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13 07:34:1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精选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语文教案[精选4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

  2.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3.学习本文运用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及虚实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展示课件《湘西风情》和《沈从文简介》)

  2.端午节介绍

  学生课前搜集,课上交流。

  也称“端五节”,民间传统节日,节日期间,吃粽子,赛龙舟等。

  二、课文诵读

  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要求学生思考:课文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哪些风俗民情?

  (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赛龙舟,追鸭子等。)

  三、分析课文

  1.整体感知

  学生思考讨论: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

  明确:端午日一天的时间顺序。

  (2)写了哪几件事情?什么经过?

  明确: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

  2.分析第一部分

  学生学习过程:独立思考——四人小组讨论——小组交流

  (1)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端午日......看热闹) 写人们在河边观看赛龙舟。

  第二层:(划船的事......种种情形)写赛前准备、赛手配置以及赛事盛况。

  第三层:(凡是到最后) 领赏庆贺。

  (2)第一层中三个“莫不”的作用。

  莫不,即没有一个不的意思,是双重否定。强调端午日人人参与,无一缺漏,渲染当天热闹的气氛,为下文赛龙舟的热闹场面设置悬念。

  (3)文章是如何渲染当天热闹的气氛的?

  写全茶峒人到河边观看划船,三个“莫不”,侧面烘托出当时热闹的气氛。

  (4)文章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赛龙舟的盛况?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

  动作描写——“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虚实结合:实写鼓手船手的协作,虚写即采用联想想象(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题四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1.检查背诵

  2.检查上节课内容的接受情况

  二、分析第二、三部分

  1.找学生朗读这两部分课文

  2.学生学习过程:独立思考——四人小组讨论——小组交流

  思考讨论:(1)追鸭子活动设置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

  (2)参与追鸭的人员有哪些?

  军民。

  (3)追鸭的场面及人们的心情如何?

  喜庆气氛,热烈、欢腾。

  (4)充分发挥想象,描绘追鸭的场面。

  (5)体会第三部分的作用。

  结构作用:总提两个竞赛,使文章很完整。

  内容作用:表明端午日全民同乐的时间之久。

  三、总结课文

  1.主题思想

  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描写赛龙舟和追赶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俗。

  2.写作特色

  (1)详略得当。

  课文关于端午日民俗写的很多,如吃粽子等就没有提及。

  两项竞赛作者详写龙舟竞渡,略写赶鸭竞赛。

  (2)材料安排条理清晰。

  全体总体上按时间顺序。

  先写上午11点钟左右吃过午饭出城,再写赛船过后看追赶鸭子,最后交代这两种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3)注重渲染气氛,突出民乐。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关于自己故乡风俗的文章。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射、卫等9个生字。会写卫、运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3、有主动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了解当今科技成果的愿望。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一个故事,在课堂上讲给小朋友听。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读词语

  1、在小组里把课前准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出示《后羿射日》的动画,提问

  a、 你知道这个动画里藏着一个什么故事?

  b、 请知道的小朋友带大家读两遍:后羿射日

  c、 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3、依次看动画,认读词语

  4、把四幅图、四个词语同时出示在大屏幕上。

  5、读句子:《嫦娥奔月》是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也是神话故事。

  6、依次出示“卫星、火箭”等图,认读词语。

  7、小结: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人们怀着对太空的美好向往,研制了运载火箭,它能成功地将卫星送上太空。

  8、读句子:人造卫星能飞上太空,宇宙飞船也能够飞上太空。

  9、用“……也……”说句子。

  二、情感朗读

  1、读课文。先教师读,小朋友再模仿读。

  2、教师随机指导。

  三、学习生字

  出示:射 卫 填 嫦 娥 宇 宙 载 箭

  如果去掉伙伴你还认识吗?

  1、男女赛读

  2、做字卡游戏:听句子——想词语(找到相关生字,举卡片)

  3、抽字卡,开火车。

  四、指导写字

  1、观察要写的字。读一读要写的字,仔细看字形。

  2、课件演示字的'结构。

  3、重点指导宝盖头的写法:上点大,左点垂,横钩先顿再向左。提醒学生注意舟字旁中的横变提且右边不出头。

  4、学生描红、临写。

语文教案 篇3

  课前准备:

  1.课外阅读写人的作文,积累好词佳句。

  2.再次回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并思考每个主人翁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你是从哪知道的?

  3.列举你熟悉的人的名单(不得多于四个),并思考你熟悉他(她)的什么。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要写第二篇作文,怕吗?

  生:不怕!

  师:声音够响亮,有胆气!告诉我为什么?

  生:因为上一篇作文得了“优”。

  师:有成功的经验所以不怕。

  生:因为这篇作文很简单,所以不怕!

  师:好一个自信的小伙子!

  生:因为有黄老师您教我写作文所以我不怕!

  师:(笑)这么相信我,好我得好好教呀;不过,要想真正把作文,最主要还是要靠你们自己,我想问一句,你们有没有信心写好这篇作文?

  生:(大声)有!

  师:好,有力量,老师也相信你们能够写好。来,齐读课题,找一找关键的词在哪儿?

  生:熟悉!

  生:人

  师:认为是关键词是”熟悉”的同学请举手.。

  生:(举手)

  师:很好,同老师想的一样,老师在课前曾经布置过一个任务,叫你写出四个熟悉的人,写了没有?写了就说说看。

  生:爷爷

  生:妈妈

  生:爸爸

  师:都是说的自己的.亲人,问一下,你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她是一个勤劳的人。

  师:她是怎么样勤劳的?

  生:她每天做家务都做得很晚!

  师:你爸爸呢?

  生:我爸爸很喜欢抽烟。

  师:他是怎样喜欢抽的?

  生:妈妈不让他在家里抽,她就躲进洗手间,打开抽风机,在里面偷偷抽,害得我妈妈还以为里面起火了呢。

  师:(笑)看来你爸是真的喜欢抽烟,而且很聪明;还有哪些熟悉的人,接着说

  生:同学

  师:不好意思,打断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自家都只有一个,但同学就有很多了,所以应该说具体一点,我熟悉的人是“某某”同学,说上他的名字比较好,别人才知道,你再说一次好吗?

  生:我熟悉的人是罗威同学。

  师:接着往下说。

  生:我熟悉的人是语文老师黄老师。

  师:没说准确,姓黄的语文老师很多,又没有骂我,可以说出我的名字,重新说一次。

  生:我熟悉的人是语文老师黄兴刚。

  师:(笑)考考你,你熟悉我什么,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你很严厉!

  师:(笑)同意他的说法吗?你们看我的笑容多灿烂,哪里严厉?

  生:(笑)很严厉。

  生:(一部分)不严厉

  师:你哪里感受到我的严厉的,口说无凭,拿点事实出来,不然的话我可要严厉地批评你了。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一、 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 在阅读中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情。

  三、 了解“兰姆式”随笔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一、抓住文中关键语句,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二、培养学生鉴赏“兰姆式”随笔的特点的能力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曾经有人认为,读兰姆的散文,“定能启迪心智,涵养性灵,活跃思想,丰富感情,振奋精神,增加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兰姆的散文《古瓷器》吧。

  二、 字词积累,注意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抹:抹桌子(mā)

  抹墙(mò)

  抹上一笔深蓝的色彩(mǒ)

  翘翘尾巴(qiào)

  翘首(qiáo)

  模:模样(mú)

  模仿(mó)劲疾风劲草(jìng)

  鼓足干劲(jìn)

  削削减(xuē)

  削面(xiāo)校校勘(jiào)

  校刊(xiào)

  三、 文体知识介绍。

  随笔,是散文的一支,是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章。中国从宋代起,凡杂记见闻也用此名。“五四”以来,随笔十分流行,形式多样,短小活泼。解放后,随笔是我国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很近似。国际随笔、市场随笔、思想随笔、语文随笔皆属此类。优秀的随笔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为其特色。

  四、 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理清结构。

  思考:文中哪些段落写到“古瓷器”?这样安排有什么特点?文章的思路如何?

  明确:文中第1-7段以及最后一段写到“古瓷器”,文中首尾部分都写了“古瓷器”,这样安排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根据文章内容安排的特点,我们很快了解了文章思路:古瓷器--回忆--古瓷器。

  五、 品读有关回忆部分的语段。

  思考: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描写从前生活的例子。

  2、姐姐如何看待过去与现在的生活?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明确:

  1、文中分别举了买书、买画、旅行、看戏、年终算账等例子。

  2、在姐姐的眼里,从前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她留恋从前的生活。现在的生活似乎缺少了某种东西,显得寡淡。

  六、课外作业。

  找出文中的哲理性的句子并加以感悟。

  第二课时

  一、 阅读与理解。

  1、集体朗读最后一段。

  2、思考:这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明确:这一段分析总结了勃莉吉特的话,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感悟。文中提到青春已不在,即使再多的钱也无法买回,因此还是回到现实中来欣赏古瓷器吧。这一结尾升华了主题,同时与开头部分照应。

  二、 拓展与应用。

  小组讨论。

  在文中找出姐弟俩具体而真切的生活体验的句子,选择最能引起你共鸣的一两句与本小组的其他同学交流。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小结。注意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结合“相关链接”中罗素的《我为何而生》一文进行比较阅读,了解“兰姆式”随笔的特点。

  明确:兰姆的随笔语言流畅而不冗繁,多采用名言轶闻,句式灵活。在表现手法上,抒情、议论、叙事、描写、想象、引经据典、比喻……各种笔法错综杂用。他对现实充满了一种悲凉的观照,他以含泪的微笑视待那种种辛酸,以幽婉明切的嘲讽视待那形形种种的不平,展示独特的幽默风格。

  三、 课外阅读赵锐的《走向疯人院》,进一步了解兰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的优秀教案04-12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写作教案12-03

语文下册教案12-13

语文备课教案01-21