:

  1)让学生试读古诗,初步运用拼音来学习生字;同桌间互读古诗,相互帮助学习生字。

  2)用手指着书,跟着录音读古诗。从而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位置,纠正字音。

  3)检查,指名读,引导学生评价。

  4)小老师带读,利用学生之间识字量的差异,让识字量大的学生当小老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5)同桌合作,相互读。因为,这是初入学儿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

  6)师生接读,这是帮助学生记忆熟悉语言的一种方法,有助于儿歌的整体输入。

  7)全班齐读

  8)分组比赛读

  2、教学生字词:

  1)缩小语境,提出词语。

  2)再从词中抽出生字。

  3)灵活运用生字卡片,通过“开火车”、“抢答”等多种游戏活动,使单个生字反复多次,不断与学生见面,激发学生兴趣,动静结合,最终达到准确快速认读的程度。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4)教师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对生字进行多种方法构建、学习。

  例如:a、猜字谜。平:一字五笔,有些出奇,六十又差,八十有余;千:一个字,有十撇。

  b、编故事。生(牛一):它是牛小壮,在跑道上奔跑。

  c、数笔画。万:一笔横,二笔撇,三笔横折钩,一共有三笔。

  d、看实物。门:观察教室的门框,学习“门”字。

  e、找朋友。户:“尸”字上面加一点,就是“户”字。

  f、出示生字,多种方法识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领读)

  g、给生字戴帽子:拼音作帽子,找准生字给戴上。

  总之,通过以上多种形式,大面积,分层次的听读、识字活动,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古诗的整体记忆,发展儿童了的语言;同时,利用拼拼音的方法和无意识的识字作用,达到识字的目的'。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激疑:同学们读了这首诗,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归纳并板书。

  样子:头上红冠

  大公鸡 颜色:满身雪白

  打鸣:一叫门开

  3、出示表格练习(口答)

  4、突破难点,学习最后两行。通过认识祖国的地图,教读祖国的名字和欣赏祖国的风景图片等方式,学生情感得到了熏陶,入情入境,从而达到与作者、教材情感的共鸣。

  (四)、品词赏句,感悟诗情

  1、自由读第一句,看图想一想:这只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有什么特点?(头上红冠,满身雪白。)

  (1)出示图片,让学生再次看一看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理解“头上红冠”和“满身雪白”。(2)指名表演大公鸡“走”的神态。(3)教师小结: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只大公鸡,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见过大公鸡的叫声吗?有谁知道它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我们学习第二句就知道了。

  2、指名读第二句,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大公鸡怎样叫?

  (1)理解“叫”。(2)提问:大公鸡一叫,人们就去干什么?(学生据古诗内容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3)说一说这句诗的大意。(4)体会大公鸡的勤劳:这首诗的作者喜欢这只大公鸡吗?为什么?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因为学生预习时,大多已经将古诗背诵会了,所以该环节只需要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即可。

  (六)、回读古诗,完成作业

  1、按古诗原文填空。

  不敢轻言细语,一叫开。

  大公鸡

  样子颜色打鸣

  2、画一只大公鸡,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在画的左上角题上《画鸡》这首诗,左下角写上自己的名字。

  (七)、课外延伸,积累语言

  选择一种动物,介绍它的样子,从而将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继续保持,并促进了学生间,学生和家长间的交流、沟通。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善于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果断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根据的简单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有序地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

  一、画简笔画,简述事情,揭示课题。

  1、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一辆车。

  2、教师描述情境:一天,这辆公共汽车载着一车人在行驶中,突然,一个小朋友的鼻子出血了……

  (不直接揭示习作内容,创设情景,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

  二、小组讨论,大胆猜测,概述情景。

  1、小组讨论。

  在这辆公共汽车上,一位小孩的鼻子出血了,在车上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呢?你怎么来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2、全班交流。

  (1)大家都关心他,帮他止住血。我们应该赞颂这种新风尚。

  (2)车上部分人积极帮助他,部分人感觉寒心、脏。对这种情形我们既要有表扬又要有批评。

  (3)所有乘客都若无其事。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这是想象性的,启发学生想象的`内容接近生活。现实生活中可能是怎样的,就耐心地进行引导,是对的。)

  三、引导选择,启发想象,编列提纲。

  1、引导选择。

  小孩的鼻子出血,这三种情形都有可能出现,你选择一种情景表明自己的观点。

  2、编列提纲。

  事情会怎样一步一步发展呢?我们先大体想象事情的发展过程,指导学生列提纲:(1)孩子的鼻子出血了;(2)车上的人怎么做了;(3)孩子鼻子里的血止住了。

  (三年级的习作教学中,指导列提纲很好,可以培养他们的构思能力。)

  四、学生笔述,全班交流,重点评议。

  1、学生笔述第二部分。

  2、指名交流,适当评点。(重点指导写好人物的言行,启发学生思维,用恰当的方法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

  3、。

  五、阅读例文,引导比较,提高。

  1、阅读例文,引导比较。

  2、提高。

  (1)续写时要正确理解的开头。

  (2)从生活实际出发展开丰富的想象。

  (3)有顺序、有条理地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不管是哪一堂课,教学后都要注意,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六、布置作业。

  从课本中的三个开头中任选一个进行续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课前准备

  1..课件及生字卡片

  2.学生收集小猫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知道许多动物都是人类的好伙伴,你最喜欢跟什么小动物一起玩耍呢?(生自由畅谈,并出示.课件,可爱的小狗、小猫等图片)

  2.有一位叫卡罗尔的外国小姑娘很想有一只自己的小猫,最终她是怎样得到的呢,让我们一起从《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活泼可爱、生动逼真的动物图片,吸引学生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标出自然段。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正音。

  (1)你们觉得哪些字音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老师抽出生字卡片,指名读,并集体认读)

  (2)读准了字音,我们开小火车读一读词语(.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为阅读课文扫清文字的障碍。)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今天,老师和大家用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来读这篇课文,“默读”(师板书) ,什么叫默读?(指名说)小结: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边读边想。

  2.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次),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全班交流)

  3.学生默读课文(第二次 。

  (1)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为什么?边读边用“―――”画下来。

  (2)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段落默默地多读几遍,你一定会觉得其乐无穷。

  (3)指名全班交流

  老师要注意适时评价,并请学生把自己喜欢句子和自然段读一读。看谁说得有趣,那谁能读得比她更有趣呢?(鼓励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出有趣,享受阅读的快乐。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出示课文插图和段落。)

  3.默读课文最后三段(第三次),想一想伯洛为什么没有离开?你从哪儿知道的?卡罗尔用心地照顾它,和它一起游戏,一起玩耍。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

  4.领悟文章内涵: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别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播放.课件)

  5.小结默读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种新的读书方法选好学习了这篇课文,这种方法很好。你在读的时候,可以静静地思考问题。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就用默读的方法在课外读一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它的作者就是这位法国小姑娘蒂皮,今年12岁,她从小就生活在非洲的丛林里,小蒂皮把大象视为哥哥,和狒狒相伴,与鸵鸟共舞,连危险的豹子她也尝试着去和它接近。她会跟动物说话,用眼睛跟动物交流。希望同学们用默读的方法去感受蒂皮和她的野生动物世界,希望同学们也像小蒂皮一样热爱野生动物,以真诚的爱心关爱大自然,善待野生动物,去营造一个美好的`充满欢乐友爱的未来世界。

  (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习默读课文,在默读体会小猫的得失在卡罗尔的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在指导默读时采用分层默读的方法进行训练:初次默读,整体感知全文,速度不必过快;二次默读,画出你觉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体会其中的趣味;三次默读,感悟、欣赏。)

  四、实践活动

  1.我们感受到了卡罗尔和小猫之间真挚的情谊。刚才有同学谈到了广告的作用真大。在生活当中你见过哪些广告呢?(学生自由地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各种广告。)

  2.试着写广告词。

  3.课外阅读作品:《我家的小猫》、《内尔罗和爱犬》、《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设计意图:了解生活中的广告:通过课外阅读,进行默读能力的训练,同时感受阅读的快乐与趣味)

  这是一节区级研讨课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很好。请老师们指正。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看图,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难点:感受和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板书内容的表格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看图初步感受黄山石的奇妙。2、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去过黄山吗?知道黄山有哪四绝?

  2、黄山在我过安徽省南部,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为四绝。读了这个课题,你认为课文中可能要写什么呢?

  二、观察图画。

  1、出示多媒体课件或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上的三块石头象什么。

  2、过渡。课文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些石头呢?读一读就知道了。

  三、读文识字。

  1、第一遍,要求读正确、读流利。不会读的字可通过“桃子”、“树叶”上的拼音来解决。

  2、第二遍,要求边读边想想课文介绍了几种黄山奇石,用横线画出来。

  3、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14个生字,让学生认读。

  4、找一找这些生字在文中组成了什么词语。

  即:风景区尤其仙桃石石盘山峰胳膊,巨石每当脖子著名形状

  5、课件出示以上词语,开火车认读。注意“膊”在“胳膊”一词中读轻声。

  6、巩固识字。

  (1)、猜字谜:横山上面三根草(当);一个人,在山边(仙);学者头上带草帽(著)。

  (2)、读新组的词语:山区其它仙人盘子巨人当然著作图形形态

  7、指名读,分组读,全班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观察“尤、其、区、巨、它、安“六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

  3、比较字形。区——巨,都是半包围结构。笔顺分别为:区巨

  尤——其,都是独体字。它——安,都有宝盖儿。

  4、师范写生字,请学生认真观看。

  5、学生练习写字,师巡视指导。写好后组织学生评议、参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图文结合,感悟课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感悟课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2、理解“闻名中外”和“尤其”。

  (闻名中外:国内国外都有名。尤其:特别、更加。)

  3、指导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认真观察,图上的石头是什么样子?看到石头你会想到什么?

  2、找出写这幅图的段落读一读。

  3、比较句子:

  它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它好像从天山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4、小结:这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依次写了“仙桃石”的名字、样子、地点。)板书:

  先写再写然后写第二段名字样子地点

  5、比一比谁读得好,背得快。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猴子观海”图。观察那石头的样子,看到石头让你想到什么?

  2、找出图中对应的段落读一读。

  3、想一想这段写黄山奇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试着补充板书。

  板书:

  先写再写然后写

  第二段名字样子地点

  第三段地点样子名字

  4、比一比,第二、三自然段的两种石头的写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写好不好?(写的方式有变化,读起来更有趣。

  5、指导朗读。

  6、比一比谁背得快。

  四、小组合作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每四人一小组,每组发一张卡片(内容同板书),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想怎样补充表格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填写。

  2、评议。

  3、指导朗读、背诵。

  4、对比表格中各段的不同写法,讨论:如果各段写法相同,好吗?

  (写法有变化,文章才生动)

  5、自选一段,试着变换顺序说一说。(如:在山顶的.石盘上,有一块巨石好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这就是有名的“仙桃石”。)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了什么?

  2、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挑一块像第2、3、4、5自然段那样说一说。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如:就说“天狗望月”吧,它瞪着眼睛,伸着舌头望着圆圆的月儿,就像要一口吞掉月儿似的。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几只可爱的狮子像是你追我赶,抢一个圆溜溜的石球。

  六、指导写字。

  1、复习“尤、其、区、巨、它、安”六个字的写法。

  2、指导写“块、站”。

  块:第四笔是横折。

  站:第五笔是提。

  3、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

  板书设计:

  2黄山奇石

  仙桃石

  猴子观海闻名中外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7课。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

  《月光曲》是本册第六单元第二篇阅读教学教材,是继第五单元安排的“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训练后,进行“用几个问题,再把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的阅读训练。这也是本册教材阅练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的阅读训练就是将上一课《两块银元》中学到的方法在本课的学习时加以尝试、运用,也为下一课《五月端阳》的教学——即“回答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第3次训练作了奠基。

  3.教材特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全文可分为两段,第一段仅仅是个引子,第二段是个完整的故事,而整个故事的内容又分两部分加以叙述,其中分别叙述了贝多芬从了解到盲姑娘的家境及爱好从而走进茅屋为她亲自奏了两曲,从而产生激情,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谱写了《月光曲》的情景。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意境优雅,适宜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训练的好材料。若是进行多媒体教学,更能激发学生情感,不仅能让学生体会美的意境,更能让学生受到同情劳动人民这一思想感情的熏陶。

  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关键在于让学生正确回答课后问题,能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突破难点:想象第九自然段中描绘《月光曲》的内容,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贝多芬说的两次话,体会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依照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运用“问题答案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券”,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运用“谱写、传说、幽静、纯熟、陶醉”等词,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

  (3)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5)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5.课时安排:3教时

  第一教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脉,并学习第一段。

  第二教时:按课后练习1的问题细读课文的第二段,初步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然后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教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总结课文,句段练习,进一步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

  二、学法和教法的选择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根据教材本身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设计过程中不仅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让学生在参与上耗费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学法:

  1.运用尝试、自学的方法,掌握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2.各种感官的共同参与,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3.沟通“语言——情感——语言”的关系,文道得到结合。

  教法: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运用音乐、投影、语言描绘、简笔画等来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月光曲》的传说中,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优化全文的教学情境。

  2.讲练巧配,引导知识的迁移。

  学习目标的第一条落实,根据三个问题的功能和作用,有机地配合语言文字的讲解,设计层次训练步骤,让学生掌握学法,运用学法。

  3.引入各种媒体,进行语感训练。

  4.利用想象,进入角色,读写结合。

  三、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教时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新课前,播放钢琴曲《月光曲》,让学生在听时感受这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听后告诉学生这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世界名曲——《月光曲》,尔后,引学生带着问题:如“这是一首怎样的曲子?”,“曲子怎样谱成?它的内容是什么?表达贝多芬什么思想感情?”等进入新课的学习(出示课题)。

  (播放《月光曲》录音,让学生得到美的陶冶、美的享受,诱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带着刚才的问题,听课文配乐朗读。

  (课文录音的播放,把学生引入《月光曲》的意境中。)

  听录音后,引导学生自学字词:抓字词的音、形、义几个方面加以检测,同时结合近义词辨析练习加以巩固。

  (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常规训练,在课堂上安排部分的时间练读,便于教师个别指导,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落实字词教学后,让学生讨论刚才的问题以了解大意,于是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老师设计的由浅入深的提问。随后简介贝多芬。

  (通过训练,懂得《月光曲》是一首怎样的曲子,经老师对贝多芬的生平介绍,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以此初步感受贝多芬对贫苦人民同情的思想感情。)

  三、抓住句眼,分清段落

  在学生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学习课文的第一节,学习本节时,重点理解“谱写”一词,及本节的主要意思。

  上一环问题的初步理解以帮助课文第一节的学习,而本节的学习为理清文脉作索引。

  学习时,生练说,师引导,从“谱写”曲子,以至“谱写”壮丽的诗篇,再扩句,使知识得以延伸,从而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学习课文第一节后,点出最后一句在文中的作用,以此理出本文以“总的介绍”、“关于《月光曲》的传说”两部分为篇章结构,从而分段也就不难解决了。

  (根据教材特点,充分兼顾学生实际,设计教路,帮助学生顺利地理清了文章的脉胳。)

  四、根据目标,设计作业

  1.语文作业本的第1、2题。

  2.用“券、恬、音、键”等形近字组词。

  第二教时

  一、研读课丈,入情悟境

  课前,通过教师语言描述,让学生进入情境,于是设计了如下描述:“传说的开头就描写了一个美丽的画面:我们仿佛看到在一个月色泻满莱茵河的秋夜,贝多芬在一条幽静的山路上散步,路的尽头,有一间小茅屋的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偶尔还传来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不由得使贝多芬走近茅屋……

  (这样,让师在描述的同时,学生潜意识进入情境。)

  1.目标的提出

  将学生带入情境后,引学生进入本课时的学习,然后提出学习任务,用投影出示“目标导向”及“课后第1题的三个问题”。

  学习目标的明确使学生有章可循。目标的准确、具体,便于操作、检测。

  2.目标的落实

  (1)结合目标导向,指导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揭示学法。

  ①首先让学生读问题,用“____”划出疑问词,用“”划出关键词,并确定回答的重点。

  ②默读课文,找出和这个问题有关的自然段和句子。

  ③理解所划句子的意思。

  要解决第一题,重点理解“一天夜晚……正是他的曲子”及“贝多芬听到……眼睛瞎了”这两句。

  如在理解第一句时,我设计训练题,以诱发学生思考,如:“贝多芬听到什么?”“琴声引起他注意的原因是什么”及“贝多芬当时心里想些什么”等。

  通过分角色朗读,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再组织语言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概括回答问题。

  (学生不仅了解贝多芬要以自己的琴声让买不起音乐会入场券的穷人得到艺术的享受,同时也培养了思维的严密性。)

  ④在理解第二句后,有感情地朗读第2~5自然段。

  ⑤小结学法,即以上的四个步骤。

  (2)分组学习课后习题1中的第二个问题:运用学法。

  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对学习和迁移的影响作用,在学法上则采用顺向迁移的方法。

  交流分组学习中的疑难所在,及时加以反馈,师作了小结以后,引学生进入最后一个问题的自学。

  (3)自学课后习题中的第三个问题:掌握学法。

  (学生将已学会的原理予以广泛的应用,提高学法迁移的价值。)

  在落实这一环节时,着重理解第九自然段中“写实”和“联想”部分。(结合配套投影片,展示教材中描绘的景象,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中感受与理解)

  从而使学生领悟到:以景物的变化引起曲调的变化,再以曲调的变化体会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变化。

  (4)熟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在完成文后的问题后,边读课文,边归纳课后习题的三个问题,即可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

  (这一步的教学是前一步教学的水到渠成,也达成了本教时的教学目标,落实了本文的教学重点。)

  二、根据目标,设计作业

  1.语文作业本①p40第4题。

  2.作业本第6题——归纳主要内容。

  第三教时

  一、入情入境,指导朗读

  1.师以形象的描叙,先将学生从《月光曲》谱成的传说中转入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1)先让学生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然后简要交代朗读课文开头和结尾的技巧。

  (2)重点指导贝多芬为盲姑娘弹曲子这部分。

  借助投影(出示贝多芬和兄妹俩的对话),学生练读→讨论→师点拨→生有感情地读,重点领悟两个“您”及叹号、问号的作用。

  (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语感,体会两次的对话所体现的文章的思想感情。)

  (3)在引导学生朗读第9自然段中,根据文中描写,借助简笔画,创设情境,便于学生悟境。

  a.结合“联写”部分的三个画面:“月亮初升的”,“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的微云”,及“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了巨浪”,体会“缓慢舒畅→轻松明快→雄壮激昂”的情感变化。

  b.带学生进入课文角色后,再朗读文章的“写实”部分(通过男、女生对“写实”、“联想”部分的朗读,为下一步的背诵理清了思路)。

  2.导背诵第9自然段。

  背诵前,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两种背诵法,并指出本文宜按“提纲背诵”,然后尝试背诵。

  在细读中悟境,于悟境上背诵,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之一,又突破了难点。

  二、感情朗读,小结收获

  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后,进行小结收获,如让学生说说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等,最后让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惑之处。

  (通过谈收获,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让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补救反馈,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和能力。)

  三、学习创新,设计作业

  创造性描述:

  1.贝多芬回到客房记录《月光曲》,当时他可能怎么写?怎样想?

  根据以上内容练习写一段话。

  2.学生描述。

  (通过描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教学反思:

  《月光曲》是人教版语文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即兴谱写《月光曲》的经过。文章短小精悍,无论是乐曲本身还是语言文字、人物情感都优美生动、感人至深,是一篇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一、创设情境,聆听曲之美。

  《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乐曲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倾倒了无数音乐爱好者。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曾三次让学生聆听此曲,觉得对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次听《月光曲》是在揭题之前,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先让我们来听一首乐曲,请你们来猜一猜这是一首什么曲子?”听曲子学课文,这样愉悦的学习氛围是不多见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二听《月光曲》,是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重点段第九自然段时(“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此时,让学生配以时而徐缓抒情时而高昂激越的乐曲诵读,使学生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在水天相接的海面上,一轮圆月冉冉升起,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继而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波涛汹涌的大海格外壮观……这样,学生入其境而通情,朗读时也就真正达到了声情并茂的效果;三听《月光曲》是在即将结束这篇课文时,我边播放乐曲边对学生说:“同学们,最后让我们再次聆听《月光曲》,并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优美流畅的旋律中结束本课吧。”

  二、精读课文,领略文之美。

  《月光曲》曲子值得一听再听,而文中的词句更值得反复诵读体会,以帮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如在朗读第九自然段时,可以指导学生抓住“水田相接”、“波光粼粼”、“霎时间”、“一缕一缕”、“波涛汹涌”等词句,让学生想象并练说:“通过这些词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有表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到海面由平静——波涛汹涌,体会到乐曲由舒缓流畅——高亢激昂。此时,即使学生从没亲耳聆听《月光曲》,但是通过这充溢着优美意境的字里行间,也能想象得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了。

  三、细细品味,感悟情之美。

  细细品读《月光曲》这篇课文,我们也不难感悟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当贝多芬听到盲姑娘兄妹俩的对话而推门进屋时,当盲姑娘激动地认出贝多芬,贝多芬再次为她弹曲时,我都让学生想象:“当时贝多芬是怎么想的,是什么驱使他进屋并再次为盲姑娘弹曲?”当课文最后讲到兄妹俩久久地被曲声陶醉时,我又借此让学生练说:“假如你就是兄妹俩中的一个,当你从陶醉中回过神来时,你会对着贝多芬远去的身影激动地说些什么呢?”通过以上的几次想象练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贝多芬悄然而来,又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的是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和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位大音乐家博大的同情心和高尚的情怀。

  听曲、品文、悟情,《月光曲》这篇课文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乐曲之美,领悟到语言之美,更让学生体会到了人的情感之美,使学生从中获得了愉快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学校生活是多姿多彩、充满情趣的。在教室里读书、画画、做作业,在操场上奔跑、呐喊、做游戏,在音乐室唱歌、跳舞、练乐器,在植物园赏花、浇水、追蝴蝶……本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安排了《识字二》、《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等内容,还有一个《语文园地》。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课内、课外活动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会认49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读文并初步体会文章感情,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措施:

  本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课内、课外活动进行教学,并注意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美好的情操。

  教学前,可指导学生先读一读导语,然后再进入识字、课文的学习;教学中可以举行主题班会,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学校生活的感受。本组语文园地安排了学习部首查字法的内容,可在教学本组生字时做些铺垫,引导学生按部首给汉字归类,认识部首。

  教学建议: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6课时。

  识字2

  设计理念:

  识字教学是一项艰巨的教学工作,只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断地总结、积累和探索识字教学的经验方法,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了机械识记和死记硬背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学生就一定会牢固地掌握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1、会认“棋、弹”等11个生字。会写“胡、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校园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展示校园生活的图片。

  3、轻音乐磁带。

  4、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看图导入、学习生字、看图读词、指导书写)

  一、导入

  1、展示学校生活的图片,学生边看边议,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2、说说自己的学校生活,以及对学校生活的感受。

  (运用图画,让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生字

  1、借助图画读本课词语,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学互读互听,相互正音。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重点读准“琴”(前鼻音)和多音字“模”。

  4、我考考你们,下面的字你会认了吗?(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

  5、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咱由交流识字经验,总结识字方法。如,“戏”字用“加一加”的方法或者熟字“鸡”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特别注意“琴”字的下面是“今”,不是“令”。)

  (学生在游戏中对识字产生兴趣,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又提高了识字的效果。)

  三、看图读词

  1、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哪些词语在图画中能找到?再读一读。(难点:“观天气”,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知道一个女孩在做记录,一个男孩在观察百叶箱中的温度表。)

  2、哪些词语是图中没有的?找出来读一读。

  3、再次练读词语,朗读展示:喜欢读哪一行就读哪一行。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04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4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27

小学语文秋天教案08-16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14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20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21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