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10 12:26:0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小学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通用】小学语文教案10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区分多音字“给”。会用“滴水穿石”“启示”造句。

  2、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国有许多名胜古迹,它们有的供人观赏美景,有的使人增长知识……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说的是一处奇异景观还会让人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你们一定会感到非常有趣。

  2、板书课题(指名读题。齐读)

  3、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问:滴水为什么能穿石?滴水是怎样穿石的?滴水穿石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初读课文

  1、 提出要求:(1) 读准生字字音(2)读通课文(3)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2、 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3) 出示二类生字,指名认读。(先自读,再开火车读。最后齐读)(4) 出示词语,指名读。(学生读后说说自己以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理解?然后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学生读课文并评读)(5)说说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第一自然段)(学生回答)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课文除了写水滴的故事外,还写了人的故事,找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写了哪几个人的故事?(学生快速默看后回答)/article/

  2、 课文可分几部分?为什么这样分?

  3、指导读好“滴水穿石”的故事。4、指导读好科学家的故事。5、指导读好启示。(学生讨论:一(1-2)讲述了“滴水穿石”的故事。二(3-4)讲述了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了事业的事例。三(5)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

  四、教学生字、指导描红

  五、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1、 抄写词语

  2、 读熟课文 。

  第二课时

  一、漫谈理想,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猜猜老师的理想是什么,再说说自己的理想。

  2、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去寻找一把打开理想大门的最重要的钥匙。它在哪儿呢?就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用心读书思考你就能找到。

  3、揭题读题。板书课题。

  二、了解奇观,引导质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

  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同步示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3、读文探究:

  A.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B.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1)刚寸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

  生交流,示文字: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2)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3)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4、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引出下一旬,让学生变换句于的说法。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教师点明:用反问句就是强调了这个意思,指导读好反问句。

  过渡,你相信吗?怎样才能让读者也相信这个道理呢?课文用的是什么写法?(举例)

  三、精读事例,探究联系,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1、默读第三节,说说课文举了哪三个事例。

  2、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事例,自主读文探究:这个事例和“滴水穿石”有什么联系?

  3、同桌合作交流自读体会。

  4、组织交流,教师随机评点,并指导读好事例。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各自专一的奋斗目标、如何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几个方面去领悟事例和“滴水穿石”的联系。

  (2)相机理解“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

  5、合作朗读这三个事例。

  6、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学生回答后引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揩什么意思。

  (2)练读。

  7、以读代讲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四、照应课始,交流感受,读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1、学到这里,那把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你找到了吗?学生交流后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理解“铭记”,学生读背。

  五、领悟写法,诱发写作动机,布置搜集事例,为说写作准备。

  1.领悟说明道理的方法: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看来,作者说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

  (领悟本课举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2.诱发动机:其实,能够证明课文道理的事例还有很多,老师有个想法,我们也来写一个这方面的事例,来证明“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吗?

  3.布置课外作业,指导搜集渠道:搜集一个事例,可通过阅读、。上网等渠道去搜集。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理解“茫然、宁神静气、舒畅、惊愕”等词语。

  2 通过品词析句,领悟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对话语言的精练、优美;难点是在朗读父亲语言过程中体会蕴涵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新词卡片,配乐朗读录音带,有条件的可制作“树林和鸟”的多媒体课件。

  同学:搜集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资料。

  课时布置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情引入

  1、 读题。读了课题,你想说点儿什么?(说说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或是你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是你大胆的猜疑)

  2、 试着将课题中“、”换成恰当的词语,将课题连成一句话,再读一读。

  师小结激情:同学们理解得真好,这篇课文是写父亲与树林和鸟的对话,更是人与大自然的一段真情告白。好好读一读,你会有很多很多的收获的。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 分别以同桌、小组、全班交流检查学习情况,注意及时提醒(重点交流)容易混淆的字音和难写字的字形。

  如:“黎、喃、翎、猎”等字中边鼻音的区分;“幽”的笔顺是“幽”,“黎”的下面是“水”的变写,不要写成“水”字,“翎”字第二笔的捺变成点,“喙”字第四、五笔的书写可以老师范写一下。

  师再次出示新词,开小火车读生字,组词语。并用你喜欢的`词语造句。全班齐读生词,再次巩固。

  3、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通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4、说说自身从这篇课文中了解到些什么,提出自身阅读时遇到的问题。

  5、 师生一起归纳小结,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探究的问题,以明确下一步的目标。

  三、细读探究,体会情感

  1、 按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出自身认为最能说明父亲喜欢林子和鸟的语句。

  2、 全班交流。师生、生生与文本间互动。

  引导同学找出俺的态度变化的词句:茫然、惊愕、真高兴。联系上下文理解“茫然、惊愕”两个词语,并用他们分别造句。

  联系上下文抓住父亲的语言,通过朗读体会父亲爱鸟,积累了许多经验。

  词语: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宁神静气。

  句子:“树林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地说道。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同学谈到这句话时,教师引导同学上下文说说鸟有什么气味?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体会)

  “鸟要准备唱歌了。”父亲和俺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父亲对俺说:“鸟最快活的时刻,向天空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引导考虑:为什么此时父亲也最快活?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5、 分角色朗读父亲与“俺”的对话,在反复朗读中想象意境,感受语言美,体会父亲对鸟和树林、对大自然的热爱。

  6、讨论“俺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意思。

  教师启发同学联系课文内容想象:假如父亲是猎人将会怎样?从而体会这句话所表达的俺也爱鸟的思想感情。

  再反复朗读体会这句话。

  四、朗读品味

  1、 师生一起小结全文。请同学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

  2、 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俺们知道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密切,那么,生活中俺们应该怎么做呢?

  六、拓展延伸

  搜集有关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故事、资料、图片等,在全班开展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交流会。

  附:板书设计

  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 最喜欢幽深的树林

  快活的小鸟看到鸟多

  闻到鸟味

  听到鸟唱 热爱大自然 维护环境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削果皮的技能。

  2、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提高保护环境整洁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削果皮的技能。

  [教学准备]

  苹果、水果刀、水果盘、刨刀、削皮器、保鲜袋、餐巾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放录像,各种各样的水果。平时这些水果,你是怎么吃的?总结出:西瓜、哈密瓜是切开吃的;草莓是洗净消毒后吃;葡萄、桔子、香蕉是剥皮吃的`;梨、苹果是削皮吃的。

  2、苹果为什么要削皮吃?结合教材,学生讨论得出:削皮吃是因为苹果的表皮干净,农民伯伯在治虫时喷洒过农药,为了安全可靠,所以削皮吃。那么,平时吃苹果时,是谁给你削的?想不想亲手尝试削果皮。

  二、尝试操作,讨论质疑

  1、 削果皮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a. 指导学生看书,并小组讨论。

  b. 在削苹果前,你想提哪些问题?

  学生质疑:右手拿刀,向着左手,会不会把左手割破?

  我能不能用刨?我妈妈平时用削皮器削的,我能尝试用削皮器吗?

  c.学生上台演示用刨和削皮器进行削果皮。然后简单扼要地说说工具带来的方便,并说明水果刀的小巧,在各种场合携带方便及功能多,练习左右手配合,有利于小朋友的大脑开发。

  2、学生先尝试削果皮一圈,体验握刀和左右手配合,然后老师边演示,边讲注意点:刀刃放平些,右手的大拇指按住水果刀,左手大拇指按住果皮,慢慢朝前推,并放录像的分解动作,学生操作。如有学生削破手,应及时处理,并鼓励其勇敢,同时指出操作时不当之处,指导改正。

  三、交流求佳、掌握规律

  学生在操作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对削得好的学生应及时予以表扬,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应手握指导。普遍出现的问题,应全班停下来交流,求得正确方法。学生出示削好的苹果,自评,再小组评,评出优胜者的理由,最好总结出要使果皮削得薄、均匀,左右配合好,刀刃要放平等规律。

  四、技能迁移、培养创新

  1、苹果削好后,谈谈准备怎样吃?同时教育学生要尊敬师长等礼让行为。

  2、鼓励学生回家再练习,熟练掌握技能,主动给长辈们削苹果,做生活的小主人。

  3、虽然削皮器在不断改进,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它携带不方便,不圆整的水果不能全部削掉,所以也有不足之处。你以后准备怎样改进它呢?学生提出种种想法。

  4、桌上的果皮怎么处理?学生主动提出处理果皮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纳米”,以及纳米科技的广泛应用。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纳米及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纳米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交流

  同学们已经知道我是今天给你们上课的一名新老师,来自于钟岭小学,到达这里大约是5千米。

  二、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吗?

  (米、分米、厘米、毫米) 那你们还知道纳米吗?你们能猜想出纳米是什么吗?让我告诉你们一件有趣的事吧。北京大学纳米科技中心的`刘忠范老师曾经接到一个电话,问他纳米贵不贵,产量有多高。刘老师却告诉他说,纳米不是米,它是个不能吃的长度单位。听到这里,你一定想知道,纳米是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纳米新星》。

  生齐读,注意“新星”(xīn xīnɡ)。

  三、初读课文,读准读顺

  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抽学生分段接读课文,纠正字音,评议朗读。

  四、再读课文,初知大意

  1、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在21世纪,纳米是最亮丽的新星。

  2、抽生简单说说对纳米的印象。

  五、细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纳米?举出了那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勾画。 (治理和改善环境,医疗制药)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点拨。

  治理和改善环境

  ①在治理汽车排污上,用碳材料纳米管储氢气电池燃烧发电水解,可以解决汽车尾气的污染问题。

  ②用纳米技术制成自清洁材料,就不用擦玻璃了。

  医疗制药;

  ①纳米技术传感器在重要器官里监测病变及时治疗。

  ②纳米机器人循着血管清除病灶。

  ③纳米缓释技术药丸药物效用时间长。

  ④纳米靶向技术药直接到达病灶治愈率高、副作用小。

  3、再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从环保和医疗两个方面介绍了纳米科技在我们衣食住行方面的应用前景。

  4、介绍纳米技术的应用

  衣:在纺织和化纤制品中添纳米微粒,可以除味杀菌。化纤布挺结实,但有烦人的静电现象,加入少量金属纳米微粒就可消除静电现象。

  食:利用纳米材料,冰箱可以抗菌。纳米材料做的无菌餐具、无菌食品包装用品已经面世。利用纳米粉末,可以使废水彻底变清水,完全达到饮用标准,纳米食品色香味俱全,还有益健康。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发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大胆想象的能力。

  2、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鼓励孩子的发明创新。

  4、培养学生借图画看懂故事,并能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5、能根据情境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自己设计的桥(图或实物),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区别形近字、同音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进行朗读训练。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自己大声地朗读韵文,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如:“千”和“口”合起来是“舌”;

  “舌”和“甘”合起来是“甜”;

  “土”和“里”合起来是“埋”;

  3、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汉字的部件在桌上摆一摆。

  4、交流所摆生字:舌、甜、埋、棉、闪、闯、闷、拿、掰、跌。

  5、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识记生字:甘、埋、闯、掰、跌。

  〖日积月累

  1、我会填。

  ⑴ (出示字卡)学生认读并说说每组字的异同点(音、形、义)。

  ⑵ 选择适当的字填在书上的( )里。

  ⑶ 集体订正。

  ⑷ 扩展练习。

  坐 座 圆 园 声 生

  ( )位 公( ) 学( )

  请( ) ( )形 ( )病

  2、我会读。

  ⑴ 自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⑵ 小组合作学习,将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⑶ 指名读,并说说这台机器有什么用处。

  ⑷ 说说自己读了短文后的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学习目标:

  1、 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启发导入

  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

  二、 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汇报交流

  (1)指名读喜欢的段落,检查自学效果。

  (2)课件演示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

  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3)课件演示青蛙过河游戏,读词语:

  皱眉 借铅笔 趴在 削铅笔 不由得 吞吞吐吐 盒子 惹人喜爱 脸红

  三、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李丽没画完的画,问:“这幅图还缺什么呢?”(树还没有涂上颜色)

  从这幅图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李丽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

  齐读第1自然段

  2、读讲第2、3、4自然段。

  (1)用笔划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2)指导读对话部分,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A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重点理解"小声说"、"吞吞吐吐""没画完"等词语。

  课件出示B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画。等到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理解"只好"。这个词是说李丽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她已经把房子、小山画好了,只等画树。没有绿铅笔,没法画,所以只好等林园园把画画完,才又一次向林园园借。

  "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这是林园园的心里话,她担心李丽使绿铅笔时会把笔尖弄断,实在有点舍不得借。

  课件出示C。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林园园讲了三个"不要",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听了林园园的话,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理解三个"不要"和"连忙""只画"。("连忙"和"只画",是讲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既然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园园的要求)

  课件出示D。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画小草吗?太多了!"这是林园园听到李丽说要画小草,觉得太费绿铅笔了,所以林园园说:"太多了!"意思是你要用,就只准画树叶。

  (读好对话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李丽说的三句话分别要用请求、商量、诚恳的语气来读;林圆圆的四句话分别要读出矛盾、担心、吝啬、不乐意的语气。在逐句指导后,再组织学生把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分角色有表情地读,根据课件演示配音读等。)

  3、读讲第5段。

  课件出示 课文段落,指名读后,提出思考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使学生理解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

  理解"用心"、"不由得"等词语。

  课件演示 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此时,她在想些什么?”,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4、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林园园和李丽是两个怎样的孩子?(注意不能将林圆圆当成批判对象。)

  四、书写指导

  1、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请学生帮老师找不足),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由于生态失衡造成灾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强环保和生态意识。

  2.学会生字,掌握“千里迢迢”等词语。

  3.学习并运用科普文的阅读方法,能抓住知识要点,了解实例,明白道理,知道语言特色。

  重点与难点:

  ブ氐悖貉峥破账得魑牡难习方法,明白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ツ训悖涸銮垦生的环保与生态意识。

  教学准备: 收集当地环保和生态保护状况正反两面的事例。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初步理解25个词语。

  2.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回顾导入。

  ァ抖眠》学后,知道学习科普说明文有哪两个基本要求?一般该怎样阅读?

  (自学生字词——抓知识要点——悟课文写法。)

  揭题《意想不到的灾害》,继续按这样的顺序学习课文。

  2.自学质疑。

  (1)学习生字词。

  (2)通读全文,边读边想。

  タ挝男戳四男┰趾?为什么称这些“灾害”是意想不到的?

  划出不懂的问题。

  (3)指名读课文,检查初知理解,质疑问难。

  随机交流字词:字音:肴、迢、泌、滥、畜牧

  字形:蟾、滥、蔗

  词义可结合课文理解。

  3.默读分段。

  出示句子:

  ケ纠炊匀死嘤幸娴捏π泛腕蛤埽为什么会成灾呢?生物学家告诉我们,不论什么动物,它们在自然界生存,都必须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

  フ馐鞘裁淳渥?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ザ懒⒎侄危全班统一。

  说说段落大意。

  4.巩固作业。

  作业本上第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用举例、摆数字的方法说明道理的写法。

  2.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增强环保与生态平衡意识。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听写字词。

  2、阅读课文。

  (1)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课文用哪些事实来说明这个道理?

  (2)阅读填表:

  ナ奔洹 地点 造成损失 灾害原因

  1980 西班牙 产稻区26000公顷稻田 被蟹破坏

  ァ 中东地区

  浙江绍兴

  ヒ磺Ф嗄昵

  ゼ甘年前

  1983年2月

  ソ淌光指导学生填1980年西班牙的蟹灾,然后让学生独立阅读填写,“灾害原因”栏暂不填。

  パ生填表结束,四人议论,全班交流评议。

  ィ3)体会用词的准确。

  (4)默读思考:为什么平常对人类有益的东西也会变成灾害?这些竟想不到的灾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默读划找——全班交流——填写“灾害原因”栏。

  (5)读书归纳。第二段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什么动物”指哪些动物?为什么要保持平衡?什么叫制约因素?

  (6)训练说话:用“如果……就……;一旦”说说食物、天敌、疾病等对动物的制约作用。

  3.练习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5题。

  (2)调查关于生态平衡方面的知识、事例。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由于生态失衡造成灾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强环保和生态意识。

  2、尝试用实例说明保持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1.回顾总结。

  (1)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什么?课文讲哪几件意想不到的灾害?作者介绍这些事例是为了什么?

  (2)课文和《冬眠》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运用数字,用词准确。

  不同:课文先举例后分析说理。

  (3)还有什么疑难问题?读课文,看周围,有什么话想说?

  2、拓展阅读《蛇与庄稼》。

  (1)自读,绘制食物链图。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如: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如暖冬)引起的灾害,人口繁殖速度过快引起的危害,动物种群减少的危害等。

  4、作业:

  用你查找到的实例,仿照课文写法,写一篇短文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是春、夏、秋、冬。春天过去了,夏天就要来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吧!(出示夏天的挂图)

  师: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呢?他们由在干什么呢?

  (蜘蛛在忙着结网,蚯蚓在土里造宫殿….)

  师:生活中你们见过这些小动物吗?(见过)可不可以告诉我们,你是在哪里见过的呀?

  二、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见到过这些小动物,有一首儿歌就写了这些小动物有趣的活动。你们愿不愿意先自己读读?(愿意)如果你在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怎么办?(借助拼音,问问同桌….)

  师:你们说得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那你们就先读读,读准字音,这首儿歌就在书第97页。

  2、请生读课文:

  师:请你先把书放好,谁能把儿歌读给大家听听?(请一小组的学生,一人读一行。)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他们字音读准了吗?开始吧!

  三、再读课文:

  师:第一遍读,就能把字音读这么准,真棒!这回,我们再读读儿歌,拿起笔来,用括号在儿歌中画出小动物的名字。等你同桌小伙伴也画完了,就请你把你认识的小动物的名字读给他听,不认识的,你可以问问他.清楚了吗?开始吧!

  (生边读边画)

  师:现在请你大声地告诉我们,你画出了哪些词来?(生回答所画出的名字)一样的举手。

  四、认读生字

  1、认读带拼音的生词:

  师:你们真棒!现在小动物们被你们从儿歌中叫出来了,那你们还认识他们的名字吗?快把书放好!看,小动物们都从儿歌中跑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认认他们的名字吧!

  出示:(打乱顺序)

  qingting

  蜻蜓kedou

  蝌蚪

  zhizhumayi

  蜘蛛蚂蚁

  qiuyinhudie

  蚯蚓蝴蝶

  教师点生词,学生朗读。请生带读,全班跟读。

  2、认读不带拼音生词:

  师:小动物们都回家了,那你还认识他们吗?再仔细看看,发现什么了?(拼音没有了。)

  男女生比赛读不带拼音生词。

  3、认读排好顺序的生词:

  师:真了不起!这回,小动物们站好了整齐的队伍,你们看,还认识他们吗?(认识)真的呀?谁认识?认识的同学请你起立!你们可真是自信的孩子啊!(齐读排好顺序的生词)

  蜻蜓蚂蚁

  蝴蝶蝌蚪

  蚯蚓蜘蛛

  4、交流难认的词:

  师:在这些词中,有哪个词你还有一点点不认识呢?你就请你的好朋友来帮帮你吧!

  (生说认为较难的词,另一学生帮忙读音)

  师:如果你还有不认识的字,现在请你问问你的`同桌,当经过你们两个人的努力,全都认识了,那就请你们坐端正吧!

  5、图文结合认字:

  师:我这里有小动物的名片(出示打印的“蝴蝶”、“蚯蚓”等六张名片)

  师:我这里有小动物的照(出示打印的“蝴蝶”、“蚯蚓”等六张彩色图片)

  做“动物找朋友”的游戏。把动物的名字与图片相对应贴在黑板上。

  6、认读形声字:

  师: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他们的名字,准备好了吗?

  师:这回请你睁大小眼睛仔细看看了,你发现了什么吗?

  (都有“虫”字旁。)从一个形声字分析入手:“蜻”,左边表示意思,右边表示读音。

  师:这个“虫”字旁与这些字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昆虫)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字,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就叫做——形声字。在汉字中,有许多字都是形声字,只要我们抓住这个特点,就可以牢牢地记住这些字了。

  四、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写“蚂”“蚁”

  2、出示三个书写不很规范的“蚂”字,请学生评论。

  3、范写,书空、描红、书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多幅图片,准确把握图意,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

  2.学习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生活中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

  教学重难点:

  准确把握图意,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短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你的印象中,燕子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

  二、整体观察,初知事件

  1.描述事件开头。

  2.出示一至五幅图,引导观察。

  3.说说图意。

  三、细致观察,述说感动

  1.选择最打动自己的画面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同桌互说。

  2.交流:哪些画面最打动你?

  四、练笔、评议

  1.学生练写片断。

  2.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1. 修改自己练写的片断。

  2. 注意观察生活,及时用文字或图片记录下来,积累习作素材。

  板书设计:

  打动心灵的画面

  看到……

  想到……

  第二课时

  (书面习作并评点、修改,略)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中所表达出来的同学形象。

  2、体会作者如何描写每位同学的'特点。

  3、拓展练习作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全班同学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

  二、了解内容、分析写作方法。

  自由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1、课文描写了几个同学,每个同学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交流回答。

  3、复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

  4、分析每个同学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写?列举出课文中的例子。

  5、师生交流。

  三、拓展写,完成作文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